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政执法 » 完整的禁毒法规

完整的禁毒法规

发布时间: 2020-12-23 07:39:20

① 禁毒法律法规条款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根据医疗、教学、科研的需要,依法可以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第三条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履行禁毒职责或者义务。

第四条禁毒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

禁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五条国务院设立国家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禁毒工作的需要,可以设立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禁毒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禁毒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禁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七条国家鼓励对禁毒工作的社会捐赠,并依法给予税收优惠。

第八条国家鼓励开展禁毒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缉毒技术、装备和戒毒方法。

第九条国家鼓励公民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予以保护,对举报有功人员以及在禁毒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条国家鼓励志愿人员参与禁毒宣传教育和戒毒社会服务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志愿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二章禁毒宣传教育

第十一条国家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教育,普及毒品预防知识,增强公民的禁毒意识,提高公民自觉抵制毒品的能力。

国家鼓励公民、组织开展公益性的禁毒宣传活动。

第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禁毒宣传教育。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禁毒宣传教育。

第十三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第十四条新闻、出版、文化、广播、电影、电视等有关单位,应当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进行禁毒宣传教育。

第十五条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以及旅店、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负责本场所的禁毒宣传教育,落实禁毒防范措施,预防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在本场所内发生。

第十六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禁毒宣传教育。

第十七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人民政府以及公安机关等部门,加强禁毒宣传教育,落实禁毒防范措施。

第十八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毒品危害的教育,防止其吸食、注射毒品或者进行其他毒品违法犯罪活动。

第三章毒品管制

第十九条国家对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实行管制。禁止非法种植罂粟、古柯植物、大麻植物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可以用于提炼加工毒品的其他原植物。禁止走私或者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发现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铲除。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发现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铲除,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第二十条国家确定的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种植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

国家确定的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企业的提取加工场所,以及国家设立的麻醉药品储存仓库,列为国家重点警戒目标。

未经许可,擅自进入国家确定的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企业的提取加工场所或者国家设立的麻醉药品储存仓库等警戒区域的,由警戒人员责令其立即离开;拒不离开的,强行带离现场。

第二十一条国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行管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实行许可和查验制度。

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实行许可制度。

禁止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储存、提供、持有、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

第二十二条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进口、出口实行许可制度。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职责,对进口、出口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依法进行管理。禁止走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

第二十三条发生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被盗、被抢、丢失或者其他流入非法渠道的情形,案发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依照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公安机关接到报告后,或者有证据证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可能流入非法渠道的,应当及时开展调查,并可以对相关单位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配合公安机关开展工作。

第二十四条禁止非法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制造方法。公安机关接到举报或者发现非法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制造方法的,应当及时依法查处。

第二十五条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六条公安机关根据查缉毒品的需要,可以在边境地区、交通要道、口岸以及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对来往人员、物品、货物以及交通工具进行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检查,民航、铁路、交通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海关应当依法加强对进出口岸的人员、物品、货物和运输工具的检查,防止走私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

邮政企业应当依法加强对邮件的检查,防止邮寄毒品和非法邮寄易制毒化学品。

第二十七条娱乐场所应当建立巡查制度,发现娱乐场所内有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二十八条对依法查获的毒品,吸食、注射毒品的用具,毒品违法犯罪的非法所得及其收益,以及直接用于实施毒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本人所有的工具、设备、资金,应当收缴,依照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可疑毒品犯罪资金的监测。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依法负有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机构发现涉嫌毒品犯罪的资金流动情况,应当及时向侦查机关报告,并配合侦查机关做好侦查、调查工作。

第三十条国家建立健全毒品监测和禁毒信息系统,开展毒品监测和禁毒信息的收集、分析、使用、交流工作。

第四章戒毒措施

第三十一条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

吸毒成瘾人员应当进行戒毒治疗。

吸毒成瘾的认定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规定。

第三十二条公安机关可以对涉嫌吸毒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测,被检测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对拒绝接受检测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其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强制检测。

公安机关应当对吸毒人员进行登记。

第三十三条对吸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同时通知吸毒人员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的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戒毒的期限为三年。

