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政执法 » 行政决策的作用

行政决策的作用

发布时间: 2021-01-09 00:19:02

A. 道路运输行政决策的作用有哪些

道路运输行政执法监督,是指上级运管机构对下级运管机构、运管机构对其所属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的道路运输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检查的活动。监督的内容包括在道路...

B. 行政决策的地位是什么

.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和执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 决策是行动的先导,行政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需要采取行动的问题,都 首先依赖于行政决策。同时,行政管理的各项职能都是为实现决策目标服 务的,各项职能本身也都有需要采取行动的问题,有各自的决策。如果不 能及时地作出科学的决策.就不能很好地发挥这些职能的作用。因此,行 政决策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各方面和行政管理的全过程,任何行政管理活动 都离不开行政决策。 2.行政决策正确与否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行政决策的正误是行 政管理成败的关键,这已为行政管理实践所证明。解放初期我国人口决策 的失误,导致了人口盲目增长的恶果;“大跃进”和“文革”时期几次经 济决策的失误,使我国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正确 决策,全面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使我国走上繁荣、富强、民 主、文明的道路。可见,行政决策直接关系着行政管理的成败和国家的前 途与命运。

C. 简述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简答题

1.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和执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内。 决策是行动的先导,行政容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需要采取行动的问题,都 首先依赖于行政决策。同时,行政管理的各项职能都是为实现决策目标服 务的,各项职能本身也都有需要采取行动的问题,有各自的决策。如果不 能及时地作出科学的决策.就不能很好地发挥这些职能的作用。因此,行 政决策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各方面和行政管理的全过程,任何行政管理活动 都离不开行政决策。 2.行政决策正确与否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行政决策的正误是行 政管理成败的关键,这已为行政管理实践所证明。解放初期我国人口决策 的失误,导致了人口盲目增长的恶果;“大跃进”和“文革”时期几次经 济决策的失误,使我国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正确 决策,全面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使我国走上繁荣、富强、民 主、文明的道路。可见,行政决策直接关系着行政管理的成败和国家的前 途与命运。

