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行政
Ⅰ 行政现代化的涵义与特征分析
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2723
http://www.studa.net/xingzhengfa/060516/08581868.html
比较全了
Ⅱ 什么是“现代化”
现代化的基本词义:
(1)成为具有现代特点的,成为现代的,适合现代需要;
(2)大约公元1500年以来出现的新特点、新变化。
现代化是进步,不是退步;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
现代化包括:
管理现代化:采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
教育现代化:建立现代教育体系,采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
企业现代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方法;
政府现代化:建立现代政府结构,采用现代行政管理理论和方法;
现代化城市:具有现代基础设施、现代城市管理系统、采用现代生活方式等的城市;
现代化农村:具有现代基础设施、现代行政管理系统、采用现代生活方式等的农村;
现代化学校:具有现代基础设施、采用现代教育理论、教材和方法等的学校等。
(2)现代化行政扩展阅读:
现代化是一个“集大成”的过程
现代化的核心内涵:善于吸取众长之和,以适应现代状况,并顺应未来趋势的过程。善于吸取众长之和,用中国一句古语概括,就是“集大成”的过程: 过去与现代之长我采集;过去与现代之短我抛弃;顺应未来之长我独持。
二、现代化是一个严整多层的体系
1、心灵,就是思想现代化。即把思想之众长“集大成”(或日集思广议)。
2、技巧,就是技术现代化。即把技术之众长“集大成”。
3、管理妙,就是管理现代化。即把管理之众长“集大成”,使物物之长和而不相斥,人人之长和而不相欺,人物之长和而不相抵。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4、环境好,主要是指政经现代化。即把政治和经济之众长“集大成”,使得政治公平高效,经济繁荣富强,从而为现代化提供良好的宏观服务和有力的后勤保障。
总之,现代化是一个严整的体系:思想现代化是其灵魂,管理现代化和技术现代化是其双轮和两翼,而政经现代化则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由于客观和主观条件的制约,众长之和的集成有高低之分,从而使现代化具有多种层次。一般地说,“集大成”可称之为专业现代化。相应地,“集小成”可称之为基础现代化。而介于二者之间的“集中成”,可称之为专业基础现代化。
参考资料:现代化-网络
Ⅲ 如何实现我国行政权力的现代化
一、应当保障学术权力能够依照学校章程在高校学术事务中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1、要保障学术权力能够参与本校学术决策过程的各个环节,能够在学校学术事务中从高校学术内在特征和规律的角度充分表达意见、建议和诉求,能够拥有对学校学术事务的表决权。
2、要保障学术权力能够有效防范行政权力在高校学术中的滥用,除了参与学术事务的决策外,还应当建立以学术权力为主的学术资源配臵监督机制。
3、要保障学术权力能够通过提供学术事务决策的论证、质询等,使行政权力防范自身在学术事务中的负面效应。
二、应当依法明确行政权力对高校学术事务负责。
高校管理体制与运行的调节机制决定了高校学术既需要学术权力又需要行政权力。我国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法律规定校长对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工作负责。这就决定了校长作为行政权力的首席代表,必须对包括教学、科研在内的学术活动负责。行政权力对学术负责,这与“学术行政化”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是排斥或弱化学术权力。在尊重、维护和保障学术权力对高校学术进行调节的同时,行政权力对高校学术进行适度调节,以鼓励学术创新,确保学校整体学术目标的达成和功能的履行。
三、要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融合,在学校章程制定中还需要关注以下方面:
1、应对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各自在学校学术事务中的权力和责任做出规定,不应仅赋予权力而忽视责任,防范二者都有可能的缺位、错位和越位。
2、应对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互补的载体做出规定,它的组织建设形式应当以是否能够将高校学术的内在特征与外在功能有效统一为标准,以能否防范二者各自缺陷、真正有效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为目的。
Ⅳ 为什么说推进电子政务有助于实现现代化行政理念
电子来政务的推行实现了源低成本行政(从长远看,先不考虑做系统的成本),便于政务的及时公开,实现“阳光政务”,方便接受群众的监督,提高了行政效能。 弊端在于,人与人不能面对面交流,还有系统必然存在的漏洞,容易使人利用电子系统的专业知识通过篡改数据等方式,投机倒把。
Ⅳ 什么是现代行政管理
现代行政管理的含义
最广义的: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 广义的: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 狭义的: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又称为公共行政。
[编辑本段]行政管理发展
自从产生国家以来,就有了行政管理但是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形成为一门学科。它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时期:
一、传统管理时期。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德国学者L.von施泰因首先提出“行政学”一词。1887年美国学者I.W.威尔逊发表了行政学的研究一文。1900年美国行政学家F.J.古德诺提出政治与行政分离的主张。1926年美国学者L.D.怀特对行政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的论述,开始形成行政学的体系。 早期行政学以研究政府行政效率和节省开支为目标,其内容包括: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实现组织系统化,工作方法程序化、机关事务计划化、工作要求标准化等,以达到权责分明,追求实效。
二、科学管理时期。
20~50年代由于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等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引进,行政管理学的内容不断更新。许多行政学家根据F.W.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采用把目标分解成若干层次的小目标,并为实现每个目标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采用科学的办事程序和工作方法,使各项行政工作也能象工业生产流水作业一样,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行为科学的兴起促使行政管理学转向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的角度对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以及人与周围环境关系的研究,并注意激发人的积极因素。
三、系统管理时期。
从50年代起,行政管理有许多新的发展。许多行政管理学家把40年代以来出现的信息论、控制论、运筹学等理论和方法用来研究行政管理同时由于行政管理涉及面愈来愈广,需要考虑的因素愈来愈多,需要把行政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
[编辑本段]行政管理特点
1、一切行政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与国家权力相联系,以国家权力为基础的。
2、行政管理是根据国家法律推行政务的组织活动。在执行中又能动地参与和影响国家立法和政治决策,制定政策是行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活动方式。
3、行政管理既管理社会的公共事务,又执行阶级统治的政治职能。
4、行政管理要讲究管理的效能和效率。它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监督和改革等方式,最优地实现预定的国家任务,并达到应有的社会效果。
5、行政管理是人类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的一个特定领域,有它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编辑本段]行政管理类型
行政管理的主要类型有:
国民经济管理。
这是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经济生活所实行的管理。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财政金融、商业贸易 以及环境保护和公用事业的管理。
文化教育管理。
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的管理。
国防军事管理。
包括征兵、武装力量建设、军事科学 研究、国防工程建设等管理。
公安司法行政管理。
包括治安、交通、消防、边防等管理,以及律师事务、公证事务、劳改狱政管理等。
民政管理。
包括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和安置等管理。
外交事务管理。
包括外交活动、对外经济贸易、对外文化交流、国际旅游活动等管理。
[编辑本段]行政管理职能
从行政管理过程来看,它主要有四项基本职能。
计划。包括制定计划、下达指示、作出决议、进行安排等。
组织。把已经确定的计划和决策付诸实施。组织活动还包括对机构的设置、调整和有效运用,对人员的选拔调配、培训和考核。
协调。通过政策、法令和各种具体措施,不断改善和调整组织之间、人员之间、活动之间的各种关系。使各项工作分工明确、配合密切、步调一致,以共同实现预定目标。
控制。即监督、检查的职能。可以通过统计资料和实时信息的分析,如人事、组织、财务等情况进行控制。
[编辑本段]行政管理的功能
行政管理的协调功能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协调公司内部各部门间的关系,二是协调企业与社会其他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非业务关系。行政管理对内部各部门间的关系的协调,是以对计划的分工执行和控制为基础的。在执行计划控制的过程中,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对各部门的计划执行情况和执行进度进行协调,以调整好企业的整体计划的实施。同时,还应该对各部门在执行工作计划的过程中在日常事务上所发生的矛盾冲突进行调解,使企业各部门之间能够团结和协调一致,维持企业的稳定和正常运行。
行政管理的另一项协调任务,是协调企业同其他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非业务关系。这种关系之所以是非业务的,是因为企业的运行是在各部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才得以健康而稳定地进行的。行政管理部门的职权并不能超越企业的内部分工。明确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避免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插手业务,从而避免在业务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之间造成矛盾冲突,避免使企业的运转陷于混乱。烽火猎聘公司认为行政管理对企业与其他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非业务关系的协调,其主要内容是在维护企业的基本权益的基础上,发展同社会各有关单位的友好交往,缓解矛盾冲突,从而为企业争取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编辑本段]行政管理发展趋势