戒毒人员应当在户籍所在地接受社区戒毒;在户籍所在地以外的现居住地有固定住所的,可以在现居住地接受社区戒毒。

第三十四条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社区戒毒工作。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可以指定有关基层组织,根据戒毒人员本人和家庭情况,与戒毒人员签订社区戒毒协议,落实有针对性的社区戒毒措施。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卫生行政、民政等部门应当对社区戒毒工作提供指导和协助。

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县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对无职业且缺乏就业能力的戒毒人员,应当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就业援助。

第三十五条接受社区戒毒的戒毒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履行社区戒毒协议,并根据公安机关的要求,定期接受检测。

对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戒毒人员,参与社区戒毒的工作人员应当进行批评、教育;对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或者在社区戒毒期间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三十六条吸毒人员可以自行到具有戒毒治疗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

设置戒毒医疗机构或者医疗机构从事戒毒治疗业务的,应当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条件,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同级公安机关备案。戒毒治疗应当遵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戒毒治疗规范,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戒毒治疗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戒毒治疗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不得做广告。戒毒治疗收取费用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执行。

第三十七条医疗机构根据戒毒治疗的需要,可以对接受戒毒治疗的戒毒人员进行身体和所携带物品的检查;对在治疗期间有人身危险的,可以采取必要的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

发现接受戒毒治疗的戒毒人员在治疗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三十八条吸毒成瘾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一)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二)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三)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四)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对于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经公安机关同意,可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

第三十九条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吸毒成瘾的,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吸毒成瘾的,可以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

对依照前款规定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的吸毒成瘾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社区戒毒,由负责社区戒毒工作的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加强帮助、教育和监督,督促落实社区戒毒措施。

第四十条公安机关对吸毒成瘾人员决定予以强制隔离戒毒的,应当制作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书,在执行强制隔离戒毒前送达被决定人,并在送达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决定人的家属、所在单位和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被决定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公安机关应当自查清其身份后通知。

被决定人对公安机关作出的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十一条对被决定予以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送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执行。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设置、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由国务院规定。

第四十二条戒毒人员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时,应当接受对其身体和所携带物品的检查。

第四十三条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根据戒毒人员吸食、注射毒品的种类及成瘾程度等,对戒毒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生理、心理治疗和身体康复训练。

根据戒毒的需要,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可以组织戒毒人员参加必要的生产劳动,对戒毒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戒毒人员参加生产劳动的,应当支付劳动报酬。

第四十四条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根据戒毒人员的性别、年龄、患病等情况,对戒毒人员实行分别管理。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对有严重残疾或者疾病的戒毒人员,应当给予必要的看护和治疗;对患有传染病的戒毒人员,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隔离、治疗措施;对可能发生自伤、自残等情形的戒毒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保护性约束措施。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管理人员不得体罚、虐待或者侮辱戒毒人员。

第四十五条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根据戒毒治疗的需要配备执业医师。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执业医师具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权的,可以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对戒毒人员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执业医师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四十六条戒毒人员的亲属和所在单位或者就读学校的工作人员,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探访戒毒人员。戒毒人员经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批准,可以外出探视配偶、直系亲属。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管理人员应当对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以外的人员交给戒毒人员的物品和邮件进行检查,防止夹带毒品。在检查邮件时,应当依法保护戒毒人员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四十七条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二年。

执行强制隔离戒毒一年后,经诊断评估,对于戒毒情况良好的戒毒人员,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可以提出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意见,报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批准。

强制隔离戒毒期满前,经诊断评估,对于需要延长戒毒期限的戒毒人员,由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提出延长戒毒期限的意见,报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批准。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最长可以延长一年。

第四十八条对于被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不超过三年的社区康复。

社区康复参照本法关于社区戒毒的规定实施。

第四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戒毒工作的需要,可以开办戒毒康复场所;对社会力量依法开办的公益性戒毒康复场所应当给予扶持,提供必要的便利和帮助。

戒毒人员可以自愿在戒毒康复场所生活、劳动。戒毒康复场所组织戒毒人员参加生产劳动的,应当参照国家劳动用工制度的规定支付劳动报酬。

第五十条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对被依法拘留、逮捕、收监执行刑罚以及被依法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吸毒人员,应当给予必要的戒毒治疗。

