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
❶ 请问财务费用报销审批一支笔 那请问总经理签过字了 但是该笔费用同时...
是违反单位财务制度还是国家财务制度?
如果是前者,不用太担心;一笔费用能不能报销,最后还是一把手说了算.
如果是后者,就要沟通了,可以私下与总经理说明利害,并且提出解决或变通方案,要有方案后去说.
❷ 集体领导下的财务一支笔是什么意思
所谓一支笔审批,主要指本单位的开支由指定的人员审核签批后才能办理入账的一种财务制度,但不局限于财务审批。一支笔审批通常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承担(可能是一把手,也可以是其他副职或指定的专人,由单位相关制度确立),目的主要是便于主要负责人及时掌握情况,以及防止多头无序开支,有效配置资源。但这种制度也有弊病,就是一支笔权力过大,存在滥权舞弊的可能,需要通过内部审计等监督措施予以制约。对一支笔审批也不能教条理解,负责一支笔审批的也是可以授权他人代审批。
❸ 什么是一支笔审批制度
一个人说了算
❹ 何谓财务“一支笔”审核权限
就是单位有若干名领导,不能人人审批花钱,只由分管领导一人统一调度,审批资金支付的一种财务管理办法
❺ 财务一支笔审批的法律依据
财务一支笔审批违反企业内部控制规定。
❻ 财务一支笔审批是谁提出来的
财务一支笔审批由企业内部管理层提出。
❼ 财务 "一支笔" 审批制度落实不到位是班子什么问题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不良风气、旧习惯因素、领导工作作风的影响,个别领导严重曲解了该制度,把“一支笔”审批制演变成“一言堂”,使贪污腐败者可以堂而皇之地违法违纪。审计认为,“一支笔”审批制度是长期以来总结出来的一种集体理财制度,它既有一定的科学性,也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更是财务管理现象的客观反映,但存在局限性,充分认识“一支笔”审批制度的涵义,对于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更好地把握和运用该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要正确理解“一支笔”审批制度的涵义
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是单位在内部管理中强调规范财务开支审批制度,逐步形成的一种以集体理财为基础,领导负责把关的财务开支审批制度。它在法律、法规中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其主要内涵可作如下表述:
一是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是一种集体理财制度。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首先强调的是集体理财。所谓集体理财,就是发挥干部职工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共同管理财务收支,使单位财务支出按照财经法纪的规定运行,并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样既体现了民主,又可减少因个人决策失误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这也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在财务管理中的具体运用,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就是在这种理念下通过实践和总结形成的一种制度,它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因此,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只有建立在集体理财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体现其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二是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是一种领导负责制度。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就是指一切财务收支全部由单位负责人或由单位集体授权的主管财务负责人审批。这也符合《会计法》第四条规定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一原则。在单位中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就是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由负责人对所有收支业务进行审批。它是在严格遵守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范围内的集中,这样做能够有效解决一般性财务收支由集体研究带来的时间消耗,也能够有效解决多头、多级审批导致的标准掌握不一和监管失控问题,更能有效强化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的履责意识。
三是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的保障。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各项管理办法的规范,是单位干部职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其中,财务管理规定是单位财务收支的总规范,包括财务开支的审批权限、审批范围、列支金额和标准、资产购置和处置,单位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办法,违犯制度的惩处办法等等规定,这些规定既是规范单位全体职工的,也是规范“一支笔”审批的配套制度,有了完善的制度作保障,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在执行中才不会走样,单位财务才能严格按《会计法》等财经法规的规定运行。
二、要正确运用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
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和操作规范,其具体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意识的提高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升不断充实其内涵。因此,领导干部要正确运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提高对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的认识。只有正确理解“一支笔”审批的真正涵义,才能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只有认识到“一支笔”审批是一个制度,是集体理财,严格把关的具体体现,负责签字的领导只是代表单位理财,是严格把好单位财务开支关口的第一责任人,作为负责人才不会把签字审批权看成个人权利的象征;只有感到拿这支笔是一种压力,是一种责任,感到这支笔的份量很重,才能真正拿好这只笔,单位财务管理才能循着规范道路发展和完善。
