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讲卫生
① 关于卫生、好习惯的小品、相声
相声:讲礼貌 (马季/唐杰忠)
文本:
马:这个,现在提倡呀讲礼貌。
唐:讲礼貌反应了一个人修养,反应了一个民族的文明。
马:对人呢要用尊称。
唐:嗯。
马:说话呢要讲文明。
唐:这样才和咱们这个文明国家相称。
马:比如说我见着您了。
唐:你见着我了。
马:我得跟您这么说话。
唐:怎么说呀?
马:哎,同志劳驾,我跟您打听点事。
唐:你瞧这多客气呀。有什么事,你就事吧。
马:我跟您问一个人。
唐:你要问谁呀?
马:我问的这个同志呀。
唐:嗯。
马:长的是高大魁梧、浓眉大眼。
唐:哦。
马:听说他是一位相声演员。
唐:哦,你说的这个人叫什么名字呀?
马:他叫唐杰忠同志。在您这单位吗?
唐:哦,在在在。
马:啊!
唐:在在在。
马:您给我请出来,我跟他见见面。谢谢您呀。
唐:别谢了,我就是。
马:哎呦,您就是唐杰忠同志。
唐:哎。
马:哎呦,太抱歉了。
唐:嗯?
马:这么半天没看出来你。对不起呀!
唐:这有什么呀。
马:你听这话你心里?
唐:我听着舒服呀。这多谦虚多客气呀。
马:你看看,抱歉、对不起、谢谢、您、请。
唐:客气话。
马:这不是客气话。
唐:嗯?
马:这表示了对对方的尊重。
唐:哦。
马:自己的谦虚、自己的讲礼貌。
唐:是呀。
马:哎,都得这样说话。
唐:哦哦。
马:你要换一种方法,没有这些客气话。你听这你心里不是滋味。
唐:那怎么说呢?
马:就这么说呀。
唐:嗯。
马:嘿!我说。
唐:这叫什么称呼呀。
马:我跟你打听个人。
唐:你要问谁呀?
马:这个人呀。
唐:嗯。
马:长的比武大郎高一点,脑袋跟茶盘子是的,听说是个说相声的。叫什么名字,大伙叫唐稀松呀。
唐:嗨,你干吗叫外号呀。
马:啊?
唐:我就是,有什么事吗?
马:你就是!
唐:嗯。
马:别逗了。
唐:什么叫,别逗呀。我就是唐杰忠,有什么事吗?
马:有事呀,没事能找你来吗?
唐:有事你就说吧。
马:说呀,别说了,两头都不乐意。说什么呀?
唐:你干吗来了?
马:我说你,别瞪眼,别瞪眼。一瞪眼比骺还难看。
唐:喝!
马:你看,这模样干吗呀,别,不至于这样。别介,行不行,干吗呀这样。你看看,回头你一生气你回头得病,一病回头哏屁着凉了,麻烦了吧,你不愿意告诉我,我找别人打听,别介,傻老爷们。
② 谁有讲卫生讲文明的情景喜剧,小品或是相声之类的资料吗
讲礼貌
甲:人与人之间应该讲礼貌。
乙:讲礼貌非常重要。
甲:礼貌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是感情的“粘结剂”,是打开友谊之门的“钥匙”,是伸向在困境中人的一只“温暖的手”。
乙:看来还真得讲礼貌。
甲:比如大家清晨第一次见面,一般都要打个招呼:“早上好”!别小看这句:“早上好”,它让人感到心理热乎乎的。
乙:的确如此。
甲:其实相互之间打不打招呼无所谓,谁也不该谁的、不欠谁的。可是,如果没有这句:“早上好”!你会觉得很别扭,不舒服,信吗?
乙:有那么玄乎吗?
甲:不信咱俩当着这么多观众的面,试一试,看你有什么反映,现在开始。
乙:怎么个试法?
甲:很简单,就当你我是早晨第一次见面,你从那边过来,我从这边过来,本来是老熟人,可是,见面后你看看你,我瞅瞅你,谁都不说话。
乙:这太简单了。
甲:来,开始。
(动作:二人相对而行,相互大量对方)
甲:怎么样?有何感受?
乙:你还别说,还真别扭。
甲:心里好受不好受?
乙:当然不好受。你好受啊?
甲:你知道我当时看到你那样有什么感觉?
乙:你的感觉我怎么知道!
甲:就觉得你这个人有病,病得还不轻。
乙:你才有病哪,说啥不好,说有病,真是的。
甲:其实,这礼貌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是跟对方打打招呼的问题,它还表现出一个人的修养。
乙:有那么严重吗?
甲:当然。人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应该尊重他人。
乙:也是,一个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甲:一个人光有礼貌还远远不够,还得懂得最起码的礼仪。对人有礼貌很重要,但不懂的礼仪照样不行。
乙:这还得有礼仪?