D. 行政决策有什么模式

不同类型的决策活动有着不同的决策模式。

行政决策模式又称为决策行为模式,是决策者有规律的、反复出现的、标准的、可以使人照着做的标准样式。对行政决策模式的类型截止目前国内外并没有作出明确的划分,但是依据学者们对这一词语的实际运用情况看,大致上是从两个方面来加以讨论的。
(一)以决策活动过程的基本步骤及其所运用的方法为标准,将决策模式划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1.理性决策模式
这是由亚当·斯密提出,并长期被人们认可、接受、流行较广的决策模型,西蒙称之为经济人的无限理性决策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人被假定为具有全知全能理性的人,他们“有一个完整而内在一致的偏好体系,使其总能够在他们面临的备选方案中作出选择;他们总是完全了解有哪些备选的替代方案;他为择善从而进行的计算,不受任何复杂性的限制;对他来说,概率计算既不可畏,也不神秘。” 也就是说,经济人在应付复杂的“现实世界”中,能够为他所要完成的特定目标采取各种措施,选择最佳方案,即选择经济效益(利润)的最大化决策者能够通过其理性的认识能力确切知晓整个社会的价值重心,能够寻找到达成目标的所有决策方案及其后果,知道每个决策选择方案的收益与费用比例,知道每个方案的价值和优劣性,从而排出优先顺序,然后从中选择最有效的决策方案。理性决策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目标上追求最优化,使决策方案达到收益最大,损失最小,效用最好。但是追求最优化使之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在现实中,决策者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知识、能力、资源、时间及其它环境因素的限制,因此,难以具有完全的理性及认识能力,不可能作出最佳选择。可见,理性决策模式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决策模式。
2.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这是西蒙在批评了理性决策模式之后提出的一种决策模式。西蒙认为,纯粹理性是不可能的,在现实中,所有决策都是有限理性基础上的决策。这是因为,第一,人的知识具有不完备性,要受主观认知、理解能力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决策者对政策问题及其环境的理解总是零碎不全的,不可能具备完备的知识。第二,预见的困难。决策是面向未来的,方案的选择是以对未来的预见为前提。由于对未来的预见是以现象、而非实际体验为基础,任何预见都不可能是完整的。第三,选择范围的有限性。按照纯粹理性的要求,决策主体要在全部可能的备选方案中进行比较和选择,但实际上人们只能想到全部可能方案中的很少的几个。第四,时效的局限。即使每种可能的行动方案以及每一种行动方案的全部后果都能够考虑到,这在成本上也往往是不合适的。因为决策要考虑时机,决策的时机稍纵即逝,一但时机错过,再好的决策也无济于事。正是由于理性有限,决策者不可能达到如理性决策模式所要求的那幺完善,只能在有限的且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可能找到的备选方案作出“满意的”或是“够好的”决策,因此,行政决策的模式只能是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3.渐进决策模式
这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政策学家林德布洛姆针对理性决策模式的缺陷提出的一种决策模式。林德布洛姆认为,人的理性由于受到种种不利因素的制约,决策无法达到完全的理性,因而理性决策模式提出的决策必备的条件是不现实的。它不仅使决策成本大大提高,而且使决策分析过分依赖于专业技术人员,强化政府权力,减少了公民参与决策的机会和可能性,并且无法解决决策面对的价值冲突和不确定性政策问题,与政府实际的决策活动不大相符。林德布洛姆认为,政策的制定既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又是一个社会互动过程,由于多重主体的参与和制衡,行政决策实际上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经由对现行政策作出局部的、边际性的调适过程达到共同一致的政策。因此,决策者只需考虑那些与现存的政策具有渐进差异的政策方案,不必调查与评估全部的政策方案;只需考虑有限的几个政策方案而不是涉及所有逻辑上可能的方案;对每个政策方案也只评估几个很可能产生的并且很重要的后果。这样一来,新政策的出台不过是过去政治体系活动的继续,是对过去老政策作某种程度上的修正。据此,决策的制定和完善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是谨慎的步步试错过程,而不是对以往的政策的推倒重来。按照这一理论要求,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首先要认真分析研究以往的决策方案,总结经验教训,然后再作出改革措施。
4.系统决策模式
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这一模式的提出,改变了传统政治学单纯从制度进行静态分析的弊端,进入动态的、研究政府运行过程的政治系统论。这一模式将政治系统简单地视为一个“箱子”,从外部环境流进箱子内的便是输入。然后,在这个箱子或系统内,这些输入又通过不同的政治结构和过程转变成输出或政策,反过来又影响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社会结构、生态等,或者影响政治系统自身。然后,这些影响通过种种不同的复杂的社会过程再流回即反馈到政治系统中,开始影响下一轮的输入,如此循环不已。为了使分析进一步简化,重要的输入被减少到两种:要求和支持;输出也被设想成为一种,即具有约束力的决策。要求可来自任何方面(人民、政治家、行政官员、思想领袖等等),这要取决于政权的性质。支持则更为重要,因为它的多样性影响到政治当局(即政府)政治体制(民主还是独裁等)和政治共同体的命运。在所有的政治系统中,输出都通过特定的过程产生,这样便使得在绝大部分时间内,社会的绝大部分成员承认输出的约束力。总之,系统分析模式描述了涉及政治决策过程的诸因素,即系统、环境、需求和支持的投入、转换过程、产出的政策以及反馈等,并描述了这些因素在整个政治运行过程的位置,为科学地认识政治过程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概念工具。
(二)以决策主体的构成及其活动方式为标准,将决策模式划分为:
1.精英决策模式
这一模式是托马斯·戴伊和H·齐格勒提出的,它是将公共政策看成是反映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的价值和偏好的一种决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公共政策不是由人民大众通过他们的需求和行动决定,而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决定,然后由政府官员和机构加以实施。精英决策模式的具体内容是:(1)社会总是分为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社会价值的分配是由少数人来决定,群众因无权而不能决定公共政策。(2)少数的统治者和杰出人物主要是来自社会中经济地位较高的那个阶层,他们不是被统治者的代表。(3)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会制度方面,杰出人物的看法一致,并竭力维护这种制度。(4)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大众的要求,而是反映了杰出人物的利益、感情和价值观念,公共政策的变化将是渐进性的,而非革命性的。(5)群众麻木不仁,活跃的杰出人物很少受群众的直接影响。相反,杰出人物影响群众远远超过群众对他们的影响。
精英决策模式无疑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在任何一个大众参政议政程度比较高的社会中,人民群众的影响占主要地位。从现代民主政治的要求看,政府最基本的目标是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为此,他们在制定政策时,必须要反映广大民众的利益要求和价值取向,必须获得他们的认同和拥护,否则任何一个政治系统都不可能稳定和发展。
2.集团决策模式
这是西方决策理论的主要模式之一。其基本假设是,集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斗争是政治生活中的基本事实。一般而言,具有某种共同利益的个人,均正式或非正式地结合成某一个团体,以便向政府提出他们的利益要求,并希望通过影响政府的决策行为,来实现自己所追求的价值取向。利益集团的存在是政治生活的主要特征之一。个人作为一个个体,其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他如果要影响政府的行政决策行为,必须要借助代表其利益的集团的力量。个人在政治上如要有其重要地位,就必须代表团体利益而行动。“个人只有当他是团体的成员或代表时,他在政治上才是重要的。只有通过团体,个人才能试图获取他的政治优先权。” 因此,集团便成为个人和政府间的重要桥梁。政府的行政决策过程实际上是集团间设法影响政策的过程,在这种影响下,政策便成为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竞争后所造成的均衡。这种均衡取决于各个利益团体的相互影响力,一旦这种影响力的格局发生变化,政策便可能随之改变。
此外,比较有影响的决策模式还有博奕决策模式、体系决策模式、综合决策模式等。诸种决策模式的提出为我们理解决策过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但是也要看到,这些模型依据的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政治运行实践。尤其是美国政府的决策模式,并不完全符合中国的政治实践,不能简单地照般和用于解释中国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比如,被西方学者认为对政策制定有决定性影响的集团决策模式并不适用于中国的实际。美国的政府构架三权分立,鼓励社会多元化和各种经济、社会力量的公平竞争,产生了许多利益集团。它们每年花费巨额钱财,在白宫和国会内进行游说,以影响政府决策,使政府和国会制定出有利于它们行业、团体的政策。因此在美国社会,政府官员的政策制定取决于利益集团的压力,利益集团的争论、谈判、妥协和竞争是政府制定政策时的主要依据,并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中国虽然也有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但它们的数目比美国要少得多,影响也弱得多。在公共决策中,不会像美国的压力团体那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中国的政府也不同于美国。在美国三权分立的体制下,利益团体施加影响的渠道很多,造成利益团体不仅数目庞大,影响也比较大。但是中国不同,中国各级政权虽然有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但它们不是平行关系,中国共产党居于领导地位。共产党和其它组织的关系不是分权关系、竞争关系,而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所以集团决策模式并不适应于中国的国情。

