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政执法 » 俄罗斯联邦总统国家行政学院

俄罗斯联邦总统国家行政学院

发布时间: 2021-02-26 01:11:54

㈠ 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的院校名录

上合组织大学74所院校名称与合作方向见表1-2: 表1:上合组织大学外方院校名称与合作方向 序号学校名称合作方向1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 区域学2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 区域学3莫斯科大学 区域学4乌拉尔联邦大学 区域学、能源学5哈萨克斯坦民族大学 区域学、生态学、纳米技术6吉尔吉斯巴拉萨根民族大学 区域学7比什凯克卡拉萨耶夫人文大学 区域学8塔吉克斯坦国立语言学院 区域学9哈萨克斯坦阿贝莱·汗国际关系与世界语言大学 区域学10欧亚古米廖夫民族大学 区域学11塔吉克国立法律、商业政策大学 区域学12俄塔(斯拉夫)大学 区域学、信息技术13哈萨克斯坦雷斯库洛夫经济大学 区域学14吉尔吉斯国立阿拉巴耶夫大学 区域学15阿尔泰国立大学 区域学16莫斯科动力学院 能源学17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 能源学18塔吉克斯坦技术大学 能源学、信息技术、信息技术19吉尔吉斯斯坦拉扎科夫国立技术大学 能源学20卡拉干达国立技术大学 能源学、生态学21哈萨克斯坦萨特帕耶夫国立技术大学 能源学、生态学、纳米技术、信息技术22哈萨克斯坦国际研究生教育学院 能源学、生态学、纳米技术、信息技术23巴甫洛达尔州托赖格罗夫国立大学 能源学24奥什国立大学 能源学25阿拉木图能源与通讯大学 能源学26南哈萨克斯坦奥埃佐夫国立大学 能源学27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 生态学28西伯利亚联邦大学 生态学29南乌拉尔国立大学 生态学30奥什阿德舍夫理工大学 生态学31吉尔吉斯斯克里亚宾国立农业大学 生态学32塔吉克农业大学 生态学33塔吉克国立师范大学 生态学34阿拉木图创新技术大学 生态学、纳米技术35太平洋国立大学 生态学36国家工艺研究大学(莫斯科钢铁合金学院) 纳米技术37圣彼得堡国立电子技术大学 纳米技术38别尔哥罗德国立大学 纳米技术39欧亚古米廖夫民族大学 纳米技术40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学 纳米技术41塔吉克斯坦国立医科大学 纳米技术42圣彼得堡国立信息技术、机械与光学大学 信息技术43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 信息技术44阿斯特拉罕国立大学 信息技术45奥伦堡国立管理学院 信息技术46吉尔吉斯伊萨诺夫国立建筑交通大学 信息技术47塔吉克斯坦实业与服务学院 信息技术48卡拉干达经济大学 信息技术49东哈萨克斯坦谢尔卡巴耶夫国立技术大学 信息技术50哈英科技大学 信息技术51莫斯科国立经济统计信息大学 信息技术52国家工艺研究大学(高等经济学院) 经济学53俄联邦总统直属国民经济与国家行政学院 经济学54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 教育学表2:上合组织大学中方院校名称与合作方向 序号学校名称合作方向备注1北京大学 纳米技术、区域学 2清华大学 纳米技术、区域学、能源学 3华中科技大学 纳米技术、能源学、IT技术 4首都师范大学 区域学、教育学 区域学牵头院校5北京外国语大学 区域学 6黑龙江大学 区域学、IT技术、经济学 7新疆大学 区域学、生态学、纳米技术、IT技术 8大连外国语大学 区域学 9琼州学院 区域学、生态学 10兰州大学 生态学、区域学 生态学牵头院校11山东大学 生态学、区域学、经济学 12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生态学、区域学、经济学 教育学牵头院校13华北电力大学 能源学、IT技术 能源学牵头院校14中国石油大学 能源学、经济学 15哈尔滨工业大学 能源学、纳米技术、IT技术 16兰州理工大学 能源学、IT技术 17吉林大学 IT技术、区域学、能源学 IT技术牵头院校18长春理工大学 纳米技术、IT技术、能源学 纳米技术牵头院校19大连理工大学 经济学、IT技术 经济学牵头院校20新疆师范大学 教育学、区域学、经济学

