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调查报告
❶ 请问行政管理的社会调查报告该怎样写
您的行政管理专业调查报告准备往哪个方向写,老师对这个选题同意了没,具体有什么要求呢
调查报告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帮到你,祝调查报告写作过程顺利
您的调查报告题目想好了没?调查报告准备往哪个方向写,老师对这个选题同意了没,有没有先写个大纲给老师看一下?具体有什么要求呢
调查报告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能直接帮到你,最后真心希望你能顺利通过。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一、 选题 选择与调查相关的内容进行调查。
二、 调查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3、调查内容 可以列举一下问卷询问的内容分析。
4、调查方式 一般为问卷式。
5、调查时间6
i 调查结果 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7、调查体会 可以是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也可以是找出结果的原因及应对办法等。编辑本段问卷调查报告撰写的意义问卷调查报告是问卷调查研究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通过文字、图标等形式将调查的结果表现出来,以使人们对所调查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问卷调查报告撰写的意义归纳起来有三点:1、 是调查所有活动的综合体现、是调查成果的集中体现。问卷调查报告是调查与分析成果的有形产品并将调查研究的成果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2、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透过数据现象分析数据之间隐含的关系,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更好的指导实践活动。3、 问卷调查报告是为社会、为企业、为各部门、为各行业管理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一个好的调查报告,能对企业的市场活动提供有效的导向作用,调查的结果为企业作决策提供依据。
❷ 求行政管理社会调查报告一份。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表
实践单位(基地)
实践活动时间
实践课题
XXXXXX
XXXXXXXXXXXX
关于XXXX人社局的社会调查报告
指导教师情况
姓名
工作单位
学历
专业
专业技术职务
XXX
XX市广播电视大学
XXX
行政管理
关于XXX人社局的社会调查报告
我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自2012年下半年启动以来,经过三年试点先行、三年全面推进,普遍实行了以人员聘用制为主要内容的新型人事管理制度。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进展顺利,有的工作还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但规范管理、创新机制的任务还很重,必须继续努力,把改革不断推向深入,下面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情况
到去年底,我县事业单位以人员聘用制为重点的人事制度改革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全县已实行聘用制管理的事业单位345个,共5521人,分别占拟改革数的91.1%和90.1%。事业单位补员公招制度、岗位管理制度、职员聘用制度、合同鉴证制度、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各项配套改革全面推进,未聘人员得到妥善分流安置,初步形成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新型人事管理机制,为人才开发和事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前期基础工作扎实,思想组织准备充分
一是试点探索,积累经验。市人事局分别于2010年下半年和2012年在绵竹市和卫生系统的事业单位进行了人员聘用制试点,对改革的步骤、方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面推进改革提供了经验。
二是健全机构,形成合力。2012年11月,我县成立了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各镇、各行业主管部门及事业单位也先后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建立了 “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领导小组牵头协调,组织和人社局部门宏观指导,主管部门各负其责,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的组织领导分工制度,形成了统一领导、各部门配合协调的工作格局。
三是制定方案,完善措施。2012年6月,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唐山市推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对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有关部门相继制定出台了15个配套文件,对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了规范,明确了具体政策,使改革有了较强的操作性。
四是宣传发动,营造氛围。2012年7月底,我县召开了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动员部署大会,各级各部门也层层召开部署动员大会、学习会、座谈会等,广泛进行宣传学习,形成了浓厚的改革氛围。
(二)着力突破重点难点,推进改革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实行“双聘合一”。坚持人事聘用与岗位聘用相统一的改革思路,专门出台有关办法,按照以编定岗、以事设岗的原则,规定各类岗位的结构比例和层级比例。
二是规范人员聘用制度,推行竞争上岗。我县出台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办法,取消了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指标控制和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率先实行职员聘用制,取消了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与公务员职务相对应的职务设置,建立职员岗位等级序列,实行结构比例控制。出台了事业单位竞争上岗办法,规定在聘用工作中,打破身份界限,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坚持民主公开原则,推行“阳光操作”,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定岗后一律签订制式的聘用合同书,按照岗位确定工资待遇。
