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违处分 » 丹阳司徒王国宝违法

丹阳司徒王国宝违法

发布时间: 2021-02-25 11:52:35

『壹』 丹阳市众信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怎么样

丹阳市众信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是2009-12-03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注册成立的专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属,注册地址位于丹阳市司徒镇丹伏路8号。

丹阳市众信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211816978936881,企业法人王国宝,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丹阳市众信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面向“三农”发放小额贷款、提供融资性担保、开展金融机构业务代理以及其它业务,以及经省主管部门审批的其他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江苏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69318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20家。

丹阳市众信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爱企查查看丹阳市众信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贰』 《世说新语》记载王、谢两大家族的重要人物

太多了。因为这本书里大部分讲的就是世家的故事,而世家又以王谢为代表。仅列举王家人:
王安丰(见王戎)
王安期(见王承)
王北中郎(见王坦之)
王伯舆(见王廞)
王弼(王辅嗣)2/99、
4/ 6、4/ 7、4/8、
4/10、8/98、 8/110
王彪之(叔虎、虎犊)
26/ 8、26/14
王彬(世儒)7/15
王参军(见王承)
王粲(仲宣)17/1
王操之(子重) 9/74
王敞 9/18
王昶(文舒、司空)19/15
王车骑(见王洽)
王忱(佛大、王大、阿大、王荆州、王建武)
1/44、 3/24、 5/66、
7/26、 7/28、 8/150、
8/153、 8/154、10/22、
10/25、23/50、23/51、
23/52、31/ 7、34/ 8
王承(安期、王参军、王东海)
王丞(见王恭)

王丞相(见王导)
王澄(平子、阿平)
王螭(见王恬)

王处之(文将、阿智)
王处仲(见王敦)
王大(见王忱)
王大将军(见王敦)
王丹阳(见王混)
王导(茂弘、阿龙、王丞相、王公、司空)
王东亭(见王珣)

王东海(见王承)
王睹(见王爽)
王敦(处仲、阿黑、王大将军)
王恭(孝伯、王宁、王丞)
王苟子(见王修)
王光禄(见王含)
王广(公渊)19/9
王国宝 10/25、32/ 3、
32/ 4、34/ 8
王含(处弘、王光禄)
2/37、 5/28、 7/15
王和之(兴道)26/32
王茂弘(见王导)
王侯(见王浑)
王胡之(修龄、王司州、阿龄) 2/81、 5/52、
7/27、 8/82、8/125、
8/129、 8/131、8/136、
9/47、 9/60、 9/85、
13/12、14/24、16/ 4、
31/ 3、36/ 3
王怀祖(见王述)
王黄门(见王徽之)
王徽之(子猷、王黄门)
6/36、 8/132、8/151、
9/74、 9/80、17/16、
23/39、23/46、23/47、
23/49、24/11、24/13、
24/15、24/16、25/43、
25/44、25/45、26/29、
26/30
王荟(敬文、王小奴、王卫军)6/26、6/38、23/48
王惠(令明、王尚书)
19/31
王混(奉正、王丹阳)
25/42、
王浑(长源)1/21
王浑(玄冲、王侯、王司徒、京陵侯)8/17、19/12、
19/16、25/8、33/2
王济(武子)2/24
2/26、 3/ 5、 4/72、
5/11、 8/17、14/14、
17/ 3、19/12、20/ 4、
25/ 6、25/ 8、29/1、
30/ 3、30/6、/30/9
33/2
王季胤(见王诩)
王经19/10
王经母19/10
王荆产 2/67
王荆州(见王忱)
王敬仁(见王修)
王敬伦(见王劭)
王敬豫(见王恬)
王君夫(见王恺)
王堪(世胄)8/139
王恺(君夫)
30/ 4、30/ 5、30/ 6、
30/ 7、30/ 8、36/ 2
王蓝田(见王述)
王朗1/12、1/13
王烈(阳秀)8/139
王陵36/6
王凌(彦云)5/4、19/9
王临之(仲产、阿林、东阳)4/62、8/120
王领军(见王洽)
王沦(太冲、参军)
25/8
王莽 5/57
王眉子(见王玄)
王濛(仲祖、王长史)
2/54、 2/66、 2/68、
3/18、 3/21、 4/22、
4/42、 4/55、 4/56、
4/83、 5/49、 5/51、
5/54、 5/65、 7/17、
7/18、 8/40、 8/76、
8/81、 8/83、 8/84、
8/86、 8/87、 8/92、
8/94、 8/98、 8/109、
8/110、 8/115、8/121、
8/127、8/133、 9/30、
9/36、 9/42、 9/43、
9/44、 9/47、 9/48、
9/73、 9/76、 9/77、
9/84、14/21、14/26、
14/29、14/31、14/33、
17/10、23/32、23/33、
23/54、25/24、25/29、
25/34、26/13、26/22
王谧(雅远、王武冈)
9/83
王弥(见王珉)
王珉(僧弥、阿弥、王弥、小令)
3/24、 3/25、 4/64、
6/38、 8/152、10/22
王明君 19/ 2
王讷(文开)14/21
王讷之(永言)4/62
王宁(见王恭)
王凝之(王江州)
2/71、19/26、19/28
王彭之(安寿、虎豘)
26/ 8
王平子(见王澄)
王平北(见王乂)
王仆射(见王愉)
王齐(见王熙)
王耆之(修载)
8/122、36/ 4
王洽(敬和、王领军、王车骑)8/114、8/141、
9/83、14/33、23/44
王廞(伯舆)23/54
王濬冲(见王戎)
王戎(濬冲、王安丰)
1/16、 1/17、 1/19、
1/20、 1/21、 2/23、
6/ 4、 6/ 5、 6/ 6
8/ 5、 8/ 6、 8/10、
8/13、 8/14、 8/16、
8/22、 8/24、 8/29、
9/ 6、14/ 6、14/11、
14/15、17/ 2、17/ 4、
23/ 1、23/ 8、23/14、
23/32、24/ 2、25/ 4、
29/ 2、29/ 3、29/ 4、
29/ 5、34/ 4、35/ 6
王汝南(见王湛)
王僧弥(见王珉)
王僧恩(见王祎之)
王尚书(见王惠)
王劭(敬伦、大奴)
6/26、14/26
王氏(桓冲妻、王恬女)
19/24
王侍中(见王桢之)
王舒(处明)
7/15、 8/46
王叔虎(见王彪之)
王述(怀祖、王蓝田、宛陵)4/22、 5/47、
5/58、 8/62、 8/74、
8/78、 8/91、 8/143、
9/23、 9/47、 9/64、
24/10、26/15、27/12、
31/ 2、31/ 5、36/ 5
王爽(王睹)4/101、
5/64、 5/65、 6/42
王思道(见王桢之)
王司州(见王胡之)
王司徒(见王浑)
王肃之(幼恭、王咨议)
25/57
王绥(万子) 1/42、
8/29、 9/6、17/ 4
王邃(处重)8/46
王太尉(见王衍)
王坦子(文度、王中郎、安北、王北中郎)
2/72、 2/79、 2/99、
4/35、 5/46、 5/47、
5/58、 6/27、 6/29、
6/30、 8/126、8/128、
8/149、 9/10、 9/52、
9/53、 9/63、 9/72、
9/83、21/10、23/38、
25/46、25/52、26/21、
26/25、26/31、27/12
王恬(敬豫、阿螭、王螭) 1/29、 8/106、
14/25、24/12、31/ 3
王卫军(见王荟)
王文度(见王坦之)
王武子(见王济)
王武冈(见王谧)
王熙(王齐)6/42
8/ 1、30/11
王羲之(逸少、王右军、王临川)2/62、
2/69、 2/70、 4/36、
5/25、 5/61、 6/19、
6/28、 8/55、 8/72、
8/77、 8/80、 8/88、
8/92、 8/96、 8/100、
8/108、 8/120、 8/141、
9/28、 9/29、 9/30、
9/47、 9/55、 9/62、
9/85、10/20、14/24、
14/26、14/30、16/ 3、
18/ 6、19/25、19、26、
19/31、25/54、26/ 5、
26/ 8、16/19、26/20、
27/7、30/12、31/ 2、
36/ 5
王献之(子敬、阿敬、王令)1/39、2/86、
2/91、5/59、5/62、
6/36、6/37、8/145、
8/146、8/148、8/151、
9/70、9/74、9/75、
9/79、9/80、9/82、
9/86、17/14、17/15、
17/16、24/15、24/17、
25/50、25/60、31/6
王祥(休徵、太保)
1/14、1/19、9/6
王孝伯(见王恭)
王小奴(见王荟)
王兴道(见王和之)
王修(敬仁、王苟子)
4/38、 5/57、 4/83、
8/76、 8/123、 8/134、
8/137、 9/48、 9/53、
10/20、25/39
王修龄(见王胡之)
王玄(眉子)
7/12、 8/35、 8/36、
9/ 6、26/1
王修载(见王耆之)
王诩(季胤) 14/15
王绪10/25、32/ 4
王珣(元琳、阿瓜、王东亭、法护)2/102
3/25、 3/26、 4/64、
4/90、 4/91、 4/95、
4/96、 6/39、 7/28、
8/147、9/41、 9/83、
10/22、11/ 7、14/34、
17/14、17/15、22/ 3、
25/60、26/24、32/ 3、
32/4、36/ 6
王雅32/ 3
王衍(夷甫、王太尉)
2/23、 4/11、 4/12、
4/13、 4/18、4/19、
5/20、 6/ 8、 6/ 9、
6/11、 6/12、 7/ 4、
7/ 5、 8/16、 8/21、
8/24、 8/25、 8/27、
8/31、 8/32、 8/37、
8/46、 9/ 6、 9/ 8、
9/ 9、 9/10、 9/15、
9/20、10/ 8、10/ 9、
10/10、14/ 8、14/10、
14/15、19/17、24/ 6、
25/29、26/ 1、26/11、
王乂(叔元、王平北)
1/26、 7/ 5
王廙(世将、平南)
36/3、36/4
王夷甫(见王衍)
王逸少(见王羲之)
王祎之(僧恩) 9/64
王应(安期)
7/15、 8/96
王颖9/18
王永言(见王讷之)
王右军(见王羲之)
王右军夫人19/31
王愉(王仆射)1/42
王元琳(见王珣)
王悦(长豫) 1/29、
8/96、25/16、29/ 7
1/26、7/5
王蕴(阿兴、王光禄)
7/26、8/137、23/35、
25/54
王湛(处仲、王汝南)
8/17、19/15
王长史(见王濛)
王长豫(见王悦)
王桢之(公干、思道、王侍中、王主簿)

