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政执法 » 而的用法规律

而的用法规律

发布时间: 2021-03-16 10:41:50

1. "而"的用法,和不同用法

而 #ér

【释义】 ①又;并且:少而精|取而代之|生动而有趣。②却;可是:忙而不乱|似是而非|心有余而力不足。③往;到:自下而上|由浅而深|由近而远。④用在修饰语和动词之间,表示前面是方式、状态、目的、原因等:挺身而出|侃侃而谈|为成功而奋斗。

【而今】 #érjīn 如今。

〖例句〗过去这里几乎与世隔绝,而今修通了公路,再也不闭塞了。

【而且】 #érqiě 连词,表示进一步,前面往往有“ 不但、不仅 ” 等跟它呼应。

〖例句〗她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字也写得很漂亮。

【而已】 #éryǐ 助词,罢了。

〖例句〗我只是随便说说而已,你别当真。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而 <名>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



而,颊毛也。――《说文》

而 <连>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

而 ér

①〈古〉你;你的:余知~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必欲烹~翁。(《史记·项羽本记》)

②表示并列、转折、顺接等:国富~兵强、知一~不知二。

而néng 1.能够。 2.能力,才能。 3.安定。

呵呵,是这样吗?!还满意吗?!

2. 虚词“而”的用法是什么

而,读音:【ér】

用法: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 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3. 而的几种用法

学而不厌
勤奋学习不厌烦,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而"表并列

虚词"而"的用法
一、连词:表七种关系
1、表承接关系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2、表因果关系:因而
①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而为之记。
②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
3、表示转换关系:可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4、表并列关系,并列的成分必须词性和结构相同。
①蟹六跪而二螯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5、表递进关系:而且
①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大王。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表假设关系:如果、假使
①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冯婉贞》:
诸位如果有(拯救我村)之意,看我的马头(听我命令)就可以了。
②以大王之威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立奉璧来。《廉蔺列传》

7、表状语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 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呼呵着给你吃,走路的人不能接受。
③暮而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晚上果然他们家丢了许多财物。
二、语气副词:就
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②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指南录>后序》:
死就死了,可是境界危险恶劣,层层交错出现,不是世人所能忍受的。
三、副词:尚且、都
①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问说》:
而以是为非的人,虽然有与他修身养心品德修养有密切关系的事,可以得到有益的善事,求他使自己屈尊一下都不可能。
②千乘之君,求与之友而不可得也。《孟子·万章下》:千辆兵车的国君,寻求与他结友都不可能啊。
四、副词:乃
①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礼记》:孔子从泰山旁边经过,有一个妇人在墓旁哭得很伤心。夫子扶着车前横木听着哭声,让子路去问那个妇人,说:“您这样哭,很像有很多忧愁似的?”(妇人)乃说:“是。”
五、指代副词:怎么
①况操自来送死,而可迎之邪?《赤壁之战》:何况曹操自己来送死,怎么可以投降他呢?
六、副词、形容词词尾,无义
①铤而走险。《左传》:无路可走采取冒险行动。
七、连词,相当于“以”连接上、下、往、来等字。
①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问说》:三代(夏、商、周)以下,有学习,无求问。
②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孟子》:自孔子以来,到现在一百多年了。
八、祈使语气词:同“耳”,吧、呵
①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4. 而 字用法

一、“而”字的基本意思是作名词时表示颊毛,作动词时表示能够。一般是做定词后助词或连词。

二、“而”字的用法

1、表示对称或领有,相当于“你”、“你的”

予岂不知而作。——《诗经·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2、表示指示,相当于“这样,此”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而夫------此人;这个人。

3、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和”、“与”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4、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克生直臣,事我皇祖,干严谴而不悔。――明·钱谦益《袁可立父淮加赠尚宝司少卿》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才”。

5、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但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荆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6、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7、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相当于“地”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9、表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所以”

自公(袁可立)倡议,而新旧两城屹立如金汤。——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9、表示反问,语气强烈,相当于“难道”“岂”。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10、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11、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12、语气助词,相当于“啊”或“吧”

