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A. 行政主体中,法律授权的组织有哪些
授权的企业组织有以下几种
一、授权的事业单位或者企业,如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书的颁发属于教育部相关法规授权),国家电网(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权),银行(货币管理权:没收假币、更换破损货币);,铁路运输企业,邮政企业,电信企业等公用事业企业。
二、或者社会团体,如行业协会。授权的自治组织,如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可以成为行政主体,这里的法规指的是国务院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包括规章。
(1)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扩展阅读:
一、授权的内设机构,原则上内设机构没有行政职权,但有些内设机构经过法律法规特别授权而享有了一定的行政职权,考试中常见的有专利评审委员会,它是知识产权局的内设机构,商标评审委员会是工商局的内设机构,公安部下属的公安消防局,公安交管局以及公安边防局是公安部的内设机构。
二、授权的议事协调机构
除了以上的六类,其他的国务院办公机构、办事机构、未经授权的内设机构、未经授权的议事协调机构,这是中央机关与机构,地方机关与机构也分为六类:
a.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包括县级到省级人民政府。
b.县以上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特设机构,这里与中央工作部门、直属机构、特设机构是一样的,基本上中央有什么部门,地方也有什么部门,这里要注意的是定语,必须是县级以上,乡镇人民政府是没有工作部门、直属机构、特设机构的,乡镇人民政府没有工作部门。
c.各种派出机关,具有准政府的地位,包括省级人民政府派出的地区行政公署,县级人民政府派出的区公所及县级政府或市辖区人民政府派出的街道办事处。
d.中央机关或机构依法设立的分支机构
e.授权的派出机构、内设机构,包括派出所,公安所,税务所,
f.一定条件下的综合执法机构,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和组建的综合执法机构
三、除以上六类之外,其他的地方政府办公机构、办事机构、未经授权的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以及未经授权的议事协调机构都不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第三大类是非政府组织和个人,非政府组织经过授权可以成为行政主体,包括四类:
a.授权的企业组织,如铁路运输企业,邮政企业,电信企业等公用事业企业。
b.授权的事业单位。
c.授权的社会团体,如行业协会。
d.授权的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以上四类组织可以根据授权获得行政主体资格,这里必须是授权,仅仅委托不产生主体资格的取得。
B.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的区别
1.两类组织的共同点:
(1)都是非政府组织。不是国家机关,是国家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
(2)都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如果这个组织不具有这个职能,就没有必要授权或者委托它行使行政权。比如读者在国家图书馆实施行政违法行为,因为国家图书馆的管理具有公共性,法律就应当授予国家图书馆一定的行政权进行干涉。如果学生在学校图书馆里面捣乱,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纪律进行处理,没有必要得到行政权。
2.两类组织的不同点:
(1)权力来源不同。一个来源于法律、法规的授权,一个来源于行政机关的委托。
(2)行使权力的名义不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力,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以委托机关的名义行使权力。
(3)承担责任的主体不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自己承担责任,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不承担责任,其行为由委托机关承担责任。
(4)组织的性质不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既可以是企业组织,也可以是事业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只能是事业组织。行政的公共性和企业组织的盈利性是水火不容的,所以被委托的组织不能是企业组织。但是,企业组织可以被授权,这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比如行政机关改制为企业,遗留下来的行政权,或者是特大型企业内部有一些公共的事务。
C.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是否可以将法定职权内实施的行政许可委托给其他行政机关实施
你好。
行政许可法第三章第二十三条: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被授权的组织适用本法有关行政机关的规定。
行政许可法第三章第二十四条:
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委托机关应当将受委托行政机关和受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内容予以公告。
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受委托行政机关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许可;不得再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许可。
一般来说,授权行为因为产生了新的行政主体,或者对被授权行政主体的职权进行了扩充,所以被授权对象的选择标准往往更为严格,具有管理公共事务只能得组织,这只是选择授权对象的一个必要条件。
而委托行为因为不产生新的行政主体,转移的也只是行政职权的使用权,所以选择委托对象时来的比较宽松。如果委托对象是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那当然没问题,如果不是这种组织,也可以。
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到你。
D. 论述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与受委托组织的区别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与受委托组织的区别
一、是否享有行政职权不同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经授权后自身享有被授予的行政职权。 受委托组织:经委托后,自身仍不享有被委托的行政职权,仅仅享有该职权的行使权而已。
二、行事的名义不同 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可以自己名义行事被授予的行政职权。 受委托组织:不可以自己名义行事受委托的行政职权,而应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行使。
三、责任承担主体不同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自己承担被授予的行政职权。 受委托组织:自己不承担受委托的行政职权的行使后果,而由委托行政机关承担。 注意: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行使被授予的行政职权时是行政主体;而受委托组织在行使受委托的行政职权时不是行政主体。
四、是否需要法律依据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授权必须有法定依据,若授权没有法定依据的,则应当视为“委托”。 受委托的组织:不强求必须法定依据,除非法律有特别规定。
E. 学校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吗
对于学校的处分(开除,记过)等行为不能提起行政诉讼,这个属回于学校规章制度自我管理答范畴。
对于学校不予颁发学位证的行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原因在于学位证制度是教育法规定的,是国家法律给学校的特殊授权,在司法实践中这样的案例也是很多的。
F. 行政主体中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有哪些
法律 法规 授权的组织,,可以成为行政主体,这里的法规指的是国务院行行政法专规,地方性法规,包括属规章。
《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G. 对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被申请人是被授权的组织 ,请问这句话是正确还是错误的理由
正确。我国行政法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是指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参加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非政府组织。
一、原《行政诉讼法》第25条规定
“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是被告。”
二、《行政复议法》第15条规定
“对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分别向直接管理该组织的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国务院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
H. 法律 法规 授权的组织,,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法律 法规 授权的组织,,可以成为行政主体,这里的法规指的是国务院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包括规章。
《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I. 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经法律、法规授权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经法律、法规授权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指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形式。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经法律、法规授权也可以成为行政主体。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有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行政管理职责。
【行政机构】是指行政机关的组成部分。行政机构有的本身就是行政主体,如国务院组成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有的则需法律、法规授权才能取得行政主体资格。如工商行政管理所、公安派出所、税务所,分别是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局、税务局的派出机构,它们分别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所条例》、《公安派出所组织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授权而成为行政主体。
【专门机构】专门机构不是一般的行政机构或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而是根据法律、法规专门成立的机构,依法律、法规的授权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职权。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成立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