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执法规范化
内容预览:随着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的加快,法律越来越成为社会有序活动的专重要规范和属有力保障。作为推动民主法治进程的公安机关,本身就是法律的实施执行机构,不仅要带头学法、自觉守法,更要正确用法、规范执法。一、抓住观念更新这个先导,用正确的理念引导执法规范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决定是行动的方向。为此,该局始终把观念更新放在规范执法的首要位置,组织民警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进行思想解放大讨论、纪律作风整顿,不断纠正民警在思想观念上的偏差和误区。通过持续不断地思想教育,全体民警充分认识到,公安机关的基本活动是执法活动,公安民警的基本行为是执法行为,规范执法不仅是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长远发展的基础工程……
B. 公安执法规范化的重要性
1、公安机关的主要活动是执法活动,公安民警的主要行为是执法行为,执法工作始终是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最佳结合点,执法规范化建设在整个公安工作中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地位。必须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公安机关排头兵作用。
2、安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部门,建设法治公安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法治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国家和政府整体法治化水平。
建设法治公安的核心要求是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不作为、乱作为、不公正、不文明等问题,实质上都可归结为执法不规范。因此,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推进法治公安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根本途径,要把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升公安机关依法履职能力和执法公信力。
3、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做好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实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迫切需要。
随着国家民主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不断觉醒、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公众行使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的能力极大提升,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时刻处在媒体聚光灯下,执法行为稍有不当就很可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舆论炒作的热点。
因此,新形势下衡量公安工作的优劣,不仅要看是否体现了执法效率、实现了维稳目标,而且还要看是否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公安改革是推进执法规范化的动力所在,促进执法规范化是公安改革的重要目标。
(2)公安部执法规范化扩展阅读
坚持执法为民,让人民群众通过执法规范化建设有更多获得感。之所以存在很多不良现象,主要是没有真正从思想深处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这一根本问题。
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必须着力整治和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通过健全执法制度、改进执法管理、强化执法监督,不断提升执法公信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个执法行为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C. 《公安部关于创建执法示范单位的指导意见》的内容是什么
一、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标准
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应当是领导班子和队伍法律素质较高、执法制度健全、执法工作规范、执法质量优秀、执法保障有力、人民群众满意的公安机关。具体标准包括:
(一) 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严格依法办事,近两年内没有因执法问题被追究法律责任或者受到纪律处分,无民警因执法问题被追究刑事责任或者被辞退、开除;
(二) 建立并落实领导干部法律学习培训制度、理论中心组法律学习等制度,落实民警法制教育培训制度;
(三) 各部门和各执法岗位任务明确、职责清晰,执法责任制健全,各项执法工作有章可循,执法基础台账、法律文书以及案卷的制作、管理规范;
(四) 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执法制度,领导和民警的执法行为规范;
(五) 警务公开制度落实,窗口单位服务规范,群众办事方便;
(六) 执法监督制度健全,执法质量考评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落实,监督渠道畅通;
(七) 近两年内信访案件依法查结率在90%以上,行政复议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撤销、变更率在10%以下;
(八) 近两年内执法质量考评结果连续达到优秀;
(九) 近两年内无刑讯逼供、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和体罚、虐待在押人员等重大违法问题和监管场所重大责任事故发生,无因执法问题被省级以上公安机关通报批评;
(十) 辖区内社会治安秩序良好,随机问卷调查,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率达到80%以上。