㈡ 俄罗斯奥廖尔州首府奥廖尔市的面积是多大

奥廖尔市是奥廖尔州的行政、工业、科学和文化中心,位于俄罗斯联邦欧洲部分的中俄罗斯高地,距莫斯科以南382公里。它坐落在奥卡河及其奥尔利克支流的两岸、图拉—库尔斯克和布良斯克—叶列茨的铁路和公路的交叉点。人口大约为35万。 1566年,俄国沙皇伊凡雷帝设这座城市为莫斯科国家南部边界的一个要塞。城市建设始于1564年,施工者主要是哥萨克人。按最初的设想,奥廖尔前哨阵地主要保护俄国免遭克里米亚鞑靼人的入侵,但是,城市从来都没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此后没多久其南部又修建起一些要塞——利夫内、库尔斯克、克罗梅等。 该城很快成为辽阔的奥廖尔县的中心,但在混乱时期遭到破坏。哥萨克居住的奥廖尔最先投靠伪德米特里,在1612年年底前曾多次易主。乌克兰并入俄国以后,该城逐渐失去军事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行政和贸易中心、向莫斯科和周边地区供应谷物和面粉的广阔粮食市场的核心。 在17世纪,该城多次遭受克里米亚鞑靼人入侵。1673年,一场大火烧毁了4座教堂、6座城市塔楼和2000幢民房,此后,城市迁移到如今所在的位置。 在彼得大帝统治年代,该城享有省中心的地位,而在18世纪末,成为奥廖尔省的中心居民点,现在的布良斯克和利佩茨克州的大部分土地当时属于这个省。奥廖尔还是俄国东正教会奥廖尔—谢夫斯克教区的中心(独立的奥廖尔教区组建于1778年,但直到1818年以前,主教都居住在谢夫斯克)。 奥廖尔周围的肥沃土地吸引了最著名的贵族家庭,该城因此成为贵族文化中心。奥廖尔是著名俄国作家И·С·屠格涅夫和Л·Н·安德烈耶夫、哲学家М·М·巴赫京、历史学家Т·Н·格拉诺夫斯基的故乡。作家И·А·布宁、Н·С·列斯科夫、А·Н·阿普赫京以及许多其他著名俄国文学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曾与这座城市息息相关。 从19世纪下半叶起,奥廖尔修建起连接伏尔加河沿岸港口、波罗的海沿岸港口、莫斯科、哈尔科夫和塞瓦斯托波尔的铁路和公路。这些道路的建设加强了该市作为俄罗斯中部地区之间某种枢纽的地位。1917年革命前夕,该市已拥有一所士官武备学校、一所宗教学校、一所贵族女子学院、几所中学,后来的俄罗斯大臣会议主席П·А·斯托雷平就毕业于其中一所中学。 1917年伟大十月革命胜利后,这个地区变成国内战争频繁的战斗行动中心之一。1919年秋,邓尼金将军的白卫军与红军曾在周边地区发生流血战斗。国内战争结束后的苏维埃政权年代,该市继续迅速发展工业化,修建起机械制造厂,市政基础设施得到改造。 在1941年至1945年的伟大卫国战争中,该市被法西斯德国军队占领了22个月。由于在库尔斯克弧形地带击败了法西斯分子,该市在1943年8月5日获得解放。为了纪念解放奥廖尔和别尔哥罗德,莫斯科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第一次施放了礼炮。现在,市里有一个纪念解放奥廖尔的博布鲁伊斯克第348步兵师的博物馆。 在战后数年里,该市不仅恢复了原貌,而且还成倍地提高了工业潜力。这里涌现出该地区从未有过的行业,例如,“琥珀”钟表厂、一些仪器制造厂和电子制品厂、轧钢厂。 近年来,城市改造的特点之一是,高等学校迅速发展。奥廖尔市拥有该地区最大的高校,其中最著名的有:国立奥廖尔大学、国立奥廖尔工科大学、国立奥廖尔农业大学、奥廖尔地区国家行政学院、政府通信军事学院等等。2001年国立奥廖尔大学与中国教育机构代表举行了多次会晤和会谈,结果奥廖尔大学和中国一些高校开始互派进修生。 该市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有大量保存完好的文化古迹——始终为这个地区扬名的大小教堂。例如,1896年,城里有28座大小教堂;1座修道院;7座小礼拜堂;1座皈一教教堂;3座祈祷室——1座罗马天主教祈祷室、1座路德派祈祷室、1座分裂派祈祷室;1座犹太教堂。现在,市政部门正在努力最大限度地保护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 奥廖尔市主要的工业生产部门是,机械制造、黑色冶金、建材工业和有色冶金业。该市最大的企业有:“奥廖尔轧钢”股份公司(金属帘布、镍铬合金丝网、特殊精加工的冷拉轧材、钢筋线材、过滤网线材等)、“奥廖尔冶金”股份公司(制造高质量的铝合金)、“奥廖尔梅德韦杰夫”股份公司(土壤翻耕设备、甜菜联合收割机)、“奥廖尔食品机器制造”股份公司(饮水机、包装颗粒材料的自动分包机、牛奶自动分装器等)、“奥廖尔纺织机械”股份公司(辊轴捡拾压捆机)、“奥廖尔家具”股份公司(生产家具)等。 该市的企业积极与外国伙伴开展合作。根据奥廖尔州政府与美国杰斯有限公司的意向书,该市正在实施建立冷冻柜和制冷箱制造企业的投资项目。项目的外资额达到1000万美元。2000年11月,第一大批冷冻设备已经销往罗马尼亚。 此外,该市的一些轻工业企业继续发展与外国伙伴的接触,为下述外国公司制造产品:《Клаус Штайльманн》、《Штайербергер》、《Нинхаус и Лотс Кординирц》(德国)、《Хеннес и Мауриттц АБ》(瑞典)。 市郊自然条件好,有利于开展稳定的农业生产。总体上说,农业部门采用的是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多种经营体制,有组织的、合法的经济实体在划拨和分配给它们的土地上开展生产。 农业生产的主要类别是:生产谷物(黑麦、小麦、芥麦、大麦、甜菜、土豆、蔬菜、油料作物,生产肉类、奶类,有选择地培育种子和繁殖种牲畜。 奥廖尔郊区的先进农业企业有:“奥廖尔田地”农业股份公司、奥廖尔农业联合股份公司和“小麦”股份公司。现在,它们拥有全州50%的牛、羊,55%的生猪。2002年1月至8月,这些企业的产肉量在全州占52%,产奶量占41%。 城市2002年的主要经贸伙伴是德国、意大利、伊拉克、美国、法国、奥地利和独联体国家(乌克兰、摩尔多瓦、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现在,市政府正在研究与亚洲、欧洲和美洲有关伙伴扩大经贸合作领域的可能性。对外经济和跨地区联络局与州政府其他机构一起拟定出一系列重点投资方案,奥廖尔市的许多企业榜上有名。这些投资项目已转交给下述国家的大使馆和商务处,如中国、印度、乌兹别克斯坦、英国、德国、丹麦、西班牙、意大利和美国。 "奥廖尔州投资活动法" 是确保外国投资者在奥廖尔市和奥廖尔州顺利开展业务的基础。它向将资本投入到本市和州的公司提供税收优惠。投资的重点方向是发展高科技产品生产。 在市内行使国家权力的是按照俄罗斯联邦宪法、联邦立法和州章程成立的机构:奥廖尔市杜马和奥廖尔市政府首脑(市长)。 市政府首脑是最高公职人员。他领导常设执行权力机构——市政府。现在,瓦西里·伊格纳季耶维奇·乌瓦罗夫任奥廖尔市市长。

㈢ 俄罗斯的法律体系

俄罗斯法律制度总的特点

如果按目前通行的划分法系的方法把世界各国的法律归为两大法系一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则俄罗斯的法律应归入大陆法系之中。

俄罗斯的法律之所以属于大陆法系,是因为它具有大陆法的一些基本特征:第一,强调议会立法(实质上是专家立法,只是加盖了议会的橡皮图章),在司法过程中所适用的法律都是由立法机构制定颁布的法律、法令,而不像英、美等普通法国家中,法官可以在司法中自己创造新的法律。第二,强调国家法律的法典化,如制订统一的民法典、商法典等。第三,司法中极少遵从先例,即在审理一个新案时未必要按照别的法院以往对类似案件的裁定作出相似的判决。

宪法制度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俄罗斯的宪法改革势在必行。现行宪法是原苏联时期原苏联共产党执政时颁布实施的,其主要内容在前面的《俄罗斯现行的政治体制》中已经阐述过。

现在俄罗斯有两部宪法草案,一部是联邦宪法委员会起草的。这部宪法的主要内容是:强调联邦条约是宪法的组成部分,主张取消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两院制议会,强调立法、执行、司法机构间的分权与制约平衡,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应该与执行机构权力分开。

另一部宪法草案是叶利钦总统另组班子草拟的“总统宪法草案”。这部宪法有三大突出特点:第一,确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第二,在俄罗斯实行总统制国体;第三,取消人民代表大会,重建议会。草案的主要内容是:总统是国家元首,是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障,是俄罗斯联邦最高公职人员,在国外代表俄罗斯联邦;除政府总理的人选需经联邦大会批准外,其余内阁成员由总统直接任命。在同联邦委员会磋商后,根据政府总理提名任命或解除联邦部长和各部门领导人的职务;向联邦委员会提出宪法法院、最高仲裁法院、最高法院和总检察院法官的候选人;武装力量高级指挥员也由总统任命;总统有权提前解散议会。草案规定的联邦议会是联邦大会,由联邦委员会(上院)和国家杜马(下院)组成,它是联邦最高代表机关,由它通过联邦法律,并实施宪法规定的监督职能。两院制的联邦大会(议会)同时选举产生,任期4年。在未选举之前,目前的联邦最高苏维埃和政府的全权延长到新议会和新政府产生为止。

这两部宪法草案中大约有60%的内容是相同的,如都强调联邦条约是宪法的组成部分,都主张取消人民代表大会、建立两院制议会等,但它们在实质性的内容上有巨大区别。宪法委员会草案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平行地位,而总统宪法草案则强调总统制共和国国体,强调总统的权力和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中心地位。

