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污染情况
❶ 1994年淮河水污染事件的原因
主要淮河沿岸一些工厂排放的生产废水所致,居民的生活污水排放也会造成河水污染
❷ 淮河和巢湖的污染情况
安徽省环境监测站五月份重点流域水质月报显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湖区整体水质属重度污染。这是巢湖湖区水质自今年二月以来,已经连续四个月重度污染。
与四月相比,淮河干、支流水质均好转。江苏奎河流入安徽境内的水质重度污染,其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浓度分别高达今年以来最高值。
五月,巢湖湖区整体水质属重度污染,水体呈中度富营养状态。主要环湖河流中,杭埠河、兆河水质良好,裕溪河、柘皋河水质轻度污染,白石天河水质中度污染,南淝河、十五里河、双桥河和派河水质重度污染。
目前合肥市已在巢湖沿岸实施严格的建设项目准入制,凡是向巢湖排放重金属和难解有机污染物以及氮磷项目一律停批,并全面禁止含磷洗涤用品的销售、使用等。
❸ 目前淮河流域的水质怎样淮河污染治理所面临的困境又是什么各级政府应该怎么做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部的桐柏山,干流全长1000km。流域西部、西南部及东北部为山区、丘陵区,其余为广阔的平原。山丘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3,平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流域西部的伏牛山、桐柏山区,一般高程200— 500m,沙颖河上游石人山高达2153m,为全流域的最高峰;南部大别山区高程在300一1774m;东北部沂蒙山区高程在200一1155m。丘陵区主要分布在山区的延伸部分,西部高程一般为100—200m,南部高程为50—100m,东北部高程一般在100m左右。淮河干流以北为广大冲、洪积平原,地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高程一般15—50m;淮河下游苏北平原高程为2—10m;南四湖湖西为黄泛平原,高程为30—50m。 流域内除山区、丘陵和平原外,还有为数众多、星罗棋布的湖泊、洼地。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的桐柏山,大体自西向东流,经过河南省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至江苏省江都县三江营注入长江,河道全长1000公里。流域西以河南省西部的伏牛山脉与黄河的支流伊洛河流域及长江的支流汉水流域分界;北以从河南省郑州至兰考的黄河南堤和从兰考到废黄河口的废黄河南堤与沂沭泗流域分界;南以桐柏山脉、大别山脉及通扬运河、东串场河与长江中下游北岸的汉水、皖河、巢湖、滁河等水系分界;东濒黄海。
❹ 淮河污染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造成淮河流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工业企业偷排污水现象严重。经过10年来“抓大关小”,调整产业结构,淮河流域工业企业中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或设施不达标的现象已得到有效改善,但部分工业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常常擅自关闭污水处理设施,偷排污水。 二是农村面源污染已成为淮河流域一个重要污染源。据了解,淮河流域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6,是我国主要的产粮区,流域内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很大,其污染也相对较重。 三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正在逐年增加,其污染负荷已超过工业污水,成为影响淮河流域水质安全的重要因素。据统计,2002年全省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23.85亿吨,其中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12.41亿吨,占一半还多。
❺ 淮河水污染治理措施
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被称为水体污染。大量的无机、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不仅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而且危害及到人体健康,造成水质性缺水使人们工农业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要解决我国的水污染问题要从多方面着手综合考虑,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其对策措施有:
1、减少耗水量:当前我国的水资源的利用,一方面感到水资源紧张,另一方面浪费又很严重。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许多单位产品耗水量要高得多。耗水量大,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而且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通过企业的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降低单位产品用水量,一水多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等,都是在实践中被证明了是行之有效的。
2、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为了控制水污染的发展,工业企业还必须积极治理水污染,尤其是有毒污染物的排放必须单独处理或预处理。随着工业布局、城市布局的调整和城市下水道管网的建设与完善,可逐步实现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使城市污水处理与工业废水治理结合起来。