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各级公安机关要进一步提高对创建执法示范单位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将其作为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有力抓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指导、协调以及监督,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扎实推进创建工作。省级、地市级公安机关要善于发现执法质量较好、执法制度较完善、执法规范化水平较高的基层公安机关,帮助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执法工作,扎扎实实创建一批执法示范单位,不断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县级公安机关及基层一线科、所、队要积极主动参与创建工作,从端正执法理念、完善执法制度、改进执法方式、加强执法管理等方面,不断加强和改进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被推荐命名执法示范单位原则上是县级公安机关和基层一线科、所、队,地市级公安机关确实做得好的,也可以推荐和命名,但必须坚持标准,从严把握。
(三)切实加强对已命名执法示范单位的培养。对于已命名的执法示范单位,要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继续加强和深化创建工作,打造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优秀品牌。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指导、培养方式,深入执法一线,帮助已命名的执法示范单位总结执法经验、完善执法制度,培养出公安机关真正的执法“精品”,使执法示范单位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成为其他基层单位学习的榜样。要进一步加强对执法示范单位的监督管理,对不符合条件的,要坚决按照程序撤销执法示范单位称号。要进一步拓宽外部监督渠道,让执法示范单位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确保执法示范单位能够起到典型示范作用,有效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四)大力宣传推广执法示范单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在创建工作中,各地要十分重视宣传、推广执法示范单位的先进事迹、成功经验。要总结执法示范单位行之有效的执法制度,以及规范执法的先进事迹,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推广。公安部将区分不同区域、不同治安形势特点,从已命名的“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重点加以宣传、推广,树立全国公安机关规范执法的“标杆”,最大限度发挥执法示范单位的典型示范作用。
只作为参考。
D. 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定义
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定义:“公安执法主体为了实现公正、文明、严格、高效的执法目标,在法律的框架内,对公安执法活动进行程序化与标准化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注:详见《公安学刊》2011年第1期)
E. 执法规范化是指什么
执法规范化是法制社会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对我们执法民警最根本的素质要求。大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不仅是确保公安边防部队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公安边防部队维护边境辖区和谐稳定能力和执法公信力的重要举措。作为公安边防部队基层一线执法的主体单位,边防派出所承担着最具体最基本的执法活动。执法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公安边防部队的形象,乃至影响到国家的形象。因此,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要立足于基层,立足于实践,在现有的条件下,侧重于从内部管理、追究惩罚等内部机制入手,全面推进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 一 、从人的角度出发,着重于思想动态,以提高民警的执法素质,为执法规范化打好基础。 (一)端正思想,转变执法理念,推动执法工作规范化。 唯物论里面曾经提到过,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而错误的意识对物质具有消极的阻碍作用。所以,规范执法的首要任务就是端正思想,这是实现执法为民的前提和基础。 端正思想,首先就是要引导民警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牢固树立“执法质量是公安边防工作的生命线”的理念。其次是要破除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牢固树立严格依法办事的观念;破除为了执法而执法的思想,牢固树立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观念,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二)强化措施,严格教育培训,提高民警的执法素质。 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是整个公安边防工作中的基础性、保障性工作。通过强化法律学习和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公安边防部队的整体执法素质和水平,掀起全体民警学法、懂法、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的高潮。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首先要在严格落实“三学一考”的基础上,采取集中培训和个人指导相结合,学习教育和案例剖析相结合的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民警进行法制培训。同时,针对不同层次民警的执法需要和实践中遇见的问题,积极开展法制培训和专题辅导讲座,并购买相关的法律书籍,及时介绍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交流执法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剖析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开展灵活多样的法律法规学习活动,提高民警学习法律的热情。