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会议制度
㈠ 我国国务院的工作制度是什么
第一章 总则
一、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产生的新一届中央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制定本规则。
二、国务院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要求,努力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法治政府。
三、国务院组成人员要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忠于职守,服从命令,顾全大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国务院各部门要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行使职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能,切实贯彻国务院各项工作部署。
第二章 组成人员职责
五、国务院由下列人员组成: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
六、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总理领导国务院的工作。副总理、国务委员协助总理工作。
七、总理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必须经国务院全体会议或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八、副总理、国务委员按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受总理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或专项任务,并可代表国务院进行外事活动。
九、秘书长在总理领导下,负责处理国务院的日常工作。
十、总理出国访问期间,由负责常务工作的副总理代行总理职务。
十一、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负责本部门的工作。
各部、各委员会、人民银行、审计署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制定规章,发布命令。
审计署在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三章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十二、国务院及各部门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十三、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和区域经济合作,实现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
十四、加强市场监管,创造公平和可预见的法制环境,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实行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十五、认真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完善社会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正。加强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区建设。培育并引导各类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作用。依法建立健全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十六、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政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推进部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进程,建立健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监管和绩效评估制度,简化程序,降低成本,讲求质量,提高效益。
第四章 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十七、国务院及各部门要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健全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十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国家和社会管理事务、法律议案和行政法规、有关国家投资建设等重大决策,由国务院全体会议或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和决定。
十九、各部门提请国务院讨论决定的重大决策建议,必须以基础性、战略性研究或发展规划为依据,经过专家或研究、咨询、中介机构的论证评估或法律分析;涉及相关部门的,应充分协商;涉及地方的,应事先征求意见;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般应通过社会公示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和建议。
二十、国务院在作出重大决策前,根据需要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直接听取民主党派、群众团体、专家学者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二十一、各部门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及时跟踪和反馈执行情况。国务院办公厅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政令畅通。
第五章 推进依法行政
二十二、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行政权力。国务院及各部门要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一致的要求行使行政权力,强化责任意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十三、国务院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适时提出法律议案、制定行政法规,修改或废止不相适应的法律规范,确保法律议案和行政法规的质量。
二十四、各部门制定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必须符合宪法、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以及国家的方针政策。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或由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章或其他规范性文件。部门规章要依法及时报国务院备案,由国务院法制机构审查并定期向国务院报告。
二十五、提请国务院讨论的法律草案和审议的行政法规草案由国务院法制机构审查或组织起草,行政法规的解释工作由国务院法制机构承办。
二十六、要按照行政执法与经济利益脱钩、与责任挂钩的原则理顺行政执法体制,科学配置执法机关的职责和权限,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推进综合执法试点。严格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第六章 加强行政监督
