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投诉 » 少宣传个人

少宣传个人

发布时间: 2020-12-15 10:36:15

Ⅰ 7月30日的党史记录

1955年7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公布
1955年7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公布。从1956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志愿兵役制改为义务兵役制。
1955年7月30日 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式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主持拟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5年7月30日 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式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主持拟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会议认为,这个计划“是全国人民为实现过渡时期总任务而奋斗的带有决定意义的纲领,是和平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计划”。
198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坚持“少宣传个人”的几个问题的指示》
198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坚持“少宣传个人”的几个问题的指示》。中央决定从现在起,除非中央有专门决定,一律不得新建个人的纪念堂等建筑;公共场所毛主席像、语录要逐步减少;一般高级干部丧事应力求简化和节约。
1982年7月30日 邓小平提出:设顾问委员会是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过渡办法
1982年7月30日 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设顾问委员会是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过渡办法,我们有意识地采取这个办法,使得过渡比较顺利。也许经过三届代表大会以后,顾问委员会就可以取消了。如果两届能够实现,就要10年。这个过渡是必要的,我们选择了史无前例的这种形式,切合我们党的实际。但是在这个过渡阶段,必须认真使干部队伍年轻化,为退休制度的建立和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废除创造条件。

Ⅱ 有关公文指示的适用范围

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央办公厅,都曾将指示列为主要公文种类。
新的《国家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已将“指示”从主要公文种类中删除,但这并不意味着行政机关不再使用这种文体。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对指示功能的表述为:
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指示是要求下属有关单位贯彻执行的下行文,但它没有命令(令)、决议、决定那样的鲜明 的强制和指挥色彩。
指示的类型
1.紧急指示和一般指示
根据内容是否紧迫,指示可分为紧急指示和一般指示两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制止乱 砍滥伐森林的紧急指示》、《中共中央关于防御特大洪水的指示》,都是用来处理迫在眉睫 的紧急问题的,从制发、传递到贯彻落实,都非常紧迫、刻不容缓。而《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指示》、《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少宣传个人”的指 示》,时效性没有上述指示那么紧迫,属于一般性指示。
2.全局性指示和局部性指示
事关全局,涉及社会多个方面的是全局性指示。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认真做好第三次 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指示》,所涉及的工作,需要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切实加强领导,需要 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需要各省、市、自治区和各部门共同努力,所以应 算全局性指示。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的紧急指示》涉及面就比较窄 ,是局部性指示。

Ⅲ 政治上的改革开放

论政治的改革开放与改善民生 摘要:改革开放是为了改善民生,改善民生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本文 总结了民生问题的基本内涵,讨论了改革开放与改善民生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改善民生改革开放内涵内在联系 一、引言 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是群众利益最直接的载体。既体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又关系着人民群众长远的、根本的、整体的利益。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 人民群众才能感受到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效果。 民生问题并非生活方面的小问题。我们的先贤早在数千年之前,就在总结历代王朝兴衰成败时,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结论。到了19世纪20年代,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民生问题作了如下诠释:“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民生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我们的温总理也曾对民生的重要性作如下阐述::“民生是国家之本”;“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连着国计国运”;“政府投入一定要把民生摆在首位,让人民得到实惠”。就是说历代政治家都认识到民生连着民心,抓着民生就能得民心、顺民意,而政治问题的本质就是人心向背问题。 二、民生问题的基本内涵 (1)解决民生问题的意义。地球上有了人类,就存在民生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进步,民生问题的形式、内容、热点也在变化,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作为动态和持续发展概念,人民群众对民生需求总会有新期待。从这个角度讲,解决民生问题将 始终是执政者的核心任务。 (2)民生问题的内容:民生问题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群体有不同内容和体现。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城镇和农村、干部和群众他们的追求和迫切需要的问题是不同的,民生 问题的内涵对他们来说自是不同。而天灾人祸等突发事件也会改变民生问题的格局,汶川地震、非典、金融风暴就是明证。民生问题包罗万象,衣食住行、看病吃药、养老保险、教育、就业都在民生问题之列,还应包括生活环境、生产安全、司法公正、民主权利等。