派出所可以在民警之间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进行现场提问答题、个案点评、网上点评,或者民警相互之间进行案件自查,互相纠正、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组织专人考察,借鉴其他先进单位的经验。最后,及时进行法律知识考试。对经常使用的法条法规做到“一口清”,并将考试结果与年度评功受奖实行挂钩。鼓励民警自学法律,对通过国家司法资格考试的民警要予以重奖并作为人才进行培养,充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总结经验,发扬传统,鼓励民警在实践中锤炼。 传帮带是提高民警执法能力最直接、最快捷、最不计成本的好方法。基层派出所的领导担负着培养人、教育人、引导人的重要职责,要不失时机地教育和引导民警做好公安边防工作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进一步牢记自己的使命,提高自己的素质。坚持老民警传帮带,老民警长期在一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特别是处理棘手的案件时,通过他们手把手的教,能够让新民警很快成长起来。提高民警的执法素质,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在实践中锻炼。基层派出所要根据每个人的素质分配任务,为大家提供施展才华、锻炼提高的机会;民警要自觉的把岗位当作舞台,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真正通过实践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法素质。 二、从执行的角度出发,着重于对法定程序进行明确和细化,以确保公正执法。 (一)建立案件责任制,增强责任心,提高处警效率。 案件责任制包括案件第一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案件第一责任制就是指谁受理谁负责。对于派出所的大多数案件来讲,最先亲临案件现场的是值班民警。对于值班民警实行第一责任制,可以进一步增强责任心,提高第一时间处警的效率。这就要求民警在接警后,迅速展开工作,及时出现场,及时有效地提取证据,保全证据,规范填写接处警登记,认真做好笔录材料,在做完这些工作后再进行归档。这一过程由单位主管领导负责监督实施。如果因为在此期间没有及时收取证据而导致案件的进展不顺利时,单位主管领导负有责任。案件第一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必须同步建立,二者不可偏颇。 (二)建立执法考评制,增强紧迫感,保证执法质量。 对于民警所办的每一起案件,派出所都应根据所制定的执法质量考评制度实行每日、每月清理结算,每季度进行一次评比考核,考核的结果通过书面形式反馈给办案民警;办案民警对照反馈结果进行更正,补充完善卷宗。民警所办的每一起案件都附有书面反馈材料,反馈内容直接记入民警的执法档案。同时,针对反馈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剖,每月在本单位范围内进行执法检查通报,以此增强民警执法办案的紧迫感,督促办案民警慎重地对待每起案件,从而确保执法质量,保证执法规范化。 三、从监督的角度出发,着重于监督机制、奖惩机制的完善,以全面促进执法规范化。 (一)强化执法监督,完善警务公开,建立良好监督机制。 及时、有效的执法监督,是保证民警规范执法的重要途径。一套良好的监督机制,有利于民警执法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民警更好地发挥长处、改进不足、弥补缺陷,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监督机制包括内部执法监督和外部执法监督两种形式。就内部执法监督而言,除了上述在执法过程中建立执法档案和进行质量考评之外,还可以借助上一级的纪检和督察的力量,对民警依法履行职责和行使职权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坚决查处以权谋私、徇私枉法、不作为、乱作为等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的违法违纪行为,切实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惩处害群之马。就外部执法监督而言,应完善警务公开制度,依法公开执法流程、执法依据、执法进度、执法结果,提高执法工作的透明度,以接受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对于案件审查过程中出现异议的,要充分听取当事人的申辩意见,保证执法公开、公平、公正。除此之外,边防派出所要主动提请公安机关介入一些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的侦破,确保少走弯路,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 (二)建立奖惩制度,激发工作热情,提高执法办案质量。 奖惩机制是执法工作好坏的一种直观体现。执法过错追究制度、案件第一责任制度、执法质量考评制度等更多的体现惩戒,为了更激发基层派出所提高执法质量的积极性,还要进一步加大激励奖赏的力度。推行办案经费补助制度。同时,每月进行执法之星的评选活动,表彰优秀办案民警,激励办案民警自觉学习,增强执法办案水平。季度进行最差案件和最佳案件的评选,对办案民警形成压力,人人争取办好案。年末就所有民警在执法质量上进行评选,实行排名通报。这一制度能够有效地激发民警的上进心,促使派出所的全体民警努力提高执法质量。 基层派出所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从每一个执法者具体的执法环节入手,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措施,强化执法监督,才能不断推进执法规范化。
F. 如何加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
1、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法治意识。持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培育公安民警的大局意识和民本理念,增强对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政治认同、感情认同、理论认识,使规范、文明、理性、平和执法成为广大公安民警的一种自觉行动和自发要求。
