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政执法 » 法规和政令

法规和政令

发布时间: 2021-01-31 13:23:28

① 古代颁布法令怎么写

中国古代在信息传播技术不够发达的情况下,榜文、告示成为官府向民众公布政令、法令和上情下达的重要载体。历史上告示的称谓有多种,不同历史时期的称谓也有变化。如秦、汉、魏、晋时期称‘布告’者居多,唐、宋、元各代和明代前期,‘榜文’、‘告示’、‘布告’等各称混相使用,此外还有告喻、文告、公告等称呼。明代中叶以后,大概是出於‘上下有别’,并区分其适用地域的范围,君主和朝廷六部的布告称榜文,地方各级政府和长官的布告则称为告示。榜文、告示都是官府针对时弊或某种具体事项向百姓公开发布的文书,二者虽叫法相异,实际是同一性质的官方布告。
榜文、告示是兼有法律和教化双重功能的官方文书。就其内容和功能而言,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以晓喻、教化为宗旨。内容是力陈时弊,申明纲常礼教和治国之道,意在使人知所警觉,趋善避恶。二是重申国家法律和公布地方官府制定的政令、法令,要求臣民一体遵守。后一类榜文、告示具备法律的规范性和强制性,其作为有法律效力的文书,是国家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古代法律的形式之一。
制定和发布榜文、告示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一直有重视发布政令、法律的传统。西周的‘悬法象魏’之制,就是朝廷宣示法律和对民众进行法制教育的一种方式。春秋末期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晋国大夫赵鞅和荀寅‘铸刑鼎’,则是诸侯国公布法律的创举。历代为把法律和政令贯彻到基层,使百姓知法守法,都很重视法律和政令的公布。自秦汉到唐代,运用榜文、告示公布政令、法令成为官府经常采用的方式。史籍中有关这类的记载甚多。查阅两汉、唐宋诏令、及会典类文献就可看到,‘格文榜示’、‘版榜写录此条‘之类的用语频频出现,一些榜文、告示后也有‘布告中外,令使知悉’的要求。宋元时期,地方官府和长官运用榜文、告示公布政令、法令的做法已很盛行,本书收录的朱熹榜文、真德秀榜文谕示、黄震榜文、王恽告示等就是这类文书。明清时期,不仅君主和朝廷六部发布榜文,各级地方长官和巡按各地的朝廷命官也把发布告示做为治理地方的重要措置。在地方志、历史档案、明人和清人文集中,特别是在一些主持过省、府、州、县政务的官员的文集中,就保存了大量的告示和告示汇集类文献。
因时代久远,明代以前发布的榜文、告示大多失传,完整存世的这类文献已不多见。现知的明清两代的榜文、告示,明中叶至清末各级地方政府颁布的告示数量相当可观,而君主和朝廷六部发布的榜文,除明太祖朱元璋颁布的《教民榜文》、《南京刑部志》所载明太祖、明成祖在洪武永乐年间颁布的榜文以及《军政备例》所辑榜例外,则比较零散且存于各种史籍、档案中。鉴於由君主发布的两部代表性榜文已分别收入《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出版,也鉴於历代发布的劝谕、教化类榜文,内容大多雷同,本书主要收入宋、元、明、清四代有关地方长官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榜文、告示。
各级地方政府和长官用以公布法令、法规的榜文、告示,不是官员随意可以发布的,它的制定和公布有一定的审核、批准程序。其程序以制定权限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是下级针对某种事项拟定榜文、告示文本,经呈报上级批准后,以下级长官名义发布。另一种是由上级针对某种事项制作榜文、告示文本发给下级,以上级长官名义发布,或授权以下级长官名义发布。还有一些属於劝农、观风、丧葬、育婴、禁赌、防盗、风俗等方面的榜文、告示,均因有规可循,各级地方政府可依照朝廷授权或上级的有关政令、法令的精神制定发布。榜文、告示通常是张贴或悬挂在道路四通八达或人口密集之处,以便及时让更多的百姓知晓。另外,有一些告示是专门针对诸如吏胥、兵丁和书生等特定羣体发布的,这类告示通常是在被告知的对象所在地公告或张贴的。
具有法律效力的榜文、告示,以规范民间事务管理、地方行政事务管理等方面的法令、法规为主,其内容涉及到吏治、安民、钱粮、学政、约束兵丁、盐禁、救荒、庶务、关防、狱政、词讼、乡约、保甲、风俗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榜文、告示所及事项,既有诸如防火、防盗、息讼、禁赌、禁杀牛、禁胥吏勒索等普遍性问题,也有因地域、人文环境、习俗各异和天灾、战乱出现的特殊性问题,如遇凶年赈济灾民,在社会动荡时期强化团练,禁止某地的陋习,在某一特定地域兴修水利和其他工程,或推广适合於本地生长的农作物及种植方法等。这些榜文、告示生动具体地记录了地方政府实施法律、法规和乡里治理的情况,也记载了当时的法律环境和各种社会问题。
与其他官文书、法律、法规比较,榜文、告示具有以下特色:其一,文字比较简洁,带有书写告示人员的语言风格。榜文、告示大多篇幅较小,围绕陈述事项条分缕析,申明法之所禁。出於不同官员之手的榜文、告示,文风各异,讲究修辞者有之,朴实无华者有之,用口语写成者有之,但语言一般都较为精炼、通俗,易於为基层民众所理解。其二,内容针对性强。它通告的事项通常单一、具体。这些事项是当地亟待解决的突出社会问题,或者是国家法律未曾涉及的具体问题。告示通篇围绕要解决的问题阐明是非、利害,并有相应的处置措施。其三,规范性较差,适用效力较短。榜文、告示一般是应急而发,通常是在短时期内发挥作用,一旦问题得以解决或官员离任,其效力往往不能持久。
在中国古代的地方法制建设中,榜文、告示有其他法律、法令和官方文书不可替代的作用。历代制定的法律种类甚多,条目冗杂,平民知之甚少。榜文、告示寓申明法令与道德教化於一体,内容是百姓关心的民间事务。官府以榜文、告示的形式公布和宣传法律,针对具体事宜具体指导,它在实施法律方面具有直接、快捷的特点。在古代地方官府官吏有限、信息传播不便的条件下,榜文、告示不仅是公布法律法令和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加强官民沟通、提高办事效率的有效方式。
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律、例、令等各种法律形式并存,朝廷立法与地方立法并存。地方立法作为朝廷立法的补充,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地方长官名义发布的法令、法规,大多是运用榜文、告示的形式公布於众的。朝廷制定的一些有关治理地方的单行法律及实施法律的措施,也常是运用榜文、告示的形式向民众进行宣教的。因此,要全面、正确地认识和阐述中国古代法制,必须注重对榜文、告示的研究。
由於历史上发布的榜文、告示散存於各类古籍之中,利用起来十分困难,学界长期以来尚未对其进行探讨。为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杨一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陆续进行了榜文、告示的搜集工作,经多年努力,复制了一批这方面的珍贵资料。但因许多古籍未来及查阅,选编工作迟迟未能进行。二○○五年春,在内蒙古大学法学系任教的王旭到北京研修。两人通力合作,历时一年有余,又查阅了数千部古籍,大体弄清了古代榜文、告示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书的选编。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② 如何理解政令与法律的关系