俄罗斯联邦议会和俄总统目前正就究竟以哪一部草案作为未来国家宪法的立法原则和基础的问题展开激烈的斗争,不难预料,其最终结果是两部宪草合二为一,取“长”补“短”,并以此作为立宪的原则和基础。

㈣ 莫斯科所有的大学

莫斯科国立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 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国立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физико-техн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莫斯科)Россий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дружбы народов (Москва
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国立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инженерно-физ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莫斯科)Россий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гуманитар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Москва)
国立人文大学(莫斯科)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гуманитарных наук (Москва)
莫斯科州国立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областно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 H.Э.Баумана
莫斯科国立矿业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гор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国立工艺大学(斯坦金)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Станкин"
俄罗斯国立石油天然气大学(莫斯科)Россий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нефти и газа (Москва)
莫斯科动力学院(技术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国立电子技术学院(技术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электронной техники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国立交通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путей сообщения
莫斯科航空学院(国立技术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авиацион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国立地质勘探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геологоразведоч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俄罗斯门氏化工大学(莫斯科)Российский химико-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莫斯科国立精细化工大学Московска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тонкой химической технологии
莫斯科国立钢铁合金学院(工艺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стали и сплавов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国立建筑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 莫斯科汽车公路学院(国立技术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автомобильно-дорож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国立食品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пищевых производств
莫斯科国立仪器制造与信息技术学院Московска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приборостроения и информатики
莫斯科国立开放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открыт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国立实用生物工艺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прикладной биотехнологии
莫斯科国立纺织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кстиль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国立林业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леса
. 莫斯科国立工业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индустриаль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国立生态工程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нженерной экологии
莫斯科国立印刷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печати
莫斯科国立通讯与信息技术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связи и информатики
俄罗斯纺织与轻工业函授学院(莫斯科)Российский заоч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текстильной и легк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Москва)
莫斯科国立民用航空技术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гражданской авиации
俄罗斯国立开放交通技术大学(莫斯科)Россий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открыт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путей сообщения (Москва)
莫斯科国立电子数学学院(技术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электроники и математики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国立测绘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геодезии и картографии
莫斯科国立无线电技术、电子和自动化学院(技术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радиотехники, электроники и автоматики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国立技术大学“马米” 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МАМИ"
莫斯科国立工艺与管理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технологий и управления
莫斯科国立设计与工艺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дизайна и технологии
. 莫斯科国立公共市政与建筑学院Москов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коммунального хозяйства и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莫斯科国立钢铁夜校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вечерний металлург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莫斯科国立水上交通大学Московска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вод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а

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市立师范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родской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市立心理师范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родской психолого-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国立开放师范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открытый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州国立师范学院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областной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俄联邦政府金融学院(莫斯科)Финансовая академия при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е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Москва)
国立高等经济大学(莫斯科)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 Высшая школа экономики (Москва)
. 国立管理大学(莫斯科)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управления (Москва)
俄罗斯经济学院(莫斯科)Российска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Москва)
莫斯科国立经济、统计与信息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экономики, статистики и информатики
全俄函授财经学院(莫斯科)Всероссийский заочный финансов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Москва)
莫斯科消费合作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потребительской кооперации
莫斯科市政府市立管理学院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родской институт управления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а Москвы
全俄对外经贸学院(莫斯科)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внешней торговли (Москва)
预算与国库管理学院(莫斯科)Академия бюджета и казначейства (Москва)
俄联邦国民经济学院(莫斯科)Академия народного хозяйства при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е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Москва)
全俄国立税务学院(莫斯科)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налоговая академия (Москва)
. 莫斯科国立法学院Московска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юридиче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俄罗斯私法学院(莫斯科)Российская школа частного права (институт) (Москв
俄联邦总统国家行政学院(莫斯科)Россий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службы при Президенте РФ (Москва)
莫斯科医学院Московская медицин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莫斯科国立口腔医科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медико-стоматолог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俄罗斯国立医科大学(莫斯科)Россий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медицин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Москва)
俄罗斯国立体育运动与旅游大学Россий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физиче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спорта и туризма
莫斯科国立体育学院Московска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физиче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莫斯科农学院Московская сельскохозяйств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俄罗斯国立函授农业大学(莫斯科州)Россий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грарный заоч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г. Балашиха Московской области)
莫斯科国立兽医与生物工艺学院Московска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ветеринарной медицины и биотехнологии
国立土地规划大学(莫斯科)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по землеустройству (Москва)
莫斯科国立农业工程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гроинженер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国立自然资源规划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природообустройства
莫斯科建筑学院(国立)Московский архитектур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莫斯科国立工业艺术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промышл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国立服务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сервиса

㈤ 俄国重要法律及颁布时间查询

罗斯是苏联的法定继承国,1993年12月通过现行宪法后,逐步建立起现行法律体系。

㈥ 拉姆赞·卡德罗夫的个人履历

1976年10月5日出生于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古尔恰罗伊斯克区; 1992年中学毕业;
1996年开始担任车臣共和国“伊斯兰主教”阿赫玛特·卡德罗夫(其父)的助手和卫队长;1998年进入马哈奇卡拉法律和商业学院法律系学习,于2004年毕业;
2000年—2002年俄罗斯内务部驻车臣警察部队参谋;
2002年车臣共和国“拉姆赞”体育俱乐部负责人;
2002年5月车臣共和国内务部警察独立连排长;
2003年其父阿赫玛特·卡德罗夫当选车臣共和国总统后担任总统安全局局长;
2004年车臣共和国内务部部长助理、车臣共和国国务委员会成员;
2004年5月车臣共和国政府第一副总理;
2004年担任“捷列克”足球俱乐部总裁;
2004年担任“俄罗斯英雄” 阿赫玛特·卡德罗夫基金会主席;
2004年俄罗斯联邦总统国家行政学院学生;
2004年10月俄罗斯联邦总统驻南部联邦区全权代表顾问;
2004年12月被俄罗斯联邦总统授予“俄罗斯英雄”称号;
2005年3月车臣共和国战时财产补偿委员会主席;
2005年8月车臣共和国代理总统2005年11月车臣共和国政府代理总理;
2006年1月车臣共和国控制毒品委员会主席;
2006年2月“统一俄罗斯”党车臣共和国地区党部书记;
2006年3月车臣共和国总理;
2007年2月—3月车臣共和国代理总统;
2007年3月2日根据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提议,车臣共和国议会批准其为车臣共和国总统;
个人爱好:拳击;已婚,有六个孩子。
父亲:卡德罗夫·阿赫玛特·阿卜杜勒哈米多维奇;1951年出生于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市;车臣共和国第一任总统;2004年5月被车臣恐怖分子杀害(爆炸)。
拉姆赞·卡德罗夫提倡一夫多妻制、养着一头狮子和老虎做宠物、拥有8000人私人卫队。