第五十一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公安机关、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巩固戒毒成果的需要和本行政区域艾滋病流行情况,可以组织开展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

第五十二条戒毒人员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有关部门、组织和人员应当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对戒毒人员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五章禁毒国际合作

第五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对等原则,开展禁毒国际合作。

第五十四条国家禁毒委员会根据国务院授权,负责组织开展禁毒国际合作,履行国际禁毒公约义务。

第五十五条涉及追究毒品犯罪的司法协助,由司法机关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办理。

第五十六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与有关国家或者地区执法机关以及国际组织的禁毒情报信息交流,依法开展禁毒执法合作。

经国务院公安部门批准,边境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可以与有关国家或者地区的执法机关开展执法合作。

第五十七条通过禁毒国际合作破获毒品犯罪案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可以与有关国家分享查获的非法所得、由非法所得获得的收益以及供毒品犯罪使用的财物或者财物变卖所得的款项。

第五十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国务院授权,可以通过对外援助等渠道,支持有关国家实施毒品原植物替代种植、发展替代产业。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二)非法持有毒品的;(三)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四)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的;(五)非法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者易制毒化学品制造方法的;(六)强迫、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七)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第六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一)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以及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犯罪所得财物的;(二)在公安机关查处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时为违法犯罪行为人通风报信的;(三)阻碍依法进行毒品检查的;(四)隐藏、转移、变卖或者损毁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扣押、查封、冻结的涉及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财物的。

第六十一条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或者介绍买卖毒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二条吸食、注射毒品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吸毒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或者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的,不予处罚。

第六十三条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进口、出口以及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活动中,违反国家规定,致使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流入非法渠道,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四条在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或者进口、出口活动中,违反国家规定,致使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五条娱乐场所及其从业人员实施毒品违法犯罪行为,或者为进入娱乐场所的人员实施毒品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条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娱乐场所经营管理人员明知场所内发生聚众吸食、注射毒品或者贩毒活动,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依照前款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六条未经批准,擅自从事戒毒治疗业务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业务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和使用的药品、医疗器械等物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七条戒毒医疗机构发现接受戒毒治疗的戒毒人员在治疗期间吸食、注射毒品,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

第六十八条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医疗机构、医师违反规定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九条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禁毒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一)包庇、纵容毒品违法犯罪人员的;(二)对戒毒人员有体罚、虐待、侮辱等行为的;(三)挪用、截留、克扣禁毒经费的;(四)擅自处分查获的毒品和扣押、查封、冻结的涉及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财物的。

第七十条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歧视戒毒人员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七十一条本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同时废止。

② 我国有关禁毒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哪些

我国有关禁毒主要有以下几个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至第三百五十七条是关于禁毒的条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三条、 第七十四条是关于吸毒贩毒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戒毒条例》

《戒毒药品管理办法》;

《强制戒毒办法》;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2)完整的禁毒法规扩展阅读

1、吸毒行为会被强制戒毒,根据《治安处罚法》第七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非法持有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

(二)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三)吸食、注射毒品的。

(四)胁迫、欺骗医务人员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

2、一般的吸毒者,根据《禁毒法》的精神,其法律地位既是违法者,也是被救助者,对于吸毒人员,应该给与更多的挽救和帮助。

如果吸毒人员主动接受戒毒治疗,将不予处罚。对吸毒成瘾人员要进行戒毒治疗。

《禁毒法》第三十八条吸毒成瘾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一)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

(二)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

(三)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

(四)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对于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经公安机关同意,可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

参考总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参考总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参考总资料来源:网络-戒毒条例

③ 关于禁毒的法律法规要简短的。

根据《刑法》规定:

第三百四十七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

(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

(三)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四)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

(五)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完整的禁毒法规扩展阅读: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规定:

第七十一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非法种植罂粟不满五百株或者其他少量毒品原植物的;

(二)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少量未经灭活的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的;

