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依法制教
⑴ 关于高中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讲座——听后感
今天,我们学校请来了李所长给我们讲述未成年人犯罪案例以及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特点,我们应该怎样防范等。
第一个案例是一个13人组合的犯罪团伙。作案已有两百多例,都是以抢劫,偷盗为主。有一次,他们准备抢劫,不听受害者劝告,反而恼羞成怒地将其推下南明河,幸好受害者会游泳,自己游上了岸。更有些受害者不敢报案,所以他们作案的实际数字还没有统计上来。据了解,这13人中有11人都生活在单亲家庭,父母离婚。更有个家庭,他的爸爸死了,妈妈出走,只剩他和他爷爷,爷爷身体不好,没有经济来源,属于低保家庭。他养成了懒懒散散的习惯,想上学就上,慢慢地就和不良少年混在一起。
第二个案例是团伙杀人案。2001年,某区的保安拨打了110,警察接到了电话,得知有人被刺伤。110马上赶到现场,把受害人立即送往医院。经调查,是不良少年帮害,错伤他人。有一个叫王**帮在网上发布消息,要报复**。带了十多个人,乘上了中巴车,到了凶案地,当场杀伤三名中学生,一人重伤,两人轻伤。案发后罪犯坐火车逃到重庆。过了一段时间,他们认为没事了,就陆陆续续地回到贵阳,结果全被公安机关抓获。经调查,他们的家庭也都是单亲家庭。
第三个案例是抢劫案。2001年2月5号,有一个九中的女学生被抢。她用手机打电话,罪犯想据为己有,结果被警察抓获。经过调查,他也是很早就辍学。没有人管,就逃学。和社会上的不良少年接触,结果走上犯罪道路,被判刑三年。
第四个案例是1993年发生在军体校。凶手的爸爸是离异再婚,他和后妈的关系处地得很紧张,所以产生了杀人的念头,便悄悄地把手枪偷回家中,把自己的后妈打死了,还把后妈刚刚生了才六个月的妹妹勒死了。
从这四个案件来看,都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家庭破灭,受到社会上的不良接触,逐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看黄色书刊,电影,上网。也有自身原因,不良习惯,小时候,经常偷偷摸摸地偷同学的东西,同学不向老师反映。所以就给他了机会,产生了侥幸心理。
家庭,父母教育都很重要,如果教育不好,危害很大,离婚使孩子过早地尝到苦涩,或把孩子当成包袱。家长把昔日的怜爱变成厌恶,把细心呵护变成不闻不问。这样一来对于未成年孩子来说是无法承受的,所以他们就走向犯罪。人生出来,本来就是友善的,最重要的就是父母亲的教育。他们的犯罪特点是低龄化,团伙化,手段恶劣,情节严重,有时会产生报复心理,不考虑后果。有时喊起一大群人,一起坐车从城南到城北拿刀杀人。
为了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我们应遵守以下几点:
1、自我安全防范,不要与不良青少年交往。
2、不要登陆不良网址。
3、不观看,不下载黄色资料。
4、远离毒品,拒绝吸毒。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犯罪的时候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要躲避犯罪,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提倡斗争。
2、如果受害,应告知学校,教师及家长,或向有关部门报告。
3、加强法制观念学习。法制教育已纳入学习规划。
听了李所长的讲述后,我认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父母带来的。也有自身的心理问题。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面对,去承受外界所带来的压力。我也学会了许多遇到犯罪事件发生在自己的身边时,我们应该怎样防范,杜绝这类事件的发生。
法制教育心得
人生如一张白纸,在成长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在白纸上添上色彩!有的色彩缤纷也;有的灰暗一片;更有的在还没有添满色彩但这张纸就早已不在了!
能够使白纸变成色彩缤纷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啊!首先这个人必需知法守法,而且要持之而行!这样才能踏上人生里美好的第一步!