3、产业结构调整: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是有限的,合理的工业布局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自然能力,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起到发展经济,控制污染的作用。关、停、并、转那些耗水量大、污染重、治污代价高的企业。也要对耗水大的农业结构进行调整,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要减少水稻种植面积,走节水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4、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农村生活源、农业面源、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的污染。要解决面源污染比工业污染和大中城市生活污水难度更大,需要通过综合防治和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等措施进行控制。
5、开发新水源:我国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节约潜力不小,需要抓好节水工作,减少浪费,达到降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用水量。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于缓解山东华北地区严重缺水有重要作用。修建水库、开采地下水、净化海水等可缓解日益紧张的用水压力,但修建水库、开采地下水时要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6、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水资源规划是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工农业发展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应与其他规划同时进行。
合理开发还必须根据水的供需状况,实行定额用水,并将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资源统一开发利用,防止地表水源枯竭、地下水位下降,切实做到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
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作用,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化,促进污水管理及其资源化。为了有效地控制水污染,在管理上应从浓度管理逐步过渡到总量控制管理
❻ 1994年淮河水污染事件的原因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07年太湖蓝藻暴发
❼ 淮河污染及其治理
2003年淮河流域大洪水的雨情!水情特征分析 2003年夏季强降水带长时间维持在淮河一带,雨带南北摆动的幅度很小,强降水带
几乎与淮河干流重合,各条支流和上游来的洪水汇集在一起,加上本地区强降水的径流作
用,6月21日~7月22日期间,淮河流域内的总降水日数普遍超过20d,降水强度大,强
降水非常集中,淮河流域的水位全面上涨,导致了2003年淮河流域大洪水"
造成2003年夏季淮河流域特大洪涝的直接原因是7月份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位于
江南!华南和西太平洋上空,这样的环流形势造成大量的水汽汇集在淮河流域"从850
hPa风场和相对湿度场的演变图可发现(图略),淮河流域强降水期间出现4次季风涌,将
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向北输送至淮河流域,并在此形成了水汽辐合中心;与此同时,中
高纬冷空气扩散南下(图略),引起梅雨锋上强降水,这表明水汽输送和冷暖空气交汇是梅
雨期强降水的重要条件"
2003年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中游下段河床剖面倒比降导致的河
道排泄能力不足"洪泽湖湖底海拔10~11m,位于河口的老子山处河床海拔9~10m,高
出浮山处河床4~5m,呈明显的倒比降"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增加了淮河流域的防洪压
力,尤其是上有洪水压境,下有洪水顶托的中游地区"同时,安徽省沿淮有4处蓄洪区和
17处行洪区,长期存在的问题是防洪标准低,部分行蓄洪区频繁进洪,行洪不通畅,难以
达到规划要求,从而加重了洪涝灾害的程度"
5 结 论
(1)6月21日淮河流域入汛后,共出现了7次强降水过程,雨带稳定,暴雨集中,强降
水过程接连出现,是仅次于1954年的第二个多雨年份"
(2)三次洪峰逐次递减,水位在警戒水位和保证水位之间振荡,蚌埠和洪泽湖的洪水
流量超过1991年"
(3)前期江淮地区降水明显偏多,导致江河湖库普遍高水位,给主汛期留下了很高底
水,因此,入梅后的连续降水,下垫面吸收很少,很快形成积水或径流,致使淮河洪水暴涨"
(4)淮河中游下段河床剖面倒比降导致的河道排泄能力不足,也加重了洪涝灾害的
程度"
参考文献
1 丁一汇.1991年江淮流域持续性特大暴雨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
2 周自江,宋连春,李小泉.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降水分析.应用气象学报,2000,11(3):287~296.
3 国家气象中心..98中国大洪水与天气预报.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1~34.
4 张顺利,陶诗言,张庆云,等.1998年夏季中国暴雨洪涝灾害的气象水文特征.应用气象学报,2001,12(4):442~
457.
5 陶诗言,倪允琪,赵思雄,等.1998夏季中国暴雨的形成机理与预报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6 毕宝贵.南方持续暴雨,北方多雷阵雨.气象,1998,24(9):58~61.