(三)非法运输、买卖、储存、使用少量罂粟壳的。

有前款第一项行为,在成熟前自行铲除的,不予处罚。

第七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非法持有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

(二)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三)吸食、注射毒品的;

(四)胁迫、欺骗医务人员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

第七十三条教唆、引诱、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四条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吸毒、赌博、卖淫、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行为人通风报信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④ 禁毒法律知识

很明显是选择:非抄法种植 毒 品原植物。
一、非法种植 罂 粟不满五百株以下的: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3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一)非法种植 罂 粟不满五百株或者其他少量毒品原植物的;
(二)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少量未经灭活的罂 粟等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的;
(三)非法运输、买卖、储存、使用少量 罂 粟 壳的。
有前款第一项行为,在成熟前自行铲除的,不予处罚。
二、非法种植罂 粟不满五百株以上的:
《刑法》第三百五十一条【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非法种植 罂 粟、大 麻等 毒 品原植物的,一律强制铲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一)种植 罂 粟五百株以上不满三千株或者其他 毒 品原植物数量较大的;
(二)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的;
(三)抗拒铲除的。
非法种植 罂 粟三千株以上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非法种植 罂 粟或者其他 毒 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可以免除处罚。

⑤ 我国已经制定的有关禁毒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哪些

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主要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3)《强制戒毒办法》(1995年1月12日国务院第170号令发布施行);(4)《强制戒毒所管理办法》(2000年3月30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5)《卫生部关于戒毒医疗机构须报禁毒机构审批的通知》(卫医发[1999]第386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订通过);(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禁毒法》实施后该决定废止);(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禁毒法》实施后,上述已经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与《禁毒法》不一致的,应以《禁毒法》为准。

⑥ 禁毒防艾法规

刑法中就有关于艾滋病和毒品犯罪的规定:

传播性病罪
贩卖、制造、运输、走私毒品罪

别的不太清楚......

⑦ 1839年6月()颁布的《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是中国和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禁毒法规

1839年6月清道光皇帝颁布的《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是中国和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禁毒法规。

世界禁毒立法始于鸦片泛滥的近代。中国是世界上禁毒立法最早的国家。1729年清朝雍正皇帝颁布的关于禁止鸦片烟的条例是中国最早的禁毒法规。1839年6月清道光皇帝颁布的《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共39条,是中国和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禁毒法规。

《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中规定:所有吸毒人员,在一年半之内必须戒烟,不能禁烟者将被判刑,绞监候。鸦片烟贩,就地正法,斩立决;所有开设烟馆、提供吸烟场所,以及包庇贩毒的官员,就地正法,绞监候。鸦片烟贩,就地正法,斩立决;

为国内走私提供货源的洋人,就地正法,首犯斩立决,从犯绞立决。除了吸毒人员是死缓以外,其它凡是参与鸦片销售的相关人员,无论洋人还是中国人,都要就地正法。

(7)完整的禁毒法规扩展阅读:

《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的背景:

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正式抵粤,受九响礼炮之礼,所有广东高官员皆来迎接。

众鸦片烟商以为贿赂就能打动新来的钦差大臣林则徐,偏是林则徐就与历来的官员不同,视钱财如无物,他限定所有烟商三日内交出全数鸦片,并签切结书,声明以后不贩鸦片,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少数的烟商屈服,但大部分的烟商,皆无所动。

林则徐便宣告:“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不假差役胥吏之手,知识界的士人与他同一阵线,召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羊城书院三大书院六百四十五学子入贡院“考试”。

这次名为考试,实为问卷调查,试题四道:鸦片集散地及经营者姓名;零售商;过去禁烟弊端;禁绝之法。自此林则徐掌握了所有烟商、贪官污吏之名单。

禁烟期间,林则徐写了一封致维多利亚女王的照会,质问女王明知鸦片有害,在国土上包括伦敦、苏格兰和爱尔兰等地不产鸦片,严禁国民吸食。但却在其管辖的印度种植生产鸦片,批准国民在中国进行鸦片贸易。

他要求女王去除印度的鸦片,并通知女王中国已经通过《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全面禁烟,使英国国民放弃鸦片贸易。

