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政执法 » 利比亚行政区划

利比亚行政区划

发布时间: 2021-02-18 10:35:31

① 请简要说明利比亚的地理概况

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大部分地区属于低纬度地区,地处非洲大陆北部,北邻地中海
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以高原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海

② 利比亚是什么样的城市

利比亚全称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The Great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是北非的一个国家。位于地中海南岸,与埃及、苏丹、查德、尼日、阿尔及利亚跟突尼西亚相邻。除沿海地区及南部山区外,利国大部分均为沙漠。利比亚战略位置重要,并为产石油国,曾使它成为欧洲各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但因该国政府反对西方霸权主义,使其在政治上被西方国家排斥。从2003年起,利比亚积极与欧美各国改善关系,也达成许多的重大共识,目前联合国对利国的制裁已经解除。利比亚 - 历史
古代利比亚居民是柏柏尔人、图阿雷格人和图布人。公元前7世纪左右迦太基人入侵。公元前201年利比亚人在反抗迦太基统治的斗争中曾建立统一的努米底亚王国。公元前146年罗马人入侵。7世纪阿拉伯人打败拜占庭人,征服当地的柏柏尔人,带来了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16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攻占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控制了沿海地区。1912年10月利比亚在意土战争后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1943年初英、法占领利比亚南北部。英国占领北部的黎波里塔尼和昔兰尼加地区,法国占领南部费赞地区,并分别成立了军政府。二战后,由联合国对利全部领土行使管辖权。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亚宣告独立,成立利比亚联合王国,实行联邦制,伊德里斯一世为国王。1963年4月15日取消联邦制,改国名为利比亚王国。1969年9月1日,由卡扎菲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统治,成立了以卡扎菲为首的革命指挥委员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并宣布建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7年3月2日卡扎菲发表《人民权力宣言》,宣布利进入“人民直接掌握政权的民众时代”,取消各阶级政府,建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改共和国为民众国,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各级革命委员会。1986年10月,又改现国名。[1]利比亚 - 地理
穆莱依·穆罕默德清真寺面积1759540平方公里。位于非洲北部。东部与埃及交界,东南与苏丹为邻,南部同乍得和尼日尔毗连,西部与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接壤。北部临地中海。海岸线长约1900余公里。全境95%以上地区为沙漠和半沙漠。大部分地区是平均海拔500米的低高原,受宽阔低地分割。北部沿海有狭窄平原。荒漠与半荒漠占总面积90%以上;西北部与南部多砾漠、石漠;其余为沙漠,间有绿洲。境内无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布较广,为主要水源。利比亚 - 资源
利比亚(Libya)是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之一。利比亚1955年颁布国家石油法,并开始石油勘探。1959年发现了第一批油田,1961年开始出口原油。2004年,利比亚原油产量达到160万桶/ 日,国内消费约25万桶/日,净出口约134万桶/日(2004年6月恢复对美出口石油),出口占总产量的83.75%。利比亚原油油质好,并且含硫量低,蜡油产率高。 利比亚油田通过管道网络接至地中海。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拥有7条输油管道,有6个石油储备基地,并还在筹化扩建石油储备和炼油基地。 利比亚的天然气开发项目尚处起步阶段,主要有萨拉赫、那胡拉、法里格、瓦法等气田,以及在锡尔特盆地发现了135亿立方米的新气田等。[2]利比亚 - 气候
北部沿海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冬暖多雨,夏热干燥,1月平均气温12℃,8月平均气温26℃;夏季常受来自南部撒哈拉沙漠干热风(当地称“吉卜利”风)的侵害,气温可高达5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为100—600毫米。内陆广大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干热少雨,季节和昼夜温差均较大,1月15℃左右,7月32℃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00毫米以下;中部的塞卜哈是世界上最干燥地区。的黎波里1月气温8—16℃,8月22—30℃。利比亚 - 人口
583万(2003年),主要是阿拉伯人(约占83.8%),其他为埃及人,突尼斯人、柏柏尔人。绝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穆斯林占97%。阿拉伯语为国语,在主要城市也讲英语和意大利语。 严格遵循伊斯兰教传统的利比亚大多数妇女都习惯披戴头巾出门。 利比亚 - 首都
利比亚的黎波里(Tripoli),人口:175万(2006年)。的黎波里是利比亚最大港口,位于国境西北部,濒临地中海南岸,自古便是重要贸易中心和战略要地的黎波里作为城市名称,有着一段漫长的历史。的黎波里是一座拥有27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公元前7世纪,腓尼基人在北非地中海沿岸建立起3座城市,这就是奥萨、布雷撒和莱普蒂斯,统称为“的黎波里斯”。公元365年,地中海地区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特大地震,3座古城中的布雷撒和莱普蒂斯在这次地震中被彻底毁灭,唯有奥萨古城幸免于难,虽然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但整座城市还是存在,历经沧桑,发展成为今天的的黎波里市。利比亚首都和最大港口的黎波里,位于国境西北部,濒临地中海南岸,自古便是重要贸易中心和战略要地。
利比亚 - 政治
