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犯罪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1)违法犯罪扩展阅读:
行政违法的构成要件有以下四条,且这四条必须同时具备
一、违法行为主体必须是行政主体。行为人具备行政主体资格是行政违法的前提。只有行政主体的行为才可能构成行政违法,非行政主体的行为不可能构成行政违法。
二、行为人负有相关的法定义务。行政主体依法享有行政管理的权力,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职责和义务。某一行政主体负有的法定义务,并不一定适用其它行政主体。因此要确定行政主体的行为是否构成行政违法,必须首先确定其是否负有相关的法定义务。
三、行为人具有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如果行政主体负有法定义务,那么没有履行或者承担这项义务的时候,才能构成行政违法。也就是说,必须存在行政主体的行为,而且这种行为必须是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侵害了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四、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主观过错是指行为人实施行为时所持的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统称为“过错”。
⑵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是什么
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而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
2、处罚的方法不同。违法,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犯罪,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刑罚。
扩展
违法就是指违反现行法律,给社会造成某种危害的、有过错的行为。违法行为按照情节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按照其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和违宪行为。
违法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违法是指一切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狭义的违法,则是指严重地违反法律,但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我们在这里是从广义上对违法进行论述的。
违法与犯罪的联系是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区别是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比违法行为严重,犯罪行为大多数要负刑事责任,违法行为承担行政责任或民事责任。
违法行为与其他一些行为的存在着区别。首先,违法行为不同于违反道德的行为。许多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同时也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并非所有违法行为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同样,有些违反道德的行为并不构成违法行为。其次,违法行为不同于法律上无效的行为。违法行为当然不能发生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时所希冀的为法律所肯定的有效结果。但是,不能认为法律上无效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有些法律上无效的行为虽然没有法律效力,但也并不构成违法。
⑶ 什么是违法犯罪
违法: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或公民,因违反法律的规定,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违法:是指特定主体实施了与现行法相冲突的行为,引起相应的损害事实,法律对之进行否定性评价的状态。 这是是作为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之一的违法。
违法,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公民和社会团体,违反法律(包括其他法规)的规定,从而给社会造成某种危害的有过错的行为。
犯罪的形式概念是指从犯罪的法律特征上描述犯罪而形成的犯罪概念,也就是将犯罪表述为是触犯刑律、具有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⑷ 什么叫违纪,什么叫违法,什么违法犯罪,它
违纪
即违反纪律,意指违犯了纪律、违反了规则等有约束力的行为,或是违反了有关章程。凡是其行为与组织、团体、单位等对相关人员行为纪律要求相抵触的,都属于“违纪”。但违纪不一定即是违法。
违法
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或公民,因违反法律的规定,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违法是指特定主体实施了与现行法相冲突的行为,引起相应的损害事实,法律对之进行否定性评价的状态。 这是作为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之一的违法。
违法犯罪
而犯罪则必须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第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也就是说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同时是触犯《刑法》规定的行为,才构成犯罪。
第三,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只有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
上述特征是确定任何一种犯罪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的条件。《刑法》同时还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3。这就说明,行为的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的程度是区分违法和犯罪的界限。
他们分别对社会的危害性程度不同,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不同。
⑸ 违法犯罪的例子
近期查处的手机违法短信息四大典型案例:
1、北京市公安机关成功打掉一利用发送手机短信息从事卖淫嫖娼的犯罪团伙
北京市公安机关针对近期利用手机发布卖淫招嫖等违法短信息较为突出的情况,深入开展打击专项行动。10月以来,北京市公安机关对通过群众举报的千余条案件信息分析,最终发现了一个招嫖卖淫团伙线索。经过近一个月的缜密侦查,逐渐摸清了该团伙的人员分工情况及活动规律,先后将刘某等13名卖淫嫖娼犯罪嫌疑人抓获,当场起获群发器6部,手机10余部。经初步审查,刘某等13人交代了其利用手机发送短信息进行卖淫嫖娼的犯罪事实。
2、南京、厦门两地公安机关联手打掉一利用手机短信进行诈骗的犯罪团伙
11月14日,江苏南京、福建厦门两地公安机关通力协作,成功打掉了一涉及江苏、天津等多个省、市的系列利用手机短信进行诈骗的犯罪团伙,在厦门市抓获吴某等8名犯罪嫌疑人,缴获电脑3部、手机40余部、手机卡150余张、银联卡20余张以及大量诈骗单据等作案专用工具。经查,吴某伙同其他犯罪嫌疑人,租用铁通“商务一号通”,冒充“银联中心卡务部”、“经济案件调查中心”向客户发送虚假信息,大肆骗取信用卡用户资金。该团伙内部组织分工严密,手段诡秘狡诈,反侦查意识较强。今年8月份以来,仅南京市就有近百人被骗,涉案金额100余万元。
3、福建、浙江两地公安机关联手摧毁一利用手机短信息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
11月21日,福建省公安机关与浙江省公安机关密切配合,在福州市鼓楼区成功摧毁一利用手机短消息从事诈骗活动的犯罪团伙,抓获黄某等20多名犯罪嫌疑人。经查,7月份以来,黄某等人以广东广睿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的名义,利用手机短信息向不特定人发送陕西太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欲转让原始股份的虚假信息,伪造该公司的虚假证明材料,诱骗受害人购买所谓的“太和科技”股,并将现金打入其指定的银行账户,短短3个月内即诈骗100多万元。
4、辽宁、福建两地公安机关密切配合破获一利用手机短信息诈骗银行卡存款案
自10月份以来,辽宁沈阳市公安机关连续接到群众举报称,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短信息发送“银行卡消费金额将被扣除”的虚假信息,并冒充银行信用卡工作人员及金融犯罪调查人员,让受害人在ATM机上操作“更改识别码”(实为转账),实施诈骗。经过缜密侦查,沈阳市公安机关锁定该系列短信息诈骗案的源头在福建泉州市,遂组成专案组开展工作。在泉州市公安机关的配合下,11月3日,将郭某等7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当场缴获银行卡30张(其中2张卡内有存款7万元)、手机卡80张、手机15部、短信群发器7部等作案工具。经初步审查,该团伙交代了发送手机短信息并假冒银行人员实施诈骗的犯罪事实。(安宣)
当前短信违法犯罪呈现四大特点 跨区域作案突出
11月份违法短信举报10.7万余起 108个账户被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