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政执法 » 行政全球化

行政全球化

发布时间: 2021-01-24 04:53:40

Ⅰ 谁能帮我大概写一篇关于“行政管理”的论文!!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摘要]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对微观经济领域干预过多,将会阻碍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自由流
动,不利于运用全球资源发展本国经济。在入世以后,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进程进一步加快,这对政府职能转变提出
了更高要求。中国政府应积极适应这种变化,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政府管理体制,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
动和优化配置,商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市场对资源
的优化配置将突破传统的一国范围而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基
础性的调节机制。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基础性作用的扩展,
极大地改变了政府的运作基础和环境,原来在一国范围内构
建的传统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现
实。为更多地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2001年中国主动
做出了加入世贸组织的重大战略选择,这意味着中国更深入
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经济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
国际竞争与考验。这种竞争,从表面上看是企业之间的竞
争,但其背后是政府管理方式、机制、职能与效率的竞争。如
何适应新形势,调整政府职能,从而在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
害,是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的挑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从计划经
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因此,中国政府转变职能同时面
临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经济欠发达三重挑战,这就使中
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更为艰巨。
1.要求政府必须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
经济全球化是以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为基础的,没有
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就没有生产要素国际间的自由流动,
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的经济全球化了。中国的市场化改革
的任务远未完成,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中国要在参与经济
全球化中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尽快完成本国的市场化改革,
加快建立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制环境,以吸引世界范围
内的人才、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汇聚,借以推动本国经济快
速发展。
2.要求政府在开放市场过程中必须合理把握进程
市场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属性。发展中国家参与
经济全球化,就必须开放其国内市场,这是发展中国家最终
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但伴随着市场开放而来的,往往是发
展中国家国内产业受到冲击,其弱小的国内经济容易被强大
的外部经济冲垮,对开放与改革进程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就
要求政府在推进市场开放中要循序渐进,在扩大开放前要加
快国内改革,提高国内企业和市场对外部冲击的适应能力,
同时合理把握市场开放进程,采取得力措施化解开放市场可
能引起的矛盾,使负面效应尽可能降低。
3.要求政府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运行机制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
高,中国既要防止内部经济的过冷与过热,同时又要应对外
部经济的冲击,如国际经济条件的变化,国际间经济波动的
传递,国际游资的投机性冲击等,这就要求中国政府及时对
以往侧重于国内均衡的宏观经济调控模式进行调整,加快建
立适合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运行特点的宏观经济调控运行
机制,以解决和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确保
国家经济安全。
4.要求政府必须建立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体制环境
经济全球化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中国与国际接
轨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要求中国政府管理体制必须与国际规
则相适应、相协调,并按照国际惯例和多边交往的游戏规则
办事,而中国传统政府管理体制所存在的低效、低能等弊端,
已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中国政府必须
在不违背国际规则的前提下,进一步创新政府管理体制和管
理方式,提高管理与服务的效率,特别是要着力培育公平有
序的经济发展环境,使本国市场具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二、中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政治
体制改革认识的逐渐深化,中国政府针对政府职能转变进行
了数次规模较大的改革。中国各级政府的职能转变取得了
不同程度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从总体上看,政府
自身改革仍然落后于经济机制转轨的步伐,政府职能转变力
度也小于机构改革的力度。
1.对微观领域的干预过多
当前我国政府既是社会经济管理者,又是国有资产所有
者。这种双重身份使政府承担了大量的本来应由企业来完
成的经济建设职能,政企不分、政企错位的现象仍然比较突
出。一方面,政府部门过多地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干
预企业的人事安排和内部管理,政府职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
或代替了企业和市场的职能,形成实际上的“审批经济”。出
现这种情况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政府的角色尚未清晰。政
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代表,为了完成其对国有资产保值
增值的职能,就很难将自身的利益从企业经营中退出。另一
方面,绝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作
为经济组织,却还承担着相当一部分社会职能,在利用生产
要素及对生产要素进行再配置时,还有多种约束,使企业无
法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并追求利润最大化,也使企业未能成
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
2.政府过多承担投资主体职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融资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在促进经
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
的。主要体现在:投融资的主体比较单一,仍然存在政府主
导和国家垄断,尚未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不少部门和
地方政府花费大量精力争资金、争项目,且投融资管理部门
职能交叉,资金使用和管理分散,难以形成整合效应,低水平
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的现象比较普遍;以行政审批替代投资
决策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3.对市场秩序的监管不到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当是市场秩序的提供者和维
护者。但从中国目前情况看,政府在这方面的职能转变始终
未能到位,规范、监管市场秩序的力度仍然不够。一方面,规
范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另一方面,一些政府部门
执法意识和观念缺失,执法不严,管理松懈。这就直接导致
