网络舆论宣传
① 如何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和舆情监测 做好正面宣传
加强舆情监控十分重要
舆情数据的研究分为五个平台和三个舆论场。
五个平台分别为专:新闻网站、微博属、微信、论坛和新闻客户端;
三个舆论场为网络媒体舆论场(以新闻网站为主)、移动媒体网络舆论场(以新闻客户端为主)和自媒体舆论场(以微博和论坛为主)。
在研究对象上,可分为时间、地点、事件和人物四个方面,我们应当逐渐超越对新闻事件和话题的研究,达到对公众心态和观念的研究;在研究层次上,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在微观方面所做的尝试逐渐增多,力图实现舆情数据的本地化和社区化。
② 如何引导社会舆论加强政法宣传工作
(一)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
政法机关应健全和落实新闻发言人制度,规范新闻发布的内容、时间、地点、程序和渠道,为新闻记者深入、真实的采访创造便利条件,提供新闻稿件和素材。通过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加强和改进对重大涉法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的主动宣传舆论引导,从而牢牢掌握主动权,积极引导社会舆论的动向。政法机关新闻发布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法机关的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工作部署;查办的重大犯罪案件有关情况;重要改革举措和创新工作机制;先进典型;与政法机关有关的重大突发性事件;政法机关举办的重大活动;对有关报道及舆情的回应等。建立和完善新闻发布会制度,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有利于减少流言和谣言传播及其负面影响,避免出现不利的舆论导向。及时的信息发布和有效的媒体管理,也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危机处理中争取到广泛的理解、合作与支持。
(二)提高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
在新时期,政法机关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及时掌握社会舆情动态,不断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牢牢把握政法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具体策略有:(1)强化政法机关自身建设,从根源上降低网络舆情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这是根本。网络时代带给政法机关的,是无孔不入的监督,只有严格执法,让群众满意,才不会产生舆情危机。(2)增强政法机关工作人员的舆情意识,树立正确的舆情观念。长期以来,在部分政法机关工作人员的观念中存在一个误区,认为与媒体打交道是宣传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对一些突发事件反应迟缓、被动应付、危机公关意识缺位。由此,往往造成恶性循环,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要有正确的舆情观念,包括堵不如疏,盖不如开,被动不如主动,事后救火不如事前防火。对于舆情危机事件,要更新观念,争分夺秒抢发突发事件新闻稿。先上网,后见报。先简报,后详报。占领网上发言主动权和主导权。(3)高度重视互联网等传媒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危机评估分析、预警报告机制,切实加强网上舆情的控制。敏锐发现和整理有关的舆情信息,正确甄别筛选。保证舆情的客观性,开展动态跟踪,科学分析研,尽可能全面客观地揭示舆情的状况和走向,形成定期分析制度。定期对舆情动态做出阶段性的分析评估,对形势进行适当的研判。(4)网络评论员队伍的组建与舆论引导。网上凡是政法系统的负面信息,网民几乎千篇一律“吐口水”,但是很多时候事实真相并非如此。在这种情况下,网评员的介入就显得非常必要。网评员通过法言法语、客观评述和劝解,化解网上极端信息,对于平息网络舆情危机是极为重要的。组建网评员队伍并有组织地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已经成为一种现实需要。
(三)通过政法宣传工作树立司法权威、增强政法工作的透明度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加强监督。监督的重要渠道之一就是要把司法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之下,增强透明度,以司法公信赢得司法权威。这些工作都需要加强宣传,通过宣传让社会各界了解中央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从制度上解决当前司法活动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坚定决心;通过宣传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政法机关转变工作作风,促进公正执法所付出的艰苦努力;通过宣传努力树立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的良好形象,营造良好执法环境;通过宣传将政法工作和各项执法活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以公开促公正。
(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法队伍
要良好的引导社会舆论,需要通过政法宣传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进一步规范干警的言行,鼓舞队伍的士气。政法队伍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必须始终抓住队伍建设这个根本,努力把政法队伍建设成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队伍,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和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宣传,进一步统一广大干警思想认识,促进执法公正。同时要加大对政法干警的培训教育力度,提高干警的各项素质,建设一支学习型的政法队伍,满足时代的新要求。还要加大对政法宣传工作的投入,把宣传经费列入年度预算,确保专款专用,保障基本的宣传阵地和必备的宣传装备。
