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卫生评估
① 心理健康的评估标准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标准
1.适应能力对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内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固然,人并不只是被动的适应,而且要在实践中能动地改造环境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但毕竟不能脱离自己生存的环境(含生活环境、工作性质、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以及个体的内环境等)。人在一生中,这些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有些变化很大。由于人们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变化往往是无能为力的,所以被动的适应和主动的适应,都是必要的。
能否对变动着的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是判断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如在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时,人人都会有些紧张。有人能随遇而安很快适应,有人则拖延很久,甚至焦虑不安、血压上升、心悸、睡眠障碍、出现各类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再如怕见生人,不能出差等都是适应能力较差的表现。
适应能力除与神经系统活动的强弱与灵活性有关外。还受生活经历和学习锻炼的影响。
2.耐受力对精神刺激或压力的承受力或抵抗力统称为耐受力。不同个体的耐受力各不相同,对精神刺激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如亲人不幸死亡,有人悲痛欲绝,号哭不止;有人则虽受强烈的情感打击但仍可理智处之;有人则可能导致反应性精神病或癔症。除从精神刺激、社会变故的强度来区分耐受力外,耐受力的不同,还表现为对刺激的时间持续性方面。生活中有一类精神刺激虽然不是十分强烈,但是频繁出现或持续存在,有人可以耐受短暂的强烈刺激,但在慢性精神折磨持续存在的情境下出现心理异常,以至人格改变、精神萎缩,甚至发生心身疾病。有人虽然终生伴随有种种精神刺激,却并不导致心理上严重问题;还有的人能把克服这种精神刺激带来的种种不快变为生活奋斗的动力;也有在几科无法忍受的逆境中奋发图强做出好成绩者。对于种种强的或慢性的精神刺激,有人会因之留下终生影响,一有反复就会出现心理的或躯体的症状和不良反应;有人则无论怎样,都能坦然处之,工作、生活正常。
人的先天素质、神经系统强弱类型及活动特点对个体耐受力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环境的作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人格特征、认知和评价水平。耐受力水平的提高更依赖于自觉确立的进步人生观和生活信念及在生活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坚强意志。没有崇高的人生目标,没有科学的信仰,没有为真、善、美奋斗的理想和决心,对生活中出现的变故和精神打击是难以应对的。特别是频繁的、持久的精神压力和刺激更是对世界
② 心理健康评估的指标内容有什么
心理健康评估的指标
1、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后,仍能随遇而安。情绪稳定,不受天气、地理条件影响,也很少受人际关系变化的影响。
2、心理强度。情绪变化不强烈,能冷静地寻找原因,抗精神压力的能力强,属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一类。
3、心理耐受力。有些精神压力不是突然而来,迅速而去的,它们缠缠绵绵,伴随着人的工作与生活长时间存在。能坦然面对这种境况的人,心理耐受力较好。
4、心理自控能力。人对自己的情绪、情感和思维活动,对自己的言行举止都具有自我控制能力,只是这种能力有个体差异。一个心理比较健康的人,自控力是较强的。
5、自信心。自信心是心理健康的核心支柱。当一个人面临生活事件和工作任务时,首先要估计一下自己的能力,想一想自己有无足够的能力去应付客观要求。真正的自信心有赖于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
6、心理活动的节律性。人的心理活动有自身的节律。比如意识状态便有明显的节律,觉醒--睡眠周期便是意识的节律性表现。这种周期被破坏,便会产生所谓的失眠。
7、意识水平的高低。指观察水平而言,观察力中,自我观察是对自己的情绪、思绪、个性特点及行为表现的体验及时察觉,通常也称为自觉性。对环境的观察力包括对客观事物的存在、发展以及细小差异的察觉。政党的意识活动是保证心理健康的敏感指标。
8、社会交往状况。正常的社会交往,是符合人情事理的人际交往,它可以增强人的生活情趣,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在生活事件发生时,能及时获得社会支持。所以社会交往既可作为心理健康的指标,又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
9、思维的品质。思维品质依其现实性和逻辑性为标志。不良的思维品质,多表现为空泛性和反逻辑性。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活动不具备现实性,不合逻辑性,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必然处处碰壁,并由此造成种种不愉快的情绪,影响身心健康。
