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行政处罚
⑴ 营业执照行政处罚
吊销营业执照的法律后果1、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办法》第31条规定,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名称三年之内不得使用。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57条规定,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对该企业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三年的,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3、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也明文规定: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对该企业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自该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三年的,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4、被吊销企业的出资人或有限公司的股东应依法履行组织清算的义务,拒不清算的,要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5、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应当将营业执照公章、合同专用章等缴回原登记机关,拒不缴回的,属违反登记管理法规的行为,可以提请当地公安机关协助收缴。利用应收缴的营业执照从事经营活动的,按无照经营论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⑵ 公司行政处罚通告有哪些要件组成
行政处罚告知公告:公安机关对违法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予以行政处罚,因违法嫌疑人逃跑等原因无法履行告知义务的,公安机关才可以采取公告方式予以告知。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采取一下一种或者几种方式进行公告告知:
(1)在被告知人住所地和派出所公告栏同时张贴公告;
(2)在报纸上登载公告;
(3)在电视台播报公告;
(4)在网络上登载公告;
(5)其他方式。
公告告知内容要具体、明确。要在公告中明确违法嫌疑人的身份情况以及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处罚的种类和幅度,违法嫌疑人依法享有的陈述权和申辩权,同时还要明确公告告知的法律后果。要在案卷中记载公告的情况。
公告的期限应当计入办案期限。
⑶ 公司内部行政管理处罚方式
处罚种类:禁行、书面警告、公司通报、提请解聘。
禁行:
员工未按制度规定执行,即可对员工请求事项不予办理。未按制度执行的员工对工作的延误负责。
书面警告:
员工违反制度中的规定,由总裁办公室主任签发书面警告。书面警告需送达员工本人。并由员工本人签字确认。若员工拒绝签字,送达人应在书面警告中注明。
公司通报:
自员工首次接到书面警告六个月内,累计被书面警告三次,总裁办公室将对违纪员予以公司通报。通报书将公布员工每次违纪的具体行为。
违反制度,已造成严重的影响或后果。总裁办公室将对违纪员工予以公司通报。
提请解聘:
自员工首次被公司通报一年内,累计二次公司通报,总裁办公室将提请人力资源部对该员工做解聘处理。
严重违反制度并造成恶劣影响或情节严重的后果。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总裁办公室将提请人力资源部对该员工做解聘处理。
⑷ 行政处罚对公司不良影响是什么
行政处罚会被记入企业的信用信息,可能会影响企业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
⑸ 公司被行政处罚,吊销营业执照。有多严重
营业执照只是公司营业资格的一种表征,吊销营业执照只是取消了公司的营业资格,其法人资格还继续存在,只有经过注销之后,公司的法律人格才消灭。但由于公司营业执照表面上将公司的营业资格与法人资格集于一体。人们往往认为吊销营业执照的同时,也将这两种资格一并取消了。实践中,公司因违反公司法及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规定,被吊销营业执照或撤销后,往往被登记机关直接依职权注销。立法上的模糊界定,致使了实践中这些错误的做法。新公司法明确了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和撤销是公司解散的一种原因。在程序上,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和撤销后,应当停止经营活动,并依法组织清算,清算结束后,办理注销登记。
公司营业执照被吊销后,必须终止一切经营和与经营业务有关的活动,否则就是非法经营。营业执照被吊销后最明显的法律后果就是丧失或暂时丧失了法律上的人格。依民法的相关规定,企业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公司营业执照被吊销后,究竟丧失了哪些具体权利和资格呢?
