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违处分 » 违法性

违法性

发布时间: 2020-11-21 12:49:54

⑴ 严打的违法

严打就是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执行是合法的。

⑵ 形式违法性与实质违法性什么意思

在大陆法系的犯罪论体系中,违法性是作为继构成要件符合性之后成立犯罪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要件出现的。违法性的这种地位使得对其理解的不同可能导致在对犯罪本质的表述及对犯罪的认定上产生极大的差异,因而关于违法性的争论历来颇引人注目。
违法性可以被分为实质的违法性与形式的违法性。形式的违法性意指行为违反法秩序或法规范。将违法性在形式上解释为违反实定法是最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从而也就没有太大的争论。在这里我们所要讨论的是关于实质违法性的各种理论。关于实质违法性的争论主要在法益侵害说与规范违反说之间展开。
法益侵害说认为,违法性的实质是对法益的侵害或威胁。李斯特认为,实质的违法性是指行为“对社会有害(反社会的或非社会的)”、是“侵害社会的举动”、是“对法益的侵害或者威胁”。麦兹格认为,违法性的实质是对一定的生活利益的侵害或者有侵害的危险(威胁)。规范违反说则认为,违法行为的实质是违反法规范或者违反法秩序。麦耶认为,违法性是指“与国家承认的文化规范不相容的态度”。小野清一郎说:“违法性的实质是违反国家的法秩序的精神、目的,是对这种精神、目的的具体的规范性要求的背反。违法性的实质既不能单纯用违反形式的法律规范来说明,也不能用单纯的社会有害性和社会的反常规性来说明。”团藤重光则指出,违法性从实质上说,是对整体社会法秩序的违反,是对作为法秩序基础的社会伦理规范的违反。
从法益侵害说与规范违反说的基本观点中大概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区别。然而要更加明晰这两者之间的争论,还必须了解关于违法性的另一组对立的概念,即结果无价值论与行为无价值论。结果无价值是指行为在造成法益侵害或者引起危险时,才给予否定性评价,以凸显被侵害的法益(结果)自身的重要性。行为无价值是指行为由于违反了社会伦理规范,就必须受到否定性评价,以显示行为本身不值一提,不值他人学习效仿。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结果无价值与行为无价值的对立不是刑法中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对立,而是刑法客观主义内部的对立。法益侵害说论者一般赞成结果无价值论,在判断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行为是否属于违法阻却事由时,最基本的是考虑行为是否侵害或者威胁了法益(此即结果)。

【崇阳县律师】http://www.lawtime.cn/chongyang

⑶ 刑事违法性指的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法律规定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
这是犯罪的特征之一,也是判断一种行为罪与非罪的一个标准

⑷ 何谓违法性性行为和违规性性行为.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个人认为,违法性行为是指违反我国现行法律的行为。违规行为也是违反我国现行法律的行为。因此二者没有本质区别。
在我国境内,只有法律才具有普遍约束力。也就是我们的基本行为规范一般都是由法律进行强制性调整。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对大众没有普遍约束力。

⑸ '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怎么理解

违法性认识可能性是指行为人是否具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的可能性。只要行为人具有认识到行为的违法性的可能性,无论他是否实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违法,都不能阻却责任。

法律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在有意识地实施某种行为时,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或意义有误解。法律认识错误包括:

1、误认无罪为有罪,这种情形称为幻觉犯。

2、误认有罪为无罪。

3、对自己实施的犯罪行为在罪名、罪数、量刑等方面有不正确的理解。

通常情况下,无论哪种认识错误都不影响定罪与量刑,按照法律的实际规定定罪处罚即可。特殊情况下,如果行为人确实不可能知道行为的违法性,即没有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则阻却行为人的责任。

(5)违法性扩展阅读:

违法性认识的期待可能性

违法性认识的期待可能性是指:刑法只惩罚具有期待可能性的人。这是刑法人性化的表现——这是刑法对人性的弱点洒下的一掬同情之泪。

所谓具有期待可能性是指能够期待行为人进行适法行为(不犯罪),但行为人却犯了罪。如果不能对行为人有此期待,则不能对其进行法的非难,因而阻却刑法上的责任。即,不构成犯罪。这就是责任主义。

只有在行为人的行为具有违法性时,才讨论是否具有期待可能性。其目的是排除责任。没有期待可能性是很例外的情况。

期待可能性不仅有有无之分,还有大小之分。例如,防卫过当的,有期待可能性,即可以期待他不防卫过当。但在他被侵害时,我们对他的这种期待可能性较小,所以刑法规定对防卫过当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于被胁迫犯罪的,如果被胁迫得完全没有意志自由,那么我们对他的行为就是“没有期待可能性”。

例如,乙被甲用枪顶着脑袋,逼迫他叫开自己朋友丙的门,因为甲试图抢劫丙。此时,如果乙叫开了门,客观上为甲的抢劫行为提供了帮助,我们会认为乙的行为没有期待可能性。即,我们不能期待乙当时说“头可断,血可流,朋友不可出卖”,并拒绝叫门。

如果被胁迫得不那么严重,则可能成立胁从犯。但是法律也规定对于胁从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说明法律充分考虑到了胁从犯在责任上的可谴责性较小。

⑹ 犯罪的故意与犯罪的违法性有什么联系

如果你采用的犯罪构成理论是三阶层理论即犯罪构成要件包括该当性、违内法性和有责容性的话,那么犯罪故意属于有责性范围,也就是说犯罪故意是在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具有违法性的前提下,判断其是否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的依据。从这个意义上你可以认为对犯罪违法性的判断是是否需要对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态度进行进一步分析的前提。

⑺ 违法性阻却

违法性阻却是指本来是违法性行为,但是因为某些原因(多是法律规定)而认为其不再是违法性行为.
比如故意伤人,但是在正当防卫时的故意伤人就阻却了违法性.还有紧急避险.

