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建制
『壹』 中国行政区域划分的什么建制
省-县之间管理层的设置是历史的产物,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
我国县以上的行政区划建制,自秦实行郡县制以来,最为稳定的是县建制,从创立以来延续至今,自未废止。
县之上的建制则变化较大,不同的历史朝代有所区别。从管理的层次看,有二级制、三级制和四级制,其中三级制(包括实三级和虚三级)的时间最长。
二级制时间不长,只有秦和汉前期为郡县二级制,共计不过两百年的历史。
秦时,疆域面积不大,实行郡县二级制,全国设了40多个郡,1000左右个县,平均一个郡辖二十几个县。
西汉立国之初也实行郡(国)县二级制,郡县数量与秦时相近。但随着疆域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多,郡的数量越设越多,到公元前104年全国设有郡96个,中央政权直接领导如此多的一级政区难度加大了,于是在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郡之上设13州刺使部。
州刺使部刚设时为中央派出机构,行使职能类如监察区,但随着职权的扩大和机构人员的增多逐步演变成了最高地方行政区划建制,地方行政区划由二级制变成了三级制。
自此以后,虽然各级行政区划建制的通名有所不同,但三国、两晋、南北朝、唐宋明各朝均为三级制,总计时间在一千五百年以上。
实实在在的四级制则只有百余年的时间,只有元朝是实实在在的四级制,即省——路——府(州)——县。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朝代,中央为了有效地统治地方,在原来宋代一级政区——“路”之上设立行省,简称为省,形成四级制。
清朝是虚四级、实三级制,即省——道——府(州、厅)——县,道是省的派出机构。
1913年后裁撤府州厅,由省辖道、道管县,全国共设97个道。
1928年后废除道制,在省-县之间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作为省的派出机构指导、监督几个县的工作,设立虚三级制。
1949年后,恢复虚四级、实三级制,在省(自治区)与县中间继续设立一个管理层,包括作为一级行政区划建制的自治州和省辖设区的市及作为省派出机构的专区,即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自治州)——县——乡(镇),因为地市一级不能算完全意义的行政单位。
现在据说又要调整行政区划了,将建立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自治州)——县虚三级、实两级制,相应地取消乡(镇)的行政级别。
『贰』 什么叫地方行政建制
陇南地方行政机构设置较早,历代变更频繁,有时郡、县侨置重迭,有时卫、所、州、县交错并存。元明清时,又设置有不少土司,与州县分治。加之因战祸、灾情,政局变动,人口迁徙等各种原因,州县时设时并,治所频频迁移,所以行政建置沿革错综复杂。
秦代即有地方行政建置。见之于史料的有西(治今礼县红河乡附近)、武都(治今西和县洛峪)、下辨(治今成县广化村)、故道(治今两当县杨店)4县。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武都郡,郡治武都道,辖9县:武都、上禄(治今西和县上六巷)、故道、河池(治今徽县伏镇)、平洛(治今康县平乐)、沮(治今陕西略阳县东)、嘉陵(治今礼县雷坝附近)、循成(治今成县镡河附近)、下辨。境内之西县、氐道(治今天水市秦城区平南、大门一带),羌道(治今武都县西)属陇西郡,阴平(治今文县西)属广汉郡。
东汉时,武都郡治移至下辨,辖7县:武都道、下辨、上禄、河池、故道、沮、羌道。西县改属汉阳郡,氐道仍属陇西郡,于阴平置广汉属国,别领三城:阴平道、甸氐道(今四川南坪)、刚氐道(今四川平武)。
三国时,魏、蜀争相掠夺陇南人口。曹操先后掠夺、迁移陇南人口30多万入居关中,侨置武都郡于扶风郡美阳,又移至兴平县小槐里。诸葛亮亦迁移西县人口1000余家还居汉中。后又有武都王苻健率众入蜀,蜀将张尉往迎,安置于昭化之白水,而陇南为蜀所有,武都、阴平2郡仍存,属益州。所以,三国时,魏蜀各有一武都郡,魏之武都郡在关中小槐里,蜀之武都郡治下辨。另外,又于今礼县东北置祁山县,亦属武都郡。
西晋武都、阴平2郡均属秦州。武都郡5县:下辨、河池、武都、故道;阴平郡2县:阴平、平武。十六国时郡县大部属仇池杨氏;晋人流寓梁、益2州者,乃于梁、益2州分设南、北阴平郡。与氐族仇池政权先后还有宕昌、武都、武兴、阴平几个地方政权,地方行政机构比较混乱。
北魏攻灭后仇池政权之后,于正始元年(504年)置南秦州于洛峪,领先后所置6郡18县:天水郡治水南,领3县:水南、平泉、平原;汉阳郡治兰仓,领2县:谷泉、兰仓;武都郡治石门,领4县;石门、白水、东平、孔堤;武阶郡治赤万,领3县:北部、南五部、赤万;修城郡治广长,领4县:平洛、柏树,下辨、广长;仇池郡治洛峪城,领2县:阶陵、仓泉。此时郡县重迭错综,大部分县城所在地今不可考。据《魏书·地形志》,有两个武都郡,两个天水郡,两个汉阳郡,两个仇池郡,其中一个武都郡属歧州,一个天水郡属秦州,一个汉阳郡属秦州,一个仇池郡属东益州。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武都郡治移至今武都县城关仙陵山(即旧城山),从此武都郡治始由西汉水流域南移白龙江流域。
