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执行政策
『壹』 中国政策执行的模式是什么
中国政策执行模式的三个典型特征:
1、层级加压+重点主抓型”体制架构
2、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过程;
3、“恰当的政策+高层的决心”构成政策执行到底的充分条件。
『贰』 一个政策的全面推行符合什么条件
影响政策执行有效性的因素
1.政策方案
在影响政策执行有效性的诸多因素中,首先一个因素就是政策方案本身。这是因为,如果政策方案本身存在问题,必然给政策执行带来困难。政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执行性等都会对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2.政策执行主体
作为政策执行的一部分,从执行机构到个体的执行人员,乃至整个政策执行体制,都有可能对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3.政策对象
政策最终要作用于一定的政策对象才能发挥其分配价值和调节人们行为的功能。也就是说,政策的目标能否实现,不是政策制定者一厢情愿的事情,也不是政策执行者所能完全左右的,最终取决于政策对象是否顺从政策。概括起来说,政策对象顺从政策的原因有:利弊衡量、避免惩罚、政治社会化、政策合法化、顾全大局观念、道德压力、情势变化等;不顺从的原因有: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冲突、利益冲突、同类团体的影响、舆论影响等。
4.政策执行环境
所谓政策执行环境是指政策执行过程置身其间的各种自然与社会因素的总和。自然因素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地理状况、面积大小、气候条件等,都有可能对政策执行过程产生影响。尤其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性自然条件变化,如出现自然灾害,或者科技进步等,都会带来政策执行的新的变数,从而增加执行难度。
『叁』 2016年我们全面实施什么政策
2016年全面实施两胎政策.实施后的一段时间内,新生儿人口增加,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会相对下降,故该政策实施对我国人口的最大影响是老龄化的现象趋缓.
故选:D.
『肆』 实行全面开发二孩政策的原因有哪些
优化人口结构 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利于更好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避免人口红利消失带来大面积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预测,中国“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GDP的年平均潜在增长率将分别降至7.2%和6.1%。年轻人口数量减少无法提供相对便宜的要素价格。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廉价劳动力是发展的一个重要要素。 深入的经济学分析和实证研究都表明,在扣除技术进步和城镇化的作用外,人口衰减带来的将是人均GDP下降。如果不信的话,看看邻国——日本:长期低生育率被认为是日本经济长达20多年的停滞的根本原因。 解决后续老龄化问题,促使经济平稳过渡。 现在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断上升,从2010年13.3%提高到2014年的15.5%。目前,中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人生活旅居问题也在不断凸显出来。 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 这就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出生率降低,年轻人越来越少,今后谁来工作、谁来纳税、谁来养活数以亿计的老年人?放开二胎正好可以弥补这个问题带来的人力缺口,促使后续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城玩君看过一个分析,若将1950到2014的64年时间划分为4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男女出生比例都与背后的经济社会和政策因素变化相符。 计划生育政策自1980年开始强化,这分别体现为城市的普遍“一胎”和农村的普遍“一胎半”政策。在重男轻女思想依然普遍和B超逐渐普及的情况下,可能促使男女出生比例节节升高,从1980年的107.4上升到2004年的121.1。但到2014年依然处于115.9的超高位。 到2020年,“娶妻难”将逐渐拉开序幕。到2020年,24-28岁男性有4900万人,而22-26岁女性只有3900万人,初婚年龄男比女多了1000万人,只能向低年龄女性中去择偶。而低年龄段男女失衡也将持续存在,或会造成早婚、订婚、婚姻买卖现象增多,导致婚姻错位、第三者插足、非婚生育、代际争夺及婚外情、性犯罪等社会现象增加。 男女比例失调是性别偏好、生育数量限制和胎儿性别鉴定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重男轻女的观念虽然已经淡化,但依然会长期存在;禁止胎儿性别鉴定技术也不可能完全有效。因此,要使男女比例恢复正常,有效的办法就是全面取消生育限制政策。 放开二胎使孩子不再一人独大。 现在很多人说独生子女很自私。这点不能完全怪小孩,过度溺爱,造成整个成长环境中构成的人格问题。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围着一个孩子转,这个操心那个担心。基本上就差说出“小祖宗”三个字。同时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孤独,他们没有兄弟姐妹的思考,因此很难要求孩子懂得相处,懂得礼让,懂得协作。 