三是实行公开招聘制度,面向社会选拔人才。对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考聘用制度,是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较早实行的一项举措。2012年初,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联合下发通知,明确从当年4月1日起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和机关新进后勤服务人员实行公开招考和聘用制度。之后又制定公开招聘的实施办法,使这项工作进入规范化轨道。四年来,县市事业单位345名新进人员实行了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择优聘用。
四是立足内部消化,妥善分流未聘人员。未聘人员分流安置工作是改革的难点。我们制定了事业单位未聘人员分流安置办法,坚持以单位内部消化为主的原则,严禁任何单位以改革为由,把未聘人员随意推向社会;严格把握政策界限,落实多种分流途径,切实保护未聘人员的合法权益,4679名分流人员均得到了妥善安置。
(三)配套改革同步展开,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一是开展“四定”工作,取消行政级别。针对部分事业单位职能不明、编制管理不规范的情况,编制部门根据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先行对全县拟改革事业单位的工作职责、领导职数、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结构进行了重新核定。同时,彻底改变用管理党政机关机构编制的办法管理事业单位,取消了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根据事业单位的职能和规模,明确了领导岗位的职员等级。“四定”工作为岗位设置和人员分类管理提供了基本依据,增强了事业单位的市场主体意识。
二是推进领导人员竞聘上岗,实现全员聘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是否纳入聘用制改革的范围,是普通工作人员在改革一开始就关心和关注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是顺利推进改革的关键。我县出台了《乐亭县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聘任制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所有改革单位的领导人员可采取直接聘任、公开选聘或竞争聘任的方式确定人选,按管理权限批准后,由行政主管部门与其签订聘任合同;聘任期满后不能续聘的,待遇按新岗位确定。从而消除了长期以来领导人员职务能上不能下、待遇能升不能降的弊端,特别是公开竞聘领导岗位,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三是探索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激励机制。我县出台了《乐亭县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提出了分配制度改革的原则和方法。部分单位结合聘用制改革进行了分配制度改革试点,着力突破传统的工资管理模式,试行搞活活工资及奖金、工资总额包干或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等自主灵活、形式多样的分配办法,有效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人员聘用制改革的效果。
四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解除职工后顾之忧。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事业单位聘用制人员社会保险制度的意见》,确定从2004年1月1日起,凡纳入实行聘用制范围的事业单位,实行全员社会保险。随后,我市又进一步完善了事业单位人员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公积金制度,建立了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到去年底,全县已办理社会保险的事业单位职工达24356人。
尽管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难度很大,但我们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使改革比较顺利地为职工所接受,为社会所认可,也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市人社局2012年10月在我县召开了片区现场会推广我市做法,2012年12月召开的全省人事工作会议交流了我县经验,《中国人事报》报道了我县试行职员聘用制度的做法。
二、深化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按照国家关于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管理“三年入轨、两年规范”的要求,今后两年,是我县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继续规范完善、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将围绕“确保全员入轨,规范运行机制,深化配套改革,完善宏观管理,初步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这一目标展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抓紧入轨扫尾工作,健全全员聘用制度
1、尚未实行聘用制改革的事业单位,必须限期完成入轨工作。申请参照执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单位,未获批准的,应立即进行改革;拟改制的事业单位,在近期内不能实施的,应先进行改革;由于其他原因未改革的事业单位,应限期完成入轨工作;新成立或从企业接受的事业单位,应直接实行聘用制管理。对不按要求完成改革任务的单位,组织人社部门除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规定停办有关人事手续外,还应提请党委、政府督察部门予以督察,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2、所有实行人员聘用制的事业单位,必须全员签订聘用合同。事业单位聘用的主要领导人员,应根据县委有关规定,由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与其签订聘用合同;聘用的其他人员,一律由单位法定代表人与其签订聘用合同;对应签订而不签订聘用合同的原固定制人员,应按待聘人员管理,并按规定降低其工资待遇。对不按规定办理的,人事部门应不予核定或调整工资。
