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黑行政图
① 波黑是哪个国家
波黑是欧洲巴尔干半岛的一个独立国家。
位于原南斯拉夫中部,东邻塞尔维亚,东南部与黑山共和国接壤,西部及北部紧邻克罗地亚。国土总面积51129平方公里,首都萨拉热窝。12世纪末建立波斯尼亚公国,15世纪后被奥斯曼帝国征服。19世纪沦为奥匈帝国属地。 1918年并入塞尔维亚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1945年成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加盟国,1992年宣布独立。
波黑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693米,迪纳拉山脉(也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的大部分自西北向东南纵贯全境 ,最高山峰为马格里奇山,海拔2386米。波黑境内多河流,主要有奈雷特瓦河、博斯纳河、德里纳河、乌纳河和伐尔巴斯河。
(1)波黑行政图扩展阅读:
波黑国名释义
“波斯尼亚”得名于“波斯尼亚河”,塞尔维亚语意为“寒冷”或“清澈”;黑塞哥维那”源自古高地德语,意为“公爵”。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国旗是长方形的,长宽之比为2:1。蓝色旗面,图案为金黄色大三角形,沿三角形的一条边还有一排白色星星。大三角形的三条边象征组成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的三个主要民族,即穆斯林族、塞尔维亚族和克罗地亚族。金色即太阳之光辉,象征着波黑人民心中充满希望。蓝底色和白色五角星象征着欧洲,标志着波黑是欧洲的一部分。这面国旗采用于1998年2月10日。
② 波黑地图
国际社会为了起到调解的作用一共提出了4个和平方案:
第一个领土划分方案是1993年1月出台的“万斯--欧文计划”。在这个计划中,关于领土划分是这样规定的,将波黑划分为10个省,其中3个省以塞族为主、3个省以穆斯林为主、3个省以克族为主、1个省为穆、克两族混居,首都萨拉热窝为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三方分得的领土比例是:塞族43%、穆族38%、克族19%。经过激烈地讨价还价,三方虽然接受了“万斯--欧文计划”的第一项内容,即实现全面停火并将重武器交给联合国维和部队管理,但在涉及到切身利益的领土划分问题上陷入了僵局。塞族方面提出,内战爆发前塞族居住区面积为波黑全部面积的64%;这项计划要塞族让出的领土太多,塞族为主的几个省互不相连,多为资源贫困地区,而且三分之一左右的塞族居民划在了穆族与克族为主的省份。因此,塞族认为“万斯--欧文计划”严重地损害了塞族的利益,“接受它比拒绝它更危险”。塞族的议会两次表决拒绝,5月15日-16日举行的波黑塞族的全民公决,也以绝对多数拒绝“万斯--欧文计划”。此后,波黑塞族领导人公开宣称“万斯--欧文计划”已经死亡。
第二个领土划分方案是1993年6月,塞族、克族和穆族领导人在日内瓦和谈中联合提出的“三分波黑”计划。根据这个计划。建立由塞族、克族和穆族三个主权共和国组成的“联邦”。塞族和克族是否同其“母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合并,又全民投票进行公决。领土划分以民族分布和实际控制区为基础,塞族占50%、克族占30%、穆族占20%。这个领土划分方案显然不利于穆斯林。但是,面对着塞克两族的联合,力量对比悬殊以及国际社会的压力,穆族虽然不同意,也只好走到谈判桌前,就此进行谈判。
第三个领土划分方案是1993年8月欧文--斯图尔腾贝格提出的一揽子和平计划。这份计划包括一个三分波黑的版图文件。根据这一方案,塞族占波黑领土的52%、克族占17%、穆族占31%。首都萨拉热窝以及穆克两族争夺最激烈的莫斯塔尔市的归属及其他地位先搁置起来,过两年再解决,在过渡期间分别交给联合国和欧共体管理。
第四个领土划分方案是美俄等五国提出的波黑和平方案。1994年4月下旬在戈拉日代危机期间,美、英、法、俄为了协调他们的波黑政策,在伦敦商定成立了包括德国在内的5国联络小组。这个联络小组除了协调五国的波黑政策之外,还代表了五国与波黑冲突各方进行谈判。5月五国外长在日内瓦首次一致通过了一项和平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塞族占有波黑全境的49%、穆族和克族联邦得到51%,塞族将让当时控制的包括重要战略城镇布尔奇科、多博伊在内的13个城市,争议比较大的萨拉热窝由联合国托管2年。
