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卫生 » 下游污染

下游污染

发布时间: 2020-12-08 14:24:58

『壹』 黑河下游生态环境污染原因

水资源度发利用河西走廊态环境恶化主要原提高水资源承载力面河西走廊目前总体说仍缺少强力行
西北高原河西走廊蜚声世界古丝绸路咽喉要道今我陆路沟通亚欧陆各重要通道发源于祁连山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水系灌溉着河西走廊近1000万亩耕养育着400万民维系着数百家工矿企业产孕育戈壁沙海片片绿洲祁连山雨雪冰川使河西走廊甘肃省经济实力强区许知道河西走廊条极度干渴走廊

态危机触即发

降雨量极少蒸发量极高我干旱区命繁衍经济发展全都仰仗着限祁连山水源河西走廊前未认识祁连山水源稀珍贵盲目发利用水资源经济飞速发展同造今水资源及态双重危机尴尬局面
石羊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其游片广阔绿洲称民勤绿洲绿洲北面世纪50代曾经碧波荡漾湖泊湖泊周边村民曾经着安定曾民勤县经济条件环境谁能想发沙进退耕荒芜村民流离失所等社变迁呢湖水早已干涸水位急剧降水质矿化度高态环境恶化已千万村民沦落态难民陆续流离失所自村已经空寥寥几户守望者经受风沙侵虐饱尝干旱煎熬
更严重沙进退、村民流落乡现像象瘟疫般悄声息湖区各乡村蔓延缺水民勤湖区已50万亩灌木林枯萎、死亡, 30万亩农田弃耕部已风蚀沙漠
造目前态危机局面主要原水资源超载即水资源度发利用石羊河民勤县境内唯河流民勤没自产表水游10座水库灌区截水留给民勤条干旱河流入民勤县平均径流量世纪50代5.4亿立米近四仅1亿立米表水枯竭量打井提取水民勤超采水1亿立米期量提取水直接导致态环境面临崩溃危机
处于河西走廊西端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危机局面同令忧世界奇景月牙泉面临灭顶灾月牙泉断萎缩1960水域面积14880平米水深7.5米1997已别降至5380平米2米2000水深甚至足1米
月牙泉问题位于疏勒河支流党河游敦煌市水资源危机标志事实敦煌市已形全省漏斗群漏斗遍布整敦煌绿洲持续量超采水敦煌市现漏斗群主要原196833间敦煌市水水位降27米至32米全市每超采水7500万立米严重超采已导致该市秦安湖、新店湖等六湖泊原湿面积消失
北石河尾端干海1982列甘肃省省级鸟类自保护区昔干海处湖泊湖水清澈游鱼穿梭水草丰美湖畔种沙灌木形道道茂密绿色屏障曾经鸟堂每春季自南栖息、繁殖鸟类达26种总数几万今干海已经彻底干涸干涸湖底平均10厘米厚盐碛浮尘新沙尘暴策源湖周边除稀稀拉拉濒临死亡沙植物外绵延起伏沙丘北石河游复截水浇田兴建鱼池量采水造干海态灾难主要原
发源于祁连山段黑河我西北区第二内陆河水资源总量43亿立米今水资源问题同突黑河水系本容纳众河流十庞古今发游绿洲程自河道改造工灌渠使些支流干涸消失建黑河支流修建许水库拦河蓄水些较支流逐步与干流失表水力联系流域西部黑河支流讨赖河平均径流量6.5亿立米修建解放村水库扩建鸳鸯池水库水库东再表水流入黑河游区规模荒垦量水资源消耗流游水量急剧减少据记载世纪50代黑河流入游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水量均12亿立米90代流入水量锐减至4亿立米枯水甚至足2亿立米与同黑河游断流间由世纪50代约100延至90代末近200河道尾闾干涸度呈逐增加势
水量急剧减少首先导致湖泊消失西居延海、东居延海水面面积20世纪50代仍十广阔别267平公35平公西居延海于1961干涸东居延海先三干涸1992彻底干涸
水量减少带连锁反应组态系统各种物衰败沙漠化急剧发展游三角洲乔、灌、草由三层结构逐渐演化二层、单层甚至片片枯死胡杨林面积由20世纪50代75万亩降90代34万亩根据影像资料比析世纪60代初至80代初额济纳旗植覆盖率于10%戈壁、沙漠面积约增加462平公今些半流、流沙丘吞噬着千百类居住家园古居延绿洲面临场空前态灾难
黑河游面临严重态危机同黑河游态环境渐恶化荒漠化已种普遍现象虽黑河游区工林网解放较发展局部区效阻止沙漠侵蚀使部沙化土转化工绿洲该区土沙化总体仍呈发展趋势沙化速度于治理速度高台县沙化速度治理速度2.2倍黑河游祁连山草原退化严重仅肃南县草场退化面积已近1100万亩占利用草场面积半游区土沙化水资源使用度放牧所致游区草原退化则主要荒种度放牧所致
让我我致富
水资源度发利用河西走廊态环境恶化主要原
实质反映河西走廊水资源承载力问题水资源承载力指区域流域内其水资源持续支撑经济社发展能力概念要点两:其持续水资源处于态平衡状态即较期看水资源消耗量补给量处于平衡状态;其二流域即水资源承载力仅要流域内某区域水资源状况衡量更重要要整流域总体水资源状况衡量度发利用水资源实际超越水资源承载力持续观点看区域流域水源承载力其实反映维护良态环境能力期水资源超载必造态系统破坏存条件恶化经济社发展失水资源物质基础列种种现象都判断水资源超载标志:水位持续降;河道断流加剧湖泊干涸;水污染断加重;用水矛盾尖锐水事纠纷断
河西走廊水资源超载客观原主要口压力新立河西走廊口增加1.5倍口量增加必增加粮食需求加光热土资源优势河西走廊确定全商品粮产基随规模垦荒种粮灌溉面积突飞猛进1997耕面积相于建初期3倍灌溉面积迅猛增导致灌溉用水急剧增加挤占原本用于维护植态用水说1997前河西走廊水资源超载主要原口增快带粮食产压力自直目前水资源超载压力则主要自于发展经济压力随着粮食全范围内暂相剩粮食产指令性计划取消河西走廊现新轮土发热近四河西走廊些县市耕面积扩展10%新垦耕主要用于种植经济效益相较高经济作物棉花、葡萄、瓜类等