那些 是民生问题的基本内容呢。 (3)民生问题的解决措施。大力 发展经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解决民生问题,必须推行改革开放,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广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力和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解决民生问题,党政机关必须进一步改变作风,要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解决民生问题要有制度保障,有了制度的话,就不会轻易改变,才干不会因政府更替和领导人变化而变化;解决民生问题,要首先着眼困难群体,因为在中国城乡困难群体占很大比重;完善政绩评估体系。 三、改革开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1)改善民生是改革开放的目的。 在改革开放前夕,我国刚经过十年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也遭到严重破坏,当时确实可说是个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的局面。如何突出重围,突破口在那里。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3月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如何实现这个中心任务呢?发展生产力不是简单增加投资;搞一些大 项目就能达到目的。首先钱从那里来,其次,实践证明采用国营企业一统天下;计划经济;大锅饭、铁饭碗等这一套的老办法是行不通的。过去的老办法不能沿用,又没有可供借鉴国际经验,路在何方?我们党选择了改革开放,也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广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力和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邓小平同志又在南巡讲话中又进一步强调“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死路一条。”改革 开放是从当时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改善民生为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的全面改革。2007年2月16日温总理在春节团拜会讲话的题目就是“解决民生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明确地揭示了,改革开放的目的是改善民生,改善民生必须坚定 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两者的内在关系。 (2)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善民生: 改革开放30年来,由于改革开放促进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民生得到极大的改善;改善民生又充分调动各方面群众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二者互动协调发展。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辉煌的成就,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各项民生指标也大幅度地提高,广大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3)时代在发展,民生问题也在发展。 时代在发展,民生问题的热点问题也在变化,现就若干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① 关于公平、公正、平等问题:目前有些同志可能认为改革开放前期对满足人民群众物质需求做的多一些,而对于公平、公正、平等问题重视不够。也有人认为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公平、公正、平等这个层面的问题才会受到重视,其实不然,就拿改革开放来说,改革开放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后不久启动的,当时政治歧视十分严重,右派分子自不必说了,出身不好的人、知识分子华侨、宗教人士等普遍受到歧视,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及其他劳动者也受到歧视,在入党、提干、升学受到限制和排挤。这些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很多,是当时突出的民生问题。党和政府给右派分子平反,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调整或重申关于华侨、宗教政策;把七十万的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及其他劳动者,从原工商业者中区别出来,恢复了他们劳动者身份。充分调动他们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影响十分深远。我只想说的是无论那个年代,属于生活层面上,还是属于精神层面上总是都存在,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表现形式和程度随时代不同也有不同。其实公平、平等、自由是相对的,不公平、不平等、不自由则是绝对,我们时时都要关注这个问题。 ② ②关于分配不公问题: 在温饱不足的年代,这个问题往往并不突出,随着改革开放深入,蛋糕做大了,分配合理不合理的问题就显现出来。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分配不公问题,我们还要用深一步改革的办法解决。原则是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③增长、效率的关键词不能退出历史舞台。许多同志经常“关键词”来说明不同时期的民生问题的热点。比如说前段的“关键词”是增长、效率,今后则是公正、公平、平等、共享……等。这些观点我原则上赞成,但要补充的是,我认为‘增长、效率’这个“关键词”不能退出历史舞台,因为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而要紧紧扭着生产力不放松。当我们分配蛋糕的时候,还要继续把蛋糕做大。 ③ 关于食品医药安全、环境保护、生产安全过去存在但不突出,随着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这些问题将日益严重。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成为严重的民生问题。过去食品工业化的程度很低,当然不会出现三鹿奶粉这样食品中毒事件。这些都是时代发展引起的新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用改革的办法去解决。 四、结束语 总之,在古今中外没有成功经验可循的情况下,为改善民生,我党选择了改革开放这条道路、也就是说改革开放是为了改善民生;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辉煌的成就,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各项民生指标也大幅度地提高, 广大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这条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它大大改善了民生。改革开放是为了改善民生,改善民生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对在改革开放和改善民生中出现的问题,应采用进一步深化改革办法解决,这就是改革开放与改善民生间的内在联系。