首先,公司丧失了生产经营权。我国各类企业准入市场和多数国家一样,实行确认许可制度,未经确认许可的组织严禁进入市场,违者以非法论处。轻者没收财产和罚款并依法取缔,重者除没收财产和罚款及依法取缔并处外,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其次,丧失了法律保护的请求权。法律只保护和调整适格主体的合法行为和与合法行为有关的其他行为,而不保护非法行为,公司一旦被吊销营业执照,其一切经营行为均为非法行为。更不能要求自己或他人作为或不作为。
再次,丧失了最后救济权。公司营业执照被吊销,不等于法人资格立即消灭,仅是除清算范围外的一切活动停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40条、第46条和《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20条、第33条规定,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应当由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由企业自行组织清算组进行清算。清算程序结束至工商部门注销前,仍可以自己名义或清算组名义(已成立清算组)从事清算范围内的活动,包括起诉、应诉等,它具有民事诉讼的主体资格。另外,还有三种形式可供选择:
(一)、凡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自行组织清算的,债权人以破产清算组为被告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确定。
(二)、凡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负责清算的,债权人以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和其上级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为共同被告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确定。
(三)、凡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能组织而不组织清算的,或者因公司组成人员下落不明,无法通知其参加诉讼的,债权人单独以该法人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作为被告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确定。
⑹ 公司行政处罚会留案底吗
公司是企业,不是行政机关,没有处罚权,
如果是单位内部处罚,也不会进档案,更不会留什么案底
案底是个人违法、犯罪,被公安局处罚、法院判刑的,才属于案底
⑺ 行政处罚对公司不良影响是什么
行政处罚会被复记入企业的信制用信息,可能会影响企业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
拓展资料:
公司被行政处罚罚款,不交罚款的,行政机关可以下向人民法院盛情强制执行,可能会冻结您公司的账户,直接从您的账户划拨20万罚款。
如果是单单只对公司处于行政处罚的话。那么对法人代表是不会有影响的,因为公司有独立的人格,对外可以承担责任,对法人代表没什么影响。
企业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广告违法、预售/销售中的违法、未取得或违法取得开发资质、预售许可等、房屋测绘、交付中的违法、违法解除预/销售合同等,其均会招致行政处罚。
应对行政处罚程序的建议:
行政主管部门一般会在立案后的调查取证阶段向涉嫌违法的企业发送《接受询问通知书》、《提交案件材料通知书》或类似的其他通知,所以,企业收到该等通知,不必惊慌,这只是行政主管部门在取证,并不意味着企业已经违法或必然受到处罚。
收到这些通知后,企业应尽量与行政主管部门沟通,询问涉案事实、涉嫌违反什么规定,并立即将有关情况和材料进行梳理,向律师进行咨询,在律师指导下整理案件事实和材料,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
⑻ 企业行政处罚如何处理
1.首先就是进行信用培训,考试合格后,申请信用培训证明;
2.其次提供修复承诺书、行政相对人证照复印件、已履行行政处罚相关证明材料、信用培训证明、信用修复申请书等相关材料,申请信用修复报告;
3.最后查找相关行政处罚,将准备的相关材料上传。
⑼ 工商局对公司的行政处罚能否消除
行政处罚的档案根据工商行政处罚记录、案件程度不同分为:
1、通过简易程序处理的或者案值较小的,存档3年;
2、一般程序的案件:存档5年;
3、重大、特殊案件:存档20年以上。
因此工商行政处罚记录消除时间要看是哪种程序的案件,时间也分为3年、5年、20年不等,但记录消除不意味彻底删除,还是可以在工商机构当担中查询到的。
行政处罚是以对违法行为人的惩戒为目的,而不是以实现义务为目的。这一点将它与行政强制执行区别开来。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在于促使义务人履行义务。
行政处罚的适用主体是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这一点使它与刑罚区别开来。刑罚的适用主体是人民法院。
行政处罚与刑罚的区别:制裁的性质不同;适用的违法行为不同;惩罚程度及适用的程序不同;制裁机关不同;处罚形式不同。
处罚的适用对象是作为行政相对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属于外部行政行为。这一点将它与行政处分区别开来。行政处分只能适用于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或其他由行政机关任命或管理的人员。
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区别:制裁的对象不同;制裁的行为性质不同;制裁的原则不同;惩罚的范围和程度不同;采取的形式不同;两者的救济途径不同。
行政处罚的前提是相对方实施了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而非违反了刑法、民法等其它法律规范的行为。
(9)公司行政处罚扩展阅读:
行政处罚档案保存年限为永久保存。
根据《档案法》及《公安档案管理规定》第八条四项的规定:
“收集保管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公安档案、资料,并自形成之日起满20年即向同级公安档案馆移交;同级未设公安档案馆的向上一级公安档案馆移交”。移交后做永久保存,也就是最少不低于60年。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处罚的前提是相对方实施了违反法律规范的行为,而非违反了刑法、民法等其它法律规范的行为。
⑽ 企业有没有被行政处罚从哪里可以查到
有一个网站叫做企查查网站
这个网站上就可以查询一个公司有没有相应的行政处罚
很多公司在进行招标或者投标的时候都会对一些公司进行相应的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