甲: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由金正坤教授讲授的《社交礼仪》就很好,不知道您看过没有?如果没有看过,建议您看看,很有益处。
乙:还真得多学点礼仪。
甲:这礼仪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不同的民族习惯的不同而不同。
乙:看来这礼仪还有这么大学问。
甲:可不是吗,就拿咱们国家来说,那可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域差别又很大,所以礼仪也不尽相同,要说世界之大,那么礼仪就更是千差万别了,咱民间也有一句话:十里不同俗。
乙:听您这么一说,还真长学问,您能否给露两手?
甲:听您这么一夸,俺心里挺舒服的,干吗露两手,干脆今天给您,同时当着大家的面露三到四手,您看怎么样?
乙:说他胖还真喘上了,好吧,您就露四到五手吧。
甲:没问题。首先咱从见面打招呼开始,您看这档次行吗?
乙:行,从哪儿开始都成。
甲:不过有时候您得配合一下。
乙:没问题,什么三下四下的,就是五下六下都行,您请好吧您。
甲:有这么好的配角,我得好好的表现一番。
乙:谁是你的配角,臭美吧你。
甲:别罗索了,现在开始。就说这见面的礼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性别都不一样。
乙:我们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是怎样的?
甲:你问的是古代还是现代?
乙:就问古代吧。
甲:你问的是男人间打招呼还是女人间打招呼?
乙:先问男人间的招呼怎么打。
甲:这很简单,如果两人是朋友或者是平辈之间,就是两人相互抱拳,然后寒暄。如果是辈分不同,下辈要给长辈抱拳作揖,然后寒暄。如果是给父母或者更年长的长辈打招呼,有时还有行跪叩之礼。要是给皇帝那就更讲究了,要行君臣大礼。你会吗?
乙:多少从电视、电影上看到过,也多少懂得一点,不好意思。
甲:你也会行“君臣之礼”?那你就给我行个君臣之礼,让大伙评判一下,给你打打分,看你合不合格?
乙:你玩去吧你。
甲:行不行礼没关系的,别气着身子。俺是‘斗你玩’。
乙:那要是女人之间行见面礼,该怎么个行法?
甲:这也很简单,就是相互道个“万福”。就这样(做动作)。
乙:这是古代的,那么近代、现代的你也给学学。
甲: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会说话,什么叫“学学”,确切的说得是“教教”。
乙:教教?你教谁啊?
甲:你啊,“三人行必有我师”。“知者为师”。你怎么都给忘了。
乙:好吧,就算你为师,既然这样,今天我得好好的请教一番(自言自语)。
甲:问吧,徒弟,当老师的哪儿有留一手的,都是毫无保留,无私奉献。
乙:老师,近代人和现代人见面怎样打招呼?
甲:你这学生怎么这么笨,你连最起码的见面打招呼都不会,真是没有礼貌。
乙:老师,您的礼貌多,给教教。
甲:好吧,近代的礼仪也做了改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礼仪也不断的变化。作揖改成了握手。特别是女同志,见面问好不再道“万福”,年轻人见了长辈不用再下跪磕头,你想想,现在人们都讲究卫生,像你穿的挺干净、阔气的,要是见了师父我往地上一爬,给磕个响头,一是我过意不去,二是也不卫生,你说是不?
乙:谁给你磕头下跪了。
甲:不光是这礼仪有了变化,就连这寒暄的语言都有变化,特别是在近几年,生活水平提高了,也都讲究文明礼貌了,这礼仪也都成了现代人必修的一门“功课”,出门在外和别人打交道多,应酬多,这礼仪也学了不少。
乙:还真是这么回事。
甲:这寒暄的语言也是变化很大。
乙:六七十年代见面都说什么?
甲:那时候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一般人们见面都是先问句“你吃饭了吗”?简称“你吃了吗?”
乙:干吗问这个,问点别的不行吗?
甲:大家都这样,那时吃饭是第一问题,都把能吃上饭作为最值得称道的事情。有的地方就更有趣了,不论一年四季,大伙到吃饭的时候都在门外,男女老少都端着碗在外面,先不管碗里承的是啥“好东西”,好让别人看到,至少说明我家今天有饭吃,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吃饭,更是一种炫耀。
乙:多不卫生啊!那该怎样回答。
甲:一般都回答“吃了”,不管肚子饿不饿,饭吃没吃,先回答了再说。然后反问一句“你吃了吗?”,要是回答“没有”,很可能说明你们家没有米下锅,说不定连个媳妇都娶不到。
乙:看来,这见面的寒暄语还有时代的烙印。
甲:就这句“你吃了吗”?还没少出了笑话。
乙:是吗,讲个听听。
甲:有一次,我刚从厕所出来,正好过来一个同事,他也是上厕所,他第一就问“你吃了吗”?
