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宣传语
Ⅰ 给丽水瓯江拟一段广告词
古有瓯江 在浙之滨
Ⅱ 端午节宣传海报的宣传词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
五日·选一(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Ⅲ 有谁知道“千里瓯江蔚长空,风雨云和路。”出自哪首诗词
卜算子.温州人
我是温州人,勤种先锋树,千里瓯江蔚长空,风雨云和路。
俯首砺新程,足迹天涯驻,执竞平生数百年,定与人间富。
瓯江:温州人的母亲河。
执竞: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Ⅳ 温州导游欢迎词
温州,是浙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东临东海,南毗福建,西北与丽水相接,全市陆地面积为1178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为11000平方公里,总人口为788万,是浙江省11个地级市当中人口最多的城市。温州现辖鹿城、瓯海、龙湾三个区,乐清、瑞安两个县级市,苍南、平阳、文成、泰顺、洞头、永嘉六个县,2010年温州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9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达5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228.5亿,财政总收入411.43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400元,已基本实现了小康。
温州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主要有洞宫、括苍、雁荡等山脉,泰顺县境内的白云尖,海拔1611米,为全市最高峰。主要水系有瓯江、飞云江、鳌江,其中瓯江为浙江的第二大河。温州,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境内名山秀水众多,风景名胜区陆域面积达2279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0%,、
现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处——雁荡山,
国家4A级景区5处:永嘉楠溪江、诗之岛——江心屿、文成铜铃山、百岛之县——洞头、瑞安寨寮溪,
省级风景名胜区8处:瑶溪、泽雅、玉苍山、九峰、仙岩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玉海楼、石棚墓、利济医学堂、圣井山石殿、泰顺廊桥、高氏家族墓地、永嘉芙蓉古村、瓯江泽雅造纸坊、文成刘基庙、仕水碇步、等,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泰顺乌岩岭、平阳南麂列岛,
国家森林公园5处:玉苍山、花岩、龙湾潭、雁荡山、铜铃山等等,今天我们将游览花岩国家森林公园。温州旅游资源丰富,风光旖旎,城市依山伴水,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山水特色十分明显!由于温州具有相当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非常完善的接待设施,在2002年,温州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在春秋的时候,温州属于越国的领地,秦朝时属于“闽中郡”,公元前192年,越王勾践的第七世孙邹摇带领温州百姓参加了秦末农民起义,后又帮汉王刘邦打败了项羽,汉惠帝封他为“东海王”,定都于东瓯(今温岭大温镇境内),世称“东瓯国”,故温州又被称为“东欧名镇”。也由此温州简称“瓯”,温州的许多事物也以“瓯”开头,如温州菜叫瓯菜,温州的特产水果有瓯干,温州的母亲河叫瓯江,温州的刺绣叫瓯绣,“瓯”是市区的“区”加个瓦片的“瓦”,那这个“瓯”字又如何得来呢?其中有一种说法:“瓯”是一种陶器,早在夏商周三代,温州就盛产这种陶器,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温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温州建城始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公元323年,著名学者郭璞选址筑城,他登上一座小山(现今温州市区的郭公山),发现温州城市里面一共有七座小山,这座小山分布的形状,像天上的北斗七星,于是他就按照“七星北斗”的布局修建了温州城,并在城内挖了28口水井,以对天上的28星宿,相传城墙修好之后,有一只白鹿衔花而至,白鹿绕城一周,后升天而去,百姓传为祥瑞,从此,温州又多了一个美丽的别称,白鹿城,温州之名,始于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当地百姓上书朝廷,因“民多耕火,地处温峤岭南,虽隆冬而恒yu”,故改名为“温州”,并沿用至今。