大量本不具备资格的市场主体通过种种手段进入市场,有的
使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来获得利益,甚至出现了欺行霸市、
制假售假和偷、逃、漏、骗税等现象,扰乱了市场秩序。同时,
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条块分割的普遍存在,在破坏市场
经济秩序的同时,也阻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4.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弱化
随着一些政治权力、经济权力的不断“下放”和广泛分
散,一些地方和政府部门出现了利益集团化的倾向,比如一
些政府部门控制着资源分配审批权等,这种控制权是不愿轻
易让渡给市场的。他们在制订政策、法规、规划和发展战略
时,或当地区和部门利益与公共利益和全局利益发生冲突
时,往往受部门和地区利益的驱使,作出一些违背公共利益
和全局利益的选择和决策。追逐地方和部门利益所带来的
严重后果是,“这些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弱化,甚至导致
整个部门乃至行业的体制性腐败,社会公共权力沦为谋取个
别部门和行业特殊利益的工具”。
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在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格局
中抢占发展制高点
对中国而言,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在于,发展可以进一步
利用国际经济资源;挑战则在于,如果不能尽快摆脱旧体制
的束缚,经济体制转轨滞后、市场环境长期不完善,那么不仅
难以吸引国际经济资源,而且本国资源也可能外流。从这个
意义上说,各国、各地间的竞争从表层上,是争取全球经济资
源的竞争,进一步看,则是市场有效性的竞争、是公共环境水
平的竞争。而能创造和维护有效市场机制和良好公共环境
的是政府。因此,本质上是政府职能定位和行政效率的竞
争。可以说,推进政府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是决定中国能在
多大程度上分享经济全球化利益的一个关键。在经济全球
化的大背景下实现我国政府职能的战略性转变,重点应放在
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政府角色定位,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职能定位可以概括
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在经济调节
方面,要改进政府调节经济活动的方式,进一步健全完善政
府对宏观经济发展的预测、监控和预警体系,并加大对涉外
经济活动的监管力度,提高对市场信号的甄别和快速反应能
力,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在市场监管方面,要加快培育各类
合格的市场竞争主体和要素市场,积极发展市场中介组织,
加大对市场行为的监管力度,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打破
部门保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培育全国统一、规范有序、
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在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
同时,要更加重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各级政
府及其部门要把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
公共服务倾斜,包括大力发展科教文卫等社会各项事业,加
强公共设施建设,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政府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等等,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
众。
2.坚持政企分开,妥善处理政府、市场和企业三者之间
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是宏观调控的主体,市场在国
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企业是市场竞争的
主体,并在竞争中创造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相互独立又协调
互动,才能构成有效的市场机制。政府的作用在于弥补市场
缺陷或市场失灵,解决那些单靠市场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问
题,并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目前我们的政府存在将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部分统统包揽下来,政府应有一
些职能反而被弱化。因此,理顺政府、企业和市场之间关系
的关键是要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生活的直接干预,将主要注
意力明确无误地放到创造更具效率的市场上来,把政府不该
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更大程度地发
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真正还权于企业,还权
于社会,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和整个社会经济活
力和效率。
3.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改进政府
调节经济活动的方式
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的关键所
在。长期以来,由于行政机关对行政审批过度依赖,行政审
批项目过多过滥,不仅行政成本付出很多,政府对经济活动
调节的成效往往也不理想,而且极易形成滋生腐败的土壤。
各级政府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加大行政审批制
度改革力度,凡是可以下放的一律下放,凡是可以取消的收
费一律取消,凡是可以精简的审批一律精简,让政府从涉及
经济利益关系的审批程序中撤出,杜绝“审批经济”的存在,
促进“全能型、审批型、管理型政府”加快向“有限型、服务型
政府”转变。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政府应从
竞争性项目的经济性管制及时转向社会性管制,如制定竞争
政策、实行公平市场准入等,并推出一批项目鼓励和引导社
会资本参与建设,激活社会投资。对国家非限制类的非政府
投资项目,要由行政审批制改为实行登记备案制。
4.严格依法行政,全面规范政府行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以法制为基础的经济,不仅个
人、企业和其他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要接受法律约束,而且
政府本身也要接受法律约束。政府要严格按照WTO规则
和行政许可法的精神,全面清理、修改和完善现行的法律、法
规和政策,并进一步完善立法,抓紧制定尚处于空白状态的
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同时,
要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尽量减少行政干预,减少政府公文
和红头文件,充分运用市场和法律的手段,管理本地区、本部
门的经济和社会事务。
四、结束语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
经济转轨的国家,加入WTO后,按照严格的时间表兑现开
放市场与修改有关规则的承诺。可以看到,中国政府职能转
变的任务是艰巨的,但值得欣喜的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已
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且沿着正确的方向加快推进,我们
也有理由相信,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将最终取得预期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周春明.经济全球化浪潮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2)
2王欣.加入WTO与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变[J].学术论
坛,2000,(4)
3刘永艳.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J].中
共中央党校学报,2001,(4)
4李森.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J].发展论
坛,2001,(1)
5尹志芳.经济全球化视野下的政府职能转变[J].中
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6, (3)
6程学童.全球化对政府转型和经济职能转变的影响
[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3).
7吴琳?.浅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
变[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Ⅱ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帮帮我