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法环节。坚持从民警日常执法最急需的方面入手,加快执法标准细化工作,严密执法程序,规范执法环节,增强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确保民警每个执法动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借助信息推力,加强执法监督。构建完善的执法监督体系,并以警务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尽快实现网上执法办案、执法监控、执法问题研判和执法质量考评一体化流程,为监督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6)公安部执法规范化扩展阅读
强化执法权力监督制约:
1、从加强源头防控、过程监督、责任追究等方面提出了强化执法权力监督制约的一系列措施要求,通过建立系统化、实时化、常态化的执法监督管理体系,实现对执法工作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2、一是严格源头防控。落实受案立案制度改革的意见,完善接报案登记、受案立案审查工作程序,实现接报案、受立案信息全要素网上记载流转,落实受案立案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受立案环节的监督;深化法制员制度,进一步发挥基层一线执法勤务机构和派出所派驻配备的法制员的作用,负责对案件质量审核把关,建立起保障执法公正的第一道防线。
2、二是严格过程监督。全面实行刑事案件法制部门统一审核、统一出口制度,由法制部门对刑事案件重点执法环节统一审核,在审查起诉环节统一与检察机关对接,这项工作已经在部分地方试点,效果已初步显现,下步将进一步探索、完善。
3、借助信息化手段,全面实现网上办案,并着力打造覆盖接处警、现场执法到案件终结的整个执法环节的记录机制,实现执法办案全流程同步记录、实时监督;优化执法信息查询服务,建立生效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决定文书网上公开制度等措施,提高公安执法的透明度,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4、三是严格责任追究。构建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的执法责任体系,健全执法过错纠正和责任追究程序,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完善对民警违纪违法行为的督察机制,对违反制度规定的人、对触碰“高压线”的事,一经查实,坚决严肃查处。
G. 如何推进公安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
2010年是公安部执法规范化建设三年规划的第一年。公安部把我省作为执法规范化建设四个“领头羊”省份之一,并决定在年底前在我省召开现场会。我省并专门下发了《山东省公安机关加快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三年规划(2010-2012)》和《山东省公安机关2010年执法规划化建设实施意见》。面对全国公安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这样的一个大形势,公安交警作为公安系统的一部分,如何在本系统做好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如何在整个公安系统打造执法规范化的亮点工程,下面笔者结合基层一线工作实际谈一下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加强基层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首先应规范民警的执法行为,因为交警执法的执法过程是由交通民警去完成的,假若人的问题解决不好,我们的执法工作就根本谈不上规范化、合法化。因此在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这一工作上,我们应该把人的因素作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首要环节。
一、规范执法首先要规范执法个体---我们的执法民警。只有规范了执法个体才能保证执法过程、执法结果的合法化、规范化。
1、交通民警要树立正确的执法观念。
规范民警的执法首先应让民警树立正确的执法观念。“为谁执法?为谁服务?”必须要把这个问题搞明白。在我们公安交警队伍中严格的讲还有一部分民警存在“特权”思想,自认为自己是“官”,对待群众始终摆脱不了“打官腔、说官话”的模子,无法真正的实现执法为民的思想。针对这一问题,在公安交警部门要坚持搞“思想纪律作风教育整顿”、“爱民实践大走访”、“警民换位思考大讨论”以及“反腐倡廉集中教育”等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教育民警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和执法观念;进一步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意识;进一步认清法律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利是让我们用来为人民服务的。使广大民警从根本上彻底消除“官本位”思想。同时,在转变执法思想的同时教育民警坚持法律至上、以法为本的原则,在执法过程中坚决克服“重实体、轻程序”的错误思想,执法办案要以法律为准绳,每一次执法、每一次办案都要坚持“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执法态度,才能把公安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做得好,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
2、交通民警应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
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和能力是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基本要素。从2005年至今,全国公安系统先后组织开展的“正规化建设”、“三基建设”、“公安机关三项建设”以及今年的“执法规范化建设三年规划”等都是着重提高基层执法办案单位规范执法工作的大手笔、大动作。公安交警部门在这些工作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些成绩是我们公安交警高标准、高水平的执法和为民服务等综合能力的体现。之前,在公安交警队伍中确实存在着“说不过、追不上、打不赢”等问题。为此,公安交警系统组织开展了“岗位技能大练兵”、“业务理论大练兵”、“警务实战大练兵”等活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的放矢安排培训课程组织民警进行学习培训,目前的公安交警执法队伍执法能力和综合素质较之几年前有了日新月异的新变化,人民的满意率不断提高,行风评比名次持续提升。
