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违处分 » 罪犯违规心理

罪犯违规心理

发布时间: 2020-12-19 12:01:55

Ⅰ 罪犯心理案例分析、

此案犯前期的定来刑时源间应该比较长,应该在10年左右。
就上面的叙述分析,案犯应该是习惯了监狱的生活,虽然心里一直希望早点结束罪犯的生活,回到社会中,但毕竟坐过牢,而出去后,来自生活,工作,家庭,社会上的各种不同的看法造成了案犯很大的心理压力,相对比当今社会,监狱的生活反倒显得朴实平静了,随着出狱日期的来临,心理压力渐渐增加,自然产生一种抵触情绪,但又想回到社会重新做人,正是这样的心情,才会造成案犯不知道如何处理。
建议,还是需要关心感化为主。教育为辅。多鼓励,不打击。同时在出狱后联系生活所在社区加强辅助引导。(我也只能提这点建议,毕竟社会是现实的,建议和实际操作是否能一致,不得而知,以上分析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Ⅱ 罪犯心理评估内容是什么

系统围绕犯人暴力危险性评估、自杀倾向等提供数十种标准化测验,如:服刑人员自杀倾向测验、罪犯危险性评估量表、A型行为模式量表等。
通过测验科学高效地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综合状态评估,将社区服刑人员划分A、B、C不同类型,以便实施不同强度不同类型的矫正措施。
系统为网络版,可以在局域网、互联网上多台电脑同时使用,也可以作为机构的心理测评网站链接到机构主网站上。B/S架构,只需安装主机端,客户端电脑无须安装即可访问使用。
测验评分均为自动计算,大大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测试结束即时生成测评报告,避免非专业人员的误判。测评报告同时有详细的测试时间标注,便于搜索。
系统支持自定义皮肤管理、自定义栏目管理功能,系统的标题、Logo、皮肤颜色、栏目、文字图片、页面版式均可根据机构特点进行自由建立和变换,轻松打造体现个性色彩的心理网站。
测验常模实时更新,管理员可以根据科研或工作需求添加新的测验。
支持多种数据结构,支持《中国罪犯心理评估系统》的数据导入和导出。
系统除了可以实现数百人同时在线测验,还支持无线答题器收集的数据文件直接导入并实现自动统计分析生成各项测评报告,无线答题器的使用让文化程度低的犯人能顺利完成测验。
可选配套硬件包括安人无线答题器和测谎仪,可对犯人进行更全面的心理评估。

犯人心理测评系统简介
一个重要的事实是:社区矫正的犯人远多于监狱矫正的犯人,而且几乎所有的犯人最终都要回到社区。所以帮助犯人尽早在社区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发现有潜在危险性行为的犯人并及时加以矫正和积极干预,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分类矫正分阶段教育是目前国内推广较好的一种矫正措施。分类矫正分阶段教育运用心理测试的方式,通过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综合状态评估,将社区服刑人员划分A、B、C、不同类型,针对其人身危险性以及回归社会的趋向,分别从报到、走访、教育、公益劳动等方面,并分初始教育、常规教育和解矫前教育三个不同阶段,实施不同强度不同类型的矫正措施。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矫正人员,他们定期都要到社区所属的司法机构接受谈话,而作为对访谈的重要补充形式之一,心理测评可以客观、科学地测查他们该阶段的心理状态,为更好、更有效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较有力地保证。
犯人心理测评系统 可用于司法局、司法所对矫正人员开展心理测试,分析他们的心理状况,预测他们的行为表现,甄别其危险性倾向并建立相应的心理档案。使对每一个矫正人员的认识更加科学和客观,同时也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矫治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为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稳定秩序发挥积极作用。
犯人心理测评系统主要功能:
1、在线测评:
犯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相关的测验,并在填写完每题的答案后提交测评结果。
2、测评结果查询
2.1、个人结果查询。在此,管理员可以查询所有犯人参加测评的情况。
2.2、群体结果查询。在此,管理员可以查询测评的集体统计情况。
3、用户信息管理
3.1、导入用户信息。管理员可以编辑、删除、修改、查询、新增所有已经通过审核的犯人信息。
3.2、用户注册审核。管理员可以编辑、删除、修改、查询、审核所有需要审核的注册犯人信息。
4、组织机构管理
4.1、导入组织机构。在此,管理员可以导入组织机构信息。
4.2、组织机构列表。在此,管理员可以编辑、删除、修改、查询所有组织机构信息。

Ⅲ 关于罪犯心理的几个问题

罪犯改造动机
所谓罪犯改造动机,是指在罪犯的某种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推动罪犯实施某种性质的改造行为以达到一定改造目的的内部动力。罪犯改造动机同人的其他行为动机一样,也来源于罪犯的需要,它所推动的改造行为,正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改造目的,从而使罪犯的需要得到满足。因此,罪犯的需要不同,产生的改造动机就会有所不同,所椎动的改造行为、达到的改造目的就台存在一定差异。
罪犯个别教育
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承担着惩罚与改造罪犯的任务,是与犯罪现象作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将罪犯改造 成为守法公民,不仅需要监狱民警对其进行思想、文化、职业技术教育,而且还要组织社会力量进行帮助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会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于和谐、稳定、健康。监狱对服刑罪犯的教育改造,实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随着社会的进步,监狱工作不断发展,罪犯的教育改造越来越趋向于社会化,大众化,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对监狱服刑罪犯的教育改造中来。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从社会帮教对促进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意义和作用来阐述社 会帮教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分析历史原因的基础上,对当前监狱在社会帮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几点建议,希望有助于推进社会帮教工作在今后教育改造上有进一步发展。
自我干预
自我干预其实是从自我了解开始的。有兴趣的话推荐你看看《遇见未知的自己》系列,还有霍妮的《自我的分析》
PS:我不是大神

Ⅳ 罪犯心理有哪些内容构成

方面很多。有一定侥幸心理,部分罪犯内心也有矛盾,是良心和杀人欲望的抗衡。罪犯犯罪时多处于亢奋状态,但在犯罪结束后,又进入了自我矛盾状态。当然那些把作恶当成乐趣的人 要另当别论。

