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政执法 » 执法底气

执法底气

发布时间: 2021-01-24 19:20:53

A. 包公一生清正廉明,底气从何而来呢

说起历史上的清官,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宋朝的包拯。他廉洁公正、不畏权贵、铁面无私、为民申冤,有“包青天”的美誉,包拯之名,成为了清廉的象征。那么,包拯清廉的底气从何而来呢?除了自身修养之外,最重要的是收入。

当然,这些还包含了他随从的收入,宋朝时期官员可以配备随从,官职越高随从人数越多,这些人的工资由朝廷发放。尽管如此,包拯的年收入也是相当高。不妨假设下,如果你坐在包拯的位子上,还会有贪赃枉法的心思吗?

参考文献:《宋史》

B. 交警毫无畏惧的法律底气是什么

如果说你存在违章行为,交警执法是工作职责所在,也有国家的法律法规支撑,肯定是有底气的。

C. 城管是公务员吗工资水平高吗

城管分三种。
城管的领导干部,比如城管科的科长、副科长、科员等,属于公务员,大多数是转业军官出身。这类城管收入最高,享受公务员的收入和待遇。表面上看不出来他们是不是城管,因为他们从来不穿制服,也没有制服。一般这类城管不进入执法现场,只坐在办公室里下达执法命令。
行政执法中队的城管队员,属于事业编制人员。这种城管是正规城管,通过地方事业单位考试录用,比较年轻,文化普遍在本科以上,数量非常少。在普通城管面前,事业编的城管相当于“将”,穿制服,戴钢盔,配防刺背心和对讲机。素质上,事业编城管普遍比较高,是不会随便动手动脚的。一般除查处违章建筑外,这种城管不会到现场执法,工资相当于同地区事业单位,待遇上与同地区警察类似。
最后是城管协管员。这种城管属于临时工,地方随时可以招,数量非常庞大,占城管群体总数的90%以上。这类城管大多由老企业破产后的失业工人组成,少部分以前是农民工,极少数人以前坐过牢。这种城管文化程度普遍低下,多数不识字,素质差,主要干体力活。打小贩、拆房子什么的一般都由这些城管实施。这类城管有制服,但制服跟行政执法中队的制服很不一样,也不配头盔、对讲机和防刺背心。收入方面,这类城管收入微薄,很多其实比摆地摊的小贩收入还要低,只达到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由于做错事可以随时裁掉,工资又低,这类城管往往成为地方政府城管的主力军。

D. 城管执法在工作作风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当前,城管执法冲突事件频发,并屡见于报端。究其原因,主要是-
由于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特殊性,执法人员往往处于各种矛盾的焦点,在执法时容易触发各种矛盾,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甚至发展成恶性群体事件。这些突发性事件发生快、激化快、处理难度大,社会影响坏。作为执法人员,既要有处置突发事件的思想意识,又要有处置突发事件的实际能力和技巧,才能达到妥善处置事件的目的。
一般来说,城管执法冲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行业的独特性,大多数突发性事件的发生都有聚众、突发、激烈冲突等明显特征,造成的后果、影响比较严重,这在除城管执法之外的其它行政执法中极为少见。二是意想不到的突变性,突发事件出现快,来不及详细分析,给处理带来难度。特别是处理不及时的话,易节外生枝,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导致矛盾的移动、扩大和激化。三是难以预料的复杂性,有些当事人自恃有背景、有关系而无所顾忌,群众的合理诉求与违法、违章行为相互交织;合理要求与侥幸心理、过高期望相互交织;个别地痞流氓、黑恶势力的推波助澜与一般群众易被盲从、蛊惑心理相互交织,等等。当执法触及其利益时,往往牵一发而动全局,使我们在处理时受到各种因素的羁绊,这也增加了我们处理的难度,处理起来非常棘手。四是不可估量的危害性,事发时,有些当事人往往恶意制造声势,混淆视听,或情绪偏激,公然发难,无视法律,将矛盾扩大,引来大批群众围观,阻塞交通,严重影响正常的执法工作,破坏社会稳定和人民的正常工作、生活秩序。

