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政执法 » 论语行政

论语行政

发布时间: 2020-12-09 11:59:39

① 结合论语关于行政问题的论述,论述论语道德在我国的政治地位


有道德始有国家

有道德始成世界


孙中
山先生一言道破了道德的深刻价值

中华民族的道
德文化源远流长

发端于先秦时期

经过两汉经


魏晋玄学

隋唐佛学

宋明理学等不同思潮

从而得到不断的丰富发展

形成了以儒家道德文化
为主体

以墨家

道家

法家

佛家以及其他学派
道德文化为补充的道德文化体系

要加强思想政治
教育

不断丰富和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就需
要不断地从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道德中
汲取价值和道德资源

重新唤起人们关于民族精


国家意识

道德价值的记忆

为民族的进一步
发展提供凝聚力

本文以儒家道德经典

论语

中孔子的

义利观

为例

简要论述其对思想政
治教育的现代价值


、《
论语

中孔子

义利观

的基本内涵
1.
孔子提出了

君子义以为上



论语
·





孔子认为

义是人立身的根本



喻于




喻于利

作为君子和小人的区分标准

并且提出君子要以义为重

道德价值高于物质利


人的精神需要远比物质需要有意义

孔子认为
义具有不为功利价值决定的独立的价值

这也是孔
子及其弟子将

行义

视作不计成败得失的行为
的缘故

在他们看来

只要是义之所在

他们就一
定会去做

孔子也因此被隐士们讥笑为

知其不
可而为之者




宪问


2.
主张重义轻利

见利思义

以义限利

孔子
认为

君子在面对



的时候

能够首先权衡这
种利本身以及求利的方式是否合乎




如果符
合礼义

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取得

如果不符合


不会去获取

他所承认的仅仅是

以道得之

的利
义之利

孔子的利是建立在重义基础之上的

如果
离开道义的限制和规范

重利就会走上不归路


就不是孔子所言的利
。《
论语
·
里仁



富与贵

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

贫与贱

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去之

不去也



论语
·
述而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这些都
将孔子重义轻利的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

3.
强调道德价值

孔子强调道德价值

但不
排斥利

没有以义来否定利

主张取之有道



以生利


肯定人们求利的合法性

虽然

子罕言



但是孔子说


礼以行义

义以生利

利以
平民

政之大节也




左传


认识到利益是使
老百姓安定的重要因素

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他自己坦率地说


富而可求也

虽执鞭之事


亦为之




论语
·
述而


可见

求利是人的感
情欲求

也是人的天性使然

因此

对于人们正当
的求利应予以承认

肯定

另外

孔子在鼓励人们
6
1
1
·
哲学经纬
·
追求正当利益的同时

也告诫人们不应被利益蒙蔽
双眼

单纯地无限度地追求个人利益

他在



·
里仁

中言道


放于利而行

多怨


即单
纯地为追求利而行动

则会招来许多人的怨恨


、《
论语


义利观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现
代价值
1.
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第一

价值观
教育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实际存在和可能存在的主
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

主体的价值创造活动及其结
果的性质和意义在头脑中的反映

以及由此而形成
的比较确定的心理和行为取向或心理和行为定势

人们的一切社会行为和活动方式

都受到价值观的
规范和调节

人们的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都是在价
值观的指导下完成的

价值观一旦形成

就具有相
对的稳定性

义利观教育是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而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

因此

孔子的义利观思想对现代思想政治教
育提供了价值观教育的素材

对人们形成正确的价
值观导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要表现在

一是有
利于修身自律

崇德重义

孔子义利观主要是针对
个人的修养提出的


重义轻利

是对君子德性提
出的基本要求

因此

从这个角度来说

孔子在对
个人价值观的养成上主张道德的至高无上

人们应
该重视个人品德的修养

而不是专注于个人的私利

这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导向有一定的指导
意义

在市场经济时代的背景下

思想政治教育应
更好地引导人们追求个人德性的养成

注重个人品
德的修养

二是孔子义利观对个人如何正确对待



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孔子义利观虽然重道德
而少言利

但在如何对待



的问题上也有自己
合理的尺度

他认为

每个人都渴望生活富足


得舒适

肯定了人们追求物质利益是正常的

合理


只是满足个人物质利益的手段

方式和途径必
须是合乎道德规范的

思想政治教育在进行义利观
教育时

必须灌输这一关键原则

要把合理

合法
的追求个人利益与道德规范相结合

使利成为有义
之利

三是孔子义利观有利于树立集体主义和爱国
主义的意识

孔子的

重义轻利


实质上是重整
体利益

其所谓的整体利益不仅仅是指当时封建统
治阶级的

少数人的利益

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指国
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利益