7 陶诗言.中国之暴雨.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8 冯佩芝,李翠金,李小泉,等.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析1951~1980.北京:气象出版社,1985.29~42.
9 周秀骥,薛纪善,陶祖钰,等..98华南暴雨科学试验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3 水情特征分析
随着6月29日淮河流域强降水的开始,王家坝的水位和流量迅速上涨(图5a),7月1
日超过警戒水位,7月2日凌晨,王家坝泄洪,7月3日淮河流域的第一次洪峰通过王家
坝,流量达到5930m3s-1,并超过保证水位(29m)0.41m"由于7月6~8日降水减弱和
分洪强度加大,水位缓慢下降,流量快速减小"7月9日,降水强度加大,水位和流量再次
上涨,7月12日第二次洪峰通过王家坝(流量:4530m3#s-1,水位:28.79m)"7月13~
18日降水减弱,水位!流量迅速下降"7月21~22日的降水过程造成2003年淮河流域的
第三次洪峰"从总体上看,三次洪峰逐次递减,水位在警戒水位和保证水位之间振荡"
正阳关(图5b)!蚌埠(图5c)!洪泽湖(图5d)的水位和流量变化幅度均小于王家坝,三
次洪峰总体呈逐次递减特征,但递减幅度明显小于王家坝,水位一直处于超警戒水位之
上,正阳关前两次洪峰过境时都超过了保证水位,而蚌埠和洪泽湖均未超过保证水位,蚌
埠和洪泽湖的洪水流量超过1991年"
图5 2003年6~7月水位(实曲线)!警戒水位(实直线)!保证水位(虚直线)!淮河流域的洪水主要是由流域内广大地区的降水汇集而成的"本文选择淮河流域
15个代表站(河南西华!驻马店!信阳!固始,安徽亳州!宿县!阜阳!寿县!蚌埠!霍山!合
肥,江苏盱眙!射阳!高邮!东台),求取其逐日平均降水量,并计算得到淮河流域1954年
至2003年6月21日~7月22日期间
逐年降水量(图3)"由图3可以看到,
历史上淮河流域大洪水都与此曲线对应
较好,基本反映淮河流域多年降水特征;
2003年淮河流域的降水比常年明显偏
多,比1991年多122mm,但比1954年
少64mm,是仅次于1954年的第二个多
雨年份"2003年淮河流域降水量与
1954!1991年同期降水量差值图(图4)
也说明了这一事实,表明本文所选15个
站点基本上能代表淮河流域降水状况"
图3 淮河流域1954~2003年6月21日
~7月22日降水量变化
从图4b可看到,无论是6月1日~7月22日还是6月21日~7月22日期间,2003年淮
河流域降水均多于1991年同期"6月1日~7月22日,一般偏多50~100mm,安徽北
部!河南大部!山东南部偏多100~300mm"而在2003年强降水时段(6月21日~7月
22日),一般偏多60~200mm,河南东部!安徽北部偏多300~400mm"2003年6~7月
与1954年同期相比,淮河下游的江苏北部偏多50~100mm,淮河流域中上游比1954年
偏少50~200mm,即使在强降水时段(6月21日~7月22日)也呈类似的分布"
图4 淮河流域2003年6月1日~7月22日降水量与1954年(a),
1991年(b)同期偏差分布图(单位:mm)图1 2003年6月21日~7月22日淮河流域降水量(mm)(a)
和降水距平百分率(%)(b)(相对于1971~2000年平均值)
北侧的暖湿气流频繁地交锋于淮河流域,造成6月22~23日!24~27日!29日至7月3
日!4~7日!8~11日!12~13日!21~22日共7次强暴雨天气过程"7次暴雨过程降雨
的时空分布如下:
(1)6月22~23日,受副热带高压北抬和低层切变线的共同影响,山东中南部!河南
大部!安徽大部!江苏中北部!湖北东部出现大暴雨天气过程,雨带呈东北)西南走向,有
3个强降水中心,分别位于湖北麻城!河南商丘和山东沂南附近"降水量一般为50~100
mm,其中湖北东部大别山区,河南东部和南部以及山东南部的降水量达110~190mm
(图2a)"强降水主要出现在23日,日降水量超过100mm的站数达49个,日降水量超过
150mm的有5个,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湖北东部"这是2003年淮河流域梅雨期的第一次
强降水过程"
(2)6月24~27日,主要雨带南压到江南北部,但淮河流域受补充冷空气的影响出现2003年淮河流域大洪水的雨情!水情特征分析X
毕宝贵 矫梅燕 廖要明 徐 晶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摘 要
利用地面加密资料,分析了2003年淮河流域6~7月降水的时空分布和气候统计特征
以及降水雨情!水情特征,并与历史同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03年淮河流域梅雨期经
