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行政
1. 太原市行政拘留所在哪儿
1.太原市治安纠察队尖草坪区大队光社中队
地理位置:恒山路22号附近
2. 太原有几个行政区了!
太原是山抄西的省会,位于省境中央,太原盆地北端,地处南北同蒲和石太铁路线的交汇处,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中国主要的重工业城市之一。全市辖清徐、阳曲、娄烦三个郊区县和古交市,城区和近郊划设迎泽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尖草坪区、晋源区、小店区六个区,计22镇61乡和50个街道办事处。市政府驻新建路。
3. 太原市市长什么行政级别
太原市是省会城市,一般来说省会城市的领导都是副省部级别。太原市市长是副省部级别。
4. 山西省的行政中心是() A.西安 B.太原 C.石家庄 D.郑
陕西省的行政中心是西安,其简称是陕或秦.
故选:b.
5. 太原消防支队行政职位是干什么
大原消防支队行政职位是正处级。
6. 山西太原市有多少区县
共85个县(区)
太
原
市
杏花岭区小店区迎泽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古交市阳曲县(黄寨镇)清徐县(清源镇)娄烦县(娄烦镇)大
同
市
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大同县(西坪镇)天镇县(城关镇)灵丘县(城关镇)阳高县(城关镇)左云县(城关镇)广灵县(城关镇)浑源县(城关镇)阳
泉
市
城区矿
区郊区平定县(城关镇)盂
县(城关镇)长
治
市
城区郊区潞城市长治县(韩店镇)长子县(城关镇)平顺县(城关镇)襄垣县(城关镇)沁源县(城关镇)屯留县(城关镇)黎城县(城关镇)武乡县(城关镇)沁县(城关镇)壶关县(城关镇)晋
城
市
城区高平市泽州县(南村镇)陵川县(城关镇)阳城县(城关镇)沁水县(城关镇)朔
州
市
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岱岳镇)右玉县(梁家油坊镇)应县(城关镇)怀仁县(城关镇)晋
中
市
榆次区介休市昔阳县(城关镇)灵石县(城关镇)祁县(城关镇)左权县(城关镇)寿阳县(城关镇)太谷县(城关镇)和顺县(城关镇)平遥县(城关镇)榆社县(城关镇)忻
州
市
忻府区原平市代县(城关镇)神池县(城关镇)五寨县(城关镇)五台县(城关镇)偏关县(城关镇)宁武县(城关镇)静乐县(城关镇)繁峙县(城关镇)河曲县(城关镇)保德县(东关镇)定襄县(城关镇)岢岚县(城关镇)临
汾
市
尧都区侯马市霍州市汾西县(城关镇)吉县(城关镇)安泽县(城关镇)大宁县(城关镇)浮山县(城关镇)古县(城关镇)隰县(城关镇)襄汾县(城关镇)翼城县(城关镇)永和县(城关镇)乡宁县(城关镇)曲沃县(城关镇)洪洞县(城关镇)蒲县(城关镇)运
城
市
盐湖区河津市永济市闻喜县(城关镇)新绛县(城关镇)平陆县(城关镇)垣曲县(新城镇)绛县(城关镇)稷山县(城关镇)芮城县(城关镇)夏县(城关镇)万荣县(城关镇)临猗县(城关镇)吕梁市
离石市孝义市汾阳市
文水县(凤城镇)中阳县(宁兴镇)兴县(蔚汾镇)临县(临泉镇)方山县(圪洞镇)
柳林县(柳林镇)岚县(东村镇)交口县(水头镇)交城县(天宁镇)石楼县(灵泉镇)
7. 2018太原行政公务员体检时间
2017河南公务员招录考生对非当日、非当场复检的体检项目结果有疑问时,可以在接到体检结论通知之日起7日内,向体检实施机关提交复检申请,体检实施机关应尽快安排考生复检。体检实施机关对体检结论有疑问的,在接到体检结论通知之日起7日内决定是否进行复检。复检只能进行1次,体检结果以复检结论为准。《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试行)》中的所有体检项目均不进行复检。
8. 太原市行政区范围
杏花岭区
尖草坪区
万柏林区
小店区
迎泽区
晋源区
古交市
清徐县
阳曲县
娄烦县
马上榆次也是太原,叫榆次区
9. 为什么山西省的行政中心是太原
一是要有利于经济发展。搞好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水平是我们当前的中心任务,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任务进行,划分行政区域也不例外。在具体操作时,要照顾到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包括资源、交通、人口等因素,以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二是要有利于行政管理和人民管理国家。行政区域划分的主要目的和动因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家机器管理社会的职能。同时,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要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使他们便于参加对国家的民主管理。
三是要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各民族共同奋斗,创造了中华文明。同时,各个民族由于历史、地理、宗教等原因,又各具特色。在划分行政区域时,对此要作通盘考虑,尤其对少数民族要予以照顾,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激励各族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奋斗。
四是要照顾自然条件和历史状况。
10. 太原的行政区划
至1996年,太原市辖古交一个县级市,清徐、阳曲、娄烦三个县,市区分南城、北城、河西、南郊、北郊五区。
1997年5月8日,太原市调整行政区划,市区分为杏花岭区、迎泽区、小店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和晋源区,形成了6区3县1市的格局。其中地处建设路以西、滨河路以东、北大街以南、南内环街以北的杏花岭区、迎泽区两个区是传统上的内城区,而随着城市的扩张,万柏林区、小店区、尖草坪区和晋源区也被认为是城内地区,形成了“城六区”的概念。 太原市行政区划信息表名称行政区划代码面积
(平方千米) 六普人口
(万人) 邮政编码下设街道-镇-乡个数下设社区-行政村个数太原市1401006909420.159103008254-21-31594-924小店区14010529075.01020300327-1-294-62迎泽区14010610558.85330300026-1-095-19杏花岭区14010714663.448203000910-0-2115-32尖草坪区14010829641.57050300239-2-362-84万柏林区14010928974.925503002414-0-1104-49晋源区14011029022.14310300253-3-036-78※高新区※//0.9914//1-0※经济区※//4.4521//10-0※民营区※//1.2579//0-7○城区统计/1416342.6522/49-7-8517-331清徐县14012160834.38610304001-4-524-188阳曲县140122208412.02280301000-4-610-117娄烦县140123128910.58410303000-3-56-142古交市140181151220.51390302004-3-737-146○郊县统计/549377.5069/5-14-2377-593备注:本表列出的带有“※”标志的高新区、经济区、民营区均不属于行政区划,其面积已经分别汇入其所在市辖区面积中;六普人口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设各级行政区划数量统计截止到2013年底