这就要求我们树立集体主
义和爱国主义的意识

在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和国
家利益的关系上

侧重于集体和国家的整体利益

不要对个人的得失斤斤计较

努力为国家的兴旺发
达和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个人应有的贡献

第二

道德观教育

孔子义利观中所指的义是
指与



相通的行为指向和行为方式

即行为
的适宜或应当

泛指道德准则或道义要求

亦指道
义所





















一般是指物质利益或物质功利

其中包括
公利和私利

但在更多的情况下主要是指私利


子主张私利服从公利

即个人的利益服从国家的利


但不否定个人在合乎道德的条件下追求个人的
私利

一是要把权利与义务结合起来

把国家和人
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
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是不谋而合的

社会主义义利观
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社会主义道
德观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

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
基本内容之一

因此

孔子义利观作为社会主义义
利观的理论来源

对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


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是与
我们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公德所倡导的个人利
益服从集体利益是一致的

当前

在义利观教育方
面出现了一些与传统

见利思义



以义制利

思想相悖的公德缺失表现

如集体意识淡薄

当集
体利益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

更多地考虑的是自
身的利益等

这与我们的社会主义利益观和道德观
是不相容的

这些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道德观
教育

重塑社会主义的公德

2.
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师德的培养

思想
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是有目的


意识地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

组织和机构


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具有精神属性

即作为主体的思
想政治教育者是有精神生活和从事精神生活的


好的师德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和品德的基本
要求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和卓有
成效的保证
。《
论语

中孔子义利观对思想政治教
育者的师德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这表现在以下两
个方面

第一

孔子个人生平就体现了一种


义大利

的精神

孔子是一个把自己一生奉献给
教育的师者

他不愿苟安偷生

逍遥自在

也不愿
篡权夺利

争霸天下

更不愿同流合污

坐享富


任教四十余年

孜孜不倦

这对思想政治教育
者如何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启发性


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是精神文明
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基本保证

有重要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思想政
治教育者要高度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


认识到其工作性质的崇高性和无私性

从事思
7
1
1
·
哲学经纬
·
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神圣的使命

准备为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奉献自己的一生

第二

孔子师德的义利价值取向

充分地体现


安贫乐教

的精神

孔子说


士而怀居


足以为士矣



论语
·
宪问



他对只关心个人物
质利益的人持

不义

的否定态度

就孔子的学识
和地位完全可以过着富足华丽的生活

但他一生清


乐于从教

这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从事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如何处理个人物质利益和事业理
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

其影响具有潜在性

所产生的效果不一定会

立竿
见影


往往具有不显著性和后显性

加之

在现实
中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有待遇不高

物质利益不
能得到极大满足的抱怨情绪等

这需要思想政治教
育者认真的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广泛和深远影


树立孔子

安贫乐教

的师德观

不计较个人
的小利和得失

专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道德经典


论语

中孔子的义利观来看

后世儒家
以及近现代人们对孔子的义利观的理解发生了偏


孟子








































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主张

存天理


人欲




重义轻利

发展到极端

自改革开放搞活的政策实施以来

我国确立了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思想

把精神文明建设放
置于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之上




的价值意义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注意

然而

一些人开始在
义与利的天平上失衡

走向了

重利去义

的极


唯利是图

见利忘义的种种丑恶现象频频出


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使得社会风气败


传统美德丧失

传统的道德思想在其传播和继承的过程中


然其主干的思想得到保留和传承

但由于受不同思
想文化的碰撞

出现不同思潮的交锋

加上后世思
想家对这些传统道德思想的多种理解和解释

难免
发生偏差

出现夸大或缩小的现象

甚至走向某种
极端化

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传统道德经


合理地看待其对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就是要取其精华

继承其合理的正确的精神实质和
道德教化

弃其糟粕

摒弃其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和不利于现代社会进步的因素

我们还要挖掘传统
道德的本原的内涵和实质

辩证地看待后世对传统
道德的发展和延伸

使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社会更
好地融合。

② 中国的别称。

1、九州

相传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徐、荆、阳、豫、梁、雍。《淮南子地形》又载:古代中国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后来,九州泛指中国。

2、赤县神州

《史记 孟子荀子列传》战国邹衍言:“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诗北山传》:“中国名曰赤县。赤县内,自有九州。”《谷梁恒五年传》又载:“九州之内,名曰赤县。”神州,《中华大字典》:“神州,中国之别称。”始于战国后。

3、海内

《辞源》“四海”条注:古人以为中国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外国叫海外。

4、华夏

《史记 夏本纪》:“禹封国号为夏。”《左定十年传》:“夷不乱华。”夏原为国号,华原为国名。后称华夏为中国。

5、中夏

《后汉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6、函夏

《汉书》:“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晋朝张景阳《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谧宁。”

7、九牧

《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据《汉书?郊祀志》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8、九区

晋朝陆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九区克咸,燕歌以咏。”