3、机关使用事业编制的工勤岗位,应纳入聘用制管理。在机关工勤岗位实行聘用制管理,有利于统一人事管理制度,是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我市在2002年3月就出台文件,规定新参加工作或通过公开招聘的机关工勤人员,一律实行聘用制管理。在这次乡镇机构改革中,乡镇机关工勤人员也都全部实行聘用制管理。因此,市、县机关原有固定制工勤人员,应在时机成熟后实行聘用制管理。
(二)规范岗位管理办法,健全岗位聘用机制
1、坚持岗位设置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严格按照岗位数额和规定聘用人员。深入研究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职能需要和业务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各类岗位结构和等级层次结构比例办法,逐步实现岗位设置科学化。对已经批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必须严格执行,不能擅自设岗,不能把不符合岗位条件的人员聘用上岗。如因编制调整、职能变化等原因需要调整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必须按规定办理批准手续。
2、坚持竞争上岗为主的聘用方式,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岗位聘用手续。事业单位岗位出现空缺,或聘用合同期满进行岗位调整,原则上应组织竞争上岗,择优聘用。采取双向选择办法确定上岗人选的,应按照规定进行民意测验,满意率达不到60%的不得上岗。所有上岗人选必须进行任前公示,并按照管理权限批准备案后,方可公布聘用名单,签订聘用合同,不允许先聘用后报批。
3、坚持评聘分开、强化聘任的改革思路,健全能上能下的岗位聘用机制。在取消管理人员行政级别、实行职员聘用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职员等级资格制度,推行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任期制、职业化和管理人员资格制、专业化;按照评聘分开的规定,健全专业技术人员能上能下、竞争上岗的聘用制度,健全工人技术等级评聘制度,择优聘用上岗人员。
4、坚持按岗定酬、薪随岗变的原则,实现人员工资待遇能升能降正常化。严格执行工作人员岗位调整或等级变化后重新确定工资待遇的政策规定,切实发挥工资待遇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的重要作用。首次实行聘用制管理时,部分高职低聘人员按规定保留三年原职务等级工资待遇,三年期满后,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的,可以继续保留;不符合规定的,必须按实际聘用岗位重新确定工资待遇。
(三)完善聘用合同规定,健全聘期管理机制
1、建立聘期目标责任制,把岗位职责内容具体化。实行目标管理,是确保工作人员履行聘用合同的有效手段。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和中层以上领导人员应根据上级赋予的任务及岗位职责要求,制定聘期工作目标和年度分解指标,一般工作人员应逐年制定工作目标,并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明确相应职权范围、待遇兑现和责任追究办法,报上级批准后,作为聘期和年度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并作为聘期和年度考核中实绩考核的衡量标准。
2、完善考核奖惩实施办法,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考核与奖惩,是督促聘期目标责任落实的主要措施。事业单位应遵循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制定适合本单位特点的工作人员考核实施细则,具体分解责任目标内容,量化细化考核指标,并采取操作性强的考核方式,保证考核制度落到实处。同时,制定与考核相配套的奖惩措施,把考核结果与评选先进、奖金分配以及合同续聘、解聘等切身利益挂钩,真正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3、规范聘用合同管理,维护聘用合同合法性、权威性。聘用合同是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员建立人事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依据。应充分认识聘用合同的法定地位作用,进一步规范聘用合同的管理办法。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合同签订、变更、续签、终止和解除手续;要本着依法办事、平等协商的精神确定附加条款、妥善处理履行合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巩固配套改革成果,推进改革不断深入
1、深化内部收入分配改革,逐步建立分配激励机制。分配制度改革,是人事制度改革中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最直接的部分。下一步,国家将在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同时,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应认真总结近几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点的经验,做好全面改革的准备。目前,根据国家人事部的意见,按照分类指导的要求,把事业单位的内部分配搞活。
2、改进现有用人模式,探索灵活用人机制。现行的编制管理、固定用人的办法,对于控制事业单位规模和财政负担,是必要的;但它又不能很好地适应一些事业单位业务发展和引进人才的需要,有的单位采取聘用临时人员的办法来缓解矛盾,由于管理不规范而产生新问题。因此,有必要考虑改变单一的固定用人模式,探索灵活用人的新办法。比如,对机关事业单位工勤岗位和部分事业单位的一般岗位,可以试行新进人员不占编制、实行社会化管理;可以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兼职管理办法,鼓励“人才共有、智力共享”,促进人才资源的科学化配置。