围绕上述4个方案,波黑交战各方举行了多次谈判,但都没有能找到共同点,达成一致。版图争执始终是谈判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在1993年12月的和谈中,塞族按穆斯林的要求做出了进一步的让步,从而使穆族占有波黑领土的33.35,然而穆族不仅要求领土数量,而且还要占领更多的波黑东地的矿产区和农业区、工业比较发达的中部地区、奈乌姆出海口和奈雷瓦河以东地区,波黑西部的几个穆斯林聚居的城镇。这些要求无论是塞族,还是克族都是难以接受的。由于美国与北约的介入,美国通过军事打压与国际调停,最终使塞族做出了让步签订了《波黑和平框架协议
③ 波黑地区指哪里
波黑共和国位于原南斯拉夫中部,介于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两共和国之间。面积51129平方公里。
④ 前南斯拉夫分为几个国家地图
前南斯拉夫分成了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黑山6个国家。
1、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简称斯洛文尼亚,是一个位于中欧南部,毗邻阿尔卑斯山的小国。西邻意大利,西南通往亚得里亚海,东部和南部被克罗地亚包围,东北有匈牙利,北接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国土面积为20,273平方公里,全国人口约205万人,卢布尔雅那为首都及最大城市。
2、克罗地亚共和国,简称克罗地亚,是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共和国,处于地中海及巴尔干半岛潘诺尼亚平原的交界处,首都为萨格勒布。
3、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斯尼亚,简称“波黑”。是巴尔干半岛的一个国家。位于原南斯拉夫中部,东邻塞尔维亚,东南部与黑山共和国接壤,西部及北部紧邻克罗地亚。国土总面积51129平方公里,首都萨拉热窝。
4、北马其顿共和国 ,简称北马其顿,是位于东南欧的巴尔干半岛南部的内陆国家,东临保加利亚,北临塞尔维亚,西临阿尔巴尼亚,南临希腊。而古代马其顿地区包括北马其顿和希腊北部的中马其顿、西马其顿、东马其顿-色雷斯三个大区。
5、黑山,是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南部、亚得里亚海东岸的一个多山国家,面积1.3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3万。 黑山东北部与塞尔维亚毗连,东部为科索沃,东南部与阿尔巴尼亚接壤,西北部与波黑及克罗地亚交界,西南部濒临亚得里亚海。
6、塞尔维亚共和国,简称塞尔维亚,是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中部的内陆国。塞尔维亚国土总面积为88361平方公里(含科索沃),首都贝尔格莱德。
与黑山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马其顿及阿尔巴尼亚接壤,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五分之一流经其境内。
(4)波黑行政图扩展阅读: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轴心国武装侵略而灭亡的南斯拉夫王国。
在轴心军占领期间,原南斯拉夫境内出现反抗势力,其中一支为约瑟普·布罗兹·铁托所领导的共产党游击队,1943年后,西方盟军认可其为领导南斯拉夫抗战的盟军,开始大量军事增援,铁托的共产党政权成为了该国的政府代表之一。
1945年,约瑟普·布罗兹·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建立起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1992年南斯拉夫解体,分裂为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后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
⑤ 波黑的首都
波斯尼亚-黑塞哥来维那,自 简称“波黑”。是南欧巴尔干半岛的一个国家。国土总面积51129平方公里,首都萨拉热窝。
萨拉热窝(Sarajevo)座标位置:43°52′0″N 18°25′0″E,是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萨拉热窝位于萨拉热窝河谷之中,被狄那里克山脉所环绕。河谷在过去曾充满绿色,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开发和都市扩大之中逐渐消失。萨拉热窝被浓密森林所覆盖的丘陵地和5座山峰所包围。
波黑及其首都萨拉热窝图
⑥ 波黑联邦的行政区划
1.乌纳-萨纳州(-sanskikanton)
2.波萨维纳州(Posavskikanton)