你这篇中国知网也好,

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

甚至网络文库都有!

英文原文最内好用谷歌学术搜索容!

==================论文写作方法===========================

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骗人的,就不上算了。

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

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

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附件仅供参考!

Ⅲ 经济管理者的统筹性作用要求其对经济管理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全面考虑,也就是坚持什么观点

政府的经济管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如何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让市场在自然资源的配置中发挥作用,政府在经济管理上如何更为有效,让市场经济的活力充分展现,这正是政府管理经济值得探讨的方面。1政府管理经济的必需性根据传统理论,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都不可能实现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优,这种情况下市场下会失灵,政府的作用主要是补充市场失灵,从而纠正因市场失灵而引起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公益物品、外部效应、自然垄断、不完全的市场和信息不完整、不对称,以及收入分配的不公平,这都是市场失灵的表现。补充这些失灵,就是政府的天职。
一、经济全球化对政府职能转变的新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新的世界性经济运行机制的启动,跨国公司、全球金融机构、世界性经济组织等成为主要角色先后登场,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性日益加强。全球范围内的组织国际联合、控制资源流向、影响经济生活、引导文化潮流、操纵信息媒体,深刻地影响着主权国家的社会生活,也对传统的权力运作带来了挑战。哈贝马斯认为,全球化的经济超出民族国家的调控能力,迫使人们去寻找替代方案——如把迄今民族国家所承担的社会福利职能转让给跨国机构。对于政府来说,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政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主权国家间的相互依赖性既有利于用规则贸易取代强权贸易,从而给予发展中国家自我保护的手段,也将为国际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机会。由于在客观上要求分工的深化与市场规模的扩张,全球化也推动着生产从国内区域间分工向国际分工发展,推动着销售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张。在追逐规模效益与分工效益的过程中,跨国公司通过投资活动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协调其生产与经营活动的格局,推动产业内贸易和公司内贸易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向哪个地区,就会加速哪个地区的发展。同时,全球化也为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平等的机会,各国都在力争创造良好的环境,加速自身发展。因此,全球化无疑拓宽了政府活动的空间和领域。
另一方面,全球化对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典型的后发型国家,中国要成功地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在全球化竞争中立稳阵脚,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得力的政府,求真务实、具有强烈责任感的政府,放眼全球、目标远大、应急有策、精干高效、运转灵活的政府。但现有政府管理体制仍旧存在以下缺陷:
第一,政策的可预见性和法规的透明度不高,依法行政的理念很难植入。从依法治国的理念载入宪法到有法必依成为行政主体的自觉行动,中国的历程十分漫长。另一个严峻的事实是:有法不依、无法可依甚至知法犯法的情况在实践中依然大量存在;凭经验办事、按首长的指示办事、看上级的脸色办事、搞“暗箱行政”等情况在一些地方还屡见不鲜。内部法规大于国家法律,造成垄断经济,即“权力经济”,其主要表现为:市场准入,壁垒限制;长官意志,一言九鼎;行业垄断,为所欲为;法规体系薄弱,程序性法规匮乏。这些表现都与全球化不相容。
第二,政府的实际运作方式还不够规范。在政企关系上,我国政府还未完全从企业活动中超脱出来,权力性干预和管制依然过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滞后,实质性的审批范围过大。在市场机制的培育上,我国政府的依法管理还很不完善,对经济的干预依然过宽,缺乏现代的公共服务观念。在管理队伍上,我们还亟待建立一支懂得并能驾驭现代市场经济、有效进行宏观调控的政府人才队伍。在管理手段上,政府对经济的控制能力将受到挑战:跨国公司可能通过多种途径绕过东道国政府的控制,可能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环境、法律透明度的高低和劳动力用工制度,随时转移生产和投资。这决定了中国在全球化环境中深化行政改革、建立全球化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求政府从传统的行政命令方式转变为行政指导方式,从刚性行政转变为柔性行政。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管理变革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公共行政理论研究处于空白状态,实践中也一直遵循政治行政一元论(政治与行政不分)和古典的官僚制度(韦伯的科层制理论)。结果,政府往往以政治的方式对待行政(如政策制定),以行政的方法对待政治(如资源分配),并由此导致了一些问题和一定程度上的制度性腐败。更为重要的是,传统公共行政理论认为:政府应该提供所有的公共产品,这一理念是导致政府扩大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的重要价值原则;同时,政府是外在于市场的公共权力机制,这一观念造成了政府与市场的脱节,使得政府运作缺乏市场效率,市场运作缺乏公共支持。
相比之下,新的公共行政理论是融合了公共理念与市场理念、以追求“三E”(Economy,Efficiency,and Effectiveness,即经济、效率和有效性)为目标的管理改革模式。它极大地突出了市场理念和公众的重要地位。