3、健全人事代理制度,推进人员管理社会化。在事业单位实行人事代理制度,有利于及时、规范、有效地办理人事手续,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减少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降低人事工作成本;在用人制度改革后,人事代理又是对分流人员和编外工作人员进行社会化管理的基本形式。目前,应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规范事业单位人事代理办法。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应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当好事业单位的“编外人事处”。
4、完善宏观调控办法,构建新型人事管理模式。人事部门应当按照依法管理的原则,研究完善实行人员聘用制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特点,健全人员计划、岗位结构比例、工资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宏观调控机制;研究完善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依法办事的程序,保障事业单位在政策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用人自主权;研究完善人事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措施,保障事业单位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继续加强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制度和机构建设,及时办理人事争议案件,依法维护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
评语
实践情况
出勤情况
实践态度
实践能力
实践效果
实践单位意见
指导教师意见
能按时出勤
实习态度端正
实践能力较强
实践效果较好
实践单位(章): 2013 年 5月 5 日
成绩
指导教师(签章): 年 月 日
教学点初审意见
审核人(签章):
年 月 日
分校复审意见
复审人(签章):
年 月 日
省电大抽查意见
验收人(签章):
年 月 日
❸ 行政管理本科调查报告
县农民收入现状调研报告
摘要:本文在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陕西省神木县的农民收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神木县农民收入增长的方式,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等,为当地农民的收入增长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收入状况,增收的方式,制约因素
一、调查内容及分析
我深入到县栏杆堡、尔林兔等乡镇,对农民的收入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对收集上来的资料分析过后,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增收的现状
我县地处黄土高原向草原荒漠过渡地带,是传统的农牧交错区。目前,农业在全县经济中的比重约为5%左右,但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仍是农业大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为解决城乡差距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不断加大以工促农力度,以城带乡,工农商联合发展,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彻底改变单纯依靠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和稳定地向城矿区转移,促进了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45元。从调查的两个乡镇4个村的情况看,我县农民增收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继续增加。种植业中,一些低产、价格低廉的糜、谷等传统农作物面积减少,稳定、高产、价格不断上涨的大豆、玉米等种植面积增加,促进了收入增长。今年,我县给种粮农民良种、地膜玉米、农机具等补贴200余万元。广大农民对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从栏杆堡镇大豆种植情况看,XX年市场价格为每斤1.45元左右,XX年为每斤1.78元左右,每斤上涨0.3元左右,正常年景下,一般人均产豆在600斤以上,因价格上涨,人均增收200多元。大农业中,畜牧业家庭养殖规模扩大,养殖小区开始推广,来自畜牧业的收入明显增加。到去年底,已建成奶牛、肉牛养殖小区13个,全县牛饲养量达到4万头,羊子存栏 50万只。尔林兔镇依肯托拉村人均养羊6只,XX年人均养羊收入600元以上。而栏杆堡镇杏洼村人均养羊1只,人均养羊收入仅几十元,由此看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种养结构上的差异。
二是农民非农就业增加,劳动报酬收入的比重日益扩大。近几年,随着县内外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建设规模的扩大,农民外出务工的机会也增加,为农民工季节性转移和稳定转移创造了条件。调查结果显示,外出务工者中,一般的年现金收入在5000元以上,掌握一定技术的,大多数收入在6000元以上,人均纯收入明显高于单纯从事家庭经营的农民。尔林兔镇依肯托拉村10户农民,外出务工者达17人,这些农民XX年外出务工人均收入6034元。
三是1999年以来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在补偿期内给农民带来比较稳定的收入。栏杆堡镇杏洼村有51户村民,人均耕地1亩多,近几年即使遇到灾年也有稳定的收入。正如当地农民朋友所讲的“退耕还林(草)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使农民得到了比种地更多的收入。”当前,享受上政策的农民除在退耕地上领到固定的粮食和现金以外,还有卖草籽、卖饲草等一笔可观的收入,改变了过去那种越垦越穷的落后状况。
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新进展,农畜产品转化率和附加值不断提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近几年,我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逐步发展壮大。比如在扶持规模养殖方面,凡养殖奶牛200头以上的,每头无偿补助3000元,安排贴息贷款3000元;养殖肉牛200头以上的,每头无偿补助700元,贷款1000元;分户养殖5头以上的,每头贷款1000元。由于政策的鼓励,一批养殖、红枣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兴起,农业内部增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挖掘。