曾经看过的一个案例:15岁的初三学生庄海在初一年级时就加入了共青团,当选为班长,工作负责、学习优良,先后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有一天与父母告别后准备回家时,发现一个初二学生在他父母后面做鬼脸,这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问一问、说一说,都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庄海非常生气,认为是对自己父母的侮辱,竟和几个同学一起上去教训他一顿。原以为被教训者不会怎样,没想到却引起这个学生邀约一帮人来报复。为了不甘示弱,又发生了对报复者的报复,在双方殴打中,庄海拿出随身带的一把刀捅上去,造成一死一伤,法院判处庄海犯故意伤害罪。在监狱里,庄海面对铁窗、铁门,回顾这不该发生事,无限悔恨。
所以说要使人生走得辉煌灿烂就必需知法守法,而且要持之而行!不要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犯法的事情令自己悔恨终生!自毁前程!
世界上有黑人,白人,黄种人,而每个人的生活环境都不同。所以把白纸弄得灰暗一片有时并不是自己所想的!因此家庭是每个人走出第一步的前奏!好的家庭教育就会出好的孩子,反则反之!以下是两个普遍而恶劣的家庭环境!请家长们必须教育好自己儿子的第一课!
1、家长过分溺爱,一味娇惯,使子女的欲望不断升级。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三口之家,而孩子又往往是独生子女,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少,应该让孩子过得幸福一些,特别是那些过去经历过苦日子的人不愿让孩子再“吃苦”。因此,对子女总是百依百顺,要啥给啥,让独生子女成了家庭的“小皇帝”。在家庭无来源或不充足时,那些被娇惯的孩子便以非法手段在外“捞”钱,以满足自己的心理上的“不平衡”。
2、家庭教育的错误引导。有的父母一贯好逸恶劳,不务正业,贪图享受,往往表现出举止不端,品行不正,素质低下,自身形象差,客观上不能为孩子当好“第一教师”,使子女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不良品行的影响。如有的家长经常搓麻将、逛舞厅,不仅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更无精力管教孩子,疏于对子女的家教,导致子女放任自流,是非不辩,美丑不分,最终由“小皇帝”沦落为“小囚犯”。
所以每个家庭都要为自己的孩子负责任!要使儿子走出第一步之前有个美好的家庭环境!请不要给每个张白纸添上灰暗的颜色!
最后就来来说说一些曾经在学校里是一些大哥大姐!这些人往往只是风光一时!但出社会后就往往会触犯法律,或者在互相仇杀中失去了宝贵的性命以红色的鲜血完结了这张不该结束的白纸!
中国有9年义务教育因此每个人都有经过校园的机会所以学校应该做到关心、帮助每个学生!
提几点建议吧:(一)、关心差生、辍学的学生
关心学生是学校教师的神圣职责,差生、辍学生是困难、问题较多的学生群体,他们最需要关心、帮助。校园抢劫强索案件的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差生或辍学生占很大比例,关心教育管理好这些学生,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校园抢劫和强索案件的发生,从一定意义上说,学校对差生的漠不关心甚至放弃差生。学校就一定会自己留下的苦果自己吃。
(二)、加强学校校风校纪建设,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校风校纪和法制教育宣传教育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遵纪守法、健康成长,是抵制不良影响、预防犯罪最根本的因素。
(三)、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早期发现,采取有针对性的实在措施,例如建立专职辅导员;对重点人、重点地方、重点时间采取事前防范措施;关注学校周边地区青少年动向,发现危险信号及时通报公安机关并采取措施,校警联合建安全文明学校。
(四)、防止格外违法犯罪青少年向学校渗透,或与学校某些学生联合作案,增加危害性,增加预防和处置的复杂性。
(五)、发现教唆者、犯罪组织者、造成严重危害的,要与政法部门通报、联系、合作,及时处理,该上报的一定上报,该送有关部门处理的一定送有关部门,该惩办的就要惩办。
⑵ 学校应如何依法制校
谈谈如何依法治校 学校作为最基本的教育单位,直接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学校如何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率,完全取决于学校的管理理念和教育方略。学校如何面对和适应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我认为首要的问题是应当建立法制化的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依法治校。一.对依法治校具体内容的理解 何为依法治校? 从法律上讲,依法治校体现一种法律关系,即依法治校必须由主体、范围和依据三大要素组成,依法治校的主体是指以各种方式参加这一法律关系,并在其中享受权利和义务的当事人,它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等。这些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是什么?有哪些?必须由法律来确认和规范,并以法律条文形式加以保障。这就是依法治校的内容。 二.关于依法治校的意义 依法治校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发展,教育管理越来越复杂,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要依靠法律、依靠教育规章制度来理顺关系,规范行为,加强管理。可以说,依照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依法治校,是学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三.关于对依法治校工作的一些想法 (一)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觉得目前国家教育法制还不够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比较滞后,教育管理还普遍存在着法制观念比较淡薄的问题。 1.学校规章制度不够健全。 2.权大于法、有法不依的现象时有发生。 3.学校管理中还存在依靠行政管理手段为主的现象。 4.教职工的整体法律素质还不是很高。 (二)对开展依法治校工作的一些想法 1.树立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在依法治校过程中,从学校管理内部来说,学校管理者能否树立明确的法治观念, 认清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是学校实施法制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学校管理者之一应当把依法治校的管理 理念贯穿学校管理中,改变传统的管理手段与体制,树立起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 2.加强学习宣传,增强法制观念。学法是基础,用法是关键,依法治理是目的。目前我国有关教育发展、学校管 理的各项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依法治校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学校管理者应把教育法制学习与宣传纳入重要工作 职责范围。学校可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广播、板报等宣传工具进行广泛的普法宣传;可以在学校教职工中经常开 展法制讲座;可以开展各种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以及把法庭审判现场搬到学校等。让广大干部、师生增强法制观 念,并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推进法制宣传教育的广泛深入。