唐棣之花,偏其反而。——《论语·子罕》

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左传·宣公四年》

13、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14、结构助词,用于介宾结构修饰的状语之后。

应收股利是指企业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以及应收其他单位的利润。(“的”式定语从句结构中,介词“因”构成的状语表示动词“应收取”“应收”的原因,“而”在其中辅助状语对动词的修饰。)

15、如,好像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16、另见 néng, 通“能”

(1)能够

行柔而刚,用弱而强。——《淮南子·原道训》

(2)才能

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5. 虚词“而”的用法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6. “而”的用法

这里“而”表转接,相当“然而”、“可是”、“却”
起一个转折的作用。
类似的还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7.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

文言虚词用法举例
最新《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重点是二十个虚词
一、连词:表七种关系
1、表承接关系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2、表因果关系:因而
①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而为之记。
②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
3、表示转换关系:可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4、表并列关系,并列的成分必须词性和结构相同。
①蟹六跪而二螯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5、表递进关系:而且
①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大王。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表假设关系:如果、假使
①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冯婉贞》:
诸位如果有(拯救我村)之意,看我的马头(听我命令)就可以了。
②以大王之威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立奉璧来。《廉蔺列传》

7、表状语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 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呼呵着给你吃,走路的人不能接受。
③暮而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晚上果然他们家丢了许多财物。
二、语气副词:就
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②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指南录>后序》:
死就死了,可是境界危险恶劣,层层交错出现,不是世人所能忍受的。
三、副词:尚且、都
①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问说》:
而以是为非的人,虽然有与他修身养心品德修养有密切关系的事,可以得到有益的善事,求他使自己屈尊一下都不可能。
②千乘之君,求与之友而不可得也。《孟子·万章下》:千辆兵车的国君,寻求与他结友都不可能啊。
四、副词:乃
①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礼记》:孔子从泰山旁边经过,有一个妇人在墓旁哭得很伤心。夫子扶着车前横木听着哭声,让子路去问那个妇人,说:“您这样哭,很像有很多忧愁似的?”(妇人)乃说:“是。”
五、指代副词:怎么
①况操自来送死,而可迎之邪?《赤壁之战》:何况曹操自己来送死,怎么可以投降他呢?
六、副词、形容词词尾,无义
①铤而走险。《左传》:无路可走采取冒险行动。
七、连词,相当于“以”连接上、下、往、来等字。
①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问说》:三代(夏、商、周)以下,有学习,无求问。
②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孟子》:自孔子以来,到现在一百多年了。
八、祈使语气词:同“耳”,吧、呵
①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8. 而的用法

①<名>颊毛;胡须.《周礼·考工记》:“深其爪,出其日,作其鏻之而.”
②<代>通“尔”你,你的.《记王忠肃公翱事》:“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③<动>通“如”.好像《察今》:“军惊而坏都舍.”
④<连>
1.表并列关系.《论积贮疏》:“苟粟多而财有余.”《捕蛇者说》:“黑质而白章.”
2.表相承关系.《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石钟山记》:“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3.表示递进关系.《劝学》:“君子愽学而日参省乎已.”《赤壁之战》:“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
4.表转折关系.《肴之战》:“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论积贮疏》:“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⒌表修饰关系.《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
⒍表假设关系.《信陵君窃符救赵》:“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冯婉贞》:“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⒎表因果关系.《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赤壁之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⒏表时间、方位、范围的界限,相当于“以”.《祭妹文》:“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⑤<助>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吧”.《论语·子罕》:“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论语·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⑥词缀,嵌在某些时间词后面.《口技》:“俄而,百千人大呼.”《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9. 总结“而”的用法

一.【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10. "而"的用法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④朝而往,暮而归。
⑤掩口胡卢而笑。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也。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④秦师轻而无礼。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④灭滑而还。
⑹通“如”:好像,如同。例:
军惊而坏都舍。
⑺通“尔”,你,你的。例:
①而翁归。
②若欲死而父。
③而母立于兹。
(而已)罢了。例:
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③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
④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得惟我而已。
⑤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而后」才,方才。例:
①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三月而后成。
④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⑤假诸人而后见也。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③通“也”,《庄子·天道》:“动而持,发也机;察而省……”也与而为互文,互文通用,也作“而”义解。(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
http://ke..com/view/42439.htm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