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政执法 » 案件审批制度

案件审批制度

发布时间: 2020-12-10 02:31:15

⑴ 什么是收案结案制度

收案、结案审批登记制度
第1条 本所实行收、结案审批登记制度,旨在规范律师办案程序,保证律师办案质量,杜绝私自收费,避免利益冲突。同时,是维护、提高、创造本所品牌形象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制度之一。
第2条 凡本所律师接收的案件、项目在正式代理并收取相关费用之前,代理律师都需认真填写收案审批表。
第3条 收案审批表中“委托人、代理律师、案由、对方当事人、案件标的、代理费、受理法院、立案时间、委托人联系方式、案情简介、客户意见、律师意见”等栏目都必须认真如实填写;“案源、办案类型、收费方式”等栏目要选择栏目内所列选项其中之一并填写;最后呈交主任审批,签署“主任意见”一栏。
第4条 收案审批表由行政秘书统一管理。收到基本内容填写完毕的收案审批表后,对该案件、项目的收案进行初步审核。审核内容包括:
1、 根据客户提供的资料校对其与该收案登记表内容是否一致;
2、根据该表中客户资料对照事务所已有客户资料,检索该客户是否是事务所新客户,并及时登录新客户信息。
3、根据该案件、项目中对方资料对照事务所已有客户资料,以确定其是否为事务所客户。若发现其为事务所客户,应将该情况标明交由主任审批,以免因利益冲突给客户和事务所造成不良影响。
第5条 行政秘书在对收案审批表审核完毕后,应将该收案审批表交本所主任。事务所主任在收到该收案登记表后,就以下基本情况进行审核并确认:
1、该案件、项目的客户与事务所已有客户是否存在利益冲突?
2、办案类型是否已确定?客户基本情况是否清楚?
3、收费是否符合事务所收费标准?
4、如果是所供案件、项目,外协人是否清楚?案件、项目是否存在不能接受、无法立案的因素等。
第6条 经主任审核,该案件、项目符合事务所收案承办标准,事务所主任即签署和批准该收案审批表。
第7条 事务所主任有权将收案登记表退回要求重审,有权决定不予收案。
第8条 行政秘书收到主任签署同意收案的审批表后,即对该案件、项目编制案号和客户号,该号都是唯一的和排序的。之后与该案件有关的文档、证据将统一使用该案号。编制案号和客户号的收案登记情况应统一登记备案,收案登记表交代理律师随案归档。
第9条 行政秘书将编有案号的收案审批表、结案登记表、卷宗封皮、卷宗封底、卷宗目录一并交由主办或承办律师管理。
第10条 该案件主管律师和承办律师必须在获得案件编号后才能与客户签署律师聘请或委托合同并收费,合同编号应与收案登记表编号一一对应。
第11条 行政秘书对事务所主任要求重审的收案登记表,应按前述程序重审。行政秘书对事务所主任不予批准的收案登记,应立即通知该案件、项目代理人,作好善后处理。
第12条 案件、项目结束后,代理律师应填写该案件、项目的结案登记表
第13条 结案登记表中“委托人、代理律师、案由、对方当事人、案件标的、代理费、受理法院、结案时间、委托人联系方式、收费情况、结案方式、案源” 等栏目都必须认真如实填写,与收案审批表相同的栏目要保持二者一致;“案情小结”要概述该案件、项目的工作情况和最终结果;“客户反馈意见”栏目要反馈当事人对办案质量的真实感受。结案报告要在概述案件的基础上写出律师办案感受,有利于提高律师办案能力。
第14条 如客户对该案件、项目有投诉或意见反馈,代理律师应在“律师意见”栏目中写明原因并批注解决方法。
第15条 主任审批后的结案登记表、结案报告应一式三份,事务所主任、档案管理员、财务部门各一份。
第16条 行政秘书在收到该结案登记表和结案报告后,应从代理律师处取得该案件、项目的案卷,并对其进行整理、装订成册,然后根据该客户和该案件、项目的编号按序归入档案室。
第17条 对于结案报告,档案管理员应按序放入活页夹,以便定期送事务所所属司法局备查。
第18条 档案管理员应将该客户和该案件、项目的编号告知事务所电脑网络管理员(秘书兼任),网络管理员根据其编号,对事务所网络文件数据库中有关该编号的有关文件进行整理和备份。
第19条 财务部在收到该结案登记表和结案报告后,对该案件、项目进行结帐。
第20条 为配合收案审批,结案登记制度的执行。规范本所办案程序,要求所有律师做到不在外私自接案,不私自担任企业的法律顾问。
第21条 私自接案者一经发现,除责令限期如数收缴事务所外,可按其收费数额的1-3倍处以罚款,其中,合伙人从本人办案提成或年终分红中扣除;律师从其办案提成中扣除。否则,主任有权根据情节轻重报请司法行政主管部门和纪检部门处理。
第22条 处罚决定由合伙人会议作出,由所主任通知会计直接扣划,处罚决定及结果需记录备案。
第23条 为体现司法救济原则精神,下列案件经所主任同意后,酌情减免收费:

1、上级主管部门规定减免收费的案件;

2、老少边穷地区无支付能力人的案件;

3、涉及抚养、赡养、工资的案件;
4、涉及本所人员家人、亲属的人身、财产、名誉等案件。第24条 本制度将根据事务所发展需要,不时作出修订和完善。

⑵ 法院指的案款已执行到位是指什么意思是不是说钱已经在法院了

案款已执行到位是指你的钱法院已拿到!现需要你过去法院拿钱并且结案。
1、本院委托银行开设执行案款专户,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专户内的执行款项。
2、严格实行案、款分离制度,除本制度规定的情形外,严禁执行人员出具白条直接收取被执行人交纳的现金或票据。

3、执行案款由院财务统一管理。院财务对每个执行案件执行案款的收付分科目进行登记,对每个执行案件的执行案款往来情况应登记科目明细账。
4、执行过程中收取、搜查、扣划、拍卖和变卖的款项以及执行担保款项应当直接划入院执行案款专户。

5、交款人即时支付现金或票据的,应持执行人员开具的交款通知书将现金或票据送交委托代收执行款银行工作人员。
6、异地执行、搜查扣押、小额标的执行,或情况紧急,确需执行人员直接代收现金或票据的,收取现金或票据应当符合以下程序:
7、在申请执行人和执行人员在场的情况下,被执行人当场将现金或票据直接交付给申请执行人的,执行人员应当记录交付情况,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名确认。

8、自执行案款到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执行人员应当将收款时间和数额告知相关案件的申请执行人。
9、执行案款的兑付由案件承办人填写领款通知书经主管院长审批后,交申请执行人到院财务统一领取。

10、申请执行人委托(指定)他人代为收款的,执行部门应当审查其委托手续是否齐全、有效。
11、向申请执行人兑付执行案款前,应当扣除案件受理费、申请执行费、评估拍卖费用及执行中的实际支出费用。

12、收款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收款后应向执行法院出具合法有效的收款收据。收款人是自然人的,收款后应向执行法院出具本人亲笔签名或有本人指印的收款收据。收款收据应当存入执行案卷备查。
13、财务部门在兑付执行案款时,应审查领款人的有效身份证件。
发现问题的,应及时向执行部门通报。
14、财务部门在办理兑付手续时,应当坚持专款专付的原则,认真审查核对收款案号、付款案号、单位、金额是否吻合。
但是必须是在联系不上当事人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提存,而且提存之后执行案款是归为国有而不是存入私人账户的。
并且在申请提存之前领款人一定要出示领款通知书,之后才能提存。

⑶ 判刑三年半能减刑吗

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只要符合减刑的相关规定,当然也是可以减刑的。我国《刑法》明确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只要符合上述条件就可以减刑。另外,减刑依法进行,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⑷ 怎么理解依法行政原则

依法行政原则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法治(Rule of law)要求政府在法律范围内活动 ,依法办事;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如果违反法律 ,超越法律活动 ,即要承担法律责任。法治的实质是人民高于政府 ,政府服从人民。因为法治的“法”反映和体现的是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法治不等于“用法来治”(Rule by law) 。“用法来治”是把法单纯作为工具和手段 ,政府运用“法”这一工具和手段来治理国家 ,治理老百姓。单纯“用法来治”的实质是政府高于人民 ,人民服从政府 ,因为政府以治者居 ,人民被视为消极的被治者。