E. 行政决策的作用

第一: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先导。第二:行政决策主导着行政管理的全过程。第三:行政决策具有策划、优选和创新功能

F. 行政决策的主要特点

1、行政决策主体的特定性

由于行政决策与国家行政权力密切联系,只有具有行政权力的组织和个人,才能成为行政决策的主体,所以,行政决策的主体是特指具有法定行政权的国家行政机关或工作人员。非经国家机关、法律授权,行政组织以外的其他机关和社会团体或个人,能不能进行行政决策。

2、行政决策客体的广泛性

行政决策的客体是指一定行政管理辖区域和部门所要解决的有关国家社会公共事务,涉及广泛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从中央到地方,需要涉及很多机构,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包括社会生活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国防、外交等各个领域。凡是政府管理的领域所在,就是星恒决策的范围。

3、行政决策目的的非营利性

行政决策的主要功能首先不是赢利,而是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确立公正平等的社会关系。行政决策要维护全社会的公共利益,要提供各种社会公益品,虽然也要考虑经济效益,但不能直接以赢利为目的。行政决策以实现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均衡地协调社会利益和社会价值,确保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4、行政决策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行政决策既是一个从不同备选方案中择优的抉择过程,又表现为决策结果所选定的具体方案,而这些方案表现为国家行政组织所制定的各种行政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条例等的总称。

5、行政决策过程政治性

行政决策过程是一个权力运用的政治过程,既存在交易、妥协,又有针锋相对的冲突,甚至是战争。这些特点又使行政决策过程充满各种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

6、行政决策执行的强制性与权威性

行政决策的目的是实施行政职能、维护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其行为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其结果表现为国家的政策或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而这些政策或法律一经确定,付诸实施,便具有特殊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具有普遍边的约束力。

行政决策一旦形成并公布,不管行政关系的对方是否同意,都必须执行。这种强制性作用,不仅可以约束行政组织内的成员,而且约束该行政组织管理职权范围内的一切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

