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政执法 » 审批历史1

审批历史1

发布时间: 2020-12-09 17:31:44

『壹』 中国历史进程要事有哪些简单点,比如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x年x月x日什么什么事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

『贰』 历史上1石是多少

不同的时代都不同
在宋代,一石=97KG
在唐朝,一石=53KG
在清代,一石=28KG
在秦代,一石=109KG

升是体积单位,1升水的质量是1KG,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密度,所以质量不同中国历朝俸禄
一、秦汉
汉承秦制,西汉时从万石至斗食佐史,共22级(一说21级),采取的是给谷制。禄秩与实物发放数的对应关系是(下注部分官职俸禄前后有变动,不一一注明,仅作参考):
1)万石:三公等(名录不抄了,下同),月谷350斛(注:1斛=1石=10斗),一年4200石;
2)中二千石:九卿等,月谷180斛,一年2160石;
3)真二千石:诸侯相等,月谷150斛,一年1800石;
4)二千石:郡太守等,月谷120斛,一年1440石;
5)比二千石:光禄大夫等,月谷100斛,一年1200石;
6)千石:丞相长史等,月谷90斛,一年1080石;
7) 比千石:太中大夫等,月谷80斛,一年960石;
8)八百石:汉成帝时除,就六百石;
9)比八百石:谏大夫,俸禄不详,后除;
10)六百石:州刺史等,月谷70斛,一年840石;
11) 比六百石:博士等,月谷60斛,一年720石;
12)五百石:县长,汉成帝时除。
13)四百石:大县县丞、县尉,月谷50斛,一年600石;
14)比四百石:五官侍郎等,月谷45斛,一年540石;
15)三百石:次县长,月谷40,一年480石;
16)比三百石:五官郎中等,月谷37斛,一年444石;
17)二百石:县丞、县尉等,月谷30斛,一年360石;
18)比二百石:月谷27斛,一年324石;
19)百石:御史属等,月谷16斛,一年192石;
20)比百石:不详,后除;
21)斗食:月谷11斛,一说每日1斗2升;
22)佐史:月谷8斛,另一说佐史也并入斗食中。

二、魏晋南北朝
曹魏时发放粟米为俸禄。至西晋实行占田制,按官品各地分别授予职田和谷帛,授田标准为:一品50顷(每顷100亩),二品45顷,以下每品递减5顷,至九品10顷,各食其租。此外,《晋书》中记载禄秩有
1)诸公及开府位从公者,品秩第一,食奉日五斛。太康二年,又给绢,春百匹,秋绢二百匹,绵二
百斤。元康元年,给菜田十顷,田驺十人,立夏后不及田者,食奉一年。
2)特进品秩第二,食奉日四斛。太康二年,始赐春服绢五十匹,秋绢百五十匹,绵一百五十斤。元康元年,给菜田八顷,田驺八人,立夏后不及田者,食奉一年。
3)光禄大夫与卿同秩中二千石,食奉日三斛。太康二年,始给春赐绢五十匹,秋绢百匹,绵百斤。惠帝元康元年,始给菜田六顷,田驺六人。
2 中国历朝俸禄
4)尚书令,秩千石,食奉月五十斛。太康二年,始给赐绢,春三十匹,秋七十匹。绵七十斤。元康元年,始给菜田六顷,田驺六人,立夏后不及田者,食奉一年。
5)左右尚书仆射,食奉月四十五斛。
南朝宋、齐大致与晋略同。梁天监时,定一品秩万石,二、三品秩中二千石,四、五品秩二千石。但
所给钱谷却任意。陈时稍敛。
北魏初期官吏无俸禄,任其搜刮。至孝文帝改革,始行俸禄,从每户征调帛3匹、谷2石9斗作为百官
俸禄,地方长官按户给俸,多少不一。实行均田制后,地方守宰授给公田食租,刺史15顷,太守10顷,县令、郡丞6顷。
北齐按官品给俸禄,计量单位改为布帛的匹,一品岁秩900匹,从一品800匹,以下以百匹等差,至从三品400匹;四品240匹,以下以40匹等差,至从五品120匹;六品100匹,以下以20匹等差,至从七品40匹,再往下以4匹等差,到从九品24匹为止。另外事繁者可增加1/4的俸禄,闲者将减少1/4。给付方式:一分为帛,一分为粟、一分为钱。地方长吏各分上中下三等九级(按户口多少):州刺史从300匹至800匹不等,郡太守从220匹至500匹不等,县令从50匹至150匹不等。
北周复古于周礼,改品为命,禄秩上从下士(正一命、一命)每年125石,历经中士(正二命、二命)、上士(正三命、三命)、下大夫(正四命、四命)、中大夫(正五命、五命)、上大夫(正六命、六命),每级加倍,至上大夫为4000石。再往上则卿(正七命、七命)6000石、孤(正八命、八命)7000石、公(正九命、九命)万石。