『叁』 晋书 司马道子传在哪里

《晋书·卷六十四·列传第三十四·司马道子传》
简文帝七子:王皇后生会稽思世子道生、皇子俞生。胡淑仪生临川献王郁、皇子朱生。王淑仪生皇子天流。李夫人生孝武帝、会稽文孝王道子。俞生、朱生、天流并早夭,今并略之。
会稽思世子道生,字延长。帝为会稽王,立道生为世子,拜散骑侍郎、给事中。性疏躁,不修行业,多失礼度,竟以幽废而卒,时年二十四,无后。及孝武帝即位,尝昼日见道生及临川献王郁,郁曰:“大郎饥乏辛苦。”言竟不见。帝伤感,因以西阳王录玄孙珣之为后。珣之历吴兴太守。刘裕之伐关中,以为谘议参军。时帝道方谢,珣之为宗室之美,与梁王珍之俱被害。
……
会稽文孝王道子,字道子。出后琅邪孝王,少以清澹为谢安所称。年十岁,封琅邪王,食邑一万七千六百五十一户,摄会稽国五万九千一百四十户。太元初,拜散骑常侍、中军将军,进骠骑将军。后公卿奏:“道子亲贤莫二,宜正位司徒。”固让不拜。使隶尚书六条事,寻加开府,领司徒。及谢安薨,诏曰:“新丧哲辅,华戎未一,自非明贤懋德,莫能绥御内外。司徒、琅邪王道子体道自然,神识颖远,实当旦奭之重,宜总二南之任,可领扬州刺史、录尚书、假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卫府文武,一以配骠骑府。”让不受。数年,领徐州刺史、太子太傅。公卿又奏:“宜进位丞相、扬州牧、假黄钺,羽葆鼓吹。”并让不受。
于时孝武帝不亲万机,但与道子酣歌为务,姏姆尼僧,尤为亲暱,并窃弄其权。凡所幸接,皆出自小竖。郡守长吏,多为道子所树立。既为扬州总录,势倾天下,由是朝野奔凑。中书令王国宝性卑佞,特为道子所宠昵。官以贿迁,政刑谬乱。又崇信浮屠之学,用度奢侈,下不堪命。太元以后,为长夜之宴,蓬首昏目,政事多阙。桓玄尝候道子,正遇其醉,宾客满坐,道子张目谓人曰:“桓温晚途欲作贼,云何?”玄伏地流汗不得起。长史谢重举板答曰:“故宣武公黜昏登圣,功超伊霍,纷纭之议,宜裁之听览。”道子颔曰:“侬知侬知。”因举酒属玄,玄乃得起。由是玄益不自安,切齿于道子。
于时朝政既紊,左卫领营将军会稽许荣上疏曰:“今台府局吏、直卫武官及仆隶婢儿取母之姓者,本臧获之徒,无乡邑品第,皆得命议,用为郡守县令,并带职在内,委事于小吏手中;僧尼乳母,竞进亲党,又受货赂,辄临官领众。无卫霍之才,而比方古人,为患一也。臣闻佛者清远玄虚之神,以五诫为教,绝酒不淫。而今之奉者,秽慢阿尼,酒色是耽,其违二矣。夫致人于死,未必手刃害之。若政教不均,暴滥无罪,必夭天命,其违三矣。盗者未必躬窃人财,江乙母失布,罪由令尹。今禁令不明,劫盗公行,其违四矣。在上化下,必信为本。昔年下书,敕使尽规,而众议兼集,无所采用,其违五矣。尼僧成群,依傍法服。诫粗法,尚不能遵,况精妙乎!而流惑之徒,竞加敬事,又侵渔百姓,取财为惠,亦未合布施之道也。”又陈“太子宜出临东宫,克奖德业”。疏奏,并不省。中书郎范宁亦深陈得失,帝由是渐不平于道子,然外每优崇之。国宝即宁之甥,以谄事道子,宁奏请黜之。国宝惧,使陈郡袁悦之因尼妙音致书与太子母陈淑媛,说国宝忠谨,宜见亲信。帝因发怒,斩悦之。国宝甚惧,复潜宁于帝。帝不获已,流涕出宁为豫章太守。道子由是专恣。
嬖人赵牙出自优倡,茹千秋本钱塘捕贼吏,因赂谄进,道子以牙为魏郡太守,千秋骠骑谘议参军。牙为道子开东第,筑山穿池,列树竹木,功用钜万。道子使宫人为酒肆,沽卖于水侧,与亲昵乘船就之饮宴,以为笑乐。帝尝幸其宅,谓道子曰:“府内有山,因得游瞩,甚善也。然修饰太过,非示天下以俭。”道子无以对,唯唯而已,左右侍臣莫敢有言。帝还宫,道子谓牙曰:“上若知山是板筑所作,尔必死矣。”牙曰:“公在,牙何敢死!”营造弥甚。千秋卖官贩爵,聚资货累亿。
又道子既为皇太妃所爱,亲遇同家人之礼,遂恃宠乘酒,时失礼敬。帝益不能平,然以太妃之故,加崇礼秩。博平令吴兴闻人奭上疏曰:“骠骑谘议参军茹千秋协辅宰相,起自微贱,窃弄威权,炫卖天官。其子寿龄为乐安令,赃私狼藉,畏法奔逃,竟无罪罚,傲然还县。又尼姏属类,倾动乱时。谷贱人饥,流殣不绝,由百姓单贫,役调深刻。又振武将军庾恒鸣角京邑,主簿戴良夫苦谏被囚,殆至没命。而恒以醉酒见怒,良夫以执忠废弃。又权宠之臣,各开小府,施置吏佐,无益于官,有损于国。”疏奏,帝益不平,而逼于太妃,无所废黜,乃出王恭为兖州,殷仲堪为荆州,王珣为仆射,王雅为太子少传,以张王室,而潜制道子也。道子复委任王绪,由是朋党竞扇,友爱道尽。太妃每和解之,而道子不能改。
中书郎徐邈以国之至亲,唯道子而已,宜在敦穆,从容言于帝曰:“昔汉文明主,犹悔淮南;世祖聪达,负愧齐王。兄弟之际,实宜深慎。”帝纳之,复委任道子如初。
时有人为《云中诗》以指斥朝廷曰:“相王沈醉,轻出教命。捕贼千秋,干豫朝政。王恺守常,国宝驰竞。荆州大度,散诞难名;盛德之流,法护、王宁;仲堪、仙民,特有言咏,东山安道,执操高抗,何不征之,以为朝匠?”荆州,谓王忱也;法护,即王殉;宁,即王恭;仙民,即徐邈字;安道,戴逵字也。
及恭帝为琅邪王,道子受封会稽国,并宣城为五万九千户。安帝践阼,有司奏:“道子宜进位太傅、扬州牧、中书监,假黄钺,备殊礼。”固辞不拜,又解徐州。诏内外众事,动静谘之。帝既冠,道子稽首归政,王国宝始总国权,势倾朝廷。王恭乃举兵讨之。道子惧,收国实付廷尉,并其徒弟琅邪内史绪悉斩之,以谢于恭,恭即罢兵。道子乞解中外都督、录尚书以谢方岳,诏不许。
道子世子元显,时年十六,为侍中,心恶恭,请道子讨之。乃拜元显为征虏将军,其先卫府及徐州文武悉配之。属道子妃薨,帝下诏曰:“会稽王妃尊贤莫二,朕义同所亲。今葬加殊礼,一依琅邪穆太妃故事。元显夙令光懋,乃心所寄,诚孝性蒸蒸,至痛难夺。然不以家事辞王事,《阳秋》之明义;不以私限违公制,中代之变礼。故闵子腰绖,山王逼屈。良以至戚由中,轨容著外,有礼无时,贤哲斯顺。须妃葬毕,可居职如故。”
于时王恭威振内外,道子甚惧,复引谯王尚之以为腹心。尚之说道子曰:“籓伯强盛,宰相权轻,宜密树置,以自籓卫。”道子深以为然,乃以其司马王愉为江州刺史以备恭,与尚之等日夜谋议,以伺四方之隙。王恭知之,复举兵,以讨尚之为名。荆州刺史殷仲堪、豫州刺史庾楷、广州刺史桓玄并应之。道子使人说楷曰:“本情相与,可谓断金。往年帐中之饮,结带之言,宁可忘邪!卿今弃旧交,结新援,忘王恭畴昔陵侮之耻乎,若乃欲委体而臣之。若恭得志,以卿为反覆之人,必不相信,何富贵可保,祸败亦旋及矣!”楷怒曰:“王恭昔赴山陵,相王忧惧无计,我知事急,即勒兵而至。去年之事,亦俟命而奋。我事相王,无相负者。既不能距恭,反杀国宝。自尔已来,谁复敢攘袂于君之事乎!庾楷实不能以百口助人屠灭,当与天下同举,诛鉏奸臣,何忧府不开,爵不至乎!”时楷已应恭檄,正征士马。信反,朝廷忧惧,于是内外戒严。元显攘袂慷慨谓道子曰:“去年不讨王恭,致有今役。今若复从其欲,则太宰之祸至矣。”道子日饮醇酒,而委事于元显。元显虽年少,而聪明多涉,志气果锐,以安危为己任。尚之为之羽翼。时相傅会者,皆谓元显有明帝神武之风。于是以为征讨都督、假节,统前将军王珣、左将军谢琰及将军桓之才、毛泰、高素等伐恭,灭之。