放开二胎可稳定房价。 住房,是生活必需品,房价过高、涨幅过快、保障不足会极大地影响民众的工作和生活。 大家都看过将来结婚夫妇都是有多套房子,长此以往根本没有使用需求。而目前房价过高,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市民的承受能力范围,房价上涨趋势不变,那么楼市泡沫破裂,房价大跌不久就将成为现实。房地产作为中国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一旦发生崩盘,必将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转。 “放开二胎”将逐步地促进楼市刚性需求的增加,有利于房价的稳定和软着陆,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平稳过渡。 房地产需求出现新的变化。 影响房地产的发展的主要来自于供需关系,“放开二胎”将影响的需求量,同时随着整体老龄化的加剧,如果生了二胎,三代同堂将会成为许多人面对的问题,未来很有可能大面积的4房更趋于走俏。城玩君记得在90年代初周边都是两房为主。在2000年开始很多家庭开始逐步置换成功能更多的三房,这就是不同时代造就的发展。而除了面积,在购房上会更注重高品质学区房,讲究一步到位。涉及教育问题,教育资源和质量都是有差异的,优质的学区房是大家应该在购房中考虑的首要问题。
『伍』 政策执行包括哪些环节答案
您好!所谓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治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协调与控制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这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政策执行的环节主要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实验、全面实施、协调与监控等环节。谢谢阅读!
『陆』 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什么时候执行
我国将全面实施普遍二孩政策,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明年三月举行的人大会议,将进行审议,通过之后,再向各地推行。各地人大再开会修改地方法规,也就是当地计划生育条例。改完之后会规定具体哪一天开始实施的!
国家卫计委10月30日明确,“全面两孩”政策出台后,各省市何时正式落地,全国不设统一时间表。
『柒』 公共政策概论 政策执行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1 、政策宣传
政策宣传是政策执行过程的始环节和一项重要的功能活动。
要使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必须首先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
政策宣传就是统一人们思想认识的一个有效手段。
2 、政策的分解
政策分解就是通常所说的制定计划,它是政策实施初期的另一项功能活动,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必经之路途。
3 、物质准备
物质准备主要是指必需的财力(经费)和必要的物力(设备)两方面的准备。
执行者应根据政策执行活动中的各项开支编制预算。
4 、组织准备
组织准备工作是政策具体贯彻落实的保障机制。组织功能的发挥情况,直接决定着政策目标的实现方式。
(7)全面执行政策扩展阅读:
本教材共分三篇——政策理论、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执行。
第一篇主要介绍公共政策和政策分析的概念和类型、公共政策的特征与作用、政策分析的步骤与方法等;
第二篇重点阐述社会问题的特征和类型、问题确认的步骤与方法、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的基本内容等;
第三篇主要讲述政策执行的条件与局限、政策执行的方针与策略、政策评估的内容和作用、政策评估的步骤与方法,政策终结的对象与形式、政策终结的措施及其局限等。
教材在每一章节中结合讲述内容附有一些专栏说明,这对于丰富教材内容、加深概念理解、启发读者思考、培养“疑问”意识具有很好的作用。
教材中引用了很多的事例对政策相关概念和理论加以说明,以期能够更形象、更生动地传达政策知识,提高教材的可读性。
『捌』 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有哪些
(1)政策问题的特性
政策问题的性质、政策对象行为的多样性、政策对象人数及其行为需要调适量,都直接影响到政策的有效执行。分析这一问题有助于政策执行人员根据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到有的放矢。
①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首先是和所要解决的政策问题的类型和性质密切相关的。越复杂的问题,执行的难度越大。政策执行中所触动的权力关系越多,涉及的机构和人员越多,政策目标越宏大,要调整的利益关系幅度越大,规范的技术操作等级越高,政策执行的难度也就越大。一般来说,全面性的政策要比局部性的政策执行难度大;高层级的政策要比低层级的政策执行难度大。而在同一层级,同属于局部性的政策,也可因业务内容的简单与复杂程度的不同,在政策执行的难度上有很大差别。
②政策所要规范的目标团体的行为的种类越多,就越难以制定清楚明确的规则,用以约束政策对象的行为。在种类繁多的情况下,难以制定正确、统一的规则和标准,作为监督检查的依据,其执行的成效必然会大打折扣。
③政策问题所涉及的目标团体人数的多少,也影响着政策执行的效果。一般来说,政策涉及的人数越少、越明确,政策执行就越容易,越有效;反之,政策执行就越困难,越无效。