在强化市场理念方面,新理论将政府纳入整个市场体系中加以通盘考虑,详细评估政府的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公共职能对市场供求的影响;认为应该将公共服务视为重要的市场领域,将政府管理看作是市场机制与公共机制的结合;讨论政府在注重公平与公正的前提下提高资金运用的市场效率,把政府服务的质量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崇尚和推行公共服务的社会化、社区化和社会自愿服务,强调在不同的服务机构间引入竞争机制和市场检验。这样,政府就不再是单一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其管制和审批部分的权力将大规模释放甚至取消。而信息资源的公开发布程度和提高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度的要求,使政府内部机构变革成为必然。
在政府与公众关系方面,新理论强调顾客取向、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并通过建立企业化政府来提高政府的能力与效率,使公众获得更多高质量的服务。在实践中,全球化使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投资来源的“非本国化”、经营活动的“非本土化”、交换的“电子信息化”以及国际民间组织力量的日益“自治化”,都使公众和公民社会在社会生活中的自治式运作能力、承受各种风险的自主能力大大加强。这对政府管理提出的要求是:加强对社会力量的利用和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不再从管理主体的角度考虑如何管制被管理者,而是站在社会与公众的立场上考虑政府如何为公众服务、对部门内部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
在这种背景下,政府管理的变革要立足于国际化竞争,以建立现代公共管理的思维模式为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建立以政府为核心的开放主体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地谋取社会公共利益。这要求政府具备:(1)全球意识,即开放的公共管理理念;(2)服务和效率意识,即提供高效、公平的服务,更多地吸引外资;(3)风险意识和责任能力,正确地把握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的主动权;(4)应变和整合能力,及时调整管理战略,有效地整合各种因素及利益多元化引起的冲突与矛盾,保持稳定的社会秩序而参与全球竞争。(5)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即推进“电子政府”建设,实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行政。
三、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管理变革的取向
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政府如何运用市场法则来进行公共事务管理、提高公共行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乃是目前面临的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借鉴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政府管理应当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一)从以权力为中心向以规则为中心的转变
以权力为中心的运作方式,随意性和无序性较大、公开度低,容易导致暗箱操作、违法行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权力是凌驾于一般公民权力之上的,行政权力支配一切。而在全球化时代,社会环境瞬息万变,社会需求多元化,政府难以继续试图向社会提供垄断性服务。政府应该“转向一种把政策制定(掌舵)同服务提供(划桨)分开的体制”,“选择把自己局限于政策和指导从而把‘实干’让给他人去做”,从而有所为、有所不为。这要求政府必须严格依法行政,政府运作的基本规则应从以往运用行政权力进行强制性干预,转变为通过制度供给引导服务对象按照政府规范实施行为,即由权力行政转向规则行政。
(二)从全能行政向有限行政转变
全能主义政府实际上就是无限政府。并且,政府取代了社会自治,通过计划手段操纵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这不仅在理论上缺乏科学性,而且在实践上也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从公共行政科学化的角度来说,政府职能应该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从原有的“包揽一切”转换到“做市场不能做的事情”,弥补市场的不足。也只有从无限政府转向有限政府,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由单一的行政手段转向经济、法律、行政手段综合并用,才有可能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三)从管制行政向服务行政转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政府将不再单纯地限制市场主体的活动,而应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参与和干预经济生活。它在理论上也不再仅仅采取单纯的管理性行政,更应当实施满足社会和公众需求的服务性行政。
在西方,各国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最终选择了服务职能,实现了由过去重管理轻服务、“以政府为中心”,到开始注重公共服务、“以满足公众需求为中心”的转变。在中国,政府管理变革离不开国际公共行政发展的宏观背景和时代的特殊性,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入世的特殊要求。它们预示着政府职能结构的中心将由行政管制的职能逐步转向公共服务的职能,意味着政府施政需要符合公众的意志和愿望、重新设定政府与公众的地位和关系,也表明了政府行为的公众取向和“顾客”中心。
(四)从暗箱行政向透明行政转变
全球化必然对政府行政提出遵循透明度原则的强制性要求。当前,中国政府不断加快网上政府建设,通过互联网公布职能部门的联系方式和办事程序,开设了“政府公报”、“政府信息”、“政府法规”等窗口栏目。不仅如此,政府更应当继续增强信息的公开化程度。除依法应当保密的事项外,政府应当公布各项行政法规,特别是那些影响管理相对人权利和义务的行为标准或工作程序。这些做法至少有两个好处:其一,政府能够及时通过各种媒体为公众所知,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其二,确保社会组织和公众个人的信息获取权,使他们能够了解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信息,并参与公共决策过程、监督政府施政。这便是所谓的由暗箱行政转向透明行政。
除上述四个方面之外,为了有效回应全球化的趋势,政府应当适时地从依政策行政向依法行政转变,从免责行政向责任行政转变,从而迎合政府改革的治理行政、规则行政的理念和趋势。