⑶ 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中学复生物教学参考这制本杂志是核心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一份中等教育类教学期刊。 自创刊以来,始终秉承为中学生物教学服务,为提高中学生物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服务的办刊宗旨。如果难度过大,可以选择收版面费的杂志,教育学和教材教法的也算专业论文
⑷ 什么是依法治教
依法治教,即全部的教育活动都应当符合教育法律的有关规定,所有的教育法律关系内主体容在从事各类教育活动时都应当遵守或不违背教育法律的规定和精神。
1、对依法治教基本内涵的理解所谓依法治教是指运用法律手段管理教育事业它既包括国家和国家机关对教育事务的管理也包括学校的内部管理
2、依法治教是指依照法律管理教育事业,学校应当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这其中既包括国家及国家机关对教育事务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以赢利为目的管理,也包括学校的内部管理
3、所谓依法治教,是指依据法律来管理教育,即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上,使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无论国外的法律还是我国的法律,均对保证人的条件作出了规定
4、依法治教是指通过法律的调整使教育管理和教育,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依法治活动向规范化、制度化及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⑸ 依法制校读后感100字
依法治校对我国当前的教育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我认为依法治校的基础是明确学校、教师、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管理的根本方略,教育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部分,国家的法制化离不开教育的法制化。可以说,随着教育教学法律法规的发展完善,依法治教治校显得刻不容缓。如何实施依法治校,我谈一些实践体会如下:
1.实行依法治校,最重要的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就是校规校纪,包括校长、行政、教师的管理和学生的管理等各种活动,要求规范的东西都叫规章制度,学校的校规校纪等同于制度,不仅相对学生,也对教师、行政人员同样有效。有规章制度才有法可依,学校依法治校,必然有各方面健全的规章制度,所以健全规章制度是依法治校的第一个方面。制定完善的学校应当包括校名、层次、规模、基本制度、重要的财务制度等等。章程,就相当于执照,相当于学校与政府的一份合同,学校依照章程自主管理,政府依照章程老判断学校是否依法办学,双方之间能形成规范的关系。所以首先要强调制定章程。如在制度中,教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如何开展、教师职责如何分配,教师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监督工作应当如何进行都应当有章可循。章程就是制度,就是校规校纪。
2.实行依法治校,制定规章制度,要了解教育法律法规,做到合法合理,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能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相抵触。实行依法治校,在学校规章制度建立后,如何颁布呈现,应该做到公开,使每一个相关对象都知晓,这一个必需的程序。这有两个作用,一是相关对象有这个权利,让其知道,可以提高认同感和执行力;同时,如果缺了这个步骤,这个制度从法律上讲就无效。比如,有的学校发现教师在工作期间多次上网聊天,就给予纪律处分,但事先学校从来没有对教师上网做过类似明确规定。这样教师就会不服,就如俗话说得不知者不罪,也得不到公众支持,一般只能批评教育;如果之前就明确上网聊天属影响教育违纪行为,发现达几次就要给予某个合适的处分的话,就能预防在前,并且对照条款当事人无话可说。所以,平时要注重对师生组织必要的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的学习,特别是校长,要更多地了解法律法规,为制定学校制定章程、处理事务进行明智的决策。
3.在依法治校过程中,学校可以借助法律法规和司法途径避免更大损失。比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受到伤害,这是常会发生并且容易导致严重后果的,处理很难。因此有的学校为回避体育活动事故,就干脆取消体育活动,甚至体育课也不上。停止学生的正常的体育活动,这是因噎废食。如果停止体育课,既不合法也不合理。因为《教育法》地二十九条规定学校的义务中包括“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而体育学科是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停止体育活动也是剥夺学生作为公民具有的法律所赋有的生命健康权,学生有活动锻炼的自由;停止体育活动,有损学生身体健康,这是不合情理的,这是更大的损害。所以,尽管体育活动会造成伤害,但是活动还是要开展。其实,学校也不必害怕,根据此条例,学校应该主动重点做好的工作是维护好设施设备的安全,严格要求教师按要求组织好服装穿着、准备活动、活动秩序,掌握学生体质健康,学校安全保险等,以此来有效防范,做到工作在前。如果一旦发生学校责任之外的意外事故,那学校在协商不果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司法途径来解决,借助法律来推卸不应有的包袱,维护合法权益,会得到法律的支持。
4.在实行依法治校过程中,要根据法律法规采取恰当合理的办法来完善章程,处理问题事务。依法治校要切实维护好学校、教师、学生的权利,明确其职责,督促其积极履行好义务,这是依法治校工作的关键。