参考资料:行政区划代码、面积、邮政编码等信息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站; 六普人口来源于太原市人民政府网站; 下设各级行政区划数量来源于太原市民政信息网 工业、农业是太原市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1949年,太原市工农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格,下同)为10718万元。1950年~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工农业总产值快速增长。1952年,太原市工农业总产值上升到24362万元,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均超过了解放前太原市历史最高水平。
1953年~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总产值逐年快速增长,1957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3497万元。
1958年~1960年,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太原市工农业总产值急速增长,1958年达到110544万元,1959年上升为146127万元,1960年达到203304万元。但是,由于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了太原市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财政开支过大,粮食及其他农副产品匮乏,加之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撕毁合同,造成1961年~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的大滑坡。1961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降至102532万元,1962年降至94534万元。之后经过三年调整,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发展,到1965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又升至181359万元。1966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17436万元。
1966年,太原市经济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展形势恶化。1967年、1968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分别下降为174096万元、86679万元。1969年~1970年,政治局势相对好转,工农业生产总值开始回升,1969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为125653万元,1970年上升为239658万元,1973年达到305894万元。1974年,“四人帮”掀起的“批林批孔”运动使太原市的经济再次遭到破坏,当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降至236286万元。1975年,贯彻中共中央整顿精神,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又回升至275357万元。然而1976年初掀起的“反击右倾翻案风”使全市的工农业总产值又降至216067万元。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太原经济迅速恢复。1977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为287351万元,1978年达到363650万元。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太原市的工农业总产值开始突飞猛进地增长。1980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06384万元,1985年达到663713万元,1990年达到1036956万元。
2014年,太原市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31.09亿元,比2013年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93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012.31亿元,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1479.85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26.94亿元,增长1.1%;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441.30亿元,增长3.4%;金融业增加值307.05亿元,增长4.9%;房地产业增加值139.91亿元,增长6.8%;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62.26亿元,增长11.0%;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00.80亿元,增长3.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9023元,比2013年增长2.8%,按2014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9606美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5%、40.0%、58.5%,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06、0.47和2.77个百分点。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持平,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 太原是中国建国初期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20世纪末以来,在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中,太原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承担起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化的重任。以不锈钢生产基地、新型装备制造工业基地和镁铝合金加工制造基地“三大基地”为代表的优势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经过50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了以能源、冶金、机械、化工为支柱,纺织、轻工、医药、电子、食品、建材精密仪器等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2014年,太原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47.24亿元,比2013年增长0.4%。