Ⅳ 我想学一些公文写作与处理方面的知识

公文写作要则

第一节 数 字
数字在公文撰写过程中经常被使用。为促进数字书写的规范化、标准化,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国家标准GB/T1582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也对公文中的数字使用进行了规范,统一了书写体例。其中,主要强调了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码两者的使用区别,要求在多数情况下尽量使用阿拉伯数码。《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码”。
一、阿拉伯数码的使用范围
1.记时(公元世纪、年代、月、日、时等)
例如,20世纪、公元580年、1997年7月1日、北京时间20点整、下午3点40分、1978.10.21-1997.9.1。
年份应全称,不能简写。如,1997年不能写作97年,1984-1997年不能写成1984-97年。
2.记数与计量(正负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约数等)

我们运输公司现有职工2500人。(人数)
行程2100公里。(长度)
固定资产原值1000万元。(金额)
公司现有货运车415辆,运力平均5.6吨/车,年货运量228万吨。(小数、重量)
人均住房7.4平方米(面积)
新建一座500立方米油罐。(容积)
初、中、高级工的比例为1:1.6:0.6(比例)
农村汽车保险业务自1985年至1987年的赔付率依次为105%,112%,92%。(百分数)
×××,男,37岁。(年龄)
已签完合同的人数300余人,正在办理签订合同的约10000人。(约数)
还有些事物也需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型号、标准代号、车次、温度、经纬度,等等。
例如,IBM PC350D×2/66计算机、65/66次,17℃、东经123°50′等。
3.注意事项
(1)5位以上数字,尾数零多的情况下,为便于阅读,可改为以万、亿为单位的数,但不得以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十亿、百亿、千亿为单位(法定计量单位除外,如千克、千米等)。如,3.45亿公里,不能写和3亿4500万公里或3亿4千5百万公里。
(2)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多位数和年份不能移行,即不能分作两行写。
二、汉字数字的使用范围
(1)行政公文成文日期,必须使用汉字数字。
(2)星期几,一律用汉字数字。
(3)夏历和清代以前纪年,一般要用汉字数字。例如,正月初五。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九月二十四日。
(4)文章结构的序次词的部分层次序数要用汉字数字。例如,一、二、三,第一、第二、第三,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等。
(5)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必须用汉字数字。
例如,
词组:九江、九龙、四川、一律、一向、八成、十分、十滴水、三叶虫、五角星、八宝山、十里铺、六铺炕等词;三七开、八五折、七八岁、三头六臂、十有八九、一年四季、一说就笑、一回生二回熟、一慢二看三通过等;
惯用语:九九归一、三七二十一、一分为二、九牛二虎之力、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相差十万八千里等;
成语、诗词:以一当十、九死一生、七上八下、面壁十年、一日千里、一行白鹭上青天、八千里路云和月等;
专用名词:十月革命、红四方面军、八旗子弟、六一儿童节、第三世界、九三学社、一国两制等;
缩略语: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五讲四美三热爱等;带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三四倍、七八米高、三山五岳、五光十色、三五成群等。
(6)根据上下文联系,不是出现在一组表示科学计量和具有统计意义数字中的一位数(一、二……九)可以用汉字。例如:一个人、三本书、四种产品、六条意见、读了九遍等。
三、序次号使用层次:
次序号使用的层次顺序如下:
第一层:一、二、三、四……
第二层:(一)(二)(三)(四)……
第三层:1. 2. 3. 4……
第四层:(1) (2) (3) (4)……
使用原则:可跳不可倒。即从第一层到第四层可跳过使用,但不可颠倒顺序使用。