既而杨佺期、桓玄、殷仲堪等复至石头,元显于竹里驰还京师,遣丹阳尹王恺、鄱阳太守桓放之、新蔡内史何嗣、颍川太守温详、新安太守孙泰等,发京邑士庶数万人,据石头以距之。道子将出顿中堂,忽有惊马蹂藉军中,因而扰乱,赴江而死者甚众。仲堪既知王恭败死,狼狈西走,与桓玄屯于寻阳。朝廷严兵相距,内外骚然。诏元显甲杖百人入殿,寻加散骑常侍、中书令,又领中领军,持节、都督如故。
会道子有疾,加以昏醉,元显知朝望去之,谋夺其权,讽天子解道子扬州、司徒,而道子不之觉元显自以少年顿居权重,虑有讥议,于是以琅邪王领司徒,元显自为扬州刺史。既而道子酒醒,方知去职,于是大怒,而无如之何。庐江太守会稽张法顺以刀笔之才,为元显谋主,交结朋援,多树亲党,自桓谦以下,诸贵游皆敛衽请交。元显性苛刻,生杀自己,法顺屡谏,不纳。又发东土诸郡免奴为客者,号曰“乐属”,移置京师,以充兵役,东土嚣然,人不堪命,天下苦之矣。既而孙恩乘衅作乱,加道子黄钺,元显为中军以讨之。又加元显录尚书事。然道子更为长夜之饮,政无大小,一委元显。时谓道子为东录,元显为西录。西府车骑填凑,东第门下可设雀罗矣。元显无良师友,正言弗闻,谄誉日至,或以为一时英杰,或谓为风流名士,由是自谓无敌天下,故骄侈日增。帝又以元显有翼亮之功,加其所生母刘氏为会稽王夫人,金章紫绶。会洛阳覆没,道子以山陵幽辱,上疏送章绶,请归籓,不许。及太皇太后崩,诏道子乘舆入殿。元显因讽礼官下议,称己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于是公卿皆拜。于时军旅荐兴,国用虚竭,自司徒已下,日廪七升,而元显聚敛不已,富过帝室。及谢琰为孙恩所害,元显求领徐州刺史,加侍中、后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十六州诸军事,封其子彦璋为东海王。寻以星变,元显解录,复加尚书令。
会孙恩至京口,元显栅断石头,率兵距战,频不利。道子无他谋略,唯日祷蒋侯庙为厌胜之术。既而孙恩遁于北海,桓玄复据上流,致笺于道子曰:“贼造近郊,以风不得进,以雨不致火,食尽故去耳,非力屈也。昔国宝卒后,王恭不乘此威入统朝政,足见其心非侮于明公也,而谓之非忠。今之贵要腹心,有时流清望者谁乎?岂可云无佳胜,直是不能信之耳。用理之人,然后可以信义相期;求利之徒,岂有所惜而更委信邪?尔来一朝一夕,遂成今日之祸矣。阿衡之重,言何容易,求福则立至,干忤或致祸。在朝君子,岂不有怀,但惧害及身耳。玄忝任在远,是以披写事实。”元显览而大惧。张法顺谓之曰:“桓玄承籍门资,素有豪气,既并殷、杨,专有荆楚。然桓氏世在西籓,人或为用,而第下之所控引,止三吴耳。孙恩为乱,东土涂地,编户饥馑,公私不赡,玄必乘此纵其奸凶,窃用忧之。”元显曰:“为之奈何?”法顺曰:“玄始据荆州,人情未辑,方就绥抚,未遑他计。及其如此,发兵诛之,使刘牢之为前锋,而第下以大军继进,桓玄之首必悬于麾下矣。”元显以为然,遣法顺至京口,谋于牢之,而牢之有疑色。法顺还,说元显曰:“观牢之颜色,必贰于我,未若召入杀之。不尔,败人大事。”元显不从。
道子寻拜侍中、太傅,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四人,崇异之仪,备尽盛典。其骠骑将军僚佐文武,即配太傅府。加元显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征讨大都督、十八州诸军事、仪同三司,加黄钺,班剑二十人,以伐桓玄,竟以牢之为前锋。法顺又言于元显曰:“自举大事,未有威断,桓谦兄弟每为上流耳目,斩之,以孤荆楚之望。且事之济不,继在前军,而牢之反覆,万一有变,则祸败立至。可令牢之杀谦兄弟,以示不贰。若不受命,当逆为其所。”元显曰:“非牢之无以当桓玄。且始事而诛大将,人情必动,二三不可。”于时扬土饥虚,运漕不继,玄断江路,商旅遂绝。于是公私匮乏,士卒唯给粰橡。
大军将发,玄从兄骠骑长史石生驰使告玄。玄进次寻阳,传檄京师,罪状元显。俄而玄至西阳,帝戎服饯元显于西池,始登舟而玄至新亭。元显弃船退屯国子学堂。明日,列阵于宣阳门外,元显佐吏多散走。或言玄已至大桁,刘牢之遂降于玄。元显回入宣阳门,牢之参军张畅之率众遂之,众溃。元显奔入相府,唯张法顺随之。问计于道子,道子对之泣。玄遣太傅从事中郎毛泰收元显送于新亭,缚于舫前而数之。元显答曰:“为王诞、张法顺所误。”于是送付廷尉,并其六子皆害之。玄又奏:“道子酣纵不孝,当弃市。”诏徒安成郡,使御史杜竹林防卫,竟承玄旨CG杀之,时年三十九。帝三日哭于西堂。
及玄败,大将军、武陵王遵承旨下令曰:“故太傅公阿衡二世,契阔皇家,亲贤之重,地无与二。骠骑大将军内总朝维,外宣威略,志荡世难,以宁国祚。天未静乱,祸酷备钟,悲动区宇,痛贯人鬼,感惟永往,心情崩陨。今皇祚反正,幽显式叙,宜崇明国体,以述旧典。便可追崇太傅为丞相,加殊礼,一依安平献王故事。追赠骠骑为太尉,加羽葆鼓吹。丞相填茔翳然,飘薄非所,须南道清通,便奉迎神柩。太尉宜便迁改。可下太史祥吉日,定宅兆。”于是遣通直常侍司马珣之迎道子柩于安成。时寇贼未平,丧不时达。义熙元年,合葬于王妃陵。追谥元显曰忠。以临川王宝子修之为道子嗣,尊妃王氏为太妃。义熙中,有称元显子秀熙避难蛮中而至者,太妃请以为嗣,于是修之归于别第。刘裕意其诈而案验之,果散骑郎滕羡奴勺药也,竟坐弃市。太妃不悟,哭之甚恸。修之复为嗣。薨,谥悼王,无子,国除。
史臣曰:泰始之受终也,乃宪章往昔,稽古前王,广誓山河,大开籓屏,文昭武穆,方驾于鲁、卫、应、韩;磐石犬牙,连衡于吴、楚、齐、代。然而作法于乱,付托非才,何曾叹经国之无谋,郭钦识危亡之有兆。及宫车晏驾,填土未干,国难荐臻,朝章驰废。重以八王继乱,九服沸腾,戎羯交驰,乘舆幽逼,瑶枝琼萼,锋镝而消亡;朱芾绿车,与波尘而殄瘁。遂使茫茫禹迹,咸窟穴于豺狼;惵惵周余,竟沈沦于涂炭。呜呼!运极数穷,一至于此!详观载籍,未或前闻。道子地则亲贤,任惟元辅,耽荒曲蘖,信惑谗谀。遂使尼媪窃朝权,奸邪制国命,始则彝伦攸斁,终则宗社沦亡。元显以童丱之年,受栋梁之寄,专制朝廷,陵蔑君亲,奋庸琐之常材,抗奸凶之臣寇,丧师殄国。不亦宜乎!斯则元显为安帝之孙强,道子实晋朝之宰嚭者也。列代之崇建维城,用籓王室;有晋之分封子弟,实树乱阶。《诗》云:“怀德惟宁,宗子维成。无俾城坏,无独期畏。”城既坏矣,畏也宜哉!典午之丧乱弘多,实此之由矣。
赞曰:帝子分封,婴此鞠凶。札瘥继及,祸难仍钟。秦献聪悟,清河内顾。淮南忠勇,宣城识度。道子昏凶,遂倾国祚。
参考网址:http://lib.jmu.e.cn/departments2/magazine/philosophyol/064-3.htm