因此,在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时,既不能情绪激动、感情用事,又不能轻率决策、犹豫误事,要把握特点,讲策略、讲技巧,做到有的放矢,对于有效平息事端是非常重要的。

一、控制局面,防止事态扩大

控制事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尽快平息事态;一个是减少外围影响。尽快平息事态,经常采取的措施有:一线队员不仅要耐心地使用文明语言,言简意赅的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带队负责人还要及时出面表明态度,适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总之,要努力提高应变能力,见机行事,减少外围影响。突发性事件演变成群体性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围观群众作为参与人,不明事实真相,完全是受违法当事人煽动,或是个别对城管执法或社会不满的不良分子唆使。所以,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让大多数群众明白事实真相非常重要。真相大白了,少数人想煽动也煽动不起来了。我们的管理是正义的,阳光的,所以经得起考验。违法当事人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一般情况下都会胡搅蛮缠,混淆视听,惧怕我们说出事实真相。我们就是要抓住这一点,尽快排除干扰,说明真相,争取群众支持,防止以讹传讹。一旦出事,社会传言很多,而且极尽演绎、夸张之能事,很少有对我们有利的言语,社会影响极坏,尤其是有记者或面对新闻媒体时,要注意掌握分寸,不能盲目表态。要客观,该说的话要说到位,不该说的一定不要妄下结论,对有分歧的问题、事实真相要做好解释,防止个别记者断章取义,片面报道造成矛盾升级或问题复杂化。

二、火速处置,及时平息事态

处置突发事件,争取时间极为重要。要把握火候、果断处理。如果当断不断、犹豫不决,容易造成群众围观,使个别别有用心的人乘机起哄,把水搅浑,形成难以控制的局面;有些当事人趁机急忙找熟人、跑关系,给我们执法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故我们执法人员要抓住时机火速处置,及时平息事态,使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来不及钻空子。

突发事件的发生,一般都是不可预见性的。所以在集中整治、专项治理或突击活动中,一定要从执法力量上做好充分准备。一旦出现复杂、多变、失控的局势,第一时间向上级领导汇报或直接拨打110报警,寻求公安警务的支持与配合。在警察到来之前,要注意掌握动态,保持克制,控制情绪,避免矛盾升级恶化,同时搞好自我保护。通过寻求支援,一方面可以对当事人起到震慑作用,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如果有人蓄意制造事端、突然发难,也可以迅速将肇事者带离现场,防止事态扩大。

三、言语得当,积极争取主动

突发事件发生后,既有当事人在场,又有一些群众在场,我们一定要举止文明,言谈得体。俗话说,一句话惹人笑,一句话惹人跳。一定要注重文明、规范,肢体语言表达要谦和稳健。要用文明规范的口头语言,谦和稳健的肢体语言同当事人进行沟通,取得当事人的理解配合和获得群众的支持。要相信群众,注意讲清事实、讲清道理、正面宣传,让群众弄清事实真相,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孤立违法者。对那些不听劝告、无理取闹的人,声音上要宏亮而不凶狠,动作上要严肃而不粗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特别禁忌讲话时用手指指向当事人,这样不仅无益于事件的顺利处置,而且只会导致事态的扩大。当对方情绪十分激动时,要镇定自若、沉得住气,不流露厌恶、反感或愤怒的情绪,以极大的耐心让对方的情绪稳定下来;当当事人态度蛮横、出言不逊、恶语伤人时,更要善于制怒,要有忍人所不能忍的宽广胸怀和以大局为重的精神,严正指出其违法事实,形成“箭在弦上,引而不发”的态势,对其形成强大的思想压力,促其自觉、自悔或接受处罚。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则采取强硬措施,依法处理。这样,既孤立了违法者,使之受到惩罚,又使其他群众受到教育,事件得平息。