五是政府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充分把中央和地方出台的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施惠于农民,要从财政上保证各项政策的落实,继续增加财政对“三农”资金投入,特别是从今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向上争取5000万元,通过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为农民贷款5000万元,加上农民自筹,每年可保证投入农业资金2亿元,支持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投入的逐步增大,不仅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而且增加了农民非农就业机会,显示了增收效应。
六是农业特产税的全面取消,今年起农业税的全部免收,实现了农民零负担。加之,正在推行的农村低保等政策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必要补充。比如救灾工作方面,对部分特困群众实行救助,对“五保”户实行供养制,安排200万元专款用于实施特困群众大病救助,安排200万元助学基金对贫困中小学生和大学生进行救助,安排50万元救灾事业专款用于救助突发性灾害。
❹ 一篇关于行政管理方面的调查报告
黑龙江省双城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连续多年居黑龙江省各县(市)首位,列全国百个产粮大县(市)前10名。200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40。5亿元,其中农业产业化产值达到27。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3。5%,“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0。8%;农民人均收入2459元,其中通过产业化实现的人均收入占63。9%,五年间提高了31个百分点。双城市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正在由农业大市向畜牧业大市、加工业大市和经济强市转变。
一、现状与成效
双城市把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措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一是形成了奶牛、鸡蛋和生猪三大主导产业。奶牛业在十年间登上三个台阶,奶牛从1991年的2。2万头,到目前奶牛存栏达13万头,户均1。09头。肉牛饲养量20万头,生猪饲养量51万头,家禽饲养量1054万只。全市现已具备年提供15亿公斤粮食、8万吨肉、32万吨鲜奶、10万吨鲜蛋、7亿公斤瓜采的综合生产能力。
二是增加了农民和财政收入。全市农民通过养奶牛人均增收480元,通过饲养家禽人均增收190元,通过养猪人均增收140元,通过酿酒、饲料加工人均增收330元,通过农民在龙头企业和市场就业人均增收80元。2000年畜牧业过腹转化农作物秸杆90万吨,占秸杆总量的65%,仅此一项农民增收8000多万元。农业产业化发展使农民增收有了稳定的渠道,为市财政培植了新的财源。2000年仅雀巢公司一家就上缴税金1。2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42%,成为市财政的支柱。
三是推进了粮食转化增值。粮食的过腹转化和加工转化,改变了农民过去卖原粮的低效循环状态,有效地缓解了农民卖粮难。2000年畜牧业转化粮食6亿公斤,转化增值5亿元,加工转化1亿公斤,转化增值0。5亿元,转化粮食占总产量的46。7%。
四是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全市专兼职从事畜牧养殖业的劳动力16。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农民离土创业人员14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51%。
二、经验与做法
1.把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双城盛产玉米、水稻、高粱和瓜菜、烤烟等作物,农业资源丰富,农蓄产品质量好。近年来,双城市立足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以加快畜牧业发展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确立了由产粮大县向经济强县转变的发展目标。他们反弹琵琶,抓市场、上加工业,带产业、促养殖,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通过加快发展畜牧业生产,实现。粮食过腹增值;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现加工增值;通过建设城市市场,培育发展中介组织,实现农产品流通增殖。通过梯次、多次增值,增加了农业综合效益,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
2.把做强龙头企业与做大主导产业紧密结合起来。近几年,双城市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到引进培育龙头企业上,扶持、扶强、扶大龙头企业。在奶牛业,1990年引进了世界50强之一的瑞士雀巢公司,从那时起,千方百计扶持企业发展,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大做强这个龙头企业。该公司已三次增资扩产改造,总投资由初建时的2。6亿元增加到了6亿元,鲜奶日加工能力由150吨增加到700吨,2001年又启动了四期扩建工程,建成投产后,日加工能力将达到1350吨。现在双城农民每天供应雀巢公司700吨鲜奶,收入130万元。在玉米产业上,引进了黑龙江绿色食品集团公司等7家企业,年加工转化玉米605万吨。在小米产业上,引进黑龙江焦氏集团建设万吨小米加工企业,带动全市发展无公害谷子0。33万公顷。
3.把完善市场体系与强化流通带动功能紧密结合起来。双城市加强对农业产品市场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建成了新胜蛋禽等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全国性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专业市场为骨干,以城乡集贸市场和经营网点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市场年交易额达15亿元。新胜蛋禽批发市场已与全国13个大中城市的30多家公司建立了稳定的供销关系,日销售鲜蛋600吨以上,日交易额220万元,带动全市饲养蛋鸡1000万只。鲜蛋收购覆盖黑龙江、吉林两省10多个县(市),远销到广州、上海、江苏、福建、安徽等省市,每天销往俄罗斯鲜蛋有70吨。市场各环节吸纳从业人员2300多人,年创收2800多万元,养鸡户年收入1亿多元,经销户收入600多万元,带动相关加工和服务业增加产值1亿多元,实现利税800多万元。另外,全市流通经济组织发展到200多个,流通大户300余户,从事农产品营销的经纪人达2400余人,市场和流通中介组织已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牵动力量。