乙:你怎么回答?
甲:我当然回答“吃了”,于是我就问他一句“你吃了吗?”
乙:他怎么回答?
甲:“还没有,一会吃”。
乙:多尴尬,就没有别的话题。
甲:那时候就这样,上了年岁的同志可能还记得。
乙:老师,外国人见面都是行什么礼?请指教。
甲:要说国外吗,那外国也太多了,今天就不给你一一讲述了,就拣几个比较典型的,像欧洲、非洲什么的简单的向你传授传授,这学费吗,今天你就不用交了,算是免费的,不过下不为例。
乙:想得美,有钱谁向你讨教。
甲:比如欧洲,男士们见面一般是相互拥抱或者是握手。
乙:他们见面也问“你吃了吗?”这句话吗?
甲:人家不这样问,一般都是用HI或Hello打招呼,见面一般都是谈论天气。要是见到老人中国人出于对老人的尊重,一般好问“您老人家今年高寿了?”
乙:就是问年龄。
甲:咱中国的老人会很高兴的告诉你他(她)的年龄。但是在国外这样是不礼貌的,特别是对年纪比较大的女同志,这是不礼貌的,她会很生气。像什么:你在哪儿发财啊?工资多少啊?都不能问。
乙:那么该怎么问?
甲:你夸她,她会很高兴。
乙:怎么夸?比如我见到一位老态龙钟的女同志。
甲:外国人一般不称“同志”,一般称女士。
乙:我这样说惯了。
甲:你这样说:“您看上去真年轻,您真漂亮”。她会说“谢谢!”
乙:这样说在咱中国也肯定能行。
甲:你错了,比如你在路上见到一个很漂亮的女同志,你想和她搭话,说:“你真漂亮”。
乙:她会很高兴。
甲:她会说你“流氓”。
乙:怎么骂人啊。
甲:说你流氓是看得起你,这女同志要是一上火,把你扭到派出所,你吃不了就得兜着走,要是遇到她的男朋友或者老公,你就更倒霉了。
乙:看来,这不同的地方风俗习惯差别还真大。
甲:那当然了,咱们见面,多数都是面带微笑,热情打招呼,不过到非洲有个部落,第一次见面,欢迎你,向你打招呼先哭。
乙:这别不别扭。
甲:你为了对主人的欢迎表示高兴,你也得哭两句。如果你哭不出来,说明你没有真心。
乙:这风俗差别这么大。
甲:可不是吗。多数朋友或同事见面都是握手或拥抱,你到法国,法国你知道吗?
乙:法国谁不知道。
甲:到法国你要是见到你朋友的太太或小姐,你知道行什么礼吗?
乙:那还用说吗,当然是拥抱,谁不想拥抱啊,你说是不是啊,同志们。
甲:错了。你得行吻手礼。
乙:吻手礼?就是用我的鼻子去闻闻太太或者小姐的手?
甲:不对,就是用你的嘴,亲自吻―――,吻就是亲的意思,就是用你的嘴亲一下对方的手,以表示尊重对方。
乙:这,我可不干。用我的嘴吻她的手,她要是刚化完妆倒是还勉强可以,她要是刚从厕所出来我怎么办?
甲:算你倒霉。
乙:那我可就惨了。
甲:你这人怎么这么小气,连女人的手都不敢吻,真不像男子汉。
乙:你像男子汉,你吻过?
甲:我吻过是不可能的。
乙:就是嘛,叫你,你也不干。知道的是行“吻手礼”,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刷流氓。
甲:这还算文明的,有的礼仪你根本就接受不了,不过你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毕竟入乡随俗吗。
乙:看来要到一个新的地方,得先学习人家的习俗,不然,会闹出笑话。
甲:咱还是说国外,非洲有的地方,见面礼很特别。
乙:怎么个特别法?
甲:见到客人们来了,不是先上茶,而是先往客人身上抹泥巴。看你穿得西服洋装,等你一到,不一会,再看你,就认不出来了,整个一“雕塑”。如果这样(做动作)像个“思想者”。
乙:这是欢迎吗,整个就是欺负客人。
甲:你说错了,人家这可是最隆重的礼节,你得接受,据说当地有一种病,这泥巴会防止客人得上这种病。
乙:要这么说,还真得多往身上抹点泥巴,能治病嘛。
甲:咱这说的是国外,就咱国家也是差别很大。就是同一个地区的差别也很大。
乙:有这么严重吗?
甲:好吧,我现在考考你。
乙:你问啊,随便。
甲:出师了?
乙:你这是说的啥话,怎么叫“出师”?
甲:我问你,咱们汉族人最喜欢什么颜色?