⑧ 中国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根据医.疗、教学、科研的需要,依法可以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第三.条
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履行禁毒职责或者义务。
第四条
禁毒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
禁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五条
国.务.院设立国.家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禁毒工作的需要,可以设立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禁毒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禁毒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禁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七条
国.家鼓励对禁毒工作的社.会捐赠,并依法给予税收优惠。
第八条
国.家鼓励开展禁毒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缉毒技术、装备和戒.毒方法。
第九条
国.家鼓励公.民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予以保护,对举报有功人员以及在禁毒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条
国.家鼓励志愿人员参与禁毒宣.传教育和戒.毒社.会服.务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志愿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二章宣.传教育
第十一条
国.家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教育,普及毒.品预防知识,增强公.民的禁毒意识,提高公.民自觉抵.制毒.品的能力。
国.家鼓励公.民、组.织开展公益性的禁毒宣.传活动。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禁毒宣.传教育。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禁毒宣.传教育。
第十三.条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第十四条
新闻、出版、文化、广播、电影、电视等有关单位,应当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进行禁毒宣.传教育。
第十五条
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以及旅店、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负责本场所的禁毒宣.传教育,落实禁毒防范措施,预防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在本场所内发生。
第十六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禁毒宣.传教育。
第十七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人.民政.府以及公.安机.关等部门,加强禁毒宣.传教育,落实禁毒防范措施。
第十八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毒.品危害的教育,防止其吸食、注射毒.品或者进行其他毒.品违法犯罪活动。
第三章毒.品管.制
第十九条国.家对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实行管.制。禁止非法种植罂粟、古柯植物、大.麻植物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可以用于提炼加工毒.品的其他原植物。禁止走私或者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发现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铲除。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发现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铲除,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第二十条国.家确定的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种植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
国.家确定的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企业的提取加工场所,以及国.家设立的麻.醉药.品储存仓库,列为国.家重点警戒目标。
未经许可,擅自进入国.家确定的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企业的提取加工场所或者国.家设立的麻.醉药.品储存仓库等警戒区域的,由警戒人员责令其立即离开;拒不离开的,强行带离现场。
第二十一条国.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行管.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实行许可和查验制.度。
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实行许可制.度。
禁止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储存、提.供、持有、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
第二十二条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进口、出口实行许可制.度。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职责,对进口、出口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依法进行管理。禁止走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
第二十三.条发生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被盗、被抢、丢失或者其他流入非法渠道的情形,案发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依照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公.安机.关接到报告后,或者有证据证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可能流入非法渠道的,应当及时开展调.查,并可以对相关单位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配合公.安机.关开展工作。
第二十四条禁止非法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制.造方法。公.安机.关接到举报或者发现非法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制.造方法的,应当及时依法查处。
第二十五条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六条公.安机.关根据查缉毒.品的需要,可以在边境地区、交通要道、口岸以及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对来往人员、物品、货物以及交通工具进行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检.查,民航、铁路、交通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海.关应当依法加强对进出口岸的人员、物品、货物和运输工具的检.查,防止走私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
邮政企业应当依法加强对邮件的检.查,防止邮寄毒.品和非法邮寄易制毒化学品。
第二十七条娱乐场所应当建立巡查制.度,发现娱乐场所内有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二十八条对依法查获的毒.品,吸食、注射毒.品的用.具,毒.品违法犯罪的非法所得及其收益,以及直接用于实施毒.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本人所有的工具、设备、资金,应当收缴,依照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可疑毒.品犯罪资金的监测。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依法负有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机.构发现涉嫌毒.品犯罪的资金流动.情况,应当及时向侦.查机.关报告,并配合侦.查机.关做好侦.查、调.查工作。
第三十条国.家建立健全毒.品监测和禁毒信息系统,开展毒.品监测和禁毒信息的收集、分析、使用、交流工作。
第四章戒.毒措施
第三十一条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
吸毒成瘾人员应当进行戒.毒治疗。
吸毒成瘾的认定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规定。
第三十二条公.安机.关可以对涉嫌吸毒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测,被检测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对拒绝接受检测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其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强.制检测。
