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安执法调研报告
执法监察建议来立足于已发事自件,着眼于对继发问题的预防,对有关单位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一篇关于执法监察建议书执行状况的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你喜欢。
《执法监察建议书》是纪检监察机关依据《行政监察法》有关规定,充分发挥监督检查权和建议权的具体工作体现,是执法监察任务中经常要运用的一项监察手段。近年来,霸州市纪委监察局充分利用执法监督检查建议的权威性,针对有关部门在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矛盾、不良情况及时下发监察建议书,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完善管理,堵塞漏洞,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有效防止了苗头问题的进一步恶化,确保政令畅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顺利进行。为贯彻依法行政、科学行政,全面推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互联网最大文秘资源网防腐败体系的进程,我们将充分发挥执法监察建议制度特点,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措施,严格程序,强化监督,促进执法监察乃至整体纪检监察工作的深入开展。
B. 试论如何加强警务督察工作_调研报告
为巩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取得成效,预防和控制基层公安派出所在执法工作上出现乱作为、不作为、维护法律公平正义。公安机关警务督察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而繁重,其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公安工作的整体及全局,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目前,把督察作为新的警种推出,如何作好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问题是摆在公安机关的新问题。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当时警务督察新思路、新方法,来实现以“三个代表”统领公安工作,来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督察是确保上级政令警令畅通的有效方法,以往是带着“本本”下去的,而被督察对象,尤其是基层如此,由于自身硬软件的限制,公安工作的需要,往往与督察部门在同一问题的认识上存在差异,而且有的是合理的,作为警务督察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也要摆正位子,换位思考,想民警所想,急民警所急,切忌工作中不从实际情况出发,生搬硬套某些作法,要转变观念,督察工作对象是民警,触点是基层,督察工作离开了基层单位和民警们认可,理解和支持,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特殊作用,致使民警工作流于形式,有时影响到公安工作的正常运转,警务督察在通过提前介入,对各级公安机关落实上级工作安排的每个环节进行全程动态督察,及时、准确发现基层单位工作中的问题,也能通过和实战单位的接触掌握民警的要求,及时向公民反馈,针对问题向基层提出督察建议,在纠正工作问题的同时,还要注意服务于基层,把基层民警的意见和要求向上级汇报,使民警的疾苦及时解决,避免浪费警力、清除无谓的牺牲,充分调动民警工作热情,使公安决策能够高效准确得到落实。为此,充分发挥警务督察的职能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督察是一支管理警察的队伍,同时也要成为一支保护警察队伍,目前,如何保障民警的合法权益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我们的民警在流血、在流汗,绝不能再让他们再流泪,这句话让人们感动,更让人深思,民警在执行公务时被围攻、漫骂,殴打的现象屡见不鲜,民警不能还口还不能还手,群众的危难由警察来救助,民警的危难要找谁说,督察责无旁贷,也可以说:保护民警权益,让民警放开手脚大胆工作,是发挥保障民警的合法权益职能作用。
当前,从总体上看,公安队伍的本质和主流是好的,是一支党和人民安全可以信赖的队伍,公安队伍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少数民警特权思想严重,在执法中存在着推诿扯皮,越权办案,滥用械具,超期留置,刑讯逼供,滥用强制措施,违规处罚,办人情关系案问题。但更重要原因还是因为一段时间以来,少数民警忽视和放纵世界观的改造,不注意加强思想政治修养,对每个公安民警来说都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所以,警务督察是一项长期的监督的工作任务。要充分发挥警务督察的职能,就必须抓住关键的环节,突出的问题。举一反三,把公安业务工作整体推进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要打牢公安民警执法理念的基础,就要深化警务公开,拓宽监管渠道,构建执法权力,阳光平台。树立社会主义执法理念,让警钟长鸣,按照公安部“五条禁令”来要求民警规范执法行为。通过社会主义理念教育使每位民警更加公正、公开、文明的执法。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是党和国家对于新时期公安工作的要求和希望,规范内务管理,塑造公安机关新形象,按照“四统一”“五规范”的目标要求,公安派出所从基础建设抓起,模范地遵守各项制度,在内务管理中要做到办公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在廉政建设中,坚持经常性的党纪条规的学习,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在队伍管理上要延伸到八小时以外,人人做到即:乱子不在我身上,事非不惹在我嘴上,问题不踢在我腿上,工作不误在我身上,在日常工作中,警务督察要始终以服务群众、民警、基层为工作目标,把纠违和维权当作执法为民和服务民警的具体工作上来做。