现代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行政管理系统化。把行政管理看成是由许多相互支持和相互制约的、并有一定功能的各种要素或子系统所构成的总体系统。有效的行政管理系统,就是通过设置合理的机构、配备适当的人员、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把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管理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来组织各项行政活动,要求对行政管理活动作定量的系统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和逻辑模型,通过分析和评价,选择最优的行政管理方案。
二、行政决策科学化。行政决策是为履行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能而进行的决策活动。行政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需要采取行动的问题,都要依靠行政决策提出解决办法。行政决策体现国家的意志和利益,不仅对行政组织内部具有约束力,而且对其管辖范围内一切有关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都具有约束力。行政决策按层次级别可分为国家决策、地方决策和基层决策,按决策性质可分为战略决策、策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等。行政决策除各级行政机关领导层进行决策外,还可设置专门的决策机构,集中一批有广泛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配备先进的电子计算机,专门从事决策研究和政策分析。下图是行政管理战略决策过程示意:
行政管理战略决策过程示意
图中右上角的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计算机、视听设备、通信设备、事务处理设备等硬件系统,给决策者提供丰富的直觉的信息支持;另一方面,通过系统分析、运筹学、预测技术、行为科学等技术和方法形成软件系统,给决策者以科学决策方法的全面支持。现代行政决策可采用各种决策分析方法,遵照科学决策程序进行。
三、行政管理方法的定量化和最优化。在预测方面有各种预测技术,如特尔斐法、趋势法、时间序列法、回归法、平滑法、弹性系数法等。决策方面有多目标决策、竞争性决策、层次分析法、群决策、模糊决策、随机性决策等。控制和协调方面有计划协调技术(PERT)、关键路线法 (CPM)等。分析和评价方面有系统分析、可行性研究、成本效益分析、灵敏度分析、风险分析等。
四、行政事务工作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机关行政事务工作实质上 是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存储和更新。建立电子计算机网络,建立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在线信息处理,是机关管理现代化和自动化的主要方向。
[编辑本段]行政管理协调功能
行政管理的协调功能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协调公司内部各部门间的关系,二是协调企业与社会其他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非业务关系。行政管理对内部各部门间的关系的协调,是以对计划的分工执行和控制为基础的。在执行计划控制的过程中,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对各部门的计划执行情况和执行进度进行协调,以调整好企业的整体计划的实施。同时,还应该对各部门在执行工作计划的过程中在日常事务上所发生的矛盾冲突进行调解,使企业各部门之间能够团结和协调一致,维持企业的稳定和正常运行。
行政管理的另一项协调任务,是协调企业同其他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非业务关系。这种关系之所以是非业务的,是因为企业的运行是在各部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才得以健康而稳定地进行的。行政管理部门的职权并不能超越企业的内部分工。明确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避免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插手业务,从而避免在业务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之间造成矛盾冲突,避免使企业的运转陷于混乱。行政管理对企业与其他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非业务关系的协调,其主要内容是在维护企业的基本权益的基础上,发展同社会各有关单位的友好交往,缓解矛盾冲突,从而为企业争取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编辑本段]行政管理的工作流程
对于行政助理的工作职责,对于不同的公司来说,职责是不一样的,但是主要的工作职责还是有共同点如下:
1、准备有关行政问题解决方案、年度报告等文件;
2、管理公司内部相关的文件;固定资产管理、办公用品采购等行政工作。
3、分析运营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新的工作流程或就原有的流程进行改进;
4、向员工传达相关制度;
5、优化工作流程,简化汇报程序,降低成本;
6、会务安排。
7.人事档案,文件管理,社保,医保,考核,传达文件,会议记录
8.配合人事招聘,录用,评估,辞退等相关事宜.