㈦ 有俄罗斯的历史简介吗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俄罗斯(包括解体前的苏联)社会对苏联70年历史的评价有两次大的变化。第一次发生在1987年1月,时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提出在苏联历史中“不应该有被遗忘的人物和空白点”。众所周知,其结果导致了对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并对苏联解体产生了重大影响。[1]第二次发生在90年代中期,其主要特点是逐渐抛弃了那种否定一切的态度,能够比较冷静地、客观地评价历史。[2]
1.二月革命那么,为什么革命没有停留在资产阶级二月革命性质上?这是因为,十月党人、立宪民主党人、社会革命党人及孟什维克所代表的企业主和地主试图雄心勃勃地尝试同“无政府状态和经济破坏现象”作斗争。实际上,他们根本不可能通过非政府途径克服这些现象。他们内心深处是想恢复原来的生活,但是,1917年的客观现实根本不可能实现他们的这个愿望;他们也没有对国家经济生活进行激进改革的方案。由于存在着群众极为蔑视的“资产者”即有产阶级,所以劳动群众关于平均财产的呼声日益高涨。各政党的教条主义者(主要是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断送了民主革命和危机“平稳”发展的机会,而且他们还认识不到这一点。所以,顺应了群众情绪的布尔什维克掌握政权就不足为奇了[8]。
判断十月革命必要性最主要的标准应当是看它是否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应本末倒置,看其是否符合某种理论(如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爆发)。旧俄国从落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为战胜德国法西斯提供强大物质基础,充分证明十月革命的必然性。
然而过去研究十月革命也有不足的方面:列宁看到了旧俄国的落后性,发动十月革命是在一种受围困、受孤立的情况下进行的,不得不实行高度集中的体制,利用有限资源以克服“落后性”。但不能把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模式化,社会主义发展应该呈现出多种模式,多样化。俄国缺乏民主传统,没有议会、多党制,革命中激进主义占上风,导致后来执政党内缺乏监督机制。俄罗斯学者认为虽然这不是十月革命直接后果,但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
2.斯大林和斯大林时代
对斯大林和斯大林时代的评价在俄罗斯学界争论最多、分歧也最大。在戈尔巴乔夫时期对苏联70年历史、特别对斯大林时期进行了全盘否定,苏共28大决议写道:“集权的斯大林体制给国家、人民、党、社会主义思想本身造成了巨大损失,这一体制现正在被取消。”[10](P88)由此造成社会思想混乱。
近年来,特别是普京总统上台后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苏联历史。在一场革命和急剧的社会震荡后,俄罗斯社会失去稳定的社会结构和团体,群众成了一盘散沙,群众对那些毫无意义的政治斗争已经感到厌倦,强烈希望社会稳定和恢复秩序,甚至产生了对所谓“自由”的厌恶,渴求出现“强力的手腕”。2000年5月7日普京在俄罗斯总统就职仪式上说道:我们不能成为那种不明自己历史的人。我们应当知道自己的历史,知道它为什么会发展成这样,要从历史吸取教训。我们应当始终记住:是谁建立了俄罗斯,是谁捍卫了俄罗斯的尊严,并使俄罗斯成为一个伟大的、强大的国家。[11]2003年1月16日普京出访波兰前对记者说道:“斯大林是一个独裁者,但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是与斯大林的名字分不开的。”在2000年5月9日苏联卫国战争纪念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建立了纪念碑,上面篆刻了全部在1943年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决定奖给在卫国战争中作出巨大贡献的苏军最高指挥官的“胜利”勋章获得者的名单,斯大林排在第一。
1999年12月21日,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在拜谒斯大林陵墓时说道:斯大林不仅是20世纪俄罗斯历史上,而且是整个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活动家。他说,斯大林执掌政权后,把俄国从一个分散的国家建成世界上最强大、最伟大的国家之一,在苏联建立起了全部现代的工业,为人类进入宇宙作了最充分的准备和积累,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建立了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体制。他说,人们只注意到和指责斯大林破坏法制,搞大清洗,但在斯大林领导下,国家取得了远远超过上述列举的成就。
但对斯大林和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严重弊端——这些弊端不仅在当时、而且后来也影响了苏联社会发展,在俄罗斯学者看法中也是比较一致的:
(1)意识形态领域的教条主义,导致苏共思想僵化,不能“与时俱进”。如党内一直存在着“左倾顽症”,主要是急于过渡到共产主义。不理解工作重心应该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工作,20年代按照阶级斗争的方式处理党内分歧,30年代按照“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在国内展开政治清洗。连续不断的社会政治运动严重消耗了苏联党和国家的干部资源和精神资源,摧残了知识分子队伍及其创新思维能力。苏共在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往往提不出正确战略方针,丧失发展机会。如二战后世界科技领域掀起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革命。由于苏联领导人将30年代的斯大林意识形态教条主义化了,甚至认为电子计算机技术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在这次新技术革命中没能跟上时代潮流,这也是造成苏联社会发展停滞不前的原因。
(2)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存在的问题。莫斯科大学经济系教授布兹加林指出,这个问题过去已经研究很多,但简单地用“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性质去肯定或者否定斯大林时期的政治体制都是难以说清楚的。它既有社会主义性质一面,如社会平等、主人翁精神、集体主义以及在加强社会保障、消除失业、发展教育科技、实现劳动人民非常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等取得了很大成就的一面,也有资本主义甚至封建主义的东西的一面。由于缺乏监督机制,苏联国内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官僚阶层和官僚统治。上层官僚不被百姓控制,不服从百姓,实际上政权不是完全属于人民,劳动人民的政治权利是没有保障的,造成政权和人民的脱离。[12]
(3)经济体制的问题。斯大林时期单一的经济模式的弊端、经济结构的失衡等问题早已暴露无遗。但近年来学者们注意更多的是进一步探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实质,从理论上分析苏联社会在扭曲社会主义本质方面表现出的“超国家主义”、“国家封建主义”、“国家集权主义”等特征,以及如何使人民逐渐丧失对国有企业生产、分配的权力。历届苏联领导人拖延了早就应当实行的改革,使苏联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科技革命的发展。官僚主义的科技管理体制制约了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不利于科技的发展。与美国疯狂的军备竞赛耗尽了早已不堪重负的苏联经济发展潜力,苏联无力长期承担超级大国的重负。
3.对苏联解体后果及影响的评价
20世纪末的苏联解体与20世纪初的十月革命都是震惊世界的大事,理所当然引起俄罗斯学界重视。近年来更是出版了这方面的大量论著,以至形成学术热点。同样基于篇幅限制只能简要介绍有关苏联解体的观点。
(1)俄罗斯学者和民众对于苏联解体的评价
苏联解体初期,一些人曾预言:“这是资本主义和民主战胜了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将出现公正和持久的和平,将建立一个有新的世界秩序的社会”。[13](P184)当时俄罗斯人比较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结果,甚至认为苏联解体有利于俄罗斯发展。
但在1999年、2000年、2001年俄罗斯几次民意调查证明,认为苏联解体造成悲剧性后果的人分别占被调查者的77.1%,73.5%和72.0%。2001年12月10日,在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亲政府的“祖国”运动甚至建立公共审判庭,欲审判导致苏联解体的罪犯。