二十七、国务院要自觉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向其报告工作、接受质询,依法备案行政法规;接受全国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
二十八、各部门要按照行政诉讼法及有关法律规定,接受司法监督;同时要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专项监督。对司法监督和专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查处和整改并向国务院报告。
二十九、加强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严格执行规章备案制度和行政复议法,及时发现并纠正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行政机关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并主动征询和认真听取地方政府及其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三十、国务院及各部门要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确保信访渠道的畅通;国务院领导同志及各部门负责人要亲自阅批重要的群众来信。
三十一、国务院及各部门要接受新闻舆论和群众的监督。重视新闻媒体报道和反映的问题,对重大问题,各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查处和整改并向国务院报告。要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发布政务信息,便于群众知情、参与和监督。重视群众和其他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对行政行为实施的监督。
第七章 工作安排布局
三十二、国务院及各部门要加强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预见性,搞好年度工作安排布局,并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三十三、国务院提出年度重点工作目标,确定需要讨论的法律草案和审议的行政法规草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性会议和制发的公文等事项,形成国务院年度工作安排布局,下发执行。
三十四、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年度工作安排布局,并在年中和年末向国务院报告执行情况。国务院办公厅适时作出通报。
第八章 会议制度
三十五、国务院实行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制度。
三十六、国务院全体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组成,由总理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讨论决定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二)部署国务院的重要工作;
(三)通报国内外形势。
国务院全体会议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根据需要可安排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三十七、国务院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由总理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讨论决定国务院工作中的重要事项;
(二)讨论法律草案、审议行政法规草案;
(三)通报和讨论国务院其他事项。
国务院常务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三次,如有需要可临时召开。根据需要可安排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三十八、提请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的议题,由国务院分管领导同志协调或审核后提出,报总理确定;会议文件由总理批印。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组织工作由国务院办公厅负责,文件和议题于会前送达与会同志。
三十九、国务院领导同志不能出席国务院全体会议或国务院常务会议,向总理请假;如对议题有意见或建议,可在会前提出。
四十、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纪要,由总理签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宜于公开的,应及时报道。新闻稿须经秘书长或有关副秘书长审定,如有需要报总理审定。
四十一、国务院及各部门召开的工作会议,要减少数量,控制规模,严格审批。应由各部门召开的全国性会议,不得要求以国务院或国务院办公厅的名义召开,不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人出席,确需邀请的须报国务院批准。全国性会议应尽可能采用电视电话会等快捷、节俭的形式召开。
第九章 公文审批
四十二、各地区、各部门报送国务院的公文,应当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除国务院领导同志交办事项和必须直接报送的绝密事项外,一般不得直接向国务院领导同志个人报送公文。各部门报送国务院的请示性公文,部门间如有分歧意见,主办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主动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列出各方理据,提出办理建议。
四十三、各地区、各部门报送国务院审批的公文,由国务院办公厅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分工呈批,重大事项报总理审批。
四十四、国务院公布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的议案、人员任免,由总理签署。
四十五、以国务院名义发文,经国务院分管领导同志审核后,由总理签发。
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发文,由国务院秘书长签发;如有需要,可由国务院分管领导同志签发或核报总理签发。
国务院及国务院办公厅的公文,除需要保密的外,应及时公布。
四十六、国务院及各部门要进一步精简公文,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由部门自行发文或联合发文,不得要求国务院批转或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要加快网络化办公进程,提高公文办理的效率。
第十章 作风纪律
四十七、国务院领导同志要做学习的表率,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新趋势,不断充实新知识,丰富新经验。国务院通过举办讲座等方式,组织学习经济、科技、法律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知识。国务院领导同志及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一般两个月安排一次。
四十八、国务院领导同志要深入基层,考察调研,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下基层要减少陪同和随行人员,简化接待,轻车简从;不要地方负责人到机场、车站、码头及辖区分界处迎送,不要陪餐;不吃请,不收礼。
四十九、国务院领导同志不为部门和地方的会议活动等发贺信、贺电,不题词。因特殊需要发贺信、贺电和题词,一般不公开发表。
五十、国务院领导同志出席会议活动、下基层考察调研的新闻报道和外事活动安排,按中央有关规定办理。
五十一、国务院组成人员要严格遵守中央有关廉政建设的规定,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得利用特殊身份拉关系、谋私利。