依法行政的基本含意是指政府的一切行政行为应依法而为 ,受法之拘束。德国行政法学者认为依法行政原则包括三项内容:(1)法律创制。指法律对行政权的运作、产生绝对有效的拘束力 ,行政权不可逾越法律而行为; (2) 法律优越。指法律位阶高于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 ,一切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皆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 (3) 法律保留。指宪法关于人民基本权利限制等专属立法事项 ,必须由立法机关透过法律规定 ,行政机关不得代为规定,行政机关实施任何行政行为皆必须有法律授权,否则 ,其合法性将受到质疑。 日本学者认为 ,依法行政在具体制度形式上体现为三项要求:(1)建立议院内阁制、议会制的民主主义 ,通过国会对行政进行政治限制; (2) 在这一前提下 ,行政立法、行政处分和行政程序中 ,存在着立法优先的要求或者立法的统制问题 ;(3)通过法院对行政进行司法方面的事后救济 ,而不限于行政监察之类的行政内部监督

在我国 ,依法行政原则主要包括下述要求:
首先 ,依法行政的“法”,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规章。但在所有这些法的形式中 ,宪法的效力最高 ,法律的效力高于法规 ,法规的效力高于规章。在下位阶法的原则、内容与上位阶法发生冲突时 ,执法机关应适用上位阶法而不应适用与上位阶法相抵触的下位阶法。依法行政首先要求依宪法、法律行政 ,法规和规章只有符合宪法、法律的规定时 ,才能作为
行政行为的依据。
其次 ,依法行政要求政府依法的明文规定行政。政府不严格按法律规定办事 ,不严格依法律规定行政,就不是法治政府。但是 ,依法行政不仅仅要求政府依法的明文规定行政。依法行政还要求政府依法的原理、原则行政。这是因为 :其一 ,法律的具体规定是有限的 ,而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事务是无限的。特别是现代社会 ,需要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事务越来越广泛 ,越来越复杂 ,法律不可能对每一项社会关系和社会事务都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从而 ,法律不能不给政府的行政留下大量的自由裁量空间。对于自由裁量行为 ,依法行政对政府的要求是依据和遵守法的原理、原则 ,如公开、公正、公平、诚信、信赖保护、考虑相关因素和不考虑不相关因素等[10 。其二 ,法律规定是受法的原理、原则支配的 ,法的原理、原则不仅指导立法 ,即指导法律的制定 ,而且也指导执法、司法 ,即指导法律的执行和法律争议的裁决。因此 ,政府实施行政行为 ,包括实施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 ,都不仅要依据法的规定 ,而且要依据法的原理、原则。否则 ,如果行政只拘泥于法的文字 ,拘泥于法的具体规定 ,机械依法 ,其行为就可能背离法的目的 ,产生负面的社会效果。其三 ,法律规定适用于社会事实是需要解释的。在很多情况下 ,具体法律规定的涵义并不是十分明确的和唯一的。在法律规定涵义不十分明确 ,人们对之存在多种理解的情况下 ,执法者如何确定相应法律规定在具体情境中的涵义 ,就必须依据法的原理、原则。否则 ,政府如果可以脱离法的原理、原则而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 ,其就不再是法治政府而是专制政府了。
第三 ,依法行政要求政府依法律规定行政,而依法律规定行政又首先要求依行政管理法的规定行政。政府不严格按照行政管理法规定的范围、条件、标准和限度办事 ,自然谈不上依法行政。但是 ,依法行政不仅仅要求政府依行政管理法的规定行政。依法行政还要求政府依行政组织法和行政程序法的规定行政。行政组织法规定政府的职责、职权。政府违反行政组织法的规定就会越位(即政府内部越权) 、错位(即政府外部越权) 、缺位 (即政府不作为) 。行政程序法规定政府行为的方式、过程、步骤 ,政府违反行政组织法的规定就会导致专断和滥用权力。可见 ,依法行政既要求政府依法定行为规则行政 ,还要求依法定职权和依法定程序行政。
第四 ,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对行政相对人依法实施管理。因为“行政”的基本涵义就是管理 ,没有依法管理自然谈不上依法行政。但是 ,依法行政不仅仅要求政府对行政相对人依法管理。依法行政还要求政府自身守法 ,要求政府依法提供服务和依法接受监督。政府守法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因为法治首先是依法治官 ,依法规范政府和政府公职人员的行为 ,而不是首先 ,更不是仅仅依法治民 ,只规范行政相对人的行为。至于政府依法提供服务和依法接受监督 ,乃是政府依法行政的题中应有之义 ,因为行政意味着管理 ,而管理在法治社会则意味着服务;依法行政意味着依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执行公务 ,而依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执行公务则意味着接受人民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实施的监督。政府脱离人民的监督 ,其权力就必然被滥用 ,人民的意志就必然被蹂躏 ,人民的利益就必然被侵犯。

