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与法规的
㈠ 情谊行为与法律行为的区别
情谊行为与法律行为的区别:
1、是否有受法律拘束的意思
情谊行为中没有受法律拘束的意思,法律行为中当事人具有受法律拘束的意思;
2、是否有缔结法律关系的意图
情谊行为中没有缔结法律关系的意图,法律行为中有缔结法律关系的意图;
3、是否无偿
情谊行为一般是无偿性的,法律行为一般是谋利的有偿服务;
4、所涉事务发生领域不同
日常生活中的情谊行为一般都处于纯粹社会交往领域,法律行为发生在除此以外的领域。
情谊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区别是前者不具有受法律拘束的意思,不具有缔结法律关系的意图。由此,情谊行为的施惠人对自己的承诺并不承担法律上的给付义务。
(1)行为与法规的扩展阅读:
作为一个礼仪之邦,情谊行为在我国有深厚的存在基础。纷繁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大量的情谊行为,如请客喝酒吃饭、搭乘他人便车、答应叫醒同乘旅客、相约共同外出钓鱼等。我国有关情谊行为的民事司法实务案例丰富,但对情谊行为的理论研究却极为薄弱。
民法学视野中的情谊行为是指行为人以建立、维持或者增进与他人的相互关切、爱护的感情为目的,不具有受法律拘束意思的,后果直接无偿利他的行为。情谊行为的当事人分别为“施惠者”与“受惠者”。
单纯情谊行为本身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而是处于法律调整范围之外的纯粹生活事实,法律不应当过度介入,否则将使得社会生活规则被破坏殆尽。
研究情谊行为有利于我们对比区分民事法律行为,丰富对民事法律行为的判断标准,并能拓宽对民事法律事实的研究。相关研究还能促使我们反思无偿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规则及民事法律行为规则在有关情谊行为领域的适用可能。明确这些问题,对法院适用法律也会产生有益的指导。
㈡ 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还有概念
法律事件是客观事实,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法律行为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发生的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即法律事件是客观的,而法律行为是主观的,但它们都是法律事实的一种
㈢ 法律问题: 什么是主行为和从行为原句是:根据行为之主从关系,可以把法律行为分为主行为和从行为。谢
标准不同,角度不同。学理上,根据不同的标准将民事法律行为划分为不同的版类型。以法律权行为与原因的关系为标准,可以将其划分以民事行为内容上的主从关系为标准,可以将民事行为划分复为主行为和从行为。(1)主行为是指不需要有制其他行为的存在就可以独立成立的行为。例如,对于对于抵押合同来说,主债务合同就是主行为。(2)从行为是指以其他行为的存在为前提的行为。从行为依附于主行为,如:担保之债与主债比较,主债合同就是主行为,担保合同就属于从行为。为有因行为和无因行为。
㈣ 法律和行为规范哪个包含哪个
在法的角度上来说,在我国,法律是效力仅次于宪法的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
而行专为规范不属于法的范畴,应属该更多的是属于道德约束。
违法的,一定是不道德的,但不道德的,不一定违法。
完全是两个范围、两种概念,没有交集。
㈤ 法律规范的分类有哪些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法律规范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按照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1、授权性规范
授权性规范,是规定人们可以为一定的行为或者不为一定的行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为一定的行为或者不为一定的行为的法律规范。
2、义务性规范
义务性规范,是规定人们必须积极作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
3、禁止性规范
禁止性规范,是规定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或者必须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禁止性规范也可以说是一种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与义务性规范的区别在于:义务性规范是设定作为义务,禁止性规范却是设定不作为义务。
二、 按照法律规范强制性的程度,可以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1、强制性规范
强制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所确定的权利和义务十分明确、肯定,不允许有任何方式的变更或违反的法律规范。强制性规范表现为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两种形式,或者说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绝大部分都属于强制性规范。
2、任意性规范
任意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允许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自行确定其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
三、按法律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确定性规范、委任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
1、确定性规范
确定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直接而明确地规定了行为规则的内容,适用时无须再援用其他的法律规范来补充或说明的法律规范。大多数法律规范是确定性规范。
2、委任性规范
委任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而是授权由某一专门机构加以规定的法律规范。
3、准用性规范
准用性规范,是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则内容,但明确指出可以援引其他的规则是本规则的内容得以明确。
四、按照法律规范所调整的行为是否可能发生在该规则之前,可以分为调整性规范和构成性规范
1、调整性规范
调整性规范,是对已经存在的各种行为方式进行评价,并通过设定权利和义务来调整相关行为的法律规范。
2、构成性规范
构成性规范,是以规则的产生为基础而导致某些行为方式的出现,并对其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与调整性规范的不同,在构成性规范产生以前,该规则所涉及的行为不可能出现.