三、隋唐
隋制以粟为禄,京官:正一品900石,以下以100石为差,至正四品300石;以下按50石为差,至正六品100石;以下以10石为差,至从八品50石,于春秋二季发放。食封者及不管事者、九品官皆不给俸禄。
外官俸禄为:大州620石,以下按40石为差,九等至下下为300石;大郡340石,以下按30石为差,九等至下下为100石;大县140石,以下按10石为差,九等至下下为60石。后来公卿以下又各给职田,一品5顷,
以下按50亩为差,至九品为1顷。
唐时俸禄分土地、实物和货币三种。其中土地分永业田和职分田。永业田按爵、勋、品级授给,不收回,可传子孙,亲王10000亩,正一品6000亩,从一品与郡王5000亩,正二品与国公4000亩,从二品与郡公3500亩,县公与正三品2500亩,从三品2000亩,正四品与侯1400亩,从四品与伯1000亩,正五品与子800亩,从五品与男500亩,六、七品250亩,八、九品200亩。(以上均为职事官,勋官为60-3000亩不等。)职分田则为在职时可享用其租,作为俸禄一部分,按品级给,一品12顷(1200亩),二品10顷,三品9顷,四品7顷,五品6顷,六品4顷,七品3顷50亩,8品2顷50亩,9品2顷。实物方式的俸禄为唐初所定:
京官正一品700石,从一品600石,正二品500石,从二品460石,正三品400石,从三品360石,正四品300石,从四品260石,正五品200石,从五品160石,正六品100石,从六品90石,正七品80石,从七品70石,正八品67石,从八品62石,正九品57石,从九品52石。中间经过变化,到开元年间合为货币形式,按月发放,各品级给付额度是:
一品月俸料8000,食料1800,杂用费1200,防閤20000,总共每月钱31000;
二品月俸料6000,食料1500,杂用费1000,防閤15500,总共每月钱24000;
三品月俸料5000,食料1100,杂用费900,防閤10000,总共每月钱17000;
四品月俸料3500,食料700,杂用费700,防閤6667,总共每月钱11567;
五品月俸料3000,食料600,杂用费600,防閤5000,总共每月钱9200;
六品月俸料2000,食料400,杂用费400,庶仆2500,总共每月钱5300;
七品月俸料1750,食料350,杂用费350,庶仆1600,总共每月钱4050;
八品月俸料1350,食料300,杂用费300,庶仆600,总共每月钱2550;
九品月俸料1050,食料250,杂用费200,庶仆400,总共每月钱1900。

四、宋金
宋代俸禄包括正俸(钱)、禄粟(米)、职钱、公用钱、职田、茶汤钱、给卷(差旅费)、厨料、薪炭等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名目,大多均以钱支付。还有谦人(仆役)、衣料(官员使唤之仆役,每人每年粮食折钱3000文,绸绢每匹折钱一贯,布每匹350文,绵每两40文等)等等,不一一列举。此外朝廷还时常给予赏赐。宋初基本沿袭后周之制,采用俸户制。太宗初年废俸户制,本官月俸给1/3钱,2/3实物。初期俸禄较低,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首次大幅度加薪,仁宗嘉佑年间正式制定\"禄令\",如规定宰相、枢密使月俸料300贯,春、冬衣服各赐绫20匹、绢30匹、冬棉100两,每月禄粟各100石,谦人衣粮各70人,每月薪(柴草)1200束,每年炭1600秤,盐7石等。元丰改制,调整了官阶与俸禄,又有增加。南宋初,财政困窘,俸给和米麦均减半支给。宋朝的俸禄制度非常复杂,如仁宗年间定41等,每等内依官职不同又多少有差,详参见以下的《宋史 职官志》(略)。