温州在中国的版图上,是一个极不起眼的小地方。其人多地少、资源匮乏,改革开放前,交通不畅(三面环水、背靠大山),若想走出去只有水路一条(温州方言中“水”“死”同音,在文革末期温州老百姓戏称温州只有死〈水〉路一条)。恶劣的自然环境,逼着温州人只能走出去寻找生路。温州人的成功毫无疑问是被恶劣的条件逼出来的、闯出来的、实干出来的、豪放出来的。改革开放30年来,温州成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最迅速、活力最充沛的城市之一。八十年代初借着成为首批对外开放沿海城市的春风,温州人因地制宜地全力发展轻工制造业。一下子,家庭作坊遍布全城,市场经济异常火爆。通过多年的摸索滚爬,经历了无数风雨的温州民企逐渐地做大做强,不断地向外扩张了。如今,温州人的皮鞋、眼镜、阀门、打火机、服装、变压器、制笔、印刷品、锁具等等都名扬国内外,中国鞋王、笔王、锁王……比比皆是。
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不得不提的一件发人深省的事情就是:
1987年8月8日,杭州武林门广场上,愤怒的人们点起大火,5000多双温州的假冒劣质鞋葬身火海。一把火深深地灼痛了温州人的神经,让不注重质量的温州鞋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伴随着两次烧鞋事件,温州人逐步进入对信用和质量的反思。温州长达十几年的质量工程建设也由此开始。温州皮鞋从此走向名牌,走向世界,温州也成为“中国鞋都”。
温州自古人杰地灵,人民勤劳智慧,擅长经营开拓。受南宋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今温州)学派的“立义行善”与“务实求事功”掺合交融的义利思想影响的温州人,就一直有着务实与创新精神。独特的地理环境、文化观念和改革开放的政策,造就了“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正如国内外新闻煤体报道的那样,哪里有市场,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温州人。温州经济最大的特点是以民为本,即民营经济或者说“老百姓经济”。也被称为“温州模式”,温州人精神的有,1、创新意识特别强,敢闯干为天下先,曾涌现了“胆大包天”“胆大包地”“胆大包江”的第一批典型,2、温州人创业欲望特别强,“人人想当老板,人人争党老板”的愿望,让他们义无反顾的打拼天下。3、吃苦精神特别强。
温州话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说温州话”,温州话的复杂性,一直被认为是全中国最难学习的方言之一。温州话非常有特点,首先是地域性极为明显,出了温州地界,谁也听不懂温州话。通常所指的温州话,指的就是温州市区、瑞安、乐清、永嘉、平阳、文成等地的瓯语,出来这些地方,
每个区县的发音也不同,通常不影响交流,但两较远区县沟通困难。根据《温州方言词典》,温州话声母有 29 个,韵母有 35 个,声调 8 个,两字组变调调型13 种,比如:加"兮"重叠式。爽兮爽,就是舒适极了。灵兮灵,就是聪明极了。苦兮苦,就是痛苦极了。
在温州民间,曾流传了这样一个说法: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我军的联络方式总被敌方破译,因此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后来有人发现温州话挺难懂的,于是有人建议,能不能用温州人做通讯员,来传达战斗指令和通报战斗情况。这个建议得到首长的肯定。于是每个连、每个班都找出一名温州籍战士当通讯员,因为温州话太难“翻译”而保全了机密,温州话确实在战争中发挥了作用,后来,这个故事不仅在温州而且在全国各地流传开来。
讲着温州话的温州人,既能当老板,又能睡地板;既能享受最好的,又能承受最差的。
我们先不追究这个事故的真实性,但是这个故事说明温州话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语言,它保持了古代汉语的声调和唐宋文化的内涵,同时也是温州地方文化的载体。
1、馒头——面包 2、包子——馒头
3、拖鞋——鞋拖 4、咸菜——菜咸
5、很好吃——死人好吃 6、客人——人客
7、热闹——闹热 8、涨潮——潮涨
9、脚踏车——踏脚车 10、恶心—— 溜痒
11、害羞—— 头皮涨 12、腋窝——拉脚下
13、月亮——月光 14、早上——天光
15、中午——日昼 16、晚上——黄昏
17、吃早饭——吃天光 18、吃午饭——吃日昼
19、吃晚饭——吃黄昏
Ⅳ 谁有丽水瓯江的简介 急!!