参考参考吧!

Ⅳ 毕业论文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的开题报告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的开题报告
这个我刚好有的哦

Ⅳ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政府管理创新的要求及对策中国行政管理论文
【题名】:经济全球化对政府管理创新的要求及对策中国行政管理论文(engGuanLiLunWen)
【关键词】:政府管理创新 行政作风 行政方式 行政体制 政府行政职能 要求 相应对策 政府政策
【keywords】:ZhengFuGuanLiChuangXin XingZhengZuoFeng XingZhengFangShi XingZhengTiZhi ZhengFuXingZhengZhiNeng YaoQiu XiangYingDuiCe ZhengFuZhengCe
【作者】:冯静 【来源】: 知识词典
【期刊名称】:中国行政管理(ZhongGuoXingZhengGuanLi)
【国际标准刊号】:1006-0863 【国内统一刊号】:11-1145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任,武汉430060(,WuHan430060)
【分类号】:D63 D035 【页码】:-35-37 【出版年】:2002.12
经济全球化要求政府管理创新,其中包括政府行政职能、行政方式、政府政策法规、行政作风、行政体制的创新,为此,必须采取相应对策。

Ⅵ 经济全球化与行政科学管理研究 论文怎么写

你看我写的这些,你完全可以去参考下,或者你直接可以按照这些方面去分析研究。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深刻背景和根本趋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应对全球化,不仅有利于我国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国际体系转型、和谐世界建设与人类文明进步。
一.经济全球化已远远超出经济领域,正在对国际政治、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主要有:
(一)促进发展模式创新。
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二)促进国际利益融合。
利益融合既表现在经济领域,又表现在其他领域;既表现在双边领域又表现在多边领域。
(三)促进安全内涵扩展。
安全已从传统安全领域扩展到非传统安全领域。恐怖主义、经济安全、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疫病蔓延、移民浪潮和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威胁增大,涉及到经济、民生、社会和自然等广泛领域。
(四)促进国家主权转移。
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组织的发展。仅1990至1998年,国际组织就从26656个增至48350个,其中政府间国际组织250多个。
(五)推进国际体系转型。
现行国际体系的主要特征是:由西方特别是美国主导、国家间名义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国际组织作用有限、霸权主义和“问题国家”得不到有效制约。
(六)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人类有可能在全球化、全球性问题、全球利益和全球治理基础上,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打破西方在人类文明中的主导地位,实现对西方文明的总体超越。
二.我们在看到全球化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对其逐渐积累的负面作用也不能忽视。
(一)经济危机。
随着全球经济链条日益紧密,能源价格大幅攀升、金融秩序严重失控、大国经济明显衰退诱发全球经济衰退甚至危机的可能性增大。
(二)社会动乱。
全球化导致国家间和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社会矛盾都有可能激化。
(三)大国对抗。
有的国家背离全球化的演进方向、背离人类历史前进的步伐,没有放弃搞霸权主义,没有放弃搞战略扩张,没有放弃搞军备竞赛,没有放弃遏制其他新兴大国。
(四)地区动荡。
全球化中边缘化的国家、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核扩散等,可能使用21世纪头20年内地区热点不是随全球化深入逐步减少而是继续增多,使地区热点对全球安全形势的牵动作用增大,使国际形势在总体和平状态下局部动荡继续加剧。
三.置身全球化浪潮,要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全球战略意识。
增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互动增强,要善于利用全球化机遇促进国内发展,善于利用全球化压力推进国内制度创新,善于规避全球化风险维护自身安全,善于防范国内问题冲击地区和全球安全与发展。

