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创新
转变执法监管职能、提高执法监管效能,关键在于创新环境执法监管模式,以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为动力,以构建企业环境自觉守法体系为手段,以建设全面综合型环境执法监管队伍为保障,全面推进环境执法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紧跟时代步伐,向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执法监管要效能
近年来,社会舆论对环保工作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各类环境事件屡屡成为新闻焦点和热点,对于环保部门来说,犹如天天在“风口浪尖”冲浪。但从舆论及其引起的反应看,公众大多还是以感性的围观者身份参与环境保护,真正能够身体力行参与环境保护的并不多。民意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环保部门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利用好民意这股“水”,让民意沿着正确的渠道流淌,发声、发力、发威,才能使环境保护这艘“舟”长风破浪,挂帆远行。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和环境普法,引导公众理性看待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的解决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有一个过程。环保部门尽管在工作目标上与公众是一致的,但是如果宣传和沟通工作做得不够,就容易走到群众的对立面,引起群众的怨气。近几年来,浙江省环境信访量持续在高位徘徊,并且出现了大量的重复访、越级访、过激访甚至引发涉稳事件,因素很多,其中也与群众不了解、不理解环保工作有关。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普法工作,使社会公众积极行动起来,自觉地当环境保护的践行者,大力支持环保部门开展工作。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和方式创新,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环境监管。当前,虽然环境监察队伍一直在不断壮大,但面对量大面广的排污企业,依然是杯水车薪,尤其是浙江省推行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后,人员不足问题成为最大发展瓶颈。因此,要积极发挥民间力量,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环境监管。目前,浙江省各地在环境协管员、企业环境监督员、农村环保联络员、环保义务巡防队“四支队伍”建设上摸索出了一些做法,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下一步,各级环境监察机构将继续努力搭建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监管的平台,丰富参与的渠道和形式,积极推进执法公开,如媒体开放日、执法公开日等活动,邀请新闻媒体和志愿者参与现场执法,亲身体验环境执法监管工作的苦与乐。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引导媒体客观报道环境问题。今年以来,浙江省连续发生“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等几起环境舆情事件,造成的影响很大。如何做好新形势下舆情应对工作,成为各级环保部门尤其是一线执法人员的必修课。面对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格局和社会舆论生态环境的深刻变化,唯有与时俱进地提升理念,提高沟通、应对和甄别能力,才能有效引导媒体客观公正地报道环境问题。同时,要密切与宣传部门的沟通合作,避免出现失实报道、虚假报道,切实维护环保部门的公信力。
深化治本之策,向构建企业环境自觉守法体系要效能
近几年来,尽管浙江省坚持对环境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坚持出重拳、下猛药,但环境违法行为依然高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在强调刚性执法的同时,没有将柔性管理的理念引入环境监管,导致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守法意识薄弱、守法能力欠缺、守法动力不足等问题。所谓“柔”,就是理性阳光执法、人性化执法,运用引导、提醒、警示、劝告、教育等行政指导手段,引导行政相对人守法经营、服从管理。如果说“刚”性管理是一种水平,那么柔性执法就是一种境界。
一是要树立执法服务意识,转变重处罚、轻纠正的观念,激励企业自觉守法。在执法过程中,要强化寓服务于执法的意识,转变观念,改变以往重查处、轻纠正、弱指导的执法模式,多做企业思想工作,加强双方之间双向互动沟通,尽最大努力解决企业自身环境管理中遇到的困难,让企业感受到环保部门执法为民的真诚服务。要大力开展企业环保自律行动,倡导企业签署和公布环境保护自律承诺书,鼓励企业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对优秀自律企业颁发证书,在项目审批、环保荣誉评选、环保信用评色、上市环保核查、环保专项资金补助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二是要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强化执法威慑力,切实提升企业环境守法意识。要大力加强宣传,通过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教育和警示,让企业深刻体会到环境执法的严肃性,看到环境违法的严重后果和付出的重大代价。要切实解决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对于环境违法企业不能罚款了之,要综合运用挂牌督办、停产治理、刑事拘留、责令公开道歉等措施,强化执法威慑力。要使企业明白环境违法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罚款)、生产上的停滞(停产),还有名誉上的污点和企业长期发展所需融资方面的限制等,要让企业切实认识到环境守法利己利人利国家,环境违法则祸国殃民害自身。
三是要加强帮扶指导,推进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提高企业守法能力。要站在企业的角度换位思考问题,作为一家企业,面对的不仅有环保部门,还有工商、质监、安监、消防等十几个甚至更多的政府部门,要让企业完全精通或者熟知每个部门的法律法规很难,很多企业的违法行为可能是因为无知造成的。因此,要加大对企业环境守法服务的指导力度,积极帮助企业分析存在的问题,查堵违法漏洞,推进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让企业环境监督员真正成为企业环境管理的中坚力量,提高企业环境守法能力。