今天大多数俄罗斯学者都赞同这种观点:“苏联解体不仅是俄罗斯历史上一个悲剧性阶段,也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不好影响。”[14]莫斯科大学历史系教授斯·列昂诺娃强调了以下事实:俄罗斯领土面积缩小,回到彼得大帝以前的状况;俄罗斯的出海口和不冻港减少,出海口仅仅在亚洲、太平洋才有;在克里米亚半岛和波罗的海丧失了一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军事要地,如塞瓦斯托波尔等。俄罗斯人口也减少了。而且俄罗斯民族被撕裂了,现俄罗斯人有2500万生活在原属于苏联的“外国”。
苏联解体并没有使原苏联的各加盟共和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得到解决,其严重程度甚至超过俄罗斯,民族冲突也没有因为苏联的解体而消失。
(2)苏联解体是必然的或者是可以防止的?
认为苏联必然解体的有两种代表性观点。第一,世界历史发展的经验证明,多民族组成的帝国或迟或早都会因发展缓慢而解体,苏联这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帝国解体只不过重复了历史发展类似的规律性现象。这以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历史研究所所长萨哈诺夫为代表。俄罗斯科学院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涅什科认为: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占优势的是多民族国家的解体,所以苏联这个最后的殖民帝国瓦解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15](P14)另一学者索格里认为,类似苏联那样的多民族国家,或迟或早都将解体,不管你是用“铁腕”或是“自由主义”的管理方法。所以苏联解体是历史对1917年革命后苏联产生的一个报复。[16](P100)他们认为苏联帝国的存在主要是靠专制统治维持的,而帝国和政治自由是不相容的。戈尔巴乔夫没能看到这一点,他在宣布实行政治改革时,实际上就宣布了苏联和苏共的死亡。
第二种观点认为,由于苏联7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证明已经丧失了发展潜力,所以必然解体,不论有无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人都无法挽救苏联解体的命运。
但很多学者认为多民族国家必然解体这种说法并无根据,比如瑞士等联邦制国家以及目前世界上许许多多民族国家都没有解体。根据苏联1986-1987年的形势看,当时是可以签定新的联盟条约的,如果戈尔巴乔夫正确地把握了时机,苏联就可以避免解体的悲剧。
前俄罗斯联邦部长、现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直属国家行政学院教研室主任米哈伊诺夫坚决否认苏联解体是不可避免的说法。他认为,尽管存在导致解体的因素,但同样存在能够消除这些因素、维护国家统一的足够有力的机制。在80年代初期,苏联国内的情况很复杂;粮食供应时断时续、经济增长波动、对文化和科技的拨款削减。安德罗波夫已决定实行改革,他本人就亲自参加了改革方案的拟订,包括了在苏联经济体制引进市场机制的内容。所以说在70-80年代之交现代化的问题已经提上日程。甚至戈尔巴乔夫1987年在庆祝十月革命70周年的讲话中也包含相当成熟的改革的内容。可以说如果能实行安德罗波夫的改革、如果柯西金当年能成为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绝对是另外一个国家,在和西方的对抗中绝不会处于弱势。[17]涅什科教授指出,无可辩驳的事实是:苏联和美国一样,在最重要的经济指标方面很多居于世界前列,属于经济最强大国家之一,它保证了居民稳定的生活水平,及教育、文化、科学、卫生事业的发展。[15]俄罗斯科学研究院综合社会研究所在1999年、2000年、2001年曾作了几次调查,绝大多数俄罗斯人均认为苏联解体是可以防止的,赞同“苏联解体是不可避免的”观点的人仅仅占20.3%、25.4%和30.0%。
(3)谁应当对苏联解体承担主要责任?
既然苏联解体是可以防止的,那么谁应当对苏联解体负有主要责任?
一般来说,都同意苏联解体是由综合性的因素造成,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因素,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因素,既有政治经济的、也有思想文化等方面因素。
莫斯科大学历史系教授斯·列昂诺娃指出,如果没有现实的因素,历史上的问题也不会发展成今天的情况。俄罗斯学者比较注意研究1985年至90年代初苏联国内的形势,认为这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在戈尔巴乔夫开始改革时,当政者对改革要达到的目的并没有具体设想。如最先提的是建设更有人性的社会主义,所谓更多的社会主义,更多的民主,以后又讲抛弃社会主义原则。政策时时在变化之中,在形成新的政权之前犯了一系列错误。
中央权力的分散、软弱没有给经济发展以保证,政治权力的变化没有带来经济的变化,经济领域实行的价格自由化、私有化改革没有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989年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政治不稳定与经济不稳定结合起来了。
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布罗夫博士对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民主化”、“公开性”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他说:政治自由的发展,尤其是公开性和民主化的发展破坏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基础,消除了社会有机的、相对无痛苦的发展,失去了整个现代化进程的可能性,给活着的几代人带来苦难并使未来发展前景十分暗淡。其破坏主要表现在:在思想上使人民形成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在经济改革中造成坚信“市场自由就是一切”,由国家领导经济改革的想法遭到驳斥;在文化方面把市场自由和创作自由等同起来,天真地认为市场能“吸收”最优秀的书籍、影片和科学成果。他们以为只要推行市场和民主,国家几乎就会自动地繁荣,完全没想到在苏联这样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和经济自由之间可能并且实际上发生了冲突。
俄罗斯学者还有一种看法:由于共产党退出政治舞台而导致苏联解体。根据宪法,苏联社会的领导力量是苏共,它是政治核心,保证了国家的统一。苏共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国家管理的原则也是如此。苏共中央决定了苏维埃、共青团、工会及意识形态机构的活动,苏共通过其党员实现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而在戈尔巴乔夫时期,巩固国家的核心力量已被抛在一边,90年代初叶利钦下令解散共产党,党的领导没有了,国家国营企业的主导地位没有了,地方政权不再服从中央,加之少数民族自我恢复意识兴起,转变成分裂主义。当中央政权强大时可以抑制分裂,保证多民族国家统一,中央政权被削弱,意识形态被削弱后,国家统一的基础就没有了。
叶利钦当时掌握了不仅对俄罗斯、也有对全苏联的权力,有力量阻止苏联的崩溃。但有人却使叶利钦相信:只要建立了三个斯拉夫人的、具有主权的邦联国家,其余无路可走的原加盟国家就会加入进来。[17]而实际结果却恰恰相反。
叶利钦在导致一些地区主权化方面是有责任的。如1990年他在鞑靼斯坦说,俄罗斯可以和鞑靼斯坦签订协议,而当时鞑靼斯坦还是俄罗斯联邦的一个自治州。他认为在俄罗斯可以搞邦联制,可以给加入邦联的地区有能力想象那么多的自主权。[18]这是后来导致车臣、鞑靼斯坦等地区试图分裂的一个原因。
米哈伊诺夫认为苏联解体的悲剧是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分化开始的。每一个领导人身后都有一股大的社会势力,这意味着群众也开始分化,形成了社会的矛盾和冲突。首先是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之间的斗争。在叶利钦被解除莫斯科市委书记的苏共中央全会上就可以看到他们所代表的两股力量。政治局内部也开始分化。在政治局中民族主义取代了国际主义的思想,大多数政治局委员趋向于以联邦党代替以前统一集中的党。戈尔巴乔夫实际上是支持这种思想的。利加乔夫曾有机会端正国家航向,相当一部分党员和党的机构拥护他。如果他能坚定地提出把党的改革与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问题,是能把苏共团结起来的。但他太拘泥于遵守戈尔巴乔夫的党的纪律,以至在需要改革党、反对戈尔巴乔夫的严酷的斗争中成了自己“正统”的思想方式的牺牲品。雷日科夫也同样如此。这些人失败的原因是他们始终没能明白党的改革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
2001年俄罗斯科学研究院综合社会研究所的民意调查也肯定了上述观点:有64%的被调查者认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应对苏联解体承担主要的责任。[