二是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财务知识,在单位控制制度允许范围内行使权利。作为领导干部要执行好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平常应自觉学习有关财务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有关财经法规,在此基础上,要严格按照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规定的开支审批权限、审批范围、列支金额和标准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党和国家的重托和干部职工的期望,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三是要模范遵守和规范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打铁还要自身硬,领导干部首先要以身作则,做模范遵守“一支笔”审批制度的典范。其次在行使权利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合法,工作中,要做到严格审批审查、遵守审批程序、严格执行有关限额和标准、规范签批手续,不做顺水人情,不给违法违纪行为以可乘之机。
总之,只有正确理解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的内涵,建立和健全“一支笔”审批制度,才能发挥领导班子的智慧干部职工理财的积极性,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❽ 财务一支笔在企业集团中的应用
所谓一支笔审批,主要指本单位的开支由指定的人员审核签批后才能办理入账的一种财务制度,但不局限于财务审批。一支笔审批通常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承担(可能是一把手,也可以是其他副职或指定的专人,由单位相关制度确立),目的主要是便于主要负责人及时掌握情况,以及防止多头无序开支,有效配置资源。但这种制度也有弊病,就是一支笔权力过大,存在滥权舞弊的可能,需要通过内部审计等监督措施予以制约。对一支笔审批也不能教条理解,负责一支笔审批的也是可以授权他人代审批。集团制企业下属子公司或分公司众多,统一由集团公司审批不现实也不具备可操作性,所以通常采取的是分级审批制,即由各子公司或分公司根据集团公司相关制度,制定本单位审批制度。
范例:
河南大学关于加强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的规定
全校各单位:
为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增强计划性和效率意识,防止财务开支多头审批的弊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教育部、财政部教财 [2000]14 号《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等财政法律、法规以及校行字 [1999]84 号《河南大学财务管理办法》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特制订本规定。
一、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的含义
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是指学校的所有经济业务和财务开支,必须由单位主管财务负责人审批,并形成制度长期执行下去。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是财务负责人执行同级领导集体的决定,既体现了单位领导集体的意志和精神,也明确了单位财务负责人的审批责任。
二、财务“一支笔”审批的范围
学校的所有经济业务和财务开支均属财务“一支笔”审批的范围。具体包括学校支配的经费、学校分配各单位的经费指标、各单位通过创收获得的经费以及科技三项费用、科研协作经费、个人科研项目经费以及纳入学校统一管理和核算的其他资金。
三、财务“一支笔”审批的内容
学校实行校、院(系)、部、处两级“一支笔”审批制度。具体内容是:
1 、属于学校支配的经费和收入,列支报销或分配提成时由主管财务的副校长 “一支笔”审批。
2 、属于校内各单位掌握的经费,包括学校切块下达由职能部门掌握的经费,列支报销时由各单位主管财务的负责人“一支笔”审批。 各单位要明确指定一位主要领导为本单位财务负责人,履行“一支笔”审批制度。负责审批的财务负责人原则上是单位的行政一把手或行政副职,各单位要在财务处预留审批人印鉴或者签字笔迹,以便会计人员核实。今后,各单位的一切财务开支必须经所属单位财务负责人签字或盖章,否则,学校各级财务机构不予受理。如果单位明确的财务负责人是行政副职的,且发生的该项经济业务及开支不属自己的职权范围,可先经分管副职签字证实,然后交由财务负责人审批报销。
3 、上级各部门下达的科研经费、科研协作、转让经费以及其他科研资金,列支报销时一律由科研处主管财务的处长“一支笔”审批,财务处不再办理上述经费范围内项目负责人签字报销的经济业务。属于个人的横向科研项目经费,列支报销时仍由项目负责人“一支笔”审批,但必须加盖学校科研处公章。
四、几点要求
1 、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是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校内各级责任制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加强计划管理,改进财务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大举措。各单位应当高度重视并认真贯彻执行。
2 、校内各级财务机构是学校实行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的监督和执行机构,各财务机构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学校的“一支笔”审批制度,对于未经单位财务“一支笔”审批的经济业务事项,各财务机构有权拒绝办理。学校将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各财务机构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如发现仍有未执行“一支笔”审批的行为,将对其财务负责人和单位主管财务负责人作出严肃处理。
❾ 如何规范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一、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原则
1、全面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企业必须对所有的财务收支进行全面控制。所谓全面是指三个方面,一是全过程的控制,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二是全员的控制,包括单位领导在内的所有职工;三是全要素的控制,包括材料费、人工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所有费用项目。另一方面,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对重要的财务收支项目,应实施重点控制,严格审批。
2、事前审批和事后审批相结合的原则。审批制度作为企业控制财务收支的一种重要途径,不仅包括事后的审批控制,还应该包括事前的审批控制。特别是对于一些发生金额较大或者重要的财务支出,必须进行事前审批。