10、心理受创伤后的康复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在蒙受精神创伤后,可以很快恢复常态,不留严重后遗症。
③ 心理健康评估有哪些原则
心理健康是指内心的平静与安详,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也是我们寄希望的目专标。现实生活属中,这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与完善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需要三种个体本身具有的能力,即求知、爱、和意志,这三种能力借助于自我发展表现出来的。
1、借助心理测评工具由简入深,循序渐进原则;
2、主要听从对方倾诉,了解评估者内心真正的原因;
3、配合评估者挖掘诱因,通过回忆,社会关系,重大事件等的回忆找到原因;
4、一定要采用正向的语言进行评估,不能因评估使评估对象产生新的应激负面因素。
④ 心理健康评估的指标是什么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健康是战胜疾患的康复剂,也是活的机体健康、事业成功的基本要素。那么,
情绪变化不强烈,能冷静地寻找原因,抗精神压力的能力强,属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一类。
心理耐受力。
有些精神压力不是突然而来,迅速而去的,它们缠缠绵绵,伴随着人的工作与生活长时间存在。能坦然面对这种境况的人,心理耐受力较好。
心理自控能力。
人对自己的情绪、情感和思维活动,对自己的言行举止都具有自我控制能力,只是这种能力有个体差异。一个心理比较健康的人,自控力是较强的。
自信心。
自信心是心理健康的核心支柱。当一个人面临生活事件和工作任务时,首先要估计一下自己的能力,想一想自己有无足够的能力去应付客观要求。真正的自信心有赖于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
心理活动的节律性。
人的心理活动有自身的节律。比如意识状态便有明显的节律,觉醒睡眠周期便是意识的节律性表现。这种周期被破坏,便会产生所谓的失眠。
意识水平的高低。
指观察水平而言,观察力中,自我观察是对自己的情绪、思维、个性特点及行为表现的体验和察觉,通常也称为自觉性。对环境的观察力包括对客观事物的存在、发展以及细小差异的察觉。正常的意识活动是保证心理健康的敏感指标。
社会交往状况。
正常的社会交往,是符合人情事理的人际交往,它可以增强人的生活情趣,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在生活事件发生时,能及时获得社会支持。所以社会交往既可作为心理健康的指标,又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
思维的品质。
思维品质已以其现实性和逻辑性为标志。不良的思维品质,多表现为空泛性和反逻辑性。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活动不具备现实性,不合逻辑性,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必然处处碰壁,并由此造成种种不愉快的情绪,影响身心健康。
心理受创伤后的康复能力。
心理健康的人在蒙受精神创伤后,可以很快恢复常态,不留严重后遗。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当生活环境变化时,能随遇而安。情绪稳定,不受天气、地理条件影响,也很少受人际关系变化的影响。
想直接电话咨询的客户,不收取任何费用,24小时服务。
由权威专家为你解答体检相关问题,根据你的情况给予专业的个性化指导意见。
⑤ 什么是心理评估和社会评估
1、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指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专改革属措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与社会公共秩序相关的重大活动等重大事项在制定出台、组织实施或审批审核前,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系统的调查,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
为有效规避、预防、控制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社会稳定风险,为更好的确保重大事项顺利实施。
2、心理评估:是指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共同指导下,综合运用谈话、观察、测验的方法,对个体或团体的心理现象进行全面、系统的和深入分析的总称。
(5)心理卫生评估扩展阅读:
心理评估的作用:
健康心理评估是指采用定性或定量的心理学方法和技术,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适应性及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的过程。健康心理评估是健康管理中对人整体健康评价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不仅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同时还能够反映心理活动方式在心身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专业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不仅是健康管理的重要内涵,更是衡量健康管理机构是否具备专业化资质的标准之一。