河西走廊水资源超载主观原面期水资源承载力处于知状态其重要面河西走廊数十水资源发利用兴起几土发水利建设热潮水资源消耗量急剧增加少意识水资源承载力问题似乎河西走廊水资源取尽用竭些表水资源越越少并未认识水资源承载力脆弱停规模打井取水直水始枯竭态环境现严重危机才水资源稀缺珍贵
近些河西走廊水资源危机及其引起态环境恶化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央政府甘肃省委、省政府采取系列积极行仍存着诸尽意
迄今止河西走廊各没本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专题研究专项评估更没水资源超载问题做综合治理规划策河西走廊各水资源超载缺乏全面深刻认识甘肃省两位记者河西走廊滥垦荒十严重暗访30农民、农场工绝部受访者态环境概念字答接触基层干部知甚少甚至位农民反问记者:让我我致富
水资源态环境关系面目前普遍存些错误认识代表性:1、社主义初级阶段河西走廊水资源短缺条件要发展经济能牺牲态环境2、解决河西走廊水资源危机主要希望于外流域调水实际由于理环境限制相段间内能做3、种树搞态环境建设扩绿洲改善态环境殊知量种树、盲目发工绿洲避免要消耗量水资源挤占或游区植用水结导致植退化、枯死反总体恶化态环境
提高水资源承载力面河西走廊目前总体说仍缺少强力行农业用水基本维持原水漫灌、串灌式冬灌仍采取水泡式至今仍些单位违反政策规定垦荒政府关部门由于自眼前经济利益往往疏于管理默许甚至暗鼓励许农民尽能种点提高作物产量甚至想设自耕旁边农田林网树弄死政府领导遇产用水态用水矛盾往往优先考虑产用水河西走廊某区位林业处处曾经奈说:县工作遇农业用水林业用水矛盾我肯定首先保农业用水甚至些城市竞相建设规划建设规模水域景观

基于体制策

要解决河西走廊水资源超载问题必须思考历史结合现实着眼于远制订切实效策解决河西走廊水资源超载问题主要策至少应四面:

()全面深入研究水资源承载力
目前河西走廊各本区所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缺乏全面系统解至今太重视水资源持续利用重要原加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项十必要任务且项十紧迫任务
关于河西走廊水资源承载力目前急需研究主要内容:1、石羊河、黑河及疏勒河三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估确定各流域维系良态环境条件持续支撑经济社发展水资源量基础确定流域内各区每利用水资源量河西走廊干旱区区若清楚自每利用水资源量及整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情况必盲目发利用水资源导致本区或游区态环境恶化2、全面评估预测水资源超载经济社发展及态环境危害影响目前些领导所水资源超载问题认识模糊于解水资源超载危害要全面评估水资源超载已经济社发展态环境产危害且要水资源超载良影响进行预测给政府民群众警醒作用3、深入析水资源超载历史现实原前事忘事师 造本流域本区水资源超载历史现实原进行深入析才能找解决水资源超载问题策办