乙:当然是大红大绿啊,它象征着吉庆祥和。
甲:如果有人给你一条雪白雪白的白布,让你挂再脖子上,你干还是不干?请回答。
乙:不干。绝对不干。
甲:干,绝对得干。
乙:不干,坚决不干。
甲:看来你还是孤陋寡闻,还得好好学习。我告诉你,这不叫“白布”,这叫“哈达”,是一位藏族的姑娘为了表达你们之间的友谊还有那个送给你的,它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那个,白色其实就象征着纯洁和友谊。
乙:看来我得考虑考虑。
甲:这是藏族同胞的礼仪,而且是最高的礼仪。
乙:看来,还真的不能以自己的好恶,而伤了兄弟民族同胞之间的感情,得接受。
甲:就说同一地区的风俗和礼节也大不一样,我就吃过这方面的亏。
乙:你这么聪明的人还吃过亏?
甲:这你就不懂了,再聪明的猎人也有失手的时候。
乙:请问阁下,是在啥时候失手的?
甲:说起来怕在座的各位笑话,这失手的不是别人,正是陛下我和我的媳妇。
乙:怎么你和你媳妇之间还有礼节,看来怕媳妇不光我。你都是给嫂夫人行什么大礼?
甲:去,我给她行礼?此话诧异。你怎么不会说话啊,你。
乙:你不是说在夫人面前失礼了吗?
甲:我也是过来人了,说出来也不怕你们笑话了。我的媳妇和我都是同一个地区的,不过不是恋爱的,是那种媒妁之言。就是因为风俗不同,我差点和她离婚。
乙:有那么严重吗?
甲:何止是离婚,我甚至想和她大―――――。
乙:啥事啊?怎么没有听您说过。
甲:今天,我也豁出去了,反正这事情也不怪我,我就给大家讲讲听听,让大家评评理,是怪我,还是怪我媳妇。事情是这样的,到我们那儿有个风俗,刚过媒的媳妇到春节过后的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二,要和新丈夫回娘家。
乙:废话,这丈夫还有新旧。
甲:对丈夫来说,也是第一次到岳父家去,也叫给岳父、岳母拜年。
乙:这有啥奇怪的,我们那儿也是。
甲:我为了这一天,我是盼啊盼,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可是没想到,就是这一天,我差点和我的可爱的妻子离婚。(说话时,语气沉重,最好带点哭腔)
乙:有啥事情,快说啊。
甲:到了正月初二的这天。我和我的娘子,早早的准备好礼物,我的心情真是难以形容(最好带点动作),甭提有多高兴了。我清楚的记得那天,刚刚下过雪,地上到处都是刚刚融化的雪水,我们那儿有个习惯,到这天人们都要到街上看“新女婿”,我自己觉得长得不错,心想,看就看吗,反正我长得虽说没有刘德华那么帅,但是,我还没有长得像潘长江那么丑。既然到了这个份上也没法不让人家看。
乙:到底怎么啦?
甲:等我在众目睽睽下走过时,听到不少的赞美声,都说我长得帅,还有不少大姑娘在夸我(做出害羞的动作)。
乙:别做美梦了。
甲:突然,从路边窜出几个大汉,我一看高兴了,是我的小舅子和他的几个堂兄弟,我以为是来迎我的,可是还每等我和他们打招呼,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把我打到在地,你说刚下完雪,地上到处都是泥水,你们也该找块没有泥水的地儿。等我反应过来,只听的满街上都是笑声。再看我满身都是泥,我那个气呀,就甭提了。
乙:这是为什么?他们不喜欢你?
甲:这是当地的习俗,就是新女婿第一次走丈母娘家,小舅子和姐夫必须用摔跤来欢迎,我媳妇也没告诉我,好让我有个思想准备啊,早知到就不穿好衣服,弄个破烂穿穿。
乙:你赶紧走啊,
甲:你说得好听,我走得动吗,小舅子让我走吗,没有走几步,又被他们放到了,等我走到我岳父家,简直就是泥巴人一样。
乙:这是什么礼节?
甲:就为这,我非得和我媳妇离婚,后来才知道,这是对新人的最好的礼节。
乙:那你生什么气啊?你看人家对你多热情啊!
甲:我媳妇该早告诉我一声,你说是吗。我好有个思想准备啊。
乙:看来这礼节还有这么多讲究。要是没有思想准备还给吓不轻。
甲:可不是吗。到过云南的朋友都知道,云南有一习俗,“泼水节”。要是一姑娘看好一位小伙,为了表达友谊和爱情,就往身上泼水,这可能是与云南的气候有关,因为那儿热,不用担心客人会感冒。
乙:这个礼节好,特别是对那些不好洗澡的人来说。
甲:好不好那是人家少数民族的礼节,风俗习惯嘛。不过这礼节要是用到哈尔滨,恐怕就不行,特别是冬天。
乙:那不照样吗。
甲:照样?