公.安机.关应当对吸毒人员进行登记。
第三十三.条对吸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同时通知吸毒人员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的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戒.毒的期限为三年。
戒.毒人员应当在户籍所在地接受社区戒.毒;在户籍所在地以外的现居住地有固定住所的,可以在现居住地接受社区戒.毒。
第三十四条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社区戒.毒工作。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可以指定有关基层组.织,根据戒.毒人员本人和家庭情况,与戒.毒人员签订社区戒.毒协议,落实有针对性的社区戒.毒措施。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卫生行政、民政等部门应当对社区戒.毒工作提.供指导和协助。
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县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对无职业且缺乏就业能力的戒.毒人员,应当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就业援助。
第三十五条接受社区戒.毒的戒.毒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履行社区戒.毒协议,并根据公.安机.关的要求,定期接受检测。
对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戒.毒人员,参与社区戒.毒的工作人员应当进行批.评、教育;对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或者在社区戒.毒期间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三十六条吸毒人员可以自行到具有戒.毒治疗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
设置戒.毒医.疗机.构或者医.疗机.构从事戒.毒治疗业.务的,应当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条件,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同级公.安机.关备案。戒.毒治疗应当遵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戒.毒治疗规范,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戒.毒治疗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戒.毒治疗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不得做广告。戒.毒治疗收取费用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执行。
第三十七条医.疗机.构根据戒.毒治疗的需要,可以对接受戒.毒治疗的戒.毒人员进行身.体和所携带物品的检.查;对在治疗期间有人身危险的,可以采取必要的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
发现接受戒.毒治疗的戒.毒人员在治疗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三十八条吸毒成瘾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一)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
(二)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
(三)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
(四)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对于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经公.安机.关同意,可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
第三十九条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吸毒成瘾的,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吸毒成瘾的,可以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
对依照前款规定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的吸毒成瘾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社区戒.毒,由负责社区戒.毒工作的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加强帮助、教育和监.督,督促落实社区戒.毒措施。
第四十条公.安机.关对吸毒成瘾人员决定予以强.制隔离戒.毒的,应当制.作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书,在执行强.制隔离戒.毒前送达被决定人,并在送达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决定人的家属、所在单位和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被决定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公.安机.关应当自查清其身份后通知。
被决定人对公.安机.关作出的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十一条对被决定予以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送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执行。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设置、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由国.务.院规定。
第四十二条戒.毒人员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时,应当接受对其身.体和所携带物品的检.查。
第四十三.条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根据戒.毒人员吸食、注射毒.品的种类及成瘾程度等,对戒.毒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生理、心理治疗和身.体康复训练。
根据戒.毒的需要,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可以组.织戒.毒人员参加必要的生产劳动,对戒.毒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戒.毒人员参加生产劳动的,应当支付劳动报酬。
第四十四条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根据戒.毒人员的性别、年龄、患病等情况,对戒.毒人员实行分别管理。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对有严重残疾或者疾病的戒.毒人员,应当给予必要的看.护和治疗;对患有传染病的戒.毒人员,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隔离、治疗措施;对可能发生自伤、自.残等情形的戒.毒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保护性约束措施。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管理人员不得体.罚、虐.待或者侮辱戒.毒人员。
第四十五条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根据戒.毒治疗的需要配备执业医师。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执业医师具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权的,可以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对戒.毒人员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执业医师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四十六条戒.毒人员的亲属和所在单位或者就读学校的工作人员,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探访戒.毒人员。戒.毒人员经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批准,可以外出探视配.偶、直系亲属。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管理人员应当对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以外的人员交给戒.毒人员的物品和邮件进行检.查,防止夹带毒.品。在检.查邮件时,应当依法保护戒.毒人员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四十七条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二年。
执行强.制隔离戒.毒一年后,经诊断评估,对于戒.毒情况良好的戒.毒人员,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可以提出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意见,报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批准。