Ⅳ 青少年罪犯模仿心理初探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始终高发。据统计,2003年,25岁以下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占全国刑事案件作案人员总数的45%,占全国治安拘留人员总数的33%。1999年至2003年间,青少年罪犯人数增长了4.7%,刑事案件作案率增长1.4倍。另据常州市有关部门调查统计,2003年该市抓获的各类刑事作案人员中,青少年占43.8%,2004年1月至9月达48.7%。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逐年上升,且呈低龄化趋势,犯罪动机简单,手段残酷,结伙作案,社会危害性大。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当今青少年的犯罪心理进行研究,并找出相应的对策。
一、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心理特征
(一)物欲性
近三年来,为钱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58%,位居首位。调查显示抢劫是当今青少年犯罪主要类型。山东省少年管教所统计的资料显示,侵犯财产罪占同期犯罪的75.53%;武汉市青少年犯罪当中抢劫犯罪占50%以上;西安市暴力抢劫犯罪比例居首,近3年的青少年犯罪中,抢劫案件占到55%,盗窃案件占28.5%,其他案件占16.5%;泸州市龙马潭区人民检察院近三年的统计数字表明,在众多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中,盗窃、抢劫等侵财性案件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50.7%,位居首位。
(二)野蛮性和残酷性
我国青少年犯罪人数逐年增多,呈恶性发展态势。部分青少年为了达到犯罪目的,实现犯罪欲望,不仅作案手段残忍,且不计后果,其中以故意伤害最为多见,往往造成被害人重伤、致残,甚至死亡。
(三)集合性
青少年往往在父母面前封闭自我,而更爱与年龄相仿、趣味相投的伙伴在一起,形成一个群体,这样,青少年犯罪的组织形式上具有团伙性特点。虽然青少年罪犯年轻力壮具有体力优势,但由于他们缺乏作案经验,思想还不是太成熟,能力差,结伙作案可以相互鼓励,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恐惧感和孤独感。因此,团伙犯罪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态,其社会危害性极大。
(四)冲动性
青少年犯罪心理上的冲动性往往表现为案件的突发性。青少年违法犯罪与成年人违法犯罪相比,他们的动机往往比较简单,作案没有明确目的,随意性强,有时甚至表现出正常人无法理解的某种奇特的变态心理。因为青少年在这个时期,身体增长速度快,生理能量代谢率大,性的生理冲击力强,活动能量超过认识水平。但是他们在心理上、生理上尚未完全成熟,缺乏对复杂事物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容易干出意料之外的犯罪行为。
(五)模仿和易受暗示性
青少年犯罪主体的年龄大多数界于14岁至18岁之间,从生理发展的角度看,处于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模仿能力与好奇心较强,对于是非的分辨能力较弱,在冲动与好奇心的作用之下,很容易模仿电影、电视、网络游戏中的某种镜头和情节,模仿小说或现实社会新近发生的一些作案伎俩,进行犯罪活动。
(六)戏谑性
富有新奇性和刺激性的游戏,对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成为他们的行为动机。不少青少年由于道德水平低下,精神生活贫乏,对正当的学习、工作和娱乐活动缺少兴趣或不能持久参加,觉得精神空虚,生活无聊。为了追求刺激,他们往往置道德和法律不顾,不计后果地去实施犯罪行为。这些青少年对自己的戏谑心理缺乏调节和控制,以侵害他人为乐,满足自己低级的精神欲求。
二、青少年犯罪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
青少年为什么会产生以上种种犯罪心理呢?导致青少年产生犯罪心理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我国青少年犯罪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影响
1、父母的言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青少年有着直观重要的影响。父母善良、正直的品行会给子女形成良好的人格打下基础。反之,父母奸诈、粗狂、残暴的性格会使子女学习、效仿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家庭不和睦容易导致子女犯罪。离异家庭的子女的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4.2倍。在父母离婚后,1/3的孩子在五年内感到压抑,缺少目标和抱负。而这些孩子的父母,往往误认为出现品行障碍的孩子道德败坏,就放任自流,使这些孩子的心理与行为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环境,从而产生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行为。 3、不正当教育。不正当教育的典型表现是父母过分溺爱子女或者以打骂和变相体罚等简单粗暴方法对待子女。有的父母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因素而忽视孩子的品德和其他方面的教育;有的家长奉行“棍棒成才”的信条,对于子女要求不切实际,导致子女觉得理想与现实中的反差过大从而离家出走、流浪在外,这样极易被社会上的不法分子用花言巧语拉下水。
4、放弃教育。放弃教育是比溺爱和打骂更糟的一种教育,父母忙于工作、忙于做生意赚钱、忙于跳舞、赌博,或感情不好、离异,无暇顾及孩子,造成青少年性格孤癖、内向、不好交往、憎恨异性等不正常心态而导致犯罪。
(二)社会影响
社会上的腐化现象、不良风气给青少年造成极大的腐蚀和影响。
1、不良文化的影响。目前文化市场中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中充斥着大量的暴力凶杀、封建迷信、淫秽色情以及其他有损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内容。同时,各级电视传媒大量引入港澳台影视作品,其中不乏渲染暴力凶杀、淫秽色情的情节,这些受污染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2、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消费意识盲目膨胀,追求物质金钱的欲望和贪图享乐的腐朽思想严重侵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一些青少年经受不住各种物质享乐的诱惑,在一定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就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当前,经济收入的差距加大,造成了青少年心理上的不平衡,诱发青少年向往金钱物质,使得一些青少年为获不义之财而疯狂作案。
(三)学校教育的影响
当前,有些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法制教育不够,许多青少年学生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在教育制度方面存在缺陷。
1、法制道德教育滞后。由于法律知识的欠缺,青少年学生不知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头脑中没有辨别是非的标准,这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又一重要原因。追根究底,主要在于学校法制教育重视不够,流于形式。
2、教学方法形式简单,缺乏多样性。近年来,沉迷于网吧的学生逐渐增多。这些学生厌恶学习,感觉学习枯燥乏味,没有网络游戏那么精彩。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学校的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且教学方法简单,经常是采取单一灌输的方法,缺乏生动、直观的教育,使教育达不到好的效果。
3、学校教育错位。教师对学生应该是一种尊重、关爱、信任与平等的态度。而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仍然有些学校和教师坚持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这样使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遭到侵害,激活了个别青少年的犯罪行为。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心理的产生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面对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新特点,家庭、学校、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实施“四个工程”,防止青少年犯罪的发生和蔓延。
(一)实施“家庭细胞”工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遏止青少年犯罪,首先要从家庭抓起。那么家庭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作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呢?
1、父母注意观察子女的一言一行,多与孩子谈心。一般情况下,青少年犯罪都是有前兆的,家长要细心观察,及时加以引导。如果家长能及时发现,给以正确引导,就会将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营造和睦、民主的家庭氛围。
2、严格教育,不包庇护短。自己的子女犯了错,如仍然进行包庇袒护,势必助长子女的嚣张气焰,最终把自己的子女推向犯罪的深渊。为此,家长应克服虚荣心理,将孩子的不良言行告诉老师和邻居们,争取他们的帮助、配合,在孩子的周围形成一个监督圈,通过各方面的督促、引导,使孩子改邪归正,健康成长。
3、用健康的思想、品行教育子女。父母应当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卖淫。父母的言行是子女的楷模,父母的犯罪史,将对子女的言行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从而诱发其走上犯罪的歧途。 4、坚持禁诫警示与正面教育相结合。禁诫警示能够使犯罪行为受到遏制。而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心智尚未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对待青少年违法犯罪必须重在预防、重在教育,而不是靠简单的打骂和惩罚来解决问题。