(6)行政决策的作用扩展阅读:

行政决策的作用

1、行政决策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它是行政管理的前提和依据。

2、行政决策主导着公共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3、行政决策是公共行政管理成败的决定因素。

4、行政决策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径。

G.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含义

一、行政决策体制合理化对行政决策科学化的意义:一般来说,行政决策程序应包括明确决策目标、科学拟定方案、优化决策方案、实施、决策绩效评估环节等。因此,行政决策程序化对于现代行政决策科学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1、从程序上避免了决策随意性。虽然行政决策以效率为中心,强调决策时的首长负责制,但这并不意味着行政首长在决策时的独断专行;决策过程的程序化在事实上体现了决策过程中的相对分工,程序的限制避免了行政决策的随意性。2、提高了决策质量。公共政策决策在规定了决策首长负责制的同时,强调决策的程序化,可以广收民意,容纳争议,举行听证,最大限度地对决策进行多层面的思考,使方案在正式实施前做到尽可能的完善,并为决策实施过程中的纠偏提供政策储备。二、当前行政决策科学化的新特点:1、以市场为导向的决策。我国作为经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存在着市场机制作用不够充分、市场配置功能不健全、非理性行为突出等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好市场配置与配置、市场调节与调节、市场机制与引导之间的关系,成了公共政策供给的一个重要问题。决策者应该明确,市场始终是资源配置的基础,包括公共政策在内的活动,不能破坏这一基础,只能促进和补充,才有利于市场配置基础作用的有效发挥.由此,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公共政策,必须有助于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充分发挥,而不是人为地改变乃至扭曲这种作用,只能通过宏观调控和政策服务来克服和矫治这些缺陷。 2、以法律为依据的决策。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强调主要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社会经济生活,规范社会经济秩序。但是,由于法律所涉及的范围总是有限的,其条款也只能是原则性的,因而需要以更为灵活、较为规范的方式来加以弥补或调节,这就为公共政策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奠定了基础。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既解决了在某些无法可依情况下的被动局面,同时又能在变幻莫测的经济变动和社会冲突中,大大增强的宏观调控能力,适时化解社会中的各种矛盾。3、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决策。这种决策代表了政策的价值取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论采用计划经济体制还是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目的,离开人民利益这个基础,政策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可言。