请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改正以下文句中数字写法的错误
我公司现有职工四万七千多人,其中女职工占百分之三十八。公司下属二级单位32个,其中主要生产单位八个,辅助生产单位五个,科研设计和服务单位19个。1989年我公司变2级法人并存的体制为1级法人体制,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1988年至92年,公司实现利税连续五年稳定在十八亿元以上。1994年,我公司开展了“4查5整顿”活动,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1995年,公司经营效益有了大幅度增长,实现利税比前1年提高了120%。
第二节 简称与缩写语
在语言交际中,出现了大量的名称简称和词语的缩略形式(缩写语),这些简称和缩写语,在不影响人们对其愿意理解和认同的前提下,以其简练明快的特点方便了口头交流和书面表达,提高了语言文字的使用效率。公文写作中语言表达的要求之一就是简洁,因此简称和缩写语在公文中也随处可见。恰当地使用简称和缩写语,不仅可以提高公文写作效率,简化文面,有时还起到突出文面,加深印象的作用。如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石化生产行业的“安稳长满优”等等。
简称和缩写的使用不是随意的,应当根据人们的思维方式特点和习惯约定性来运用,因此它们具有符合大众化思维习惯的内在规范性。
一、简称
简称是对专用名称的简化称谓。公文中的专用名称一般是指单位团体、文献资料等的名称。公文中使用简称有如下几种情况:
1.发文机关的简称
发文机关是发文主体,它处于公文眉首醒目要位,为示庄重、严肃,一般冠以全称。如果发文机关名称过长,为美化文面也可按有关规定采用规范化简称。如“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建筑工程公司”,可简称为“北京燕化建筑工程公司。
发文机关名称的简称,一要简明。只简不明,容易使人费解,甚至造成歧义。二要注意范围。一般对外行文应尽量用全称,对内行文可有规范化简称。
2.正文中使用简称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文内使用简称时,一般应当先用全称,并注明简称。”
二、缩略语
缩略语是自由词组或短语的缩写形式,与简称有相似之处。一般把简称看做是对专用名词的简略形式,把缩略语看做是对词组短语的缩写形式。而且在简略方式上也不尽相同,简称不能在原名称内增加字词成分,而缩略语有时则可以,如“五讲四美”。
在形式简明、内容准确、语感自然的前提下,根据约定俗成原则,对词组或短语中有共同性或代表性的成分都可以提取缩略语。
(1)选取一个词组中的几个字。如“共同认识”缩写为“共识”,“严厉打击”缩写为“严打”。“报刊杂志” 、“党政工团”、“奖勤罚懒”、“工农兵学商”,均属此类。
(2)合并或取消词组短语中共同的字。如“党员团员”缩写为“党团员”,“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缩写为“德智体美”等。
(3)摘取并列词组中相同的词,以相同项的数(量)作前缀缩写。如“四个现代化”或“四化”、“五讲四美三热爱”等。
三、简称与缩略语使用要则
(1)约定俗成。 来源于社会实践,必须为人们所接受。 “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简称作“马基”,人们就接受不了。 “人革包”、“女牛鞋”之类更使人啼笑皆非。
(2)地区性、行业性。有些简称和缩略语仅为某一地区或行业所熟悉,对内行文还可行,对上或对外行文时就不应缩写。如,“5万立罐”、“安稳长满优”之类。
(3)内容极为重要的公文应尽量不用或少用简称、缩写语。
(4)要讲究文面净化,避免词面色彩和谐音上的不雅。 将“计划生育管理干部学院”简称其为“计院”,就犯了谐音之忌。
(5)使用国际组织外文名称或其缩写形式应当在第一次出现时就注明准确的中文译名。