五十二、国务院组成人员必须坚决执行国务院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在国务院内部提出,在没有重新作出决定前,不得有任何与国务院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和行为;代表国务院发表讲话或文章,以及个人发表涉及未经国务院研究决定的重大问题及事项的讲话或文章,事先须经国务院同意。
五十三、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离京出访、出差和休养,应事先报告总理,由国务院办公厅通报国务院其他领导同志。
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离京外出,应事先向国务院办公厅报告,由国务院办公厅向国务院领导同志报告。
五十四、国务院及各部门要实行政务公开,规范行政行为,增强服务观念,认真履行职责,树立规范服务、清正廉洁、从严治政的新风。对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要按程序和时限积极主动地办理,对不符合规定的事项要坚持原则不得办理;不得用公款相互送礼和宴请,不得接受地方的送礼和宴请;对因推诿、拖延等官僚作风造成影响和损失的,要追究责任;对越权办事、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
㈡ 党委议事规则和党委会议制度有什么区别
1、范围不同
党委会讨论决定学院改革发展稳定和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事项。议事范围和主要内容是:
(一)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重要指示精神的实施方案和重要措施。
(二)学院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和重大改革方案。
(三)学院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统一战线和群团等工作中的重要事项。
(四)学院重要规章制度、政策的制定和重大调整,年度和学期工作计划、党委会工作报告和院长工作报告。
(五)学院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配备、社会服务等方案及重大调整。
(六)干部任免、教育、培养、考核、党内奖惩和监督,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重大人才引进政策。
(七)学院年度财务预决算和收入分配方案,大额度资金使用,重大基建项目安排,重要资源、资产管理和处置,国内外重要合作、交流项目。
(八)需要党委会讨论决定的其他重大问题或重要事项。
党委会议议事决策范围:
(一)研究提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县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意见和工作部署。
(二)研究决定全乡党的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三)研究决定全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审定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村镇建设规划、方案,建设用地规划意见,财政预算方案及重大产业布局,大额资金使用和其它重大事项。
(四)研究决定党员代表大会、乡人民代表大会等重要工作会议的有关事项,研究制定党员代表大会所作出的决议、决定的贯彻执行意见。
(五)研究乡人大、政府和纪委提出的重大事项,并作出相应决定;听取乡属各部门(单位)的重要工作汇报,并就请示事项作出决定。
(六)研究决定全乡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全项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新型城镇化、人民武装等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七)研究决定政法、综治、维稳、社会管理与创新等方面的重大问题,以及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突发性事件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处置意见、措施。
(八)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研究决定干部的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推荐、提名、任免、调整、调入调出及奖惩事项;研究决定干部年度考核等次评定、表彰等事项。
2、议题确认方式不同
党委会议的议题须经分管领导审核,主管领导把关,党委书记审定后方能提交党委会议研究,除填报党委会议议题提清单外,汇报部门(单位)还应提供书面汇报材料存档。
党委会议题由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提出,按议题申报有关要求提交材料,党委书记与院长沟通后确定。
3、会议记录保存不同
党委会议必须作正式记录。会议记录要有专人保管,并按有关规定存档。党委会议决定的事项,应根据记录形成会议纪要,经书记审签后印发党委委员和有关部门(单位)。
党政办公室负责做好会议记录,整理会议纪要、决定,协助分管院领导负责会议决议、决定落实情况的督办检查,并视需要将落实情况及时向党委书记或党委会报告。如有新的情况和问题,确实不能按原决定或决议执行时,应及时向党委书记报告。
㈢ 西方行政制度 西方国家的议会会议一般有哪些会议
议会议事规则主要是指议会会议制度、议会议事程序以及应遵守规则的规定。有些国家在宪法和法律中规定了议会议事的基本条款。大多数国家为了保证议会的平稳运转和工作效率,都制定了 议事规则,对议会会议的召开,议案的提出、审议和通过,议会的表决,议会组织机构及其工作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议会由两院组成的,议事规则通常由议会的两院各自制定,一般情况下对每届议会都适用;也有的国家每届议会都制定相应的议事规则。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一样,议事规则的内容和繁简程度也有所不同。现将国外一些主要国家议会的议事规则介绍如下:
一、会议制度
议会举行会议是议会议事、行使职权的基本方式。议事规则通常都对议会会议的会期、会议的召集、会议的形式以及法定人数作出规定。
议会会议的种类及会期。议会会议的形式主要有:议会例行会议、议会非常会议、议会两院联席会议、议院会议、议会委员会会议、议会小组委员会会议。例行会议又称例会或常会,是议会会议的主要形式,按法律规定在固定时间内召开。有的国家规定每年召开一次,如美国、日本;有的国家规定每年召开两次,如法国、意大利。例行会议往往有相对固定的会期,会期的长短各国有所不同,如法国议会每年的两次例会,第一次例会从10月2日开始,会期80天,主要讨论预算问题;第二次例会从4月2日开始,会期不超过90天,主要讨论立法问题。俄罗斯国家杜马会期分为春秋两季会议,春季会议从1月12日至6月20日;秋季会议从9月1日至12月25日。日本国会一般会期为150天,韩国国会的常会会期为100天。议会例会期间,议员并不是每天开会,实际上是宣布议员正式工作的开始和议会内部机构的工作时间。在此期间,议员未经议会准假,不得离开举行会议的城市,不得出访或进行其他与开会无直接关系的活动。议会非常会议又称特别会议、临时会议,是在议会例会之外,国家遇到关系全局的重大事件而必须召开的会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一般作出决定即算完成当次会议的任务,因此这种会议的会期较短,一般只有几天。非常会议的召开需要有关人员或机构提议,由议会指导机关或议长作出决定。有权提出召开非常会议的人员或机构一般包括:国家元首、政府、议会指导机关、联邦制国家中的一个或若干组成部分、一定数量的议员、选民团体等。但因西方国家的议会正常会期比较长及对提起召开非常会议的动议作了比较严格的规定,因此议会非常会议较少召开。