⑥ 什么是心理评估和社会评估
1、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指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要政专策、重大改革措施、属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与社会公共秩序相关的重大活动等重大事项在制定出台、组织实施或审批审核前,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系统的调查,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
为有效规避、预防、控制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社会稳定风险,为更好的确保重大事项顺利实施。
2、心理评估:是指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共同指导下,综合运用谈话、观察、测验的方法,对个体或团体的心理现象进行全面、系统的和深入分析的总称。
(6)心理卫生评估扩展阅读:
心理评估的作用:
健康心理评估是指采用定性或定量的心理学方法和技术,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适应性及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的过程。健康心理评估是健康管理中对人整体健康评价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不仅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同时还能够反映心理活动方式在心身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专业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不仅是健康管理的重要内涵,更是衡量健康管理机构是否具备专业化资质的标准之一。
⑦ 小学生心理健康评估
这是老师的任务吧~~~??呵呵
⑧ 心理卫生评估的任务
心理卫生评估对象是人,包括了病人和健康的人,故评估的范围既涉及了疾病,又涉及了健康,而且更重视健康的评估。心理卫生强调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评估的内容必须涉及这三个方面及相互间影响。当然在某项具体临床工作或研究中,常常需有所侧重,但在分析结果时应全面考虑其他方面的影响,具体而言,心理卫生评估任务包括如下方面:
1. 描述个体或人群有关疾病的特征,主要是从疾病的行为表现或精神病理学水平进行评估,协助临床诊断分类,作为科研病人人组标准,寻找各类疾病的特征性表现。
2. 描述个体或人群的健康状况,全面地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对构成健康的诸要素进行评估,为研究增进各种人群的健康机制和方法提供依据。
3. 评估日常健康行为习惯和日常功能有效水平。
4. 评估疾病发展中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行为、社会、情感等诸心理过程。
5. 评估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自然愈合过程中的作用。
6. 评估个体对不同应激刺激的反应,主要指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观察个体对各种应激事件的心身反应性质和程度。
7. 评估疾病康复过程中的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及其与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
8. 评估生活方式对防治疾病和增进健康的影响。
9. 评估个体或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对健康的影响。
10. 评估各种生态学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既包括了象噪音、环境污染、建筑风格等自然环境因素,也包括人际关系、群体气氛、家庭结构和关系、人口流动、城市化等社会环境因素。
11. 评估卫生保健的有效性,主要是指各种卫生保健设施和方法对提高人群健康的作用。
12. 评估医嘱依从性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
词语沟通主要是凭借耳的功能,非词语沟通是凭借眼的功能,有经验的医生和临床心理学家,凭耳眼来注意病人身体行为,而不单用耳来听病人谈话。弗鲁伊德(S.Freud)说道:“用眼睁看,耳朵听,相信无人再能保守他的秘密。”
在晤谈中眼可察觉苦恼(distress)的征候,即焦虑、疼前、忧愁或生气诸形式或痛苦表征(sign)。眼可有助估计病人企图隐蔽的感情。同时,又用眼来传送词语难描述的感情。接见人在晤谈中,要善用自己的眼来传送信息,也用它来观察传来的信息。
在理解会话对方时,很难笼统的说,对方“说什么”(听内容)比“如何说什么”(看他如何说)一定重要或不重要。一句恭维话可作两种解释,只有依靠面部表情或声调来判断意义。高兴或抑郁往往在几丈远之外便可认识,何须用词语来表达。喜笑颜开的表情,还难以用恰当的词语来描述。多汗的手、不停地抽烟和一只脚敲地板,怎能相信病人说自己是放松的。有研究报道,在交谈中传达的信息,属面部表情的占55%,谈话音调占38%,而词语内容只占7%,精神分析学家往往相信每个行为都是重要的沟通,有的把这里描述的非词语沟通称为“身体语言”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