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是国家政权得以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

政令泛指国家法定政府发布的有关施政的命令。

在法制的国家,法律高于政令。政令应根据法律来制定,不得违背法律。

③ 地方法规与法律和行政条例有冲突的时候按哪个来

地方性法规与行政法规冲突时,先报国务院(法制室),若国务院认定内应当适用地方容性法规,则适用地方性法规,若国务院认定应当适用行政法规,则不能自行决定,而应报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因为地方性法规是由立法系统(权力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是行政系统制定的,通常而言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效力优先于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但由于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关,其制定的行政法规具有准立法性质,为确保全国政令畅通,宪法和立法法赋予其平行于地方性法规的效力,在确属冲突的情况下,还享有预先裁决的权力,只不过这种预先裁决不得作出行政法规优于地方性法规的结论。

④ 法律和政令英文怎么写

法律和政令_网络翻译
[词典]
[法]law and decree;
网络翻译

⑤ 法令和政令的区别

政令指政府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法令指法律法规。

⑥ 政令与规定有什么区别

两者的制定者不一样,两者所属领域也不一样,亲,记得好评哟!

⑦ 民俗与法律,政令的区别是什么

民俗指民间习俗,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流行的风尚、习俗。
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
政令泛指政府发布的有关施政的命令。
前一项是民间的。后两项是官方的。
法制的国家,政令应根据法律来制定,不得违背法律。也就是法律高于政令。

⑧ 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什么意思

【原典】“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管子·七臣七主》
【注释】法、律、政令,就像画圆的圆规,划方的矩形器,画直线的绳墨盒一样,是官吏和民众都必须准时遵守的规矩和准绳。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