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违法
❶ 怎样区分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界限
违法是个含义广泛的概念。在我国,有许多种法,如宪法、刑法、婚姻回法、森林保护法、以及交答通法规、治安管理法规,等等。一般来说,凡是不按照法律规定办事,或者作了法律所禁止的事,都属于违法。犯罪触犯刑法,是性质最严重的违法行为。因此,人们常常把犯罪以外的违法行为,统称之为“一般违法行为”,或称之为‘违法,,o 犯罪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都有一定的危害性。但是,二者在危害程度和处罚方法上,是有重大区别的。犯罪危害严重,所以,要采取性质最严重的处罚方法—判处刑罚;而其他违法行为,只能采取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罚,决不能判处刑罚。犯罪同一般违法行为是两类性质不同的违法行为,必须分清这二者的界限。 怎样分清犯罪同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呢?一般来说,区别的标准主要是在于行为情节的轻重和危害程度的大小。但是,违法行为的情况是复杂的,必须要具体案件具体分析。为了帮助司法工作人员分清上述界限,我国刑法上有不少条文明确规定了划分的原则和具体的标准。例如: (一)用情节严重、恶劣与否来划分。
❷ “违法”与“犯罪”怎么界定和区分
从广义上说,“违法”与“犯罪”是一对属种关系的概念,即所有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犯罪是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因而也是违法行为。所以“违法”包括“犯罪”。
违法,有作为的违法和不作为的违法两类。“作为”的违法,是指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准做的行为,行为人做了。比如法律规定不准杀人,那么杀人就是作为的违法。“不作为”的违法,是指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必须做的行为,行为人没做。比如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在处罚决定作出前,向当事人告知其违法的事实、对其作出处罚的理由和依据、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那么行政机关没有告知便作出行政处罚,就是不作为的违法。
日常是从狭义上来使用“违法”、“犯罪”概念的。狭义的“违法”,是指违反了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但还没有达到构成犯罪的严重程度;而“犯罪”,则是指违法行为已经达到构成犯罪的标准。一般地说,违反刑法,就是犯罪。但是,刑法的有些条文规定得比较原则,有刑法规定的行为,但是否构成犯罪,还要从有关司法解释确定的具体标准衡量。
比如受贿,刑法只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那么收受他人1000元钱并给他人谋取利益是否也构成犯罪?显然不是。按照有关司法解释,受贿罪的起刑点为受贿5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虽然是受贿,但不构成刑法规定的受贿罪。
❸ 非法与违法的区别
1、概念的区别
非法是指: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或者处于法律没有规定的范畴。
违法,是指特定的法律主体(个人或单位)由于主观上的过错所实施或导致的、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依法应当追究责任的行为。违法行为表现为超越法律允许限度的权利滥用、作出法律禁止的行为以及不履行法定的积极义务等。
1、对应范畴的区别
非法的相对概念是合法,而违法的相对概念是不违法。如果直接区分非法与违法是很难的,但如果区分非法和违法的概念是以区分合法和不违法是否属于同种范畴的概念的方法就很容易了。
2、内涵的区别
不违法往往见诸私法和刑事法范畴,因为“法无明文禁止不为罪"“法无明文禁止则不受约束”,不违法往往是指法律没有对行为进行规制与约束,更多的反映了法的自由需求。从一定意义上讲合法这一概念更多地体现了一种义务,而不违法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权利。
所以,违法可以认为是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和约束性规定,如犯罪和治安行政案件,而非法则可以理解成为法律规制以外的行为,如政府违宪等等。
3、法律后果的区别
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往往是适用刑法和治安处罚法或其他部门法中的惩罚条款,而非法行为的后果往往是被宣告无效或被撤销。
(3)区分违法扩展阅读:
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1、社会危害性大小不同。一般从行为所涉及的数额、范围、手段和后果这几个方面具体衡量社会危害性大小。如盗窃罪以数额大小不同区分违法与犯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强调必须使用暴力手段,故意伤害罪则一般导致被害人伤情达到轻伤以上。
2、触犯的法律类型不同。从客观方面来看,构成犯罪要求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的有关规定;违法则是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关于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的行为。
3、认定的机关不同。是否构成犯罪必须由人民法院通过审判的方式进行认定,其他任何机关和个人无权决定他人是否构成犯罪。是否构成违法则可以由公安、工商、税务等等一切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机关加以认定。
4、法律后果不同。如果被认定为犯罪,可能被判处刑罚。而违法行为则要接受行政处罚。
❹ 怎样区分单位违法和个人违法
有三个标准:
1、违法意志的做出主体。个人违法当然是个人决定的,但单位违法行为就是单位决定的,通常表现为单位的决策者通过单位法定的决策程序作出实施违法行为的决定。
2、违法行为的实施主体。个人的违法行为都是个人实施的。单位违空顷法行为是单位实施的,通常表现为利用单位的工作机关和人员进行活动。
3、违斗樱陆法行为的利益归属。个人的违法行为利益都是归颂念个人的。单位违法行为获得的利益是归本单位所有,而非归个人,特别是决策者个人所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