卡扎菲革命领导人是实际上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兼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现任领导人是穆阿迈尔·卡扎菲。总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总人民委员会是其执行机构,它协助总人民代表大会的总秘书处行使日常制订政策的权力。领导人
卡扎菲执政40年来,致力于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兴办社会福利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1973年5月,卡扎菲提出了既非资本主义也非共产主义的“世界第三理论”,并于1976年至1979年陆续出版了阐述这一理论的《绿皮书》。1977年3月,卡扎菲发表《人民权力宣言》,宣布利进入“人民直接掌握政权的民众时代”,取消各级政府,代之以各级人民大会和人民委员会,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各级革命委员会组织。2008年,利当局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变化,对内继续保持社会稳定和发展经济;对外奉行灵活务实政策,积极改善与西方大国关系。 议会
称总人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由总人民大会秘书处秘书和总人民委员会全体秘书、各人民省和地区人民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秘书、各地基层人民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秘书等逾千人组成。负责讨论和制定国家的有关法令、预算、对外政策、缔结条约;任命总人民大会常设机构与总人民委员会的成员;审查总人民委员会的工作等。1976年11月举行第一次大会,此后每年召开一次例会,必要时召开特别会议。常设机构为总人民大会秘书处,秘书处成员任期一年,可连任。 政府
称总人民委员会,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它协助总人民代表大会的总秘书处行使日常制订政策的权力。 司法机构
1979年9月卡扎菲宣布由司法人民委员会掌管司法权。原有最高法院等机构基本上被各地革命委员会建立的特别法庭和革命法庭等取代。为统一审判工作,1988年3月成立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局(1996年2月14日改为人民检察院)。1990年10月恢复最高法院。 政党
禁止一切政党活动。 利比亚 - 行政区划
1990年利比亚重新划分行政区域,将原来的13省合并为7个省,下设42个地区。各省名称如下:沙拉拉、巴延奥卢、五点、锡尔特湾、的黎波里、绿山、西山。 1998年,利比亚全国划分成26个人民省。2002年增至28个人民省及两个地区。利比亚 - 交通
利比亚全国拥有19,300公里的总道路长度,其中约56%的路面达道路级的标准。 由首都的黎波里有优质的国道通往突尼斯首都突尼斯(Tunis)、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Benghazi)和多布鲁克(Tobruk)、甚至远达埃及的亚历山大港(Alexandria)。 巴士
跨国和联系各城市的陆路交通主要分别由两间巴士公司营运,巴士车费便宜舒适,长途巴士更多有空调服务。 的士
的士则在较大的城市才会出现。虽然乘坐的士可以按咪表收费,但是普遍来说可以议价。 租自驾车
在利比亚租车自驾是没有保证的,而且该国的交通意外率偏高,尤其是在长途旅程中。 铁路
利比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有铁路的,但战后该国的铁路被拆掉。如由邻近国家如突尼斯乘搭火车,则需要在到达边境时转乘的士等交通工具往利比亚。 水路
在马耳他有定期渡轮航班前往的黎波里,但是船只的质素较差。 航空
利比亚拥有利比亚航空(Libyan Arab Airlines)和非盟航空。主要的民用机场设在的黎波里、班加西、米苏腊塔、赛卜哈、多布鲁克、锡尔特和布雷加等。国内各主要城市之间通航。 由于利比亚曾被实施空中封锁,曾令该国对外的航空交通陷入半瘫痪。现时利比亚各个机场的国际航班主要通往欧洲、阿拉伯国家及非洲的主要城市。 利比亚 - 经济
严格遵循伊斯兰教传统的利比亚大多数妇女都习惯披戴头巾出门。北非重要的石油生产国,石油是它的经济命脉和主要支柱。经济原以农牧业为主。1961年以来迅速成为世界重要石油生产与输出国之一。石油生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70%,石油出口占出口总值的95%以上,还出口铁矿石、花生、皮革等,进口以机器设备、车辆、粮食为大宗。除石油外,天然气储量也较多,其它资源有铁、钾、锰、磷酸盐、铜等。1985年石油探明储量29.18亿吨,产油5000余万吨,已探明天然气储量6053亿立方米。主要工业部门是石油开采、炼油,还有食品加工、石化、化工、建材、发电、采矿、纺织业等。铁、锰、铜、锡、铝土、磷灰石、钾盐等矿藏尚少开发。可耕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粮食不能自给,大量靠进口。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花生、柑桔、橄榄、烟草、椰枣、蔬菜等。畜牧业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牧民和半牧民占农业人口一半以上。货币名称:第纳尔。境内运输以公路与管道为主。有1800公里长的现代化沿海公路,5000余公里的能源运输管线和5个油港。利比亚 - 文化
舞蹈
利比亚舞蹈有北部地区舞蹈和中南部沙漠地区舞蹈两大类。北部地区舞蹈,女子舞蹈以胯部扭动和颤抖为特点,以自娱为主,有时观者也加入同舞,共尽其兴。中南部沙漠地区舞蹈,女子舞蹈以腿、脚的动作为主,没有胯部的扭动。男子舞蹈有以部族称呼命名的退哇利格舞,动作集中于腿脚和双肩,伴奏乐器为各种鼓。 [3]新闻出版
主要报刊有《新黎明报》(阿文日报)、《绿色进军周报》(阿文和英文)、《民众国周报》(阿文和英文)。民众国通讯社为官方通讯社,每天出版阿、英、法文新闻稿,在巴黎、伦敦、罗马和贝鲁特等地设有分社。官方电台有(1)创建于1957年的民众国广播电台,1979年后改为现名,用阿语和英语从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广播;(2)大阿拉伯祖国和革命委员会之声电台,用英、法、俄、德、罗、匈、南、保、捷等语言广播;(3)民众国电视台,创建于1968年,后改现名,用阿、英、法语播放。利比亚 - 教育
利比亚利实行免费教育。15岁以上接受过教育的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79%,利现有小学3451所,各类职业中学1150所,总计在校学生为145.555万人,各级学校教师总数为30.3146万人(据2006年公布数字)。 利比亚高等教育事业归高等教育人民委员会(高教部)管理,各大学和院系也都设有各级人民委员会,负责学校的具体管理。利目前有14所高校,著名大学主要有:最高研究院、的黎波里法塔赫大学、班加西高尔尤努斯大学、宣教学院、石油学院、锡尔特塔赫迪大学、贝达欧麦尔