四、分类处置,稳定群众情绪

做群众思想工作,要深入、细致、灵活、多变。在执法冲突中,围观群众往往自觉不自觉的将我们执法管理人员视为强势,而将被管理对象视为弱势群体,从而对他们倾向于更多的同情。所以我们在处置突发性事件时,一定要有平等心态待人的态度,虽然我们与当事人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执法者与被处罚者的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比当事人高人一等。以平等的心态善待当事人是城市管理人员必备的素质,也是正确处置突发事件的一个前提。作为执法者态度应严肃,而切忌粗暴蛮横。严肃的态度可以让当事人感到法律的威慑,而粗暴蛮横的态度则易引起当事人的反感、抗拒心理,从而引发口角,激化矛盾,造成不明真相群众的围观起哄。不仅对执法工作带来不利,而且影响队伍形象。良好的外在形象是执法人员内在素质的体现,善用高素质的人格魅力为突发事件处置创造条件。在同样的环境里处理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办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古人云:攻心为上,就说明用心办事的功效。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我们的执法对象在文化层次、社会背景、家庭状况、个人性格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有的当事人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对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执法工作容易接受和理解;有的当事人却对执法活动不易接受和理解,更有的当事人家有下岗、经济困难等各类特殊情况,对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有一定的逆反心理。所以,执法人员在冲突处置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耐心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分辨、说明。要善于从当事人的争论、陈述中分析当事人的心理想法,了解当事人发生违章违法活动是否具有特殊原因,从而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不同处理,并从善解人意的角度出发给当事人以答疑;对有些当事人对相关法规不理解的,要反复细心的劝说、解释,特别对当事人有激烈情绪的时候,执法人员更要保持冷静的态度,耐心的劝说,细致的分析,避免矛盾激化,保证事态的顺利处置。

五、刚柔并济,分清问题主次

突发事件发生后,往往引起连锁反应,涉及到多个方面的人和事。这时,务必要抓住主要矛盾,查清主要对象,找准主要原因。对于一时难以弄清的情况,特别是与事件关系不大的问题可以先搁一搁,必要时再查补,力求查清主要的违法事实,争取工作上的主动。不能因为情况复杂而“眉毛胡子一把抓”,以致失去目标,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主要问题上。主要矛盾解决后,其它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处置突发事件既要做到能快则快、果断了解,又要慎之又慎。切忌只顾眼前平息,而不顾长远,留下后患。执法人员要态度鲜明,毫不含糊地指出问题,给予当事人相应的批评教育和处罚。一方面,绝不可拿原则做交易求得一时安宁;另一方面,要把握分寸,讲究技巧,坚持命令与商量结合,惩处与尊重关怀相结合,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当当事人觉得理亏并接受教育和处罚时,要不失时机地予以“让步”,达成问题的处理协议。也许,有的人会说我们太软,但是作为执法人员,不能一味的考虑当时的权威、地位,有时考虑更多的是执法人员的形象、大局和干群关系。

六、分工明确,防范伤害发生

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首先是一支团结向上的队伍,只有发挥整个执法队伍的整体合力,我们的工作才能克服各种障碍,取得最大的成就。在现场处置时,我们要团结一致,责任明确,该讲的、该记的、该做的,分工明确,准确站位。当遭到不法人员围攻时,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应有的度量和风范,过火的话不说,过激的事不做,能解释的解释,不能解释的可以不予理会,通过冷处理的方式使事态得到控制,千万不能与当事人发生冲突,使本来正确的变成错误的,甚至激化矛盾。要注意防止暴力拒法份子对执法人员的人身伤害。执法人员平时就要树立防侵害意识,加强自身防范。执法人员之间要注意协防,要对执法现场的各类情况早发现,早控制,对各类无证占道设摊人员情绪反应要敏感,主要加强对油、火、开水等危险物品的防范。采取“一扣二贴”措施。所谓“一扣”,即对水果摊,西瓜摊有刀具的当事人执法时应先搞清刀具位置,予以先行暂扣。“二贴”,即对有油锅,开水锅的当事人执法时,要贴近当事人身边进行调查,贴近当事人侧面进行说话,切忌隔着油锅、开水锅与当事人面对面进行交谈。要善于将当事人引离危险源进行处置,防伤害于未然。