⑹ 高中政治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是学校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在初中时期,由于学生的身体发育还没有完成,此时的他们相对于成人而言还比较弱小,更需要我们的保护与爱护,也更需要法律的保护。所以在初中时期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法制教育对于他们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丰富日常学习生活、增加社会知识以及拓展社会视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初中《思想品德》科目就为我们进行相关的法制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同时也提供了很好的途径。本文笔者就自身的一些工作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谈一下我的一些见解,旨在为实现学生法制意识的逐步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法制教育打好基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相当于是给了学生一把通往知识宝库的钥匙,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思想品德由于科目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兴趣相对较低,教学的过程中更是如此:想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教学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法制知识的重要性,让他们自主对于学习有一个倾向性。比如教师就可以根据初中生的特点,用案例的的形式向学生进行讲授,例如在教学《一念之差》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要列举一些近些年来的青少年犯罪案例,通过与自己年龄相仿、性格相近的人物事件来让学生认识到很多时候犯罪就是一念之间,一个冲动就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悲剧,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此外,教师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品德课堂,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法制教育的有效开展打好基础。
二、充分利用课本知识,为法制教育寻找依据
课本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品德课的一个基本载体。现行的品德课本都有是由知名的专家、学者根据大纲的要求以及新的教学理念制定的,可以说是初中生品德教育的金科玉律,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要根据课本知识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其中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将品德课教好。例如在教学《一念之差》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主要内容:诱惑有美好的诱惑和邪恶的诱惑之分;我国法律规定:吸毒违法,贩毒有罪;战胜敌人的前提是要战胜自己。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本知识学习的同时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让学生能够根据课本内容了解国家法律、不断提升自身的法制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就在书本之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善于联系实际生活,为法制教育丰富素材
品德知识源于生活,同时对于品德知识的教学、学习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在生活中予以运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的联系实际生活,将课本的理论知识具体化,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有要学的知识,同时学习的知识也能够运用到生活中,进而实现他们对于科目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比如在教学某个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练习自身的实际去进行讨论、评价,如果我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应该怎么办等等,从生活中的实际场景来实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例如在教学《一步之遥》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要联系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小时偷针、长大偷金”,让学生认识到大错是由小错一步步积累而来的,从一定程度上讲,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地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法制内容的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素材。
四、重视学生学习体验,为法制教育丰富途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以便能够引导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新课改以来特别重视学生的“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笔者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就应该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只有学生对于知识有一个切实的体会,才能够对于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也会有自己的一些见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结构、综合能力、情感积累都会有一个新的提升。例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果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我们,我们会怎么处理?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引导学生通过自身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加深学生的学习感知。