(二)强化完善流域管理
流域管理必须具权威性现存流域管理机构恰恰缺乏权威能高效运转原于流域管理存着体制缺陷
首先流域管理机构职能割既实行流域管理流域内所与水资源密切相关职能应由流域管理机构进行统管理目前河西走廊内流域管理机构都缺乏水污染防治、水源涵养林保护等管理职能
其流域管理机构缺少履行职能必要手段于服流域管理行缺乏行政、经济、律面手段些恰恰履行流域管理职能所或缺
第三关于流域水资源管理流域内各区没决策权我现行流域管理普遍采取由超越于政府流域管理机构(实际高层水行政部门派机构)进行管理式流域内各区流域水资源管理建议权决策权种管理体制流域内各级政府流域机构决定往往采取利执行、利执行甚至反态度流域管理机构各政府间难进行效意见沟通信息交流其决策难做科合理符合实际要强化完善流域管理流域内各代表必须能够广泛参与决策所决策都应由代表家律规范围内进行民主决策际水资源管理普遍经验证明点

(三)加强约束监督促进各合理利用水资源
面河西走廊水资源已经超载河水断流水资源枯竭进引起态环境破坏危及存另面社经济发展却要求提供更水量河西走廊水资源总量相间内难增加要解决水资源供水矛盾力气提高本水资源承载力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现实途径两条节约用水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减少高耗水作物及高耗水工业产品比例河西走廊近几虽两面都做些努力取绩与水资源严重超载现实用水需求增巨压力相比仍微更令忧虑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矛盾及眼前利益与远利益矛盾使河西走廊提高水资源承载力面面临巨挑战各级政府领导面面临级政府达各项经济发展指标另面着较强升迁欲望所仍继续量发利用水资源冲特别处于游区领导更;由于领导每届任期相于水资源超载引起态环境灾难所经历间要短即便本水资源已经超载些政府领导往往更重视任期内经济发展问题继续度发利用表水超采水
鉴于必须建立各级政府约束监督机制促使切实担负起水资源持续利用责任首先完善各级政府考核措施要水资源承载力态环境质量指标至少放几项主要经济社发展考核指标同等重要位其尽快河西走廊普遍建立水权制度流域内各盲目发利用水资源受任何约束种现象再能继续要让流域内各都知道自用水资源量必须建立水权制度流域内持续利用水资源配各及用水户超额利用水资源者受严厉约束监督反节约利用水资源者经济报水权制度主要应由流域管理机构实施
几项策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加强水资源态环境教育宣传应该做基础工作强化完善流域管理则解决河西走廊水资源超载问题核策加强约束监督基本手段系列亟待修订创建相关律规章则实施述策所缺少工具
感觉这样的提问没有什么意义
建议,可以自己查阅下资料

『贰』 河流受污染的事例

四川沱江污染事件
2004年2月至3月间,地处成都市青白江区的川化股份有限公司,没有经过完全处理的含氨氮的工艺冷凝液和高浓度氨氮废水直接排放,导致沱江干流在当年春发生特大水污染事故,给成都、资阳、内江等5市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著名的松花江污染事件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事故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物.事故区域排出的污水主要通过吉化公司东10号线进入松花江;超标的污染物主要是硝基苯和苯,属于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导致哈尔滨市史无前例的水危机.
更远的还有莱茵河污染事件
莱茵河污染事件是指20世纪中期以来莱茵河水体遭到的一系列严重污染事件.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莱茵河曾一度成了欧洲最大的下水道.仅在德国段就有约300家工厂把大量的酸、漂液、染料、铜、镉、汞、去污剂、杀虫剂等上千种污染物倾人河中.此外,河中轮船排出的废油、两岸居民倒入的污水、废渣以及农场的化肥、农药,使水质遭到严重的污染.据估计,河水中的各种有害物质达1000种以上.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尔的桑多斯化工厂仓库失事起火,近30吨硫化物、磷化物、汞、灭火剂溶液随水注入河道,造成大批鳗鱼、鳟鱼、水鸭等水生生物死亡;下游160干米内约有60万条鱼被毒死;480千米内的井水不能饮用;沿岸许多自来水厂、啤酒厂被迫关闭;使已经投资了300多亿马克的莱茵河治理工程前功尽弃.