㈧ 关于俄罗斯法律问题

俄罗斯是苏联的法定继承国,年12月通过现行宪法后,逐步建立起现行法律体系。该法律体系的特点,是不仅借鉴欧美宪政国家的具体法律制度,而且保留了自己60%—70%的法律文化传统。由于中俄两国在过去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法律体系,目前又都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面临着相同或相似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由于中俄两国的改革都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问题,而且俄罗斯的改革已走在了我们的前面,所以俄罗斯法律体系应该是我们关注的对象。及时和深入地研究俄罗斯宪法为核心的现行法律体系,对我国具有重要的信息和借鉴作用,对探索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宪政的可行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方向在我国俄罗斯宪法研究领域,已占据领先地位。其主要表现如下:
本研究方向出版发表的著作、论文在数量、质量上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例如,本研究方向在俄罗斯宪法研究领域已独著、主编出版专著6部,以俄罗斯部分撰稿人身份参编出版国家主编教材、专著5部,发表论文文章近百篇。其中,较重要的有:刘向文主编的28万字专著《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原因及其教训》(国防大学出版社1996年2月版)、刘向文和宋雅芳二人合著的42万字专著《俄罗斯联邦宪政制度》(法律出版社1999年9月版)、刘向文独著的55万字专著《俄国政府与政治》(台湾五南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10月版)、刘春萍独著的《当代俄罗斯通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版)。
本研究方向在俄罗斯宪法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得到研究机构和高校的认可。例如,中央国家机关、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北京的一些重点大学在撰写专著、国家组编教材、大词典时,往往请刘向文承担俄罗斯或苏联部分的撰写任务。又如,许多重点大学的教授、博士承认刘向文在俄宪法研究方面的权威性。刘向文出版的专著几乎成为许多人在俄罗斯宪法领域的工具书。国家行政学院某教授、博士甚至在其撰写的论文注释中写到:“以上根据刘向文教授口述材料撰写”。再如,在国家重点学科基础上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已聘任刘向文为其客座教授,并邀请刘向文为其研究生讲授俄宪法知识。
本研究方向的领先地位被台湾著名出版商确认。例如,2000年10月,台湾著名的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副总编王翠华致函法律出版社称,“贵社出版的《俄罗斯联邦宪政制度》一书,内容翔实,资料新颖,为不可多得的专业书籍,我社拟洽取版权在台出版”。2002年10月,刘向文独著的《俄罗斯政府与政治》已在台湾出版。
2002年1月,本研究方向负责人刘向文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副部级)聘任为北京地区以外唯一的一个特约研究员,负责独联体东欧国家议会的研究和咨询。目前,刘向文的研究报告已被研究室采纳三个,而他的委托资源还源源不断。
本研究方向将在我国俄罗斯行政法研究领域填补空白。众所周知,中国政法大学王明扬老先生撰写了英、美、法三国行政法专著,中国人民大学杨建顺撰写了日本行政法。但俄罗斯行政法的研究在我国尚属空白。我国学者甚至不了解俄罗斯已在1984年和2001年先后通过了两部行政法典。本研究方向负责人刘向文在今年年内独译出版的《俄罗斯行政法典(汇编)》将填补这方面的空白,将上述两部法典介绍给我国行政法专家学者。刘春萍关于俄罗斯行政法研究的一系列论文(《俄罗斯行政法逻辑起点的转换》、《俄罗斯联邦行政程序制度述评》等),也填补了我国学者在俄罗斯行政法研究领域的空白。
今后,本研究方向将加大研究力度,巩固在俄罗斯宪法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攀登俄罗斯行政法学术研究的高峰。
如果按目前通行的划分法系的方法把世界各国的法律归为两大法系一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则俄罗斯的法律应归入大陆法系之中。

俄罗斯的法律之所以属于大陆法系,是因为它具有大陆法的一些基本特征:第一,强调议会立法(实质上是专家立法,只是加盖了议会的橡皮图章),在司法过程中所适用的法律都是由立法机构制定颁布的法律、法令,而不像英、美等普通法国家中,法官可以在司法中自己创造新的法律。第二,强调国家法律的法典化,如制订统一的民法典、商法典等。第三,司法中极少遵从先例,即在审理一个新案时未必要按照别的法院以往对类似案件的裁定作出相似的判决。

宪法制度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俄罗斯的宪法改革势在必行。现行宪法是原苏联时期原苏联共产党执政时颁布实施的,其主要内容在前面的《俄罗斯现行的政治体制》中已经阐述过。

现在俄罗斯有两部宪法草案,一部是联邦宪法委员会起草的。这部宪法的主要内容是:强调联邦条约是宪法的组成部分,主张取消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两院制议会,强调立法、执行、司法机构间的分权与制约平衡,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应该与执行机构权力分开。

另一部宪法草案是叶利钦总统另组班子草拟的“总统宪法草案”。这部宪法有三大突出特点:第一,确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第二,在俄罗斯实行总统制国体;第三,取消人民代表大会,重建议会。草案的主要内容是:总统是国家元首,是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障,是俄罗斯联邦最高公职人员,在国外代表俄罗斯联邦;除政府总理的人选需经联邦大会批准外,其余内阁成员由总统直接任命。在同联邦委员会磋商后,根据政府总理提名任命或解除联邦部长和各部门领导人的职务;向联邦委员会提出宪法法院、最高仲裁法院、最高法院和总检察院法官的候选人;武装力量高级指挥员也由总统任命;总统有权提前解散议会。草案规定的联邦议会是联邦大会,由联邦委员会(上院)和国家杜马(下院)组成,它是联邦最高代表机关,由它通过联邦法律,并实施宪法规定的监督职能。两院制的联邦大会(议会)同时选举产生,任期4年。在未选举之前,目前的联邦最高苏维埃和政府的全权延长到新议会和新政府产生为止。

这两部宪法草案中大约有60%的内容是相同的,如都强调联邦条约是宪法的组成部分,都主张取消人民代表大会、建立两院制议会等,但它们在实质性的内容上有巨大区别。宪法委员会草案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平行地位,而总统宪法草案则强调总统制共和国国体,强调总统的权力和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中心地位。

俄罗斯联邦议会和俄总统目前正就究竟以哪一部草案作为未来国家宪法的立法原则和基础的问题展开激烈的斗争,不难预料,其最终结果是两部宪草合二为一,取“长”补“短”,并以此作为立宪的原则和基础。