乙:那当然,人家的习惯吗。
甲:假如你,在哈尔滨,冬天,零下三十多度,犀利的北风刮个不停,你西装革履的独自一人走在大街上―――。
乙:慢,我怎么越听我越像来自北方的一只狼。
甲:狼不狼的咱先不管,突然,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出现在你的面前。
乙:看来我要交桃花运了。
甲:姑娘被你在迷人的小伙子给迷住了。姑娘为了表达一下那个,从家里弄来一桶凉水。
乙:废话,用开水那是退鸡。
甲:往你头上这么一浇。
乙:感觉好舒服奥。
甲:再看你。
乙:两眼直直的盯着姑娘。
甲:现在你已经不像你了。
乙:像什么?
甲:整个一根冰棍。
③ 关于卫生的相声
马三立相声《局长查卫生》
有一位局长啊,这儿有局长没有?反正不是文化局的局长,咱甭管他哪局。有一位局长啊,局长下片儿查卫生,这一个局呀它下属的单位很多,但凡过年、过节呀他总要到各处呀去看看、查查卫生,到哪儿呢?就到这么一个宾馆里。刚一进门呀,就见这个宾馆前厅满都是水呀,经理干什么呢?
经理那儿拿个大墩布正擦地呢,看那样子好像很卖力气的样子,可是头上啊并没见汗;那些女职工们干什么呢?女职工啊拿着搌布正擦楼栏杆呢,忙的手脚不停。
局长这么一看,“啊──很好嘛,搞的不错嘛!经常这么搞么?” 这经理这儿就吞吞吐吐地回答“哦错对……哦……是……是这样。”局长一看这墙角净是蜘蛛网,这玻璃窗子上净是泥点──下雨天溅的泥点啊。“啊──我到你们厕所看一下。”
经理一听“哎──哎,局长,您二楼、您会议室,您休息会儿,您喝点茶。”“不、不、不喝茶,我上厕所,我解小便。” 解小便不能不让去呀,经理带着局长,“这边是男厕、那边是女厕。”局长迈大步推门就进呀,刚一进门,这里边儿“嗡──!”一万多苍蝇──大苍蝇、小苍蝇、麻豆苍蝇、绿豆蝇……呜──呜──跟龙卷风一样,局长一进门这苍蝇往身上撞啊,愣把局长给推出来了。
局长一看“这怎么搞的?!这……这太不象话了嘛!”经理赶紧过来了:“哎-哎-!局长、局长,您二楼,您二楼休息室,您喝点儿水,您抽颗烟,过半个小时您再来。”“你们这个卫生可是成问题呀!我不抽烟!”啪!把烟头扔了,“我上厕所,我解小便!”
经理赶紧带着,“这是男厕。”局长这回呢,不是迈大步了,小心翼翼、慢慢腾腾、一步一步地推门、进来,一瞧啊──一个苍蝇也没有,“啊,很好嘛,一个苍蝇也没有啊,那好,那我解个大便。”
经理一听“局……局长,您……您要解大便?那您……您要拉您可……快点儿拉,这苍蝇可一会儿可就回来。”“苍蝇都哪里去了?”“这不中午十二点了,全奔食堂了。”
④ 马三立都有哪些相声详细!!!
他相声有很多,
说瞎话
算卦
老头醉酒
找糖
追
美容院
汽车喇叭声
开会
马三立、张专庆森:
开粥厂
拉洋片属
马三立、赵佩茹
三字经
对对子
马三立、王凤山
相面
买猴
讲卫生
情绪与健康
西江月
练气功
黄鹤楼
白事会
夸住宅
吃元宵
偏方
卖挂票
相声的魅力
十点钟开始
马三立、郭荣起、赵佩茹
扒马褂
等等。
⑤ 谁有讲卫生的小品开班会时用的,除了小品别的也行,像诗歌了,相声了,等等,拜托了,谢谢!!!