『肆』 有那些姓王的名人

1、王子乔,又名太子晋,春秋时洛阳人。周灵王太子,太原王氏始祖。见(王氏通谱)第一世。

2、王宗敬,春秋时太原(一说平阳)人。王子乔长子,曾任周王室司徒。见(王氏通谱)第二世。

3、王诩,鬼谷先生,春秋末期清溪人。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鬼谷子》、《周易玄悟髓诀》等。见(王氏通谱)第五世。

4、王渠,春秋末期太原人。曾任周王室司徒。见(王氏通谱)第五世。

5、王错,战国时洛阳人。曾任魏国将军。见(王氏通谱)第九世。

6、王坟,一名王贲,战国时洛阳人。王错子,曾任魏国中大夫,为赵国马服君赵奢之婿。见(王氏通谱)第十世。

7、王翦,战国、秦时频阳人。曾任秦大将军,为秦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见(王氏通谱)第十六世。

8、王贲,字典,秦时频阳人。王翦子,曾任秦大将军,为秦统一六国立下大功,封武陵侯。见(王氏通谱)第十七世。

9、王离,字明,秦末时频阳人。王贲子,曾任秦大将军,封武城侯。见(王氏通谱)第十八世。

10、王元,秦汉之际琅琊临沂人。王离长子,秦末避乱迁琅琊,后移居临沂,为临沂人,琅琊支始祖。琅琊支。见(王氏通谱)第十九世。

11、王威,字武,秦汉之际先迁琅琊后归太原。王离次子,曾任汉扬州刺史,为太原支始祖。太原支。翦第十九世。

12、王翥,一名王翳,西汉(?-前200年)频阳人。王翦后裔,从灌婴斩项羽,封杜衍侯。见(王氏通谱)。

13、王竞,西汉(?-前188年)频阳人。王翦后裔,官车司马,都尉,封景侯。见(王氏通谱)。

14、王吸,西汉(?-前188年)沛人。官中涓,骑郎将,将军,封清河侯。见(王氏通谱)。

15、王虞人,西汉(?-前186年)频阳人。王翦后裔,从汉高祖刘邦出击英布,封高陵侯。见(王氏通谱)。

16、王陵,西汉(?-前181年)沛人。西汉开国功臣,官右丞相,帝太傅,封安国侯。见(王氏通谱)。

17、王恬启,西汉(?-前177年)频阳人。王翦后裔,官卫将军,梁山相,封山都侯。见(王氏通谱)。

18、王欣,西汉(?-前176年)济南人。官御史大夫,丞相,封宜春侯。见(王氏通谱)。

19、王吉,字子阳,西汉琅琊皋虞人。官谏议大夫。琅琊支,见(王氏通谱)。第二十四世。

20、王骏,字伟山,西汉琅琊皋虞人。官御史大夫。琅琊支,见(王氏通谱)。第二十五世。

21、王扶,西汉琅琊人。名儒,通(诗)经。琅琊支,见(王氏通谱)。第二十世。

23、王崇,字德礼,西汉琅琊皋虞人。王骏子,官大司空,封扶平侯。琅琊支,见(王氏通谱)。第二十六世。

24、王霸,字儒仲,东汉太原广武人。官尚书,后归隐。太原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二十八世。

25、王景,字仲通,东汉乐浪人。官徐州刺史,庐陵太守,主持治理黄河。琅琊支,见(王氏通谱)。第三十世。

26、王充,字仲任,东汉(27-97年)会稽上虞人。著名思想家,著《论衡》。琅琊支,见(王氏通谱)。

27、王望,字慈卿,东汉琅琊人。官青州刺史。琅琊支,见(王氏通谱)。第二十八世。

28、睿,字通耀,东汉末琅琊人。官荆州刺史,武陵太守。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二十九世。

29、王允,字子师,东汉末(136-192)太原祁县人。官司徒,计诛董卓,后遇害。太原支祁县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三十五世。

30、王雄,字元伯,东汉三国魏时临沂人。官东汉幽州刺史。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一世。

31、王浑,字长源,东汉、三国魏时临沂人。王雄子,官东汉凉州刺史,魏尚书令,封陵亭侯。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二世。

32、王昶,字文舒,三国魏时太原晋阳人。王霸七世孙,官司空,封京陵侯。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33、王凌,字彦云,三国魏时太原祁县人。王霸七世孙,官司空,太尉,封宜城亭侯。太原支祁县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34、王蕃,字承元,三国吴量庐江人。王望曾孙,官尚书郎,散骑常侍,驸马都尉,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一世。

35、王祥,字休征,东汉、三国、晋(185-269年)临沂迁庐江人。官三国魏大司农,司隶校尉,封睢陵侯,晋太保,封睢陵公。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一世。

36、王览,字玄通,东汉、三国、晋(206-278)临沂人。王祥弟,官魏清河太守,晋宗正卿,光禄大夫,封即邱子。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一世。

37、王沉,字处道,三国魏、晋太原晋阳人。官魏黄门侍郎,侍中,守尚书令,封博陵侯,晋录尚书事,封博陵公。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三十七世。

38、王浑,字元冲,三国魏、晋太原晋阳人。王昶长子,官魏东中郎将,袭封京陵侯,晋尚书仆射,侍中,司徒,录尚书事,封京陵公。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三十七世。

39、王湛,字处冲,西晋(249-295)太原晋阳人。王昶幼子,官太子洗马,太子中庶子,尚书郎,文学家。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三十七世。

40、王济,字武子,西晋太原晋阳人。王浑子,尚公主,官骁骑将军,侍中,河南尹。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三十八世。

41、王浚,字彭祖,西晋太原晋阳人。王沉子,官骠骑大将军,司空,领乌凡校尉,尚书令,封东莞公。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三十八世。

42、王戎,字浚冲,西晋(234-305)琅琊临沂人。王浑子,官侍中,太子太傅,中书令,尚书仆射击队,司徒,封安丰侯。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三世。

43、王衍,字夷甫,西晋(256-311)琅琊临沂人。王雄孙,官尚书仆射击队,中书令,尚书令,司空、司徒,太尉,封武陵侯。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三世。

44、王澄,字平子,西晋琅琊临沂人。王衍弟,官建威将军,雍州刺史,荆州刺史,南蛮校尉,封南乡侯。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三世。

45、王敦,字处仲,西晋(266-324)琅琊临沂人。王览孙,尚公主,官驸马都尉,征南大将军,侍中,江州牧,封武昌公。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三世。

46、王导,字茂弘,晋(276-339)琅琊临沂迁江左金陵人。王览孙,官侍中,司空,司徒,太保坟傅,封始兴公,王氏江左支始祖。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三世。

47、王承,字安期,晋太原晋阳人。王湛子,官东海太守,东晋渡江名臣多出其门下。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三十八世。

48、王廙,字世将,晋(276-322)琅琊人。王览孙,官左卫将军,荆州刺史,平南将军,护南蛮校尉,封武陵侯。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三世。

49、王彬,字世儒,晋(278-336)琅琊人。王廙弟,官侍中,前将军,度支尚书,尚书左仆射,封关内侯。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三世。

50、王稜,字文子,晋琅琊临沂人。王览孙,官豫章太守,广武将军。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三世。

51、王乔(左加山旁)字开山,晋太原晋阳人。官御史中丞,秘书监,州大中正,广陵太守,封九原公,有文集八卷。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三十九世。

52、王舒,字处明,晋琅琊临沂人。王导从弟,官尚书仆射,会稽内史,封彭泽侯。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三世。

53、王允之,字深猷,晋(303-342)琅琊临沂人。王舒子,官建武将军,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卫将军,会稽内史,封番禺侯。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四世。