3、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作为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内容,必须遵循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的原则。这也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会计法》明确规定,“记帐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4、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应坚持科学性原则,尽量做到理论上的完善性;另一方面,应该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使制定的审批制度尽量切实可行。如果企业重视科学性而忽视实用性,设计的制度只能作为“花瓶”而不具有可操作性,或者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相反,如果企业重视实用性而忽视科学性,设计的制度虽然简单易行但却“漏洞百出”,同样达不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二、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内容
企业设计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及其权限由企业根据其组织结构、规模大小等实际情况确定。企业可以确定一个审批人员(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也可以确定两个或多个审批人员,他们各自在其授权范围内行使审批权力。在确定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时,必须坚持可控性原则,即审批人员必须能够对其审批权限内的经济业务具有管理(控制)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批人员能够正确审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提高审批质量。
2、财务收支审批程序。企业发生的各项财务收支,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和批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一般先由经办人员在取得或填制的原始凭证上签字,然后再据以向规定的审批人员审批,审批通过后交会计部门审核入帐或报帐。笔者认为这种审批程序不很合理。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审批人员的职位高于会计人员,先审批后审核,必然造成会计人员的审核形同虚设。许多会计人员直接以是否有领导签字为依据进行审核。如果领导已审批通过,会计人员往往不会或不敢有异议,这显然不利于发挥会计的审核监督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设计审批程序时,如果审批人员的职位高于审核人员,应实行先审核、后审批的程序。
3、财务收支审批内容。财务收支审批的内容主要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具体包括:(1)财务收支是否符合财务计划或合同规定;(2)财务收支是否符合《会计法》、有关法规和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3)财务收支的内容和数据是否真实;(4)财务收支是否符合效益性原则;(5)财务收支的原始凭证是否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等等。
4、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责任。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必须坚持权利和责任对等原则。在审批制度中,必须规定审批人员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具体包括:审批人员应该定期向企业领导或企业职工汇报其审批情况;审批人员失职应该承担的责任等。
三、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的基本模式
各企业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采用以下几种财务收支审批模式:
1、“一支笔”审批模式。这是指一切财务收支全部由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总会计师或主管会计工作的副职)一人审批。其优点在于能够克服多头审批造成的监督失控或审批标准掌握不一等问题。但是,其缺点则是容易导致腐败。特别是由单位负责人“一支笔”审批,更是难以对其形成有效约束,这本身也不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再加之单位负责人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对各项财务收支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地进行审批。这种审批模式应当予以改革和完善。
2、分级审批模式。这种审批模式根据企业业务范围和金额大小,分级确定审批人员。单位领导副职(分管领导)或职能部门负责人在其主管业务范围和一定金额范围内具有审批权,但对于重要的财务收支或金额较大的财务收支,必须由单位负责人审批。金额巨大的财务收支,甚至需要通过单位领导集体、董事会或职代会审批。这种审批制度的优点在于避免了权力的过分集中,有利于形成对审批人员的约束和牵制;并且,由于审批人员一般是职能部门负责人或单位分管领导,他们对审批范围内的财务收支比较了解,可以提高审批质量。
3、多重审批模式。这是指企业所有财务收支均需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审批人员共同审批(可以是“双审制”,也可以是“三审制”)。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制度的具体做法各不相同:有的企业实行职能部门负责人先审,单位负责人后审;有的企业实行职能部门负责人先审,分管领导(或指定由主管会计工作的单位领导)后审,有的企业甚至还需要单位负责人最终审批;也有的企业实行分管领导先审,单位负责人后审;等等。这种审批制度的优点在于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相互牵制原则,能够提高审批质量,但审批程序相对较为繁琐。
4、混合审批模式。混合审批模式实际上是上述三种模式的结合运用。它规定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和金额范围内由一人审批,超过一定范围和一定金额的财务收支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审批人员共同审批。这种模式针对不同的财务收支业务采取不同审批制度,既可以在一定程序上简化审批程序,也加强了对重要财务收支项目的控制。但这种审批制度在实际运用中容易被人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逃避双审或多审。相关热词:财务收支审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