会议的组织。议会会议由议会指导机构主持。指导机构可以是一个人(议长),如英国、美国;也可以是一个集体(执行局或主席团),如法国、德国。指导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召集和主持会议、安排议程、主持会议的辩论、主持会议的表决等。指导机构通常由选举产生,作为指导机构的执行局或主席团,一般由议长、副议长、各议会党团主席、议会秘书长等组成。集体指导机构也由一位议长主持工作,决定由集体作出。
议事日程的安排,是议会工作中的关键部分。在多数国家,议会的议事日程由议会指导机构排定。但有些国家的政府对议会有相当大的控制权,由政府决定议会时间表;德国、意大利等国,政府可派代表参加制定议事日程的机构。议会的议事日程一经确定,一般不做随意改动;如有特殊情况,可按规定的法律程序变动。如法国,议事日程确定后,只有涉及到法律规定优先列入的问题时,议程表才能修改。日本规定,议长认为有必要,或议员提出修改动议时,议长在征求议院的意见后才能修改议事日程。
会议的公开制度。多数国家规定议会的会议一般公开举行。公开的内容包括:议会会议公开举行;议会议程和日程提前公布;准许公民旁听;报道自由;议会议事记录和简报登载在公开刊物上。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议会网站已经成为议会公开的重要渠道,还有些国家设有专门转播议会活动的电视频道。但在实践中,各国对议事公开的理解和公开的程度是有区别的。
不少国家的议事规则还规定可举行秘密会议。秘密会议一般讨论外交、国防、公共安全等涉及国家机密;不宜公开讨论的问题。秘密会议除议员外,其他人不得出席旁听或报导,议事记录作为秘密文件保管。为了不破坏公开性原则,规定秘密会议只有在特殊情况下,由一定的机构或一定数量的议员提议才能召开。美国、英国等国家议会召开秘密会议时,需要关门进行,无关人员必须清出会议场所,所以秘密会议也被称为“闭门会议”。
西方各国议会一般都允许公众旁听。议会设有专门的旁听席,愿意参加旁听的公民,只要到议会大厅领取一张旁听证,即可参加旁听。旁听证按先来后到,发完为止。有的国家也把一部分旁听证发到有关部门,邀请有关部门派人旁听。还有的国家,每一名议员都可以掌握一部分旁听证,由议员送给有关人员。旁听人员都要遵守旁听秩序。
开会的法定人数。无论是召开例行会议还是非常会议,多数国家议会议事规则都有法定人数的规定。大多数国家规定为全体议员的过半数,也有的国家规定为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三、五分之三。当开会时间已到而法定人数不足时,各国议事规则规定可以将开会时间适当推迟,推迟后仍不足法定人数时,则宣告休会。
为了保证议员能够出席会议,多数国家的议会实行请假制度,如芬兰、瑞典,规定议员不能出席会议时,必须请假并经批准;对无故不出席会议的议员,规定了制裁的办法。也有少数国家没有规定请假制度,如法国、荷兰,但有其他相应的督促措施。
二、议事程序
(一)议案的提出
议案是指被授予专门权限的机构和人员向立法机关提出的法律或决议草案等议事原案。为了保证议案的质量,许多国家议会议事规则对议案的提出都作了详细而严格的规定。
提案主体。哪些人可以提案通常由宪法和议事规则规定。多数国家议会议事规则规定,一定数额的议员、国家元首、议会的两院及各种委员会或政府拥有提案权。在责任内阁制国家,政府的提案在议会讨论中占优先地位。联邦制国家中,有些规定联邦的组成部分拥有提案权。有的国家规定,一定数量的选民也可以提案。俄罗斯宪法规定,联邦宪法法院、最高法院和最高仲裁法院在由其管辖的问题上也享有立法动议权。
议案一般需附有说明,写明提案理由,议案要在会议召开前一定时间内提出。议案在列入议会的议事日程之前,通常先交由一定的机构审查。议会的领导机构在通过议事日程之前,必须把它所收到的议案情况向议会全体会议汇报。
议案撤回。有的国家规定,议员要撤回已经提出的议案和动议时,必须由提案者请求。在成为委员会的议题后,撤回须经委员会准许;在成为会议的议题后,撤回须经议院准许。
(二)议案的讨论
委员会讨论审查。一般议会收到议案或决定将议案列入会议讨论后,通常先将议案交有关议会委员会讨论。委员会会议在听取提案起草者或起草单位的代表就起草问题及有关事项所作说明后,委员会成员充分发表意见,最后要对所讨论议案进行表决,形成决议向议会或议院会议作汇报。决议以报告形式写出,获得委员会简单多数赞同的意见、建议和修正案均列入报告,作为委员会的集体意见。
“三读制”。西方国家对议案的讨论一般实行“三读制”。“三读制”是指任何议案都必须经议会三读审议后才能通过。“三读”议事程序是在英国形成的,后来被美国、德国、丹麦、新西兰等主要西方国家所仿效。一读阶段,是在议会全院会议上宣布议案的名称和要点,然后把议案送到有关委员会进行审查。二读阶段,是宣读议案内容,在专门委员会审查和修改的基础上进行辩论,再行修改。三读阶段,即进行表决。在一院制的议会,议案经过三读通过后,即完成了在议会的立法程序。在两院制国家,议案在一院三读通过后,要送到另一院按照同样程序三读通过。如果议会一院批准的议案在另一院获得通过,或者经过两院联席会议的协调获得通过,那么这项议案的“三读”过程就告结束。
辩论。辩论是议会主要的、最常用的议事方式。一般议会或议院在听取了委员会对议案的审议报告或提案者的报告后,议会或议院会议便开始正式讨论,进行大会发言或辩论。许多国家的议事规则都对辩论的程序、辩论的规则作了规定。辩论要求辩题集中、态度分明、限定时间。辩论程序一般分几个步骤:即动议——双方首席先后发言——双方其他议员轮流发言——双方代表总结——表决。
议员的发言。外国议会议事规则中一般都对议员的言论免责和发言时间限制作出规定,前者旨在保护议员的言论自由,后者旨在约束个别议员漫无边际的发言和利用言论自由阻挠讨论的行为。议员在议会中任何会议上的发言只要不使用诽谤、侮辱性语言,不泄露国家机密和揭露他人隐私,且遵守发言程序规则和会场秩序规则,发表任何言论均受法律保护。违者议长可行使处罚权,如禁止其发言、驱逐出会场等。对于议员的发言,大多数国家对发言次数和发言时间有所限制,一种办法是限制每个议员的发言次数和时间,另一种办法是限制每个议会党团的发言次数和时间。对发言时间的规定从不超过10分钟到不超过30分钟不等,法国、意大利、德国、日本等国对发言时间按该议会的议会党团所占议席比例分配。议事规则通常还规定,就同一问题的第二次发言时间应少于第一次发言,如表达反对意见,发言时间可适当延长或不加限制。如发言人超过规定时间偏离议题,主持人可令发言人停止发言或言归本题;对不听劝阻者,主持人有权取消其发言权。
议员在辩论中的发言,不论在哪一个国家,都由指导机构负责安排。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议员可以(或必须)预先向每一场辩论的主持人登记;一种是在辩论过程中,议员可随时向主持人请求发言。议员发言,有些国家不准议员照稿宣读,有些国家允许使用发言提纲或宣读有关技术性材料和引文。极少数国家不对发言加以任何限制,如芬兰等国,只要议员愿意,想讲多久就讲多久,想讲几次就讲几次。
“一事不再议原则”。这一原则是议会议事的传统和惯例,即对于议会已经议决的事项,在同一次会期中不得再次审议和做出决议;如确有必要讨论,也只能在下一次或以后的会期提出和审议。这一原则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议会意见的一贯性,保持议会决议的权威,也有利于提高议事效率,尤其是防止议会内少数派阻挠议事过程的正常进行。
(三)表决
表决是代议机关作出决定的重要法定程序。各国根据方便实用、公正合理、烘托气氛等原则,并从自身的历史传统和习惯出发决定采用何种表决方式。各国常用的表决方式有:口头表决、举手表决、起立表决、分组或分门列队表决、唱名表决、投票表决、掷球或作记号表决、鼓掌欢呼表决、使用表决器表决、无异议表决。在议事过程中,议会所采用的表决方式不限于一种。电子表决技术因其准确、方便、快捷的优点,在各国议会表决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于表决的法定人数各国规定不一,主要取决于议案的重要程度。例如对宪法的表决,通常要求有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绝对多数票才能通过,而对一般法律案的表决,过半数即可。对同类别法律的表决,各国规定亦有差别,二分之一以上赞成即可通过法案的国家最多,其他还有三分之二、三分之一等。在表决议案出现赞成票与反对票相等的情况下,通常有两种解决方法:一是由议长或其他主持会议的人投票决定。在美国国会中,议长不进行投票,但在赞成票与反对票相等时,议长的一票就是决定性的。二是提案被视为否决。例如,法国国民议会议事规则规定“赞成与反对票相等,付诸表决的问题算不通过”。关于法定票数的计算基准,主要有“出席表决比例制”、“出席会议比例制”和“全体成员比例制”。
整体表决和逐条表决是表决法律案的两种主要方法。就各国的惯例而言,逐条表决为常规方法,而整体表决则为例外。美国在表决时分两步进行,先对议案的各种修正案进行表决,然后对整个议案进行表决。