4.把依靠科技进步与加强基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基地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双城市把依靠科技进步与加强基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用先进技术装备基地,围绕龙头企业和市场对基地进行合理布局,培育典型,发挥示范作用,推进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经营。目前专业户发展到5。6万户,专业村256个,专业乡(镇)9个,分别占户、村、乡(镇)总数的42%、66%和30%。涌现出了一批奶牛生产万头乡(镇)、千头村、百头大户和蛋鸡生产的百万只乡(镇)、十万只村、万只大户。大力推广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和综合配套的高产优质生产模式,奶牛生产全部推广“冻精配种、配合饲料、秸杆三化、暖舍饲养、防疫灭病”的高产模式。鸡蛋生产普遍推广“纯化良种、配合饲料、密集饲养、科学防病”的高产模式。2000年推广先进技术60多项,先进技术覆盖率达到96%。
5.把创造优良环境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对龙头企业实行挂牌保护,派驻专人负责协调监督对企业的各项检查、收费等问题。对收费项目进行集中清理,印制收费项目目录,给企业发放收费项目“明白卡”,取消和缓收收费项目83项,合并92项,下调44项,一年减轻企业负担1000多万元。同时,出台了鼓励乡镇发展奶牛业的政策,新增奶源增加税收的地方留成部分,市乡两级五五分成,乡镇每增加1吨鲜奶,可增加税收60元,调动了乡镇发展奶牛生产,扩大基地规模的积极性。发挥政府的宏观控制作用,调整龙头企业和农户间的利益关系,让利于民,雀巢公司在两年内七次提高鲜奶价格,鲜奶价格由每公斤0。78元上调到1。60元。在鲜蛋销售上,每天都由市场主管部门首先定出鲜蛋参考价,防止蛋价大起大落,保护养殖户和营销户双方利益。强化环境治理,打击偷、盗、毒害奶牛犯罪活动,严肃查处个别奶站投机倒把、克扣奶户的违法违纪行为,保护养牛户的切身利益,维护主导产业的正常经营秩序。
三、启示与建议
双城市农业产业化的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民增收和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现实选择,带给我们一些重要启示:
1.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把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关键环节来抓。搞好龙头企业建设,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促进联合等多种渠道和手段,陪强陪壮一批产品竞争力强,为农户提供系列服务、与农户利益关系密切、牵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实现规模经营,把龙头舞起来,才能把农业产业化带动起来。
2.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大力推行集约化经营。推进集约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促进农业资源向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集中,引导农民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建设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基地,把基地规模和产业做大了,农民收入才能提高,农业产业化才能保持快速发展。
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原动力。没有利益驱动,产业链就会脱节。只有加强政府宏观控制,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正确处理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公司和农户的利益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把农业产业化经营纳入市场化、法制化轨道,才能实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市场的一体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增强产业化链条的凝聚力。
4.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选择好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立足发挥优势,突出本地特色,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模式,选择主导产业。双城市农业产业化形成了牛、鸡、猪三大主导产业,主要是因为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本地的资源优势、农民的基本素质和市场的有效需求。这三个产业都属农村传统产业,农民有基本的技术和经验,而且市场容量大,技术和市场风险相对比较小。
5.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大力提高市场化程度。市场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农民进入市场的速度,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培育农业产业化市场体系,搞活流通,是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的有效手段。只有采取政策扶持、效益吸引、典型引路等办法活跃市场主体,建设和完善市场体系,从根本上架起小生产通向大市场的桥梁,才能使广大农民通过进入市场来实现收入的增加。
6.推进农业化产业化经营,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消费环境较差,这既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的制约因素,也是农村市场启而不动的重要原因。只有加强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夯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真正启动农村市场,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建议国家采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加快农村电力、道路、水利、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对农业科研与推广服务、农村教育、农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村抗御自然灾害、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❺ 关于行政管理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❻ 行政管理调查报告