不讲卫生危害大
在一片茂密的大森林里有一所森林学校,学校里的动物学生可多啦!有熊猫美美,小猴林林,小象笨笨,小狗松松,小猫咪咪……还有兔子老师和狗熊医生。小猴林林很不讲卫生,经常喝生水,手帕脏了也不肯洗,掉在地上的食物他捡起来就往嘴里塞……所以大家都很讨厌他。狗熊医生曾不止一次地说:“林林,不讲卫生危害大啊!”林林却不屑地说:“我常喝生水,还不是好好的吗?”第二天,林林来到学校,狗熊医生上课的时候,林林不专心听讲,一会儿去拉美美的辫子,一会儿又去踩笨笨的鞋子。林林感到很没意思,于是悄悄地溜了出来。突然,林林被一块石头倒了,口袋里的蛋糕也掉了出来。林林不管蛋糕上还有一点小泥巴,三下五除二便把蛋糕吃光了。一抹嘴,便一蹦一跳地找松松玩去了。回到家,妈妈把他训斥了一顿。就让林林睡觉去了。半夜里,林林突然喊肚子疼,痛得它是大汗淋漓,在床上直翻滚,妈妈急忙找来了狗熊医生,狗熊医生给林林服下一颗药后,林林的肚子终于不疼了。
经过这次事后,林林变得讲卫生了,而且连他挑食的毛病都改了。狗熊医生高兴地说:“不光是林林,所有的小朋友都要注意卫生哟!”
太阳眯眯笑,
我们起得早。
手脸洗干净,
刷牙不忘掉。
饭前洗洗手,
饭后不乱跑。
清洁又卫生,
身体长得好。
讲卫生
小鸭叫,嘎嘎嘎,
叫我经常剪指甲。
小鸡叫,叽叽叽,
叫我别忘擦鼻涕。
小狗叫,汪汪汪,
叫我常常换衣裳。
饭前要洗手
小脸盆,水清请,
小朋友们笑盈盈,
小手儿,伸出来,
洗一洗,白又净,
吃饭前,先洗手,
讲卫生,不得病。
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
天天早起练身体。
你拍二,我拍二,
天天都要带手绢。
你拍三,我拍三,
洗澡以后换衬衫。
你拍四,我拍四,
消灭苍蝇和蚊子。
你拍五,我拍五,
有痰不要随地吐。
你拍六,我拍六,
瓜皮果核不乱丢。
你拍七,我拍七,
吃饭细嚼别着急。
你拍八,我拍八,
勤剪指甲常刷牙。
你拍九,我拍九,
吃饭以前要洗手。
你拍十,我拍十,
脏的东西不要吃。
小脏手,长指甲
指甲长长不剪掉,
又像小猫又像豹,
小手伸给奶奶瞧,
奶奶见了吓一跳。
漱口
小花杯,装清水,
“咕噜咕噜”漱漱嘴。
要想牙齿好,
吃过东西快漱嘴。
63、洗手帕
小手帕,印花花,
哪儿脏了擦一擦。
擦脏了,
泡水里,
自己动手洗一洗
⑥ 谁有关于卫生环保的小品或相声
旁白
——现在,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工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地球的破坏和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下面,我们先看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吧!
——场景一:在大街上
路人甲一边走一边说(在讲台前):“现在的污染真是越来越严重了,才四月就已经这么热了(假装抬头看太阳)。”说完喝完最后一口饮料,随手一扔,走了(退场)。
——场景二:在森林中
农夫乙(先寻找,然后看到一棵树)说:“哇(惊喜),这棵树起码有几千年了,砍了卖掉的话一定发了。”说完,拿起斧头(扫帚),开始砍(砍三下后退场)。
——场景三:在某工厂的总经理室
秘书丙给经理丁一张报表(纸),说:“经理,这是这个月处理污水的预算。”经理丁(看着纸)说:“70万,真是的,处理污水要花那么多钱,干脆直接排到海里去吧!” 秘书(小声、慢慢地说):“这样不太好吧!”经理(站起来说):“这有什么关系。人不知,鬼不觉,你这么胆小,将来怎么接替我的工作。”(退场)秘书:“唉!”(退场)
——就着样,到了2046年,地球表面已经被大量的垃圾覆盖,森林几乎消失,海水已经变得浑浊,连气候也不断恶化。一次,一股巨大的龙卷风从墨西哥出发直奔美国纽约。途中卷起了地表的大量垃圾。虽然龙卷风在到达纽约之前就已减弱并在纽约消失,可还是对纽约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自由女神像(。
大家请看(手指):受灾前的自由女神像是那么的美丽、庄重,可受灾以后……
(刚退场的四个人各用两个塑料瓶扔向身旁,吕锐假装被砸到,倒下,在讲台下将有绷带手臂露出,再站起来)
——同学们,你们希望你们将来的子孙在这种地球上生活吗?如果不希望的话,那就从现在开始,保护我们的环境
⑦ 关于美化环境讲究卫生的相声
给您推荐这段相声《讲卫生》
甲: 你讲个人卫生吗?
乙: 嗨,我们班里每个人都讲卫生。
甲: 你说说个人卫生的关键是什么?
乙: 病从口入,吃的东西都要洗。
甲: 再具体一点?
乙: 具体不了了,向您请教。
甲: 有这么几个字你要记住。
乙: 哪几个字?
甲: 生吃瓜果要用洗烫。
乙: 怎么讲?