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依法执政能力的条件下,坚持和实行依法执政,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依法执政是什么意义上的原则?依法执政是执政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执政原则,但它主要是作为一项政治原则,还是同时作为保障和规范执政行为的法治原则?如果依法执政主要是作为一项政治原则,它的指导地位是崇高的,它的权威性是极大的,但比较抽象。如十二大党章规定的"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就主要是一项政治原则,具有很强的政治指导性。又如,依法行政是一项重要的法治原则,它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有一系列的具体要求和规定,具有明确而具体的可操作性。如果依法执政不仅是一项政治原则,同时也是作为保证我们党的执政地位、规范执政行为的法治原则,就应当由宪法对其做出原则性规定,并由法律法规对各种类、各层级的执政行为做出明确实体性和程序性规定,以保证依法执政得到具体实施。
2.依法执政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依法执政如果是针对过去以政策、文件和领导人的讲话执政而言,那么,它所要解决的主要是执政的法律规则或法定程序的问题,解决从人治向法治转变的问题;依法执政如果是针对如何保障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规范执政行为而言,那么它所要解决的主要就是如何建立和完善法律规范体系和法律程序的问题;依法执政如果是针对提高执政能力的问题,那么它所要坚持的主要是思想教育、制度机制、行为规范等的问题;依法执政如果针对党政关系,那么它所要解决的主要是执政党与国家政权机关相互关系中的职能、权力和体制等问题。我认为,依法执政要综合解决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而关键是要保证党的领导,解决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执政能力、执政方式以及执政的权威性、合法性等问题。
3.依法执政的主体是谁?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依法执政的主体。这种主体具有独占性、排他性的特点,因为它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型政党;因为中国不搞两党制、多党制。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各地省委、市委等都是依法执政的主体。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各级党委、党委的有关部门(如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等)、党组、相当级别的党员领导干部,它们能不能作为依法执政的主体,享有依法执政的各项权力和权利,承担依法执政的相关责任和义务?与此相关的问题是,它们在什么条件下构成依法执政的主体?
4.依法执政的具体法律依据是什么?目前我国宪法、立法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国营工业企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国防法、工会法等笼统地规定了共产党领导的相关内容。对于执政党的各种主体而言,应当具体依据哪些法律依法执政?对此有两者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可考虑制定一部《政党法》(或者叫做《政党活动法》),以调整和规范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执政党与国家政权机关的关系、执政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的关系、执政党与人民的关系。对于是否制定中国的政党法,我的倾向性意见是否定的。因为,其一,外国制定政党法是以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为前提条件,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不具备制定政党法的前提。其二,其他国家制定政党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调整政党关系、控制政党行为、规范政党活动、防止政党破坏宪政体制。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先进性,决定了它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政党,我国不需要制定一部以防范共产党为宗旨的政党法。当然,我们党坚持和实行依法执政,应当重视研究国外政党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另一种意见认为,执政党领导国家和社会的执政行为,应当以我国的现行法律体系为依据;在国家政权机关中担任职务的党员干部,应当依照法律履行其法定职责。而执政党内部的管理和建设活动,则以执政党党内的"党规党法"作为依据。这就要求,执政党内部的规范体系与国家的法律体系两者之间应当保持一致,不能存在冲突和矛盾。如果出现冲突,应当有协调解决的程序和机制。
5.依法执政在制度设计上如何处理好几个重要关系?在执政党的政策与国家宪法法律的关系上,应当坚持宪法和法律至上,强调重大决策与立法的紧密结合和协调统一。在执政党与人大的关系上,应当坚持人民至上,强调执政党通过国家政体来实现领导和执政。在执政党与行政机关的关系上,应当坚持依法行政,强调人大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在执政党与司法机关的关系上,应当坚持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在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上,应当强调依法执政和依法参政,坚持一切政党组织和社会团体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6.违法执政是否承担和怎样承担法律责任?社会主义法治坚持权利与义务相一致、权力与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法定权力越大,法律责任也就越重。违法执政是否承担和怎样承担法律责任,这个问题与依法执政的主体相关联。享有执政权力的主体,如果实施了违法执政的具体行为,产生了违法后果---例如某个地方党委或其部门(组织部---用人失察、政法委审批个案)的决策或决定出现重大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时,应当怎么办?其一,这种违法执政是否需要承担责任?承担的是政治责任还是法律责任,或是两种责任都要承担?其二,如果违法执政的决策是党委集体做出的,由谁具体承担法律责任?其三,违法执政的主体应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还是违宪责任?其四,应当由哪个机关依照什么程序来追究违法执政的法律责任?这些都需要在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基础上,加以研究解决。