㈨ 俄罗斯是独立的国家是常识问题还是历史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俄罗斯(包括解体前的苏联)社会对苏联70年历史的评价有两次大的变化。第一次发生在1987年1月,时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提出在苏联历史中“不应该有被遗忘的人物和空白点”。众所周知,其结果导致了对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并对苏联解体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二次发生在90年代中期,其主要特点是逐渐抛弃了那种否定一切的态度,能够比较冷静地、客观地评价历史。
1.二月革命那么,为什么革命没有停留在资产阶级二月革命性质上?这是因为,十月党人、立宪民主党人、社会革命党人及孟什维克所代表的企业主和地主试图雄心勃勃地尝试同“无政府状态和经济破坏现象”作斗争。实际上,他们根本不可能通过非政府途径克服这些现象。他们内心深处是想恢复原来的生活,但是,1917年的客观现实根本不可能实现他们的这个愿望;他们也没有对国家经济生活进行激进改革的方案。由于存在着群众极为蔑视的“资产者”即有产阶级,所以劳动群众关于平均财产的呼声日益高涨。各政党的教条主义者(主要是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断送了民主革命和危机“平稳”发展的机会,而且他们还认识不到这一点。所以,顺应了群众情绪的布尔什维克掌握政权就不足为奇了[8]。
判断十月革命必要性最主要的标准应当是看它是否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应本末倒置,看其是否符合某种理论(如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爆发)。旧俄国从落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为战胜德国法西斯提供强大物质基础,充分证明十月革命的必然性。
然而过去研究十月革命也有不足的方面:列宁看到了旧俄国的落后性,发动十月革命是在一种受围困、受孤立的情况下进行的,不得不实行高度集中的体制,利用有限资源以克服“落后性”。但不能把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模式化,社会主义发展应该呈现出多种模式,多样化。俄国缺乏民主传统,没有议会、多党制,革命中激进主义占上风,导致后来执政党内缺乏监督机制。俄罗斯学者认为虽然这不是十月革命直接后果,但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
2.斯大林和斯大林时代
对斯大林和斯大林时代的评价在俄罗斯学界争论最多、分歧也最大。在戈尔巴乔夫时期对苏联70年历史、特别对斯大林时期进行了全盘否定,苏共28大决议写道:“集权的斯大林体制给国家、人民、党、社会主义思想本身造成了巨大损失,这一体制现正在被取消。”[10](P88)由此造成社会思想混乱。
近年来,特别是普京总统上台后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苏联历史。在一场革命和急剧的社会震荡后,俄罗斯社会失去稳定的社会结构和团体,群众成了一盘散沙,群众对那些毫无意义的政治斗争已经感到厌倦,强烈希望社会稳定和恢复秩序,甚至产生了对所谓“自由”的厌恶,渴求出现“强力的手腕”。2000年5月7日普京在俄罗斯总统就职仪式上说道:我们不能成为那种不明自己历史的人。我们应当知道自己的历史,知道它为什么会发展成这样,要从历史吸取教训。我们应当始终记住:是谁建立了俄罗斯,是谁捍卫了俄罗斯的尊严,并使俄罗斯成为一个伟大的、强大的国家。2003年1月16日普京出访波兰前对记者说道:“斯大林是一个独裁者,但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是与斯大林的名字分不开的。”在2000年5月9日苏联卫国战争纪念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建立了纪念碑,上面篆刻了全部在1943年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决定奖给在卫国战争中作出巨大贡献的苏军最高指挥官的“胜利”勋章获得者的名单,斯大林排在第一。
1999年12月21日,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在拜谒斯大林陵墓时说道:斯大林不仅是20世纪俄罗斯历史上,而且是整个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活动家。他说,斯大林执掌政权后,把俄国从一个分散的国家建成世界上最强大、最伟大的国家之一,在苏联建立起了全部现代的工业,为人类进入宇宙作了最充分的准备和积累,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建立了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体制。他说,人们只注意到和指责斯大林破坏法制,搞大清洗,但在斯大林领导下,国家取得了远远超过上述列举的成就。
但对斯大林和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严重弊端——这些弊端不仅在当时、而且后来也影响了苏联社会发展,在俄罗斯学者看法中也是比较一致的:
(1)意识形态领域的教条主义,导致苏共思想僵化,不能“与时俱进”。如党内一直存在着“左倾顽症”,主要是急于过渡到共产主义。不理解工作重心应该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工作,20年代按照阶级斗争的方式处理党内分歧,30年代按照“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在国内展开政治清洗。连续不断的社会政治运动严重消耗了苏联党和国家的干部资源和精神资源,摧残了知识分子队伍及其创新思维能力。苏共在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往往提不出正确战略方针,丧失发展机会。如二战后世界科技领域掀起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革命。由于苏联领导人将30年代的斯大林意识形态教条主义化了,甚至认为电子计算机技术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在这次新技术革命中没能跟上时代潮流,这也是造成苏联社会发展停滞不前的原因。
(2)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存在的问题。莫斯科大学经济系教授布兹加林指出,这个问题过去已经研究很多,但简单地用“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性质去肯定或者否定斯大林时期的政治体制都是难以说清楚的。它既有社会主义性质一面,如社会平等、主人翁精神、集体主义以及在加强社会保障、消除失业、发展教育科技、实现劳动人民非常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等取得了很大成就的一面,也有资本主义甚至封建主义的东西的一面。由于缺乏监督机制,苏联国内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官僚阶层和官僚统治。上层官僚不被百姓控制,不服从百姓,实际上政权不是完全属于人民,劳动人民的政治权利是没有保障的,造成政权和人民的脱离。[12]
(3)经济体制的问题。斯大林时期单一的经济模式的弊端、经济结构的失衡等问题早已暴露无遗。但近年来学者们注意更多的是进一步探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实质,从理论上分析苏联社会在扭曲社会主义本质方面表现出的“超国家主义”、“国家封建主义”、“国家集权主义”等特征,以及如何使人民逐渐丧失对国有企业生产、分配的权力。历届苏联领导人拖延了早就应当实行的改革,使苏联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科技革命的发展。官僚主义的科技管理体制制约了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不利于科技的发展。与美国疯狂的军备竞赛耗尽了早已不堪重负的苏联经济发展潜力,苏联无力长期承担超级大国的重负。
3.对苏联解体后果及影响的评价
20世纪末的苏联解体与20世纪初的十月革命都是震惊世界的大事,理所当然引起俄罗斯学界重视。近年来更是出版了这方面的大量论著,以至形成学术热点。同样基于篇幅限制只能简要介绍有关苏联解体的观点。
(1)俄罗斯学者和民众对于苏联解体的评价
苏联解体初期,一些人曾预言:“这是资本主义和民主战胜了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将出现公正和持久的和平,将建立一个有新的世界秩序的社会”。[13](P184)当时俄罗斯人比较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结果,甚至认为苏联解体有利于俄罗斯发展。
但在1999年、2000年、2001年俄罗斯几次民意调查证明,认为苏联解体造成悲剧性后果的人分别占被调查者的77.1%,73.5%和72.0%。2001年12月10日,在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亲政府的“祖国”运动甚至建立公共审判庭,欲审判导致苏联解体的罪犯。
今天大多数俄罗斯学者都赞同这种观点:“苏联解体不仅是俄罗斯历史上一个悲剧性阶段,也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不好影响。”[14]莫斯科大学历史系教授斯·列昂诺娃强调了以下事实:俄罗斯领土面积缩小,回到彼得大帝以前的状况;俄罗斯的出海口和不冻港减少,出海口仅仅在亚洲、太平洋才有;在克里米亚半岛和波罗的海丧失了一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军事要地,如塞瓦斯托波尔等。俄罗斯人口也减少了。而且俄罗斯民族被撕裂了,现俄罗斯人有2500万生活在原属于苏联的“外国”。
苏联解体并没有使原苏联的各加盟共和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得到解决,其严重程度甚至超过俄罗斯,民族冲突也没有因为苏联的解体而消失。
(2)苏联解体是必然的或者是可以防止的?
认为苏联必然解体的有两种代表性观点。第一,世界历史发展的经验证明,多民族组成的帝国或迟或早都会因发展缓慢而解体,苏联这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帝国解体只不过重复了历史发展类似的规律性现象。这以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历史研究所所长萨哈诺夫为代表。俄罗斯科学院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涅什科认为: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占优势的是多民族国家的解体,所以苏联这个最后的殖民帝国瓦解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15](P14)另一学者索格里认为,类似苏联那样的多民族国家,或迟或早都将解体,不管你是用“铁腕”或是“自由主义”的管理方法。所以苏联解体是历史对1917年革命后苏联产生的一个报复。[16](P100)他们认为苏联帝国的存在主要是靠专制统治维持的,而帝国和政治自由是不相容的。戈尔巴乔夫没能看到这一点,他在宣布实行政治改革时,实际上就宣布了苏联和苏共的死亡。
第二种观点认为,由于苏联7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证明已经丧失了发展潜力,所以必然解体,不论有无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人都无法挽救苏联解体的命运。
但很多学者认为多民族国家必然解体这种说法并无根据,比如瑞士等联邦制国家以及目前世界上许许多多民族国家都没有解体。根据苏联1986-1987年的形势看,当时是可以签定新的联盟条约的,如果戈尔巴乔夫正确地把握了时机,苏联就可以避免解体的悲剧。
前俄罗斯联邦部长、现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直属国家行政学院教研室主任米哈伊诺夫坚决否认苏联解体是不可避免的说法。他认为,尽管存在导致解体的因素,但同样存在能够消除这些因素、维护国家统一的足够有力的机制。在80年代初期,苏联国内的情况很复杂;粮食供应时断时续、经济增长波动、对文化和科技的拨款削减。安德罗波夫已决定实行改革,他本人就亲自参加了改革方案的拟订,包括了在苏联经济体制引进市场机制的内容。所以说在70-80年代之交现代化的问题已经提上日程。甚至戈尔巴乔夫1987年在庆祝十月革命70周年的讲话中也包含相当成熟的改革的内容。可以说如果能实行安德罗波夫的改革、如果柯西金当年能成为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绝对是另外一个国家,在和西方的对抗中绝不会处于弱势。[17]涅什科教授指出,无可辩驳的事实是:苏联和美国一样,在最重要的经济指标方面很多居于世界前列,属于经济最强大国家之一,它保证了居民稳定的生活水平,及教育、文化、科学、卫生事业的发展。[15]俄罗斯科学研究院综合社会研究所在1999年、2000年、2001年曾作了几次调查,绝大多数俄罗斯人均认为苏联解体是可以防止的,赞同“苏联解体是不可避免的”观点的人仅仅占20.3%、25.4%和30.0%。