H. 结合实例谈谈行政决策的重要作用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陈珂(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重庆400045)摘要:公众参与在整个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起到一种释放压力和监督纠偏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大型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如水电站、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公众参与不仅可以减少因市场缺陷和政府失灵给项目建设带来的各种干扰,对缓解项目决策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负面效应,都有积极的作用。旨在通过分析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公布的4万亿投资计划的构成,明确公众参与对于有效发挥投资带动作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性,同时针对我国公众参与的发展现状,试图提出个人的建议和看法。关键词:金融危机;公众参与;公共投资建设项目;项目决策中图分类号:F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348(2009)21-0102-04收稿日期:2009-07-2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BZZ029)作者简介:陈珂(1984-),男,山东泰安人,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学与工程。第26卷%第21期2009年11月科技进步与对策Science&.26No.21%Nov.2009第21期表1扩大内需4万亿元投资投向构成(单位:亿元)重点投向资金测算总计40000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4000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3700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15000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1500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2100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3700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10000注:数据来源于国家发改委网站。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在4万亿元的总投资中,有超过一半的资金投向了大型的公共投资建设项目,比如南水北调、灾后重建、农村公路建设、铁路、公路及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如何使这些投资真正发挥作用,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在我国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后面简称项目)领域,长期存在着项目决策失误率高、形象工程泛滥、“豆腐渣”工程频频曝光、官员贪污腐败等现象,这些现象绝大部分是由于项目决策管理上出现了问题。而公众参与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必经之路,是世界贸易组织关于行政公开、信息公开的普遍要求。因此基于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公众参与对于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和管理的重要性,研究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具有其现实意义。1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发展现状和必要性1.1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发展现状在国外,公众参与作为民主政治的重要方式,经历了近两百年的发展演变过程,并且用法律确立了公众参与的相关制度,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的制约和监督作用显著增强。公众参与主要是以公众评议、公众听证等形式开展的,早期的公众参与主要体现在环境影响评价领域,因为经过了工业高速发展的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环境公害事故,为了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和财产权,西方学者提出把公民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于是,一些国家及国际组织相应地将环境权写入法律中,公众参与便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在国外的发展历程中,也产生了很多比较经典的公众参与理论,如20世纪80年代的公共管理理论,针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与管理的阶梯理论等。同时,国外也有很多公众参与工程决策的实践,例如在葡萄牙的卡布拉萨工程中,由于公众的积极参与,不仅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而且改善了库区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1]。我国的公众参与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公众参与作为实现公共利益的有效手段,也日益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公众参与在我国目前常见于立法领域、行政决策和政府管理领域,以及基层治理(如农村村民的自治管理和社区治理)等方面[2]。本文所关注的公众参与,主要是在行政决策和政府管理领域等方面,而在这一领域中绝大多数的研究又是倾向于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针对政府公共投资项目决策方面的公众参与研究则比较少。因此,有必要通过借鉴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来讨论公众参与在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的问题。综上所述,国外在公众参与公共投资项目决策方面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在公众参与领域有成就也有不足。因此我们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的公众参与机制。2.2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公共投资建设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建设项目,它具有公共性、复杂性以及民主性等特点。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公众参与在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必要性。2.2.1有利于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真正发挥投资的带动作用,稳定经济增长由于公共投资建设项目投资数额巨大,其复杂程度也比一般的项目高,这些资金使用不当不仅不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反而会给社会公众带来灾害,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必须重视这些资金的合理、合法使用。长期以来,我国公共投资建设项目领域一直是由政府主导,而政府相关部门在政府公共投资项目的决策和管理中很容易出现一些非理性行为,影响项目实施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公众参与作为一种公共项目决策中的监督纠偏方式,无疑会降低项目的决策风险,避免项目的决策失误,促使经济的健康发展。2.2.2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决策本身的质量政府进行科学决策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要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则、政策,整合各种利益群体的价值取向,协调各种利益群体冲突目标,确保公众利益的主导地位。要实现科学的决策,最关键的是在决策主体、决策思维和决策程序3个方面实现根本的转变,而在这3个方面的转变过程中,公众参与和公众监督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公众是政府决策的最终受益者,对政府决策的好坏有切身的体会,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使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由于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的民主性特征,为了防止公共资源的非法使用,项目决策中必须建立真正的民主决策机制,使社会公众能够充分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政府只有广泛听取公众意见,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决策的民主化,而且公众的积极参与本身就是政府决策民主化的一个重要体现。2.2.3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公开透明度,减少和防止项目决策中腐败事件的发生信息的不对称,利益集团的寻租活动,官员的利己行为等导致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屡见不鲜,更因此损害公众利益,败坏社会风气。如果在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过程陈珂: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103·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中实行了有效的公众参与,无疑会使政府决策的全过程处于广大公众的监督之下。通过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功能,增加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的透明度,避免发生徇私舞弊和功利性决策行为,使政府的决策更加合法合规,同时也可减少“豆腐渣”工程的出现。2.2.4有利于平衡多元化利益,减少项目决策过程中的矛盾冲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公众民主意识的增强,政府已不可能再进行独立、垄断的决策,而是逐渐形成了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决策主体的多元化虽然打破了政府在决策过程中的垄断地位,但政府要处理这些分散、对立的多元利益是十分困难的,一旦出现失误往往会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并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而公众参与正是平衡多元化利益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公众的参与使得在项目决策过程中的各方之间能够彼此相互制约而不是偏向于某一方,以免造成各主体间的利益分布的不平衡以及矛盾冲突。