在议员因故不能参加投票的情况下,有些国家议事规则中设计了委托投票规则,允许议员将表决权委托他人代为行使,但也对这种委托投票的操作做了严格的限制,如委托他人投票的议员必须出具书面的表决委托书。在允许委托投票的国家中,法国两院的委托投票规则是比较完备的。
一般情况下,各国议会的表决都是公开进行,只有个别人事选举或有关个人权利的表决等极少数情况例外。例如,在德国,秘密投票这种投票形式专门用于选举联邦议院议长、副议长,联邦总理和议会国防专员。
(四)议事记录
议事记录是议会会议的重要文件,几乎所有国家的议会都记录议员在各种问题与事项上的辩论发言、一切动议。会议暂停或结束后,向议员提供议事记录,议员有权利也有义务审阅本人的发言记录。如发现所记内容与发言有出入,可以向会议主席提出校正要求。如议员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就记录提出异议,就被认为批准了记录。有的国家允许议员将未讲过的资料或未能完成的发言增补进记录中。议事记录付印后由议长或有关负责人签署,存入议会档案室备查。一般国家的议事记录要在会后公开发表,有的是完整记录的发表,有的只发表记录概要。当会议发生争执时,会议主持人可以根据议事记录作出决断,公众也可以通过议事记录了解立法意图以及各种审议意见。
三、委员会工作程序
各国议会大都根据需要设置若干委员会,就各种问题向议会提出意见、报告或者议案。议会的各种活动,特别是法律的制定和审议大都在委员会中进行,委员会实际上是议会活动的中心。
根据外国议会议事规则,委员会分常设(或称专门)或临时(或称特别)两种。常设委员会是根据立法需要,以管辖范围划分的委员会。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出于议会自身活动的需要而设置的,如日本参、众两院设有议院运营和惩罚两个委员会,美国参议院的规则和行政委员会;后一种委员会的具体设置有的与政府部门对口、有的按专业领域设置。常设委员会下面还可设小组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都是对委员会管辖事务具有专长的议员。特别委员会是为处理特定问题而设置的,任务结束、向议会提出报告后,即告终止。
委员会的活动主要是审议议案。议案提出后,议长或议会主持人将议案送交有关常设委员会审议,委员会应对与议案有关的问题进行调查。它可以派员到各地巡视了解情况,也可以通过召开征询意见的会议或举行听证会收集材料。经过调查后,委员会根据调查结果对议案逐条审议,向议会提出审查报告。在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国家,委员会可以通过议案,也可以修正议案,对于它认为不成熟的议案,委员会可以将其搁置。在以英国为代表的责任内阁制国家,委员会也有权修改议案,但无权否决议案,而必须将自己的意见连同被审议议案交付议会,由议会最后定夺。委员会对于倾向通过的议案应在报告中说明议案的目的、范围以及推荐的理由,经委员会审议的议案即列入议会会议的议事日程。
㈣ 有限责任公司和有限公司有什么区别
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没有区别。
有限责任公司又称有限公司,是股份公司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依照《公司法》及其有关法律规定的条件成立,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
(一)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仅以其出资额为限为公司承担责任,在此出资额之外,不再对公司承担责任。
(二)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这些资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公司设立时股东的出资;二是公司设立后经过生产经营活动所有或控制的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三)有限责任公司应由2个以上50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可以单独投资设立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
(四)有限责任公司不能公开募集股份,不能发行股票。
(五)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转让其出资时,必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对该出资有优先购买。
(4)行政会议制度扩展阅读:
(一)是人合还是资合。
有限责任公司是在对无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者的优点兼收并蓄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将人合性和资合性统一起来:一方面,它的股东以出资为限,享受权利,承担责任,具有资合的性质,与无限公司不同;另一方面,因其不公开招股,股东之间关系较密切,具有一定的人合性质,因而与股份有限公司又有区别。
股份有限公司是彻底的资合公司。其本身的组成和信用基础是公司的资本,与股东的个人人身性(信誉、地位、声望)没有联系,股东个人也不得以个人信用和劳务投资,这种完全的资合性与无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均不同。
(二)股份是否为等额。
有限责任公司的全部资产不必分为等额股份,股东只须按协议确定的出资比例出资,并以此比例享受权利,承担义务。一般说,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将股份化作等额股份,这不同于有限责任公司。这一特性也保证了股份有限公司的广泛性、公开性和平等性。
(三)股东数额。
有限责任公司因其具有一定的人合性,以股东之间一定的信任为基础所以其股东数额不宜过多。我国的《公司法》规定为2—50人。
㈤ 怎么指定会议管理制度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公司会议管理制度
公司办公会议制度
1、主持与记录:办公会议由行政办公室负责召集,总经理主持,总经理未列席会议时,由总经理主持。行政办公室秘书进行会议记录。
2、召开时间:办公会议召开的时间为每周五上午11:00。特殊原因需要延期召开的由行政办提前通知。
3、参加人员: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行政总监、财务总监、技术总监、营销总监及办公室秘书等。由于出差等特殊原因不能参加例会的,应提前向行政办公室请假。
4、会议内容:各与会人员在上周的工作情况汇报,包括工作内容、原定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所遇到的问题等。全体与会人员共同总结上周工作情况、商议所提议内容或问题、计划未来工作规划等。二、公司行政例会制度
1、主持与记录:行政例会由行政办公室负责召集,总经理主持,行政办公室秘书进行会议记录。总经理未列席会议时,由总经理助理或行政总监主持。
2、召开时间:行政例会召开的时间为每周四下午4:30。特殊原因需要延期召开的由办公室提前通知。
3、参加人员:小组负责人以上岗位(含小组负责人)的任职人。由于出差等特殊原因不能参加例会的,应提前向行政办公室请假。
4、会议内容:
1)各小组或部门汇报上周工作完成情况,着重介绍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各部门按照工作要求和指标提出下周工作计划。
3)各部门将工作的最新动向向与会人员通报。
三、公司员工周会制度
1、主持与记录:员工周会由行政办公室负责召集,总经理主持,行政办公室秘书进行会议记录。总经理未列席会议时,由副总经理主持。
2、召开时间:每周五下午4:30。特殊原因需要延期召开时由行政办公室提前通知。
3、参加人员:为公司全体员工。由于出差等特殊原因不能参加例会的,应提前向行政办公室请假。
4、会议内容:
1)公司日常运作情况的总结。
2)各小组或部门汇报上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着重介绍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全体与会人员就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发言。
四、公司技术分析会制度