④政策问题需要目标团体行为调适量的大小,也影响到政策执行的效果。人们因历史传统的熏陶,而养成一套行为定向及模式,常习惯于某种成规,倾向于保守持续的状况。要想全面改变这种思想行为,十分困难。因此,为了实现政策目标,目标团体行为所须调适量越小越好,这样不至于造成人员的抵制,有利于政策的有效执行。
(2)政策本身的因素
在公共管理领域,许多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执行中困难重重,在很大程度上与政策本身的缺陷有关。因此,分析政策本身是如何影响政策执行的,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使政策得以有效执行。
①政策的正确性。政策的正确性是政策有效执行的根本前提。正确的政策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给人民带来利益,能被执行者所认同,被政策对象所拥护,因而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反之,政策执行必然会在政策执行者、政策对象的消极应付和抵制中搁置。政策的正确性,首先要求内容的正确、方向的正确;其次要求政策制定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严密的逻辑关系,科学的规划程序。
②政策的具体明确性。政策目标的具体明确性是政策执行有效的关键所在,是政策执行者行动的依据,也是对政策执行进行评估和控制的基础。一项政策要能够顺利执行,从操作和技术上来说,它必须具体明确,即政策方案和目标具体明确,政策措施和行动步骤明确。同时,政策的具体明确性还要求政策目标是切合实际并可以达到的,是可以进行比较和衡量的,政策目标的完成必须是政策执行者职权范围内的事;政策方案应该指出所期待的结果,并要明确规定完成的期限。在实际政策执行中,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政策自然令人无法执行,也容易引起政策界限不清和导致政策随意变通。
③政策资源的充足性。无论政策制定得多么具体明确,如果负责执行政策的机构和人员缺乏必要的、充足的用于政策执行的资源,那么,执行的结果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因此,政策方案要涉及政策资源的具体规定。一般来说,政策资源主要有经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权威资源。
(3)政策以外的因素
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除了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本身以外,还有目标团体、政策执行人员、执行机构间的沟通与协调等因素。
①目标团体对政策执行的影响。目标团体是指政策直接作用、影响的对象。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的,不是政策制定者一厢情愿的事情,也不是政策执行者能够完全决定的事情,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标团体的态度。目标团体顺从、接受政策,政策执行就会成功;目标团体不顺从,拒不接受政策,政策执行就会失败;目标团体只部分接受,也会加大政策执行的难度。可见,目标团体对政策顺从和接受的程度是影响政策能否有效执行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②执行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任何一项政策最终都要靠执行者来实施。执行者对政策的认同、对政策执行行为的投入、创新精神、对工作的负责、较高的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是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条件所在。现实中的政策变形走样,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政策执行者的素质不高和思想观念上的错误所导致的。政策执行者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对某项政策理解不透,把握不准其精神实质,就导致政策在传达、宣传、执行中的失真、失当、失误。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政策执行者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本位主义思想严重,对国家政策的执行常打折扣,甚至搞出各种各样的“对策”,阻碍政策的顺利实施。当政策执行者兼政策对象和执行者的双重角色时,为了局部或个人利益,会钻政策空子,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上面政策或是硬顶,或是软拖,或执行起来马马虎虎。另外,政策执行者的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政策任务的完成。如果执行者尤其是领导者没有对政策实质的把握能力,就很难争取到政策执行所需的种种资源,不能做好政策实施的宣传指导工作和制定正确的实施方案,不能沟通和协调各种关系,从而难以有效地执行政策。可见,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③执行机构组织间的沟通与协调。
a.沟通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各级组织人员进行信息交流、传递的过程,是对于政策目标及其相关问题获得统一认识的方法和程序。有效的沟通是政策执行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这是因为:
从纵向沟通来看,上级机构的政策标准本身是无生命的,它必须通过有效的沟通渠道传播给执行者。而执行者对政策的支持程度也取决于上级机构对政策的解释和执行者对政策的了解,而且上级机构对执行情况的了解电只有通过沟通渠道方可获得。