③ 利比亚的风土人情有谁知道最好多发几张那里城市的照片。。谢谢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地为绿色,没有任何图案。利比亚是穆斯林国家,绝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绿色是伊斯兰教信徒所喜爱的颜色。利比亚人还把绿色看成革命的象征,绿色代表吉祥、幸福和胜利的颜色。 国徽: 为一只胸前有绿盾的鹰。相传这种鹰是先知穆罕默德统治地区古莱希部落的象征。鹰爪下的饰带上用阿拉伯文写着“阿拉伯共和国联邦”。利比亚曾数次更改国名,但国徽上的文字一直未变。 国家政要: “九·一”革命领导人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上校(omar mouammer al gaddafi) ,1969年9月1日就任。 自然地理:面积1759540平方公里。位于非洲北部。东部与埃及交界,东南与苏丹为邻,南部同乍得和尼日尔毗连,西部与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接壤。北部临地中海。海岸线长约1900余公里。全境95%以上地区为沙漠和半沙漠。大部分地区平均海拔500米。北部沿海有平原。境内无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布较广,为主要水源。北部沿海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侯,冬暖多雨,夏热干燥,1月平均气温12℃,8月平均气温26℃;夏季常受来自南部撒哈拉沙漠干热风(当地称“吉卜利风)的侵害,气温可高达5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为100—600毫米。内陆广大地区属热带沙漠气侯,干热少雨,季节和昼夜温差均较大,1月15℃左右,7月32℃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00毫米以下;中部的塞卜哈是世界上最干燥地区。的黎波里1月气温8—16℃,8月22—30℃。 人口:609万(2005年),主要是阿拉伯人(约占83. 8%),其他为埃及人,突尼斯人、柏柏尔人。绝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穆斯林占97%。阿拉伯语为国语,在主要城市也讲英语和意大利语。 利比亚女兵 严格遵循伊斯兰教传统的利比亚大多数妇女都习惯披戴头巾出门。 首都:的黎波里(Tripoli),人口:200万(2004年)。 的黎波里——“地中海的白色新娘” 行政区划: 1990年利比亚重新划分行政区域,将原来的13省合并为7个省,下设42个地区。各省名称如下:沙拉拉、巴延奥卢、五点、锡尔特湾、的黎波里、绿山、西山。 利比亚古老的 穆莱依·穆罕默德清真寺 简史:古代利比亚居民是柏柏尔人、图阿雷格人和图布人。公元前7世纪左右迦太基人入侵。公元前201年利比亚人在反抗迦太基统治的斗争中曾建立统一的努米底亚王国。公元前146年罗马人入侵。7世纪阿拉伯人打败拜占庭人,征服当地的柏柏尔人,带来了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16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攻占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控制了沿海地区。1912年10月利比亚在意土战争后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1943年初英、法占领利比亚南北部。英国占领北部的黎波里塔尼和昔兰尼加地区,法国占领南部费赞地区,并分别成立了军政府。二战后,由联合国对利全部领土行使管辖权。1951年12月24日利比 亚宣告独立,成立利比亚联合王国,实行联邦制,伊德里斯一世为国王。1963年4月15日取消联邦制,改国名为利比亚王国。1969年9月1日,由卡扎菲领导的一“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统治,成立了以卡扎菲为首的革命指挥委员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并宣布建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7年3月2日卡扎菲发表《人民权力宣言》,宣布利进入“人民直接掌握政权的民众时代”,取消各阶级政府,建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改共和国为民众国,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各级革命委员会。1986年10月,又改现国名。 世界文化遗产:塞布拉塔遗址 利比亚的第一座合资饭店 利比亚的国家博物馆 利比亚外交部大楼 政治:革命领导人是国家元首。总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总人民委员会是执行机构,它协助总人民代表大会的总秘书处行使日常制订政策的权力。 洛克比空难 利比亚的核问题 的黎波里以西80多公里 的塞卜拉泰考古遗址内 的大剧院遗址。 首都的黎波里市中心的 利比亚国家博物馆—— 红堡博物馆。该馆收藏 有从石器时代到利比亚1969年革命后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文明遗留下的 上万件文物。 经济: 北非重要的石油生产国,石油是它的经济命脉和主要支柱。石油生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70%,石油出口占出口总值的95%以上。除石油外,天然气储量也较多,其它资源有铁、钾、锰、磷酸盐、铜等。主要工业部门是石油开采、炼油,还有食品加工、石化、化工、建材、发电、采矿、纺织业等。可耕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粮食不能自给,大量靠进口。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花生、柑桔、橄榄、烟草、椰枣、蔬菜等。畜牧业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牧民和半牧民占农业人口一半以上。货币名称:第纳尔。 卡扎菲宣布从2009年起将石油收入分发给利比亚人 的黎波里的国际教育书店 新闻出版: 主要报刊有《新黎明报》(阿文日报)、《绿色进军周报》(阿文和英文)、《民众国周报》(阿文和英文)。民众国通讯社为官方通讯社,每天出版阿、英、法文新闻稿,在巴黎、伦敦、罗马和贝鲁特等地设有分社。官方电台有(1)创建于1957年的民众国广播电台,1979年后改为现名,用阿语和英语从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广播;(2)大阿拉伯祖国和革命委员会之声电台,用英、法、俄、德、罗、匈、南、保、捷等语言广播;(3)民众国电视台,创建于1968年,后改现名,用阿、英、法语播放。 外交:对外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和反霸政策,强调同非洲、伊斯兰国家加强合作。主张在公正、平等、尊重国家主权与互不干涉内政等准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反对大国操纵国际事务。支持巴勒斯坦反对以色列的斗争。主张非洲和阿拉伯统一,倡议成立“非洲联盟”和“萨赫勒-撒哈拉国家联合体”。2006年5月15日,美国和利比亚决定从即日起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