1、主持与记录:技术分析会由技术总监指定专人负责召集,技术总监主持,由技术总监指定专人进行会议记录。
2、召开时间:每月召开两次,分别在月中和月末召开,具体时间由技术总监安排。
3、参加人员:实验室所有实验人员,如有必要还可通知相关部门人员列席会议。技术分析会召开前,各小组负责人必须收集所有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所提意见或建议。
4、会议内容: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技术性问题,包括实验方法的改进意见、实验工作总结或数据分析、新技术开发等。
五、公司工作述职会议制度
1、主持与记录:工作述职会议由行政办公室负责召集,总经理主持,行政办公室秘书进行会议记录。
2、召开时间:每年召开两次,分别在年中和年末召开,具体时间由行政办公室安排。
3、参加人员:公司全体员工。由于出差等特殊原因不能参加例会的,应提前向行政办公室请假。
4、会以内容:各与会人员各自总结、汇报半年来的工作情况,如工作具体内容、工作任务执行情况及所取得的业绩或成效等。
六、会议制度要求
1、所有应与会人员均不得缺席、迟到、早退,会议记录人员登记到会情况。
2、主持人须在会议前和相关人员拟定好会议议程等,不能毫无准备地召开例会。
2、每一次例会须用专用的会议记录本记录会议内容,记录本由记录员负责保管。会议纪要须包含:会议时间(起止时间格式为年/月/日/时/分)、议题、主持人、记录员、与会人员、缺席人员、详细会议内容(发言记录)、商议结果等。所有例会的会议纪要由会议记录员在例会结束后两个工作日内,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到各与会人员,并文件(含电子文档)备案。
2、所有参加例会的人员应将手机设置在无声或振动状态下。
本制度由总经理办公室负责解释,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㈥ 简述我国的建设管理体制
有人说,节约原材料是企业的“第一利润源泉”,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是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在制造成本降低空间不大的情况下,降低物流成本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目前我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成为我国物流发展和经济进步的巨大障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仍然受到基础设施、服务、管理、人才等四方面因素的制约。首先,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现象突出,集中体现在铁路运力偏紧和沿海水路运力偏紧与港口疏运能力不足两个方面。我国铁路总营业里程居世界第三,完成工作量居世界第二,每公里完成的货运量居世界第一,但仍然不能满足社会物流需求。2004年,我国煤炭、石油、焦炭、金属矿石、钢铁及有色金属、水泥等大宗基础原材料资源总量高达52亿吨,增幅高达44.5%,这些产品通过铁路运输不到16亿吨,只增长10.1%。其他部分只能通过公路、水路运输解决,既增大了物流费用,也由于运输批量小、速度慢,加剧了运力紧张的局面,同时也造成产品滞压,库存增长的现象。2004年港口接卸进口铁矿石2亿吨,同比增长38%,由于疏运能力不配套形成了压库压港。其次,企业专业化程度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尽管我国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物流企业,但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近两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很快,但真正能够提供一体化服务的企业还不多。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低,造成物流效率低下,现有资源利用不足,社会物流依然粗放。第三,物流组织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我国物流业实行的是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的分部门管理体制,从中央到地方也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这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使得全社会的物流过程分割开来,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不同程度的政企不分现象,也影响着政府公正地行使政府职能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在多头管理、分段管理的体制下,政策法规相互之间有矛盾且难以协调一致,也直接影响了各种物流服务的发展。目前我国物流管理费用占总费用的14%,远远高于美国的3.8%。反映出我国无论社会物流专业水平、还是社会物流组织能力和物流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最后,我国物流专业人才短缺。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物流知识远未得到普及。社会上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企业的短期培训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同时物流企业对人才也未予以足够重视,导致从事物流的人员相应地缺乏业务知识、业务技能,不擅于管理。现代物流需要综合协调我国确定的“十一五”期间现代物流发展的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建立快捷、高效、安全、方便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幅度提高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在2004年21.3%的基础上下降2-3个百分点。按照前面的计算公式,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将通过节约物流成本的方式带来2000多亿元的社会效益。记者就如何降低物流成本的问题电话采访了首都经贸大学的蔡副教授,她告诉记者,由于企业所属行业的不同,其对物流成本的管理也就有所不同,一般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降低物流成本:通过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实现供应链管理,提高顾客的物流服务来削减成本;通过效率化的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利用物流外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降低投资成本;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重庆大学工业工程系教授王旭指出,缺乏先进的现代物流服务技术装备和物流管理体系,是导致中国物流成本高昂的最主要原因。王旭认为,中国应加快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手段,建立以决策体系、业务运营体系、业务基础体系和外部资源为构架的系统物流体系,打造集成化、智能化、标准化的现代物流信息系统。2005年2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商务部等13个部门和2个行业协会参加的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正式建立,标志着现代物流制度开始逐步建立起来。但是目前,我国物流管理体制是按照行业分设部门进行管理的,从中央到地方都有相应的管理部门。这种管理体制,难免会出现政出多门、标准不一、难以协调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各种物流功能和服务方式的协调发展,也由于受部门和地方利益的驱使,容易造成物流资源的浪费和增加资源整合的难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欧新黔表示,迫切需要加强综合组织协调,以推动现代物流业和谐发展。 可登陆网站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8215/49768/看看