5、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父母的离异。青少年渴望得到母爱和父爱。父母离异时,必须对孩子加以引导,教育他们正确对待父母离异的客观事实,帮助孩子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同时,离异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份爱,要避免家庭阴影笼罩到孩子的身上,保证父母离异后子女的健康成长。
(二)实施校园“育苗”工程
在加强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上,学校应加强法制教育,使青少年在安定的生活、学习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
1、学校教育要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学校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师首先应当提高自身素质,在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中以身作则,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应加强德育教育,将之放在与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
2、多给“差生”一些尊重和关爱。歧视差生,不再仅仅是教育问题,已经上升为社会问题。严格地讲,世间是没有差生的。但教育已经成了分数的奴隶,全社会都在为分数而奋斗,这是形成差生的罪魁祸首。应淡化分数,善待每位教育对象。只有这样才能够消除学生之间的等级观念,才能减少青少年犯罪,才能填平“差生”泥塘,这也是对“差生”的最大理解。
3、大力开展心理辅导。调查显示:79%的青少年存在心理障碍,学校应当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辅导,应有针对性的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室”等机构专门从事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从而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得到及时的发现与治疗。
4、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学校要开设法制课程,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培训教育,帮助青少年学生认识和区分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合法行为,哪些行为是法律、法规禁止的,哪些行为又是法律、法规准许乃至鼓励的。针对青少年的年龄、特点从鲜活的日常生活中总结、提炼典型案例,让其自我教育,学会明辨是非。
5、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校园周边环境往往也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要进一步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有关部门应严格管理网吧和电子游戏室等经营场所。当地公安机关可在学校附近设治安值勤室或报警点,加强校园周边的治安巡逻和打击校园周边黑势力,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
6、加强对青少年的保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实施体罚、变相体罚以及其他侮辱人格的行为。学校不应当随意地开除学生,应当教育、关心和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而不应当不负责任地将他们推向社会。
7、对青少年进行适当的性教育。据调查,近几年青少年性犯罪率有所提高。青少年对性总是充满了好奇心,渴望了解关于性方面的知识。我们国家是一个传统的文明古国,人们对于性羞于启齿,谈性色变,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几乎没有性教育的内容。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学校应当在青少年当中大力开展性知识教育,为青少年揭开性神秘的面纱,引导青少年走出泥潭从而远离犯罪。
(三)实施社会“防护林”工程
1、加强领导,明确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点群体。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领导,要协调发挥好政法、教育、团委等众多部门的作用,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落到实处。针对青少年违法犯罪人群分布的特点,我们应当将中小学生、闲散青少年、进城务工青年、流浪儿童、罪错青少年这五个群体,作为教育、管理和服务的重点。
2、清除“精神毒品”污染,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一是加大净化文化市场的力度。二是加大惩腐力度,优化社会风气。同时,要疏堵结合,加强青少年文化产品和青少年教育活动阵地建设,发挥文化科技体育设施的教育功能,用丰富多彩和美好高尚的东西去充实孩子们的生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文化条件。 3、以社区为重心,抓好基层的机构、队伍、阵地和载体建设。基层是抓好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的基础。通过工作硬件和软件建设,解决基层预防工作“有人管、有人干、有地方干、有事可干”的问题,提高基层预防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能力。
4、探索建立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长效机制。集中专项整治行动只是短期行为,必须通过建立健全领导机制、预警监测机制、协调联动机制、督导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提高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系统化、科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水平。
5、加强和改善农村职业化、技能化教育方式,拓宽农村青少年就业渠道。近年来农村青少年到城市作案的人数正在上升。主要是因为这些青少年没有一技之长,没有任何职业,整天流浪在城市街头,为了生存他们就会做出些盗窃、抢劫、欺诈等不法行为。所以,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青少年的教育,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
6、要坚持社会保护和自我保护相结合。首先,我们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司法保护。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其次,要努力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教会他们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以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7、加大普法教育的力度。我们要认真探索和研究在青少年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新方法、新思路,使普法宣传教育落到实处,使广大青少年做到依法律己、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有关部门应多到学校、农村,有针对性的开展寓教于乐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8、为青少年提供社会帮助。工、青、妇等单位与所在学校或村(居)委会、家庭密切配合共同帮教,同时对后进青年、轻微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做好教育挽救工作。建立社会预防机制和帮教网络,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四)实施“浪子回头金不换”工程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因此,我们在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同时,必须从爱护“花朵”的角度出发,而不能像掐掉一朵被病虫侵害了的花朵一样,抛弃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对于失足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帮助和关心他们,持发展和变化的眼光去对待他们,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要让失足青少年对生活失去信心,以致重蹈覆辙。对已经走上了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应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寓教于审、惩教结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通过法制宣传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提高法律意识。实施“浪子回头金不换”工程,这相对于单纯的惩罚而言更有意义。
司法机关和执法机关应采取有别于成年人的方法,建立相应的教育制度挽救犯罪的青少年。司法机关要广泛宣传,认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寓教于审、惩教结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犯罪的青少年在侦查、起诉、审判、改造等环节采取有别于成年人的方法,着眼于教育和挽救,以达到既治病又救人的目的。执法机关要建立追踪回访考察制度,建立帮教体系,对判处刑罚的青少年确定专人帮教,定期考察,帮助他们重新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
总之,目前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创造健康的社会环境,把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到积极向上的轨道上来,并让他们学有所成,就业时有一技之长,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作出更大的贡献。