④ 介绍利比亚这个国家

日前,利比亚主动放弃拥有国名: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The Great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

独立日:12月24日(1951年)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地为绿色,没有任何图案。利比亚是穆斯林国家,绝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绿色是伊斯兰教信徒所喜爱的颜色。利比亚人还把绿色看成革命的象征,绿色代表吉祥、幸福和胜利的颜色。

国徽:为一只胸前有绿盾的鹰。相传这种鹰是先知穆罕默德统治地区古莱希部落的象征。鹰爪下的饰带上用阿拉伯文写着“阿拉伯共和国联邦”。利比亚曾数次更改国名,但国徽上的文字一直未变。

国家政要:“九·一”革命领导人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上校(omar mouammer al gaddafi),1969年9月1日就任。

自然地理:面积1759540平方公里。位于非洲北部。东部与埃及交界,东南与苏丹为邻,南部同乍得和尼日尔毗连,西部与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接壤。北部临地中海。海岸线长约1900余公里。全境95%以上地区为沙漠和半沙漠。大部分地区平均海拔500米。北部沿海有平原。境内无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布较广,为主要水源。北部沿海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侯,冬暖多雨,夏热干燥,1月平均气温12℃,8月平均气温26℃;夏季常受来自南部撒哈拉沙漠干热风(当地称“吉卜利风)的侵害,气温可高达5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为100—600毫米。内陆广大地区属热带沙漠气侯,干热少雨,季节和昼夜温差均较大,1月15℃左右,7月32℃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00毫米以下;中部的塞卜哈是世界上最干燥地区。的黎波里1月气温8—16℃,8月22—30℃。

人口:622万(1999年),主要是阿拉伯人(约占83.8%),其他为埃及人,突尼斯人、柏柏尔人。绝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穆斯林占97%。阿拉伯语为国语,在主要城市也讲英语和意大利语。

首都:的黎波里(tripoli),人口:175万(1998年)。

行政区划:1990年利比亚重新划分行政区域,将原来的13省合并为7个省,下设42个地区。各省名称如下:沙拉拉、巴延奥卢、五点、锡尔特湾、的黎波里、绿山、西山。

简史:古代利比亚居民是柏柏尔人、图阿雷格人和图布人。公元前7世纪左右迦太基人入侵。公元前201年利比亚人在反抗迦太基统治的斗争中曾建立统一的努米底亚王国。公元前146年罗马人入侵。7世纪阿拉伯人打败拜占庭人,征服当地的柏柏尔人,带来了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16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攻占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控制了沿海地区。1912年10月利比亚在意土战争后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1943年初英、法占领利比亚南北部。英国占领北部的黎波里塔尼和昔兰尼加地区,法国占领南部费赞地区,并分别成立了军政府。二战后,由联合国对利全部领土行使管辖权。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亚宣告独立,成立利比亚联合王国,实行联邦制,伊德里斯一世为国王。1963年4月15日取消联邦制,改国名为利比亚王国。1969年9月1日,由卡扎菲领导的一“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统治,成立了以卡扎菲为首的革命指挥委员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并宣布建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7年3月2日卡扎菲发表《人民权力宣言》,宣布利进入“人民直接掌握政权的民众时代”,取消各阶级政府,建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改共和国为民众国,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各级革命委员会。1986年10月,又改现国名。

政治:革命领导人是国家元首。总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总人民委员会是执行机构,它协助总人民代表大会的总秘书处行使日常制订政策的权力。

经济:北非重要的石油生产国,石油是它的经济命脉和主要支柱。石油生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70%,石油出口占出口总值的95%以上。除石油外,天然气储量也较多,其它资源有铁、钾、锰、磷酸盐、铜等。主要工业部门是石油开采、炼油,还有食品加工、石化、化工、建材、发电、采矿、纺织业等。可耕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粮食不能自给,大量靠进口。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花生、柑桔、橄榄、烟草、椰枣、蔬菜等。畜牧业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牧民和半牧民占农业人口一半以上。货币名称:第纳尔。

新闻出版:主要报刊有《新黎明报》(阿文日报)、《绿色进军周报》(阿文和英文)、《民众国周报》(阿文和英文)。民众国通讯社为官方通讯社,每天出版阿、英、法文新闻稿,在巴黎、伦敦、罗马和贝鲁特等地设有分社。官方电台有(1)创建于1957年的民众国广播电台,1979年后改为现名,用阿语和英语从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广播;(2)大阿拉伯祖国和革命委员会之声电台,用英、法、俄、德、罗、匈、南、保、捷等语言广播;(3)民众国电视台,创建于1968年,后改现名,用阿、英、法语播放。