万能的网络文库,,,,, 以下是范例
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
调查时间
:
2012
年
4
月份至
2012
年
5
月份
调查地点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周边的农村地区
调查对象
:山庄头的农村青年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
调查背景
:
农村青年作为我国青年的主体,
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他
们的生存、
生活及发展状况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就必须充分发挥广大
农村青年的优势和作用,
凝聚广大农村青年的智慧和力量。
为了全面掌握甘肃省
农村青年发展状况,
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方式,
对我市农村青年的学习需求作
了调查。调查对象为
10
名年龄均在
18~35
周岁的农村青年。
调查目的
:
调查当前农村青年对学习需求情况,
探讨利用好当前电大远程开放教
育,快速有效地开展社会服务的途径和方法。
一、
社会调查的过程
为了解农村青年的学习需求,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
对农村青年进行了社会
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学习情况,收入情况,就业状况,生活状况。本次调查
共发出调查问卷
12
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
8
份,其中两人因提前出发去外地打
工,没有收回,采用访谈的形式采访了
2
人,整理共计收回有效问卷
10
份。具
体过程及相关内容整理如下:
二、调查的内容
性别构成:此次调查共有六男,四女,即男的占
60%
,女的占
40%
。年龄结
构分布:年龄主要为
18
岁至
35
岁,其中
18
到
25
岁的
5
人,占
50%
,
26
至
30
岁的
3
人,占
30%
,
31
至
35
岁的
2
人,占
20%
,青年人比较多。文化程度:本
次调查只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有
2
人,初中程度的
4
人,高中文化程度的有
4
人,比例为
20%
,
40%
,
40%
。职业:职业的构成来看,纯粹以种田谋生的
2
人,
打工为主附带种田的
4
人,
纯粹以手工艺谋生的
3
人,
养殖业
1
人。
月收入:
月
收入在
800
元以下的
2
人,
月收入在
800
——
1200
的
6
人,
月收入
1200
——
2000
的
2
人。婚姻状况:其中
4
名女性都结婚,男性
2
人结婚,还有
4
人未婚。是否
要改变现有的职业,
60%
的人想改变现状,
20%
的人愿意维持现状,
20%
的人对自
己的职业规划不知道。这些反应了急需加强农村青年的继续教育。
三、
社会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根据个人的基本情况,
及其对学习需求,
结合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从农村青
年的教育价值观、
学习需求、
最关注的问题、
学习希望和要求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教育价值观
调查结果显示,
大部分的农村青年都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
30
%的认
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
扩大视野,
学知识为了自己的人生;
50
%的认为
学习的作用是为了提高经济收入,
认为知识能帮他们争更多的钱,
20
%的没有考
虑,
认为学不学习无关紧要,
自己抱无所谓的态度。
调查还显示,
农村青年的教
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
他们认为,
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
大学生暑期实习报告&调查报告专题
实习证明金融专业法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机电专业
度成正比,其中
60
%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
30
%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
多,
10
%认为中学以下的毕业生挣钱多。
2
、对学习需求进行分析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其中愿意继续学习的占
80%
,无所谓的占
20%
,其
中大部分对学习持非常积极地心态,最希望是提升学历的占
40%
,参加短期培训
的占
60%
。学习的方式来看,选择的学习方式选择脱产占
10%
,业余的
80%
,完
全自学的占
10%
。选择学校机构的载体为广播电视大学的占
40%
、选择普通高校
占
20%
、其它成人高校和技校占
20%
。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大部分人都希望通过
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
学历层次,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对农村青年获取自
身技能调查中,学习的内容要求掌握一门技能的占
60%
,拿个文凭的
20%
,技术
加文凭的占
20%
,这表明农村青年对技能培训的认识增强,并希望通过高效、低
成本的方式成才。
3
、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个人的趣味的占
80%
,对此不
以为然的占
20%
,希望能学些比较实用的知识,提高个人的技能,能提高收入的
占
90%
,仅
10%
对此不关心。大部分的人希望政府能提供适当的援助,最好是派
科技工作人员下村送知识。
另外很关心的问题是知识能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
读
书白白花钱没有经济收益的话是不会去读的占
50%
,其次是学习的地点尽量近
点,
认为去县城的话还比较远,
以镇为单位比较合适,
由于自身的文化程度不是
很高,选择读电大或者成人高考的为
30%
。
4
、希望和要求