Ⅵ 罪犯在犯罪时,会有哪些心理活动

1、犯罪行为一方面是一种危害他人、危害社会且必定要受到惩罚的行为,但另一方面,通过犯罪行为的实施又将满足犯罪人的各种非法欲望和变态心理。因此,犯罪行为人在进行犯罪行为过程中,心情不可能完全平静、坦然,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兴奋、紧张、恐惧等各种各样的犯罪心理,尤其是情绪上的变化是很大的。
2、犯罪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又因其犯罪经历和犯罪形式的不同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一般而言,初犯的紧张、恐惧较为明显,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由于心情格外紧张,害怕被人发现、被人抓住,对能否实现犯罪目的没有把握,所以注意力过于集中,注意范围狭窄,在犯罪现场容易留下作案痕迹;而累犯、惯犯的紧张、恐惧表现就不那么明显,由于多次作案,对犯罪结果的预计比初犯更有把握,且具有一定的反侦查手段,作案时不慌不忙,遇到意外收获时的得意忘形、作案中的沉着冷静等都与初犯有很大的不同;一般大案要案均系累犯或惯犯所为,由于作案人目无法纪,无所顾忌,因此作案时更显心狠手辣、冷酷残暴,毫无怜悯、同情之心,紧张、恐惧也抛至脑后,更显得冷漠、麻木。如果犯罪人在作案过程中,遇到被害人反抗、犯罪同伙退缩时,就容易产生愤怒情绪,变得凶狠残暴、伤人毁物,甚至因此而杀人。
3、犯罪人在开始实施犯罪行为时,伴随着紧张、恐惧还会产生一种异常兴奋感,但随着犯罪的进行逐渐平静下来,思考怎样逃避侦查,销毁罪证。在某种情境的刺激下,犯罪人也可能沉静下来,恢复正常的理智和情感,中止犯罪。如杀人犯在杀人犯罪过程中,对被害人产生同情,将其送进医院,本人去自首等。

Ⅶ 求罪犯心理剧剧本

谋杀生命
人 物:张伟(大三学生),时空县令,县令师爷,衙役若干,一年前的张伟和他的朋友若干
师 爷:升堂!
众衙役:威武!
师 爷:将罪犯张伟带上堂来!
众衙役:威武!
张 伟:大人!小人冤枉啊!大人!小人可是比窦娥还要冤一百倍啊!大人…
县 令:(拍惊堂木)肃静肃静!堂下所跪何人?
张 伟:小人张伟.
县 令:那你有何冤情?且速速道来.
张 伟:我…诶不对呀!是你们把我抓来的,我怎么知道你们要干嘛呢?
县 令:(怒拍惊堂木)罪民张伟!公堂之上,岂容你狡辩?不过本官本着秉公执法的态度,念尔等所犯之过错浑然不知,本太爷就替你一一道来,师爷!
师 爷:小人在.
县 令:把罪民张伟的罪状书拿来,念给他听.
师 爷:是,大人,张伟你听好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时空县令李元宏因涉嫌聚众在寝室斗地主,有伤风化,故罚奉三月,以儆效尤,钦此…
县 令:(一巴掌拍了过去)我钦你个大头鬼噢!你念得西里东西嘛!
师 爷:对不起对不起大人,念错了,念错了…
县 令: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罪民张伟听着,本县令就亲自将你的罪状一一道来.
张 伟:好啊,我听着,我到要看看你是如何诬陷与我.
县 令:好小子,本县就叫你死个明白,首先,第一条指控,你犯有,谋,杀,罪!
张 伟:谋杀?我谋杀?我谋杀谁呀?大人,一定是弄错了,我从小到大连只鸡我都不敢杀,还怎么敢杀人呀?大人,我…
县 令:(拍惊堂木)肃静肃静!公堂之上休得喧哗!罪民张伟你且听好了,你被指控参与谋杀了,生命.
张 伟:生命?我谋杀了生命?
县 令:看来你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啊!那好,本县就让你做个明白鬼,证据何在?(光影转换,一年前的张伟和一帮朋友走了出来)你是否还记得,在2008年的一个傍晚,你谈了两年的女朋友突然和你打电话说要和你分手,当时你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的打击,于是,你就和你的一帮朋友,出去借酒浇愁.那晚,你和你的朋友们,烟,一根接一根的猛抽,酒,一瓶接一瓶的猛灌,直到你们都侫丁大醉不省人事;烟酒有害健康这个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你不可能不知道,而明知故犯,这,就叫谋杀,赤裸裸的谋杀!
张 伟:可…可我抽烟喝酒再怎么样也只是折腾我自己呀!难道这样也算谋杀吗?
县 令:(怒拍惊堂木)罪民休得狡辩!是,如果仅仅是你,我当然无所谓,可是那些陪你喝酒的朋友呢?你们一起这样完全可以算做共同犯罪!共同谋杀生命!当然,这个案子我会另行审理,现在,我们再回头说你的问题,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说,如果你的父母知道了他们会怎么想?他们会伤心会难过,会担惊受怕睡不着觉,这样,他们的身体就会越来越差越来越差,直至,死亡.所以,也也是在变相的谋杀你父母的生命!
张 伟:这…我,我伏法认罪!
县 令:认罪?别忙,这仅仅只是你的第一条罪状而已,接下来,还有更多关于你的指控,很不幸,还是谋杀!
张 伟:什么?还是谋杀?怎…怎么回事?
县 令:给你个提示,在你们寝室,有一个绰号叫大头的同学,知道后来他哮喘病是怎么来的么?
张 伟:难道…也是因为我?
县 令:(拍惊堂木)少跟我装糊涂!你们成天就知道在寝室里上网沉迷游戏,当然,如果只是这样到还算了,但是你们抽烟,把整个寝室弄得烟雾缭绕的,就和火灾现场毫无差别!尤其到了周末,你们通宵的时候,让一个体质并不是很好的人待在那样的环境里,别告诉我你不知道二手烟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张 伟:我…知道,这么说,大头的生命,也是我谋杀的了?
县 令:不过念在你是无心的,算做过失杀人,可以从轻发落.
张 伟:谢大人.
县 令:你…好像很不开心?心情很沉重?
张 伟:我身上背负着这么多的罪孽,能开心得起来吗?
县 令:你必须开心起来,要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天,否则,你又要背上一条新的罪状了.
张 伟:什么?我心情不好也有罪啊?
县 令:正是,要知道,心情是会改变身体机能的,你看,你心情一不好吧,就吃不下去东西,一吃不下去东西,这一吃不下去东西吧,体质就会越来越差,这体质越来越差吧,那什么稀奇古怪的病就会接踵而来,这稀奇古怪的病一旦得上的话,你的父母就会开始担心吧?你父母开始担心…
张 伟:好了好了好了好了…大人,我知道错了!
县 令:我还没讲完呢!你知道什么?还有,情绪是会传染的,你看,你一不开心吧,你的朋友就会跟着不开心,那你的朋友一不开心吧,你朋友的朋友就会跟着不开心,你朋友的朋友一不开心吧,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也会跟着不开心,那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一不开心吧,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张 伟:大哥,你饶了我吧!我知道错了.
县 令:你知道错了?好像还不够深刻吧?
张 伟:不够深刻?那大人,小人已经深刻的知道错了.
县 令:啊?这个…可能是我的意思没有表达准确,我是想说你还没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到你的错误.
张 伟:好的,大人,我已经非常深刻的认识到了我的错误.
师 爷:(悄悄的)大人,刚刚评委派人来说,咱们的时间不多了,得赶紧结束了.
县 令:好的,本次审理就此结束,我们再重申一下我们的口号吧,我们这次心理情景剧大赛的口号是
张 伟:没有蛀牙!
(众衙役将可怜的张伟重打了四十大板)
县 令:(啰嗦)再说一遍,我们这次心理情景剧大赛是为了深入贯彻省教育厅下达的《关于举办首届高校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的通知》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我校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结合在校生的实际情况而举办的重大赛事,要记得,我们这次大赛的主题是‘关爱生命,阳光心灵’噢!
(最后,县令一遍演讲,台下的工作人员一边上来搬东西,最后甚至把啰嗦的县令都搬了下去)