历了7次强降水过程,降水总量和洪水流量都超过1991年同期,但低于1954年梅雨期;
2003年淮河流域降水的突出特点是:雨带稳定!暴雨集中和突发性强;水情特点是:洪峰逐
次递减;造成淮河流域全线超警戒水位的重要原因是:2003年春季降水偏多!7月份副热带
高压位置偏南以及淮河中游下段河床剖面倒比降"
关键词:淮河流域 降水 水位 洪峰
引 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淮河流域先后多次发生大洪水"1991年仅安徽!江苏两省受灾
人口达到71%,农作物受灾面积占60%,直接经济损失达450亿人民币;1999年皖南!苏
北和苏南出现50年不遇的大洪水;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特大暴
雨,其雨量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为历史上罕见,淮河流域雨情和水情均超
过1991年"近年来,许多气象学者对1991和1998年江淮暴雨[1~8]!1998年华南特大暴
雨[9]等过程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大范围特大暴雨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利用地面
加密资料对2003年汛期淮河流域大洪水的雨情!水情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
1 2003年淮河流域降水分布特征
2003年6月21日,我国主要降水带从华南!江南南部北跳到淮河流域,并在该地区
持续长达30d之久"6月21日淮河流域入汛后共出现了7次强降水过程,降水总量一般
为200~500mm(图1a),其中安徽北部!江苏中北部达500~700mm"安徽北部!河南东
南部!江苏北部等地降水总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1~2倍,局地偏多2~3倍(图1b)"
由2003年6月21日~7月22日500hPa平均高度场(图略)可以发现,欧亚中高纬
呈两槽一脊形势"欧洲槽中不断有冷空气从阻高底部经巴尔喀什湖!黄河上游和青藏高
❽ “淮河流域水环境污染致癌”是不是真的
一方面污染物来随饮水自进入体内,直接损害健康。国际公认的饮用水中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包括铅、铬、汞等重金属,都有高毒性。还有一些持久性有机物、多环芳烃类物质及各种农药类物质,都会对健康产生长期的严重影响。另外,氮、磷等物质本身没有高毒性,但会导致水质出现富营养化,诱发蓝藻,藻类能释放肝毒素和神经毒素,威胁健康。另一方面,水污染还会通过灌溉污染土壤,造成粮食、蔬菜等农产品污染,铬、汞等污染物质进入水体后,会聚集在鱼类等水生物中,这些都使人们的健康受到间接损害。
❾ 淮河污染的作文
淮河污染
造成淮河流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回部分工业企业偷答排污水现象严重。经过10年来“抓大关小”,调整产业结构,淮河流域工业企业中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或设施不达标的现象已得到有效改善,但部分工业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常常擅自关闭污水处理设施,偷排污水。 二是农村面源污染已成为淮河流域一个重要污染源。据了解,淮河流域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6,是我国主要的产粮区,流域内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很大,其污染也相对较重。 三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正在逐年增加,其污染负荷已超过工业污水,成为影响淮河流域水质安全的重要因素。据统计,2002年全省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23.85亿吨,其中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12.41亿吨,占一半还多。
❿ 淮河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
工业废水污染(多年前淮河上游小的造纸厂一个接一个)和生活污水污染,下游的船只也有一定的污染。
加强环保整治力度;加大环保投入,科学管理,就可以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