浙江省第二大河。山溪型河流。
瓯江发源于浙江省庆元、龙泉两县市交界的百山祖锅帽尖。(浙闽边境洞宫山西北),东北流至丽水城郊附近折向东南,流经龙泉县、云和县、丽水市、青田县、永嘉县、瓯海区,从温州市流入东海。全长388公里,总落差1080米,流域面积1.79万平方公里。
瓯江青田段长82.6公里,落差30.1米,河宽200-400米。
瓯江上游转折迂回于崇山峻岭形成许多急流险滩,下游北岸为永嘉、乐清,南岸是温州市区。江面宽阔,由于江流海潮相互激荡,彼此消长,泥沙沉积,形成了西洲岛、江心屿、七都涂、灵昆岛四个江中沙洲。
瓯江干流自源头至丽水市大港头称龙泉溪,属上游河段;大港头至青团县石溪称大溪,属中游河段;石溪以下始称瓯江。主要支流自上而下有松阴溪、好溪、小溪和楠溪。瓯江中上游河段除局部小平原外,全系山区,河流转折在崇山峻岭之中,水急滩多,水力资源丰富。流域四周为重要木材基地,多以木筏外运;下游为台地及滨海冲积平原,江面较宽,潮汐影响所及之河段可通小轮。
小溪 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境内。乃瓯江最大支流,与瓯江平流大溪汇合于青田县石溪村境,互为Υ角之势。上、中游自西南向东北流贯县境。溪源有二:其一发源于庆元县百山祖北麓,流经黄湖、英川、隆川、鸬鹚等乡镇称英川港;其二发源于百山祖南麓,与来自闽北之水汇合于交溪亭入境,经下圩村至桥局与秋炉坑汇合,流经毛垟、莲川乡,称毛垟港。两港汇合于沙湾镇交见圩村,流经沙湾、标溪与标溪港汇合;流经梧桐乡,与梧桐坑、金兰坑汇合;流经大均乡,与大均坑、大赤坑汇合;流经外舍乡,与鹤溪水汇合;流经金钟乡,与岭根坑、陶州坑汇合;流经渤海镇乡,与旦水坑、上源坑、门潭坑汇合;流经大顺乡,与炉西坑、大顺坑汇合;流经陈村乡,与小顺坑汇合流经乡境,从鹤口入青田县境。境内流长122公里,流域面积1726.55平方公里。流经区域山高林茂,降水充沛,流量充足,河谷深邃,滩多流急,水力资源丰富,渤海以下河段可通2吨位船只。
Ⅵ 有没有温州江心屿的导游词
江心屿位于瓯江之中,占地1070亩,是中国四大名胜孤屿之一。国家4A级旅游区。“江心双塔”1997年被回世界航标协答会定为历史文物灯塔。东塔建于唐咸通十年(公元869年),西塔建于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蜀僧青了率众僧余屿中建江心寺。
江心屿自然风光秀丽,屿内绿草如茵,古树名木苍翠蓊郁,亭台点缀,桥榭相映,历来被成为“瓯江蓬莱”、“水中盆景”。人文景观丰富,拥有宋文信国公祠、浩然楼。谢公亭、澄鲜阁及应领事馆旧址等古迹。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李白、杜甫、文天祥等历代名人贤士留下咏叹孤屿诗章近千。孤屿夜景更是流光溢彩,灯光影声的完美组合,让夜色中的江心屿如诗如画,如歌如潮!
Ⅶ 毛主席关于瓯江的诗词
没有。有“瓯”字的只有“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但与瓯江无关。
Ⅷ 母亲河瓯江的水为什么这样浑浊
瓯江水黄是因为江水中的泥土胶体遇到海水中的盐产生沉淀,不可治理!
原来瓯江水黄到瓯江大桥,即梅岙一带,后因丽水建了紧水滩水库,导致瓯江水黄到双潮乡一带.
还有一个原因:
现在瓯江水浑浊,很重要的原因是青田一带挖沙造成的,瓯江上游挖沙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以前,瓯江上游还是非常漂亮的,现在日夜的挖沙,青田瓯江大溪和小溪两岸原始生态被严重破坏,真实非常的新心痛,另人揪心啊?严重后果是下游水流缓的地方开始淤积,比如自从60年代驿头栋(堤坝)被冲毁后,西洲岛的北流开始淤积,现在西洲岛落潮死基本上和永嘉桥头几乎是连在一起了,而这样的严重后果是,大水时,南流的水流将严重危及金温铁路和330国道的安全.
江面宽阔,由于江流海潮相互激荡,彼此消长,泥沙沉积,形成了西洲岛、江心屿、七都涂、灵昆岛四个江中沙洲.
