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所得的认定
❶ 如何界定违法所得
1、违法所得的获取手段具有违法性。违法所得是行为人通过法律禁止的手段获取的,正是这个根本特征将违法所得与行为人的个人合法财产区别开来。由于违法所得的获取渠道是非法的,因此即使行为人事实上占有了金钱或财物,也不能获得法律承认的所有权,这也是对违法所得进行追缴或退赔处理的法律基础。
2、违法所得具有经济价值。行为人通过各种违法手段获取违法所得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这些财物的经济价值,如金钱、有价证券、文物、房屋等等。正因其具有经济价值才为执法部门的认定提供了衡量标准。
3、违法所得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违法所得既包括行为人通过犯罪手段获取的财物,也包括司法机关认定犯罪嫌疑人无罪后,由特定机关处理的行为人非法所得的财物。另外,司法实践中违法所得并不总是单独存在,它常常与赃款赃物、供犯罪使用的本人财物以及违禁品等各种不同性质的财物混杂在一起,只有准确区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把握违法所得的范围。
4、违法所得只能由国家授权的特定机关通过一定程序才能认定。违法所得的认定直接关系到被害人财产权益的维护,涉及对违法行为人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的准确界定,关系到国家机关之间的分工与执法公正,因此,违法所得必须由特定机关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认定。这里的特定机关包括两类,一是行政执法机关依照有关行政法规,对行政相对人作出没收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二是司法机关对刑事案件中的违法所得依法作出的追缴或退赔的决定。
一旦认定是违法所得,那么就应该追缴或是没收。违法所得是行为人通过法律禁止的手段进行获取的,正是这个根本特征将违法所得与行为人的个人合法财产区别开来。参考来源:http://www.lawtime.cn/longan。
❷ 违法所得无法认定是什么意思
对于与犯罪有关的财物,人民法院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性质予以分别处理。如果是被害人的财物,人民法院是需要返还给被害人的。如果是犯罪违法所得,人民法院需要予以没收。
违法所得无法认定是指人民法院无法认定当事人的犯罪违法所得的具体数额,对于违法所得,法律规定是必须没收的。
❸ 违法所得如何认定,没收全部还是部分
根据《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等规定,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查处违法转让土地使用权和无证开采、越界开采、转让矿产资源等违法行为时,依法应当作出没收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并处罚款的,罚款数额应当按照违法所得的一定比例确定。可见,违法所得的认定是行政机关准确作出此类行政处罚的一个关键环节,认定的是否合理、准确,关系到行政机关行政处罚是否公平公正,关系到当事人违法行为是否受到应有的处罚,也关系到当事人合法财产权益是否得到维护。
《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查处工作规程》(以下简称《查处规程》)区分土地违法转让和矿产违法等不同情形,对如何认定违法所得进行了具体明确。 违法所得与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顾名思义,是行为人通过实施违法行为或者利用违法手段获得的利益。违法所得与行为人违法行为使用的“自有财物”或“个人财产”不同,违法行为使用的自有财物或个人财产是指用于违法行为的资金、运输工具及其他财物,一般是行为人合法所有的财产,虽然也具有证据价值的特性,但是不具有取得手段的违法性质。例如用来无证运输的交通工具,可以视为物证,是违法的工具或手段,但是不属于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与一般意义上的物也不同,一般意义上的物只有被违法行为人通过违法手段获取之后才能成为违法所得。由于违法所得是通过法律禁止行为或者手段获取的利益,《行政处罚法》等规定要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违法所得,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行政管理法规,将行为人的违法所获得的财物强制无偿收归国有的一项行政处罚措施。没收违法所得,必须准确认定行为人的违法所得,依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公平、公正地作出行政处罚。 违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违法所得应当如何认定?违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违法所得,应当区分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违法转让和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违法转让两种情形进行认定:一是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违法转让的,违法所得为当事人转让全部所得扣除当事人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成本和对土地的合法投入。例如,某企业以出让方式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用于房屋建设,已经支付了全部土地出让金等相关费用,并进行了投资开发,但完成开发投资总额未到达《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9条的规定的25%,不符合法律规定条件即将房地产进行了转让,属于违法转让土地使用权行为,应当按照《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66条的规定,给予没收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在认定违法所得时,应当从转让房地产的总收入中扣除违法当事人已缴纳的土地出让金等相关费用成本和开发建设投入。二是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违法转让的,违法所得为当事人转让全部所得。例如,某村委会与某企业签订土地租赁协议,违法将5亩集体土地出租用于建设厂房,租期20年,每亩每年4万元,企业一次性支付了3年租金共计60万元。企业对土地进行了平整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10万元。在租赁期的第2年,该企业将租赁的集体土地违法转让给其他单位用于房地产开发,转让合同列明总价款为500万。本案中存在两种违法行为,一是村委会非法出租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适用《土地管理法》第81条的规定予以处罚,违法所得应为企业已支付60万元租金;二是某企业违法转让集体土地使用权,适用《土地管理法》第73条规定予以处罚,违法所得应为转让合同列明价款500万元,企业已支付60万元资金和土地开发投入的10万元不予扣除。认定转让土地使用权违法所得时,转让全部所得、合法投入等应当如何具体核定呢?《查处规程》明确,转让全部所得数额应当按照转让合同及交易凭据所列价款确定,没有转让合同及交易凭据、当事人拒不提供或者提供的转让合同及交易凭据所列价款明显不符合实际的,可以按照评估价认定。对土地的合法投入包括土地开发、新建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建设投入等,但是违法新建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建设投入除外。 矿产资源违法行为中违法所得应当如何认定?矿产资源违法行为中违法所得,应当区分无证开采、越界开采和买卖、出租、转让矿产资源两种情形进行认定:一是对无证开采和越界开采的,违法所得数额应当按照销售凭据确定;没有销售凭据的,按照违法行为发生时当地原矿的市场价格计算,不扣除开采成本。二是对买卖、出租和转让矿产资源的,违法所得数额应当为买卖、出租和转让的全部所得。