强.制隔离戒.毒期满前,经诊断评估,对于需要延长戒.毒期限的戒.毒人员,由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提出延长戒.毒期限的意见,报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批准。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最长可以延长一年。
第四十八条对于被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不超过三年的社区康复。
社区康复参照本法关于社区戒.毒的规定实施。
第四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戒.毒工作的需要,可以开办戒.毒康复场所;对社.会力量依法开办的公益性戒.毒康复场所应当给予扶持,提.供必要的便利和帮助。
戒.毒人员可以自愿在戒.毒康复场所生活、劳动。戒.毒康复场所组.织戒.毒人员参加生产劳动的,应当参照国.家劳动用工制.度的规定支付劳动报酬。
第五十条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对被依法拘.留、逮.捕、收.监执行刑罚以及被依法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吸毒人员,应当给予必要的戒.毒治疗。
第五十一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公.安机.关、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巩固戒.毒成果的需要和本行政区域艾.滋.病流行情况,可以组.织开展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
第五十二条戒.毒人员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有关部门、组.织和人员应当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对戒.毒人员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五章国际合作
第五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对等原则,开展禁毒国际合作。
第五十四条国.家禁毒委.员会根据国.务.院授权,负责组.织开展禁毒国际合作,履行国际禁毒公约义务。
第五十五条涉及追究毒.品犯罪的司法协助,由司法机.关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办.理。
第五十六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与有关国.家或者地区执.法机.关以及国际组.织的禁毒情报信息交流,依法开展禁毒执.法合作。
经国.务.院公.安部门批准,边境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可以与有关国.家或者地区的执.法机.关开展执.法合作。
第五十七条通.过禁毒国际合作破获毒.品犯罪案.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可以与有关国.家分享查获的非法所得、由非法所得获得的收益以及供毒.品犯罪使用的财物或者财物变卖所得的款项。
第五十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国.务.院授权,可以通.过对外援助等渠道,支持有关国.家实施毒.品原植物替代种植、发展替代产业。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二)非法持有毒.品的;
(三)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
(四)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的;
(五)非法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者易制毒化学品制.造方法的;
(六)强.迫、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
(七)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第六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一)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以及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犯罪所得财物的;
(二)在公.安机.关查处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时为违法犯罪行为人通风报信的;
(三)阻碍依法进行毒.品检.查的;
(四)隐藏、转移、变卖或者损毁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扣.押、查封、冻结的涉及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财物的。
第六十一条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或者介绍买卖毒.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二条吸食、注射毒.品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吸毒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或者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的,不予处罚。
第六十三.条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进口、出口以及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活动中,违反国.家规定,致使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流入非法渠道,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四条在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或者进口、出口.活动中,违反国.家规定,致使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五条娱乐场所及其从业人员实施毒.品违法犯罪行为,或者为进入娱乐场所的人员实施毒.品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条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娱乐场所经营管理人员明知场所内发生聚众吸食、注射毒.品或者贩毒活动,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依照前款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六条未经批准,擅自从事戒.毒治疗业.务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业.务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和使用的药.品、医.疗器械等物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七条戒.毒医.疗机.构发现接受戒.毒治疗的戒.毒人员在治疗期间吸食、注射毒.品,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
第六十八条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医.疗机.构、医师违反规定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九条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禁毒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一)包庇、纵容毒.品违法犯罪人员的;
(二)对戒.毒人员有体.罚、虐.待、侮辱等行为的;
(三)挪用、截留、克扣禁毒经费的;
(四)擅自处分查获的毒.品和扣.押、查封、冻结的涉及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财物的。
第七十条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歧.视戒.毒人员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七十一条本法自20О8年6.月1日起施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同时废止。

⑨ 禁毒法律法规

《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麻醉药品管理办法》
《精神药品管理办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
《强制戒毒办法》

⑩ 按照《禁毒法》的规定,下面表述正确、完整的是:( )

按照《禁毒法》的规定,下面表述正确、完整的是:()。

A、禁毒是全社会的共专同责任

B、禁毒是人属民政府的责任

C、禁毒是公安机关的责任

D、禁毒是公民自身的责任

选 A

(10)完整的禁毒法规扩展阅读:

根据《禁毒法》第一章第三节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履行禁毒职责或者义务。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根据医疗、教学、科研的需要,依法可以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第三条 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履行禁毒职责或者义务。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