3我国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前面已经提到过的我国目前在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方面的公众参与现状,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机制长期缺失,公众可以参与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的范围有限,并且缺少相应的培训,使得社会公众对参与的理念、方法和工具等不甚了解。这些都说明了我国目前在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1公众参与组织基础薄弱,参与机制不健全有序且有效的公众参与是通过各种社会团体和组织而不是以个人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的,但目前在中国,此类组织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并且缺乏一个既受法律保护同时又不受政府控制、干涉的正式的组织机构来进行全过程的负责。同时,我国目前也并没有明确规定在公共投资建设项目中公众参与的权利,只有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些法律法规(如《环境影响评价法》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法》)中有关于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权力[3],但缺乏与之相配套的操作程序和相应的保障措施。由于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的种类众多,对于哪些项目需要实施公众参与,以及公众参与的内容、程序和公众的权利等都没有法律明确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在项目决策过程中的参与权是很难得到保障的。3.2公众参与的方式被动、单一,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有限目前在我国,公众由于受到自身环境、年龄、职业等条件的限制,对公众参与缺乏了解,使得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并且大部分的参与行为也都是在政府的督促下被动进行的,公众难以有自己的观点。同时,公民以及社会团体的法律地位不够明确,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而立法对公众参与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同样影响了公众参与的广泛性。政府由于担心公众参与项目决策会降低项目决策的效率,不敢放心地让公众参与到项目决策的实质性环节,而是地集中在项目具体实施内容上[4],使得公众参与项目决策的深度受到限制。3.3公众参与意识薄弱,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的总体水平较低,公众参与意识普遍较差。我国在由集权行政向民主行政转变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人治观念强于法治观念,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及行政支配社会的观念深入民心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众参与的意识和作用,同时,政府往往只重视形式上的公众参与,却忽略了公众作为决策主体之一应当发挥的实际作用,严重影响了公众对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参与的积极性。目前在我国,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普遍存在,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且易受政府或强势团体的控制,最终导致公众对所建项目知之甚少,很难进行有效的公众参与。4加强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的相关政策与措施建议4.1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通过进一步立法明确公众参与的权利和义务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可以保障公众参与的实现及提高公众参与的效率和效果。公众参与的机制主要包括规范公众参与的权力、方法和方式以及公众参与的工作程序;明确公众参与的监测和评估机制以及公众参与的经费来源和标准等。公众参与发挥作用的程度主要依赖于与公众参与权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因此必须通过立法将公民的参与权加以规定使之成为法定权利。根据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法律原理,公众在享有参与权、知情权的同时也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5],并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方式进行有序的参与。权利与义务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规定义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权利的实现。因此,不仅要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公众参与的权利,还应当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公众参与的义务,即公众在参与过程中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4.2提高公民的素质,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我国目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社会公众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都还不够高,这都影响了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公民素质的提高。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和历史原因等的制约,我国公众的法制意识不强,公众参与的意识也比较淡薄,要建立完善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就必须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法制意识。解决此类问题一方面可以加强政策法规的教育,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培训班,使公众参与的意识深入民心;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媒体的宣传,充分利用好网络、新闻等媒体手段,进行广泛而有力的宣传,切实发挥社会舆论对公众参与的关注和监督作用。4.3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实现公众的有效参与·104·第21期信息公开是公众知情权的重要内容,也是公众参与的重要前提。信息发布机制的缺失使得信息得不到披露,公众参与最后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信息获得量的多少决定了公众参与程度的高低,只有在掌握了充分的信息后,公众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参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已经成为个人或组织进行社会活动不可或缺的资源,然而政府在获得信息方面往往具有绝对的优势,信息公开是打破这一垄断局势的最佳方法。自上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便掀起了促进政府透明化的改革浪潮,政府信息公开已成为其中的热点和趋势,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我国也必须加快信息公开的进度,促进政府透明化的改革。正是由于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密切相关,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是实现公众有效参与的必要途径[6]。4.4正确处理公众反馈信息,并及时将反馈信息处理结果体现在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相关决策中反馈信息处理是公众有效参与的重要环节,也是公众参与工作能否提高公共投资建设项目成功率的关键所在。公众反馈的信息必须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体现在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的相关决策中。在项目决策过程中,问题发现得越早,对项目决策造成的影响也就越小。如果公众在项目初期提出的问题拖到后期才予以考虑,不仅会使解决问题的成本过高乃至无法解决,还会极大地影响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引发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公众非常关心他们提供的信息是否得到重视,当他们的建议被采纳或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就会增加,反之,就会影响公众参与的积极性。5结论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归根结底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既然是为了社会公众,那么公众的参与必不可少。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公共投资建设项目中投资失败的例子屡见不鲜,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失误。在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由于受长期以来传统习惯、意识和相关因素的影响,公众参与的时间、活动、形式等具体内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行,造成一些项目决策忽视公众参与,最终导致决策的失误。因此,在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机制,无论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决策本身的质量,还是提升决策的合法性,落实以人为本的民本精神,都有积极的意义。参考文献:[1]谢琳琳.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5.[2]王觉方,杨悦.浅析有中国特色的公众参与制度的创建[J].江苏城市规划,2008(12).[3]徐华.政府公共投资项目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4]黄海艳.发展项目的公众参与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4.[5]石路.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6]田良.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与作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