警务督察是保障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政职权,遵守纪律,确保政令警令的畅通和完善,公安机关监管机制和设立机构。督察工作就是要通过抓早、抓小、抓苗头、抓防范、抓倾向性的问题,来延展督察职能,做到“不整改不放过”,在履行督察职能的同时,应该把民警的呼声做为第一信号,把民警需要做为第一选择,把民警的利益和功过是非做为第一考虑。督察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政治鉴别力,自觉抵制社会不良习气的侵蚀。努力加强学习和修养,真正做到学习改造完善自我。进一步增强公正执法,一心为民的观念,确保“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
C. 森林公安机关集中整治执法中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问题工作总结
集中整治执法过程中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问题整治阶段工作总结
根据公安部、省厅、市局的要求,我所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在全所开展执法过程中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问题集中整治活动,通过组织民警学习公安部“3.16”、“6.10”、“7.23”、“10.19”会议的主要精神,明确了责任追究、工作时限和“五个更加”,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 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
成立集中整治工作小组:
组 长:所 长
成 员: 指导员
副所长
二、领会精神,排查清理。
集中整治执法过程中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问题要结合本地工作实际,突出重点,认真抓好以下工作:
(一)组织学习动员。组织全体民警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公安机关集中整治执法过程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问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认真组织学习中央政法委《关于加强办案安全防范工作防止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的规定》(政法[2009]4号)和公安部《关于加强办案安全防范工作防止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的通知》(公通字[2009]48号)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联单
(二)剖析典型案件。对近年来我省公安机关执法过程中发生的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案(事)件特别是涉及本地区、本部门、本警种的重大典型案件,进行认真剖析,全面开展警示教育,吸取深刻教训,深入查找执法思想、执法行为、执法纪律、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三)深入排查清理。重点排查询问室、讯问室等办案场所等办案场所内是否放置可能被用来行凶、自杀、自伤的物品,相关通道、窗户是否设置防止被调查对象、犯罪嫌疑人逃跑的防护设施;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在办案场所进行;讯问犯罪嫌疑人过程中特别是在犯罪嫌疑人吃饭、如厕、休息时,是否有办案人员负责看守、传唤、讯问、继续盘问、抓捕、押解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有无刑讯逼供、违反枪支管理使用规定等问题。
(四)落实整改措施。认真梳理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和查办案件中暴露出来的漏洞和薄弱环节,逐项分类提出整改措施。能马上解决的,迅速采取措施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列出时间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意见,限期解决。
三、强化责任,完善制度。
进一步强化执法工作责任,完善执法制度,及时解决消除执法过程中突出的安全隐患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切实解决执法场所相关硬件设施等问题,确保执法安全;进一步加强执法行为,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机制;切实解决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执法不作为和刑讯逼供、滥用枪支警械、滥用强制措施等执法乱作为问题,使广大公安民警执法安全、防责任事故的意识明显增强,执法水平明显提高。
D. 森林公安局领导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氧化钙,现在的公务猿,什么都不懂你上什么班,做什么岗
跑到这里来请枪手,早点下岗吧
一群无用的废物,公务猿 猪狗 不如
E. 吉林省森林资源监督调研报告
1---吉林市森林资源保护条例----于1999年9月18日由吉林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于1999年11月27日经吉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http://www.southcn.com/law/fzzt/fgsjk/200509070129.htm
2---一九八八年全省有林地面积623万公顷,除少量人工林外,几乎全部是天然林
,人均占有林业用地0.47公顷,人均占有有林地0.27公顷,均比全国人均占有高
l倍以上。森林覆盖率35.9%,居全国第五位。森林蓄积量是7.6亿立方米,列全
国第六位,木材生产量占全国第二位。此外,宜林荒山荒地面积大,是潜在的森林
资源。吉林省森林资源有其独特的优点。一是树种繁多,珍贵树种丰富。在全国植
被区划中,属于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因而品质优良、经济价值高。树种十分丰富
,比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林区种属成分丰富,特别是长白松(美人松)是世界上罕见
的稀贵树种,仅为吉林省所特有。二是森林的生长量和蓄积量高,全省有林地平均
每公顷生长量约3立方米左右,比全国平均数高1立方米还多;有林地平均每公顷蓄
积量约110立方米,比全国平均数高30多立方米,而且天然林占绝对优势。但是,
由于长期不合理地过量采伐,人工造林又树种单一,珍贵树种和优良材质树种的面
积和蓄积量明显减少。林种组合也不合理,用材林比重大,约占80%左右,居绝对