七、提前介入,做好调查取证

突发事件,尤其是突发性群体事件现场混乱,调查取证工作困难。因此,调查取证工作一定要早考虑,早介入,在上街值勤时就带好取证设备,并指派专人负责,在事件突发时,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取证充分。只要是证据确凿,事实清楚,取证充分,我们在任何时候,无论是面对上级领导询问,围观群众质疑,新闻媒体监督,还是面对公安机关调查、司法诉讼举证,都能做到底气十足。

新时期的城管执法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执法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对症下药。要始终坚持以说服教育为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断探索城管执法的新思路,不断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把城管工作做得更好。

E. 延伸监察触觉提升执法效能

———宁陵县国土资源局推行“3+1”执法监察新机制

宁陵县位于豫东平原西部,区域面积798平方千米,耕地80.64万亩,基本农田69.2万亩,辖15个乡镇,364个行政村,1052个自然村,总人口59.8万人,人均耕地1.34亩。

2006年2月以来,在聘用村级执法监察协管员的基础上,构建“3+1”执法监察新模式,紧紧抓住“理思路”、“强素质”、“打基础”、“增效能”四个主要环节,使全县净增耕地2240.2亩,各类土地违规违法案件从2005~2009年由852起依次降至356起、234起、37起和8起,涉地信访量大幅减少,最近两年实现了赴省进京的零上访。先后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国土资源知识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和耕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被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评为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单位,被商丘市人民政府评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和执法监察工作先进单位。

在困惑中理思路

随着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2005年底,宁陵县15个乡(镇)国土资源所全部改革到位,都是新班子、新人员、新场所。但是,他们在执法监察中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同时也加剧了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各类土地违法案件层出不穷,特别是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违法用地冲动,使国土人员左右为难,力不从心;二是土地升值空间的扩大,使涉地信访量居高不下,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三是由于土地违法点多面广形成了监管难,查处时群众不理解出现了配合难,办案时干扰阻力大导致了执法难。

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使局领导班子陷入了困惑和迷惘,同时也开启了他们智慧的闸门,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这些迷惘和困惑,其实孕育着新的机遇和突破。于是,他们通过讨论、分析和论证,理清了思路,辨明了方向,开阔了视野。着手转变过去的管理模式,由“一家管、多家用”变为“多家管、多家用”,使国土部门从“孤军奋战”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实行全社会“齐抓共管”。特别是要把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聘用为执法监察协管员,让农民直接参与管理,才能夯实群众基础,做到地动我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于是,报请上级国土部门和县委、县政府同意,于2006年2月,从在职的主要村干部中,按照工作负责、办事公道、年富力强、文化程度较高的要求,采取群众推荐、乡镇党委、政府把关、县国土局颁发聘书的程序,组建一支498人的土地执法监察协管员队伍,其中村支书占84%,村委会主任占16%,每个行政村达到1~2人。同时,又从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大班子退居二线和外地返回原籍的处级干部中,聘请一批土地执法监督员,从而形成了“县、乡、村和县级土地执法监督员”四位一体的“3+1”执法监察新机制,保证了国家土地法律法规在宁陵的贯彻落实,促使耕地保护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从培训中强素质

强化国土人员和执法监察协管员的培训学习,是提升执法监察水平的有效途径。为此,他们采取了单独与联合两种形式相结合的培训。

执法监察协管员走马上任后,热情高、干劲足。他们每天活跃在全县各个角落,遇到土地纠纷就调解,看见土地违法现象就制止。但是,由于缺少法律知识,底气不足,往往是这边劝劝,那边哄哄,讲不出道道,只能暂时控制事态发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时甚至被当事人弄得张口结舌,感到无奈与尴尬。

针对上述情况,他们认真开展了上岗前的专门培训,集中一周时间,采取讲课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辅导与自学相结合,深入进行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宅基地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县局还特意编印了《协管员工作手册》、《宁陵县国土知识读本》,并为他们订阅了《资源导刊》和《中国国土资源报》。

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对农村基层干部开展了大规模培训,县委书记亲自担任培训工作领导组组长。主要领导带头备课讲课,县国土局长动手撰写讲稿,轮流到各乡镇辅导,县、乡党校把国土知识培训纳入年度培训规划。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县先后培训基层干部100多万人次。

