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政执法 » 行政管理文化

行政管理文化

发布时间: 2021-02-10 17:35:32

行政文化的特点

1.历史性。
行政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首先,行政文化的出现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行政文化的形成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就人类历史而言,行政文化的出现以国家行政活动为前提,是社会私有制、阶级、国家等历史现象的伴随物。其次,行政文化随社会行政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行政实践,都有与其相适应的行政文化,相同时期的不同历史条件,亦会造成行政文化的相应变化。
2.阶级性。
行政文化在有阶级的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行政文化的阶级性质,根本的并不在于行政文化的问世以第一个阶级社会为历史条件,而在于行政文化在阶级社会中,总是一定阶级意志的表现,总是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的。不同阶级的行政文化,其阶级性既有相互对立、对抗的一面,又有相互同一、转化的一面,但前者更为直接,是阶级性的主导性构成。行政文化的阶级性,不仅是现实阶级关系的反映,而且同时又是以往的阶级关系的体现,但前者为基本属性,具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后者为次要属性,处于逐渐消减的过程。
3.民族性。
行政文化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特定行政文化的具体形式上,以及特定行政文化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体途径和模式上。行政文化通过民族特性和民族形式的不断发展,逐渐积淀成行政文化传统,构成行政文化特色。由于任何行政管理,其对象无非由人与社会活动所构成,因此,民族特性在行政文化乃至行政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国际交往的频繁和复杂,保持行政文化的民族性,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课题。
4.变动性。
行政文化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其间新的文化成因不断出现,并注入行政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使其具有更为生动多采的内容与形式。同时,旧的文化构成或因时代变迁而消失,或因条件变化而演变。行政文化此消彼长、一生一灭、时显时隐、或强或弱的变动,实质上是社会实践及其历史条件变化的体现。行政文化的变动作为对社会变化的体现,可以是滞后的,也可以是前瞻的。滞后性的变动,往往是被动的,有的由于难以及时适应社会变革而成为历史进步的阻碍。前瞻性的变动,是对社会变化的主动意识和自觉适应,不仅体现着社会变化,而且对行政改革以及其他相关的杜会变化起着积极引导和促进作用,成为历史进步的动力。
5.连续性。
行政文化的连续性有两重含义:一是指任何具体的行政文化,都是以往存在的行政文化的某种延续、继承或扬弃,同时又都具有时间与空问上的推移性,具有向其他类型行政文化渗透、转移和演变的可能。二是指作为人类社会整体的行政文化的连续性。这种整体性的文化连续性,从量上看,只要存在行政活动,其延续便是无限的,其发展是不可间断的。从质上看,这种历史连续,主要体现在对优秀的行政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等方面。行政文化的连续性,其基础归根结底是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连续性,起直接作用的是社会行政实践的历史连续性。

② 如何正确把握企业文化和行政管理的关系

企业文化与行政抄管袭理之间的关系对一个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具有关键的影响作用。正确把握企业文化和行政管理的关系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树立科学的态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透过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实践活动,抓住它们之间的本质关系与联系。其次,尊重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并利用二者之间的关系互动模型,服务企业发展。最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在企业实践活动中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更好地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