优势;防护林占5-6%;特用林占4-5%;经济林和薪炭林合计不到5%。在林龄构
成上,幼龄林面积处于劣势,中龄林面积处于优势,成熟林面积又在急骤减少,而
且采伐量超过生长量,长此下去,经过一定时期,可采资源就有枯竭的可能。因此
,今后要把功夫用在中、幼龄林的抚育管理和整个山林的合理采伐上。
在吉林省广大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密布着大片大片的茂密的森林,它们是吉林
省的另一项巨大资源。吉林省是全国重要的林区之一。全省林业用地面积876.9万
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6.8%。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为7.11亿立方米,森林
覆盖率为35.9%,占全国第六位。由于开发历史的不同和地形、气候的差异,吉
林省森林的分布很不平衡,主要分布在东部长白山区。长白山、老爷岭、张广才岭
、哈尔巴岭、吉林哈达岭以及松花湖以北,茫茫林海,滚滚松涛,连峰续岭,绵延
千里,素有"长白林海"之称。这里的森林植物带,因为气候冷湿,降水量丰富,适
宜林木生长,属典型的中温带森林区。长白山区树木种类繁多,经济价值较高的林
木就有100多种。针叶林以红松、云杉、冷杉、黄花松为主,阔叶林以水曲柳、黄
菠萝、胡桃楸、枫、桦、紫椴、糠椴、色木、青楷槭、榆、山杨为最多。长白山区
的森林大都为针阔叶混交林,其中阔叶树稍多于针叶树。针叶树中,红松分布最广
,约占二分之一。红松又称"果松",树身高大,一般在30米以上,可谓长白林海之
冠。其次为云杉和冷杉,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1800米地带。树干笔直,出材量高
,木质多呈白色,故人们通称其为"白松"。它常与红松混生。再次为黄花松,其性
好低湿,山谷低坡地带皆密生此树,是长白林海中特有树种,生长快,树势雄伟,
冠形规整,因为秋冬落叶,故人们又称"长白落叶松"。另外,还有一种以其亭亭玉
立的树干、绮丽优美的树冠而被人们誉为"美人松"的长白赤松,数量较少,多混生
于长白林海之中。红松材质精美,富树脂,耐水湿,不易腐蚀,在经济用材中声誉
最高,可供建筑、架桥和制造家具之用。云杉、冷杉色白质软,纹理条直,易于加
工,为建筑和家具良材,又是高级造纸原料。黄花松质重而坚实,抗腐力强,是制
造枕木,充作桥桩、电柱,乃至建造房屋的良材。长白赤松是北方理想的庭院绿化
观赏树种。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是长白林海中著名"三大硬木"树种。它们木质
坚实,纹理粗大美丽,是工业、农业、国防和人民生活的理想用材。紫椴木质轻软
细密,是制造胶合板的重要材料。白桦树皮质地柔韧纤细,光泽明快富弹性,是长
白木画的原料。这些天然林和天然次生林以及采伐迹地上营造起来的人工林,不仅
每年为国家提供了几百万立方米的木材,而且为本省采伐、制材等工业的发展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3---吉林省森林资源概况 (2006年)
吉林省是中国的重要林业基地,森林覆盖率高达42.5%。现有活立木总蓄量86089万立方米,列全国第6位。长白山区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是中国六大林区之一,有红松、柞树、水曲柳、黄菠萝等,种类繁多。“长白松”为长白山特有的珍稀树种,因其树干挺拔、树皮鲜艳、树形娇美而被称作“美人松”,并列入1999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森林覆盖率达42.5%林业年创经济价值220亿元
近20年来,我省林业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建设、再造秀美山川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投身林业建设,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高度统一,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加速林业现代化进程。吉林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生态建设和林业经济建设都硕果累累,据测算,全省林业年创经济价值达220亿元。
森林资源总量增长,全省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我省先后开展了十年绿化吉林大地、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活动,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生态系统功能显著增强。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2.5%,有林地面积达到12075万亩,活立木蓄积达到8.6亿立方米,分别比1983年提高8%、23.6%和12.8%。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九五”以来,全省重点林业工程累计完成投入45.6亿元,造林种草1405.8万亩,是建国以来投入建设总量最高的时期。全面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共完成退耕地及荒山荒地造林575.8万亩,兑现粮食0.95亿公斤,使13.4万户农民受益,为28万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了转移就业机会。深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工程区累计调减木材产量170万立方米,完成造林172.5万亩,分流安置职工11.2万人,使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开始出现良性演替趋势。“三北”防护林经过三期建设、四期启动,累计造林775.5万亩,庇护农田3700万亩,基本形成了大型的防护林体系。创造性地在西部生态脆弱区实施了生态草建设工程,成功地探索了乔、灌、草结合的植被恢复模式,累计完成生态草建设320万亩,有望于今年底提前6年超额完成生态草治理任务。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得到全面加强,有效维护了资源安全。以限额采伐和“三个总量”控制为主要内容的森林资源管理、监督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森林资源实现了生长量大于消耗量,年净增长量达到1000万立方米。实现连续23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森林火灾受害率仅为0.04‰,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和国家林业局的表彰,并在全国推广了我省经验。