除了对协管员单独培训外,他们还把这支新生力量纳入乡镇国土所序列,跟国土人员一起参加雷打不散的“二·五”学习,并且建立学习档案,每两周开展一次业务研究,每月组织一次集中学习。通过专家讲座、业务辅导、案例分析,不断提高大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年7月,该县柳河镇闫庄行政村某养殖大户,看到猪肉价格一路攀升,私下与农户签订协议,在“310”国道南侧和陈两河西岸,以每亩千元租地80亩,拟建一处大型养殖场。村执法监察协管员闫明章知道后,认为这是一起典型的以租代征土地违法案件,随即报告当地国土所,并帮助国土人员逐户做工作,废止了协议,退出了租金,保护了耕地安全。

在普法中打基础

坚持预防为主方针,深入广泛地普及土地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全体公民依法保护耕地的自觉性,是从源头上控制违法案件发生的基础工程。

宁陵是一个内陆平原县,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后备资源少、中低产田较多,耕地保护压力大。必须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创新宣传载体。他们从利用每年“4·22”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12·4”法制日等应时宣传,发展到以会代训、进行电视讲话等经常性的宣传;从简单的办壁板、张A标语,悬挂横幅,发展到设立咨询服务台,散发宣传资料进行面对面的宣传;从组织宣传车、运用大喇叭、在县电视台开设专题栏目等直观式的宣传,发展到编排文艺节目和在中、小学生中举行有奖征文活动等潜移默化的宣传;从单纯在街道、集市宣传,发展到去工厂、入农户、进课堂等宽领域的宣传。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使土地违法者懂道理不再违法,知法度不敢违法,相互监督不能违法,真正从源头上防止土地违规违法现象的发生。

执法监察协管员在普法宣传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该县逻岗镇和楼行政村执法监察协管员李秀旺,把村里的大喇叭绑在自己院中大树上,每天早晚定时为村民解疑释惑,受众达50多万人次。石桥乡万集行政村执法监察协管员王兴义,把预防土地矛盾、化解土地纠纷、制止土地违法等各个环节编成“七言真经”,使矛盾纠纷不出村,被群众誉为“调解王”。

从转型中增效能

执法监察是强化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保障,也是震慑土地违法行为、确保耕地安全的必然选择。

为了提升执法监察的质量和效能,他们认真制定了执法监察责任制。按照“属地管理、有案必查”的原则,将县执法监察大队、各乡(镇)国土人员和村级协管员捆绑在一起,编织网络,凝聚力量,上下联动,左右配合,实行“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形成人人都是执法员,个个属于执法队,真正做到了“全员执法、全面覆盖、全程监管”,了解在一线,制止在萌芽。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1200多件土地纠纷被化解在群众家门口,950多起土地违法行为被消灭在初始阶段,从而大大降低了执法和违法成本。

值得称道的是,该县不断探索执法监察的新模式,在三个“转型”中增强执法监察效能。一是改变以前重查轻堵的被动局面,实行由事后查处向事前监察转变,以防为主,加大巡查的密度和力度,做到巡查“无假日、无死角、全天候”。发现违法行为,采取口头警告、下发《责令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当面予以制止,当事人不听劝告或阳奉阴违的,实行暗中监视、蹲守等措施,把各类土地违法行为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和制止。二是由平面执法监察向平面与立体执法监察并重转变,将查处的重点不仅放在农田取土、违法占地,以及改变土地用途和超占面积上,同时兼顾耕地抛荒、建设用地闲置、建筑系数、容积率是否达标等方面。三是实行从单一执法监察向联合执法监察转变,彻底改变执法监察的缺位、错位和不到位现象。他们同公安、法院、电力、交通、水务、城建等单位建立联合协同执法机制,采取提前介入,综合运用停水、停电、不发准建证等多种手段,使制止难、执法难、执行难得到了有效解决。

(原载《资源导刊》2009年第11期)