就是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
提升个人的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正
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能够有效地指导自己的子女学
习。通过相关培训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先进技能,学有所用,以技致富,他们要
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
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从而使知识转化
为经济效益,
对社会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
充分体现了农村青年对知识技能的需
求加大,对自身发展进行定位。
四、
社会调查的结论
(一)效果及体会
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青年相比,
当代农村青年更加接近城市青年的价
值观念和思想状况,
而且学历层次普遍提高,
大部分向往去城市工作,
已成为第
二产业、
第三产业一般服务业中重要的人力资源。
通过调查,
发现农村青年对培
训有着更主动的需求,
但是培训需求与市场要求之间,
政府的培训模式、
学校的
学习内容、
培训的费用和他们能够承受培训愿望之间,
都存在不同程度脱节,
致
使培训需求难以得到更大程度满足。
增强农村青年的培训市场研究,
特别是加强
优秀农村青年的培训,
使他们成为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中成熟的劳动力资源,
成
为当前面临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建议和对
策
1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支出,
特别是成人教育,
加强师资队伍建
设,
切实为农村的教育输送优质的教育资源;
更新教育理念,
充分利用职教资源,
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
目前我
国现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约
1.3
万所,高职院校有
1000
余所。这是提供给农
村青年培训的丰富资源,
当务之急是制定政策,
并给予经费支持,
使得中高等职
业学校真正成为农民工教育的重要载体。
2
、充分发挥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强化职业教育
教育资源的重心应该下移延伸到农村基层,
由于当前我国教育资源城乡分布
很不均衡,
资源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
乡镇和农村本土教育资源匮乏。
只有把教
育资源的重心有效地倾斜到基层,
从师资和教育设施往农村转移,
并有效地贯彻
执行,才能将教育培训做到位。当前农村普遍存在中小学生源减少和校舍闲置,
可以充分利用那些闲置的校舍资源,建立一些长效性的基层教育基地和培训网
络。
以培育技术人才为目的,
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探讨和建设,
让农村青年掌握一
技之长,学有所用,以技致富。
3
、加大新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
农村青年学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需要自我教育,
靠别人靠社会难以发
挥长效的作用,
只有靠自己的聪明才智,
学以致用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为此需
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基层文化
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在一些劳动力资源丰富且辐射范围广的中心村规划布局学
习中心。
充分利用现有闲置的中小学校舍,
建设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等公共
设施,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并使新农村成为农村人口自我学习的基地,
成为构建
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4
、富裕的地区应反哺农村青年教育
当前大量的农村青年涌入大中型城市,
大城市的发展需要广大的农民工参与
建设,
暂时没有可以解决的具体方案。
作为一定的回报,
政府应当鼓励并加大经
济发达地区对周边农村的扶持。
建立现代化的新型农村,
将农村建设得像城市一
样,
从实质上把农村青年带离被边缘化的命运,
让他们回到属于他们的空间。
要
适当的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让农村青年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
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学习知识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推
动农村青年建设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要把加强农村青年教育这件事作为我国现行教育任务的一个重
点,
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来缓解或解决城乡教育资源长期失衡的现象。
农村青年占
国家青年的大部分,
作为推动社会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农村青年的发展状况对
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是素质能力的决定因素,
全
面掌握农村青年教育水平发展状况,
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要面向
农村青年,
为其创造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
应该把教育作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
要内容,
使新农村成为农村青年教育的主阵地;
努力提高农村青年的技能和素质。
因此,
无论是对于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公平配置,
还是对于全面提升全民素质,
农
村青年继续教育都将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意义,
三农问题也能在这个问题解决的同
时得到有效的改善或更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