正始三年(506年),北魏攻灭武兴国,改武兴为镇,再改为东益州,治武兴(今陕西略阳),领武兴、仇池、盘头、广长、广业、梓潼、洛丛7郡,其具体治所今难确指。
大统四年(538年),西魏以宕昌王定为南洮州刺史、要安藩王。后改南洮州为岷州,治溢乐(今岷县城关),此为岷州之始。北周于公元566年灭宕昌国后置宕州,设宕州总管府,辖2郡:宕昌郡治阳宕(后改名良恭,今宕昌南阳),领良恭、和戎2县,甘松郡治怀道(今舟曲县峰迭附近),领怀道1县。
公元553年,改南秦州为成州。公元558年,北周于葭芦郡置文州,领芦北、阴平二郡。
隋初,陇南没汉阳、宕昌、武都、河池,顺政,临洮6郡。汉阳郡即西魏之成州,领3县:上禄、潭水、长道,后又有同谷县。宕昌郡领3县,良恭,和戎,怀道。武都郡领7县:将利、建威、复津、盘堤、长松、曲水,正西。河池郡领4县:梁泉、两当、河池、黄花。顺政郡即兴州,领4县:顺政、鸣水,长举、修城。临洮郡即岷州,领11县,仅和政县属今陇南地区。公元618年,分武都郡之长松、曲水、正西3县建阴平郡。
唐初,陇南武都、汉阳、河池、阴平、宕昌,临洮6郡属陇右道。武都郡或改为武州,辖将利、建威、复津、盘堤4县。汉阳郡或改为成州,辖长道、上禄,同谷3县,又有汉源县。河池郡或改为凤州,辖梁泉、两当、河池、黄花4县。阴平郡或改为文州,辖长松、曲水2县。宕昌郡或改为宕州,辖良恭、怀道2县。临洮郡或改为岷州,辖溢乐、理川(今宕昌理川)、和政3县。顺政郡属山南道,或改为兴州,辖顺政、长举、鸣水3县。“安史之乱”后,陇南地区沦入吐蕃。近百年后,凤、成、阶、文、兴等州先后收复,改隶山南道,而岷、宕等州直至北宋熙宁时复归中央政权管辖,得以重建地方行政机构。
五代50多年中,文、成、阶、凤逐渐从吐蕃势力下收复,其间郡县时废时存,变动不定。
宋代,陇南有5州,秦凤路4州:成州辖同谷,粟亭2县;凤州辖梁泉、河池,两当3县;阶州辖复津、将利2县;岷州辖理川、长道、大潭3县。利州路1州,即文州,只辖有曲水县。南宋初,金人尽据秦州、巩州及岷州以北,宋金以今宕昌、礼县一线至大散关为界,岷州及理川基本为金所有,宋迁岷州于白石镇(今西和城关)。公元1144年,宋金议和,金人以岷字犯金太祖完颜旻讳,乃改岷州为和州;又以淮西原有和州,故加西字为西和州,以别于淮西之和州。
元时,陇南州县属巩昌总帅府的有:西和州、徽州(领两当县)、阶州、成州。元初成州领天水、同谷2县,后皆并入成州。公元1242年,田世显以成都府归附元,迁于成州栗亭,行栗亭管民事司,不隶成州。
明代州、县、卫、所并存,军籍、民藉相错,时分时合,变动频仍。阶州领文县,徽州领两当县,降成州、西和州为县,皆隶巩昌县。
清代行政机构较为稳定。清初,设洮岷协,置副将1人,驻岷州,后改为洮岷兵备道。公元1763年又改为分巡巩秦阶道,仍驻岷州,兼管茶马。公元1863年,林之望任巩秦阶道,因回民起义,战事频繁,将巩秦阶道道署山岷州移置秦州。公元1729年,升秦、阶2州为直隶州,降微州为县,微,两、礼三县属秦州。岷州、西和仍屑巩昌府。阶州领文,成2县及西固州同(今舟曲),白马关州判(今康县云台)。部分土司先后改土归流,部分土司仍保留,但主要事务归州县受理。雍正间,岷州千户土司赵廷贤、黑峪寺僧纲司黄登住坚错,文县马、王二百户等先后归流。岷州百户宕昌马国栋、麻鼋(今宕昌大舍)赵名俊、闾井后汝元等则延续至清末,始终管理原土民事务。
『叁』 行政村建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经省市级国家机关批准设置的村,称为建制村。通过国家行政程序才能得到确定,是建制村的根本特征。
农村社会基层管理单位依照法律规定是行政村。行政村是国家为实现其意志而设立的,既是农村的基层管理单位,又是农村群众自治组织的区域依托。一个行政村通常由几个自然村组成。
需要说明的是,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建制村”的含义应该与“行政村”意思是一样的。
『肆』 请问一下,什么是行政建制的概念
城市为中国的行政建制,州是美国的行政建制
『伍』 什么是行署建制
地区行政公署的简称。以前的区委书记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地级市逐渐增多,地区行政公署数量急剧减少。目前仅内蒙古、西藏、新疆、黑龙江、青海三区三省下仍有设置。行政公署设专员或副专员,领导行署工作。
级别相当于地级市。
『陆』 《学记》提出了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建学,什么叫行政建制建学
省,市,县,镇属于行政建制,比如某县按规定在下属每个镇建立一个中学,几个小学。
『柒』 什么是建制市和建制县