(5)行为与法规的扩展阅读:
法律规范的时间效力,是指法律规范在什么叫开始生效、在什么时间终止生效以及对其生效前的行为和事件是否具有溯及力。
1.法律规范的生效时间
法律规范的生效时间通常有三种:从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法律本身规定了生效的具体时间;法律本身规定了其生效时间取决于其它法律的生效施行。
2.法律规范终止生效的时间
法律规范终止生效的时间通常有:
1.新的法律公布实施后,原有法律自然失去效力。
2.新的法律公布生效时,明文规定原有的同类法律废止。
3.有的法律因已完成其历史任务而自然失去效力。
4.法律本身明确规定生效期限,期限届满自行终止效力。
5.由有关机关颁发专门的决议、决定,宣布废除某些法律,从宣布废除之日起,该法即停止生效。法律规范终止生效还可分为明示废止和默示废止。
3.法律规范的溯及力
法律规范的溯及力,是指法律规范对其生效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在一般情况下,法律不溯及既往,但也有一些例外。在刑法的适用上现代各国通常采取“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㈥ 民事行为与法律行为的区别
民事行为来是民事法律自行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为、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不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因管理行为等事实行为。
区别:
1、二者性质不同。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人的合法行为,这种合法行为的目的在于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而民事行为包括有效的民事行为和无效的民事行为,合法的民事行为和非法的民事行为。
2、法律后果不一样。行为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可以产生预期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受法律的保护。民事行为有合法与非法、有效与无效之分。对于非法的或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不受法律保护。
㈦ 法律是国家什么和什么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版为内容的具有普权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法律特征1.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2.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3.法律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4.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5.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㈧ 名词解释: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
事实行为:来行为人不具有设源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指法律事实的一种。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人的活动行为。
如:先占、加工、无因管理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以及债权标的物的给付行为等均属于事实行为。
(8)行为与法规的扩展阅读:
民事行为:
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不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因管理行为等事实行为。
区别:
1、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
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民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
3、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
4、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民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条件。
㈨ 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还有概念
1、法律事件复是法律规范规制定的、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且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事实。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一类,可划分为绝对事件和相对事件。绝对事件不是由人们的行为而是由某种自然原因引起的。例如:人的自然死亡与出生、时间的流逝等自发性质的现象。相对事件是由人们的行为引起的,但它的出现在该法律关系中并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例如:国家调控银行利率。
2、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照意思表示内容发生法律效果为目的的行为。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以发生一定司法效果的意思表示为要素的法律事实。
3、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的区别:
(1)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2)法律事件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自然灾害、战争等;
(3)法律行为具有主观性,人的意志可以去干预它,如订立合同等。
㈩ 法律行为与准法律行为的区别
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要素的行为.
准法律行为:意思通知、观念版(事实)通知、感权情表示的行为.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两这种意思表示的构成不同,法律行为中意思表示的构成要件有目的意思、法效意思、表示行为、表示意思。其中法效意思为其核心。准法律行为之区别于法律行为就在于其法效为法律的规定而非当事人的法效意思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