⑸ 作为法官如何判断行政处罚行为认定的事实的证据是否充分(或主要证据不足),利用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的规定

行政诉讼证据是指在行政诉讼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一切材料和事实。真实可靠的证据是法院判案的根据。这部分证据称为“可定案证据”。可定案证据具有三方面的特征:⑴客观性;⑵相关性;⑶合法性。

受行政诉讼性质决定,其证据制度具有如下特点:
⑴行政诉讼证据所要证明的最终事实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⑵行政诉讼被告必须自始至终地承担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法定举证责任;
⑶行政诉讼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不得自行向证人和原告收集证据,作为被告代理人的律师也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⑷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有收集证据的权力,而无收集证据的义务,其主要任务是审查判断证据。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根据证据的来源和表现形式,将其分为以下七类:
⒈书证。即以文字、符号、图案等所记载的内容表达的与案件事实有关的人的思维或者行为的书面材料。如行政机关的文件、文书、函件、处理决定等。作为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的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机关在诉讼中必须提交的书证。
⒉物证。即以物品、痕迹等客观物质实体的外形、性状、质地、规格等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如肇事交通工具、现场留下的物品和痕迹等。
⒊视听资料。即以录音、录像、扫描等技术手段,将声音、图像及数据等转化为各种记录载体上的物理信号,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如音像磁带、计算机数据信息等。
⒋证人证言。即直接或者间接了解案件情况的证人向人民法院所作的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陈述。一般情况下,证人应当出庭陈述证言,但如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精神病人、未成年人作证应与其心理健康程度、心智成熟程度相适应。
⒌当事人陈述。即本案当事人在诉讼中就案件事实向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和承认。
⒍鉴定结论。即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鉴定人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就与案件有关的专门问题所作的技术性结论。根据鉴定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医学鉴定、文书鉴定、技术鉴定、会计鉴定、化学鉴定、物理鉴定等。
⒎勘验笔录、现场笔录。勘验笔录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对与行政案件有关的现场或者物品进行勘察、检验、测量、绘图、拍照等所作的记录。现场笔录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对与行政案件有关的现场情况及其处理所做的书面记录。

⑹ 我意思说饮酒驾车,没有拘留也会有案底吗

先说结果:有案底,会保留在公安系统里,但非公检系统人员是查询不到的。

案底版否会对你以后生权活造成影响,还要具体看你酒驾后造成的后果。
如果仅仅只是酒后开车被拘,没有造成其它社会刑事伤害的,这种案底一般不会对你后代或者你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的政审造成影响。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会对你生活和子女未来就业可能造成影响。

只要在公安系统留有案底,此案底就会终身保留。在实际生活中偶尔会有政审的情况,特别是有直系后代要进入国家系统或者入伍的,一般都会向上查二代。所以一旦违法,严重的,加上你自己就会影响三代家庭成员。
所以,遵纪守法,莫要侥幸闯关。

⑺ 双规是什么意思

双规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纪律检查方面调查的一个措施,是指共产党党员在回接受检察机关调查前的答党内调查和限制人身自由,是一种隔离审查,主要目的是防止被调查人拖延时间、逃避调查,甚至串供、外逃。

双规通常用于查处共产党员中的腐败分子(但也有“双规”被违规使用在非党员的群众身上的报道),被双规的官员通常被从家或办公室带走,或在参加会议时被限制人身自由。虽然是说在规定的时间,但是并没有明确的时间。通常规定的地点是宾馆等地。被双规人士未清楚说明事件前不能离开。

(7)案件审批制度扩展阅读

双规适用的范围涵盖两个方面:

一是使用“双规”的机关。根据中纪委作出的相关政策解释,有权使用“双规”的机关只能是县级以上(含县级)纪检部门。

二是“双规”适用的对象。针对这一问题中纪委在不同时期作出过不同内容的数次解释。最初的规定是可以适用所有涉及违纪案件的当事人(包括非党员),但随着纪检部门在反腐败中扮演的角色日趋重要,“双规”的曝光率日益增多等原因。