㈦ 公文写作中 落款和日期 规范的格式是什么 谢谢
公文写作中落款和日期应用阿拉伯数字编写成文日期,如2018年11月20日,成文日期在正文之下一般空2行、右边空4个字,用3号仿宋体排印,发文单位署名在成文日期上一行和日期居中对齐。
公文必须注明发文日期,以表明公文从何时开始生效。发文日期位于公文的末尾、发文机关的下面并稍向右错开。发文日期必须写明发文日期的全称,以免日后考察时间发生困难。发文日期一般以领导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一般以领导人最后签发的日期为准,经会议讨论通过的决议、决定等以会议通过的日期为准。
(7)行政会议制度扩展阅读:
一、公文规范
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发文事由、公文种类三部分组成,称为公文标题“三要素”。
1、主送机关
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发出的指示、通知、通报等公文,叫普发公文,凡下属机关都是收文机关,也就是发文的主送机关;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告或请示的公文,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报送另一机关,可采用抄报形式。主送机关一般写在正文之前、标题之下、顶行写。
在标题下空1行,左侧顶格用3号仿宋体排印,回行时顶格,最后一个主送机关名称之后用全角冒号。
2、正文
这是公文的主体,是叙述公文具体内容的,为公文最重要的部分。正文内容要求准确地传达发文机关的有关方针、政策精神,写法力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实事求是,合乎文法,切忌冗长杂乱。请示问题应当一文一事,不要一文数事。 文中的结构层次序数应准确掌握和使用。
3、发文机关
写在正文的下面偏右处,又称落款。发文机关一般要写全称。也可盖印,不写发文机关。机关印章盖在公文末尾年月日的中间,作为发文机关对公文生效的凭证。
4、抄送单位
是指需要了解此公文内容的有关单位。一般均用上下两条线隔开,抄送指除主送机关以外的其他需要告知公文内容(需要执行或知晓内容)的上级、下级和无隶属关系的机关,应当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统称。
抄送机关名称标注在印制版记上方,主题词下方,用横线把主题词和印制版记隔开,抄送机关名称前加“抄送”2字用3号仿宋体字左边空1字排字,后标全角冒号。抄送机关名称之间用顿号或逗号隔开,末尾用句号。一行不够用二行,二行与冒号后对齐。
5、文件版头
正式公文都有版头,应标明是机关的名称。版头以大红套字印上“××××××(机关)文件”,下面应加一条红线衬托。
6、公文编号
包括机关代字、年号、顺序号。如:“国发〔1997〕5号”,代表的是国务院一九九七年第五号发文。“国发”表示国务院的代字,“〔1997〕”指的是年号,(要使用“〔〕”的方括号),“5号”指的是发文的顺序号。如果是几个机关联合发文,只需要注明主办机关的发文编号。
编号的位置:凡有文件版头的,放在标题的上方红线与文头下面的正中位置;无文件版头的,放在标题下的右侧方。编号的作用:在于统计发文数量,便于公文的管理和查找;在引用公文时,可以作为公文的代号使用。
7、签发人
文头部分写上签发人,即在版头红线右上方,编号的右下方,字体较编号稍小。格式为“签发人:×××”。
8、机密等级
机密公文应根据机密程度划分机密等级,分别注明“绝密”、“机密”、“秘密”等字样。机密等级由发文机关根据公文内容所涉及的机密程度来划定,并据此确定其送递方式,以保证机密的安全。
密级的位置:通常定格标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机密公文还要按份数编上号码,印在文件版头的左上方,以便查对、清退。
9、紧急程度
这是指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分为“特急”、“加急”。标明紧急程度是为了引起特别注意,以保证公文的时效,确保紧急工作问题的及时处理。紧急程度的标明,通常也是放在标题左上方的明显处。
10、阅读范围
根据工作需要和机密程度,有些公文还要明确其发送和阅读范围,通常写在发文日期之下,抄报抄送单位之上偏左的地方,并加上括号。如:“(此件发至县团级)”。行政性、事务性的非机密性公文,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的行文,都不需特别规定阅读范围。
11、附件
附件不是每份公文都有,它是根据需要作为正文的补充说明或参考材料的。附件,应当在发文机关之前,正文之后 ,注明附件的名称和件数,不能只写“附件如文”或只写“附件×件”。
置于主件之后,另起一页开始排印,与主件装订在一起。 公文如有附件,要在正文最后一行后空1行的左侧空2个字,用3号仿宋体字排印“附件”2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2个以上附件,用阿拉伯数字依次标注序号。
十五、其他。
公文文字从左至可横写、横排。拟写、誊写公文,应用钢笔或毛笔,严禁使用圆珠笔和铅笔。公文纸一般用16开,在左侧装订。
12、印章
,均应加盖发文机关的印章。除“会议纪要”和以电报形式发出的公文外印章距正文2mm―4mm居中压成文日期。当印章下弧无文字时,采用下套方式,即仅以下弧线压在成文日期上;当印章下弧有文字时,采用中套方式,即印章的中心线压在成文日期上。
二、公文的分类
1、狭义公文
是指党和国家行政机关各自正式规定的文种。(2012年新办法)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四)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六)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七)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八)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九)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十)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十一)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二)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十三)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十四)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五)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广义公文
除上述法定文种外,还包括党和国家机关常用的应用文,其大至总结、计划,小至条据、便函,种类繁杂。一般说主要有综合性工作总结、计划(包括规划、工作要点、安排、方案、设想等)、调查报告、简报、专用书信、讲话稿、讣告悼词、规章制度(如章程、细则、制度、守则)等。
㈧ 职工代表大会联席会议制度 是走行政发文还是工会发文
您好!职工代表大会联席会议制度应该由工会组织发文。谢谢阅读!
㈨ 幼儿园行政会议议事决策制度包括哪些
幼儿园该有哪些规章制度
1、幼儿园生活制度
2、安版全检查制度权
3、安全管理制度
4、安全消防制度
5、班级卫生消毒工作制度
6、晨检制度
7、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制
8、厨房工作制度
9、教师岗位责任制
10、班主任岗位责任制
11、保健医生岗位责任制
12、保安责任制
13、炊事员岗位责任制
14、保育员岗位责任制
15、门卫岗位责任制
16、传染病防治制度
17、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18、幼儿常见疾病及意外事故制度
