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严重违纪和涉嫌严重违纪有什么区别
严重违纪在于本人违纪。
涉嫌严重违纪在于只是有证据证明你有严重违纪,但是还需要调查。
Ⅱ 违规与违纪有何区别
分别是违犯规定 和违犯纪律的简称
规定 和纪律不在一回个档次上
规定是一种答具体制度
纪律是一种根本原则
违纪比较严重一些
规。在字典上,规有规则、规范的意思。因此,规的范围很广泛,也包括了广义和狭义的区分:
广义的规:指除了法律之外的一切社会规则,规范。既可以是国家制定的强制性规则,也可以是一个民间团体制定的规范,甚至一个游戏规则等。
狭义的规:即法规。指除了法律之外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
纪。则为纪律的意思,而纪律一般是存在于政党或者一般带有政治性的社会团体中的内部行为规则。但是现在一般将其泛化,任何组织、社团的规章制度均称为纪律。因此,
广义上的纪:任何社团、组织的内部行为规章。
狭义上的纪:仅指政党、带有政治性社会组织(如共青团)的内部规章。
Ⅲ 违纪与违规哪个比较严重
仅就处罚而言,两相比较,当然是违纪的后果比较严重。
因为违反党的纪律之后回,由中纪委颁发的纪律处分答条例悬在头上,任何一项违纪都可以对号入座的有具体的处罚标准。
而违规之后则不同,因为这里指的规定可以是来自多个层次、多个领域、多个部门的规定,最常见的就是在这些规定的背后并没有配套的违规之后的处罚标准,也就是说,一旦违规,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可能。
Ⅳ 严重违纪和涉嫌严重违纪有什么区别
严重违纪和涉嫌严重违纪的区别只有一个:严重违纪是已经违反法纪,而涉嫌严重违纪则是怀疑有违反法纪的行为,还需经过调查查证。
1、严重违纪是已存在事实,而涉嫌严重违纪是未证实事件。
2、违纪指违犯了纪律、违反了规则等有约束力的行为,或是违反了有关章程。凡是其行为与组织、团体、单位等对相关人员行为纪律要求相抵触的,都属于“违纪”。但违纪不一定即是违法。
3、涉嫌严重违纪则是涉入违背重大的纪律、法律中,违背了原则性的问题,一般指党员违纪。涉嫌严重违纪需要接受国家执法部门的调查,取证证据确凿之后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予以处罚,一般为刑事处罚。

(4)违法违纪和违纪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第二十九条 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犯罪的,原则上先作出党纪处分决定,并按照规定给予政务处分后,再移送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五条 对违纪后下落不明的党员,应当区别情况作出处理:
(一)对有严重违纪行为,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的,党组织应当作出决定,开除其党籍;
(二)除前项规定的情况外,下落不明时间超过六个月的,党组织应当按照党章规定对其予以除名。
第三十六条 违纪党员在党组织作出处分决定前死亡,或者在死亡之后发现其曾有严重违纪行为,对于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的,开除其党籍;对于应当给予留党察看以下(含留党察看)处分的,作出违犯党纪的书面结论和相应处理。
Ⅳ 违纪与违纪违法有什么区别
违纪只是违反了纪律,处罚减轻,违纪违法是及违反纪律又违反法律,要判刑的
Ⅵ 违法,违纪与违纪,违法的表述有何区别
调整的依据和范围不同。违纪是指违反行规或规章制度,违法是指违反法律规定,性质比违纪严重。
Ⅶ 违纪,违法和犯罪之间有何关联
从程度上讲,违纪是最轻的,其次是违法,然后是犯罪。
从内涵上讲,违纪就版是违反相关权的行政规定或是行为纪律,违法就是违反相关的法律,这个法律是广义上的各种法律,犯罪一般是最严重的,就是违反刑法上所规定的罪名。
从关系上看,犯罪一定是违法了,但是违法不一定犯罪。例如,双方签订借款合同,如果借款人不还,则是违法了 但不是犯罪,区分二者主要看行为人是否触及刑法
Ⅷ 违纪与违法的区别是什么
1、两者范围不同。违纪主要是指违反一个组织内部纪律的行为,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一般指的是违反党的纪律;违法是广义上的法律,包括法律,司法解释,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单行条例等。可见,违法的范围要大于违纪的范围。
2、危害程度不同。违纪就是单位及相关组织的制度,影响整体形象或者影响工作,程度不会太严重。而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如果构成犯罪危害性的就更大。
将直接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3、处罚结果不同。违纪都本范围的内部处理,一般进行分为警告、记过、降职、免职、撤职、开除;违法处罚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许可证等。如果涉嫌犯罪,就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轻则判处管制、拘役,重则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8)违法违纪和违纪扩展阅读:
构成要素:
1、违法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单纯的思想意识活动不能构成违法。
2、违法必须有被侵犯的客体,即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秩序,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3、违法必须是行为者有故意或过失的行为,即行为人有主观方面的过错的行为。
4、违法的主体必须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依法设置的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