第五节 标点符号
公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应执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署1995年12月13日发布,1996年6月1日起实施的《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使用标点符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标点符号的位置
点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不应出现在一行之首。在本行写满情况下,应挤在本行后面。
标号:
(1)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应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应出现在一行之首。
(2)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位置。在书写和印刷时,这四种符号上下居中。
二、省略号前后标点符号的处理
(1)省略号表示省略行文中部分内容,如果省略号前面不是完整的句子,除了冒号之外,一般不使用句中省略号前的原标点。例如:《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原文为“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如果省略号前是个完整的句子,必须保留句末标点,例如:《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十条(六)规定:“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
(2)省略号在表示说话过程中的静默和断续时,省略号前除句号和感叹号外,不应使用其他标点符号。例如:“我只身走出厂门,在风雨中徘徊着……到哪儿去呢?”不能在“徘徊着”后加逗号。又如:“在万籁俱寂的午夜,周总理窗前的灯光仍在亮着。……”
(3)省略号后面,除了行文时的引号后半部分外,一概不再使用其他标点符号。因为省略号表示语言省略时,代表了包括句中标点符号在内的省略部分;省略号表示说话过程中的静默、断续、语气延长和语意未尽时,本身就起了停顿的作用。
三、标题中标点符号的处理
公文的标题(包括正文的标题和文中的小标题),有的用词,有的用词组,有的用简单句。标题中标点符号处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标题本身不加书名号。
(2)标题结尾不加标点符号。
(3)标题中除引文的引号和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使用标点符号。
如:中共中央关于‘少宣传个人’的指示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的通知
(4)标题中间的停顿,一般不使用标点符号而是采用空格隔开来。
如:
适应形势 肩负重任
开创新的局面 创造新的业绩
——××公司六届一次“双代会”决议
(5)如果标题结构复杂,不使用标点符号会影响意思的表达,方可使用标点。例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扫除卖淫嫖娼等“六害”的通告》。
四、引文中标点符号的处理
引文可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引文被组合到新的句子中,成为句子的组成部分。第二种是引文前加了冒号提示,使之成为句中独立的一个分句。第三种直接引文,作为一个独立句子。
(1)无论引文处于句首、句中、句末,引文最后一个标点都不再保留。例如:
积二十八年的经验,如同孙中山在其临终遗嘱里所说“积四十年之经验”一样,得到了一个相同的结论,即是:深知欲达到胜利,“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2)在引文前加了冒号提示,引文中的标点应全部保留,引号外不再加句号。例如:
鲁迅先生所遵循的人生原则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引文作为独立的句子,和第二种一样,引文中的标点全部保留。例如:
“你们不是要消灭国家权力吗?”我们要,但是我们现在还不要,我们现在还不能要。
五、表示概数的标点符号处理
写作中常用连用数字来表示概数,这种概数的连数之间不能用顿号分开。如“十七八个”、“七八十岁”、“十之八九”。

Ⅳ 跪求1978年后我国新闻改革的评价!谢了!!!

总体评价
1978年12月18日,即将迎来冬至的北京异常寒冷,此时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春天的大门,中国再次站到了历史拐点上。改革开放,这是刚走出浩劫不久的中国做出的抉择。从此,中国的思想开始波澜壮阔的解放,中国的经济开始奇迹般的腾飞,这是中国命运的大转折。1978年因此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元年,在其后的30年间,中国开始书写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历史,并日益深刻的影响着世界。
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结束后第三天,公元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共290人。
12月18日晚举行开幕式,19至22日全会分六个大组审议文件和讨论。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上成为全会的主题报告。全会的具体议程是讨论通过中央政治局关于从1979年1月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建议,同时审议通过关于农业问题的两个文件和今后两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讨论人事问题和选举成立中央纪委检察委员会。22日晚举行闭幕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等文件,陈云、华国锋发表讲话,会议闭幕。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个伟大转折,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现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首要的成果。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了“两个凡是”,重新恢复和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贡献,在于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连,这一创造性的发展,使这条思想路线更为完备。这条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指导思想。正如邓小平后来所说:“我们总结了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从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归根到底就是恢复和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这条思想路线来探索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早在50年代中期已经提出却一直没有完成的工作重点的历史性转变,从而确定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走出20年“左”倾错误的误区,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轨道。
重新恢复正确的组织路线
全会实现了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坚决纠正“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那一套,恢复党在解决党内问题上的优良传统。决定健全党规党法,并强调实行集体领导。会议还指出,一定要保障党员向上级领导直至中央常委提出批评性意见的权利,一切不符合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的做法应该坚决纠正。会议还要求少宣传个人,提倡党内一律称同志,不要叫官衔;任何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包括中央领导同志的个人意见,不要叫指示。
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繁重任务的需要,全会决定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充实领导成员。陈云、邓颖超、胡耀邦、王震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陈云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全会决定重新建立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陈云被选为中央纪委第一书记,邓颖超被选为第二书记,胡耀邦被选为第三书记。全会以后,虽然华国锋仍担任中共中央主席,但就确定党的指导思想、决定改革开放的重大方针政策来说,邓小平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并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须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公报还强调:“全党目前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对于几亿农民“必须在经济上充分关心他们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切实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这对于启动中国农村改革起了积极作用。可以说,通过进行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已经确立。以三中全会为开端,中国迈开改革开放的步伐,开始走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
解决了若干重大历史是非问题
在这次会议开始了系统地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在会议期间,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会议强调和提出了“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和平反冤假错案“还要抓紧解决”的任务。会议期间中央做出的九项决定,不仅是平反几个冤假错案问题,而且是对党的历史是非上的拨乱反正。不仅对“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许多历史是非进行了拨乱反正,而且对“文化大革命”前的历史是非也进行了拨乱反正。全会公报还宣布要在适当时机对“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作为经验教训加以总结。这就为后来否定“文化大革命”创造了条件。
强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恢复民主集中制的传统
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之前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发扬了党内民主,领导层中多数人的意志能够在中央会议上表达,最高领导人的错误也能够在中央会议上得到纠正。这种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的制度和原则一经恢复,就为党和国家正确地进行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使执政的共产党完全有能力、有希望通过民主集中制来预防错误的发生,及时纠正已经发生的错误,或避免重犯过去的错误。
全会公报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要忠实于法律和制度,忠实于人民利益,忠实于事实真相;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三中全会提出要尽快完善国家的法制,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性,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的辨证统一等多方面关系的认识提高一大步。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也就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正确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这次全会讨论了在新时期如何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这一关系中国政局稳定和今后发展的问题。邓小平在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中深刻论述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指出:“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所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我们在座的同志,可以说都是毛泽东思想教导出来的。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这也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发展毛泽东思想,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开端
这次会议廓清了粉碎“四人帮”以来束缚人们思想的重大的思想理论是非,路线是非,实现了这些方面的拨乱反正,也就为创造新理论扫清了障碍。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党中央在理论战线上的崇高任务,就是领导、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历史地、科学地认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这实际上提出了在毛泽东逝世后继续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问题,这是反对“两个凡是”的逻辑的结论。三中全会提出的理论发展和创新,不仅体现在邓小平的主题报告中,也体现在全会提出和研究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中央解决这些问题的各项决定中,说明党已经立足于新的实践,开始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统一祖国的方针
会议公报还说:随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我国神圣领土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的前景,已经进一步摆在我们面前。几天后,1979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就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向全世界人民表明中国人民统一祖国的立场和态度,使集中进行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实现祖国统一,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三大历史任务。
确立新的外交路线
会议公报提到了不久前缔结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刚刚达成的中美建交公报,实际上肯定了当时确定的外交路线,标志着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开始实行。由此开始进一步打开对外关系新局面,逐步做出关于战争危险、时代主题的新判断和外交战略的新转变,并为国家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行改革开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总之,1978年12月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摆脱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搞清了历史上和理论上的大是大非,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和以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内容的组织路线,开始开辟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和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论,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封闭和半封闭转向开放和全方位的开放,由固守成规到各方面的改革。这一切,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新篇章,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Ⅵ 天安门毛主席像是哪一年挂上的