温州人以前用的自来水就是瓯江上游的水,现在有了珊溪水库,自来水水质大大改善
一、探访温州瓯江的缘由:
早在两个月前,关于“温州地域环境对地方经济影响”的调研主题在我们心里折腾着,2012年7月19日,我和一位同仁搭乘长沙至温州的航班,计划到温州展开该主题的公益调研工作。在飞机上,偶遇人民日报主办的国际金融报的三位记者,交谈中,得知他们此次温州之行的目的,主要是实地采访关于温州瓯江受到严重污染的情况。瓯江也正是我们所要调研的课题即温州地域经济调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是我兴趣大增,决定随人民日报国际金融报的三位记者到实地看个究竟。
2012年7月20日上午9点,我们和人民日报的记者一同到了温州青田县温溪镇温溪村老年协会,听老年协会的一些老人诉说瓯江被污染的情况。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字字真切,对瓯江的污染痛心疾首!据老人们介绍,10年前的瓯江清澈见底,鱼类丰富,鸥窎群欢。那时候的江水可以直饮,甜美纯清。青山绿水养一方人,长寿老人处处可见,瓯江确使温州儿女引以为豪。而今天的瓯江变得混浊不堪、水流暗黑,河水透出一股股令人掩鼻的腥臭味,沿江的居民见江心惧、见江心忧。污染的河水严重损害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健康,罹患癌症和其他疑难杂症者比过去大幅增多,至于直饮瓯江水在年轻居民看来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上午10点左右,中国法治调研中心两位同志和人民日报的两位记者,直接走访了污染源比较严重的亚太皮革有限公司,在一个小时的专访中,厂方人员一直滔滔不绝地讲他们排放的水如何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等等,但我们经多方了解,实际情形与厂方的介绍明显不符。
二、温州模式的奇迹起因于五宝:一山、二水、三庙、四海、五戏
我们在温州虽然只逗留短暂的几天,但是心中自有罗盘,这里的奇山异水培育了优秀的温州儿女。
山:此坡遥望对门岭,没有勤劳敢折松。多山的温州折射出人们起伏、波折、多难和勤劳的生活。勤劳的温州人在顽强、努力和拼搏中,不但培育了有如山松坡樟的精神气质,也在这本不属宜居之地的环境里构建了宜居的人文环境。
水:温州虽然内涵三大水系(瓯江、飞云江、鳌江),唯有瓯江展雄姿。瓯江之水乃温州金、经、精三宝,有这宽阔的水路,才有智者神鹿迁徙和守居瓯陆,才会打通族民脉络,才有今天温州的精气神。瓯江优美的水质便孕育了这里的瓯海文化。
庙:这里的庙堂和祠堂很多,证明这里的温州人就是东方中国的犹太人之说。庙堂使这里的人有敬畏心、真诚心、感恩心和团结心。祠堂使这里的人有爱心、孝心、亲情和乡情。他们潜意识的经咒、祈祷给了温州人智慧,也使温州人持恒守志。
海:孕育了温州人的海洋性格,让温州人飘洋出海变成平常事。
戏:南戏几时哼唱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南戏培育了温州精神,南戏也是温州人之间进行沟通的媒介;南戏还是激发温州创造力的重要精神资源。
三、而今“母亲”已病,儿女远行不知何时归?
如今,瓯江水质变差了、鱼虾不见了、鸥鹭不来了,连最喜欢亲水的小孩也躲避得远远的了!江水“死亡”,山、戏、庙、海也都少了往昔的精神气。虽然,温溪老年协会的投诉,看似丽水青田上流原因,实乃金华丽水养温州啊!据说古时候有一星宿神仙落脚于大微山,给这里留下了很多神奇的传说。神奇般的山有了神奇般的水,鸥江滋养了鹿城——今天的温州。
根据2008年丽水关于瓯江污染的调研报告得知:在丽水段统计的每度瓯江的污染情况:
工业废水排放量:6323万吨;氨氮排放量:7221万吨;生活污染625万吨。
我们特意驱车沿丽水到瓯江出海口走了一趟,行进中注意到在青田温溪和永嘉的桥头,正好是瓯江污染清晰可辨的分水区,青田往上游走水质渐渐清澈,往下游走则越来越混浊和腥臭。我们徘徊在温溪镇,看到有亚太皮革有限公司、青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意尔康等大型污染源企业的排污情况。特别是亚太皮革有限公司附近,气味特别浓,江边水质特别差,肉眼可辨水色为暗黄,无法形容恶水袭人的感觉。据举报,这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厂内的污水处理系统只不过是“聋子的耳朵——摆看”。根据青田上下游的清澈度来看,水清程度大约是一比三的比例关系,年度污染为上游的三倍有余,即下游年度污染大约是:
工业废水排放量:18000万吨;氨氮排放量:21000万吨;生活污染1800万吨。瓯江污染情况之严重就可想而知了!