54、王悦,字长豫,东晋金陵人。王导长子,官中书侍郎,早卒。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四世。

55、王恬,字敬豫,东晋金陵人。王导次子,官后将军,魏郡太守,吴国、会稽内史,封即邱子。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四世。

56、王洽,字敬和,东晋(323-358)金陵人。王导三子,官建武将军,国吴国内史,中书令。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四世。

57、王协,字敬祖,东晋金陵人。王导四子,官抚军参军,封武冈侯。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四世。

58、王邵,字敬伦,东晋金陵人。王导五子,官丹阳尹,吏部尚书,建威将军,吴国内史。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四世。

59、王荟,字敬文,东晋金陵人。王导六子,官吴国内史,会稽内史,镇军将军,散骑常侍。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四世。

60、王羲之,字逸少,晋(303-361)琅琊临沂人。王导侄孙,官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大书法家,世称“王右军”。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五世。

61、王述,字怀祖,晋(303-368)太原晋阳人。王承子,官会稽内史,扬州刺史,散骑常侍,尚书令。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三十九世。

62、王蒙,字仲祖,晋太原晋阳人。王乔(左加山旁)侄,官中书郎,司徒左长史,文学家,有集八卷,女为晋哀帝皇后。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四十世。

63、王遐,字桓子,晋太原晋阳人。王承弟,女为晋简文帝皇后,官光禄勋,追赠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三十八世。

64、王胡之,字修龄,东晋琅琊临沂人。王廙子,官侍中,丹阳尹。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四世。

65、王彪之,字叔武(谱作叔虎)晋(305-336)琅琊临沂人。王彬子,官侍中,廷尉,吏部尚书,尚书仆射,镇国将军,尚书令。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四世。

66、王坦之,字文度,东晋(330-376)太原晋阳人。王述长子,官侍中,州大中正,中书令,丹阳尹,袭封海西公,有文集八卷。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四十世。

67、王祎之,字文邵,小字僧思,东晋太原晋阳人。王述次子,尚公主,官中书侍郎。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四十世。

68、王玄之,字伯远,东晋琅琊临沂人。王羲之长子,书法家,早卒。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69、王凝之,字叔平,东晋琅琊临沂人。王羲之次子,官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书法家。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70、王徽之,字子猷,东晋琅琊临沂人。王羲之三子,官黄门侍郎,书法家。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71、王操之,字子重,东晋琅琊临沂人。王羲之四子,官侍候中,尚书,豫章太守。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72、王献之,字子敬,东晋(344-386)琅琊临沂人。王羲之七子,尚公主,官建威将军,吴兴太守,中书令,女为晋城安帝皇后,大书法家。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73、王蕴,字叔仁,东晋(330-384)太原晋阳人。王蒙次子,官左将军,尚书左仆射,丹阳尹,镇压军将军,会稽内史。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四十一世。

74、王珣,字元琳,东晋(349-400)金陵人。王洽长子,官吴国内史,尚书仆射,尚书令,司徒。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五世。

75、王珉,字季琰,东晋(351-388)金陵人。王洽三子,官黄门侍郎,侍中,中书令。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五世。

76、王恺,字茂仁,东晋太原晋阳人。王坦之长子,官侍中,右卫将军,吴郡内史,丹阳尹,袭封海西公。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四十一世。

77、王愉,字茂和,东晋太原晋阳人。王坦之次子,官江州刺史,尚书仆射,前将军。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四十一世。

78、王国宝,东晋太原晋阳人。王坦之三子,官侍中,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后将军,丹阳尹。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四十一世。

79、王忱,字元达,小字佛大。东晋太原晋阳人。王坦之四子,官荆州刺史,建武将军。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四十一世。

80王恭,字孝伯,小字阿宁。东晋太原晋阳人。王蕴次子,官丹阳尹,中书令,平北将军,青、衮二州刺史。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四十二世。

81、王谧,字稚远,东晋(360-407)金陵人。王协嗣子,官侍中,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封武昌公。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五世。

82、王廞,字伯兴,东晋金陵人。王荟长子,官建武将军,吴国内史。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五世。

83、王绥,字彦猷,东晋太原晋阳人。王愉子,官冠军将军,荆州刺史,中书令。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四十二世。

84、王诞,字茂世,晋、南朝宋金陵人。王悦孙,官庐江太守,镇蛮将军,龙骧将军,辅国将军,封洛乡侯。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85、王镇之,字伯重,晋、南朝宋(357-422)琅琊临沂人。王廙曾孙,官晋御史中丞,礼部尚书,封华容县男。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86、王弘,字休元,晋、南朝宋(376-428)金陵人。王珣子,官晋太尉长史,宋尚书仆射,侍中,司徒,司空,录尚书事,太保,封华容公。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87、王惠,字令明,晋、南朝宋(385-426)金陵人。王邵孙,官吴兴太守,吏部尚书。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88、王韶之,字休泰,晋、南朝宋琅琊临沂人。王廙曾孙,官晋中书侍郎,黄门侍郎,宋侍中,礼部尚书,文学家,史学家。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89、王微,字景云,晋、南朝宋(415-443)金陵人。王珣孙,官宋中书侍郎,文学家。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七世。

90、王僧达,字昌达,南朝宋(423-458)金陵人。王弘子,官尚书仆射,护军将军,封宁陵侯。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七世。

91、王准之,字元鲁(一作元曾),晋、南朝宋(311-426)琅琊临沂人。王彪之曾孙,官晋尚书左丞,御史中丞,封都亭侯,宋侍中,都官尚书,领吏部,丹阳尹。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七世。

92、王球,字蒨玉(一作倩玉)南朝宋金陵人。王谧子,嗣出,官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尚书仆射。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03、王玄谟,字彦德,晋、南朝宋(387-468)太原祁县人。王允族裔,官宋都督,前将军,太常,大将军,封曲江侯,卒进公爵。太原支祁县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四十二世。

94、王弘之,字方平,南朝宋琅琊临沂人。王廙曾孙,王镇之弟,曾官乌程命,不乐仕进,性好山水。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95、王懿,字仲德,晋、南朝宋(?-439)太原祁县人。官宋徐州刺史,征北大将军,封新淦侯,通晓音律。太原支祁县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四十二世。

96、王华,字子陵,晋、南朝宋(385-427)金陵人。王廞子,官宋侍中,右卫将军,护军将军,封新建侯。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97、王昙首,晋、南朝宋(394-430)金陵人。王珣五子,官宋侍中,太子詹事,卒封豫宁侯。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98、王裕之,字敬弘(以字行),晋、南朝宋(368-447)琅琊临沂人。王廙曾孙,官晋吏部尚书,宋尚书仆射,侍中,尚书令,为琅琊支余杭分支始祖。琅琊支余杭分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99、王僧绰,南朝宋(423-453)金陵人。王昙首长子,尚公主,官尚书吏部郎,侍中,袭封建宁侯。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七世。

100、王彧,字景文(以字行),晋、南朝宋(412-472)金陵人。王邵曾孙,官宋侍中,尚书仆射,中书令,中书监,太子太傅,文学家。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七世。

101、王悦之,字少明,南朝宋琅琊临沂人。王献之孙,官黄门侍郎,御史中丞。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七世。

102、王道隆,南朝宋吴兴乌程人。王羲之国孙,官右军将军,南陵太守,封吴平侯。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七世。

103、王僧虔,南朝宋、齐(426-485)金陵人。王昙首次子,官宋尚书仆射,中书令,齐侍中。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七世104、王俭,字仲宝,南朝宋、齐(452-489)临沂迁金陵人。王僧绰长子,尚宋公主,官驸马都尉,侍中,袭封建宁侯,齐左仆射,侍中,太子少傅,封南昌公,文学家。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八世。

105、王智深,字云才,南朝宋、齐琅琊临沂人。王导后裔,史学家,撰宋记三十卷。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四十世。

106、王逡之,字宣约,南朝宋、齐(?-495)琅琊临沂人。王彪之曾孙,官齐宁朔将军,南康相,侍中,学者。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七世。

107、王玄载,字彦休,南朝齐下邳人。官左民尚书,平北将军,衮州刺史,封鄂县子。太原支祁县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四十二世。

108、王玄邈,字彦远,南朝齐下邳人。王玄载弟,官西戎校尉,都官尚书,徐州刺史,封河阳侯。太原支祁县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四十二世。