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迅速提高,全省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下降,防治率由80年代的35.5%提高到70%。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健康发展,全省共有各类保护区和森林公园57个,总面积达到6315万亩。依法治林水平明显提高,1983年以来,我省颁布实施了近30部地方性林业法规、规章,林业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坚持不懈地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森林治安案件和林政案件呈下降趋势,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林地、林木资源管理得到普遍加强。
生态林业的建设推动了可持续发展,20年的保护和开发促进了不断发展的林业经济,成为我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依托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林地经济、矿产资源开发、森林生态旅游等产业,初步形成了木制品、药品、森林食品、矿产品等一系列林产品加工体系,林业已经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增长点。截至目前,全省林业拥有固定资产40.4亿元,累计生产木材已达1.2亿立方米,实现利税77.3亿元。据统计,2003年,林农年人均收入中有1970元来源于林业,占总收入的65.8%。全省依托于林业生存发展的人口已超过350万人,围绕森林资源开发形成的经济总量已超过830亿元。
4---吉林省林业资源与保护 (2007年)
吉林省位于东北地区中部,地理位置独特,自然条件优越,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省(市、区)之一。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及相关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我省在森林防疫、森林防火、森林公安、林政执法、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方面加强管理力度,使森林保护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
森林防疫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生态林业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林业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森林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森林病虫害的调查监测、防治、检疫对象的普查及除治工作,最大限度的保护森林资源,为林业发展保驾护航。我省是林业大省,也是森林病虫鼠害的常发区和重灾区,每年都有40余种森林病虫鼠害危害树木。病害主要有落叶松落叶病、枯梢病,五针松疱锈病,杨树烂皮病、溃疡病等;毁灭性森林虫害如栗山天牛、杨树天牛、日本松干蚧,常发性种类如落叶松毛虫、兴安落叶松鞘蛾、杨二尾舟蛾、杨柳毒蛾、黄刺蛾等种群相对平稳,偶发性种类如落叶松叶蜂、分月扇舟蛾、舞毒蛾、栎毒蛾等;森林鼠害主要危害未成林造林地。
全省共有各级森防机构81个,其中省级森防检疫站1个,市(州)级森防站9个,省直国有林业局森防检疫站8个,其余为县(市、区、局)级森防检疫站。配备人员550余人,专职检疫员330余人。已有55个站建设为国家级森防标准站。
森防检疫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开展目标管理、工程治理等项工作,强化森林植物检疫、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的管理。每年森林病虫害防治率达75%以上,森林病虫害调查检测监测覆盖率达85%以上,产地检疫率90%以上。
森林防火
森林防火是林业“三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保护森林陆地生态系统和人民群众的植树造林成果,促进林业各项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我省森林防火任务十分艰巨。全省80个县级森林火险单位中,属于一级森林火险单位的有41个,占总数的51%,二级19个,占24%。高森林火险林分面积达610多万公顷,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76%。我省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相望,边境线长,防御边境林火烧入烧出任务也相当繁重。
全省县级以上森林防火指挥部92个、成员1998人。其中,吉林省森林防火指挥部由副省长杨庆才担任总指挥,下设副总指挥和成员26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林业厅,并建有指挥中心。森林防火办公室92个、691人,防火检查站733个、2294人,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241支、5097人,义务森林消防队8349支、323960人,专职护林员10028人、兼职12106人。
现有了望台492座,有线电话318部,微型计算机147部,图文传真机115部,无线电台和对讲机7993部,森林消防车辆1821台,风力灭火机4885台,物资储备库306座,防火公路3183公里,防火隔离带20814公里。开通森林火情报警公众电话“96009”共47个接警服务点。
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坚持“全社会抓保护、全民搞防火、各级政府负全责”的原则,各地普遍坚持实施“全面预防,快速反应,重兵扑救,万无一失”对策,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狠抓严管,使防、扑火能力逐年提高。到2000年底,对比1981年前后两个20年,森林火灾发生次数由8754次下降到2114次,下降了76%;受害森林面积由17.2万公顷下降到0.6万公顷,下降了96.5%;森林火灾控制率由19.7公顷/次下降到2.7公顷/次,下降86.3%,共减少森林火灾直接经济损失28亿元。到2002年已胜利实现全省连续22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目前正在向新的更高目标努力。