中纪委对“双规”适用范围的要求也日益严格。规定是只能适用党员,同时还特别要求被采取“双规”的党员必须立案。也就是说“双规”只适用于违纪且需要立案查处的党员。

⑻ 税务举报是怎么规定的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举报条例在最后^^ 税务机关调查不清违法者的违法事实,就不能对违法者进行处罚,就会与举报人的愿望相差甚远。那么,举报人应该怎样举报税务违法案件呢? 一是,说明案件的基本情况。具体是指税务违法当事人,违法时间地点和违法方式方法,以及税务违法发生的过程。一般来说,举报案件应当尽量说清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税务违法主体。说清楚其姓名、住址、职业、职务、工作单位及是否办理了有关证照。2、违法行为时间。从何时到何时进行偷税,应尽量说清具体的年月日。3、 税务违法手段。是用收入不入账的手段偷税,还是采取假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的手段偷税,或者是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或者是发票违章违法行为。4、偷税数额。对于举报偷税行为的,尽可能说明有多少收入未入账,偷了多少税。5、购货单位。是某地、某单位(人)购买了偷税者的货物,列明购货名称、数量、金额。 二是,选择适当的举报方式。各级税务机关都建立了相应的举报受理制度,一般而言,举报者可以跟采用口头、电话、写举报信方式举报,条件允许的地方,也可以采用网上举报、传真举报、视频举报等其他的方式进行举报。无论是何种举种方式举报,举报者可以实名举报,也可以匿名举报。相对而言,实名举报便于案件查处、结果反馈和兑奖工作,值得举报人大胆尝试。 三是,掌握必要的税收政策。作为举报人,只要按照自己对税法的理解,认为其他纳税人有偷税或违法事实的,都可以通过税务举报,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利益。但是,有些有追缴时限要求的税务违法行为,也可以在自我衡量下,选择性的举报,如按照《税收征管法》和《行政处罚法》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直要超过5年的追征期,和纳税人2年前一般违法行为,不应在举报之列。即使举报,税务机关出不可能进行查处。 四是,税务举报受到法律保护。本文开头所说的,之所以存在匿名举报信或其他举报不得要领的现象,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部分举报者不了解相关的税收政策,既担心税务机关不查处,又怕遭到违法者的打击报复。事实上,只要是举报案件,税务机关都会组织力量去查处。对于举报案件,税务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依法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利,对举报人的姓名、单位、住址等情况严格保密。 税务违法案件举报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税务违法案件举报管理工作(以下简称举报管理工作),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举报违反税收法律、法规行为(以下简称税务违法行为)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信访条例》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举报管理工作必须依靠群众、方便群众,坚持依法办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严格保密、接受社会监督的原则。 第三条 县或者县以上税务机关的稽查局设立税务违法案件举报中心(以上简称举报中心)。举报中心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鼓励群众举报税务违法行为; (二)受理、管理、处理举报材料; (三)转办、交办、督办举报案件; (四)审核举报案件的查办情况; (五)上报、通报举报事项的查办情况; (六)统计、分析举报管理工作的数据情况; (七)开展对举报人的保护、奖励工作。 第四条 税务机关定期向社会公布举报中心的电话号码、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设立举报箱和举报接待室,为举报人提供便利条件。 第五条 税务机关要与公安、检察、纪检、监察机关以及其他执法机关加强联系和合作,做好举报管理工作。 第二章 受理 第六条 举报中心受理举报的范围是: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和虚开、伪造、非法提供、非法取得发票,以及其他税务违法行为。 第七条 举报可以采用书信、口头、电话或者举报人认为方便的其他形式提出。 第八条 实名举报和匿名举报均须受理。举报人不愿提供自己的姓名、身份或者不愿公开举报行为的,应当予以尊重和保密。鼓励举报人尽可能提供被举报人的姓名、单位、住址和税务违法事实证据。 第九条 受理举报的工作人员,要讲究文明礼貌,做到热情和蔼,耐心细致,正确疏导,认真负责。 受理口头举报,应当将举报情况写成笔录,向举报人宣读或者交举报人阅读,经确认无误后,由举报人签名或者盖章。 受理电话举报,应当细心接听,询问清楚,如实记录。 受理口头举报或者电话举报,征得举报人的同意,可以录音。 第十条 不属于自己受理范围的举报,举报中心应当告知举报人向有处理权的单位反映,或者将举报材料移送有处理权的单位。 