优势利益原则应该是指不同的利益有高低或先后之分,比如人的生命利益就比财产利益高.同样前面提到的紧急避险就是一种以小利益的牺牲换取大的利益,以财产利益换取人身利益.只是必须是迫不得已情况下的.

⑻ 犯罪构成的该当性,违法性,有责性

这即是犯罪构成的三阶层论。
构成要件该当性,也称构成要件符合性,是指构成要件的实现,即所发生的事实与刑法条文所规定的构成要件相一致。
违法性是指犯罪不仅是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而且是实质上法律所不允许的行为。
成立犯罪,除了必须具备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以外,还要求行为人具备有责性。有责性,是指能够就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对行为人进行非难、谴责。

⑼ 违规性性行为与违法性性行为鉴别

在我国刑法中规定的事情你去违反就是违法性性行为 比如性强暴 猥亵未成年等
我国刑法中没有明确规定的就是违规性行为 比如援交

⑽ 犯罪的主客观违法性分析

1、违法性的概念
犯罪行为不仅是形式上不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而且实质上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行为,即必须是违法的行为。如果没有违法性,那么即使责任再重大,也不成立犯罪。
所谓的违法性,就是指行为违反法律,即行为为法律所不允许的。由于构成要件是违法行为的类型,而构成要件又有征表机能和违法性推定机能,所以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在通常情况下具有违法性。但是,也有一些行为虽然符合构成要件,但却不具有违法性,例如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行为等行为。而这种排除了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的违法性事由,在德、日刑法上被称为违法性阻却事由,或者称正当化事由。
2、违法性的意义
违法性是判断行为是否成立犯罪的第二个要件。在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时候,首先要判断这个行为是否符合构成要件,如果不符合就不需要第二次判断,如果符合还需要进行第二次判断,即违法性判断。前者是一种抽象的、定型的事实判断;后者则是一种具体的、非定型的价值判断。违法性的判断意味着行为在法律上是无价值的,那么应该如何进行判断呢?判断本身包含着几个基本要件:(1)作为判断基准的规范——到底是刑法规范还是社会伦理规范?(2)作为判断对象的事实——到底是行为人的行为还是行为人实施行为所造成的后果?(3)判断自身的活动,即是判断行为还是判断结果?是判断行为的违法性存否还是判断行为的违法性程度等等。
3、违法性的本质
德、日刑法学界围绕着这个问题产生了几组概念,即形式的违法性和实质的违法性,客观的违法性和主观的违法性,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又称行为的反价值和结果的反价值)。
4、客观的违法论和主观的违法论
刑法规范从不同的角度区分可以被分为评价规范和意思决定规范,而客观的违法论就是将法律(刑法)理解为客观的评价规范,不管行为人的主观能力(刑事责任能力)如何,只要客观上违反了法律,就具有违法性。这相当于中国刑法规定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中的“不法”;而主观的违法论则将法律(刑法)理解为对行为人的命令规范,因此,违反规范的人必须是能够理解规范内容的人,也即只有具备辨别是非并能作出意思决定的人的行为,才谈得上有无违法性的问题,而要能辨别是非和作出意思决定则只有那些精神正常的成年人了(以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为准)。这样,主观的违法性论者就将法规范理解为意思决定规范,所以否认了没有责任的违法性,即那些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所实施的行为在法律上也不具有违法性,其实,这也是当前中国法律体系之下对违法的理解,即将违法理解为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内容。但是在德、日刑法三阶段的犯罪论体系中,由于已经将责任放在了第三个犯罪成立要件(阶段),即有责性中进行判断,因此,德、日刑法中的违法性也就是仅指客观违法性了,即德、日刑法中的一句刑法格言:“违法是客观的,责任是主观的!”,也就是说违法性决定于评价规范,责任决定于意思决定规范,违法只是一种与行为人的能力无关的客观判断。
当然,违法与责任、评价规范与意思决定规范仅仅是在理论逻辑上的分离,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割裂开来的,法的评价规范和决定规范可以同时在违法和责任阶段发挥双重作用,不同在于二者所针对的对象不同,前者针对抽象的、一般的 人,即具有一般的、客观的特征;后者针对的是具体的、个别的行为人,具有个别的、主观的特性。从司法认定犯罪的角度而言,一般的、客观的判断在前,个别的、主观的判断在后,因此违法性判断应当优先于责任的判断。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