外交:奉行反帝、反殖、反霸、反对种族歧视和不结盟政策,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主张阿拉伯统一,与非洲、伊斯兰国家加强合作,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支持民族解运动。

与中国关系:1978年8月9日,利比亚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不战而屈人之兵”。

⑤ 各位朋友,可以告诉我波利比亚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

波利比亚没有这个国家?你要的是利比亚吧?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The Great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
独立日:12月24日(1951年)
利比亚国旗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地为绿色,没有任何图案。利比亚是穆斯林国家,绝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绿色是伊斯兰教信徒所喜爱的颜色。利比亚人还把绿色看成革命的象征,绿色代表吉祥、幸福和胜利的颜色。
利比亚国徽国徽: 为一只胸前有绿盾的鹰。相传这种鹰是先知穆罕默德统治地区古莱希部落的象征。鹰爪下的饰带上用阿拉伯文写着“阿拉伯共和国联邦”。利比亚曾数次更改国名,但国徽上的文字一直未变。
国歌:真主至高无上(نشيد وطني ليبي‎)
官方语言:阿拉伯语
国家性质 社会主义
货币:利比亚第纳尔(英文Libyan Dinar,简写LD,单位LYD)
1LYD=100 piastres(皮阿斯特)=1,000 milliemes(米利姆)
国家政要:“九·一”革命领导人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上校(omar mouammer al gaddafi) ,1969年9月1日就任至今。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面积1760000平方公里。位于非洲北部。东部与埃及交界,东南与苏丹为邻,南部同乍得和尼日尔毗连,西部与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接壤。北部临地中海。海岸线长约1900余公里。全境95%以上地区为沙漠和半沙漠。大部分地区是平均海拔500米的低高原,受宽阔低地分割。北部沿海有狭窄平原。荒漠与半荒漠占总面积90%以上;西北部与南部多砾漠、石漠;其余为沙漠,间有绿洲。境内无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布较广,为主要水源。北部沿海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冬暖多雨,夏热干燥,1月平均气温12℃,8月平均气温26℃;夏季常受来自南部撒哈拉沙漠干热风(当地称“吉卜利”风)的侵害,气温可高达5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为100—600毫米。内陆广大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干热少雨,季节和昼夜温差均较大,1月15℃左右,7月32℃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00毫米以下;中部的塞卜哈是世界上最干燥地区。的黎波里1月气温8—16℃,8月22—30℃。
[编辑本段]人口
588万(2006年),主要是阿拉伯人(约占83.8%),其他为埃及人,突尼斯人、柏柏尔人。绝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穆斯林占97%。阿拉伯语为国语,在主要城市也讲英语和意大利语。
严格遵循伊斯兰教传统的利比亚大多数妇女都习惯披戴头巾出门。
[编辑本段]首都
的黎波里(Tripoli),人口:175万(2006年)。的黎波里是利比亚最大港口,位于国境西北部,濒临地中海南岸,自古便是重要贸易中心和战略要地的黎波里作为城市名称,有着一段漫长的历史。的黎波里是一座拥有27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公元前7世纪,腓尼基人在北非地中海沿岸建立起3座城市,这就是奥萨、布雷撒和莱普蒂斯,统称为“的黎波里斯”。公元365年,地中海地区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特大地震,3座古城中的布雷撒和莱普蒂斯在这次地震中被彻底毁灭,唯有奥萨古城幸免于难,虽然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但整座城市还是存在,历经沧桑,发展成为今天的的黎波里市。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1990年利比亚重新划分行政区域,将原来的13省合并为7个省,下设42个地区。各省名称如下:沙拉拉、巴延奥卢、五点、锡尔特湾、的黎波里、绿山、西山。
1998年,利比亚全国划分成26个人民省。
2002年增至28个人民省及两个地区。
[编辑本段]历史