③ 行政管理与文化环境的关系拜托了各位 谢谢

文化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一)行政价值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所谓行政价值文化是指在特定行政环境下,社会民众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稳定存在的,关于公共行政系统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社会价值的认知与价值取向模式。它是人们对行政的总体价值观,又被称为行政神话。这是一种基本的公共行政文化模式,其主要功能在于解释公共行政系统在特定环境中的存在价值即人类社会为什么要创建公共行政系统,或者说作为人为系统之一的公共行政系统应该实现何种社会价值。如西方认为“政府是必要的邪恶”,认为政府功能应该有限并受到制衡。而我国认为“政府是万能的主宰,为民作主”,其功能无所不包。因此,总体价值观实际上是公共行政系统得以产生与存在的社会价值前提,直接影响着公共行政系统的社会价值定位,从而也就决定着该系统的功能重心。 (二)行政功能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所谓行政功能文化是指在特定行政环境下,社会民众在长期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稳定存在的对公共行政系统所具备的功能结构的认知与价值取向模式。它是人们对行政系统应具备的功能结构所持的基本观点。行政功能文化对行政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它直接影响与制约着该社会公共行政系统功能结构的具体模式。一方面,它包括社会对公共行政系统功能范围的认知与价值取向,即公共行政系统应该或能够在哪些社会生活领域行使公共行政权力的价值判断与取向;另一方面,它还包括对系统内部职能分工发达程度的认知与价值取向模式。功能结构观的形成,既会对特定功能结构的公共行政系统起着精神支持与维护作用,又是新型功能结构模式得以建立与存在的思想前提。 纵观人类历史,在行政功能文化方面,主要有两种有代表性的文化观念: 1. 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 它有两层含义:其一,政府是全能的,政府有能力也有责任总揽所有社会事务。传统行政体制政企政社不分、职责无限、机构臃肿等问题的产生,正是这种全能型政府观的自然结果。其二,政府机关也是全能的,任一政府结构都可同时兼决策、执行、监督与控制诸项功能于一身,所有领导干部都既管决策、控制,又抓考核、执行。机关是全能机关,个人是全能职员。在这种行政文化环境下,政府表现为全能政府,对社会事务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公共行政系统涉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公共行政系统的功能范围大大扩张。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行政系统即是如此。 2. 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 这种文化观念认为,政府只是社会分工中的一个部门,因而其功能是有限的;同时政府中的各个部门、每个人员也不是全能的,只能行使特定的权力,承担特定的责任。在这种行政文化环境下,政府是有限政府,其权力受到限制;政府各个部门和行政人员不但权力有限,而且分工明确、责任清楚。 (三)行政运行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行政运行文化主要是指社会民众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稳定存在的,关于各种公共行政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的途径与方式的普遍性价值取向模式,可称之为公共行政过程观。其实质核心问题是对公共行政系统基本运行机制、运行规则、运行方式的确定。纵观人类政治发展史,关于公共行政系统运行机制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两种模式,即自律本位的人治模式与法律本位的法治模式。各国公共行政系统运行机制的价值取向模式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一个由自律本位向法律本位逐渐发展的过程。 所谓自律,即行为主体主要遵循由自身内在意志和个人情感引申的道德规范,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行为规则与行为方式的心理与行为过程。自律本位是从人性善的基本假定出发,强调精英人物、权威人物个人道德情感的自觉性和至上性,认为公共行政系统及其运行机制和效率,只能维系和取决于少数政治精英乃至某个权威人物的个人意志与品质,对行政行为主体不必且事实上往往也无法进行必要的法律约。这一价值模式在公共行政运行实践中,表现为按照少数政治精英、某个权威人物的个人意志制定与实施行政政策,治理国家,是一种典型的以主观意志与个人情感作为行为依据的人治型公共行政运行机制。所谓法律本位,是从人性不完善的基本假定出发,强调法律的至上性,认为公共行政系统及其运行机制,乃至整个社会政治生活系统都应该实现规范化、法制化;公共行政系统的一切权力与行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制约,系统的功能、结构、运行规则程序也都应该由法律明确界定。简言之,这就是要求公共行政系统的运行及其行为走上法制化轨道,实现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历史实践证明,法律本位比自律本位更能使公共行政行为周密、科学、规范、稳定,也更民主,更能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 当然,完全的人治与完全的法治都只能是一种理论上的纯粹假想。在公共行政实践过程中,各国公共行政运行机制的取向模式大都兼具法治与人治的部分特色,只是各自所占比重有程度上的差异而已。这也正是世界各国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其公共行政系统的实际运行规则与运行方式呈现出多样化、复杂性特征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就广义而言,行政公共关系是指行政系统的各种对外关系的统称。就狭义而言,它主要是指行政系统与社会民众之间的关系。所谓行政公共关系文化,是指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公共行政系统与民众间关系、民众在公共行政系统中所承担角色方面的认知与价值取向,也就是政民关系观。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可以分为传统服从型与现代参与型两种类型,在不同类型的行政公共关系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下,社会民众对公共行政系统的态度及参与方式有着较大差别。 在传统服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中,各国历代封建专制王朝鼓吹愚民政策、禁止民众参政议政,社会民众没有意识到也不可能意识到自身的行政过程参与者权利的存在,基本上是被动的被要求而且自身也倾向于服从公共行政系统的一切输出管制。这种价值取向模式对传统社会专制型行政系统的存在与维持是必要的。与之相反,现代参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中,民众对公共行政系统及其运行过程,尤其是对公共权力系统制定与实施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法令开始关注,对公共行政系统的输入环节、输出过程存在强烈参与愿望且日益倾向于通过各种途径来影响公共行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在这种参与型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大多数社会民众都认为可以而且有必要对公共行政系统及其行政运行过程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他们把公共行政系统当成是社会民众整体性利益的合成与实现系统,是促成公民利益得以实现的合法途径,因而会向系统提出各种期待与要求,且把这些要求的实现与否及其实现程度作为自己支持该系统与否的核心依据。与这一文化形态相适应的是民主参与型的现代公共行政系统。由此可见,特定社会的政民关系观不仅直接影响与制约着该社会的民众对公共行政系统及其运行过程的情感态度与参与方式,事实上,它还会直接或间接地改造着公共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与内部构成。 总之,特定社会关于公共行政系统的公共关系的认知与价值取向模式,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公共行政系统产生影响与制约作用。一方面,当这种认知与价值取向模式与现行公共行政系统的内在属性相适应或者说相协调时,它就会对该系统的存在起进一步的巩固与维持作用;另一方面,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当社会民众的文化素质、自我利益意识、民主参政愿望等方面的认知与价值取向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时,行政公共关系文化模式本身就会发生本质上的变更,相应地,社会民众不再对现存公共行政系统感到满意时,或迟或早地,现行行政系统将会面临变革乃至革命的压力。

④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和行政管理哪个好

要看什么学校了。抄如袭果是传媒类院校当然是文管好了。其实行管与文管许多课程都一样,
但是文管会多学一些传播学、影视文化艺术的课程,行管是所有学校都有的系,在中国这种管理学一般的院校出来学了等于没学,就个人而言还不如学英语专业是在,就现在的大环境来看,还是文管相对好一些。(本人是北广管院的,亲身经历来看文管在校学习过程中与社会接触面更广泛)

⑤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是什么机构

1: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是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为实现预期的文化发展目标,对社会文化事业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管理机构。
2:范围如下:
包括广义上的文化行政管理,包含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和狭义上的文化行政管理、体育行政管理与卫生管理。

⑥ 地域文化的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以及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1.地域文化对城市抄的影响的标志是:物质建筑景观。 2.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影响的特点是: a建筑布局:皇权为中轴线(中国)/教堂为中心(西方); b建筑结构:封闭性(中国--内向)----围墙/开放性(西方--外向)——园林; c建筑风格。中国宫廷:红墙、黄瓦、飞檐、斗拱、亭、台、楼、阁,西方宫殿:建筑的喷泉、雕塑。民居:四合院(中国);洋楼、花园、绿篱、草地(西方)。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