从横向沟通来看,由于一项政策的实施常常涉及众多机构和执行人员的分工合作,而在他们的分工合作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分歧、误会、隔阂以至矛盾冲突,这就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相互交换意见、看法,以弥合意见分歧,消除误会和隔阂,化解矛盾冲突,进行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合作,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
从执行者与目标团体之间的关系来看,目标团体对政策接受与否以及接受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之间的沟通。目标团体不可能自发地接受政策。执行者不仅要通过沟通渠道将政策指令传递给目标团体,而且更重要的是执行者应该通过沟通渠道向目标团体说明政策所具有的意义与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与时代背景,以及推行政策所要达到的目的,让他们理解和掌握政策,从而积极主动地接受和执行政策。
b.协调是管理组织为了顺利实现政策目标,而谋求自身统一和谐、谋求自身各相关要素匹配调剂、协作分工的一种行为方式。协调也是保证政策有效执行的条件之一。政策协调可划分为三个层次:执行机构内部的协调,即每个层级执行领导者对所属部门之间以及工作人员间所作的协调;执行机构之间的协调,包括上下级执行机构之间的协调和平级执行机构之间的协调;执行机构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协调。
④政策环境。任何一项政策的执行都要受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适宜的环境有助于政策的有效进行,不适宜的环境妨碍政策的顺利实施。影响政策执行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及心理环境等方面。
『玖』 没有被有效执行的国家法律政策有哪些没有被很好执行的原因和类型有哪些
(1)政策问题的特性 政策问题的性质、政策对象行为的多样性、政策对象人数及其行为需要调适量,都直接影响到政策的有效执行。分析这一问题有助于政策执行人员根据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到有的放矢。 ①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首先是和所要解决的政策问题的类型和性质密切相关的。越复杂的问题,执行的难度越大。政策执行中所触动的权力关系越多,涉及的机构和人员越多,政策目标越宏大,要调整的利益关系幅度越大,规范的技术操作等级越高,政策执行的难度也就越大。一般来说,全面性的政策要比局部性的政策执行难度大;高层级的政策要比低层级的政策执行难度大。而在同一层级,同属于局部性的政策,也可因业务内容的简单与复杂程度的不同,在政策执行的难度上有很大差别。 ②政策所要规范的目标团体的行为的种类越多,就越难以制定清楚明确的规则,用以约束政策对象的行为。在种类繁多的情况下,难以制定正确、统一的规则和标准,作为监督检查的依据,其执行的成效必然会大打折扣。 ③政策问题所涉及的目标团体人数的中国,也影响着政策执行的效果。一般来说,政策涉及的人数越少、越明确,政策执行就越容易,越有效;反之,政策执行就越困难,越无效。 ④政策问题需要目标团体行为调适量的大小,也影响到政策执行的效果。人们因历史传统的熏陶,而养成一套行为定向及模式,常习惯于某种成规,倾向于保守持续的状况。要想全面改变这种思想行为,十分困难。因此,为了实现政策目标,目标团体行为所须调适量越小越好,这样不至于造成人员的抵制,有利于政策的有效执行。 (2)政策本身的因素 在公共管理领域,许多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执行中困难重重,在很大程度上与政策本身的缺陷有关。因此,分析政策本身是如何影响政策执行的,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使政策得以有效执行。 ①政策的正确性。政策的正确性是政策有效执行的根本前提。正确的政策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给人民带来利益,能被执行者所认同,被政策对象所拥护,因而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反之,政策执行必然会在政策执行者、政策对象的消极应付和抵制中搁置。政策的正确性,首先要求内容的正确、方向的正确;其次要求政策制定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严密的逻辑关系,科学的规划程序。 ②政策的具体明确性。政策目标的具体明确性是政策执行有效的关键所在,是政策执行者行动的依据,也是对政策执行进行评估和控制的基础。一项政策要能够顺利执行,从操作和技术上来说,它必须具体明确,即政策方案和目标具体明确,政策措施和行动步骤明确。同时,政策的具体明确性还要求政策目标是切合实际并可以达到的,是可以进行比较和衡量的,政策目标的完成必须是政策执行者职权范围内的事;政策方案应该指出所期待的结果,并要明确规定完成的期限。在实际政策执行中,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政策自然令人无法执行,也容易引起政策界限不清和导致政策随意变通。 ③政策资源的充足性。无论政策制定得多么具体明确,如果负责执行政策的机构和人员缺乏必要的、充足的用于政策执行的资源,那么,执行的结果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因此,政策方案要涉及政策资源的具体规定。一般来说,政策资源主要有经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权威资源。 (3)政策以外的因素 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除了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本身以外,还有目标团体、政策执行人员、执行机构间的沟通与协调等因素。 ①目标团体对政策执行的影响。目标团体是指政策直接作用、影响的对象。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的,不是政策制定者一厢情愿的事情,也不是政策执行者能够完全决定的事情,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标团体的态度。目标团体顺从、接受政策,政策执行就会成功;目标团体不顺从,拒不接受政策,政策执行就会失败;目标团体只部分接受,也会加大政策执行的难度。可见,目标团体对政策顺从和接受的程度是影响政策能否有效执行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②执行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任何一项政策最终都要靠执行者来实施。执行者对政策的认同、对政策执行行为的投入、创新精神、对工作的负责、较高的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是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条件所在。现实中的政策变形走样,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政策执行者的素质不高和思想观念上的错误所导致的。政策执行者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对某项政策理解不透,把握不准其精神实质,就导致政策在传达、宣传、执行中的失真、失当、失误。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政策执行者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本位主义思想严重,对国家政策的执行常打折扣,甚至搞出各种各样的“对策”,阻碍政策的顺利实施。当政策执行者兼政策对象和执行者的双重角色时,为了局部或个人利益,会钻政策空子,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上面政策或是硬顶,或是软拖,或执行起来马马虎虎。另外,政策执行者的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政策任务的完成。如果执行者尤其是领导者没有对政策实质的把握能力,就很难争取到政策执行所需的种种资源,不能做好政策实施的宣传指导工作和制定正确的实施方案,不能沟通和协调各种关系,从而难以有效地执行政策。可见,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③执行机构组织间的沟通与协调。 a.沟通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各级组织人员进行信息交流、传递的过程,是对于政策目标及其相关问题获得统一认识的方法和程序。有效的沟通是政策执行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这是因为: 从纵向沟通来看,上级机构的政策标准本身是无生命的,它必须通过有效的沟通渠道传播给执行者。而执行者对政策的支持程度也取决于上级机构对政策的解释和执行者对政策的了解,而且上级机构对执行情况的了解电只有通过沟通渠道方可获得。 从横向沟通来看,由于一项政策的实施常常涉及众多机构和执行人员的分工合作,而在他们的分工合作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分歧、误会、隔阂以至矛盾冲突,这就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相互交换意见、看法,以弥合意见分歧,消除误会和隔阂,化解矛盾冲突,进行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合作,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 从执行者与目标团体之间的关系来看,目标团体对政策接受与否以及接受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之间的沟通。目标团体不可能自发地接受政策。执行者不仅要通过沟通渠道将政策指令传递给目标团体,而且更重要的是执行者应该通过沟通渠道向目标团体说明政策所具有的意义与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与时代背景,以及推行政策所要达到的目的,让他们理解和掌握政策,从而积极主动地接受和执行政策。 b.协调是管理组织为了顺利实现政策目标,而谋求自身统一和谐、谋求自身各相关要素匹配调剂、协作分工的一种行为方式。协调也是保证政策有效执行的条件之一。政策协调可划分为三个层次:执行机构内部的协调,即每个层级执行领导者对所属部门之间以及工作人员间所作的协调;执行机构之间的协调,包括上下级执行机构之间的协调和平级执行机构之间的协调;执行机构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协调。 ④政策环境。任何一项政策的执行都要受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适宜的环境有助于政策的有效进行,不适宜的环境妨碍政策的顺利实施。影响政策执行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及心理环境等方面。 本回答由法律法规分类达人 胡海天推荐
『拾』 中国什么时候全面执行12年义务教育
条件成熟之后。
当然喽,你作为热心于此的人士,如果能够每年拿出120亿人民币来支持教育事业,可能明年部分地区就可以试点了。
你什么时候向教育部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