第三章 管理 第十一条 税务税法案件的举报材料,由举报中心统一管理。税务机关的领导和有关机构接到的举报材料,应当及时批交或者移送举报中心。 第十二条 举报中心接到的举报材料,初步审查认为举报的事项尚不具备调查价值的,经稽查局领导阅批后可以暂存待查。 第十三条 举报中心必须严格管理举报材料,逐件登记举报的主要内容和办理情况以及举报人和被举报人的基本情况。 第十四条 举报中心应当由专人管理重要案件的举报材料,按照规定承办重要案件材料的移送、报告等具体事项。 第十五条 举报材料的保管和整理,必须严格依照《全国税务机关档案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章 处理 第十六条 对于实名举报,举报中心初步审查认为内容不清的,可以请举报人补充情况。 第十七条 属于本级稽查局管辖的举报案件,举报中心应当报请稽查局领导批准查处。其他举报事项,移送本级税务机关信访工作主管机构处理。 第十八条 举报中心受理重大举报案件,应当逐项填写《重大税务违法举报案件摘要报告表》,经稽查局领导批准后,连同有关材料向本级税务机关领导报告;或者由本级税务机关领导批准后向上级税务机关报告。 第十九条 上级举报中心对下级税务机关报告的重大举报案件,应当及时进行审查,提出批办意见;必要时由稽查局领导批准督办。 第二十条 举报事项的移送,重大案件的报告,应当在接到举报后的7日内办理;情况紧急的应当立即办理。 第二十一条 举报中心可以代表本级税务机关或者以自己的名义,向下级税务机关或者同级有关机关交办、转办举报事项。 第二十二条 对上级税务机关及其所属举报中心交办并要求查报结果的举报案件,除有特定时限外,应当在60日内上报查办结果;案情复杂的,时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应当上报阶段性的查办情况。上级不要求查报结果的,要定期汇总上报办理情况。 第二十三条 对本级举报中心移送或者领导批办的举报案件,除有特定时限外,承办机构应当在60日内将查处情况回复举报中心或者报告批办的领导。必要时,抄送本级税务机关信访工作主管机构。 第二十四条 上级稽查局对下级稽查局报告的举报案件处理结果,应当认真审查。对于事实不清、处理不当的,应当书面通知下级稽查局补充调查或者重新调查,依法处理。 第二十五条 办结的举报案件,应当按照规定立卷归档。 第二十六条 对于举报案件及有关事项的数量、类别及办理情况,每季度要进行汇总分析,在本期末后的15日内报告上级举报中心,并抄送本级税务机关信访工作主管机构。上级举报中心要求专门报告的情况,应当及时报告。 第五章 保护 第二十七条 税务机关及其举报中心应当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利。 第二十八条 举报管理工作人员与举报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二十九条 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在举报管理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一)举报的受理、登记、办理等各个环节,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保密,并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不得私自摘抄、复制、扣压、销毁举报材料。 (二)严禁泄露举报人的姓名、单位、住址等情况;严禁将举报情况透露给被举报人。 (三)调查核实情况时,不得出示举报材料原件或者复印件,不得暴露举报人;对匿名的举报书信及材料,不得鉴定笔迹。 (四)宣传报道和奖励举报有功人员,除本人同意外,不得公开举报人的姓名、单位。 第六章 奖励 第三十条 举报事项经查证属实,为国家拘回或者减少损失的,对举报的有功人员,按其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 第三十一条 举报奖励经费支出,依照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二条 奖励工作由举报中心具体承办。 第七章 处罚 第三十三条 对举报管理工作中违反保密规定的责任人员,要根据情节和后果给予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对压制、迫害、打击报复举报人的,应当视情节轻重,分别由税务机关的纪检、监察机构或者移送纪检、监察、检察及其他有关机关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税务机关在举报管理工作中不履行职责、推诿、敷衍、拖延的,上级税务机关应予通报批评,并视情节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六条 举报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给工作造成损失的,税务机关应当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未作规定的事项,依照《信访条例》、《全国税务机关信访工作规则》及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规定,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求采纳

⑼ 质量管理包括哪些方面

质量管理包括:1.注重产品研发;.强化产品制造;3.强调产品使用;4.绿色制造。

质量管理详细的介绍: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