其中:中央企业增加值72.53亿元,下降8.2%;省属企业增加值259.65亿元,下降4.8%;市属及以下企业增加值315.06亿元,增长7.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3%的十大行业中,增加值比上年增长的有5个。新兴接替产业增加值387.28亿元,增长9.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9.8%。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268.96亿元,增长15.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1.6%。煤炭、钢铁、炼焦、电力等传统行业增加值259.96亿元,下降10.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0.2%。其中:占比18.9%的钢铁行业增加值下降10.0%,占比14.9%的煤炭行业增加值下降7.4%,占比2.7%的电力行业增加值下降18.9%,占比2.1%的炼焦行业增加值下降9.8%。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279.40亿元,下降0.5%。利税总额108.30亿元,增长3.0%。利润总额19.66亿元,增长151.1%。亏损企业亏损额49.82亿元,增长1.2%。 邮电和旅游
2014年太原全年邮电业务总量90.58亿元,比2013年增长13.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64亿元,增长8.3%;电信业务总量84.94亿元,增长14.2%。年末市话到达116.37万户。农话到达4.6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42.66万户,其中3G、4G移动电话用户分别为229.19万户和43.08万户。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863.69万户。每百人拥有电话201部,其中: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28部/百人和173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50.79万户,净增加7.31万户,其中:宽带网用户144.45万户,增加11.33万户。
2014年,太原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4196.51万人次,比2013年增长14.5%。其中:国内游客4176.44万人次,增长14.6%;海外游客20.07万人次,增长5.0%。海外游客中:外国人14.14万人次,香港同胞3.32万人次,澳门同胞0.39万人次,台湾同胞2.22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500.01亿元,增长16.0%。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95.33亿元,增长16.8%;旅游外汇收入0.77亿美元,增长4.5%。
金融保险
2014年,太原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144.00亿元,比年初增长2.0%;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054.64亿元,增长10.8%。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011.26亿元,增长2.0%,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3325.78亿元,增长0.5%。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945.33亿元,增长11.0%。人民币贷款中,中长期贷款余额4906.03亿元,增长11.0%;短期贷款余额2475.19亿元,增长1.4%。
2014年太原市原保险保费收入113.96亿元,增长16.8%。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62.89亿元,增长18.9%;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7.55亿元,增长25.6%;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2.76亿元,增长17.8%;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40.76亿元,增长12.4%。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41.17亿元,增长16.7%。其中:寿险业务给付17.23亿元,增长23.2%;健康险业务赔款及给付2.33亿元,增长4.2%;意外伤害险业务赔款0.92亿元,增长61.9%;财产险业务赔款20.69亿元,增长11.9%。
国内贸易
2014年,太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1.13亿元,比2013年增长10.1%。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82.58亿元,增长10.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8.55亿元,增长14.7%。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840.26亿元,比上年增长0.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9.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5.26亿元,增长2.1倍。
对外贸易
2014年,太原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06.71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16.5%。其中:出口额65.70亿美元,增长24.1%;进口额41.01亿美元,增长6.0%。出口商品中,煤炭、焦炭、金属镁分别为0.52亿美元、1.28亿美元、1.13亿美元,占出口额的4.5%。不锈钢材、机电产品分别为14.49亿美元、41.14亿美元,占出口额的84.7%。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151个。年进出口额在千万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54个,比上年增加2个。全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0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10.77亿美元,增长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