『伍』 《当共戮力》原文

列传第三十五
书名:晋书 作者:房玄龄等

◎王导(子悦 恬 洽 协 劭 荟 洽子殉 珉 劭子谧)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
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
器也。”初袭祖爵即丘子。司空刘实寻引为东阁祭酒,迁秘书郎、太子舍人、尚
书郎,并不行。后参东海王越军事。
时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
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
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
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
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
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
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进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
心,以招俊乂。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
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
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
始定。
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导劝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
事。时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导为政务在清静,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宁邦。于
是尤见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倾心,号为“仲父”。帝尝从容谓导曰:“卿,吾
之萧何也。”对曰:“昔秦为无道,百姓厌乱,巨猾陵暴,人怀汉德,革命反正,
易以为功。自魏氏以来,迄于太康之际,公卿世族,豪侈相高,政教陵迟,不遵
法度,群公卿士,皆餍于安息,遂使人乘衅,有亏至道。然否终斯泰,天道之常。
大王方立命世之勋,一匡九合,管仲、乐毅,于是乎在,岂区区国臣所可拟议!
愿深弘神虑,广择良能。顾荣、贺循、纪赡、周玘皆南土之秀,愿尽优礼,则天
下安矣。”帝纳焉。
永嘉末,迁丹阳太守,加辅国将军。导上笺曰:“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
文若,功臣之最也,封不过亭侯。仓舒,爱子之宠,赠不过别部司马。以此格万
物,得不局迹乎!今者临郡,不问贤愚豪贱,皆加重号,辄有鼓盖,动见相准。
时有不得者,或为耻辱。天官混杂,朝望颓毁。导忝荷重任,不能崇浚山海,而
开导乱源,饕窃名位,取紊彝典,谨送鼓盖加崇之物,请从导始。庶令雅俗区别,
群望无惑。”帝下令曰:“导德重勋高,孤所深倚,诚宜表彰殊礼。而更约己冲
心,进思尽诚,以身率众,宜顺其雅志,式允开塞之机。”拜宁远将军,寻加振
威将军。愍帝即位,征吏部郎,不拜。
晋国既建,以导为丞相军谘祭酒。桓彝初过江,见朝廷微弱,谓周顗曰:
“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欲求全活,而寡弱如此,将何以济!”忧惧不乐。往见导,
极谈世事,还,谓顗曰:“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
要出新亭饮宴。周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视流涕。
惟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收泪
而谢之。俄拜右将军、扬州刺史、监江南诸军事,迁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都
督中外诸军、领中书监、录尚书事、假节,刺史如故。导以敦统六州,固辞中外
都督。后坐事除节。
于时军旅不息,学校未修,导上书曰:
夫风化之本在于正人伦,人伦之正存乎设庠序。庠序设,五教明,德礼洽通,
彝伦攸叙,而有耻且格,父子兄弟夫妇长幼之序顺,而君臣之义固矣。《易》所
谓“正家而天下定”者也。故圣王蒙以养正,少而教之,使化沾肌骨,习以成性,
迁善远罪而不自知,行成德立,然后裁之以位。虽王之世子,犹与国子齿,使知
道而后贵。其取才用士,咸先本之于学。故《周礼》,卿大夫献贤能之书于王,
王拜而受之,所以尊道而贵士也。人知士之贵由道存,则退而修其身以及家,正
其家以及乡,学于乡以登朝,反本复始,各求诸己,敦朴之业著,浮伪之竞息,
教使然也。故以之事君则忠,用之莅下则仁。孟轲所谓“未有仁而遗其亲,义而
后其君者也”。
自顷皇纲失统,颂声不兴,于今将二纪矣。《传》曰:“三年不为礼,礼必
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而况如此之久乎!先进忘揖让之容,后生惟金鼓是
闻,干戈日寻,俎豆不设,先王之道弥远,华伪之俗遂滋,非所以端本靖末之谓
也。殿下以命世之资,属阳九之运,礼乐征伐,翼成中兴。诚宜经纶稽古,建明
学业,以训后生,渐之教义,使文武之道坠而复兴,俎豆之仪幽而更彰。方今戎
虏扇炽,国耻未雪,忠臣义夫所以扼腕拊心。苟礼仪胶固,淳风渐著,则化之所
感者深而德之所被者大。使帝典阙而复补,皇纲弛而更张,兽心革面,饕餮检情,
揖让而服四夷,缓带而天下从。得乎其道,岂难也哉!故有虞舞干戚而化三苗,
鲁僖作泮宫而服淮夷。桓文之霸,皆先教而后战。今若聿遵前典,兴复道教,择
朝之子弟并入于学,选明博修礼之士而为之师,化成俗定,莫尚于斯。
帝甚纳之。
及帝登尊号,百官陪列,命导升御床共坐。导固辞,至于三四,曰:“若太
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帝乃止。进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以讨华轶功,
封武冈侯。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领中书监。会太山太守徐龛反,帝
访可以镇抚河南者,导举太子左卫率羊鉴。既而鉴败,抵罪。导上疏曰:“徐龛
叛戾,久稽天诛,臣创议征讨,调举羊鉴。鉴暗懦覆师,有司极法。圣恩降天地
之施,全其首领。然臣受重任,总录机衡,使三军挫衄,臣之责也。乞自贬黜,
以穆朝伦。”诏不许。寻代贺循领太子太傅。时中兴草创,未置史官,导始启立,
于是典籍颇具。时孝怀太子为胡所害,始奉讳,有司奏天子三朝举哀,群臣一哭
而已。导以为皇太子副贰宸极,普天有情,宜同三朝之哀。从之。及刘隗用事,
导渐见疏远,任真推分,澹如也。有识咸称导善处兴废焉。
王敦之反也,刘隗劝帝悉诛王氏,论者为之危心。导率群从昆弟子侄二十余
人,每旦诣台待罪。帝以导忠节有素,特还朝服,召见之。导稽首谢曰:“逆臣
贼子,何世无之,岂意今者近出臣族!”帝跣而执之曰:“茂弘,方托百里之命
于卿,是何言邪!”乃诏曰:“导以大义灭亲,可以吾为安东时节假之。”及敦
得志,加导守尚书令。初,西都覆没,海内思主,群臣及四方并劝进于帝。时王
氏强盛,有专天下之心,敦惮帝贤明,欲更议所立,导固争乃止。及此役也,敦
谓导曰:“不从吾言,几致覆族。”导犹执正议,敦无以能夺。
自汉魏已来,赐谥多由封爵,虽位通德重,先无爵者,例不加谥。导乃上疏,
称“武官有爵必谥,卿校常伯无爵不谥,甚失制度之本意也”。从之。自后公卿
无爵而谥,导所议也。
初,帝爱琅邪王裒,将有夺嫡之议,以问导。导曰:“夫立子以长,且绍又
贤,不宜改革。”帝犹疑之。导日夕陈谏,故太子卒定。及明帝即位,导受遗诏
辅政,解扬州,迁司徒,一依陈群辅魏故事。王敦又举兵内向。时敦始寝疾,导
便率子弟发哀,众闻,谓敦死,咸有奋志。及帝伐敦,假导节,都督诸军,领扬
州刺史。敦平,进封始兴郡公,邑三千户,赐绢九千匹,进位太保,司徒如故,
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固让。帝崩,导复与庾亮等同受遗诏,共辅幼
主,是为成帝。加羽葆鼓吹,班剑二十人。及石勒侵阜陵,诏加导大司马、假黄
钺,出讨之。军次江宁,帝亲饯于郊。俄而贼退,解大司马。
庾亮将征苏峻,访之于导。导曰:“峻猜阻,必不奉诏。且山薮藏疾,宜包
容之。”固争不从,亮遂召峻。既而难作,六军败绩,导入宫侍帝。峻以导德望,
不敢加害,犹以本官居己之右。峻又逼乘舆幸石头,导争之不得。峻日来帝前肆
丑言,导深惧有不测之祸。时路永、匡术、贾宁并说峻,令杀导,尽诛大臣,更
树腹心。峻敬导,不纳,故永等贰于峻。导使参军袁耽潜讽诱永等,谋奉帝出奔
义军。而峻衙御甚严,事遂不果。导乃携二子随永奔于白石。
及贼平,宗庙宫室并为灰烬,温峤议迁都豫章,三吴之豪请都会稽,二论纷
纭,未有所适。导曰:“建康,古之金陵,旧为帝里,又孙仲谋、刘玄德俱言王
者之宅。古之帝王不必以丰俭移都,苟弘卫文大帛之冠,则无往不可。若不绩其
麻,则乐土为虚矣。且北寇游魂,伺我之隙,一旦示弱,窜于蛮越,求之望实,
惧非良计。今特宜镇之以静,群情自安。”由是峤等谋并不行。
导善于因事,虽无日用之益,而岁计有余。时帑藏空竭,库中惟有练数千端,
鬻之不售,而国用不给。导患之,乃与朝贤俱制练布单衣,于是士人翕然竞服之,
练遂踊贵。乃令主者出卖,端至一金。其为时所慕如此
六年冬,烝,诏归胙于导,曰:“无下拜。”导辞疾不敢当。初,帝幼冲,
见导,每拜。又尝与导书手诏,则云“惶恐言”,中书作诏,则曰“敬问”,于
是以为定制。自后元正,导入,帝犹为之兴焉。
时大旱,导上疏逊位。诏曰:“夫圣王御世,动合至道,运无不周,故能人
伦攸叙,万物获宜。朕荷祖宗之重,托于王公之上,不能仰陶玄风,俯洽宇宙,
亢阳逾时,兆庶胥怨,邦之不臧,惟予一人。公体道明哲,弘犹深远,勋格四海,
翼亮三世,国典之不坠,实仲山甫补之。而猥崇谦光,引咎克让,元道之愆,寄
责宰辅,只增其阙。博综万机,不可一日有旷。公宜遗履谦之近节,遵经国之远
略。门下速遣侍中以下敦喻。”导固让。诏累逼之,然后视事。
导简素寡欲,仓无储谷,衣不重帛。帝知之,给布万匹,以供私费。导有羸
疾,不堪朝会,帝幸其府,纵酒作乐,后令舆车入殿,其见敬如此。
石季龙掠骑至历阳,导请出讨之。加大司马、假黄钺、中外诸军事,置左右
长史、司马,给布万匹。俄而贼退,解大司马,复转中外大都督,进位太傅,又