最初是1949年挂上去的。

1949年开国大典悬挂的毛主席画像与现在不同。那时专,悬挂的是属一幅头戴八角帽,身穿粗呢子制服在解放区最流行的一张毛主席画像。

1950年至1952年悬挂的毛主席正面短发穿绿呢上衣的画像为第二版。

1953年至1968年悬挂的是毛主席侧面像为第三版。

1969年至今悬挂的是第四版毛主席正面像。

(6)少宣传个人扩展阅读:

天安门城楼毛主席像高6米,宽4米6,采用新工艺合成的一整块平面玻璃钢,加上像框总重1吨半。从一九四九年至今,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先后经历八次更换。

整整六十年来,在祖国的首都北京,它吸引着无数人关注的目光,已经成为天安门城楼标志性的组成部分之一。

从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六年,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不是每天都悬挂,在这十七年的时间里,每逢五一、十一两大节日,天安门城楼才悬挂毛主席画像,时间为十天左右。

从一九六六年八月起至今,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天天悬挂,每年十一前更换一幅新的毛主席画像。毛主席画像将永远悬挂在天安门城楼。

Ⅶ 请问<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是谁

首先我要表明我的态度:对目前看到的关于李云龙的“原型”是任何一位红军八路军将领的说法,往浅里说是不同意的,往深里说是反感的。因为李云龙并不是那些所谓原型的艺术再现,而只是作者杜撰出来的一个违反军人成长规律和脱离当时的政治军事生活环境的人物。安在他身上的故事尽管很像某位我军将领,那也只是与这位将领毫无关系的“取材”,因为李云龙的思想作风观念等根本没有红军将领的基本特点。有些人不懂得艺术,把取材当成了原型,用被取材的真实人物的形象来暗喻李云龙如何如何真实可爱,往浅里说是不懂艺术,往深里说是别有用心,有涂黑污染我军将领之嫌。 取材不是原型。原型与人物在性格特征、思想观点、生活环境、业务能力等方面基本一致,是人学上的相同和近似。取材则可以不受这些人学上的一致性限制,而完全可以把张三的事安插在与其并无相同之处的李四身上。 举例说明一下。 原型:比如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就有关于不宣传个人特别是活着的伟人名人的习惯,所以那个年代我们看到了《创业》,本来谁都知道那是王进喜的事,可非得写成周挺杉。周的事迹、思想、性格、言行与王进喜相似,所以周挺杉完全当得起铁人的时代英雄的替身,从艺术上原型的运用是成功的,人们对他是认可的。当然这里还有派性呀路线人物呀方面的政治较量问题,四人帮就连这个化名出来的片子都不让出生么,化名都不行哦。多宣传集体和路线少宣传个人,怕的是给个人树碑立传,防止有英雄创造历史之嫌,这符合我党的人民创造历史的思想。 取材:比如我们看过的《打击侵略者》,张良演的那个志愿军战士丁大勇,就在潜伏地被火烧个半死一动不动,谁都知道他的故事取材于邱少云烈士,但丁大勇的性格与邱少云极不相同。邱少云是个解放兵,少言寡语,而丁大勇则果敢刚强活泼乐观,两人不具备人学上的的近似性,丁大勇还要活下来,而邱少云却牺牲了,这没关系,故事可以拿来用一下的,这叫取材。注意,就是取材也要是在主客双方根本一致的前提下才可信可用。 李云龙的原型是真实的将领这个根本谈不上。他用了不同的别人的好多例子,如果勉强按取材分析,那些战例用在他身上也不对路,完全是标本相悖两码子事儿、猴吃麻花满拧着劲儿、臭豆腐拌鸭梨两股子味儿,跟丈母娘叫大侄子公母不分还差老了辈儿。 李云龙炮打鬼子联队长指挥部,有点像杨成武的黄土岭战斗吧?打服部直臣整个就是抄的王近山的韩略战役,李家坡战斗用掘子军象刘伯承指挥的血战关家垴,攻打平安县城的动静基本是十团大战,像自发打出来的百团大战的,像这个像那个,他本来就是一个靠取材抄出来的故事堆砌的人物。但性格,他就是李云龙,一个被作者强安上明知死也要亮剑的古代侠客思想的人,一个动不动就嚷着要跟敌人用枪用剑决斗的人。李云龙只在小说中做了过去其他八路军指挥员在现实中做过的事,而以他的这种所谓剑客式的军事思想,是绝对做不成这些事的,所以,李云龙是依托着杨成武王近山一类的英雄事迹而抛弃我军的军事原则贩卖侠剑客思想的一个载体而已,有人会说不管他什么思想,只要能打死那么多鬼子就是英雄。哈哈,乐子来了并大了,李云龙打死那么多鬼子,是作者让他打死的,并不是他的愚侠思想打死的,我先前说过,“ 李云龙在当时的提法,特别是明知敌强战必致死的所谓“亮剑”精神,不符合毛泽东军事思想,不符合我军的实际能力,如果他真的这样做了,就不会再有机会对人吹大话。是作者让他能这样吹起来而不是事实让他做出来。”也就是说他早就死掉了,还能打死鬼子?就这样的人你说谁是他的原型?这个原型是没有的。因为做这些事的将领们,都是按毛泽东军事思想打仗而不是按他自定义的亮剑侠客意识打仗才获其战果的。 所以,有人混淆原型和取材,拿李云龙取材来的所谓的战例去套近似的真事,再反过来说王将军武将军钟将军是他的原型,是一件很傻很傻的事,动脑子都动得冻住了,如果情节近似就是原型兀的,那亮剑的原型简直不可思议了。在解放战争里,段鹏带一班的兵在一扇突然打开的大门前与一队数量近似的国民党兵撞个满怀面对面,突然双方都举起枪谁也不敢开枪都大叫要对方投降,最后还是段鹏一边开枪将国军悉数消灭。这个战斗场面在哪里见过没?兄弟连里有没有?那能不能说美军是李云龙第二师的原型呢?嘿嘿不能吧?我理解,所谓人物与原型的关系首先得是思想性格作风的一致,而不是具体的作法近似。 就是取材,亮剑也没有技术含量。因为故事之材,与人物之本有本质联系的,有些是不能拿来乱用的。这一点我反复说过,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按侠客以死决斗的思想根本就打不出黄土岭韩略一类的仗来。把毛泽东军事思想指挥出来的巧妙游击战例安在鸡蛋碰石头式的愚侠身上,本末倒置么。作者不懂得这一点,只管拿来用,完全是一种韦小宝式无能而胜的样式翻版么。取材也是有规律的,乱用就是不行。 依我说,你完全可以既不用原型也不去取材,完全脱离开这些原有的战例,自创一套战斗故事,在当时的军力对比形势下用你的亮剑思想推演结果,或许推演出三天消灭华北日军的战果也未可知,那要比借用人家的战果塞进侠客的私货要光明正大些。我敢肯定地说,如果不用这些尽人皆知的经典战例拓成亮剑的故事,就这群兵的军事思想和作风,不大会有几个人还认得他们是八路军。如果这里不是总想另搞一套独出心裁地提出个什么侠客军事思想,而是按照人民军队的纪律体现其真实面目的话,这些戏还是很好看的。后战争时期的军事题材作家舍本而逐末,叛逆以求新,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为什么键客我对亮剑要亮键呢?主要是我对如此误解和乱用我们侠键客的精神极为不满。剑客这一行当,并不是像李云龙说的那样明知是死也要仗剑一决的,而是会重进深山再次学艺,按毛泽东的说法这叫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我们讲究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按毛泽东的说法这叫打持久战;我们并不是蠢到总是时时说二十年以后还是一条好汉,按毛泽东的说法这叫人的脑袋不是韭菜不会割了一茬再长一茬。因此的话说,我们真正的侠键客精神与毛泽东军事思想是相通的和一致的,而李云龙的亮剑理论则是伪剑客的自我杜撰。