瓯江是温州、丽水的母亲河,“母亲”病了,但温州儿女还在远游!一条臭河难道就让温州世界各地的游子忘记了故土吗,一些在外闯荡多年的游子、因慢慢变老如今想落叶归根的游子、一些在外打拼有了积累想携带资金反哺家乡的游子,只因母亲河的污染使得心中有了无限的纠结……
四、瓯江难道真的没被污染吗?当地政府真的没能力治理瓯江吗?官方真的不知道瓯江被严重污染吗?
瓯江沿途的工业废水、化学物质、生活垃圾,直接造成了瓯江水的污染,而挖沙动基、大兴土木造成水土流失,也助长和加快了瓯江的污染。这其中,瓯江流域数十家皮革厂、水泥厂、电镀厂化工厂等带来的“三废”,是造成瓯江水污染的最大罪魁祸首。地方政府为了搞活经济、追求政绩,引来了一批污染企业,而落地的企业不顾良心谴责,逆天而行,只管捞钱,不考虑居民的死活。工业污染破了温州的风水,断了温州的龙脉,使温州昔日美好的瓯江时代成为一种回忆。这,成为了温州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瓯江的污染有目共睹,人人皆知。每一个有污染源的企业家和每一个政府官员心底里都很清楚,特别是当地的老百姓心如明镜-------
在瓯江的“身”边,伴她而行的是一条奇特而大气的高速公路——温丽高速,高速路基本上由十多座高架桥和几十个隧道组成,据说,这条高速路的造价,是平原高速路的5倍以上!我们不明白的是,当地政府有能力修一条如此高水平的高速路,为何没有能力治理母亲河——瓯江?
五、细品温州
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是浙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全国首批13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是全国18个港口城市之一,是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是中国综合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也是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试点城市之一。全市辖三区两市六县,陆地总面积11784平方公里,人口750多万,其中市区人口190多万。瓯江(Ou River)因温州古称瓯而得名,瓯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河流,处浙江省东南部,古名为“慎江”,也曾称“永嘉江”或“温江”。发源于浙江省庆元、龙泉两县市交界的百山祖锅帽尖。(浙闽边境洞宫山西北),东北流至丽水城郊附近折向东南,流经龙泉市、云和县、莲都区、青田县、永嘉县、鹿城区、龙湾区,从温州市流入东海。全长388公里,总落差1080米,流域面积1.79万平方公里。上下游落差1300米,平均年流量202亿立方米。
“东瓯名城”温州,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中国沿海九个港口之一,公元323年,著名学者郭璞选址始建温州城。相传建城时,有一只白鹿衔花跨城而过,所到之处一片鸟语花香、祥云腾飞,故又名“鹿城”。 “东瓯山水甲江南”,温州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有被誉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的雁荡山,号称“天下第一江”的楠溪江,以及峰险洞幽的百丈漈三个国家级名胜风景区;有以“东方夏威夷”著称的南麂山列岛和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乌岩岭自然保护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温州还是改革开放较早的前沿城市,商业经济相当发达。温州人几乎家家户户经商,专业市场遍地开花。一方面,外资大量涌入温州,使其迅速发展成为科技先进、经济繁荣、文明富裕的现代化商贸港口城市;另一方面,温州人开办的公司遍布五洲四海。“温州模式”、“温州速度”、“温州商人”,享誉海内外。
温州,文化灿烂的东瓯名镇,公元前192年是东瓯王驺摇的都地。公元323年建郡,为永嘉郡,传说建郡城时有白鹿衔花绕城一周,故名鹿城。公元675年始称温州。历史上以手工业发达著称,是青瓷发源地之一,造纸、造船、丝绸、绣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国历史上均有一定地位。南宋时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有“一片繁荣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之称。温州是南戏故乡,14世纪中叶温州著名剧作家高明的《琵琶记》被译为多国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温州人杰地灵,代有名家,南宋时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和以“永嘉四灵”为代表的江湖诗派,近现代的孙诒让、夏鼐、夏承焘、苏步青等,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科学史上都具有重大影响。
温州市场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曾以“小商品、大市场”闻名全国,是中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先发地区和股份合作经济的民祥地。曾被新闻界、理论界称为“温州模式”,也有叫“温州经济格局”、“温州发展路子”。经过20多年的演变,温州经济格局不断得到创新,更加凸现出自己的特色。
温州人凭借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在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第一个实行金融利率改革,第一个制定私营企业条例,第一个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第一个实行国有土地有偿转让等。200余万温州人在全国、在世界各地建起了众多的温州城、温州街、温州村、温州店。走南闯北的温州人,把温州经济与全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联系在一起,这成为我国一个独特的经济现象,它不仅促进了温州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全国经济发展作出了温州人的贡献。
温州追求:
——建设东南沿海大商港,包括交通枢纽港、商贸港、金融港、信息港,使温州成为区域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 ——建设国际性轻工城,使温州成为世界轻工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集散基地和创新基地;
——建设最具活力的开放城,使温州成为机制活、商机多、投资回报率高的创新之城、活力之市;
——建设滨海山水文化名城,实现温州城市发展由“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跨越,由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迈进,同时搞好生态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使温州成为宜居、宜商、宜创业的地方。
素称"鱼米之乡"的温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郡,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先民在这里劳动生息。说明这里一直保持着宜居的环境。温州追求中“把建设建设滨海山水文化名城,同时搞好生态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使温州成为宜居、宜商、宜创业的地方”放在决策的主要位置。然而,瓯江的污染状况与决策极不符合!