Ⅶ 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组织系统系统的影响的发生机制主要有哪些

参考:http://wenku..com/link?url=sW_A6OY6W7eUuJK-lwZjqhFQpnsYStbow1SWa

Ⅷ 什么是自贸区

一、自贸区的意思

1、自贸区其实就是“自由贸易区”的简称,它通常是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者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2、有时它也用来形容一国国内一个或多个消除了关税和贸易配额、并且对经济的行政干预较小的区域。自由贸易区的出现是经济全球化充分发展的表现和必要条件,有了多种多样的自贸区,该区域的人民才能享受到来自各国各地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自贸区的不断发展,就是全球一体化的最终目标。

3、狭义仅指提供区内加工出口所需原料等货物的进口豁免关税的地区,类似于出口加工区。广义还包括自由港和转口贸易区。

二、自贸区的主要特点

1、数量不断增加

最典型的是美国对外贸易区的迅速增长。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开始下降,与此同时,美元贬值,失业人数增加。在此情况下,为了刺激对外贸易发展,各州纷纷设立对外贸易区。到1980年,全美的自由贸易区增加到77个,到1994年底,自由贸易区已达199个,贸易分区达285个,总数为484个。

2、功能趋向综合

随着自由贸易区数量的持续增长,自由贸易区的功能也在不断扩展。早从70年代开始,以转口和进出口贸易为主的自由贸易区和以出口加工为主的自由贸易区就已经开始相互融合,自由贸易区的功能趋向综合化。

原料、零部件、半成品和成品都可在区内自由进出,在区内可以进行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销、制造、拆装、改装、加标签、分类、与其他货物混合加工等商业活动。

因此,世界上多数自由贸易区通常都具有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仓储、加工、商品展示、金融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综合起来就会大大提高自由贸易区的运行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3、自贸区管理不断加强

各国的自由贸易区在初创时由于条件不同,功能各异,管理水平也相差较大,但是经过几十年的竞争发展,各国自由贸易区的管理已逐渐趋向规范化。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由贸易区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手段也大大改善,形成了各自颇具特色的管理体制。

世界上四个主要的自由贸易区(阿联酋迪拜港自由港区、德国汉堡港自由港区、美国纽约港自由贸易区、荷兰阿姆斯特丹港自由贸易区)的管理机构权威性非常强。四国对自由贸易区管理机构授权上大体相近,都是港区合一,成立经联邦政府授权的专门机构,负责管理和协调自由贸易区的整体事务,投资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有权审批项目立项。

特别是着眼于自由贸易区与城市功能的相互促进,超前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极富特色和成效,带动了周边城市经济发展,尤其是在金融、保险、商贸、中介等第三产业发展上成效显著。

(8)行政全球化扩展阅读:

自由贸易区从自由港发展而来。通常设在港口的港区或邻近港口地区,尤以经济发达国家居多,如美国有对外贸易区92个。早在50年代初,美国提出:可在自由贸易区发展以出口加工为主要目标的制造业。

20世纪60年代后期,有发展中国家利用这一形式,并建成特殊工业区,发展成出口加工区。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的自由贸易区向高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形发展,形成“科技型自由贸易区”。

Ⅸ 论述全球化对中国行政法律制度的影响

如果一个落后国家发展过快,而法律跟不上发达国家的法律就会造成诸多问题,拿中国和美国比,最明显的就是近几年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各种质量门(比如汽车问题不召回)、各种不平等条约(发达城市制定的条约明显歧视外地人)、各种社会矛盾(城管、临时工、拆迁队,最明显的就是最近山东因拆迁烧死人)等等!中国的问题太多了,不对中yang那帮饭桶作过多评论(为饭桶不值得),送你四个字“拔苗助长”,你围绕这四个字结合中国发生的问题发挥你的想象。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