Ⅷ 《亮剑》里的李云龙历史上真有这个人吗

个人相信有 网上说是王近山 但我觉得李云龙是几个人物融合成的

Ⅸ 中共党史和军史上唯一九上九下的人是谁

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九上九下,九下九上者,唯黄克诚也。
由刘华清、张震任总顾问,由国防大学副政委谭乃达任编委会主任、编写组长的《黄克诚传》,经过8年的编写,于党的十八大前夕,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出于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的敬爱之情,我认真阅读了这部80多万字的传记,有的章节更是反复细读,感触良多。黄克诚大将不愧是我们的一代楷模,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信念坚定矢志不渝
黄克诚是1923年6月在湖南衡阳省里第三师范见到毛泽东的,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广州参加了由毛泽东等领导的政治讲习班,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他在白色恐怖下,千里找党,从湖南到湖北,再去上海,终于同党中央接上了关系,由在上海的中央军委直接分配到国民革命军中秘密开展党的工作,之后派到中央苏区。
黄克诚忠诚于党突出表现在:面对敌人的升官发财的诱惑不动摇,面对党内的错误批判不灰心。在他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9次被错误批判、降职,险些被杀头。他面对这一切,丝毫未动摇对党的忠诚,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在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中途让他退出,剥夺了他参加中央全会的资格。试想,这对一位时年60岁、功勋卓著的老党员,精神上是多么大的打击。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九上九下,九下九上者,唯黄克诚也。在逆境中他写下了后来流传的那首七律:
少无雄心老何求,摘掉纱帽更自由。
蛰居矮屋看世界,漫步小园度白头。
书报诗棋能消遣,吃喝穿住不发愁。
但愿天公勿作恶,五湖四海庆丰收。
这,似乎是一种无奈,但,那是一种从容、一种自信,无比坦荡开阔的胸怀。几经沉浮总不悔,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坚信党的伟大正确——包括坚信党有能力修正自己的错误。
读完他的传记,合卷深思,他那高尚的政治品格,无怨无悔的政治信念,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敢于直言坚持真理
黄克诚在我党的历史上,有突出贡献的大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黄克诚传》中我们看到:西安事变发生后,他身为一名师政治委员,直接给毛主席发电报,阐明自己的立场;国共合作抗战后,在对第115师平型关大捷后出现一些问题的调研中,提出要恢复八路军政治机关和政治委员制度;抗日战争胜利后,面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他又一次给党中央发电报,建议派10万大军进军东北,并亲率新四军三师三万多人北上;在东北战场,又一次给毛主席发电报,提出建设巩固东北根据地的建议;新中国成立后,在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他对军队中党的建设提出了“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等等。
黄克诚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还突出表现在遇事敢讲真话,敢于直言,不盲从,不苟同,不迎合。毛主席对他的评价是:黄克诚这个人爱提意见,从支部到中央他都提。他的许多意见是正确的。1959年在庐山同毛泽东当面谈话时,认为四平保卫战是个消耗战,毛泽东说是由他决定的,黄老直率地说,“即使是你的决定,我认为那场消耗战是不该打的。”
敢于直言有时是要冒风险的,特别是同上级领导意见不一致的时候。黄克诚的很多好的意见,大多被采纳了或在历史发展中被采纳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党内生活的健康正常。但,也有许多不正常。
传记中说:“黄克诚是个智者,也是个常人,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需要一定的时间,也有一个过程,只不过他需要的时间可能少一些。”1959年庐山会议他可惹了祸。他本来在北京留守,会议开得紧张,为“救兵”叫他上山。上山后他感觉到风声鹤唳,他本可以缄口不言,但这不符合他的性格。他顶住压力,挺身直言,“救兵”成了“反兵”,结果成为右倾反党集团的二号头目被批判。他也有过两次“违心”的检讨,但在“文革”中,面对非人道的审讯,声明:“以前凡是逼他写的检查材料、交代,一律无效”。当你读完传记中庐山会议前前后后,就能理解在那种形势下,“违心检讨”既是一种无奈、也是维护党内大局的需要,他仍不失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政治品德和人格个性。这与那种不讲原则,看领导眼色办事,讨领导喜欢说话,溜须拍马,投其所好,报喜不报忧的做法,形成鲜明的对比。
1980年,国内出现一股否定毛主席的历史功绩,否定毛泽东思想的潮流,人们的思想一度出现混乱。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党中央酝酿讨论要为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段历史作出一个决议。黄克诚非常赞成邓小平“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的讲话,觉得这是个关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但还有许多人听不进去,弯子转不过来。他那时已完全失明,全凭脑子记忆,在中纪委会上讲了两个多小时。他以一个深受“左”倾其害者的身份,用实事求是、唯物史观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正确评价了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大多数与会者被黄克诚坦荡的胸怀所折服。他的讲话正式发表后,对纠正当时少数持“非毛反毛”错误观点,对稳定民心、推动改革开放沿正确方向前进,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更显现黄老实事求是、不计个人恩怨、大气磅礴、坚持真理的政治品德和开阔胸襟。
光明磊落秉公办事
在庐山会议批判黄克诚时,有人提到黄克诚所谓“贪污黄金案”,使与会者十分惊讶,这使一向给人以“正直、廉洁”形象的黄克诚蒙上了不白之冤。经立案调查,所谓黄金问题,那是指1945年黄克诚奉命率新四军第三师从苏北进军东北时所带的经费。大军千里挺进东北,经费靠自己解决。这笔经费经东北局批准,存入东北银行保管,用于建立根据地、部队整编、救助伤病员等。黄老有经费审批权,但个人不直接经手,由专人管理,亦不是他的“小金库”,开支很节省,且有详细开支账目可查。审查后还了他一个清白。在传记中,对此事作了详细的叙述,更显黄克诚光明磊落,秉公办事的高尚人格。