③ 如何在网络平台中运用广告舆论进行营销宣传
抓取近期比较火爆的话题和事件,举个例子吧,前段时间国足赢了韩国火了一把,
可以以此为题写软文蹭话题的热度。
④ 推进组织部门网络宣传和舆情应对工作有哪些建议和意见
一是健全舆情危机处置机制,提高适时果断处理危机的能力。随着社会版经济文化的发展,公众意识权逐渐觉醒,对知情权和公众权益维护的认知不断增强。如何防止负面舆论由个体向群体扩散的“信任危机”,是一项重要任务。
二是加强新闻媒体沟通,有效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平息舆情,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
三是增强网络舆情危机意识,学习和借鉴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经验和教训,科学应对社会舆情,防止因为应对失当而衍生出新的网络热点。
四是加强危机舆情收集和分析工作,抓住危机事件处置的主动权。由于网络舆情传播快、范围广、聚集效应强,需事前加强舆情危机预测,事后对舆情进行科学分析和研判,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实行有效控制,防止舆情危机的扩散。
五是建立健全舆情应对体系,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将舆情监测工作落实到人。不断提高基层舆情监测人员把握政策的能力以及对大局、大势的研判能力,把握国家有关政策精髓,了解国内外经济整治形势,正确化解矛盾和引导舆论方向,不断加强舆情处置能力。
⑤ 如何做好网上舆论宣传工作的实践和思考
如何做好网上舆论宣传工作的实践和思考
随着人们对新媒体使用的日渐频繁与广泛,新媒体在满足用户基本信息获取需求的同时,已日渐成长为一个集信息、观点、民意为一身的舆论平台。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社会热点事件不断表明,新媒体对于舆论的影响力正在迅速增强。新媒体舆论呈现出迥异于传统舆论的一些特征:舆论主体的匿名性与参与渠道的广泛性、传播空间的无界性与意见汇聚的实时性、议题生成的自发性与舆论发展的不确定性、价值观念的多元性与价值取向的批判性、意见表达的失范性与群体行为的极化性。这行特征,都对舆论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3/view-4787701.htm
因此,在新媒体的舆论环境下,作为央企,如何应对民众已经形成的观点看法,如何加强与民众的沟通增强相互理解,变被动为主动,是中国石化宣传工作者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下面,就如何开展新形势下的民众舆论引导工作,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首先,为什么要开展舆论引导工作。
第一,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同30年前相比,一方面,以前不敢说的话现在敢说了,以前接收不到的信息现在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或互动媒体获取;另一方面,“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和兴起让大众之间可以听不见声音看不到表情的相互交流,因而民众获取的消息有真有假,制造新闻的人有的心怀善意有的居心叵测。如何对不实的、片面的、不完全正确的舆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疏导,是社会发展到现在必须面临的新课题。
第二,它是央企必须应对的社会现象。央企,“共和国的长子”,注定了我们会受到更多地关注、承担更多的责任,一举一动都受到广大民众的关心和注意。同时,随着近年来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发展出现严重断层,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很多观点是情绪化的、不客观的、不全面的。因此如何应对舆论,为央企塑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形象,是央企迫在眉睫的工作。
第三,它是央企自身高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以中石化为例,作为央企的排头兵,我们承担着做强做大的历史使命,怀揣着国家和社会对我们的重大期望。然而,在发展过程中,石化行业的特性又决定了安全生产事故、金融震荡、官员变动等问题不可避免,发展的阻力线多面广,如何在众目睽睽之下有效地解释这一系列的问题,争取民众最大程度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开门办企业开放办企业的同时,还要做好舆论宣传和引导工作。
其次,如何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面对央企的舆论危机,我们认为“宜疏不宜堵”,对民众的误解和积怨要进行疏导和引导。但如何疏导、把工作做实做细呢?我认为:
第一,从意识形态上做好准备,迎接各种不同的想象和观念。因为我们每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可往往我们大多数人又没有想到我们的世界观、行为方式是有区别的,而是将自己看问题的方式视为是“正常的”,从而认为对方也以与自己同样的方式看世界。因此,很多企业才会出现面对舆论危机的“过敏体”,“弱不禁风”,这就是因为之前从思想上和心理上都没有认识到,民众的声音是来自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的,他们的思维模式或思维定式与我们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有所不同,我们如果总是以我方的思维定式去回应民众,那思想就会碰撞在一起,产生分歧。又因为人们常常不以批判的眼光看待自己理所当然的思想,而更愿意将问题的出现归咎于对方的愚蠢。所以老百姓在质疑石化企业垄断、暴利、腐败时宁愿相信自己绝对正确,也不愿对垄断、暴利、腐败等现象给于360度的视角和剖析。