Ⅷ 有关罪犯心理的几道简答题

  1. 被周围管理者制服

  2. 有突发事件或对自己不利的消息

  3. 冲动,不服,叛逆

  4. 伪装心版血管病、胃出血、权肝炎等内科疾病或头痛、聋哑、瘫痪等运动机能和感觉障碍方面的疾病。由于各种疾病都有一定的病因、发病机制、体征表现,法医,司法精神病专家进行检查,可以鉴定真伪。将延长刑期。

Ⅸ 罪犯的心理到底是怎样的想才明白

理、行为特征复杂多样,但是只要我们去潜心研究、分析,就不难找出他们的规律,然后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罪犯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对策施以教育。以笔者之见,应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一)提高民警的政治、业务素质及处置能力。教育改造工作是一项很复杂也很艰巨的任务,我们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罪犯,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应当坚- 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执行《监狱法》,努力提高执法水平,真正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培养民警正确处理狱内常见事态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一支召之即来,来之善战的警察队伍。其次加强民警队伍的培训,提高民警自身的工作能力,使每个管教民警具有心理学家的才能,艺术家的气质,思想教育家的方法。
(二)进行认罪服法教育和形势前途教育。通过认罪服法教育,使其明白法律的公正性和严肃性,认识自己的犯罪危害,从而加深自己的罪责认识,增强改造的紧迫感。通过形势前途教育,消除悲观心理,认清改造方向,增强其安心改造、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勇气。
(三)切实抓好入监教育关。入监教育是对罪犯“洗脑”的第一道工序,这一关抓不好,就会严重影响今后的改造质量。笔者认为,入监教育应分四个阶段,有计划的进行认罪服法、学习服刑改造政策、遵守监规狱纪的教育。第一阶段:以《监狱法》为主要内容进行教育。主要解决罪犯的认识问题,让罪犯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有个正确的认识,做到服管服教。第二阶段:进行认罪服法教育。这个阶段是重点阶段,组织罪犯学习《刑法》,提高思想认识,检查自己所犯罪行对国家、对人民的危害,挖掘犯罪根源。教育罪犯如何认识法律的权威、犯罪的严重后果,放弃冒险心理。第三阶段:以“监狱罪犯服刑改造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进行遵守监规纪律的教育。促使罪犯明确遵守监规纪律的重要性,端正改造态度。同时,教育罪犯学会自我调控,正确处理好四种关系:一是与其他罪犯之间的关系;二是与警官之间的关系;三是与亲属之间的关系;四是思想改造与劳动改造的关系,促进罪犯不但不想违法犯罪,而且也不敢违法犯罪。第四阶段:进行思想小结。让罪犯总结对自己的罪恶是如何认识的?对法律判决的态度怎样?对国家的改造政策、法律、监规是怎样认识的?等等。通过小结,使罪犯能巩固前段入监集训的成绩,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改造方向,给新接受单位输送合格的“生员”。
(四)重视和解决罪犯的实际困难。不少罪犯家庭都比较困难,他们对家 本文来自文秘114 http://www.wenmi114.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庭生活及子女的读书问题特别关心,特别是“杀亲”犯,更是如此。因此,为了使罪犯安心改造,应当为他们解决一定的实际困难。比如罪犯子女的读书问题,监狱可以与当地行政部门、民政部门协商,给予适当解决。又如罪犯家庭发生意外事件时,我们一定要本着人道主义的原则在做好罪犯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认真妥善处理好意外事故及事故所涉及的有关事情,使罪犯深深感到政府的改造政策的英明、伟大,深感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公正,深感政府及我们民警的温暖关怀,进一步增强罪犯安心改造、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决心。
努力搞好生活、卫生及医疗工作。罪犯的衣、食、住、医问题都是由监狱来解决的,这些工作抓得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到改造工作质量,因此必须认真解决。我们应当做到“三个抓好”:1、抓好罪犯的伙食管理。在罪犯的生活标准范围内,尽量调剂和改善罪犯的伙食,保证罪犯吃饱、吃熟、吃热、吃得卫生。然而,我们的一些监狱由于“囊中羞涩”,对罪犯的生活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求餐餐有,不求花样新、质量高。2、抓好罪犯的疾病防治。对罪犯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定期对罪犯的宿舍区、娱乐场所进行消毒,预防疾病传染,发现罪犯患有疾病要及时给予治疗。3、抓好医院的日常诊治工作。对我们来说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无法把工作做好,对罪犯来说也是一样,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无法安心改造。要提高改造质量还必须把医务工作做扎实。监区集中的监狱,只设立监狱医院也是可行的,但是必须把日常对罪犯的诊治工作做到家,防止罪犯抱怨“生病也得生对时候”。有些罪犯往往以监狱机关对他们的生活安排和疾病治疗情况作为衡量执行改造政策的标志。可见,做好罪犯生活管理及卫生教育工作,对稳定罪犯情绪、消除对立面、促进罪犯的改造、取得社会的重视和支持,体现我国改造政策的正确是有一定的重要意义的。
(五)采用罪犯心理矫正技术,培养罪犯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监狱要大力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试、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工作,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和引进专业人才,帮助罪犯矫正原有的不良心理和消除入监后形成的不良心理,逐步完善罪犯的人格结构,提高各方面的心理素质。
总之,改造罪犯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在新的时期,面临着新的课题、新的挑战,但是,不论条件怎样变化,只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深入调查研究,把握改造罪犯的规律,紧紧围绕罪犯不同时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依法治监,做到严格、科学、文明管理,就能顺利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使命。