黄克诚出任中央纪委书记后,不顾年迈多病,不遗余力地抓党风党纪建设。1980年,针对当时部分领导干部存在的贪腐问题和特殊化等不正之风,他主持制定了《党内生活的若干准则》和《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文件下发后,他坚决贯彻执行,绝不迁就包庇。
传记中写到黄克诚抓党风“不怕撕破脸皮”的一些事。对总参领导杨勇同志在京西宾馆花400元公款,欢迎欢送干部的事,进行了严肃批评,杨勇作了检查,用工资补上了饭费。一位厨师揭发商业部部长王磊公款请客吃饭少付钱的事,中纪委查实后发通报进行批评,《人民日报》作了报道,在高级干部中影响很大。群众来信反映时任党政军最高领导人华国锋的3件事:到江苏考察沿途提前交通管制,山西有人反映要给华在交城老家修故居、建纪念馆等事。黄老不因问题涉及领导而回避,一面通报给华国锋本人,一面组织人员调查。华国锋制止了这些做法,还给中纪委回了信,说明涉及他几件事他已分别处理了。中央还作出了“少宣传个人”的决定。
读过《黄克诚传》,我就在想,如果我们党内高层多几位像黄克诚这样的领导人,就能更加有力地处理我们党内的腐败问题,震慑和挽救那些在犯罪边缘的人,也不会让人民有那么大的意见,必将大大增强党的战斗力、凝聚力。
来自人民一心为民
黄克诚出身湖南贫苦农民家庭,之所以投身革命,是为了广大人民求解放,谋福祉。他一生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所难。在《黄克诚传》中,作者用大量篇幅和诸多事实,记述了他爱人民,为人民的史实。
1940年,时任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的黄克诚奉命率部开进华中,与陈毅率领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会合,共同开辟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当时,苏北人民在敌、伪、顽的掠夺和压榨下,生活十分困难,特别是地处沿海的阜宁一带,大海潮成灾,百姓流离失所。黄克诚到达后,目睹人民群众背井离乡,灾民遍地的情景,他决定帮助人民解决水患。他亲自征询各方面意见,动员3万多民工和部队挖土筑堤。军民携手奋战3个多月,于1941年7月,筑起一道45公里的拦海大堤。就在新海堤筑起的次日,巨大的海潮翻腾而至,水位高出以往大潮。但新海堤屹然未动,保住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时至今日,苏北人民一说起当年修海堤的事,无不对黄克诚,对新四军三师充满敬意和怀念之情。
1948年5月,黄克诚奉命担任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领导巩固和扩大解放区,为东北野战军举行辽沈战役和入关南下做准备。他从哈尔滨出发,与分局常委胡锡奎边走边调查沿途情况。因连年战争和自然灾害严重,这一地区经济萧条,粮食缺乏,灾民达200余万人,宁城、赤峰、赤西,情况尤为严重,因饥饿而死亡的人口达1万多。到任后,黄克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从战备储备粮中先拨出一部分,急送重灾区。同时决定,取消分局机关设立的首长小灶,一律到机关食堂就餐;各级党政机关精简,把节约的粮食送往前线。
新中国建立以后,黄克诚到军委总部工作,长时间担任军委秘书长,并先后主持总后、总参工作,掌管国防费的预算和分配。为了减轻人民负担,解决数百万军队长期住民房问题,军委把营房建设列为1953—1954年的工作重点。黄克诚亲率总后营房部门的领导深入北方几个军区进行调研,提出了经费包干的办法,并号召部队自己动手,砖瓦沙石灰“五自给”。经过全军上下的共同努力,至1959年,新建营房4600多万平方米,全军基本上都有了固定营房,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黄克诚关心人民,热爱人民,终生与人民心贴心的精神,是我们共产党人必须永远保持和发扬的好传统好作风。
廉洁自律克己奉公
读《黄克诚传》,黄克诚一生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感人事迹和优良作风,同今天一些干部的奢靡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我们共产党人要为人民掌握好、掌握牢红色政权,就必须向他那样生活,那样做人,那样当领导。
黄克诚在吃、穿、住等方面向来标准很低。他的节俭在我军高级干部中少有。战争年代,他身上穿的是统一制发的军装,洗得发白了依然舍不得换新的。1945年从苏北向东北进军时,当地士绅为他做了一件蓝呢子大衣,他从未穿过,现在成了第三十九集团军军史馆的展品。新中国成立后,条件好了,他也从未置办过一件高档服装。
他下部队视察、调研、从来都是轻车简从,只带一两名工作人员,从不住地方宾馆,不允许下面高标准接待,并嘱咐随行人员按规定交纳食宿费。在住房、用车等方面,更是严格执行规定,有时近于苛刻。1952年进京时,他住在万寿路一栋普通平房里,后来因工作需要搬到北海旁的一个小院,房少屋旧,冬漏风,夏漏雨,房管部门要大修,他说,那要花很多钱,简单维修一下即可,而且一住就是4年,直到1957年才搬到一个条件比较好一些的院子。
1977年他担任军委顾问后,被安排到市里一个小院,楼房是几十年前盖的,年久失修。简单整理了一下他就住了进去。房子漏雨,夏天他的卧室里要放几个脸盆接水,墙壁潮湿。营房部门造了个三万多元的预算给他翻修,他一看花钱太多,坚决不同意,要求只把漏雨的地方修补好就行。他的房子临街、噪声大,休息不好。营房部门已安排加高围墙,修一下大门,材料都准备了,他还是未同意。
公家给他配的专车,他规定子女一律不准使用。小儿子黄晴结婚,就是用自行车把新娘接回家的。黄克诚夫妇非常疼爱他们的小孙子,一次下雨,司机怕耽误孩子上学,想用车送他,结果也被黄克诚夫妇拒绝了。
读这本传记,我总是觉得他太忙、太累、受委屈太多。参加过五次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身经百战但不居功;在军队工作,司令、政委、后勤部长、秘书长、总参谋长都任过,还当过卫生部长,身兼数职是常事,任劳任怨不说累;在地方,书记、主任、省长都任过,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心中唯独没有自己。
《黄克诚传》出版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关注,之所以这样,除书的史料详实、文笔流畅、可读性强外,更重要的是传主黄克诚在人们心目中,特别是中老年干部中,已树起了一代楷模的形象。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黄克诚大将的一生,是一本丰富而厚重的书,我们不可能都有机会接近他,但可以通过读《黄克诚传》这本书来走近他、学习和了解他。我希望广大青少年也能读读这本传记,使他们了解我们的党史、军史,贴近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改革开放、中华崛起的大潮中健康成长,阔步向前!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