『叁』 河流被污染的自然因素是什么

好的LZ

河流污染的自然性因素主要有

  1. 沿途植被,以及河中生态环境情况。不管怎样的生态环境都有抵抗力稳定性,在不超出抵抗力稳定性的前提下河水的污染是可以自发降解消除的。所以抵抗力稳定性差的干旱,沙漠地区河流污染很容易造成更为严重的生态环境毁灭。

  2. 河流径流量以及相关支流的水文,地形。河流的流量越大,污染物更容易向下游排放,对于排放点周围的污染程度会较轻。但需注意如果下游的抵抗力稳定性不足以承接污染物,则河流的污染会向下游蔓延

  3. 周边降水量,以及随季节变化的降水状况。类同第二条

『肆』 河水被污染的原因有哪些有什么危害

原因:河流污染指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排水以及其他有害物质直接或间接进入河流,超过河流的自净能力,引起水质恶化和生物群落变化的现象。

河流的稀释自净能力强,利于污染物扩散、降解,但由于目前世界上许多大工业区和城市都建立在滨河地区,大量排放废水入河,致使大多数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危害: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80%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因此,水污染被称作"世界头号杀手"。

(4)下游污染扩展阅读

主要特点

1、污染程度随径流量而变化。在排污量相同的情况下,河流径流量愈大,污染程度愈低;径流量的季节性变化,带来污染程度的时间上的差异。

2、污染物扩散快。河流的流动性,使污染的影响范围不限于污染发生区,上游遭受污染会很快影响到下游,甚至一段河流的污染,可以波及整个河道的生态环境(考虑到鱼的洄游等)。

3、污染危害大。河水是主要的饮用水源,污染物通过饮水可直接毒害人体,也可通过食物链和灌溉农田间接危及人身健康。

『伍』 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科斯定理(),问题就可以妥善解决。

选择B、 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

解释如下:

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由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者说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

科斯本人从未将定理写成文字,而其他人如果试图将科斯定理写成文字,则无法避免表达偏差。关于科斯定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即:

1、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最优;

2、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配置界定会带来不同的资源配置;

3、因为交易费用的存在,不同的权利界定和分配,则会带来不同效益的资源配置,所以产权制度的设置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达到帕累托最优)。

(5)下游污染扩展阅读

科斯定理的两个前提条件:明确产权和交易成本。

钢铁厂生产钢,自己付出的代价是铁矿石、煤炭、劳动等,但这些只是“私人成本”;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水、废气、废渣,则是社会付出的代价。

如果仅计算私人成本,生产钢铁也许是合算的,但如果从社会的角度看,可能就不合算了。于是,经济学家提出要通过征税解决这个问题,即政府出面干预,赋税使得成本高了,生产量自然会小些。但是,恰当地规定税率和有效地征税,也要花费许多成本。于是,科斯提出:政府只要明确产权就可以了。

如果把产权“判给”河边居民,钢铁厂不给居民们赔偿费就别想在此设厂开工;若付出了赔偿费,成本高了,产量就会减少。

如果把产权界定到钢铁厂,如果居民认为付给钢铁厂一些“赎金”可以使其减少污染,由此换来健康上的好处大于那些赎金的价值,他们就会用“收买”的办法“利诱”厂方减少生产从而减少污染。

当厂家多生产钢铁的赢利与少生产钢铁但接受“赎买”的收益相等时,它就会减少生产。从理论上说,无论是厂方赔偿,还是居民赎买,最后达成交易时的钢产量和污染排放量会是相同的。但是,产权归属不同,在收入分配上当然是不同的:谁得到了产权,谁可以从中获益,而另一方则必须支付费用来“收买”对方。

总之,无论财富分配如何不同,公平与否,只要划分得清楚,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是相同的——都会生产那么多钢铁、排放那么多污染,而用不着政府从中“插一杠子”。那么政府做什么呢?明确产权,并且有效地保护产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科斯定理

『陆』 多瑙河的河流污染

匈牙利铝生产销售公司位于维斯普雷姆州奥伊考的有毒废水池2010年10月4日下午泄漏的碱性“红色泥浆”有毒废水,当地时间2010年10月7日晨已抵达多瑙河支流。
仅匈牙利一国便有另外两个储存有铝土矿加工后形成的类似有毒高碱性红色泥浆的储存地——其中位于奥尔马什菲齐特的废水储存地距离布达佩斯仅80千米,储存着约1200吨有毒污泥,其7个废水池共覆盖了约40公顷土地。
因为在有毒废水池4日泄漏之前,这家匈牙利铝生产销售公司代表还在警方的护送下对村民承诺废水池内废水不会泄漏——4日有毒废水池泄漏之后,有毒淤泥淹没了6个村庄、造成4人死亡、6人失踪,至少百人受伤、数百人无家可归。
菲盖茨基说:“我们仍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此次事故的发生,废水里含有什么物质。虽然我们可确定水坝已停止泄漏,但当局已对除官方与公司飞机之外的飞机关闭了空域。”
世界自然基金会多瑙河项目组7日上午公布了一张从匈牙利至多瑙河三角洲之间的有毒物废物场分布图与名单。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多瑙河-喀尔巴阡山脉项目组负责人安德烈斯·贝克曼表示,虽然欧盟可以制定一些相对先进的河流与水利政策,但此次泄漏事故背后的公司并未违背欧盟对危险的定义,这一事实“暗示我们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在1998年西班牙南部唐纳纳和2000年罗马尼亚巴亚马雷发生重大有毒废水泄漏事件之后,欧盟制定了欧盟工矿废弃指令,该指令就是为了预防此类灾难的发生。贝克曼说:“不幸的是,在工业的游说下,欧盟工矿废弃指令——世界自然基金会大力参与——的效力被大幅度削弱。”
他表示:“多瑙河流域还有可能会发生一连串灾难。一旦奥尔马什菲齐特有毒废水池泄漏,就会对饮用水供给和脆弱的多瑙河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影响。而一旦罗马尼亚图尔恰废水池泄漏的话——这里曾经发生过废水泄漏事故——会给对动植物具有重大意义的多瑙河三角洲构成破坏性影响。”