3.图兹拉州(Tuzlanskikanton)
4.泽尼察-多博伊州(Zeničko-dobojskikanton)
5.波斯尼亚-波德里涅州(Bosansko-podrinjskikanton)
6.中波斯尼亚州(Srednjobosanskikanton)
7.黑塞哥维那-涅雷特瓦州(Hercegovačko-neretvanskikanton)
8.西黑塞哥维纳州(Zapadno-hercegovačkikanton)
9.萨拉热窝州(KantonSarajevo)
10.西波斯尼亚州(Livanjskikanton)
其中乌纳-萨纳、图兹拉、泽尼察-多博伊、波斯尼亚-波德里涅、萨拉热窝等五洲为穆斯林州,波萨维纳、西黑塞哥维纳、西波斯尼亚为克族州,其余中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涅雷特瓦两州为“混合”州,用来平衡各族群间的势力。
布尔奇科特区有一部份划自波黑联邦。
目前波黑联邦有79个市镇。
约51%的土地,60%的人口以此为家。但所有人口的相关资料(包括族群分布),因缺乏官方的人口普查而有相当大的误差。2002年估计联邦内人口约有两百五十万人,其中波什尼亚克族占70%,克罗地亚族占28%,塞尔维亚族占1.4%。而在1991年,当地波什尼亚克族占52.1%,克罗地亚族占22.1%%,塞尔维亚族占17.6%。联邦内塞尔维亚族在1991年后因内战爆发,人口大幅度衰退。
⑦ 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简称波黑)的概况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是巴尔干半岛西部的一个多山国家。其为组成前南斯拉夫的六个联邦单位之一,首都为萨拉热窝。此国是在1990年代期间,南斯拉夫战争时独立,并且根据戴顿协议,她目前是国际社会的受保护地区,由欧洲议会所选出的高级代表所管理。该国在行政及管理上被分成两个实体,其一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联邦(中文又称穆克联邦),另一是塞族共和国。
波士尼亚和赫塞哥维那本身是历史学上的两个地理区域,其在今日无政治上的实体可言。
历史
波黑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早期居民为伊利里亚人。该地于公元前168年由罗马帝国占领。455年时东哥特人将该地区占领,6世纪时东哥特人被东罗马帝国击败,现波黑南部地区一度成为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阿瓦尔人于6世纪和7世纪时开始入侵,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也相继进入巴尔干半岛。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内,波斯尼亚以及黑塞哥维纳地区多次分属周围的各个国家。1377年时Tvrtko Kotromanić(特弗尔特科·科特罗曼尼奇?)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波斯尼亚王国,但1463年时奥斯曼帝国入侵,波斯尼亚被兼并。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许多波斯尼亚人由基督教改信伊斯兰教,渐渐形成了波斯尼亚穆斯林民族。1878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成为了奥匈帝国的领地,1914年奥匈帝国皇子弗郎茨·费笛南在萨拉热窝被塞族民族主义者所刺杀(参见萨拉热窝事件),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后波黑成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王国的一部分,该王国后来更名为南斯拉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黑成为轴心国傀儡国克罗地亚独立国的一部分,战后又重归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此时波黑正式确认为南斯拉夫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其边界采用的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的边界,和实际民族分布颇有出入。
1991年10月波黑宣布拥有主权,1992年2月举行全民投票以寻求独立。波黑塞族人随即在塞尔维亚的支持下以武力方式寻求加入塞尔维亚,内战爆发。1994年3月波族人(穆族人)和克族人同意共组联邦,共同对抗塞族人。1995年11月21日各方签署代顿和平协定,结束内战,并把波黑分为穆克联邦以及塞族共和国两个实体。波黑内战中共有二十万人死亡,超过二百万人流离失所。