森林公安
森林公安机关是国家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护生态环境、保卫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林区治安秩序、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保障林业改革和生产建设顺利进行的任务。随着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的加快,森林公安机关的任务十分繁重。依据国家林业局严打整治斗争部署和我省毁林、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案件持续发生的形势,从2001年至今年春在全省林区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严打整治斗争,相继开展了严厉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集中统一行动,“破案攻坚战”、“林海旋风”、“猎鹰行动”、“森林利剑”等一系列专项斗争,确保林区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稳定、交通道路和消防安全,使各项犯罪活动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有效地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管理
吉林省有陆生野生动物436种。其中鸟类326种、兽类80种、爬行类17种,两栖类13种,约占我国陆生野生动物种类的17.5%。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75种,东北虎、豹、梅花鹿、东方白鹳、丹顶鹤、白鹤、大鸨等一批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在国际濒危物种的拯救与保护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吉林省有野生植物3890种,占我国野生植物种类的13%。
通过多年建设,我省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地方性自然保护法律法规日臻完善。面对濒临枯竭的野生动物资源及愈加强烈的社会需求, 1996年起,率先在全国以立法形式实行全面禁止猎捕陆生野生动物。长白山、向海、松花江三湖等自然保护区实现了“一区一例”;林业系统主管的省级以上森林和野生动物、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6处,总面积215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1%,其中长白山、向海、莫莫格、龙井天佛指山4处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白山保护区1980年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并在1994年与向海保护区一起,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评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保护区。通过保护全省典型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种群,特别是有效保护了一些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并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林业系统主管的省级以上的森林公园24处,总面积200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0.5%。各森林公园和开展生态旅游的自然保护区,不断加大投入,加大促销力度,提高旅游品位和服务质量,接待游客人数和收入持续增加。仅2002年,全省森林生态旅游接待游客突破3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达1.2亿元以上。在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上,注重保护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和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还积极扶持发展野生动物饲养繁殖事业,提出了以保护为根本、以发展为目的的原则。目前,共兴办野生动物养殖场7000多户,饲养梅花鹿、马鹿22万头、黑熊2600多头。
F. 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 森林公安如何发挥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不断深化。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森林公安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更应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就森林公安与生态文明的各自情况,森林公安如何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对森林公安事业发展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全面阐述森林公安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一、森林公安概述
作为一名森林公安民警,我们首先应该很好地了解自己,做到“知已”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为党的各项事业做出最大的贡献。
森林公安是国家林业部门和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装性质的执法力量,肩负着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安全,维护林区社会政治和治安稳定,保障林业改革和生产建设的重任。建国60年来,全国森林公安机关在防范和打击涉林违法犯罪、保护