古代利比亚居民是柏柏尔人、图阿雷格人和图布人。公元前7世纪左右迦太基人入侵。公元前201年利比亚人在反抗迦太基统治的斗争中曾建立统一的努米底亚王国。公元前146年罗马人入侵。7世纪阿拉伯人打败拜占庭人,征服当地的柏柏尔人,带来了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16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攻占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控制了沿海地区。1912年10月利比亚在意土战争后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1943年初英、法占领利比亚南北部。英国占领北部的黎波里塔尼和昔兰尼加地区,法国占领南部费赞地区,并分别成立了军政府。二战后,由联合国对利全部领土行使管辖权。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亚宣告独立,成立利比亚联合王国,实行联邦制,伊德里斯一世为国王。1963年4月15日取消联邦制,改国名为利比亚王国。1969年9月1日,由卡扎菲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统治,成立了以卡扎菲为首的革命指挥委员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并宣布建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7年3月2日卡扎菲发表《人民权力宣言》,宣布利进入“人民直接掌握政权的民众时代”,取消各阶级政府,建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改共和国为民众国,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各级革命委员会。1986年10月,又改现国名。
[编辑本段]政治
革命领导人是国家元首。总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总人民委员会是执行机构,它协助总人民代表大会的总秘书处行使日常制订政策的权力。
[编辑本段]经济
北非重要的石油生产国,石油是它的经济命脉和主要支柱。经济原以农牧业为主。1961年以来迅速成为世界重要石油生产与输出国之一。石油生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70%,石油出口占出口总值的95%以上,还出口铁矿石、花生、皮革等,进口以机器设备、车辆、粮食为大宗。除石油外,天然气储量也较多,其它资源有铁、钾、锰、磷酸盐、铜等。1985年石油探明储量29.18亿吨,产油5000余万吨,已探明天然气储量6053亿立方米。主要工业部门是石油开采、炼油,还有食品加工、石化、化工、建材、发电、采矿、纺织业等。铁、锰、铜、锡、铝土、磷灰石、钾盐等矿藏尚少开发。可耕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粮食不能自给,大量靠进口。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花生、柑桔、橄榄、烟草、椰枣、蔬菜等。畜牧业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牧民和半牧民占农业人口一半以上。货币名称:第纳尔。境内运输以公路与管道为主。有1800公里长的现代化沿海公路,5000余公里的能源运输管线和5个油港。
[编辑本段]新闻出版
主要报刊有《新黎明报》(阿文日报)、《绿色进军周报》(阿文和英文)、《民众国周报》(阿文和英文)。民众国通讯社为官方通讯社,每天出版阿、英、法文新闻稿,在巴黎、伦敦、罗马和贝鲁特等地设有分社。官方电台有(1)创建于1957年的民众国广播电台,1979年后改为现名,用阿语和英语从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广播;(2)大阿拉伯祖国和革命委员会之声电台,用英、法、俄、德、罗、匈、南、保、捷等语言广播;(3)民众国电视台,创建于1968年,后改现名,用阿、英、法语播放。
[编辑本段]外交
奉行反帝、反殖、反霸、反对种族歧视和不结盟政策,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主张阿拉伯统一,与非洲、伊斯兰国家加强合作,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支持民族解放运动。2004年6月28日,美国同利比亚正式恢复外交关系。1978年8月9日,利比亚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编辑本段]主要城市
序号 主要城市 所在地区
1 的黎波里 的黎波里
2 班加西 班加西
3 米苏拉塔 米苏拉塔
4 扎维耶 扎维耶
5 塞卜哈 塞卜哈
6 贝达 绿山区
7 艾季达比亚 艾季达比耶
8 德尔纳 德尔纳
9 图卜鲁格 图卜鲁格
10 迈尔季 迈尔季
11 兹利坦 兹利坦
[编辑本段]民族节日
节日 日期
穆罕默德升天日 3月5日
国庆节 3月31日
开斋节 5月7日
献祭节 7月14日
伊斯兰教新年 8月4日
阿术拉节 8月13日
利比亚革命纪念日 9月1日
穆罕默德诞辰日 10月13日
独立日 12月24日
[编辑本段]观光旅游
闯入沙漠禁地——利比亚
许多美国探险迷觉得遗憾的是,不能在过去10年成为第一批到利比亚探险的旅游者。2004年4月,探险导游理查德·本带领一队徒步旅游者进入了这个国家。尽管美国已经解除了对利比亚的旅游禁令,但似乎利比亚并不知道。途中这个团队不得不在英国多停留了4小时,等待签证。当他们排除各种阻碍,最终到达极度寒冷却又壮观至极的阿卡库斯Akakus山脉时,其中的一个人激动得晕了过去。在撒哈拉沙漠的这片旅游管制区,酷热使他们中的一半放弃了前行,还有一个不幸患了肾结石,理查德用移动电话通知飞行救援者将他们接走了。最后这个10人的团队只有4人走完了全程,这是一次付出了代价的旅行。
感谢这些勇于尝试的先行者,利比亚旅游线路今日成了可行线路。烦人的签证问题已经解决,但人们只能在冬天去,此时的温度在80F至90F。现在的旅游行程由对那些地中海区域最为壮观的古罗马遗址的拜谒取代了艰难的荒漠行进——从莱普提斯遗址到塞布拉塔古城。参观这些撒哈拉沙漠上最吸引人的胜景可以徒步,也可以乘直升飞机俯瞰。在阿卡库斯山脉,当你攀爬到2000英尺的时候,山崖上及洞穴中的塔德拉尔特·阿卡库斯岩画,被世界最大的沙漠和岩石隐藏了上千年的反映古代辉煌文明的优美壁画,最早的已经存在12000多年,向人们展示从公元前12000年至公元1世纪的生活演变,这奇迹般留存的胜景一定会让你觉得不虚此行。