3、交警部门应建立制度约束机制。
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来约束民警的执法行为,对民警的过错执法予以追究相应的责任,从而避免和减少民警执法不规范问题。一是建立健全各项执法制度。通过健全《执法责任制度》、《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制度》、《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执法公开制度》、《执法档案制度》、《网上办案制度》、《值日警官制度》、《法律知识考试培训制度》等制度,健立起对民警执法办案过程的监督制约体系,从而对民警的执法办案情况进行约束和监督。二是完善民警个人执法档案和单位执法档案。将单位(民警)的执法情况通过单位(个人)执法档案这一平台进行时时监督,记录单位(民警)的执法过程和执法效果,并在全队中间开展公开、公正、公平的考核评议活动,对执法不规范、执法案卷质量差的单位(民警)及时予以纠正、整改,将执法中的过失消除在内部。
在抓好执法个体的基础上,应不断健全完善执法现场和非现场执法装备,为民警的规范执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加强执法装备投入,促进执法规范化更好更快发展。
1、现场执法装备的健全和完善。交通民警在执勤执法活动的中运用的执法装备直接影响到执法效果的合法性合规范性。比如:照相机(或摄像机)、录音录像设备等能现场记录交通违法行为人的的违法行为,这些记录的资料就是民警对当事人作出处罚的有力依据。同时这种录音录像设备也可以用作民警维权装备,在民警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可以用这些设备记录当事人袭警(妨碍公务)的举动,事后作为民警追究当事人责任的法律依据;酒精检测仪、测速仪等现场执法装备可以更精确的为民警提供交通违法行为的违法事实,让交通违法人在证据面前心服口服;警示灯、停车示意牌、牵引绳、反光锥筒、警戒带、拦车破胎器等设备的使用不但能减少对群众正常出行的干扰,也能更大程度的解放警力,可以让民警更方便快捷的对路面交通进行管控,为辖区群众创造有序、安全的交通环境。
2、非现场执法装备的健全和完善。在我们的现代化交通管理工作中,电子警察、实时监控等非现场执法装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使非现场执法更具有合法性、合理性、便民性,交通管理部门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固定电子警察测速这种非现场执法设备要公开其设置位置,要在来车方向科学、合理的设置提示标志和限速值以及解除限速标志等辅助设置,确保执法的公开性。二是使用的电子警察等非现场执法设施要合法,非现场执法装备要经过技术监督部门的技术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现在人民群众对电子警察等非现场执法的合法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没有经过质监部门检测合格的非现场执法设备进行执法的,人民群众完全可以置处罚于不理,并对公安交警部门取证的合法性进行质疑,我们的工作就会陷于被动。三是及时告知当事人的违法事实,由于是非现场执法装备采集的交通违法事实,许多交通行为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违法行为,这时公安交警部门应对交通违法行为人及时告知,告知形式可以采取报纸、电视、广播、电话查询、邮寄等。四是对非现场执法装备采集的信息要进行规范和审核,采集的信息资料应符合执法实体和执法程序,对因交通标志设置不规范引起的交通违法或者是对交通违法事实记录不详细的信息资料,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不予以采用。
执法环境对公安交警的执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安交警部门在强化执法民警素质、完善执法装备的同时应对公安交警的执法环境进行进一步优化,从而保障民警的执法质量。
三、优化执法环境,促进民警规范执法。
1、加强公安交警内部监督,减少民警执法过错。健全公安交警内部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严格审批、执法检查和执法质量考评机制,在内部监督工作中要抓住公安交警工作的重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以及执法监督的盲点等问题实行重点监督,将执法监督的触角延伸到执勤执法活动的各个环节,增强内部监督的实效性。强化对执法行为的事前监督、事中监督,特别是对重点执法岗位、重点执法环节,要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及时查处、纠正违法违纪行为,努力将执法失误和偏差消除在结案前,消除在内部减少执法过错。
2、加强社会监督力量,丰富监督形式。要拓宽外部监督渠道,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全方位接受社会的监督。一是实行警务公开,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容易发生问题的执法权、管理权的运行过程进行公开,方便社会群众监督;二是聘请义务监督员,定期组织召开监督员座谈会,向社会监督员汇报开展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听取监督员的意见和建议;三是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群众,听取来自社各方面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公开监督电话,在窗口单位的醒目位置公开监督(投诉)电话,方便群众监督,受理群众的投诉。
3、为民警执法创造好的环境。在基层很多民警都反映执法难、难执法的问题,这些问题均来源于社会各方面的阻力和压力,民警查处交通违法时经常遇到领导说清、亲戚说清、朋友说清的尴尬局面,这会让民警在理性与感性、人情与法律面前失衡。长期下来就滋生了一些“特权车”、“特权人”,这些特权主义让法律失色。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积极为民警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努力遏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鼓励民警坚决的对特权主义说“不”,全力维护法律的公正、公平。
H. 什么是 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
对公安机关的执法行为进行管理,监督。完善公安机关的执法行为。
只是简单大概的说说,本人意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