F. 你如何看待社会或煤体城管执法的负面评价,直面执法对象或不明真相的群众当场

不要因为这些而让你有意思担心我们自己的影响,所以时而不靠谱也是一种最有意义的感慨

G. 中国最大的矛盾是什么……执法工作之难,难于上青天!

智商不能增长!那是一个比值。另外,到了灵魂里面,也就没什么可谈的了,也就是改不了没希望了。

H. 如何按照三严三实要求,严格履职,公正廉洁执法

贯彻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就要把“三严三实”贯彻于干部工作始终,努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
培养干部以“三严三实”为目标。坚定理想信念,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是培养干部的第一位任务。要认真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要求,把“三严三实”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提出具体要求,以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党章教育、中国梦教育、党史国史教育,重点抓好党的十八大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培训,补好精神之“钙”,引导党员干部把“三严三实”落实到政治坚定上,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政绩观,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引导党员干部注重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多岗位实践锻炼,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练就践行“三严三实”的基本功,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提高依法办事、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提高投身改革、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努力使干部成为政策水平高、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多、善于领导改革开放的“行家里手”。
管理干部以“三严三实”为抓手。严是爱,宽是害。从严管理干部,不仅事关党的事业发展和人民的利益,也是对干部真正的关心爱护。从许多反面典型案件来看,一些干部出问题,多数都是从“小洞不补”开始,逐渐演变成“大洞吃苦”。从严管理干部,坚决纠正“宽”和“软”的现象,一定要从小事抓起,从日常管理抓起,坚持严早、严小、严预防,关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架设“预警线”,打好“预防针”,涂上“反腐剂”,让干部自念“紧箍咒”,筑牢“防火墙”,过好“欲望关”,远离“小兄弟”、谨防“小嗜好”、不进“小圈子”,时刻保持警醒,抵制诱惑,慎独慎言慎行慎微,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避免“亚健康”恶化成“重症病”,真正做到肩膀硬、腰板直、底气足,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做人。对于存在的问题,要根据不同性质,综合运用谈话、诫勉、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等管理监督手段,及时帮助党员干部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干部“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选任干部以“三严三实”为标准。树立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凭德才用干部,按发展论英雄,搭建崇尚担当、有为有位的用人平台,破解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等“四唯”问题,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畅通靠为民、靠实力、靠业绩的进阶之门。重用人品正、干实事、真爬坡、真破难的干部,重用顾大局、有魄力、能力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重用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干部,重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去、困难时候挺得起来的干部,重用不图虚名、不事张扬、埋头苦干、注重长远的干部,重用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干净用权、亲民爱民的干部。要引导干部把“实干”作为一种信念来追求,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把心思用到履职尽责上,把精力用到干事创业上,把功夫用到狠抓落实上,变“向上跑官要官”为“向下拼命干事”,主动作为、锐意创新、事争一流,争创“试验田”,少放“马后炮”,让“精英式”的干部有舞台,让“老黄牛式”的干部有位置,让“跑官要官者”无门可入。惟有如此,选人用人上才能风清气正。
考核干部以“三严三实”为依据。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只有干出来的干部,人民才信得过,自己才立得起,路才走得稳。全面考核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从“单一考核”到“立体考核”,从偏重“一刀切、齐步走”考核向分类指导、循序渐进考核转变,向领导评价与群众评价相结合转变,向职能部门考核与社会评价相结合转变,扩大考核的民意权重,从而更加科学、全面、客观地反映干部的作为。既要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做了多少稳增长、惠民生、促和谐的好事,又看做了多少打基础、利长远、可持续的实事,引导干部一张蓝图画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着力治理“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引导干部真抓实干、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对那些工作没干劲、常年无起色,涉险绕道走、遇事不担当的干部,要通过科学的考核和严格的问责,让他们腾出位子,混不了日子,守不住摊子。惟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I. 执法人员检查被打耳光,“黑户”企业哪来的底气

一般的违法企业在看到执法人员的时候都会心虚的,但是在11月15日一家洗沙场却报理看法,而且居然对执法人员打耳光,这样的底气到底从何而来?

这一件事情虽然最终的结果是违法人员逃不脱法律的制裁,但是不少网友却评论称,像这样的违法行为,其实早在刚一开始就应该得到制止,而不是等到事件闹大被曝光出来之后才解决。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