⑥ 利比亚有哪些邻国

地理:面积1759540平方公里。位于非洲北部。东部与埃及交界,东南与苏丹为邻,南部同乍得和尼日尔毗连,西部与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接壤。北部临地中海。海岸线长约1900余公里。全境95%以上地区为沙漠和半沙漠。大部分地区平均海拔500米。北部沿海有平原。境内无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布较广,为主要水源。北部沿海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侯,冬暖多雨,夏热干燥,1月平均气温12℃,8月平均气温26℃;夏季常受来自南部撒哈拉沙漠干热风(当地称“吉卜利风)的侵害,气温可高达5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为100—600毫米。内陆广大地区属热带沙漠气侯,干热少雨,季节和昼夜温差均较大,1月15℃左右,7月32℃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00毫米以下;中部的塞卜哈是世界上最干燥地区。的黎波里1月气温8—16℃,8月22—30℃。

人口:622万(1999年),主要是阿拉伯人(约占83. 8%),其他为埃及人,突尼斯人、柏柏尔人。绝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穆斯林占97%。阿拉伯语为国语,在主要城市也讲英语和意大利语。
首都:的黎波里(Tripoli),人口:175万(1998年)。

的黎波里——“地中海的白色新娘”

行政区划: 1990年利比亚重新划分行政区域,将原来的13省合并为7个省,下设42个地区。各省名称如下:沙拉拉、巴延奥卢、五点、锡尔特湾、的黎波里、绿山、西山。

应该有直飞,大概10小时~~我以前有直飞,但现在不知道了

⑦ 利比亚概况有哪些

国名: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独立日:12月24日(1951年)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地为绿色,没有任何图案。利比亚是穆斯林国家,绝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绿色是伊斯兰教信徒所喜爱的颜色。利比亚人还把绿色看成革命的象征,绿色代表吉祥、幸福和胜利的颜色。

国徽:为一只胸前有绿盾的鹰。相传这种鹰是先知穆罕默德统治地区古莱希部落的象征。鹰爪下的饰带上用阿拉伯文写着“阿拉伯共和国联邦”。利比亚曾数次更改国名,但国徽上的文字一直未变。

国家政要:“九?一”革命领导人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上校(omar mouammer al gaddafi),1969年9月1日就任。

自然地理:面积1759540平方公里。位于非洲北部。东部与埃及交界,东南与苏丹为邻,南部同乍得和尼日尔毗连,西部与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接壤。北部临地中海。海岸线长约1900余公里。全境95%以上地区为沙漠和半沙漠。大部分地区平均海拔500米。北部沿海有平原。境内无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布较广,为主要水源。北部沿海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冬暖多雨,夏热干燥,1月平均气温12℃,8月平均气温26℃;夏季常受来自南部撒哈拉沙漠干热风(当地称”吉卜利风)的侵害,气温可高达5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为100-600毫米。内陆广大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干热少雨,季节和昼夜温差均较大,1月15℃左右,7月32℃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00毫米以下;中部的塞卜哈是世界上最干燥地区。的黎波里1月气温8-16℃,8月22-30℃。

人口:622万(1999年),主要是阿拉伯人(约占83。8%),其他为埃及人,突尼斯人、柏柏尔人。绝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穆斯林占97%。阿拉伯语为国语,在主要城市也讲英语和意大利语。

严格遵循伊斯兰教传统的利比亚大多数妇女都习惯披戴头巾出门。

首都:的黎波里(Tripoli),人口:175万(2006年)。

行政区划:1990年利比亚重新划分行政区域,将原来的13省合并为7个省,下设42个地区。各省名称如下:沙拉拉、巴延奥卢、五点、锡尔特湾、的黎波里、绿山、西山。

简史:古代利比亚居民是柏柏尔人、图阿雷格人和图布人。公元前7世纪左右迦太基人入侵。公元前201年利比亚人在反抗迦太基统治的斗争中曾建立统一的努米底亚王国。公元前146年罗马人入侵。7世纪阿拉伯人打败拜占庭人,征服当地的柏柏尔人,带来了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16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攻占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控制了沿海地区。1912年10月利比亚在意土战争后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1943年初英、法占领利比亚南北部。英国占领北部的黎波里塔尼和昔兰尼加地区,法国占领南部费赞地区,并分别成立了军政府。二战后,由联合国对利全部领土行使管辖权。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亚宣告独立,成立利比亚联合王国,实行联邦制,伊德里斯一世为国王。1963年4月15日取消联邦制,改国名为利比亚王国。1969年9月1日,由卡扎菲领导的一“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统治,成立了以卡扎菲为首的革命指挥委员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并宣布建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7年3月2日卡扎菲发表《人民权力宣言》,宣布利进入“人民直接掌握政权的民众时代”,取消各阶级政府,建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改共和国为民众国,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各级革命委员会。1986年10月,又改现国名。

政治:革命领导人是国家元首。总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总人民委员会是执行机构,它协助总人民代表大会的总秘书处行使日常制订政策的权力。

经济:北非重要的石油生产国,石油是它的经济命脉和主要支柱。石油生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70%,石油出口占出口总值的95%以上。除石油外,天然气储量也较多,其它资源有铁、钾、锰、磷酸盐、铜等。主要工业部门是石油开采、炼油,还有食品加工、石化、化工、建材、发电、采矿、纺织业等。可耕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粮食不能自给,大量靠进口。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花生、柑桔、橄榄、烟草、椰枣、蔬菜等。畜牧业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牧民和半牧民占农业人口一半以上。货币名称:第纳尔。

新闻出版:主要报刊有《新黎明报》(阿文日报)、《绿色进军周报》(阿文和英文)、《民众国周报》(阿文和英文)。民众国通讯社为官方通讯社,每天出版阿、英、法文新闻稿,在巴黎、伦敦、罗马和贝鲁特等地设有分社。官方电台有(1)创建于1957年的民众国广播电台,1979年后改为现名,用阿语和英语从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广播;(2)大阿拉伯祖国和革命委员会之声电台,用英、法、俄、德、罗、匈、南、保、捷等语言广播;(3)民众国电视台,创建于1968年,后改现名,用阿、英、法语播放。

外交:奉行反帝、反殖、反霸、反对种族歧视和不结盟政策,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主张阿拉伯统一,与非洲、伊斯兰国家加强合作,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支持民族解运动。2004年6月28日,美国同利比亚正式恢复外交关系。

国家民族节日:

穆罕默德升天日3月5日国庆节3月31日开斋节5月7日献祭节7月14日伊斯兰教新年8月4日阿术拉节8月13日利比亚革命纪念日9月1日穆罕默德诞辰日10月13日独立日12月24日与中国关系:1978年8月9日,利比亚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⑧ 非洲在区域划分上被分为哪两个部分