(3)谁应当对苏联解体承担主要责任?
既然苏联解体是可以防止的,那么谁应当对苏联解体负有主要责任?
一般来说,都同意苏联解体是由综合性的因素造成,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因素,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因素,既有政治经济的、也有思想文化等方面因素。
莫斯科大学历史系教授斯·列昂诺娃指出,如果没有现实的因素,历史上的问题也不会发展成今天的情况。俄罗斯学者比较注意研究1985年至90年代初苏联国内的形势,认为这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在戈尔巴乔夫开始改革时,当政者对改革要达到的目的并没有具体设想。如最先提的是建设更有人性的社会主义,所谓更多的社会主义,更多的民主,以后又讲抛弃社会主义原则。政策时时在变化之中,在形成新的政权之前犯了一系列错误。
中央权力的分散、软弱没有给经济发展以保证,政治权力的变化没有带来经济的变化,经济领域实行的价格自由化、私有化改革没有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989年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政治不稳定与经济不稳定结合起来了。
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布罗夫博士对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民主化”、“公开性”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他说:政治自由的发展,尤其是公开性和民主化的发展破坏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基础,消除了社会有机的、相对无痛苦的发展,失去了整个现代化进程的可能性,给活着的几代人带来苦难并使未来发展前景十分暗淡。其破坏主要表现在:在思想上使人民形成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在经济改革中造成坚信“市场自由就是一切”,由国家领导经济改革的想法遭到驳斥;在文化方面把市场自由和创作自由等同起来,天真地认为市场能“吸收”最优秀的书籍、影片和科学成果。他们以为只要推行市场和民主,国家几乎就会自动地繁荣,完全没想到在苏联这样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和经济自由之间可能并且实际上发生了冲突。
俄罗斯学者还有一种看法:由于共产党退出政治舞台而导致苏联解体。根据宪法,苏联社会的领导力量是苏共,它是政治核心,保证了国家的统一。苏共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国家管理的原则也是如此。苏共中央决定了苏维埃、共青团、工会及意识形态机构的活动,苏共通过其党员实现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而在戈尔巴乔夫时期,巩固国家的核心力量已被抛在一边,90年代初叶利钦下令解散共产党,党的领导没有了,国家国营企业的主导地位没有了,地方政权不再服从中央,加之少数民族自我恢复意识兴起,转变成分裂主义。当中央政权强大时可以抑制分裂,保证多民族国家统一,中央政权被削弱,意识形态被削弱后,国家统一的基础就没有了。
叶利钦当时掌握了不仅对俄罗斯、也有对全苏联的权力,有力量阻止苏联的崩溃。但有人却使叶利钦相信:只要建立了三个斯拉夫人的、具有主权的邦联国家,其余无路可走的原加盟国家就会加入进来。[17]而实际结果却恰恰相反。
叶利钦在导致一些地区主权化方面是有责任的。如1990年他在鞑靼斯坦说,俄罗斯可以和鞑靼斯坦签订协议,而当时鞑靼斯坦还是俄罗斯联邦的一个自治州。他认为在俄罗斯可以搞邦联制,可以给加入邦联的地区有能力想象那么多的自主权。[18]这是后来导致车臣、鞑靼斯坦等地区试图分裂的一个原因。
米哈伊诺夫认为苏联解体的悲剧是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分化开始的。每一个领导人身后都有一股大的社会势力,这意味着群众也开始分化,形成了社会的矛盾和冲突。首先是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之间的斗争。在叶利钦被解除莫斯科市委书记的苏共中央全会上就可以看到他们所代表的两股力量。政治局内部也开始分化。在政治局中民族主义取代了国际主义的思想,大多数政治局委员趋向于以联邦党代替以前统一集中的党。戈尔巴乔夫实际上是支持这种思想的。利加乔夫曾有机会端正国家航向,相当一部分党员和党的机构拥护他。如果他能坚定地提出把党的改革与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问题,是能把苏共团结起来的。但他太拘泥于遵守戈尔巴乔夫的党的纪律,以至在需要改革党、反对戈尔巴乔夫的严酷的斗争中成了自己“正统”的思想方式的牺牲品。雷日科夫也同样如此。这些人失败的原因是他们始终没能明白党的改革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
2001年俄罗斯科学研究院综合社会研究所的民意调查也肯定了上述观点:有64%的被调查者认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应对苏联解体承担主要的责任。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