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和行政
两类组织的不同点:
1、权力来源不同。一个来源于法律、法规的授权,一个来源于行政机关的回委托。
2、行使权答力的名义不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被授予的行政职权,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以委托机关的名义行使权力。
3、承担责任的主体不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自己承担责任,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不承担责任,其行为由委托机关承担责任。
4、是否需要法律依据不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授权必须有法定依据,行政机关委托组织不强求必须有法定依据,除非法律有特别规定。
5、组织的性质不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既可以是企业组织,也可以是事业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只能是事业组织。
(1)组织和行政扩展阅读:
1、法律法规授权组织:指依据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行政机关组织。
2、行政机关委托组织:指受行政机关的委托,按照委托范围,以委托主体的名义,行使被委托的行政职权的非国家机关的组织,亦称被委托组织。
参考资料:网络——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2. 行政组织与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区别
“非政府组织”,在现实当中还演绎出接近50种不同称谓,如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公回民社会组织、独立部门答、慈善部门、志愿者部门、免税部门、草根组织等等。我国根据特定目的形成的习惯代称是“民间组织”。虽然表称不一却实质类似或者相同。即,都是指那些独立于政府系统和市场系统之外的一类组织,这类组织的基本特点:第一是它们不代表政府或国家的立场,而是来自民间的诉求,即非政府性;第二是它们把提供公益和公共服务当作主要目标,而不以获取利润当作追求,即非营利性;第三是它们拥有自己的组织机制和管理机制和独立的经济来源,无论在政治上、管理上,还是在财政上,都在相当程度上独立于政府,即独立性;第四是它们的成员参加组织完全出自自愿而不是迫于无奈,即自愿性;此外,它们还有非政党性和非宗教性的特征,即它不以取得政权为主要目标,也不从事传教活动,因而政党组织和宗教组织,不属于非政府组织的范围.
3. 美国政府的组织和行政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美国是较为典型的总统共和制国家,其政权运行特点便是西方三权分立制。立法内权属于国容会,司法权属于联邦法院,总统享有行政权。
三权分立的核心便是分权和制衡,立法、司法、行政权之间既有分立又有制衡(详情不多说,据报道,美国国会参议院去年中段以90票对6票的压倒性表决结果,否决了奥巴马政府用于关闭关塔那摩监狱的拨款提案。这在美国并不罕见,其实就是三权分立的体现。)
需要说明的是,三权分立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是完美运行,如英国和法国都出现了立法权向行政权倾斜的趋势,而美国总统也可以说是美国最有权势的人。
不要表面看待美国政体,你可以在适当了解一下美国的两党制及其与总统的关系,这对你比较深入把握美国政局有很大帮助。
4. 行政权力和行政组织的关系
行政组织是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机专构体系。狭义指国家行属政机关,广义包括国家立法、司法等机关中管理行政事务的机构,也包括企业、事业及社会团体中管理行政事务的机构。
行政权力是政治权力的一种,它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
5. 简述行政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从管理学角度)
行政组织是行使政府行政权的机构如政府组成部门,非正式组织是协调、指导等非正式序列机构,如各种协调会,领导小组、部际会议等
6. 行政角度对比国家与组织
后者更强调公共管理属性。行政主体可以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而不局限于行政机关。而公共行政主体经由公民让渡手中权力代为行使公共权力的意味要浓得多。(补充完毕)1: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国家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此外依照法定授权而获得行政权的组织,也可以成为行政主体。•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行政主体不等于行政机关,除行政机关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也可成为行政主体。2:公共行政的主体是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的公共管理组织。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不属于公共行政的主体。公共管理组织除国家行政机关外,还有依法成立的、具有一定行政权的独立行政机构和法定组织。国家行政机关是依法成立的公共行政机关,由不同的层级组成,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政府的不同层级构成不同的公共行政的主体,发挥不同的政府作用。一般而言,中央政府负责全国性公共产品的提供,如国防、外交、货币、银行、全国铁路、国道等全国性的公共事务;地方政府则负责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提供,如地方铁道公路、地方基础设施、地方医疗与教育等地方性公共事务。我国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负责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产品的提供,如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和公共卫生等。公共行政的客体即公共行政的对象是公共事务。公共事务依其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国家事务、共同事务、地方事务和公民事务。
7. 行政权力、行政组织和行政职能三着的关系是什么
行政职权是国家通过法律针对一定组织(通常是行政机关)就行政权进行权能、权限设定的内结果。简容言之,行政职权是组织从国家手中分配到的行政权,它通过权能、权限予以全面表达。某一组织因这种行政权的授予而成为行政主体。
权能是法律赋予行政主体采取一定方法、手段和措施完成行政管理任务的一种资格。一般情况下,行政主体采取的方法、手段和措施并不需要法律特别授权,但是,当这些方法、手段和措施涉及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时,则必须有法律特别授予。
权限是法律赋予行政主体完成行政管理任务时在事务、地域、层级方面的范围界限。权限实际上就是管辖权,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事务管辖权。这里从行政事务种类角度为行政主体设定的管辖范围,这种权限的设定特别有助于提高行政行为的准确率和效力。
第二,地域管辖权。这是从行政区域角度为行政主体设定的管辖范围。它能够使行政权到达各区域范围。
第三,层级管辖权。这是从层次、级别角度为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行政主体设定的管辖范围。此种管辖范围的明确极有利于避免上下级行政主体相互推诿或相互争抢。 行政机关必须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活动,否则可能构成越权。
8.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的区别
1.两类组织的共同点:
(1)都是非政府组织。不是国家机关,是国家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
(2)都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如果这个组织不具有这个职能,就没有必要授权或者委托它行使行政权。比如读者在国家图书馆实施行政违法行为,因为国家图书馆的管理具有公共性,法律就应当授予国家图书馆一定的行政权进行干涉。如果学生在学校图书馆里面捣乱,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纪律进行处理,没有必要得到行政权。
2.两类组织的不同点:
(1)权力来源不同。一个来源于法律、法规的授权,一个来源于行政机关的委托。
(2)行使权力的名义不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力,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以委托机关的名义行使权力。
(3)承担责任的主体不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自己承担责任,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不承担责任,其行为由委托机关承担责任。
(4)组织的性质不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既可以是企业组织,也可以是事业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只能是事业组织。行政的公共性和企业组织的盈利性是水火不容的,所以被委托的组织不能是企业组织。但是,企业组织可以被授权,这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比如行政机关改制为企业,遗留下来的行政权,或者是特大型企业内部有一些公共的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