㈩ 行政部管理制度范本大全的目录
前言 搞好服务,做好管家--写给行政管理者的几句话 行政部的职能及组织架构
行政部的职能
行政部组织架构
行政部管理岗位职责及任职条件
行政总监岗位职责
行政总监任职条件
行政经理岗位职责
行政经理任职条件 日常办公岗位职责及任职条件
日常办公主管岗位职责
日常办公主管任职条件
日常办公秘书岗位职责
日常办公秘书任职条件
办公设备管理
办公设备管理制度
办公设备管理流程
办公设备管理表格
办公设备请购单
办公设备采购审批表
办公设备询议价情况报告表
办公设备验收单
办公设备入库登记表
办公设备明细表
办公设备领用表
办公设备报修单
办公设备报修记录表
办公设备报废清单
办公用品管理
办公用品管理制度
办公用品管理流程
办公用品管理表格
办公用品申购单
办公用品验收单
办公用品申领表
办公用品订购进度控制表
办公用品领用记录表
办公用品使用情况汇总表
办公用品库存盘点表
办公用品报废清单
企业档案管理
企业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
声像档案管理办法
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企业档案管理流程
企业档案管理表格
档案明细表
档案目录卡
归档案卷目录表
档案内容登记簿
机密文件保管备查表
档案调卷申请表
档案调阅情况记录表
阅档催还单存根
作废文件销毁清单
电子文件登记表
电子文件接收检验登记表
电子文件迁移情况记录单
企业印信管理
企业印信管理制度
企业印信管理制度
企业证照管理制度
企业印信管理流程
企业印信管理表格
印信刻制申请表
印章登记台账
用印审批单
印章使用登记表
印章废止申请表
印章废止登记表
公司证照使用记录表
图书资料管理
图书资料管理制度
图书资料管理流程
图书资料管理表格
图书资料申购单
图书登记卡
图书目录表
图书借阅登记表
办公文书管理
办公文书管理制度
办公文书管理制度
机要文书管理制度
办公文书管理流程
办公文书的发文流程
办公文书的收文流程
办公文书管理表格
发文登记表
文件邮寄登记表
发文审批单
文件印制申请单
文件接收登记表
发文明细表
文件会签单
文件归档登记表
办公文书范本
计划
总结
通知
通报
请示
批复
报告
意见
条据
推荐信
慰问信
欢迎辞
欢送辞
答谢辞
倡议书
请柬
贺信
祝词
唁电 考勤出差岗位职责及任职条件
考勤出差主管岗位职责
考勤出差主管任职条件
员工考勤管理
员工考勤管理制度
员工考勤管理规定
请假管理制度
加班管理制度
员工考勤管理流程
考勤管理流程
请假办理流程
加班管理流程
员工考勤管理表格
员工签到卡
员工未打卡记录单
请假单
员工外出申请表
加班申请单
加班汇总表
加班费申请表
月度考勤统计表
员工休假情况汇总表
员工出差管理
员工出差管理制度
员工出差管理制度
国内出差管理办法
国外出差管理办法
当日出差管理办法
长期出差管理办法
员工出差管理流程
员工出差管理表格
出差申请表
出差通知单
借款单
差旅费报销清单
出差业务汇报表
出差行程安排表
国外出差申请书
国外出差报告书
长期出差月度工作报告表 前台接待岗位职责及任职条件
前台接待岗位职责
前台接待任职条件
前台接待管理
前台接待管理制度
前台接待工作规范
前台接待电话礼仪规范
前台接待管理流程
访客接待流程
来电处理流程
前台接待管理表格
来访登记表
函件签收登记表
函件寄送登记表
来电记录表
员工外出登记表
日常接待管理
日常接待管理制度
客户接待管理办法
参观接待管理办法
接待费用管理制度
日常接待管理流程
客户接待管理流程
参观接待管理流程
日常接待管理表格
客户来访接待记录表
客户来访通知单
接待申请表
接待费用申请单
月度接待情况汇总分析表
参观申请表
参观通知单
参观意见表
重要接待管理
重要接待管理制度
主管部门接待办法
媒体接待办法
涉外接待办法
重要接待管理流程
重要接待管理表格
贵宾接待申请表(一)
贵宾接待申请表(二)
贵宾接待通知表
贵宾接待汇报表 会议事务管理岗位职责及任职条件
会议事务管理岗位职责
会议事务管理任职条件
一般会议管理
一般会议管理制度
公司例会管理规定
提案管理制度
会议室管理制度
会议保密制度
会议礼仪规范
一般会议管理流程
例会管理流程
提案管理流程
一般会议管理表格
月度会议计划表
会议记录表(一)
会议记录表(二)
临时会议申报表
提案表
员工提案评定表
提案记录表
提案改善成果报告表
会议室使用申请表
会议室使用统筹安排表
会议通知单
会议审核表
会议安排工作落实情况检查表
重要会议管理
重要会议管理制度
会议策划管理规范
会议筹备管理规范
会场管理条例
会后工作管理规范
会议费用管理条例
重要会议管理流程
重要会议管理表格
年度会议实施计划表
会议通知单
会议日程安排表
会议程序表
会议议程表
会议记录表
会议发言要点记录表
会议文书的写作
会议方案
会议记录
会议纪要
讲话稿
演讲稿
开幕词
闭幕词 公关主管岗位职责及任职条件
公关主管岗位职责
公关主管任职条件
一般公关事务管理
一般公关事务管理制度
公关事务管理制度
广告宣传活动管理条例
新闻发布管理办法
庆典活动管理办法
赞助活动管理办法
公益活动管理办法
一般公关事务管理流程
商务接待流程
商务宴请流程
广告宣传活动流程
新闻发布活动流程
庆典赞助公益活动流程
一般公关事务管理表格
公关活动策划表
广告预算表
广告传播渠道调查表
公关费用预算申请表
公关费用申请表
商务接待安排表(一)
商务接待安排表(二)
新闻发布事项审批表
新闻发布会邀请函
新闻发布会邀请人员清单
庆典活动申请表
公益活动实施计划表
公关活动总结汇报表
危机公关事务管理
危机公关事务管理制度
危机公关管理制度
危机公关处理方案
危机公关事务管理流程
危机公关事务管理表格
危机预警处理表
危机事件处理表
危机损害预测表
危机记录分析表 安保相关岗位职责及任职条件
安保主管岗位职责
安保主管任职条件
门卫岗位职责
门卫任职条件
保安岗位职责
保安任职条件
消防员岗位职责
消防员任职条件
机要员岗位职责
机要员任职条件
日常安保事务管理
日常安保事务管理制度
公司出入管理条例
保安管理条例
安全教育管理规定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检查管理条例
日常安保事务管理流程
来访人员出入管理流程
消防安全管理流程
日常安保事务管理表格
来宾出入登记表
员工外出登记表
物品出门凭单
物品放行单
安保人员值班登记表
车辆进出状况记录表
保安工作检查表
安全检查表
夜间安全巡查记录表
防火安全考核对照表
消防设施、设备检查表
防火设施检查表
安全培训计划表
安全隐患整改报告表
突发事件安保事务管理
突发事件安保管理制度
突发事件管理制度
安全事故处理办法
突发事件安保管理流程
突发事件安保管理表格
突发事件报告表(一)
突发事件报告表(二)
突发事件统计表
安全事故报告表
涉密安保事务管理
涉密安保管理制度
公司保密管理制度
岗位保密管理条例
涉密安保管理流程
涉密安保管理表格
涉密资料借阅登记表
文件会签单
机要文书目录表
涉密档案借阅审批表
秘密文件销毁登记表
第八章 总务后勤事务管理
总务后勤相关岗位职责及任职条件
总务后勤主管岗位职责
总务后勤主管任职条件
司机岗位职责
司机任职条件
食堂管理员岗位职责
食堂管理员任职条件
宿舍管理员岗位职责
宿舍管理员任职条件
保洁员岗位职责
保洁员任职条件
交通车辆管理
交通车辆管理制度
车辆管理制度
司机管理制度
车辆安全管理条例
交通车辆管理流程
车辆使用管理流程
车辆维修保养流程
交通事故处理流程
交通车辆管理表格
车辆登记表(一)
车辆登记表(二)
用车申请表
派车单
交通事故处理报告书
车辆行驶记录表
车辆检查记录表
车辆使用状况月报表
车辆保养记录表
员工食堂管理
员工食堂管理制度
员工食堂管理制度
员工食堂卫生管理制度
食堂采购管理制度
食堂仓储管理制度
食堂财务管理制度
员工食堂管理流程
员工食堂管理表格
食堂卫生检查表
食堂卫生工作考核表
食堂工作考核表
厨房安全检查表
员工宿舍管理
员工宿舍管理制度
员工宿舍管理流程
员工宿舍管理表格
住宿申请表
宿舍分配申请表
住宿人员资料卡
住宿人员登记表
宿舍物品借用登记表
宿舍消防设施、器材检查表
宿舍检查记录表
宿舍卫生检查表
工作环境管理
工作环境管理制度
公司环境管理条例
公司绿化管理条例
卫生检查管理条例
工作环境管理流程
工作环境管理表格
清洁工作安排表
卫生状况检查表
公司环境卫生检查表
办公室卫生检查表
绿化工作检查表
绿化养护记录表
员工文娱活动管理
员工文娱活动管理制度
员工文娱活动管理制度
公司旅游活动管理办法
公司活动中心管理条例
员工文娱活动管理流程
员工文娱活动管理流程
集体旅游活动管理流程
员工文娱活动管理表格
年度文娱活动计划表
文娱活动申请表
文娱活动安排表
员工旅游活动报名表
活动效果调查反馈表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