五、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为法制教育巩固成果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更好的运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的学习能够及时的得以运用,在巩固学习
⑺ 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这是大势所趋,是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是教育对教学的需要,是发展的基础和谐的保障。而在高中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社会学科(如政治,地理)是渗透法制教育的骨干学科,源于社会学科的中众多知识与法律息息相关甚至“藕断丝连”。而自然学科(如物理、化学)似乎与法制风马牛不相及,八杆子打不着,但事实并非如此,只要用心挖掘,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也大有“文章”可做。笔者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有以下心得:
一、问题法
认真剖析课堂知识,找到其相关的法制内容,然后从两者之间寻求切入点提出问题,吊起学生胃口,使其产生浓厚兴趣,例学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在本节教学最后,研究决定惯性大小的物理量时提出两个问题:1. 在乘坐汽车时你愿意乘坐超载的还是符合规定载数的车辆?2. 法律对汽车载重进行核定的意义是什么,科学依据是什么?第一个问题自然脱口而出,肯定是选择符合载数的车辆,既舒适又安全,借机就激发了对第二个问题的兴趣,因势利导,就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第四十八条,机动车辆载物应当符合核定的载重量,严禁超载:载物的长、宽、高不得违反装载要求,不得遗洒、飘散载运物,机动车运载超限的不可解体的物品中,影响交通安全的,应该按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悬挂明显标志。在公路上运载超限的不可解体的物品,并应当按照公路法的规定执行……通过法律条款与课堂知识的对接,他们就会对法律有更近更亲切的认识,他们会恍然大悟,原来法律离我们这样进,原来法律的意义竟是如此伟大。
二、探讨法
根据萧百纳思想交换论,探讨一定能闪耀出智慧的火花,根据课堂知识,组织学生凭借生活经验结合一些法制内容展开充分市讨论,亦可达到渗透法制教育的目的,如学习《电源与电流一节》,在引导学生理解电源的作用后,安排学生讨论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讨论后进行总结,得出初步结论,借势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四十二条,对城市生活垃圾应当及时清运,逐步做到分类收集和运输,并积极开展合理利用和实施无害处理;第五十六条,以填埋方式处置危废物不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应当缴纳危险废物排污费,危险废物征收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这样法制知识和法律意识就悄无声息地植根于学生大脑中,成为其行动的规范和指南。
三、视频法
据有关科学统计,大脑对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和接收,60%来源于视觉。借助媒体,根据课堂知识,播放一些相关法制视频,对课堂渗透法制也会起到惊奇的效果,例如,在《电能的输送》一节,在学生以电能输送的相关知识理解完后,在有关保障供电,减少电能损耗的知识学习加入偷盗输电线,破坏电力设施等有关问题的说明并交流,并举例说明哪些行为是破坏电力设施的行为,破坏电力设施的后果将如何?交流完后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因破坏电力设施而获刑的实例,接着展示相关法律条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八条破坏电力、燃气或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九条,破坏交通工具,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范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通过以上展示,学生就会更清晰地认识到破坏电力设施的严重后果,也知道相关刑法的量刑规定。保护电力设备便会进入他们的潜意识中。
四、实验法
通过亲身体验一些物理现象以及某些物理现象可能带来的危害,随之跃迁到法制轨道上。例,在《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一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静电实验,他们就会观察到某些静电实验会有火花产生,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假设这些静电火花如果是在加油站等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产生会带来什么恶果?接着给他们介绍加油站多起因静电而产生的爆炸惨案,顺势渗透相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销毁易燃易爆危险品,必须执行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必须执行消防安全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十九条指出:“电力企业应当对电力设施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这样在兴趣和好奇心的驱使下,法制就进入了他们的生活世界。”
身边和生活,身边的所见所闻,学生熟悉且趣味盎然,如《电磁波》一节,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后,给学生讲解一些电磁辐射及其所带来的危害,如无休止地把玩手机,无约束的网吧网游,借此就可渗透国家《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中对电磁辐射防护限值设有两类基本限值分:1. 职业照射,即在每天8H工作期间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1W/KG;2. 公众照射,即在1天24H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02W/KG。
通过学习相关物理知识和法律知识,可以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电器摆放不过于集中,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多台电器等。