拜丞相,依汉制罢司徒官以并之。册曰:“朕夙罹不造,肆陟帝位,未堪多难,
祸乱旁兴。公文贯九功,武经七德,外缉四海,内齐八政,天地以平,人神以和,
业同伊尹,道隆姬旦。仰思唐虞,登庸隽乂,申命群官,允厘庶绩。朕思凭高谟,
弘济远献,维稽古建尔于上公,永为晋辅。往践厥职,敬敷道训,以亮天工。不
亦休哉!公其戒之!”
是岁,妻曹氏卒,赠金章紫绶。初,曹氏性妒,导甚惮之,乃密营别馆,以
处众妾。曹氏知,将往焉。导恐妾被辱,遽令命驾,犹恐迟之,以所执麈尾柄驱
牛而进。司徒蔡谟闻之,戏导曰:“朝廷欲加公九锡。”导弗之觉,但谦退而已。
谟曰:“不闻余物,惟有短辕犊车,长柄麈尾。”导大怒,谓人曰:“吾往与群
贤共游洛中,何曾闻有蔡克儿也。”
于时庾亮以望重地逼,出镇于外。南蛮校尉陶称间说亮当举兵内向,或劝导
密为之防。导曰:“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则如君言,
元规若来,吾便角巾还第,复何惧哉!”又与称书,以为庾公帝之元舅,宜善事
之。于是谗间遂息。时亮虽居外镇,而执朝廷之权,既据上流,拥强兵,趣向者
多归之。导内不能平,常遇西风尘起,举扇自蔽,徐曰:“元规尘污人。”
自汉魏以来,群臣不拜山陵。导以元帝睠同布衣,匪惟君臣而已,每一崇
进,皆就拜,不胜哀戚。由是诏百官拜陵,自导始也。
咸康五年薨,时年六十四。帝举哀于朝堂三日,遣大鸿胪持节监护丧事,赗
襚之礼,一依汉博陆侯及安平献王故事。及葬,给九游辒辌车、黄屋左纛、
前后羽葆鼓吹、武贲班剑百人,中兴名臣莫与为比。册曰:“盖高位以酬明德,
厚爵以答懋勋;至乎阖棺标迹,莫尚号谥,风流百代,于是乎在。惟公迈达冲虚,
玄鉴劭邈;夷淡以约其心,体仁以流其惠;栖迟务外,则名隽中夏,应期濯缨,
则潜算独运。昔我中宗、肃祖之基中兴也,下帷委诚而策定江左,拱己宅心而庶
绩咸熙。故能威之所振,寇虐改心,化之所鼓,梼杌易质;调阴阳之和,通彝伦
之纪,辽陇承风,丹穴景附。隆高世之功,复宣武之绩,旧物不失,公协其猷。
若乃荷负顾命,保朕冲人,遭遇艰圮,夷险委顺;拯其沦坠而济之以道,扶其颓
倾而弘之以仁,经纬三朝而蕴道弥旷。方赖高谟,以穆四海,昊天不吊,奄忽薨
殂,朕用震恸于心。虽有殷之殒保衡,有周之丧二南,曷谕兹怀!今遣使持节、
谒者仆射任瞻锡谥曰文献,祠以太牢。魂而有灵,嘉兹荣宠!”
二弟:颖、敞,少与导俱知名,时人以颖方温太真,以敞比邓伯道,并早卒。
导六子:悦、恬、洽、协、邵、荟。
悦字长豫,弱冠有高名,事亲色养,导甚爱之。导尝共悦奕棋,争道,导笑
曰:“相与有瓜葛,那得为尔邪!”导性俭节,帐下甘果烂败,令弃之,云:
“勿使大郎知。”悦少侍讲东宫,历吴王友、中书侍郎,先导卒,谥贞世子。先
是,导梦人以百万钱买悦,潜为祈祷者备矣。寻掘地,得钱百万,意甚恶之,一
皆藏闭。及悦疾笃,导忧念特至,不食积日。忽见一人形状甚伟,被甲持刀,导
问:“君是何人?”曰:“仆是蒋侯也。公儿不佳,欲为请命,故来耳。公勿复
忧。”因求食,遂啖数升。食毕,勃然谓导曰:“中书患,非可救者。”言讫不
见,悦亦殒绝。悦与导语,恒以慎密为端。导还台,及行,悦未尝不送至车后,
又恒为母曹氏襞敛箱箧中物。悦亡后,导还台,自悦常所送处哭至台门,其母长
封作箧,不忍复开。
悦无子,以弟恬子琨为嗣,袭导爵丹阳尹,卒,赠太常。子嘏嗣,尚鄱阳公
主,历中领军、尚书。卒,子恢嗣,义熙末,为游击将军。
恬字敬豫。少好武,不为公门所重。导见悦辄喜,见恬便有怒色。州辟别驾,
不行,袭爵即丘子。性傲诞,不拘礼法。谢万尝造恬,既坐,少顷,恬便入内。
万以为必厚待己,殊有喜色。恬久之乃沐头散发而出,据胡床于庭中晒发,神气
傲迈,竟无宾主之礼。万怅然而归。晚节更好士,多技艺,善奕棋,为中兴第一。
迁中书郎。帝欲以为中书令,导固让,从之。除后将军、魏郡太守,加给事中,
领兵镇石头。导薨,去官。俄起为后将军,复镇石头。转吴国、会稽内史,加散
骑常侍。卒,赠中军将军,谥曰宪。
洽字敬和,导诸子中最知名,与荀羡俱有美称。弱冠,历散骑、中书郎、中
军长史、司徒左长史、建武将军、吴郡内史。征拜领军,寻加中书令,固让,表
疏十上。穆帝诏曰:“敬和清裁贵令,昔为中书郎,吾时尚小,数呼见,意甚亲
之。今所以用为令,既机任须才,且欲时时相见,共讲文章,待以友臣之义。而
累表固让,甚违本怀。其催洽令拜。”苦让,遂不受。升平二年卒于官,年三十
六。二子:珣、珉。
珣字元琳。弱冠与陈郡谢玄为桓温掾,俱为温所敬重,尝谓之曰:“谢掾年
四十,必拥旄杖节。王掾当作黑头公。皆未易才也。”珣转主簿。时温经略中夏,
竟无宁岁,军中机务并委珣焉。文武数万人,悉识其面。从讨袁真,封东亭侯,
转大司马参军、琅邪王友、中军长史、给事黄门侍郎。
珣兄弟皆谢氏婿,以猜嫌致隙。太傅安既与珣绝婚,又离珉妻,由是二族遂
成仇衅。时希安旨,乃出珣为豫章太守,不之官。除散骑常侍,不拜。迁秘书监。
安卒后,迁侍中,孝武深杖之。转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在郡为士庶所悦。征为
尚书右仆射,领吏部,转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复领太子詹事。
时帝雅好典籍,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
及王国宝自媚于会稽王道子,而与珣等不协,帝虑晏驾后怨隙必生,故出恭、恢
为方伯,而委珣端右。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
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
隆安初,国宝用事,谋黜旧臣,迁珣尚书令。王恭赴山陵,欲杀国宝,珣止
之曰:“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况拥
强兵,窃发于京辇,谁谓非逆!国宝若遂不改,恶布天下,然后顺时望除之,亦
无尤不济也。”恭乃止。既而谓珣曰:“比来视君,一似胡广。”旬曰:“王陵
廷争,陈平慎默,但问岁终何如耳。”恭寻起兵,国宝将杀珣等,仅而得免,语
在国宝传。二年,恭复举兵,假珣节,进卫将军、都督琅邪水陆军事。事平,上
所假节,加散骑常侍。
四年,以疾解职。岁余,卒,时年五十二。追赠车骑将军、开府,谥曰献穆。
桓玄与会稽王道子书曰:“珣神情朗悟,经史明彻,风流之美,公私所寄。虽逼
嫌谤,才用不尽;然君子在朝,弘益自多。时事艰难,忽尔丧失,叹惧之深,岂
但风流相悼而已!其崎岖九折,风霜备经,虽赖明公神鉴,亦识会居之故也。卒
以寿终,殆无所哀。但情发去来,置之未易耳。”玄辅政,改赠司徒。
初,珣既与谢安有隙,在东闻安薨,便出京师,诣族弟献之,曰:“吾欲哭
谢公。”献之惊曰:“所望于法护。”于是直前哭之甚恸。法护,珣小字也。珣
五子:弘、虞、柳、孺、昙首,宋世并有高名。
珉字季琰。少有才艺,善行书,名出珣右。时人为之语曰:“法护非不佳,
僧弥难为兄。”僧弥,珉小字也。时有外国沙门,名提婆,妙解法理,为珣兄弟
讲《毗昙经》。珉时尚幼,讲未半,便云已解,即于别室与沙门法纲等数人自讲。
法纲叹曰:“大义皆是,但小未精耳。”辟州主簿,举秀才,不行。后历著作、
散骑郎、国子博士、黄门侍郎、侍中,代王献之为长兼中书令。二人素齐名,世
谓献之为“大令”,珉为“小令”。太元十三年卒,时年三十八,追赠太常。二
子:朗、练。义熙中,并历侍中。
协字敬祖,元帝抚军参军,袭爵武冈侯,早卒,无子,以弟劭子谧为嗣。
谧字稚远。少有美誉,与谯国桓胤、太原王绥齐名。拜秘书郎,袭父爵,迁
秘书丞,历中军长史、黄门郎、侍中。及桓玄举兵,诏谧衔命诣玄,玄深敬昵焉。
拜建威将军、吴国内史,未至郡,玄以为中书令、领军将军、吏部尚书,迁中书
监,加散骑常侍,领司徒。及玄将篡,以谧兼太保,奉玺册诣玄。玄篡,封武昌
县开国公,加班剑二十人。
初,刘裕为布衣,众未之识也,惟谧独奇贵之,尝谓裕曰:“卿当为一代英
雄。”及裕破恒玄,谧以本官加侍中,领扬州刺史、录尚书事。谧既受宠桓氏,
常不自安。护军将军刘毅尝问谧曰:“玺绶何在?”谧益惧。会王绥以桓氏甥自
疑,谋反,父子兄弟皆伏诛。谧从弟谌,少骁果轻侠,欲诱谧还吴,起兵为乱,
乃说谧曰:“王绥无罪,而义旗诛之,是除时望也。兄少立名誉,加位地如此,
欲不危,得乎!”谧惧而出奔。刘裕笺诣大将军、武陵王遵,遣人追蹑,谧既还,
委任如先,加谧班剑二十人。义熙三年卒,时年四十八。追赠侍中、司徒,谥曰
文恭。三子:瓘、球、琇。入宋,皆至大官。
劭字敬伦,历东阳太守、吏部郎、司徒左长史、丹阳尹。劭美姿容,有风操,
虽家人近习,未尝见其坠替之容。桓温甚器之。迁吏部尚书、尚书仆射,领中领
军,出为建威将军、吴国内史。卒,赠车骑将军,谥曰简。三子:穆、默、恢。
穆,临海太守。默,吴国内史,加二千石。恢,右卫将军。穆三子:简、智、超。
默二子:鉴、惠。义熙中,并历显职。
荟字敬文。恬虚守靖,不竞荣利,少历清官,除吏部郎、侍中、建威将军、
吴国内史。时年饥粟贵,人多饿死,荟以私米作饘粥,以饴饿者,所济活甚众。
征补中领军,不拜。徙尚书,领中护军,复为征虏将军、吴国内史。顷之,桓冲
表请荟为江州刺史,固辞不拜。转督浙江东五郡、左将军、会稽内史,进号镇军
将军,加散骑常侍。卒于官,赠卫将军。
子廞,历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以母丧,居于吴。王恭举兵,假廞建武
将军、吴国内史,令起军,助为声援。廞即墨绖合众,诛杀异己,仍遣前吴国内
史虞啸父等入吴兴、义兴聚兵,轻侠赴者万计。廞自谓义兵一动,势必未宁,可
乘间而取富贵。而曾不旬日,国宝赐死,恭罢兵符,廞去职。廞大怒,回众讨恭。
恭遣司马刘牢之距战于曲阿,廞众溃奔走,遂不知所在。长子泰为恭所杀,少子
华以不知廞存亡,忧毁布衣蔬食。后从兄谧言其死所,华始发丧,入仕。
初,导渡淮,使郭璞筮之,卦成,璞曰:“吉,无不利。淮水绝,王氏灭。”
其后子孙繁衍,竟如璞言。
史臣曰:飞龙御天,故资云雨之势;帝王兴运,必俟股肱之力。轩辕,圣人
也,杖师臣而授图;商汤,哲后也,托负鼎而成业。自斯已降,罔不由之。原夫
典午发踪,本于陵寡,金行抚运,无德在时。九土未宅其心,四夷已承其弊。既
而中原荡覆,江左嗣兴,兆著玄石之图,乖少康之祀夏;时无思晋之士,异文叔
之兴刘;辅佐中宗,艰哉甚矣!茂弘策名枝屏,叶情交好,负其才智,恃彼江湖,
思建克复之功,用成翌宣之道。于是王敦内侮,凭天邑而狼顾;苏峻连兵,指宸
居而隼击。实赖元宰,固怀匪石之心;潜运忠谟,竟翦吞沙之寇。乃诚贯日,主
垂饵以终全;贞志陵霜,国缀旒而不灭。观其开设学校,存乎沸鼎之中,爰立章
程,在乎栉风之际;虽则世道多故,而规模弘远矣。比夫萧曹弼汉,六合为家;
奭望匡周,万方同轨,功未半古,不足为俦。至若夷吾体仁,能相小国;孔明践
义,善翊新邦,抚事论情,抑斯之类也。提挈三世,终始一心,称为“仲父”,
盖其宜矣。恬珣踵德,副吕虔之赠刀;谧乃聩声,惭刘毅之征玺。语曰:“深山
大泽,有龙有蛇。”实斯之谓也。
赞曰:虎啸猋驰,龙升云映。武冈矫矫,匡时辑政。懿绩克宣,忠规靡竞。
契叶三主,荣逾九命。贻刀表祥,巫水流庆。赫矣门族,重光斯盛。