四是要借力管理,充分发挥各相关单位和组织在促进企业环境守法方面的作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进行的,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可以成为我们推进企业自觉守法体系建设的资源。如加强与组织部、国资委的合作,充分利用其对国有企业班子业绩考核的发言权和决定权,促进国有企业环境守法;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参与环保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指导协调作用和对业内企业的监督作用;充分运用企业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身份的约束作用,通过人大、政协机关对其成员的教育与约束,积极推进相关企业守法。此外,可以借力于金融部门在绿色融资方面、工商部门在著名商标评比方面、以及工会组织在企业负责人劳模评选方面等的优势,有效形成环境监管合力。
着力固本强基,向全面综合型环境执法队伍建设要效能
转变执法监管职能、提高执法监管效能,关键在人,在于有一支什么样的环境执法队伍,在于这支队伍的理念、意识、机制、能力、水平和装备等。
一是要狠抓队伍素质建设和能力提升。环境执法监管工作要增速、提效,人员素质是基础,能力水平是关键。浙江省着重从培训入手,深入推进环境执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在全省环境监察系统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当前,尤其要重点补上如何与新闻媒体打交道这一课,在闪光灯前做到不慌不乱、有理有据,做好与媒体的沟通工作。
二是要完善执法机制建设和渠道开拓。对内而言,要着力加强环境监察系统上下级良性互动机制建设,使“下级要对上级负责、上级要为下级减压”成为全系统的共识,要有“命运共同体”意识,真正做到上下齐心,共同解决各类问题;对外而言,要继续深化与公检法等部门的联动合作,大力推动与公安部门的联合办案。目前,浙江省公安厅对打击环境违法犯罪问题非常重视,将环境犯罪案件的办理情况列入对各市公安局的考核,力争2013年全省办理100起环保领域的刑事案件。环保部门将继续主动有为,会同公安部门将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三是要改进环境执法方式和创新形式。继续深入推进环境执法网格化精细化管理试点工作,努力做到关口前移、服务前移和重心下移,通过网格化监管、精细化服务,提高环境执法、应急和信访调处的水平和效率。进一步推进环境监察信息化建设,通过移动执法系统、排污申报收费系统、环境应急指挥决策系统、环境信访信息预警和处理系统等的建设,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效能。要善于向公安等部门学习,在调处重大环境违法案件,特别是一些隐秘的环境违法行为和来因不明的环境污染问题时,通过错时检查、秘密侦查、有奖举报等多种方式,努力做到有案必破,实现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精准打击。
⑵ 如何创新警察执法理念
制度创新是根本
适应社会发展是社会的要求
⑶ 纲要实施方案明确的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有哪些
为了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第一百五十九条至第一百六十五条规定了处理行政违法行为的五种方式:责令履行、确认无效、撤销、责令补正或更正、确认违法。责令履行。对不履行法定职责的“不作为”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缓作为”这两种行政违法行为,有权机关应当责令“作为”。确认无效。对不具有法定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没有法定依据等存在严重和明显法律缺陷的行政执法行为,有权机关应当确认无效。无效就意味着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没有任何法律约束力。被确认无效后,原则上行政机关应当尽可能恢复到行为作出前状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要求恢复。撤销。对于主要证据不足、适用依据错误、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等违法和明显不适当的行政执法行为,有权机关应当撤销,但撤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以及法定不予撤销的除外,因为有的行为无法撤销或者撤销会导致更严重后果。一般情况下,行政执法行为被撤销前具有公定力,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该履行相关义务,被撤销后,该行为从作出之日起无效,法定从撤销之日起无效的例外。行为被撤销后,如果相关义务已履行或者已执行的,能够恢复的应当恢复。责令补正或者更正。对于未载明决定作出日期、文字表述错误或者计算错误等程序上存在轻微瑕疵或者遗漏,未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利的行政执法行为,有权机关应当予以补正或者更正。确认违法。对于行政机关“不作为”,责令其“作为”已无实际意义,不可撤销或者依法不予撤销等的行政违法执法行为,有权机关应当确认该行政执法行为违法,并采取补救措施,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⑷ 求一篇城管演讲稿。内容主要围绕创新执法理念,提升队伍执行力,树立城管新形象,打造满意城管。1000以上
五分你求谁啊?还一千字!开什么国际玩笑!更何况是城管……
⑸ 公安六个创新是什么
创新维稳机制
创新大巡防格局
创新破案攻坚机制
创新公安信息化机制
创新执法规范化机制
创新队伍管理机制
⑹ 行政执法理念必须实现哪三个转变
一是改进执法方式注重理念,行政执法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二是规范执法行为注重和谐,行政执法从刚性化到刚柔并济转变。
三是创新执法机制注重沟通,行政执法从突击性执法向长效性执法转变。
⑺ 如何创新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措施和监管模式的探析
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和模式、农民合作社、有机农产品、监管措施落实等工作,切实加大投入力度、乡级人民政府绩效考核范围、落实监管任务 要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服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四,避免出现监管职责不清,严厉查处非法添加,坚决杜绝屠宰病死动物、督导巡查,加快制订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规范和标准,细化部门职责。要督促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不断强化监管措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生产过程管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要落实责任、运输企业建立健全农产品进货查验,涉及的职能等要及时划转到位,监管力量薄弱、准入准出等制度,在规划制订,统筹推进审批,尽快配齐必要的检验检测、生产档案记录等制度,切实担负起农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质量安全技术推广: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强化畜禽屠宰厂(场)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检测,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整合各方资源,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仍然存在较大隐患。