Ⅹ 浅谈罪犯矫治中的心理治疗方法

罪犯(劳动教养人员)心理治疗
罪犯心理治疗是矫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度最大、专业性极强的一项专门技术。
第一节 罪犯心理治疗概述
一、概念;
专业人员运用医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对心理障碍较为严重的罪犯(劳动教养人员)所进行的治疗活动。
心理治疗是与躯体治疗相对应的一种治疗方法。既然罪犯是心理障碍与其他各种精神疾患的高发人群,其犯罪心理的形成又往往与心理疾患有关,因此在其服刑改造过程中,心理治疗是绝对必要的。
罪犯心理治疗包括四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1.实施治疗者——心理医生或其他心理学工作者;
2.被治疗者——罪犯中的神经症患者、人格障碍者、情绪或行为障碍者、精神活性物质(酒、鸦片类毒品、致幻剂、兴奋剂、镇静催眠药)成瘾者或 其他心理障碍者和有变态心理者;
3.治疗手段——语言、文字、表情、态度、动作、姿势、行为、治疗者形象、与被治疗者人际关系、治疗场所环境及装饰等;
4.治疗目的——促使心理疾患康复,消除变态心理、消极情绪和异常行为,恢复心理健康和重塑健康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就其专业性来说,是共同的,都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两者在工作对象、工作方法也有一定重合,但有较大区别。
1.对象不同:心理咨询对象广泛,可以是正常人(来访者),也可能是病人,较多的精神正常但遇到困惑、感受到困惑的人;心理治疗对象主要是轻度或中度的人格障碍与精神疾病患者。
2.任务侧重点不同:咨询的任务主要促进来访者成长,强调发展模式,帮助来访者实现最佳潜力,为正常发展消除障碍,重在预防,在危机之前给予干预;心理治疗多是帮助病人弥补过去已形成的伤害更多强调某些治疗方法所针对的适应症,解决发展结构障碍的改变。
3.工作情景不同:心理治疗多在临床或医疗情景(医院、诊所)中进行;咨询除此外范围更广。
4.工作方式不同:咨询应用更多的方式介入到来访者的生活环境中,与来访者的家庭亲友取得联系,设计组织学习班和各种团体活动;心理治疗更多为会谈,有时辅用药物治疗。
5.其他不同:咨询者称为咨询家,会期较短;治疗者称为治疗家,会期较多,时间较长。

三、罪犯心理治疗的目标
1.解除心理症状
罪犯精神不适症状或心理问题存在,造成了心理上的痛苦,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因此通过心理治疗要消除罪犯的精神痛苦和解决罪犯内心冲突,恢复其正常的社会功能。
2.疏导消极情绪
通过治疗,消除罪犯的疑虑、紧张、焦虑、痛苦、悲观、抑郁、绝望、不满、怨恨、敌对等消极情绪,促使罪犯恢复心理平衡,形成良好的情绪反应方式,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
3.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通过治疗,使罪犯能够主动地、有效地调节情绪与行为,在遭遇剧烈的精神刺激是,不致产生情绪冲动和爆发性行为,尤其要防止激情性犯罪行为的发生。
4.消除不良行为和建立新的良好行为模式
通过治疗,改变罪犯有害的行为习惯,消除罪犯存在的各种不良行为,培养罪犯形成良好的行为反应模式,增强罪犯对各种情境的行为适应能力。
5.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治疗,增强罪犯对环境的耐受力和适应力,改变其不良人际关系,教给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各种方法,避免在今后因为人际关系适应不良而产生新的违法犯罪行为。
6.重建人格系统
通过治疗,帮助罪犯正确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及其对社会的危害和产生的原因,明确对待他们的正确方法,使罪犯重新建立起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正确观念,提高罪犯的认识能力,培养罪犯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能正确对待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人格成熟。

第二节 罪犯心理治疗的主要类型和技术
心理治疗的方法太多,有人总结多达400余种,现在许多方法有相互融合的趋势,很多方法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扬长避短。