第二,多维度多视角看事情,引导民众了解不同事物层面。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很多社会弊病暴露出来,现在民众对一些事务的第一印象已经形成,比如谈到食品就想到是否安全、是否放心,谈到动车就想到723交通事故,谈到石油、石化就想到垄断、暴利和腐败等等。经济高速发展的代价是巨大的,但客观来讲,人们的这些印象和看法也是片面单一的。作为宣传工作人员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对事物多方位的认识,学会用多个视角看问题,在面对这些舆论危机时才能找准角度,给民众正确有效引导。
第三,有一套自己的话语体系作为支撑。无论接受媒体采访、还是在在官方微博上发布信息,要做到引导舆论,让民众顺着某个特定角度出发看问题,还要有一套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思维方式的载体,舆论引导工作本身就是一场思维的博弈、不同文化之间的较量,如果没有相应的话语作支撑,舆论引导工作就陷入了自说自话的怪圈。
第四,加强同意见领袖的沟通和管理。网络意见领袖的“利益无关性”使其更能得到公众的信任。网络的跨地域性质使网络意见领袖与网民有着疏离的距离,正是这种距离使意见领袖不具有得到直接利益的目的,意见领袖发布信息全凭借“一片热心”,这种非功利性使网络意见领袖更受网民信任,从而更具有说服力。因此,团结影响新媒体意见领袖,在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中十分关键。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断改变着社会舆论的生成、存在与传播方式,不断对既有的社会管理模式提出新的挑战。低成本、高效率的特征,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均能通过网络,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与利益诉求。因此,央企占据新媒体网络空间的宣传阵地和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对提升企业形象,乃至提升网民整体讨论事物的能力,都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网络舆情监测要求达到实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能满足系统舆情信息服务市场三个要素,实时性:舆情获得越早,给应对和处置留下的余地就越大,而网络舆情的发展往往是爆发式的,机会稍纵即逝,一旦错失最佳时机将追悔莫及;全面性:网络舆情容易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信息量大,容易使很多重要信息被忽略;准确性:海量信息条件下,如何准确地掌握问题核心,不为纷扰所困,是得出正确判断的关键。
⑥ 如何开展检察机关网络宣传工作及做好舆情导向
建立检察机关公众号平台,同时认证为官方唯一宣传通道。
公众号平台定期更新报道最新案件审理情况,报道最新法律修正信息,报道相关普法专题文章或普法栏目剧,会吸引更多粉丝关注。
公众号平台开设律师咨询环节和投诉检举环节,安排有经验的发言人和律师进行相关维护。
定期与公众号平台中的记者,新闻人座谈,听取大家意见,做好社交公关,及时传达检察机关对最新事件的态度和处理办法,及时沟通,自然可引导舆论的导向。
⑦ 如何积极营造网上主流舆论
1、重视网上舆论阵地建设。
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重点网站在信息传播中的标杆示范和引导网上舆论的主力军作用。
一是要谋划好重点新闻网站的建设和发展规划,把重点新闻网站的建设作为党和政府占领舆论阵地、主导新兴媒体、维护信息安全、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战略举措来抓。
二是大力推进重点新闻网站的改革创新,解决好普遍存在的体制不活、自主经营能力不足、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提高重点新闻网站的综合竞争能力,保证在网上的信息源头优势。
三是贯彻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组织好重点新闻网站的正面宣传,发挥好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深入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宣传党和政府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帮助群众深入理解重大方针政策;大力宣传各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生动实践,努力营造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网上舆论氛围。四是加强重大主题策划,综合运用网络媒体的各种宣传手段,加大对党和政府的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和重大部署等的网上宣传强势,使党和政府的决策主张深入人心。
2、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
在开放的网络媒体中,任何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接受者和发布者,加大了党和政府对舆论导向的难度。适应网络的特点,不断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是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对互联网宣传提出的新要求。
一是建立信息披露机制,防范舆论危机传播。坚持从“网上来”到“网上去”,建立网上新闻发言人制度,适时组织网上信息发布,满足人们对公共信息的需求。特别是要增强对突发事件的舆论把握能力和引导能力,抢占舆论引导先机和主动,最大限度地压缩小道消息、政治谣言和攻击性言论在网上的传播空间。