9.协助办公室事务管理
10.前台工作:电话转接 、专业书籍、资料管理、文件复印、传真整理、快件寄送、 签收、来宾接待、其它文秘工作。
Ⅵ 浅论行政管理现代化
恩…首先农业的行政管理能从大方向上把握农业发展的走向,实现各方面的协调管理给予农业以内政容策上的支持。我国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走集约化科技化道路,而要实现向科技集约方向发注定了要强大的行政力量支持。看看发达国家的农业,那个不是国家给予大量的补贴。所以,行政管理对农业的意义在于强大的行政力量支持,有政策资金等优惠,以及各方面的协调促进。作用在于它是重要的外部力量,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Ⅶ 现代行政现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行政职能扩展。
西方国家的行政机关在相当长时间里,遵循宪法规定的限度和秩序,其一切行政行为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受立法的严格控制,由此形成“无法律即无行政”的法治行政原理。行政被看作仅仅是国家官员依法行使职权和寻求行政效率提高的活动。与这种理论相一致,西方国家政府的职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被限定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以及个人财产不受侵犯等方面。
自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至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节奏明显加快,给西方国家带来了日渐增多、日益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这就需要一种能够对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并有效解决问题的力量。在这种条件下,具有较强机动性、灵活性、伸缩性的国家行政机关,顺理成章地要被推向国家的主导权。西方国家认为,“法律有限、人事无穷”, 纯粹的法治行政已不再适应变化的需要。因此,依法行政不应是一切行政行为均须依照法律条款,而是必须符合法律原则。也就是说,在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条件下,国家行政机关有自由裁量、采取行政行为的自主权力。上述行政观念的变化,使政府不仅承担起了保国卫民的责任,而且承担起了扶助各行各业均衡发展,普遍提高各个阶层生活水准和道德文化水准,防止个人私欲损害社会公益以及缓解社会矛盾的责任。政府行政职能的扩展和行政权力的扩大造成了“行政国家”的兴起,行政国家的兴起则造就了一个“大政府”。 2、不良行政现象增加。
行政职能的扩展和行政权力的强化导致了行政国家的出现,而行政国家的出现则进一步加强了政府行政活动。以行政权力的扩张和强化为基础的行政活动的加强则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行政现象。(1)行政组织规模庞大,形成了许许多多结构复杂、分工细致、门类繁多的专业部门和各种行政委员会,与此同时,政府公务人员也大量增加。(2)行政决策迟缓,使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受到影响。(3)政府人员专业化,主要是指政府大量招揽和使用专业人才的现象,造成了所谓“专业人员国家”的现象。(4)官僚化倾向滋长,导致了“程式化”行政现象出现,不仅使国家行政组织中人际关系淡薄,主动进取精神受到抑制,而且导致政府与公众关系恶化。
对不良行政现象的描述:以“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为典型。 3、行政管理和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
这主要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所形成的某些行政现象:(1)重视社会目的。从积极意义上说,重视社会目的、为国民利益服务是现代宪政国家政府的天经地义的职守,从消极意义上说,轻视社会目的、不为或不能为国民利益服务的政府,则会为国民所不容、被国民所抛弃。(2)行政管理手段现代化,主要是指政府为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不断和大量吸收、采取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技术方法的行政现象。(3)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从科学管理理论开始,经过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的激荡、管理科学的充实、系统论——权变观的发展,当代行政管理学已经成为一门内容丰富多彩、分支学科众多、研究领域独特、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为民服务、依法行政、高效管理、适应发展成为其中心观念。
Ⅷ 浅谈如何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
摘要我国加入WTO 后, 开放的中国正在不断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和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力度,国际化的经济规则给政府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加快行政管理现代化建设无疑是促进中国走向国际化的强有力保障。关键词:行政管理 现代化 电子政务中国经济进入全球化,政府的职能和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如何在原有基础上深化改革, 就成为摆在政府面前一个实实在在的、无法回避的问题。在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行政管理现代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就要对行政管理各方面的内容赋予现代化的思维和观念,以现代化的行政理论加以指导并组织行政管理的活动,运用科学的手段为行政管理提供技术基础并辅之以执行,制定比较完备的行政法规以保障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一、 行政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行政管理现代化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思想观念现代化。行政管理观念现代化,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现代化的过程是人自身自我完善的过程, 树立强烈的创新思想和开拓精神, 准备和乐于接受他未曾经历的新的生活体验、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行为。