甲: 吃生黄瓜,吃生梨要用开水烫一下。
乙: 这个,我爷爷给我讲过。
甲: 第二句:便前,饭后要洗手。
乙: 你给解释一下。
甲: 这你都不明白?就是去厕所前和吃饭以后要洗手……不是,去厕所前洗什么手啊?!
乙: 你问谁呢?
甲: 应该是饭前便后要洗手!
乙: 我说的呢,这一条我父亲给我讲过。
甲: 还有一条最重要的。
乙: 什么呢?
甲: 坐车回家,要消毒。
乙: 这一条很重要,因为车上啥人都扶着扶手,很脏,必须消毒。那用什么消毒呢?
甲: 用药皂消毒,因为车上啥人都扶着扶手,很脏,必须消毒!
乙: 我知道,不用你来重复我说过的话。
甲: 我这不是虚心向你学习吗!
乙: 去,少来这套!说实话,你到底做得怎么样呢?
甲: 我做起来很灵活!连我妈都夸我又灵又活。
乙: 你咋个灵活法?
甲: 那天我从动物园回来,一看见我妈给我留的一个又白又大的馒头,特馋人,我心里寻思:别等开饭了,我干脆拿起来先吃吧。
乙: 你得消毒洗手啊!
甲: 我虽没洗手,但我的心已经开始洗手了。
乙: 嗨,心里洗手有啥用啊?
甲: 其实啊,我有一个好方法。
乙: 什么方法?
甲: 我一边吃,一边把馒头的皮剥下来。让手上的细菌都占在馒头皮上。
乙: 这倒也是个办法
甲: 我妈妈也夸我有办法。可是我没吃饱。
乙: 怎么没吃饱?
甲: 你想啊,这馒头剥下来的皮足有两斤半,少了那两斤半,我能吃饱吗?
乙: 倒也是。
甲: 我想我要不吃饱,就太对不起我的肚子了!
乙: 那就在找你妈要一个馒头。
甲: 没有了,我们家吃饭定时定量。
乙: 你怎么办?
甲: 我看了看手中的馒头皮,拿起来“啪”一下就扔进……
乙: 垃圾桶里。
甲: 大嘴里。
乙: 啊?连细菌都吃了!
甲: 我妈直夸我有出息。
乙: 这是夸你吗?这是批评你。
甲: 原来我妈生气了。
乙: 是个人都得生气。
甲: 我为了让我妈高兴高兴,干脆帮我妈做饭。
乙: 对,是该帮家长做点事。
甲: 我为我妈熬了一锅粥,为了让妈妈吃得更香,我放了一把小枣在锅里。
乙: 枣粥当然好吃了。
甲: 我给爸爸妈妈一人盛了一碗粥,爸爸妈妈都夸我有本事。
乙: 那倒是。
甲: 可是,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我说:“等等,我要让大家吃得更好,更卫生”
乙: 你要干吗?
甲: 我每人发一碗凉水。
乙: 要凉水干吗?
甲: 我说:“爸、妈,你们喝粥的时候,碰到枣就先把枣泡水里,洗一洗。”
乙: 这是干吗?
甲: 我忘洗枣了。
乙: 有怎么洗的吗?
⑧ 急求马三立相声《讲卫生》台词!!
你能自己总结吗?
给个地版址权
http://www.vzhangmen.com/play8137bfb77b82a42f.html
⑨ 马三立的相声 讲卫生的最后一句话 胖子头上有什么东西来着
苍蝇;
马三立和侯宝林没有合作过。和刘宝瑞是否合作不清楚。
在现代相声史上,侯宝林与马三立是两座并峙比肩的泰斗,然而又是风格景象迥然有别的高峰。
众所周知,侯宝林的相声表演儒雅大方、挥洒优美,一扫旧时代相声表演的“江湖腔”与“低俗气”,提高了相声艺术的审美趣味与思想品位,被公认为是相声艺术革新的先锋与功臣;马三立的相声表演则亲切质朴、从容隽永,对相声艺术的优秀传统有着全面的弘扬与深刻的继承、从而使他的相声总给人“余音绕梁”之感。当听着乐了还不算,听过之后什么时候回味,什么时候都会让人忍俊不禁。如果说侯宝林是相声艺术继往开来的先锋的话,马三立则为相声艺术优秀传统综其大成的殿军。
然而,这仅仅是对侯宝林与马三立风格特征的总体概括与价值判断。他们两人在相声艺术方面的不同特点主要表现在其说演过的作品之中。如果对他们二人表演过的相声脚本作一比较,就会发现,侯宝林的相声,主题一定是谈笑风生的“杂文”;马三立的相声,则是情节曲折、人物鲜明的“故事”。前者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式的跳跃与举证;后者是“细描密写、铺平垫稳”式的滚动与点染。侯宝林的说表语气总是第三人称,马三立的叙述口吻总是第一人称。表现在艺术表现的思维方式上,侯宝林是演绎式的说理论证,马三立则是归纳式的叙事升华。从而在讽刺手法的运用上,前者是“嘲笑”式的指斥,后者是“自嘲”式的暴露。一个是“世事洞明皆学问”般的宏阔,另一个则是“人情练达即文章”式的深刻。比如侯宝林的代表性节目《戏剧杂谈》、《改行》、《关公战秦琼》、《戏剧与方言》、《夜行记》、《婚姻与迷信》、《学越剧》、《抬扛》等等,总是由一个话题说起。