『柒』 上游的造纸厂污染下游的养鱼场 经济学上如何定义该类现象

这是经济边际成本损失,在外国,这些是要付费的。而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专来说,他也要为这些成属本支付一定费用的,当然他可以通过建立废水废气废物回收系统来处理的,这就需要支付一定费用,这就是边际成本。 经济学上,解决的办法是:1、通过研发更好的技术,去除造成污染因素;2、通过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文化,通过三废的回收处理系统来做到0污染排放;3、建立合理的法律制度来规范排放,限制乱排放。

『捌』 河流污染的原因

进入“九五”以来,我国大规模水污染防治在“三河三湖”"淮河、太湖、巢湖、滇池、海河、辽河等重点流域全面展开。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部分河段水质有所改善。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水环境问题比较复杂,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解决水环境问题需要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问题仍将十分严重。

1. 我国水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水环境面临着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等多方面压力。水体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破坏促使洪涝灾害频发。据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目前我国七大水系、主要湖泊、近岸海域及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流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等;湖泊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猛酸盐指数等;近岸海域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重金属。这些因素构成了水环境问题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等特征。我国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人类主观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工业发展中,水消耗量大、利用率低。不仅单位产值污水排放量大,而且万元产值用水量各省区间差距悬殊。1998年全国平均万元GDP用水683m3以上。其中,北京161m3,天津201m3,上海300m3。但是,黑龙江、内蒙古、江西、广西、贵州、青海、甘肃等省区大多在1000m3以上。宁夏、新疆为4000m3左右。北京1m3灌溉用水可以生产2kg粮食,而宁夏才生产不到1kg。同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企业生产经营缺乏节能降耗的动力。企业技术改造往往以扩大再生产为目的,生产工艺落后,更新换代速度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增长方式的日趋转变,以及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将逐步走上科学化管理轨道。但是,这种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水环境问题严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政策导向的偏差。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重经济增长速度、主要产品产量、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等指标,没有把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纳入经济核算体系。迄今为止,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作为“非生产性福利事业”。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由政府包揽,使政府不堪重负,以至于拿不出钱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建成污染处理设施也因经费来源问题没解决而难以正常运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我国一度“遍地开花”的“十五”小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环境容量不相适应,也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以往在确定地区产业发展方向、地区生产力布局时,往往忽视区域环境容量。我国主要江河出现的严重流域性水污染,在很大程度上与流域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有直接关系。淮河流域四省自80.年代初开始,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高耗水的化工、造纸、制革、火电、食品等小型工业,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淮河的承载能力,使淮河流域水质急剧恶化;由于缺乏科学认证和科学管理,一些缺水地区盲目发展高耗水型工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单一的资源型产业,不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加工业,产业结构雷同,形成严重的结构型污染。

自然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环境问题的恶化,增加了水污染防治的难度。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引起全球温度、湿度、降水量的分布变化,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灾害频发。我国北方地区气候也明显变暖,华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90年代比50年代上升2.1℃。气温上升,地表径流减少,蒸发量增大,发生旱灾的机会增多。1997年我国北方地区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降水量异常偏少,温度偏高,海河水资源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40%;黄河水资源量为多年平均量的61%。由于河道径流减少,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加剧了水环境恶化。1998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长江中下游、嫩江、松花江流域降水量偏多,导致特大洪水灾害的发生。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相差悬殊,水资源分布与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极不协调。北方黄河、淮河、海河、松辽河,以及内陆河5个流域,总人口占全国的47%左右,耕地面积占65%以上,GDP占全国的45%以上,而水资源却只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人均占有量仅为南方地区的1/3。这些因素也是导致水环境问题突出的重要方面。

2.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

“九五”以来,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以淮河治理为先导,太湖、巢湖、滇池,以及海河、辽河相继开始。通过采取工业污染源的末端治理,以及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压缩过剩生产力中,取缔、关闭、和淘汰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污染严重的企业等一系列措施,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部分水域已经接近实现第一阶段的污染防治目标。“九五”水污染防治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流域水污染防治,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对于开拓我国的环境与发展道路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但是,从总体上看,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还比较缓慢,取得的成果十分脆弱。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充分说明,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流域水污染防治仍面临严重挑战。