9、九域

《汉书》:“《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据宋朝《九域图》、《九域志》,皆记全国各地的地理图志。

10、八州

《汉书 许皇后传》:“殊俗慕义、八州怀德。”

11、Seres(丝国)

“丝绸之路”为世界所闻名,正因为我国就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织造轻柔美丽丝绸的国家,通过海陆丝绸之路,向世界各国出口大量丝绸。

所以在古代,西方亚细亚及希腊、罗马等诸国对我国的称呼为:Seres(丝国)

12、Sinian(震旦)

“震旦”,是古印度对中国称呼,指中国本部及与中国相邻接之部分地方。

在大唐西域记卷五(大五一·八九四下):“王曰:‘大唐国在何方?经途所亘,去斯远近?’对曰:‘当此东北数万余里,印度所谓摩诃至那国是也。’”

震旦还曾被认为是一种鸦雀,是中国特有的鸟,所以称中国为震旦”。

③ 帮忙翻译《论语》尧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其中权量是指度量衡器还是行政的标准

权量,就是指衡量尺这些量器,权,就是衡称,量就是斗、合、升、斛这些量器专,法度,就是现在所属谓的法律制度,废官就是被废置了的官事:如有官员无职权、或有职位而无人,还有就是被废弃的官府。谨慎的统一规范度量衡等器具,审查修订各项法律制度,重新修建起各项被废置了的官事,使四方的政事得以通行。

④ 中国简介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多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我国同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省级行政区划为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首都北京。

中国古代史,始于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前,是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4)论语行政扩展阅读: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同时又以“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的代称出现。

中国的原始社会,起自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氏族公社又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元谋人是已知的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⑤ "国"字的由来


(1)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2)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state]
国,邦也。——《说文》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3) 又如:齐国;晋国;郑国

(4) 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capital]
国中九经九纬。——《考工记·匠人》。注:“城内也。”
三曰国禁。——《周礼·士师》。注:“城中也。”
在国曰市井之臣。——《孟子》。注:“谓都邑也。”
土国地漕。——《诗·邶风·击鼓》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战国策·齐策》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国中(王城之内;国内);国人(国都中的人);国迁(国都迁徙);国阴(都城北郊);国郊(国都周围地名);国禁(古代国都中的禁令);国邑(城邑);国刑(城中施行的刑罚)

(6) 国家 [country;state;nation]
聊以行国。——《诗·魏风·园有桃》
国无有残。——《诗·大雅·民劳》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序》

(7) 又如:国纪(旧指国家礼制与法令);国帑(国库中的钱币);国禄(国家的俸禄);国课(国税;国家税收);国器(可主持国政的人才)

(8) 古代王、侯的封地 [feud]
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史记·留侯之家》
孟尝君就国于薛。——《战国策·齐策》

(9) 又如:国租(封地的田赋)

(10) 帝王 [emperor's]。如:国孝(为皇帝、后妃或皇帝父母服丧);国丈(帝王的岳父);国太(帝王之母的俗称);国姻(帝王的姻亲)

(11) 部落 [tribe]
[韩]凡七十八国。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后汉书》

(12) 地方 [place]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魏风·硕鼠》

(13) 家乡 [hometown]
[侃]欲逊位归国,佐吏等苦留之。——《晋书》

⑥ 《论语》中的读书名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它,不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6)论语行政扩展阅读:

《论语》中的成语

一言以蔽之

出自《论语•为政》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述而不作

出自《论语•述而》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⑦ 解释:左联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现代文艺团体。简称“左联”。1928至1929年间的革命回文学论争,传播了马克思主答义文艺理论,提高了革命作家的思想理论水平。通过论争,各方的观点逐渐接近,提倡和发展普罗(英语proletariate音译“普罗利塔利亚”的简称,意为 “无产阶级”)文学成为他们的共同要求,资产阶级文艺家对于革命文学的攻击,从另一个方面促使革命作家认识到必须联合起来才能有力地进行文艺思想斗争;苏联的“拉普”(全称“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日本的“纳普”(全称“全日本无产者艺术联盟”)和“革命文学国际局”先后成立,也对中国革命作家的联合起了推动作用。革命文艺运动的发展及其由于论争而暴露出来的弱点,引起中国共产党中央的重视,加强了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帮助革命作家成立联合的团体。

冯乃超、华汉(阳翰笙)、龚冰庐、孟超、莞尔、邱韵铎、沈端先(夏衍)、潘汉年、王尧山、周全平、洪灵菲、戴平万、钱杏邨(阿英)、鲁迅、画室(冯雪峰)、黄素、郑伯奇、田汉、蒋光慈、郁达夫、陶晶孙、李初梨、彭康、徐殷夫、朱镜我、柔石、林伯修(杜国庠)、王一榴、沈叶沉、冯宪章、许幸之等都是左联作家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