『陆』 王国宝的家族成员

父母
父亲:王坦之
母亲:范盖,范汪的女儿,范宁的妹妹。
亲戚专
舅舅:中书郎范宁
妻子属:谢安之女谢氏
堂妹:王氏,嫁会稽王司马道子
嫂子:桓伯子,桓温第二女,但不知嫁给王愉还是王恺
兄弟
王恺,王坦之长子,袭爵蓝田侯,太元年间为侍中,领右卫将军。王国宝死后,出为吴郡内史,不久被任命为丹阳尹。死后追赠太常。
王愉,王坦之次子,初任骠骑司马,加辅国将军。王国宝死后,出为江州刺史、都督豫州四郡、假节。桓玄篡位后,被任命为尚书仆射。桓玄败后,暗中勾结司州刺史温详,欲谋作乱,事泄被刘裕诛杀。
王忱,王坦之第四子,官至荆州刺史、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建武将军,死后赠右将军,谥曰穆。

『柒』 历史上王姓的名人

古代有王昭君:(公元前~世纪中叶),名嫱,字昭君,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落雁。

王维:(公元701~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外号“诗佛”。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倪:伏羲和黄帝曾与王倪论道.王倪是啮缺的老师,王倪论道. 道及天边,智达宇际。
王子成父:齐国大夫,累迁大司马,为齐恒公手下一员大将。因败赤狄功在周王室,被周定王赐姓王氏。为琅琊王氏开祖。
王子乔:被奉为“王氏的始祖。”王子乔是黄帝的四十二代后人,又名晋,字子乔,周灵王的太子,人称太子晋。史载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十五岁以太子身份辅佐朝政,灵王重之,诸侯从之。师旷见太子晋后,对其称善不已。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纵横家的鼻祖。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民间称其为“王禅老祖”四大弟子闻名于世。
王斗:齐人,稷下先生,约活动于齐宣王时期。齐宣王以为贤,于是举荐贤士五人做官,齐国大治。
王绾:战国末年,秦国的丞相。
王龁:号信梁,战国末期秦国大将,经历三代秦王,为秦国宿将。王翦
王翦:姬姓,王氏,名翦。战国著名军事家,秦大将军,始皇师之,因功著晋封武成侯,同时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王贲:王翦之子,秦代名将,与其父同为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
王陵:(公元前?~前181年),西汉初大臣。沛县(今江苏沛县西)人,以功封安国侯,官至右丞相。
王莽:(前45~后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王充:(公元27~约96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东汉著名哲学家。

『捌』 王国宝的介绍

王国宝(约330年来-397年5月29日),字自国宝,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中书令王坦之第三子,太保谢安之婿,1晋孝武帝及司马道子的宠臣,官至尚书左仆射、领选、丹阳尹加后将军。王国宝以卑屈的奉承去获得二人宠信,从而权重一时。当时他虽然权势熏天,但同时亦招来不少人痛恨,其中包括同族的王恭。2之后王恭以讨伐王国宝为名起兵,司马道子只得将王国宝赐死。王恭败亡后,执政的司马道子上表复王国宝官职,但是桓玄上台辅政后却上表将王国宝的家人流放到交州。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