2.1 黄河、长江流域水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九五”期间“三河三湖”的治理仅仅是拉开了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序幕。在大规模治理“三河三湖”的同时,必须看到,黄河、长江的污染问题也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了。黄河这个中华民族的摇篮,他养育了人类,也无数次地给人类带来灾难。如今,由于人类活动的作用力,使黄河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1999年,在黄河流域的114个重点监测断面上,V类和劣V类水体分别为70%和56.2%,黄河主要支流的污染更为严重,而且黄河的污染主要来自支流。目前,黄河水量少,自净能力弱,水环境处于危机之中。在西部大开发中,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将进入较快增长时期。黄河的水污染必然使沿岸的水资源短缺“雪上加霜”。

长江上游沿岸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这一地区的污染物排放量迅速增加,污染问题随之加重,特别是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水质不断恶化。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预计到2010年,长江上游重点地区废水排放量将以年均4.1%的速度增长;沿江城镇生活垃圾入江量,将由1995年的约200万t增加到2010年的467万t;三峡库区的水体自净能力将大幅度下降。2009年三峡库区建成蓄水后,库区将由一个流速快、流量大的河流变成一个流速缓、滞留时间长,回水面积大的人工湖。水体稀释自净能力下降,水污染必然加重。根据预测,三峡工程建成后,湖区上游岸边污染带主要污染物浓度将比建坝前增加2-10倍,将成为重污染区。

2.2 城市生活污水逐年增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城市基础设施是工业建设的载体,制约着工业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不恰当地把基础设施建设的载体地位降低为工业的一般附属物地位,基础设施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和工业建设不协调,导致基础设施长期超负荷承载。特别是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仅仅在近几年才开始兴建。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

随着人口迅速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污水产生量大幅度增长。近年来,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比例已接近持平。但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情况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周期为3年。从目前的建设进度看,实现“九五”期间国家提出的全国50万人口的城市都要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装置的要求,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以淮河为例,按规划,到2000年,淮河流域四省需要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52座,总投资60.8亿元,形成污水处理能力352万l/d。到1999年6月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只有3座,污水处理能力仅为44万l/d。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缓慢的原因,除了资金短缺外,现行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掣肘也使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陷于困境。由于没有真正落实“污染者负担”的政策,地方财政因无力支付污水处理费用,常常使建成后的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行,环境保护投资不能有效发挥环境效益。

2.3 大量的面源污染问题尚未找到解决途径

目前,全国的工业污染已经开始得到有效控制。到2000年底,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都将实现达标排放。城市污水处理正在逐步加快步伐。但是,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农药、化肥、畜禽养殖污染量大面广,有一定治理难度。从50年代到90年代,我国农药施用量增加近100倍,成为世界上农药用量最大的国家。我国每年因农药中毒的人数占世界同类事故中毒人数的50%。而且由于农药的大量流失,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全国化肥使用量也在成倍增加。1995年是1978年的4倍。目前,偏施化学氮肥,使氮、磷、钾比例失调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0%左右,大量化肥流失,进入河流、海洋、湖泊,成为水体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同时,由于大量化肥的使用,农村畜禽粪便的农业利用减少,畜禽业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加重了养殖业与种植业的脱节。畜禽粪便的还田率只有30%多,大部分未被利用。1998年全国畜禽粪便产生量是当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3.4倍。这些畜禽粪便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同时,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一直是困扰农村环境的一大难题。据1991年和1997年两次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乡镇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化学耗氧量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增长了22.6%、56.5%、246.6%和552%;在全国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控制的情况下,乡镇企业排污量却在增长,这将对水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2.4 经济政策不配套,污染治理资金严重短缺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污染防治资金以国家预算内资金为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环境已经不能奏效。但是,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尚未建立,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资体制难以形成。作为促进污染防治的重要经济手段排污收费制度,目前还很不完善。主要问题是,排污收费标准过低,不能发挥刺激污染防治的作用。超标排放污水收费作为排污收费的主体,其收费额不足污染处理设施运行成本的一半;污水排放收费最高不超过0.5元/l;排污收费项目不全,主要对象是大中型企业和部分事业单位,城市污水处理费仅在少数城市开征,而且收费标准较低,“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没有充分体现;排污费的转移支付机制尚未建立,流域内上下游之间缺乏利益补偿政策,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不协调,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九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有了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中把环境保护作为重点投资领域,一些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得到国债资金的支持。但是,由于环境保护资金渠道狭窄,投资量小,污染治理资金短缺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按计划,“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约需资金1260亿元,但是目前已经落实的资金与需求相差甚远。1998年国家增发财政债券和银行贷款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分配给淮河流域10亿元财政债券资金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但是,这些资金仅为淮河城市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16.5%,而且投资项目达34个之多。由于地方配套资金不足,开工的项目不少,却因缺乏资金施工建设进度缓慢,很多工程至今投资尚无着落。