总之,法制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是一个大课题,是一个长久的课题,意义深远的课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待于我们广大物理教师去探讨和研究,去实践和反思,去总结和创新。在法制渗透方面探索一些可行的途径,把传授科学知识同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⑻ 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1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价值1.1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素质教专育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要求能属培养德才兼备之人,并且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理念是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积极的情感态度,提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奠定很好的基础.当前法制素养是个体社会化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高级人才必须是法制素养与专业能力紧密结合的,只有这样才能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不然的话,学生不会形成正确的法制观念,也不会在专业方面实现传道、授业、解惑,让高科技犯罪分子更容易犯罪.所以,高中化学教学不仅是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并且还承担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升综合素养,强化学生法制意识,形成法律评价能力、法律意识能力,做到明辨是非,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法、守法、懂法,用法律来指导自己行为,为今后杜绝犯罪起到积极的作用.1.2高中化学教学和法制教育密切相关高中化学中涉及到很多的有毒、腐蚀性、易燃等物质,也有一些是环境保护的有效方法,还有对光化学烟雾、重金属污染、污水处理方法等的具体分析和对策,还有新装修房屋中常见的甲醛等,也就是说高中化学中的这些基本的教学内容是和生产、生活中的法制密切联系的.
⑼ 当前应采取哪些措施推进我国的依法制教
推进我国的依法制教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依法保障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许多已反映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如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保障公民平等受教育机会,学生享有接受全面教育和获得公正评价的权利,学校、教师和社会各方面要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法律规范。当务之急,是充分发挥这些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法律资源的作用,把它们真正落实到教育的工作当中。
第二:要运用执法手段保障素质教育的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履行保护青少年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法律职责,坚决制止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对各种违反国家规定、侵犯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的行为,对违反教育方针的行为,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要予以制止,对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行为,要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查处。
第三: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促进、深化教育改革。深化教育改革,必然要涉及利益和权利的重大调整。要依据法律法规的原则与规定,按照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在下放权力的同时明确责任,处理好学校与其他各方面新的利益关系,使改革有序进行。要注重通过法律途径来促进、推动、保障改革的进程,积极依法调节新的社会关系,解决好改革中出现的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探索建立相应的制度或规范,依法推动改革的健康发展。
第四:不断提高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与水平。要真正将遵守、落实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作为教育行政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与职责,规范、高效、公平、公正地行使教育行政管理权力。要统一教育行政部门全体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认识,树立行政权力是人民赋予、源于法律的观念,形成按照法定的权限与程序,依法办事的自觉意识;要建立健全规范行政行为的实体性与程序性的制度,健全对行政权力的制约机制与监督机制,做到有法必依,使行政执法成为保障教育发展、规范教育活动、加强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
第五: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继续推进教育法律的实施与监督工作。积极推进依法治校。
第六:加强领导,推进教育法制的基础性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和教育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与法制观念,作为推进依法治教的基础工程,常抓不懈。要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脱产培训、举办法制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有系统的法制培训。
依法治教,即全部的教育活动都应当符合教育法律的有关规定,所有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从事各类教育活动时都应当遵守或不违背教育法律的规定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