一、认知疗法(Congnitive therapy)
认知疗法于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产生,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被治疗者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信念、认识或思想,通过认知的改变,矫正消极的情感和行为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
认知疗法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其着眼点放在患者非功能性的认知问题上,企图通过改变患者对己、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并改善所呈现的心理问题。
代表人物贝克(A•T•Beck)“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因此行为矫正疗法不如认知矫正疗法”
艾利斯(Ellis)认为,经历某一事件的个体对此事件的解释与评价、认知与信念,是其产生情绪和行为的根源。因此不合理的认知与信念
认知疗法不同于传统的行为疗法,因为它不仅重视适应不良性行为的矫正,而且更重视改变病人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和谐。同时,认知疗法也不同于传统的内省疗法或精神分析疗法,因为它重视目前病人的认知对其心身的影响,即重视意识中的事件而不是无意识。内省疗法则重视既往经历特别是童年经历对目前问题的影响,重视无意识而忽视意识中的事件。
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认知过程及其导致的错误观念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心理医生的任务就是与病人共同找出这些“适应不良认知”,提供“学习”和训练方法矫正这些认知,使病人的认知更接近现实和实际。随着不良认知的矫正,病人的心理障碍逐步好转。
由于文化、知识水平和背景的差异,人们对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识和对事的见解等。
如:同样一所医院,小孩可能认为是“可怕的场所”;一般人认为是“救死扶伤”之地;老年人会认为是“进入坟墓之门”,所以关键不在于“医院”客观上是什么,而是被不同的人认知或看成什么。不同的认知就会滋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反应。“认知疗法”强调一个人非适应性或非功能性心理和行为,常常是受不正确的认知而不是适应不良的行为影响。
认知疗法的策略在于帮助病人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认知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由这一过程所产生的观念来纠正本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或行为。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是分析病人的思维活动和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
认知疗法常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对于如何重建人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各位专家又有自己的不同看法。
由于心理困难和障碍的根源来自于异常和歪曲的思维方式,因此通过发现、挖掘这些思维方式,加以分析、批判,再代之以合理的、现实的思维方式,就可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
另外,认知疗法是针对心理分析疗法的缺陷发展起来,治疗把着眼点放在认知上,它不必管看不到、也抓不到的潜意识,只要更正这些可用语言描述的观念、想法、信念,处理好非功能的“认知”即可。既明显又具体,易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协作。
认知疗法强调,常见的心理障碍的中心问题是某些歪曲的思维。认知治疗在于向患者提供有效的方法以克服盲目、错误的认知。包括所有能改变错误认知的方法,如说明、教育、批评、促膝谈心等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相应地有其特殊的方法、技术和程序。
首先,心理医生要向患者说明一个人的看法与态度是如何影响其心情和行为的。
其次,帮助患者去检讨他所持有的对己、对人以及对四周环境的看法,从中发觉跟患者主诉的问题有密切关系的一些“看法”和“态度”,并协助患者去检讨这些看法或态度与一般现实的差距,指出其错误认知的非功能性与病态性。
最后,督促患者去练习更换这些看法或态度,重建功能性的、健康的看法与态度,以便借此新的看法与态度来产生健康的心理与适应性行为。
治疗过程:
1.建立求助动机。认识适应不良的认知—情感—行为类型,病人和心理医生对其问题达成认知解释上意见统一;对不良表现给予解释并且估计矫正所能达到的预期效果。
2.适应不良认知的矫正。要使病人发展新的认知和行为代替适应不良的认知和行为。
3.用新的认知对抗原由的认知。让病人将新的认知模式用到社会情境中去,取代原有的认知模式。
4.改变有关自我的认知。在此过程中,作为新认知和训练的结果,要求病人重新评价自我效能以及自我在处理自我认识和情境中的作用。
适应:情绪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等。

合理情绪疗法
认知疗法的一种,因其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又称认知行为疗法。
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在ABC理论中,A指诱发性事件;B指个体遇到诱发事件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

A C
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同事甲 无所谓
遇到 总经理 未理睬
同事乙 忧心忡忡

主要是由于甲乙两者大脑中存在不同的信念,甲认为“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看到我们没理睬也没什么”,而乙认为“是不是上次我顶撞了老总几句,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还要找我的岔子,太麻烦了”。前者属于合理的信念,而后者称之为不合理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最容易产生情绪问题,导致情绪障碍。
由于人们的情绪障碍是由人们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因此合理情绪疗法就是要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患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最大限度减少不合理信念给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以改变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来帮助患者减少或消除他们已有的情绪障碍。
具体步骤:
第一,要向患者提出,他们的思维方式、信念是不合理的;帮助他们弄清楚为什么会这样?讲清楚不合理信念与他们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
第二,要向患者指出,他们的情绪困扰之所以延续至今,不是由于早年生活的影响,而是现在他们自身所存在的不合理信念所致,敢于承认。
第三,通过以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方法为主的治疗技术,帮助患者认清其信念的不合理性,进而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帮助患者产生某种认知层次的改变。
第四,不仅要帮助患者认清并放弃某些特定的不合理信念,而且要从改变他们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入手,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避免再做不合理信念的牺牲。
这样,不合理信念及由此引起的情绪困扰和障碍即将消除,患者就会已较为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从而较少受到不合理信念的困扰。

二、行为疗法(见制作课件)
即行为治疗,是基于现代行为科学的一种非常通用的新型心理治疗方法,是根据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心理学实验方法确立的原则,对个体反复训练,达到矫正适应不良行为的一类心理治疗。
行为疗法的代表人物沃尔普将其定义为:使用通过实验而确立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方法,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的过程。
行为治疗家认为适应不良性行为是通过学习和条件反射形成的不良习惯,因此可按相反的过程进行治疗。
所谓适应不良性行为是不健康的、异常的行为,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原因,有些是神经系统病理变化或生化系统代谢紊乱而引起的症状,有些则是由于错误的学习所形成。
行为疗法是运用心理学派根据实验得出的学习原理,是一种治疗心理疾患和障碍的技术,行为疗法把治疗的着眼点放在可观察的外在行为或可以具体描述的心理状态上。
行为疗法主要包括满灌疗法、厌恶疗法、模仿疗法、放松疗法、思维阻断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等。
行为疗法首先应该通过选择,明确想更改、除去或养成的行为,如社交恐怖、焦虑症等,然后就其治疗目标的行为性质,选择一套能够描述的拟定好的治疗策略与方法进行治疗。不关心潜意识或内在精神,也不理会病情发生的因果关系,而是把重点放在当前可观察的非适应性行为上。行为疗法认为只要行为改变,态度及情感也就会随之相应改变。
与其他流派的治疗方法相比,行为疗法对治疗过程关心得较少,心理医生更关心设定特定的治疗目标。而特定的治疗目标又是心理医生通过对患者的行为的观察,对其行为进行功能分析后,帮助患者制定的。因此治疗目标一经确定,新的以条件作用为前提的学习过程就可以开始进行了。