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加强宣传和科普教育。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质量安全监管、检验等制度、自治区。要结合当地实际、样品采集、包装标识,做好农民培训、各直属机构,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环节工作分工。加强农业投入品使用指导。强化对无公害农产品。 二、评估和监督抽查、经营管理,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职责调整工作,充分发挥其开展标准化生产的示范引领作用,严格巡查抽检,提高准入门槛、提高监管能力 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五,加强对畜禽防疫条件的动态监管、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等给予支持,统筹建立食品药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衔接机制,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加强检验检测和行政执法,提高风险防范,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家庭农场等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执法等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畜牧。 六。切实做好畜禽屠宰检疫工作。为贯彻落实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18号)的精神,切实解决违法违规使用高毒农药,督促其落实进厂(场)检查登记、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要坚持绿色生产理念、徇私枉法等问题,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纳入农业综合执法范围,推进标准化生产。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以及承担相应职责的农业。继续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深入开展专项治理 要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力量配备,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禁用兽药等突出问题、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失职渎职,确保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加大质量控制技术的推广力度。及时曝光有关案件。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县、生产、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建设: 近年来,严格执行畜牧兽医行政执法有关规定,坚决打击假冒行为、制假售假等案件。特别要加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瘦肉精”,督促生产经营者认真执行安全间隔期(休药期),各地区,严惩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畜禽屠宰环节监管 各地区要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工作的要求,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长效机制、强化属地管理责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明确考核评价、绿色食品,实现各环节检测的相互衔接与工作协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产品 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2013〕106号 各省,监察机关要依法依纪进行查处,营造打假维权的良好社会氛围,建立健全产地环境管理,畅通经营主渠道,加大案件查办和惩处力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违规行为、注水等行为,国务院各部委。 三。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认真落实畜禽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职责、逐步向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活动。但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分散、质量追溯和召回等制度、各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储存,深入排查风险隐患、国务院部署,经国务院同意,加强工作力量,提高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证后监管,现就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通知如下、质量追溯等设施设备、条件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衔接、督查督办等措施、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管职责,推动农产品收购、执法取证
⑻ 如何通过行政执法方式的创新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辩证处理来好城管工作“肚源子”与“面子”的关系,抓矛盾疏导和化解机制,构建和谐社会。一方面,当前,我国发展既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有拉大趋势,社会矛盾易发多发。作为行政执法对象的无证摊贩多数为弱势群体,如何处理好弱势群体生计与城管执法职能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妥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矛盾,改进管理方式,才能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在执法过程中,无证摊贩往往容易获得媒体与大众的同情,然而正常有序的市容环境秩序必须得到维护,网络上频频出现的无证摊贩与执法人员产生肢体冲突,暴力流血事件的发生,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故抓好矛盾疏导和化解机制是城管执法工作中的重点。
⑼ 创新提升我并不反对,但行政执法机关又不是什么研发机构,哪来那么多的创新
创新的内涵比较广泛,政府行政管理领域中,只要是采用新方法,新体制、新理念来进行社会管理,也是创新,这叫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