❹ 如何认定投标违法所得
在招投标活动中,投标人有弄虚作假、骗取中标行为,且其就是中标人时,其应承担行政责任是没有异议的。但投标人在投标中实施了弄虚作假行为,意图骗取中标,就会违法。
对于这种损害正常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在《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上都对具体的行为进行了列举,并且在《招投标法》第五十三条对串标行为规定了处罚办法;国家工商总局《关于禁止串通招标投标行为的暂行规定》也对串通投标作出了处罚规定;《刑法》也有“串通投标罪”的相关条款,对串标行为的处置提供了法律依据。
由此可知,对串标行为根据危害结果的不同,可以界定罪与非罪,即当危害的结果达到一定程度时将纳入《刑法》的管制范围,构成刑事犯罪,反之则是一般的行政违法行为。
尽管在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等七部委于2003年颁布,2013年修订的《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第46条、47条分别列举了串通投标的具体行为,但在实践的认定中笔者以为以下几个方面还是需要结合考量的。
第一,
在行为主体方面。行为主体直接决定串标的直接结果,串通投标的双方或者多方需是投标人(招标人)或者他们的授权代表,没有授权代表的,基于行为人与招投标人之间存在特殊关系,使相对人有理由相信无权代理人享有代理权而产生串通投标行为。
第二, 在行为上,有证据证明串通投标的各方在招投标过程中有对于实际的串通投标有合意的行为。
第三,
在行为认定上,笔者以为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考量因素在于串通投标的各方面是否有经济上的往来。串通投标的各方的直接目的在于获取不正当经济利益,因此经济往来是界定行为发生与否的重要方面。
第四,
对于招投标行为入刑与否,在于对情节严重情形的认定,目前最高院对情节严重没有明确的解释,各地省高院在具体案件的认定上也是有差异的,笔者以为应结合考虑危害结果,违法所得金额,目标项目的总额等方面综合考虑,如果对于是否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难以确定的,出于立法目的和无罪推定的执法理念出发也应当认定不为罪。
招标投标违规进行如何处罚
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规定招标人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的,强制要求投标人组成联合体共同投标的,或者限制投标人之间竞争的,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可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一条依法必须进行招标项目的招标人向他人透露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或者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标投标的其他情况的,或者泄露标底的,有关行政监督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前款所列行为影响中标结果,并且中标人为前款所列行为的受益人的,中标无效。
第七十二条
招标人在发布招标公告、发出投标邀请书或者售出招标文件或资格预审文件后终止招标的,除有正当理由外,有关行政监督部门给予警告,根据情节可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给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造成损失的,并应当赔偿损失。
第七十三条 招标人或者招标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根据情节可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招标无效:
(一)未在指定的媒介发布招标公告的;
(二)邀请招标不依法发出投标邀请书的;
(三)自招标文件或资格预审文件出售之日起至停止出售之日止,少于五个工作日的;
(四)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少于二十日的;
(五)应当公开招标而不公开招标的;
(六)不具备招标条件而进行招标的;
(七)应当履行核准手续而未履行的;
(八)不按项目审批部门核准内容进行招标的;
(九)在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后接收投标文件的;
(十)投标人数量不符合法定要求不重新招标的。
被认定为招标无效的,应当重新招标。
第七十四条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的,投标人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的,中标无效,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处中标项目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一至二年的投标资格,并予以公告,直至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❺ 违法所得无法核实可否认定为无违法所得
不是,只能说无证据证明有违法所得,但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处罚,例如,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多少万元的定额处罚等
❻ 违法所得的认定是怎么认定的
您好,
刑法中的“违法所得”,一般是指犯罪分子因实施违法犯罪活动而取得的内全部财物,包括金钱和物品。在容具体认定违法所得数额时,应当区分不同情况予以认定:一是司法解释作出明确规定的,应当依据司法解释予以认定。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刑事案件如何认定“违法所得数额”的批复》规定,“违法所得数额”是指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获利的数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违法所得数额”是指获利数额。二是立法、司法解释没有明确规定的,应当对违法所得作广义上的理解,即不宜限制为获得数额,而是包含经营成本在内的所有违法所得数额。
❼ 非法经营罪中“违法所得”怎么认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非法经营罪中“违法所得”认定问题的研究意见:
对非法经营罪中违法所得数额的认定,我国司法、行政机关主张“获利说”原则。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刑事案件如何认定“违法所得数额”的批复》规定,“违法所得数额”是指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获利的数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也规定,本解释所称“违法所得数额”是指获利数额。而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案件违法所得认定办法》第二条也明确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定违法所得的基本原则是:以当事人违法生产、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全部收入扣除当事人直接用于经营活动的适当的合理支出,为违法所得。”
而且非法经营中的违法所得,大多数结合具体的非法经营种类,找到对应的司法解释作为认定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