金朝俸禄包括钱粟、口粮及绢棉三类,据《金史 百官志》所载各品级俸禄为:
正一品:钱粟220-300贯石,曲米麦各35-50称石,春衣罗秋衣绫各35-50匹,春秋绢各120-200匹,绵600-1000两。
从一品:钱粟180-200贯石,曲米麦各25-30称石,春秋衣罗绫各25-30匹,绢各90-100匹,绵400-500两。
正二品:钱粟150贯石。曲米麦各22称石,春罗秋绫各22匹,绢各80匹,绵350两。
从二品:钱粟120-140贯石,曲米麦各18-20称石,春罗秋绫各18-20匹,绢各70-75匹,绵250-300两。
正三品:京官钱粟70贯石,曲米麦各16称石,春罗秋绫各12匹,绢55匹,绵200两;外官钱粟70-100贯石,曲米麦各12-15称石,绢各30-40匹,绵140-200两,公田25-30顷。
从三品:京官钱粟60贯石,曲米麦各14称石,春秋衣罗绫各10匹,绢各50匹,绵180两;外官钱粟60贯石,曲米麦各10称石,绢各25匹,绵120两,公田21顷。
正四品:京官钱粟45贯石,曲米麦各8-12称石,春秋衣罗绫各8匹,绢各20-40匹,绵150两;外官钱粟45-50贯石,绢各20-22匹,绵70-80两,职田15-17顷。
从四品:京官钱粟40贯石,曲麦米各10称石,春秋罗绫各6匹,绢各30匹,绵130两;外官钱粟40贯石,曲米麦各7称石,绢各18匹,绵六10两,公田14顷。(猛安仅有钱粟48贯石,余皆无)。
正五品:钱粟35贯石,曲米麦各8称石,春秋衣罗绫各5匹,绢各25匹,绵100两;外官钱粟30-35贯石,曲米麦各6称石,绢各16-17匹,绵50-55两,职田10-13顷。
从五品:钱粟30贯石,曲米麦6称石,春秋罗绫各5匹,绢各20匹,绵80两;外官钱粟25贯石,曲米麦各4称石,绢各10匹,绵四10两,公田7顷。(谋克,钱粟二十贯石,余皆无。)
正六品:钱粟25贯石,麦5石,绢各17匹,绵70两;外官钱粟20贯石,曲米麦3称石,绢各8匹,绵30两,公田6顷。
从六品:钱粟22贯石,麦5石,春秋绢各15匹,绵60两;外官同正七品。
正七品:钱粟22贯石,麦4石,衣绢各12匹,绵55两;外官钱粟18贯石,曲米麦各1-2称石,春秋衣绢各6-7匹,绵25-30两。
从七品:钱粟17贯石,麦四石,衣绢各10匹,绵50两;外官钱粟17-18贯石,麦4石(或曲米麦各1-2称石),衣绢各6-10匹,绵20-50两。有的有职田4顷。
正八品:朝官钱粟15贯石,麦3石,衣绢各8匹,绵45两;外官钱粟12-15贯石,曲米麦各1称石,衣绢各2-6匹,绵8-20两,职田2-4顷。
从八品:朝官钱粟13贯石,麦3石,衣绢各7匹,绵40两;外官钱粟13贯石,麦2-3石,衣绢各5-7匹,绵15-40,职田三顷。
正九品:朝官钱粟12贯石,麦2石,衣绢各6匹,绵35两;外官钱粟11-13贯石,麦1-2石,衣绢2-6匹,绵8-35两。
从九品:朝官钱粟10贯石,麦2石,衣绢各5匹,绵30两;外官钱粟10-12贯石,麦1石,衣绢各2-3匹,绵1两,职田2顷。三品以上官司知法,钱粟一十贯石,麦一石,衣绢各三匹,绵6-10两

『叁』 谁能简述一下中国历史的进程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70-2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万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0.5-0.7万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0.4-0.5万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二、 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 禹传予启,夏朝建立 商 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三、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 东汉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 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 官渡之战 208年 赤避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国建立 221年 蜀国建立 222年 吴国建立 230年 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 263年 魏灭蜀 265年 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 东晋灭吴 316年 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 东晋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494年年到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581年到618) 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 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 隋末农民起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爆发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 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 916年 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1005年 宋、辽澶渊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 王安石开始变法 1115年 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灭辽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灭北宋,南宋开始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战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 元灭南宋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结束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抗日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清(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73年 三藩叛乱开始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51年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爱珲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860年 《北京条约》的签订 19世纪60到90年代 洋务运动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83年-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 四、 近代史 民国(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中华民国建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运动、护国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5年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运动爆发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昌起义 1928年 井冈山会师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4年 红军长征开始 1936年 西安事变 1937年 卢沟桥事变,日军南京大屠杀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1年 皖南事变 1947年 发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运动 五、 现代史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6年 四五运动,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 改革开放 1992年 邓小平讲话,加快改革开放 1997年 香港回归 1999年 澳门回归 你要简述,就是把五个大点拿出来,就是中国的历史简单进程。