要勇于抛弃墨守成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传统观念, 改变家长式、长官意志、独断专行的管理思想以及唯命是从、以教条和机械的方法处理行政事务的旧习惯。2、行政组织机构的现代化。现代化的组织机构必须有灵敏的信息系统、科学且权威的咨询系统、民主和高水平的决策系统、高效的执行系统和强有力的法制性的监督系统。此外, 现代化的组织机构, 应当有合理的机构设置、精干而有效率的公务人员、较高的智能、合理的年龄结构、明确的职责权限、标准的工作程序和公正、严明的考核、奖惩等激励机制, 使得各组成部分协调运转, 从而保证行政管理的效率性。3、知识现代化。21 世纪是科学、管理飞速发展的时代, 行政管理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日益增多, 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 只有努力掌握和丰富现代化科学知识, 才能使自己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 做好政府管理工作。4、管理技术手段的现代化。落后的行政管理技术和办公手段是造成我国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行政管理工作的性质、内容、形式和手段都需逐步变革, 必须采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自动化的办公手段, 在政府内建立起高效率的决策支持系统和信息传递加工系统, 提高政府管理效能。二、 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树立民主观念是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条件。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是民主的行政管理,而行政民主化的基本前提就是行政公开,而且公开性不仅限于决策层,还应该扩大到全社会,公民能够直接地或者间接地通过某些代表自己利益的组织介入政府决策,表达自己的心声;另一方面,行政公开有利于公众了解政府行政工作,对政府工作提出建议、进行监督,有效促进政府行政决策的合理化和科学化,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密切政府与公众的联系,有效防止一些行政工作人员的“黑箱操作”和****现象的产生。政府可以通过采取相关措施实现行政公开,例如:1、通过网站、媒体、设立固定政府信息公开设备设施、定期召开政府新闻发布会、设立服务热线等方式,切实增强政府行政管理的透明度。最近,政府机关各局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就是规范、统一公开发布政府信息的一项举措,极大地推进了行政民主化。2、建立预公开制度。政府在发布各种政策、规章以及实施重大决策前,应组织政府领导成员或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开展专项的社会咨询活动,围绕重要决策和工作部署,组织各界人士进行讨论、论证或举行听证会。3、扩大公民参政议政的渠道,提高政府对公众意见和投诉的回应力,通过互联网、信访、走访等途径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联络,以建立一个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行为目标,提高政府的服务意识,以公众的满意度作为政府工作成败的衡量指标。三、 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核心行政效率是提高全社会效率的核心,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其途径主要有:1、实行行政主体多元化。引入行政服务的竞争机制,减轻政府职能负担,让其他社会力量包括社会团体、企业、中介组织去承担公共行政职能,通过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共同合作的方式达到社会治理,对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产生激励作用,提高政府服务意识。2、建立“有限政府”的观念,实现行政管理高效化。首先要限制政府的职能范围,“让政府只做它应该管的事”,在它应该起作用的职责范围内行使权力,承担责任。其次是限制政府的权力,让它只在其权力范围内起作用,不得随便干预市场行为,把政府职能放在加强宏观调控上。3、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大规模减少和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审批条件、环节和内容,尽快建立网上审批系统。4、合理设置政府各级机构,精简行政队伍,提高公务员素质。行政组织的设置要以职能需要为基础,避免“因人设庙”的现象,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实行责任制政府。加强公务员的技术意识、廉政意识和服务意识,对公务员进行能力评估和绩能考核。四、 电子政务是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手段在信息化社会里,政府现代化的根本特征表现为政府的信息化,电子政务是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政府管理形态,是政府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就是改造传统政府建设现代化政府的过程。电子政务在政府行政管理现代化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改变政府的管理理念信息技术是一种新的事物,它不仅代表先进的技术,而且也代表一种新的思想、新的思维;信息技术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并且推进其他领域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管理创新、制度创新,这将极大地改变政府的管理理念。1) 建立服务式政府。目前指导着西方国家大力推行行政改革的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服务型政府将是未来政府的基本定位,综合服务将是未来政府的核心职责,政府原有的一些管理职能将移交给其他实体,政府更多的精力将投放到单个实体无法处理的信息服务和信息管理领域。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以用户为中心,按照用户需要来设计政府的网络功能,它将促使政府由一种多层次、多部门、以管理为主的形态向一种智能型的、顾客取向的、以服务为主的形态转变。