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和决议
A. 审批性批复与决定性批复的区别
审批性批复是针对请示机关提出的问题经审核后所作出的批示性答复。
决定性批复是针对请求的内容经认真分析研究所作出的决策性答复。
B. 入团志愿书中的支部大会决议时间、上级审批意见各是多少
我一定会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学习团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宣传,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完成团组织交给的任务,在学习,劳动,工作及其他社会活动中起模范作用.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团的纪律,执行团的决议,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挺身而出,英勇斗争.接受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积极履行保卫祖国的义务.虚心学习,热心帮助他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改正缺点和错误,自觉维护团结.请学校团委批准。此致敬礼申请人: XXXxxxx年 x 月 xx日 《入团志愿书》主要包括以下栏目,请仔细填写: 1、入团志愿:主要填写为什么要加入团组织和今后个人努力的方向; 2、籍贯:填写父母籍贯,填至省、县(旗)即可 (详见户口本) 3、学历:填写入学前学历; 4、现有职业 和 本人出身 :填写学生; 5、所在单位:填写所在团支部,如╳╳系╳╳班团支部; 6、本人简历:填写从上小学开始至今的扼要情况; 7、入团介绍人意见:由两位介绍人认真负责的如实填写被介绍人各方面的情况、优缺点及自己的意见; 8、支部大会决议:由团支部负责填写,应注意以下问题:(1)一定要写清哪个团支部、什么时间、讨论了谁的入团问题。如╳ 年╳月 ╳日,╳╳ 团支部讨论了╳╳同志的入团问题;(2)对申请人的总体评价,包括优缺点和努力方向等意见,这部分是重点,要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描述出来;3)出席支部大会的情况,表决的方式和表决的结果。如,本支部共有团员多少名,有表决权的多少名,实到多少名,经无记名投票表决(或经举手表决),多少票赞成,多少票反对,多少票弃权。(4)结论性意见。如,支部大会认为,╳╳同学已具备了团员条件,同意接收其为中国共青团团员或╳╳ 同学不具备团员条件,不同意接收其为中国共青团团员; 9 、审批机关意见:由院团委写明审批意见和审批时间,并加盖团委公章。 入团志愿书填写有什么要求? (1)入团申请人必须认真、忠实地填写。 (2)入团志愿书由申请人用钢笔、毛笔、中性笔等填写,要清楚。在填写前,支部应将表内项目向本人解释清楚。 (3)入团志愿书中:“入团志愿”一栏,主要填写为什么入团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4)“籍贯”应按父亲的出生地,填写到县(市、旗)。出生年月要写公历。 (5)“本人简历”一栏,从上小学开始填写。起止年月要写公历。 (6)“入团介绍人”一栏,由介绍人认真负责地如实填写被介绍人思想品德、学习、劳动、工作及社会活动等方面的优缺点和自己的意见。 (7)“上级团委审批意见”一栏,要写明审批时间、结果,加盖团委公章。 团支部在申请人填写好入团志愿书后,应及时履行入团手续,召开支部大会讨论,不应该拖延。如果因故未能及时召开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只要所填写的入团志愿书基本上能反映申请人目前的情况,虽已过了较长时间(如半年),也可以不重新填写,如果已不能反映申请人目前的实际情况,则要重新填写入团申请书。 怎样填写入团志愿书? 它是青年积极分子郑重地向团组织表达自己入团志向和意愿的书面凭证。支委会对申请入团的青年经过研究后,如果认为他已具备团员条件,就可以个别地发给入团志愿书,要求他认真地、实事求是地填写。如果申请人不会写字,支部可指定一名团员或由本人找其他团员按照申请人口述代为填写。填写入团志愿书,应按下列要求: 1、入团志愿书由申请人用钢笔或毛笔填写,字迹要清楚。
C. 中共中央批准和中共中央决定的曲别
比如中 央 空 降 地 方 的 官,都是中 共 中 央决定。
省 委 常 委这样的 官,省 委 本 级向中 央 推 荐 人选,这样的一般都是中 共 中 央批准。
D. 入团志愿书中的支部大会决议和上级团委审批意见需要填吗
志愿书填完后本人信息由所在支部填写及上级团委填写意见装入本人档案袋
E. 决定、决议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种类吗
决定、决议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种类。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四)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5)审批和决议扩展阅读:
按照具体用途和内容的不同,可将决定分为以下四类。
(1)法规性决定。用于发布权力机关制定、修订或试行的法律文件以及由政府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如《X X 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规定>的决定》。
(2)指挥性决定。用于对某个问题、某种事项、某种行动进行决策性的指挥部署,如《X X 市政府关于加快全市工业发展的决定》。
(3)奖惩性决定。用于表彰或处分有关的单位或个人,如《关于表彰2009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4)变更性决定。用于变更机构人事安排或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如《国务院关于撤销X X 同志X X 省省长职务的决定》。
F. 审议与审查意思有什么不同
律师解答:
“审查”与“审议”在人大工作中经常使用,虽一字之差,但在含义和用法上应有些区别,同时也有所联系。关于两者异同辨析的观点也较多,笔者初入人大,通过查阅《宪法》、《地方组织法》、《监督法》、《代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资料,对此两者进行了一点比较,希望商榷热心人大工作的同志。
“审”有仔细思考,分析研究之意,无论是审议还是审查,都应该是建立在“审”这个基础之上,这应该是两者的联系点。相比之下,“审查”与“审议”应各有侧重,审查重在“查”,即仔细检查、核对是否正确、合法、妥当,但对错误和不当之处必须予以指出和纠正,具有法律性、权威性、针对性、约束性等特点。《宪法》第九十九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通过和发布决议,审查和决定地方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的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及其执行情况的报告”;“听取和审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听取和审查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九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财政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这里,法律明确规定了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对报告是“审查”而不是“审议”,这表明《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赋予了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一系列审查职权。审查后,随之产生和形成相应的“批准”,“决定”等法定结果。因此,从法律表现形式上看,“审查”更多的是体现一种职权,带有较强的法律权威的刚性色彩。
审议多指审核、讨论、议论,侧重在“议”。《代表法》第八条赋予了各级人大代表有“审议列入大会议程的各项议案和报告”的权利,《地方组织法》第十八条、第二十六条、第三十条、第四十六条等条款中,“审议”一词也多次出现,规定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专门委员会有审议决定其职权范围内的议案和相关报告的权利,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监督法》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明确了各级人大常委会在闭会期间有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阶段执行情况以及审计工作情况的报告,审议执法检查报告和特定问题调查报告,撤职案的审议和决定的权利等。笔者认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会议期间的“请予审议”,就是让各级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充分“议”,发表言论的同时,表明意向和态度,充分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性。当然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审议活动不同于一般的讨论发言活动,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种监督方式和手段,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工作、行使职权的主要形式,它具有民主性、权威性、集中性的特点。从人大工作实践来看,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的主要议程。审议是各级人大代表或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广泛收集人民群众意见,充分集中人民群众智慧和审核有关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个人判断后,进行评判发言的活动,可以提出表扬、批评、建议和意见。整个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审议后,经表决形成有针对地决议、决定,也可以形成审议意见,都是国家权力机关整体意志的体现,“一府两院”有贯彻执行的义务。《监督法》实施以后,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专项报告被列入人大常委会的主要监督形式。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行使“三权”时,即决定重大事项、选举和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之前和行使监督职权时都运用“审议”程序,做到认真审议。可见,“审议”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开展工作,依法行使职权的主要形式和具体方式
G. 批准、决定逮捕的条件和程序是什么
逮捕的程序如下:第一、是由公安机关向人民检察院提请逮捕。第二、版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提起逮捕的材料权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第三、由公安机关来执行逮捕。那么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论是批准逮捕、还是决定逮捕,一律都是由公安机关来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