二是针对网上强大的炒作力量,建立与之匹配的正面引导力量。培育一支政治素质高、有影响力的网上评论队伍,积极组织评论员参与网上跟帖和讨论,号召广大党政干部参与网评,扩大网上主流声音,增强正面控制力;注重培养“意见领袖”,增强网上权威声音的力量,通过有号召力的正面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
三是引导群众通过网络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根据网上宣传形势的需要,利用网络的互动功能组织在线交流、网上访谈、网上讨论等活动,引导网民发言讨论,把网民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方向。四是科学设置网上宣传议程,围绕时政新闻热点和网上热点难点问题,适时发表政策解读文章与正面评论,主动引导网上舆论热点。
3、构建网络信息预警体系。
以网上舆情的收信反映为基础,逐步建立健全舆情研判、舆情回应、舆情反映、问题处置等相配套、成体系的工作机制,是有效开展网上舆论引导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反应灵敏的耳目,完善网上舆情跟踪机制、分析上报机制、监测机制、快速处理机制,加强网络舆情的 事先掌握、过程分析和走向预测,增强防范和化解网上舆论危机的能力,例如用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建立起快速的只能舆情搜集中心。畅通网上舆情搜集渠道,组建以相关部门为依托、以网站为主要渠道的舆情搜集系统,建立部门联动机制、舆情通报机制,及时搜集网上舆情。密切跟踪网上舆情动态,既要及时搜集社会公平、腐败问题、仇富现象等容易引发公众舆论的具有前瞻性的信息,更要从“网下”抓“ 网上”,通过网上的议论、网下社会各群体关注热点的变化,洞察舆论的新走向。加强网络舆情分 析工作,形成舆情研判例会制度,定期对网上重大舆情进行研判,特别是要对重点网站后台监控系统过滤掉的有害信息进行分析,掌握更具动态、深层次的舆情。强化新闻网站的舆情监测功能,建立有害信息快速处理机制和网络舆情信息监控系统,使舆情掌握与堵截有害信息、加强正面舆论引导等应急处置手段有机结合。
⑧ 如何提升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能力
个人认为除了来一些常源用的舆论引导方法如:灵活运用各类传统媒体资源,建立立体化的宣传网络,做好负面舆情的引导、成立相关的舆情管理组织、明确内部组织机构的专业分工、重视和培养第三方力量争取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等等外,其实关键还在于创新舆情管理工作方式,借助专业的新媒体舆情监控平台,建立舆情预警、监控工作机制,早发现舆情,对舆情动态进行全面监控。
一些主要的新媒体舆情监控平台专为企业新媒体舆情监测舆论引导而准备,通过对互联网信息的话题聚合,帮助企业快速了解网络上谈论企业的各种声音,以准确、全面、实时自动三大核心优势为企业新媒体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工作服务,来自识微科技商情知识栏目。
⑨ 如何做好网络舆情应对 宣传部长2016
网络舆情事件发生的偶然性大、随机性强,必须建立高效敏捷的舆论引导应急机制,努力掌握主动权和主导权。
一是建立快速高效的应急宣传机制。防止“重应急处置,轻新闻宣传”的倾向,做到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工作有人过问、有人负责、有人落实。要就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组织协调、媒体引导、新闻发布、现场采访管理等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制定新闻处置对策和程序。
二是建立快速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单位搭建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舆情预警系统,强化信息报告,责任地区和部门要按照“第一时间原则”立即报告,不捂不盖,更不隐瞒真相,并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待续不间断地报告有关情况;强化信息沟通,事发地区和部门要及时与应急新闻处置领导小组进行沟通,会商评估事件的性质、情节与影响,制定妥善周全的新闻应对方案,新闻处置部门要主动靠前、联手联动,新闻发言人要第一时间进人现场,介入事件处理的全过程。
三是建立快速高效的媒体应对机制。要根据事件性质,设立应急新闻中心,主动接受问询,积极为记者提供采访、发稿等便利,做好服务保障:随时发布权威信息,提供新闻通稿,既满足媒体需要又使信息发布更加有序。
四是及时准确发布信息。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发布比不发布好、早发布比晚发布好、主动发布比被动发布好。在发布时段上,起始阶段要正视事实,及时发布;延续阶段要全面关注,有效分析;结束阶段要反思得失,发布结果。在发布技巧上,要坚持“速报事实、慎报原因”的原则,讲究发布艺术,妥善处理敏感话题。在发布形式上,要灵活运用新闻发布会、背景吹风会等多种方式,及时主动发布信息,最大限度传递正面声音。
五是注重舆论引导艺术。依靠多瑞科舆情监测软件监控舆情动态准确决策,要发挥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的优势,按照“统一口径,报道适度、不炒作、不渲染”的原则,积极主动“摆事实,讲道理”,将群众情绪向理性、平和、客观的方向引导,推动事态向有利于妥善处置的方向转化。要尊重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注重从公众的角度提供权威、可靠的新闻信息,提高公众对各种信息的鉴别判断能力。要把握好报道的度,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
六是善用善待新闻媒体。新闻发言人要走上前台,及时表明立场态度、处置意见和工作进展,及时回应媒体和公众的质疑;_要善于面对媒体,以理性、平和的心态善待媒体,多与媒体交流沟通,将权威、客观的消息有力有效地传递出去;要实事求是,不说套话、空话,以诚实的态度赢得媒体信任,合力促使舆论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