2) 建立规范化政府,电子政务的框架设立和功能体现,是建立在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之上,标准化和规范化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前提,电子政务的交互性、透明性、公开性和检索性,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政府的规范化和依法行政。3) 建立学习型政府,信息化条件下政府的管理与以往大有不同,对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公务员更新观念,树立开拓创新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不断更新知识,造就成为复合型人才。2、改革政府的组织结构正像电子商务深刻地改变了商业结构一样,电子政务将极大地影响和改变政府的结构和职能。传统的行政组织形式是官僚科层组织结构,它与工业化时代平稳的管理环境相对应而存在。电子政务的发展则将逐步缩减以至取消中间管理层,增宽管理幅度,改变科层组织结构,按照政府和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重新构造政府结构,使政府的组织结构设计更加精简和合理,促进传统金字塔型的行政组织扁平化,从而优化政府的组织结构。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立将根据公民的意向和需求来确定,朝着“单一窗口”、“跨部门”、“24小时”、“自助式”的方向发展。未来还可能出现政府动态网络机构的设立,即电子政府网络结构的各部分可以根据社会的需求相应的变动、增加或撤减。很显然,新的政府组织结构将改变传统的固定工作流程和死搬硬套的工作方式,力图建立一个有弹性、有应变能力的政府管理新机制。3、转变政府的运作方式传统政府的运转方式,大多以集中开会研究、自上而下的逐级下达指令和自下而上的层层汇报、上下级之间的层层报批和层层审批为主要工作方式,“文山会海”、“公文旅行”总是克服不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效率低下,并且容易出现信息失真和政府****。电子政务通过虚拟办公、电子邮件交换、远程连线会议等手段,改变政务信息的传递和流动方式,减少纸件政务信息的数量,改变政府的办事方式,逐步扩大和完善政府的网上办公功能,变官僚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变简单命令型政府为互动规范型政府,构建适合信息社会的政府工作方式。4、增强政府的决策能力政府通过网上与公众进行互动沟通,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政府的行为,将有力地促进政府决策的公开化、民主化和效率化。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政府获取信息和处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政府能够及时获得和处理大量的信息,建立各种各样的政务信息数据库和政府辅助决策系统,进行辩证地和系统地思考和整理,大大提高政府的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政府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让公众参与,让公众发表意见,使政府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有效集中群众智慧;决策后,政府又可以通过网络及时获得决策实施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了解和把握公共管理发展变化的最新动态,并据此完善或追踪决策;而公众也可以通过信息网络监督政府的运作过程和结果。同时,在政府内部电子政务也能够有效的防范下级政府违背上级决策精神而肆意妄为,在更大程度上保证下级政府更好地执行上级政府的决策,切实保证政府决策的顺利执行。5、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1) 电子政务以电子公文和网络办公为主要方式,加快了政务信息的传递速度,加快了政府的办事速度,从而增强了推行政令的时效性,大大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2) 政府信息化推动政府行政组织结构的变革,缩减甚至取消中间管理层,精简政府管理机构,将大大简化行政运作的环节和程序,有些中间管理层环节被计算机程序取代或被取消,这无疑将很大地提高政府的运转效率。3) 电子政务的目标之一是降低行政运作成本,随着电子政务地深入发展,政府行政管理结构将逐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素质将逐渐加强,政务信息传递效率和政府办公水平将不断提高,这些都会促使行政运作成本的减少。6、促进政府的反腐倡廉电子政务的公开性和交互性,将加强政务的透明度和依法行政。政府通过网络公开办事程序,公布政府政策法规及举报监督办法,使民众能及时通过政府网站获得详尽的信息,参与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从而避免暗箱操作,防止以权谋私,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从我国电子政务的实践来看,电子政务的廉政功能已初步显现,如走私、逃套汇.骗税的重要手法,就是在单证上弄虚作假。过去我们把防伪的重点放在纸面单证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是治标不治本。如今,十二个中央部委联合推出的“口岸电子执法系统”采用了“电子底帐+联网核查”的管理模式,使各管理部门之间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接核查对方的执法电子数据,进而从根本上防止不法分子的造假机会。此外,电子采购和招标的推行也被实践证明是增强政府采购透明度、减少这一领域****现象的强有力的方法。结束语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步伐和建设力度,转变政府职能,加快行政管理现代化建设无疑是促进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强有力保障。同时,行政管理现代化是一个既有理论又有很强实践性的概念,还需要我们在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建设发展中,不断探索,真正建立现代化的行政管理组织制度体系。
Ⅸ 建立创新型政府下提到什么是行政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进一步来明确了职能转自变的目标和方向。《决定》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这些既是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要求,也为在政府领域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