『肆』 中国历史的第一部版权法颁布时间

英文中的right一词,在中文中有版权和著作权两种不同用法。版权起初所侧重保护的是图书的“复制权”,保护的是印刷出版者,而英国的《安娜法》(1710年)则标志着版权概念的近代化,即转向主要保护作者;著作权则顾名思义是将重点放在作者和著作权人的权利保护上,包括作者和著作权人的财产权和人身权/精神权。从清末我国第一部保护著作权的《大清著作权律》,到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0),都采用大陆法体系的著作权这个说法。然而现在负责著作权事宜的却是国家版权局。同时,国内讨论著作权法的学术著作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仍然采取版权法这一说法,如郑思成的《版权法》(1997)。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现在只是在用法上有些差异,内涵上却无甚差别。

关于作者权(author’s right),吴汉东(1998a:11)指出,大陆法系国家从作者的本位立场出发,将立法的重心置于个人精神利益保护的支点上。为了区别于普通法(COMMON LAW)上的“版权”观念,他们创制了“作者权”的用语(英文 “author’s right”,法文 “droit de auteur”,德文 “urhebrrecht”,西班牙文 “derecho de auto”,意大利文 “diretto d’autore” 等都是“作者权”的语义表述),强调对作者个人权利的保护,而不是对出版者权利的保护;强调法律不仅应保护作者的财产权利,而且更应保护作者的人身权利。

作者身份(authorship)一词,我们在引言中已经介绍过了,在此不再赘述。总之,这几个概念各自表述了不同的内容,但是彼此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明确这几个概念的内涵和关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展开下面的讨论。

『伍』 高一历史必修一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诸诚四中 王承先

一、选择题

1.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

2.汉初封国制和西周前期分封制的主要区别体现在( )

A基础 B形式 C对像 D作用

3.秦废除了分封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而西汉初又出现郡国并存的局面,这反映了( )

A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B事物发展的渐进性

C封建主义还不够强大 D新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些曲折

4.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展了西周疆域;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造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地位的变化 D井田制的兴衰

5.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根本性的保障措施是( )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度 C监察制度 D统一货币

6.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主要是为了监察( )

①丞相 ②民众 ③诸侯王 ④地方高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东汉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特点是( )

A削弱地方豪强势力 B优待开国武将

C扩大尚书台权力 D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8.东汉末年与东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 )

A由封国、郡县并存演变为郡县制

B由州、郡、,县三级制演变为郡县两级制

C由郡县两级制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D由郡县制演变为州县制

9.唐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主要目的是( )

A完善中央集权 B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0.“丞相”职位长期沿用主要是适应( )

A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B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

C加强民族交流和对外交往的需要 D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11.明太祖废除丞相,主要是由于( ) 。

A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B过去的丞相大多子庸无能,败坏风气

C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 D丞相的权力过于集中,经常威胁君权

12.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 )

A秦朝和唐朝 B秦朝和隋朝 C秦朝和元朝 D唐朝和元朝

13.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措施是( )

A实行行省制度 B实行册封制度

C实行三省六部制 C设置理藩院

14.北宋派文臣做知州,设转运使、通判的实质是( )

A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 B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C加强了皇权 D防止了分裂割据

15.北宋政府设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遏制地方官吏贪污腐化 B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D筹集用于议和的“岁币”

16.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措施的评价正确的是( )

A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来加强中央的权力

B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划时代的变革

C有利于加强明朝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

D政府各部门互相牵制,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 压迫

17.阅读下面的一幅历史地图。此图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是( )

A西汉时期监察区的划分 B汉初的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形势

C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情况 D唐朝时在边境设置军镇的情况

18.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于( )

A唐末以来地方势力过于强大 B采纳了宰相赵普的建议

C皇帝的绝对权威必须维护 D国家面临周边少数民族的压力

19.宋太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核心是围绕( )

A削弱中央大将和丞相的权力 B解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C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D削弱地方军队的实力

20.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清朝是我国专制主义制度达到顶峰的时期,请回答21~22题。

21.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 )

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

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

C选调翰林等官人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22.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

A决定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二、非选择题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皇帝

┌———————╂——————┐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

工 刑 兵 礼 户 吏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蘑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三省中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朝仍前明之制,以内阁为政府,大学士为宰执。—叶凤毛《内阁小志·自序》

材料二 国初设内三院外,其军国政事,皆交议政诸王大臣,半皆贵胄世爵,不谙世务。宪庙(指雍正帝)设立军机大臣,择阁臣及六部卿贰熟谙政体者,兼摄其事。

—《啸亭杂录·军机大臣》

材料三 乾隆五十六年十月二十四日谕;“国初以来,设立议政王大臣。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王大臣承充办理。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日召对,承旨遵办,而满洲大学士、尚书向例俱兼虚衔,并无应办之事,殊属有名无实。朕向来办事祗(恭敬)崇实政,所有议政空衔,著不必兼充,嗣后该部亦毋庸奏请。” —《枢垣记略》卷—

材料四 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奏议。康熙中,谕旨或命南书房翰林院撰拟。是时南书房为最亲切之地。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俸直(官吏值勤)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蘑曝杂记》卷·

材料五 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文武/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即如各部院衙门奏章呈递后,朕可即行召见,面为商酌,各交该衙门办理,不关军机大臣之事也。” —《枢垣记略》卷一

请回答:

(1)清初主要有哪些中央政治机构?最主要的决策机构是什么?