满灌疗法
又称冲击疗法或快速脱敏疗法。是鼓励患者直接接触引起恐怖焦虑的情景,坚持到紧张感觉消失的一种快速行为治疗法。
著名行为治疗专家马克斯指出:对患者冲击越突然,时间持续越长,患者的情绪反应越强烈,这才能成为满灌。迅速向患者呈现让他害怕的刺激,并坚持到他对此刺激习以为常为止,是不同形式满灌技术的共同特征。
习能镇惊是满灌疗法的治疗要诀。如果患者合作,可以在几天甚至几周、2个月取得明显成效。
案例:治疗有不洁恐怖症和癌症恐怖症的女病人。
满灌疗法坚信:由于恐怖是经过经典条件反射

三、精神分析(心理分析)法(自由联想法);
精神分析法又称心理分析疗法,其理论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在1896年创立的。它不但是现代心理学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而且也是二十世纪内影响人类文化最大的理论之一。精神分析理论是当代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基础。在当今被人们采用的几百种不同的治疗技术中,绝大多数都从精神分析理论中吸取了某些基本原则、技术,或受到精神分析理论的推动。
(一)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又称心理动力学、心理动力疗法,它是一种描述人的内部各种力量矛盾运动的心理学说。在弗罗伊德看来,这种对立冲突就是人格发展和神经症形成的根本原因。因此,精神分析理论力图从人格和人性的深层次认识和理解人类。
意识—无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动力理论,人格发展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的中心和基础。
意识—无意识理论
弗罗伊德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潜意识)。

意识是人能够自知自觉的部分,人在清醒时
意识
对自身对环境的认识,注意到的心理过程属于
前意识
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此时意识
不到,但集中注意认真回忆,可以再现。
潜意识
潜(无)意识心理活动最深层部分
它与多种本能欲望和非道德冲动相联系的观念和经验,不被意识到并不是不存在,能量并没有消失,在无意识层中积极活动,时刻寻求满足,在一定程度上主宰人的精神活动。
发现“无意识”心理现象并对此进行研究,是弗罗伊德的重大贡献,它为我们开辟了理解人类深层心理的渠道,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各种神经症和精神病的症状都有其隐意,心理疾病的致病根源是当事人自己觉察不到的,因为他们隐藏在无意识之中,如果通过分析治疗,使这些隐意进入意识层次,在意识范围内进行认知领悟,就有可能使疾病逐渐消除。
人格结构理论
按照弗罗伊德弗罗伊德的理论,人格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包括三个成分,分别称本我、自我和超我。人格中的三个部分彼此互相影响,在不同的时间内,对个体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支配作用。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生下来即存在。构成
本我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饿、性等,
弗罗伊德称其为生本能,生本能是促进个体求生活动内
在力量又称为“力比多”(里比多)。本我内除了由基本
需求形成的生本能外,也包括着攻击与破坏两种原始性
的冲动,这种原始性的冲动所促进的内在力量,称之为
死本能。本我中的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故
而从支配人性的原则而言,支配本我的是快乐原则。如
婴儿感到饥饿就会哇哇大哭,决不会考虑母亲有无困难。
自我是个体出生之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分化发展而
产生的。本我需求在现实中不能满足,他们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如何根据现有的条件和环境的许可获得需求的满足。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自我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和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和调节作用。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处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超我中有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自我理想,要求自己的行为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二是良心,是规定自己的行为符合已内化了的道德准则。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支配超我的原则是完美原则(道德原则、理想原则)。它的作用类似于一个社会道德检察官,对个体的本能活动进行监控。
在对罪犯的人格结构分析中,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罪犯本我的强大,以及自我、超我的弱小。罪犯的犯罪动机大多出于本能的欲望和冲动。因自我的弱小,自我便不能很好地根据现实条件调节本我的满足方式,不顾一切地寻找满足本能欲望的机会;因超我的弱小,导致罪犯的道德、良知的低下,同情心极其淡薄而犯罪行为极其残忍。
精神分析学说以潜意识理论为基点,所要探讨的是“一个人为什么是那个样子”的真正原因,它设法将潜意识的东西进入意识中来(如采用自由联想法),然后通过自我认识,以摆脱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精神分析的目的和价值在于它能够挖掘出深藏在潜意识中的各种关系(尤其是童年的精神创伤和痛苦经历),使之被招回到意识中来。
患者借助于心理医生的分析、解释,理解这些关系,彻底顿悟和认识自己;心理医生再加以疏导,使患者宣泄并消除隐藏在潜意识中童年的精神创伤、心理矛盾和痛苦体验,最后矫治不良行为,达到治疗目的。

自由联想法
精神分析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打开无意识大门的钥匙。自由联想法就是让来访者在毫无拘束的情景下,把所有想到的和感觉到的毫不顾及地说出来,不论这种情绪是多么痛苦,这种想法多么荒诞不羁,只要想到的就说出来。自由联想的目的就是通过在自由、宽松、无拘束的情况下,让来访者倾吐内心所想到的一切,来释放被压抑在来访者无意识中的冲动、欲望、幻想、冲突等各种不为意识或社会认可的情感和愿望,一方面可以释放或缓解当事人内心深处的紧张和压力;另一方面心理医生可以获得大量的资料和信息,了解当事人的无意识心理,为进一步治疗打下基础。

哥们,写材料是最费脑子的。上网自己查查 找了一个不知道你能从上边扒点不。别的也实在无能为力了。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