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个地区,共60个国家和地区。
北非

通常包括埃及、苏丹、南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亚速尔群岛(葡)和马德拉群岛(葡)。其中埃及、苏丹和利比亚有时称为东北非。其余国家和地区称为西北非。北非的面积82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2亿,阿拉伯人占70%左右。西北部为阿特拉斯山地,东南部为苏丹草原的一部分,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有狭窄的平原,其余地区大多为撒哈拉沙漠。本区不少农矿产品占世界重要地位,原油占世界总产量5%,磷酸盐占22%,棉花约占5%,阿拉伯树胶占80%以上,其它还有栓皮、油橄榄、柑橘、葡萄、椰枣、无花果等。[3]

东非
通常包括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塞舌尔。有时也把苏丹作为东非的一部分。东非面积约37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3亿,主要是班图语系黑人,分布在南部;其次是,盖拉族和阿姆哈拉族索马里人,分布在北部。北部是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部是东非高原,印度洋沿岸有狭窄的平原,东非大裂谷纵贯东非高原中部和西部,本区所产咖啡约占世界总产量14%,剑麻约占25%以上,丁香供应量占世界丁香供应量的80%以上。茶叶、甘蔗、棉花也在非洲占重要地位。

西非

包括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尼日利亚和加那利群岛(西)。面积约656万多平方千米。人口约1.5亿,其中黑人约占总人口的85%,其余多为阿拉伯人。本区北部属撒哈拉沙漠,中部属苏丹草原,南部为上几内亚高原,沿海有狭窄的平原。本区所产金刚石约占世界总产量12%,铝土矿约占非洲总产量90%以上,可可和棕榈仁均占世界总产量50%以上,棕榈油约占38%,花生约占11%,咖啡、天然橡胶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中非
通常包括乍得、中非、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布)、刚果(金)、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有时也把赞比亚、津巴布韦和马拉维作为中非的一部分。面积536万多平方千米,人口约5600万,其中班图系黑人约占80%,分布在南部。其余为苏丹语系黑人,分布在北部。本区北部属撒哈拉沙漠,中部属苏丹草原,南部属刚果盆地,西南部属下几内亚高原。刚果盆地面积约337万平方千米,中心部分最低处海拔仅200米,四周的高原、山地一般高达海拔1000米以上。所产金刚石占世界总产量30%左右,锰矿石占12%,铜、钴、铀、锡、镭、铌、钽等矿物产量都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棕榈油、棕榈仁、天然橡胶、可可也很重要。

南非
通常包括赞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斯威士兰、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科摩罗、毛里求斯、留尼汪岛(法)、圣赫勒拿岛(英)和阿森松岛(英)等。面积661万多平方千米,人口约1亿,其中班图语系黑人占85%,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的马达加斯加人占9%,欧洲白种人占5%以上:南非高原为本区地形的主体,高原中部地势低洼为卡拉哈迪盆地,四周隆起为高原和山地,本区所产金约占世界总产量71.83%,金刚石、铬矿石约占28.17%,钻石、铀矿、铜、钒、锂、铍、钴,石棉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

⑨ 利比亚模式的行政区划

能源集团的所思所想与布什不谋而合,但布什显然比石油公司和利益集团们想得更远。做过石油公司老板的小布什十分清楚,石油供应的稳定性和油价的起伏对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这使得他从上台伊始就把石油定义为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战略产品,而他的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的“副产品”就是加强对世界各大产油区和产油国的控制。
仅就非洲而言,布什政府的非洲政策的真正目标就是石油和战略军事关系。美国对非洲的石油资源越来越感兴趣,并想以非洲取代中东,这种对“能源安全”的全力关注使得某些非洲国家———如尼日利亚、安哥拉和加蓬,现今还要加上利比亚——成为美国的重要石油来源。
事实上,不仅伊拉克战争,就连阿富汗战争、“颜色革命”这些过去几年间为布什津津乐道的“策划”,也都在一定程度上牵连着能源问题。早在阿富汗战争前,美国就想经由阿富汗打造一条绕过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管线,但当时的塔利班政权却并不十分买账,而在推翻了后者之后,一切便很快如美国人所愿了。
如今,阿富汗、利比亚等国发生的变化已成为一种新的模式,即通过军事和政治手段强化或恢复美国对产油国和富含其他重要能源的国家的影响力乃至控制力。而在一家媒体绘制的世界地图上,几乎在每个重要的产油区或产油国的土地上或它们的附近,都有美国的驻军或军事影响存在。

⑩ 利比亚的地理概况

利比亚地处非洲北部,位于东经9度-25度,北纬18度-33度。东接埃及和苏丹,西邻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 南界尼日尔和乍得,北濒地中海,海岸线长1900余公里。全境90%以上地区为沙漠半沙漠,沿海和东北部内陆区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其它地区基本上为沙砾覆盖,为向北倾斜的高原和内陆盆地。高原上分布一些海拔500米到1,500米左右的山脉。高原和意大利隔海相望,国土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其土地面积的94%是沙漠和半沙漠地区。境内无常年河流,无大湖泊,但地下水资源丰富,井泉分布较广,成为主要水源。

北部沿海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冬暖多两,夏热干燥内陆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其夏季平均气温为35℃,冬季平均气温为15℃。 年平均降水量从北往南由500毫米----600毫米递减到30毫米以下,常有来自南面撒哈拉沙漠的干热风为害。中部的塞卜哈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