(2)议政王大臣会议被撤消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帝为加强皇权所采取的措施。

25.《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唐朝、北宋、明朝统治者为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其方式和结果如何?

答案:一、⒈B ⒉D ⒊D ⒋A ⒌B ⒍B ⒎C ⒏C ⒐B⒑A 11.D ⒓C ⒔A ⒕C ⒖B ⒗A ⒘B ⒙A⒚C ⒛B 21.D 22.D

二、23.⑴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门下省掌管国家政令的审批

⑵措施: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作者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的失败。

⑶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

⑷职能是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作用是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反映了明清时戎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24.⑴主要机构有:内阁、六部、内三院、南书房、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最主要的决策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

⑵议政王大臣“不谙世务”,办事能力低下;军机处的设置使议政王大臣会议无政可议,成为空衔;根本原因是皇权受到由“贵胄世爵”组成的议政王大臣的限制。

⑶康熙帝设南书房以分散内阁权力。雍正帝增设军机处以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实权。乾隆帝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机构。嘉庆削弱军机大臣的“承旨、出政”权力,下令各部院文武官员的奏折不预先告知军机大臣,直接承奏皇帝。

25.⑴措施:①唐朝采取三省的分工和以品级较低的官员任三省长官的办法。②北宋采取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枢密使和三司使以分割行政权、军权和财权。③明太祖则废除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使用权其直接对皇帝负责。⑵方式:分割和削弱相权,加强君权。⑶结果:使相权和皇权合一,逐步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陆』 世界历史以1为尾数的年份重要事件

181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821拿破仑逝世
1861美国南北战争
1871巴黎公社版
1941莫斯科保卫战70周年权
1941珍珠港事变70周年
1961古巴建国50周年
1971基辛格访华
1991苏联解体
2001美国911事件

『柒』 第一次改革的历史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第一来次改革的历史习分为三源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扩展:
改革开放的三个阶段:
1、1978年到1984年:

改革开放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2、1984到1989年:

第二阶段主要是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1989年到1991年:

改革开放第三阶段进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供参考。

『捌』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春秋》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春秋》,即《春秋经》,又内称《麟经》或容《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玖』 公务员调转审批表上政治历史上审查情况一栏怎么填写

在公务员调转审批表上“政治历史上审查情况”一栏,不是让个人填写的,必须由回有关组织答经过审查后由组织指定的人员填写。
所谓政治历史审查情况,就是审查该公务员在政治上是不是政治立场坚定,在一些大的运动和问题上有没有在政治立场上不坚定的大问题。历史上是不是有没有污点,比如被刑事处罚、受到纪律处分等。

『拾』 历史上的10月1号都发生了哪些大事

1927年10月1日 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1930年10月1日 中国收回威海卫租界 1931年10月1日 我国收回英租界威海卫 1931年10月1日 日本人在东北拼凑伪政权 1938年10月1日 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开拍 1940年10月1日 八路军暂停“百团大战” 1945年10月1日 陈公博被押解离日返国 1948年10月1日 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朱瑞牺牲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国庆阅兵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1954年10月1日 新中国第二次阅兵式在北京举行 1955年10月1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1955年10月1日 新中国第三次阅兵式在北京举行 1959年10月1日 新中国第四次阅兵式在北京举行 1960年10月1日 尼日利亚独立 1960年10月1日 中缅边界条约签订 1964年10月1日 日本新干线通车 1971年10月1日 美国迪斯尼乐园开放 1982年10月1日 科尔出任西德总理 1984年10月1日 新中国第五次阅兵式在北京举行 1985年10月1日 以色列飞机空袭巴解总部 1991年10月1日 沙特阿拉伯放映第一部电影 1992年10月1日 伦敦发表第一张染色体图 1994年10月1日 我国首家专利市场成立 1996年10月1日 巴以和谈获得突破 1997年10月1日 哈马斯创始人亚辛获释 1998年10月1日 中国火车再提速 1999年10月1日 国庆五十周年 首都举行盛大阅兵式 2000年10月1日 中华世纪坛正式开放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