我国的建制市是行政区划概念,与严格意义上的城市并不完全一致。在2003年底我国的660座建制市中,既有市辖区总人口 (按国家统计局最新分组(非国家标准)定义,市辖区总人口为户籍人口加一个月以上暂住人口,县级市人口指城关镇人口。)1000 万以上的巨型城市,500~1000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200~5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和100~200万人口的大城市,也有50~10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更有数万人甚至不足万人的微型城市,其实这些微型城市只能称之为小城镇。对差别如此之大的660座建制市简单进行总体评价,可比性较小。 按国家统计局原规定,中小城市是指市区非农业人口在50万以下的建制市,中小城市的主体是县级建制市。而县级建制市多从县级建制而来。一些有条件的县不久将来也有可能撤县建市,成为新的小城市。考虑到统计资料的可得性和可比性,本评价对象界定为县级市、县以及市辖县级区,简称为中小城市。
中小城市是我国城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在我国建制市中,中小城市占建制市总数的8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城市发展迅猛,数量增长速度快于大城市。按原分组标准计算,全国大城市1980年为45个, 2000年达93个,增长了1.07倍;中等城市由70个增加到218个,增长了2.11倍;小城市 ( 不含镇 ) 由108个增加到352个,增长了2.26倍。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一批有条件的中等城市将成长为大城市,一批有条件的小城市将成为中等城市或大城市,同样,更多有条件的城镇将成为中小城市。现在一批中小城市创造的GDP 已达数百亿、创造的财政税收已达数十亿元。中小城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将日益突出。
建制市的三种情况
1、中央直辖市
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市长是省部级干部)
2、省辖市
1)、副省级城市(10多个,比如长春,市长是副省级干部) 2)、较大的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也不多,如包头,市长是厅局级干部。特殊的是市人大可以制定地方法规,地方法规效力同于省人大制定的地方法规。) 3)、经济特区(五个,如深圳,市长是厅局级干部。特区人大可制定适应特区的法规,不受广东省人大约束,全国人大授权高于省人大。) 4)、地级市(市长是厅局级干部,一般都是设区的市,但有两个例外,东莞和三亚,二者不设区、县,直辖乡镇街道办事处) 5)、县级市(市长是县处级干部,一般都由地级市代管,如湖南津市,常德市代管) PS:以上五类有重叠
3、县辖市
解放前解放区设置县辖市
建制县是个称法,县是个行政名词,在我国按地域、人口等划分为地方管理板块,并定有级别,行政上一级管一级,现形成的行政管理体系为中央、省、市(地)县(也有县级市)、乡镇之级,这就是一个建制。那么,建制县即县级建制。
『捌』 建制、体制、编制怎么区分
建制:国家机构或团体内的编制和系统。
行政建制是指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单位或者依照行政管理的群众组织、社会团体等的划分等级的制度
行政建制的主体 政府,原则 行政建制,前身 郡县制
『玖』 什么叫中国地方行政建制
地方行政建制就是地方的行政区域划分,比如中国有2100多个县级建制
这应该是一种行政制度上的规定
『拾』 建制和建置有什么区别
建制 :国家机构或团体内的编制和系统
建置: 亦作“ 建寘 ”。
1.扶植。《左传·昭公七年》:“吾子取 州 ,是免敝邑於戾,而建寘 丰氏 也。”
(2).建立;设置。《汉书·武五子传赞》:“后遂命将出征,略取 河南 ,建置 朔方 。”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夫树犹亲戚,土犹士民,建置不久,则轻下慢上。” 唐 柳宗元 《四门助教厅壁记》:“参明堂之政,原大教之极,其建置之道弘也。” 清 江上蹇叟 《通番之始》:“若其地理之分合,建置之沿革,则均不详也。” 郭沫若 《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古时所谓‘国’本是等于部落的意思,所谓‘封建藩卫’也不过是建置大小不等的各种殖民部落而已。”
(3).建造;兴建。 唐 李翱 《与本使请停率修寺观钱状》:“若将兴之,是 苻融 、 梁武 皆为 仲尼 、 周公 也;若将废之,阁下又何患其尚寡,而复率其属合力建置之也?” 宋 范仲淹 《代胡侍郎奏表》:“前知州 李诏 在任日,重修宣圣庙,建置学舍数十厦。”
(4).犹建树。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 宋 端平 间, 真西山 参大政,未及有所建置而薨。”
(5).设施。 明 唐顺之 《提督军务兼巡抚谢表》:“事体一同所职,而建置各有攸司。” 冯自由 《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然敝会同志无权无势,一切建置皆白地起造,无有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