战争结束后,北约在波黑继续驻扎维和部队,2004年底由欧盟所取代。
政治
波黑主席团由三人所组成,每人各属一个民族(穆族、塞族、克族),任期为四年,四年中每人轮流就任八个月主席团主席的职位。主席团成员由人民直选,其中穆克联邦选出穆族、克族成员,塞族共和国选出塞族成员。
主席团提名部长会议主席,由议会通过。部长会议主席负责任命各部长。
波黑议会拥有立法权,分为两院:人民院有15名成员,每个民族各5名;代表院有42名代表,三分之二来自穆克联邦,三分之一来自塞族共和国。
波黑宪法法院掌握波黑最高司法权,由9名法官组成,其中四人为穆克联邦所选出,二人由塞族共和国选出,三人由欧洲人权法院选出,并且不能是波黑或波黑邻国的公民。
行政区划
波黑由两个实体组成,即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联邦(中文又称穆克联邦)以及塞族共和国。位于东北境的布尔奇科市不属于任何一个实体。
穆克联邦分为十个州,州下再分市镇:
乌纳-萨纳
波萨维纳
图兹拉州
泽尼察-多博伊
波斯尼亚-波德里涅
中波斯尼亚州
黑塞哥维那-涅雷特瓦
西黑塞哥维纳州
萨拉热窝州
西波斯尼亚州
塞族共和国分为七个地区,区下再分市镇:
巴尼亚卢卡地区
别利那区
多博伊区
索科拉茨区
斯尔比涅区
特雷比涅区
弗拉塞尼察区
穆克联邦首都为萨拉热窝。塞族共和国法定首都为萨拉热窝,实际首都为巴尼亚卢卡。
地理
波黑位于巴尔干半岛西部,邻国有克罗地亚以及塞黑。国内主要为山地,西部有迪纳拉山脉。萨瓦河(多瑙河支流)为波黑北部与克罗地亚的边界。南部在亚得里亚海上有一个20公里长的出海口。
主要城市有:萨拉热窝、巴尼亚卢卡、图兹拉。
经济
波黑在南斯拉夫时期便是联邦内较贫穷的地区之一,独立后又发生了内战,经济受到严重损害。目前波黑经济正在渐渐复苏,同时还要进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
波黑货币为可兑换马克,曾经和德国马克保持一比一的汇率。德国马克由欧元所取代后,可兑换马克继续和欧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人口
波黑48%为波斯尼亚族(即穆斯林族),37.1%为塞尔维亚族,14.3%为克罗地亚族,其中绝大多数波族人信奉伊斯兰教,绝大多是塞族人信奉东正教,绝大多数克族人信奉天主教。
⑧ 哪里有比较多的波黑内战的图片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B2%A8%BA%DA%C4%DA%D5%BD&z=0
⑨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国徽的介绍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国徽图案与国旗相同。启用于1998年2月10日。国徽为蓝盾。
⑩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是两个国家合成一个国家的吗
不应该算国家,应该是两个地区,很久以前就基本上放在一起讨论了
这是波黑简史
6世纪末7世纪初,部分斯拉夫人南迁到巴尔干半岛,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等地定居。12世纪末叶斯拉夫人建立了独立的波斯尼亚公国。14世纪末,波斯尼亚曾是南部斯拉夫人最强盛的国家。1463年后成为土耳其属地,1908年被奥匈帝国占领。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兹·裴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遭当地青年暗杀,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部斯拉夫民族成立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波黑是其中的一部分,被划分为几个行政省。1945年,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波黑成为南斯拉夫联邦的一个共和国。1992年3月,波黑就国家是否独立举行全民公决,波族和克族赞成独立,塞族抵制投票,此后,波黑三族间爆发了历时三年半的战争。1992年5月22日,波黑加入联合国。1995年11月21日,在美国主持下,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克罗地亚共和国总统图季曼和波黑共和国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签署了代顿波黑和平协议,波黑战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