3. 关于水污染防治的政策建议

我国是在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特别是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一个艰苦的治理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在认真总结“九五”期间水污染防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世界一切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不断加强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逐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水污染防治道路。

3.1 在决策中控制新的水环境问题产生

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在确定经济发展速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资源开发计划、区域开发计划,以及制定经济技术政策,进行重大经济决策时,应当对实施这些决策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做出科学评价,评价的结论作为各级决策的依据。在决策中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统筹兼顾,使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专门的评价审议机构,并使这一制度法制化,逐步建立起依法决策的运行机制。

区域经济的发展要充分考虑水资源保护。限制缺水地区发展耗水型产业,调整缺水地区的产业结构,严格控制高耗水、高耗能和重污染的建设项目。近期应重点调整北方缺水地区的产业结构,防止水资源短缺问题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经济发展应考虑为生态用水留有余地,防止因过度开发导致下游地区河湖萎缩、土地沙化、生态退化。在水源地区,引导和组织水源地生态经济体系建设,避免水源地区经济发展导致下游城市水源污染。

3.2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坚持开源节流并举的方针

大力开展节水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水消耗。有组织地推行节水、高效的农灌技术;完善科学的农业用水管理措施,尽快改变农业生产大量耗水的局面。制定单位产品用水定额和水重复利用率考核指标,建立工业用水考核制度;明确规定冷却水及工艺用水等工业废水必须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大力发展水的闭路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排放量。

在开展节约用水,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同时,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特别是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流域治理的重点在城市,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要走集中与分散治理相结合和废水资源化路子。因地制宜地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污水要用于工业冷却水、城市景观和园林绿地用水等。

3.3 建立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价格体系

国家有关部门应抓紧组织开展资源定价研究,有计划地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和国家稀缺资源制定分类指导的价格政策,尽快改变“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的不合理状况,使水资源价格体现资源价值、资源利用和污染防治费用。同时,积极推进水资源资产化管理进程,加强资源核算体系的研究,为逐步将水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创造条件。

3.4 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抓紧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环境经济政策,进一步强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经济手段。尽快提高排污费标准,使之高于污染治理成本;制定水污染防治相关政策,建立资源更新的补偿机制;全面实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在用水收费中,普遍增加污水处理费,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环境保护作为“市场失效”的领域,特别是环境科技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应加强产业政策支持。同时,鼓励和推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企业化。

积极建立环境税收制度。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对地下水等稀缺资源征收资源税;对新建污染项目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控制结构型污染;对现行排污费与费改税进行利弊分析,探索征收污染附加税;对从事城市污水处理的企业实行零税率;对生产再生资源和利用再生资源生产的产品,应给予税收减免的优惠。

3.5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工业部门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调整工业布局,推动资源消耗小、效益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结合技术改造推行以清洁原料、清洁生产过程和清洁产品为主要内容的清洁生产。要把清洁生产当作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一次工业企业的全面改造,在全国所有工业企业推行清洁生产。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审计,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促进我国工业向新的技术基础转移,以集约方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增加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我国资源节约型生态工业生产体系。

3.6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的防治

农村要推行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全面推广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合理配置的“大农业”生产模式,注重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把现代化科学技术和传统农业精华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开发生物农药技术,推广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的生物技术替代农药。目前,我国已有2000多个生态农业试点,应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推行生态农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场革命,在全国广大农村普遍展开。逐步把农村富余劳动力从污染型乡镇工业转移到生态农业建设上来。县、乡两级政府要制定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技术推广,有计划地在全国乡、村培养一批技术骨干,指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

3.7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改革现行城市污水处理体制,实现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的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要引入竞争机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元化投资建设、企业化运营管理、社会共同负担费用、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的模式。积极探索城镇给排水建设和运营一体化的管理体制。逐步使政府从直接管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中解脱出来,让污水处理真正走向市场。

环保产业的发展应当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国家应制定扶持环保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在投资、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一部分产品过剩的企业转向环保产品生产和服务;组建环保产业集团,尽快形成产业规模;抓紧培育环保市场,把原来政府管理的环保服务事业推向市场。同时,要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组织开展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等急需的重点水处理技术攻关;加速污染防治和生态工程成套设备的国产化,改变我国环保产业落后的现状,以适应我国污染防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钱 勇.现代废水处理新技术.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3.