并罗列种种事例多方延展,将知识性、思想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统一在他与搭挡的“说、学、逗、唱”之中,听后往往有长知识大开眼界,明辨是非,提高思想等等的收获。寓教于乐,发人深省;而马三立的代表性节目如《夸住宅》《文章会》《开粥厂》、《买猴儿》、《卖挂票》、《似曾相识的人》、《高贵的女人》、《家传秘方》、《学说瞎话》、《逗你玩》等等,却是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或塑造一个人物,让事件暴露是非,使形象阐释思想。无论是由于恪守不杀生的善良准则,从而宁将虱子放到别人身上也不自己捏死的“马善人”,还是“工作马马虎虎、办事大大咧咧、说话嘻嘻哈哈”的“马大哈”,一经马三立的相声表演,便立刻会深入人心、活在口头。“马大哈”所以能成为今天现代汉语里一个常用的语汇,成为生活中的人们赋予“工作马马虎虎、办事大大咧咧、说话嘻嘻哈哈”一类人物的代名词,功劳或者说推广的专利应当记在马三立名下。
使侯宝林与马三立形成不同的相声表演风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侯宝林早年学唱京剧,后来偶然改行说了相声,期间又一度演过“文明戏”即早期话剧。l949年之后,又在北京倡导发起成立了“相声改进小组”,与一些作家、学者、教授如老舍、罗常培、吴晓铃等文化人合作,为他的相声革新及风格形成创造了条件与机遇,马三立出身于曲艺世家、父亲、哥哥和师傅均是相声名家,自幼耳濡目染、多有熏陶,加之他具有中学文化水平,长年在天津撂地演出,又有后来著名相声作家何迟的重要相声作品的长期支持,遂使他在掌握传统和表演风格上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除了地域与师承的关系之外.作为同时代的两位巨擘,侯宝林与马三立相声艺术不同风格的形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及其由此引起的相声艺人在政治经济地位上的巨大变化。在艺术创造上的审美体现与精神投射。
这种社会巨变带来的相声艺人的政治经济地位的变化,在侯宝林的艺术创造中表现得尤为集中,应当说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侯宝林已在天津成名。虽然当时他以不说“荤酸”内容的“文明相声”而为人称道,但其相声表演的艺术思维方式应该说与马三立区别不大。他之所以后来在北京于五十年代形成了有别于传统且魅力独具的相声创演风格,确实是政治经济地位的变革使然。1949年之前,相声艺人属于“下九流”、相声艺术属于讨人一笑的“欢喜虫”,艺人为了挣钱糊口,被迫“变良为娼”,说一些媚俗、奉承乃至迎合市民低级趣味的内容聊博一笑混饭吃。艺术处于既不自由又不自觉的的尴尬境地。新中国的建立,使包括相声在内的文学艺术成了整个民族和社会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相声艺人也与绝大多数社会成员一样平等,成了自身艺术的主人。他们开始在衣食无虞的全新生存状态下,自觉地运用相声艺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这种艺人尊严和艺术价值的双重回归使相声的创作和演出被赋予了艺术本能的价值内涵,具备了娱乐之外的认识、教育和审美的多重功能。这种社会历史的变迁投射到相声艺术的创作和表演语境上,不再是从前的自轻自贱的讨人笑乐或者逢迎恭维让人赏钱,而是由地摊走向舞台、由受歧视的乞食手段一变而为分工不同的审美服务,甚至被尊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此相声艺术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揭露和抨击假恶丑、颂扬和倡导真善美,来教育人民、服务大众。艺人的地位提高了,艺术的功能变化了,艺术创演的内容和艺术家表演的风格也随之一变。侯宝林因身处祖国的文化中心北京,又活跃于相声改进运动的前沿,这种巨变在他身上体现得尤为集中和明显。乃至影响到他相声艺术风格的形成。但这种变化在身处天津的马三立那里就没有侯宝林明显。时代之于马三立的相声艺术只有功能内容的变革而未触及个人风格的改变,有所变又有所下变,这是侯宝林与马三立相声表演风格迥然有别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