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守卫林区一方平安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为国家生态文明、现代林业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森林公安和主要职责就是依法查处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保卫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分析掌握辖区社会治安动态,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基本情况,作为执法力量,森林公安是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最亲密的执法部门,森林公安的工作可以说就是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作为一名森林公安民警,不仅要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及公安职业技能,同时还需要掌握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知识,这就决定了森林公安与生态文明密不可分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不同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文明,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科学发展道路的过程。在经济领域,经济活动要走“绿色化”、无害化道路,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在社会领域,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积极倡导以生态文明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在文化领域,要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摒弃人类自我为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同时注重生态道德教育,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使人们自觉的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建设生态文明意义非常重大,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也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我们也应
看到,建设生态文明任重道远,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森林公安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森林公安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其作用是非常巨大的。首先,森林公安作为武装性质的执法力量,是保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主力军,森林公安的首要职责就是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安全,所以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保卫生态文明建设物质成果的主要力量。其次,森林公安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建设力量之一,森林公安在工作中宣传各种法律法规知识,同时也间接地宣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也就是说,森林公安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精神文明方面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而且森林公安队伍本身也是一般不乎视的生态文明建设大军。第三,森林公安也可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监督者,在森林公安保卫、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也可以首先发现各地、各部门生态文明建设的误区,可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以使生态文明建设健康有序地开展进行。总之森林公安是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最为密切的执法力量,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是极其巨大的。
四、生态文明建设对森林公安工作的影响
森林公安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自身工作面临着执法观念滞后,人员素质不高,工作方式单一等诸多方面的挑战。为了更加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森林公安必须从加强森林公
安民警生态文明意识的教育、贯彻科技强警和人才强警战略,提升森林公安的综合执法水平,推动森林公安工作模式的整体转变等多个方面不断促进森林公安工作的优化。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对森林公安的队伍建设、人材培养等各方面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的目标的一项新要求,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5个方面,更加充实、科学和完整。生态文明是生态建设的新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发达的生态产业为支撑,以繁荣的生态文化为载体。森林公安是生态建设的保护者和建设者,是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必将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森林公安全体更应该凝心聚力,居安思危,恪尽职守,不辱使命,努力把森林公安各项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林业产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