[2] 井文涌.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中国水环境保护:水工业与可持续发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 解振华.完成跨世纪的环保任务.科技日报,1999 09 28(1).

[4] 周春晖主编.过程控制工程手册[M].北京:化工出版社,1992.[2] 李永和主编.工业酸度计[M].北京:化工出版社,1988.

『玖』 河流污染的污染状况

我国主要河流的污染状况 ? 中国拥有50000多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绝大多数已经遭受到程度不同的水污染侵害,包括长江在内的七大水系无一幸免。
1 据国家环保总局数据显示,七大水系劣V类水所占比例为27.9%,比2003年下降了1.8个百分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水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七大水系I-V类水质类别比例分别为4.6%,20.9%,16.3%,21.6%,8.7%。
2 水资源匮乏的北方河流比水资源丰沛的南方河流污染严重,七大水系按水污染严重程度排序,劣V类水质比例最高者为海河的56.7%,其后是辽河的37.9%、淮河的32.6%、黄河的29.5%、松花江的24.4%、长江的9.6%和珠江的6.1%。 七大水系:长江,珠江,松花江,黄河,淮河,辽河,海河 三河三湖:淮河、海河、辽河和太湖、巢湖、滇池
七大水系低于III类标准的水所占比例竟高达58.2%,实在是触目惊心,因为IV类水处理之后既不能作为安全的饮用水,也不能作为渔业水域和游泳区用水,V类水基本上丧失了功能,劣V类水属于毫无用处的臭水,若将七大水系就这一比例进行一番比较的话——淮河的80.2%、松花江的78.1%、海河的74.6%、辽河的67.6%、黄河的63.6%、长江的27.9%和珠江的21.2%——就会沉痛地感受到水污染形势的严峻性。
水质“差”的海河基本上就是“死河”;水质“较差”的辽河、淮河、黄河和松花江是“病河”,有的甚至已“病入膏肓”,而前三者根本就没有I类水;水质“较好”的长江和珠江,其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绝对是“今不如昔”了。
中国水体污染相当严重,部分城市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在46个重点城市中,有45.6%的城市水质较差,而农村的饮用水安全则更令人担忧,其卫生合格率仅为62.1%。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约有3.6亿人喝不上干净水,因此保障中国百姓喝上干净水的问题成为了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第一要务。 城市基础设施是工业建设的载体,制约着工业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不恰当地把基础设施建设的载体地位降低为工业的一般附属物地位,基础设施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和工业建设不协调,导致基础设施长期超负荷承载。特别是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仅仅在近几年才开始兴建。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
随着人口迅速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污水产生量大幅度增长。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比例已接近持平。但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情况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周期为3年。从当下的建设进度看,实现“九五”期间国家提出的全国50万人口的城市都要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装置的要求,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以淮河为例,按规划,到2000年,淮河流域四省需要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52座,总投资60.8亿元,形成污水处理能力352万l/d。到1999年6月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只有3座,污水处理能力仅为44万l/d。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缓慢的原因,除了资金短缺外,现行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掣肘也使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陷于困境。由于没有真正落实“污染者负担”的政策,地方财政因无力支付污水处理费用,常常使建成后的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行,环境保护投资不能有效发挥环境效益。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污染防治资金以国家预算内资金为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环境已经不能奏效。但是,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尚未建立,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资体制难以形成。作为促进污染防治的重要经济手段排污收费制度,还很不完善。主要问题是,排污收费标准过低,不能发挥刺激污染防治的作用。超标排放污水收费作为排污收费的主体,其收费额不足污染处理设施运行成本的一半;污水排放收费最高不超过0.5元/l;排污收费项目不全,主要对象是大中型企业和部分事业单位,城市污水处理费仅在少数城市开征,而且收费标准较低,“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没有充分体现;排污费的转移支付机制尚未建立,流域内上下游之间缺乏利益补偿政策,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不协调,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九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有了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中把环境保护作为重点投资领域,一些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得到国债资金的支持。但是,由于环境保护资金渠道狭窄,投资量小,污染治理资金短缺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按计划,“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约需资金1260亿元,但是已经落实的资金与需求相差甚远。1998年国家增发财政债券和银行贷款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分配给淮河流域10亿元财政债券资金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但是,这些资金仅为淮河城市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16.5%,而且投资项目达34个之多。由于地方配套资金不足,开工的项目不少,却因缺乏资金施工建设进度缓慢,很多工程至今投资尚无着落。

『拾』 为什么河流被污染

河流污染指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排水以及其他有害物质直接或间接进入河流,超过河流的自净能力,引起水质恶化和生物群落变化的现象。河流的稀释自净能力强,利于污染物扩散、降解,但由于目前世界上许多大工业区和城市都建立在滨河地区,大量排放废水入河,致使大多数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