六、中国法治调研中心关于瓯江治理的初步意见
1、我们中国法治调研中心将委派莫主任在瓯江流域继续收集一手资料。
2、进一步组织相关学者、环保机构和相关媒体进行深度调研,将调研的报告呈送国家有关部委、省市各职能机构。
3、曝光污染源特别严重的企业和单位,形成人人监督的态势,让污染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4、调动社会各级力量,坚决打击和阻止企业恶性排污行为,该整改的整改,该关闭的关闭。环境重于一切利益!
5、组织各地的温州商会、媒体和学术机构参与“瓯江治理”论证会,以此调整温州的风水,疏通温州的龙脉。同时,将国内外治理内河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引荐到温州和丽水,用温州人治理温州和治理天下的勇气来治理瓯江!
Ⅸ 温州的风景名胜解说词
江心屿位于瓯江之中,占地1070亩,是中国四大名胜孤屿之一。国家4A级旅游版区。“江心双塔”1997年被世界航权标协会定为历史文物灯塔。东塔建于唐咸通十年(公元869年),西塔建于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蜀僧青了率众僧余屿中建江心寺。
江心屿自然风光秀丽,屿内绿草如茵,古树名木苍翠蓊郁,亭台点缀,桥榭相映,历来被成为“瓯江蓬莱”、“水中盆景”。人文景观丰富,拥有宋文信国公祠、浩然楼。谢公亭、澄鲜阁及应领事馆旧址等古迹。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李白、杜甫、文天祥等历代名人贤士留下咏叹孤屿诗章近千。孤屿夜景更是流光溢彩,灯光影声的完美组合,让夜色中的江心屿如诗如画,如歌如潮!
Ⅹ 三垟湿地的宣传语
三垟湿地 三垟湿地位于温州瓯海区梧埏片,其北部主要为城市中心区,东部隔大罗山与瓯海永强片相连,西部以南塘大道为界,南部隔高速公路为温州市高教园区,面积11平方公里。三垟湿地水网密布,纵横交错的河道将其分割成大小各异的160 余个岛屿,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56%,东南被茶山环绕,峰峦叠翠,山环水绕,自然风光秀丽,被称为“浙南威尼斯”。早在在新生代第三纪末期,温州的地貌轮廓已基本形成,大罗山居于海中,由于湖相沙质、泥质沉积的大量堆积以及河水携带泥沙的淤积,经过了一个慢长过程,终于在大罗山西侧与吹台山之间形成了一个较浅的大海湾。在海水与江水的共同作用下,使海湾与外部的海水逐渐分离,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形成泻湖,但当时的面积要比现在大的多。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赞之曰:“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谢氏《游名山志》说:“帆游山地昔为海,永宁(今温州)安固(今瑞安)二县间,东南便是赤石,又枕海。”赤石便是大罗山。三垟一带由于属于古海湾的边缘,水深较浅,滩涂较多,加之山洪的冲刷,泥沙的沉积,使地形沟坎较多、水陆相杂,已经初具现在三垟水网地区的雏形。瓯江的搬运与沉积,使帆海的面积逐渐减小,大约在明以前,最终使北帆海消失。在这期间,唐宋时期大量的水利开发,如唐代韦庸修建会昌湖,宋代韩彦直、沈枢疏环城河道,修建温瑞塘河,挖深填浅,大量泥沙不规则的堆积、填满,连同原有的沟坎,将帆海原先大片水面分割成破碎的湖群。又经过数百年的桑海桑田,形成了今天的三垟水网地区自然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