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维护社会稳定问题
Ⅰ 当前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1.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回内环境相当复杂,既答面临大好机遇,也遭遇严峻挑战。团结一心,保持稳定,我们才能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应对挑战。我国现代化建设正处于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确保稳定,才能抓住和用好这个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确保稳定,才能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确保稳定,才能妥善解决我们面对的各种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在现代化建设的大局面前,我们必须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维护社会稳定。
2.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一个重要问题是依法有序地看待和处理我们面对的问题。依法治国这句话,大家都拥护,这就意味着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社会的发展总会面临着矛盾和问题,也总是在不断解决矛盾和问题中前进的。当今世界很不平静,会有这样那样的磨擦和问题;国内改革建设不会一帆风顺,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只能冷静理智、依法有序地进行。
Ⅱ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应坚持的原则
维护稳定工作原则:
一、坚持党政一把手负责的原则,各部门党政一把手是本级专维护属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负总责,亲自抓。
二、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实行严格的部门责任制和单位责任制,是那个村(社区)、哪个部门负责。绝不允许将问题推给上级,推向社会。
三、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属地管理原则。各村(社区)、有关单位应对本村(社区)、本部门稳定工作全面负责,通力配合党委、政府共同做好本辖区稳定工作。
Ⅲ 对维护稳定工作的意见建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①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②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③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④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⑤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 ①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 ②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 ③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 ④同时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①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现代化建设; ②有利于正确处理和协调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尽可能地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③有利于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思想,按照“五个统筹”要求,实现经济发展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促进劳动者提高素质,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⑤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⑥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 【理论分析】 (一)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从政治常识角度看 必须懂得我国国家的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才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只有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才能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 只有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才能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 从经济常识角度看 在经济上,必须了解只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正确处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经济关系,特别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从政治常识分析 ⑴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⑵政府要切实履行政治职能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而确保社会稳定。履行文化职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⑶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各级国家机关应以人民利益为本,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⑸维护我国的公民与国家和谐统一的关系。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同时,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⑹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谐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的社会,只有运用法律手段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妥善矛盾和其它社会矛盾,才能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⑻坚持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处理民族关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必须遵循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⑼坚持党的宗教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的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广大教徒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能够做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从经济常识的角度分析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五个统筹”。把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 ③在分配上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逐步理顺收入分配秩序,缩小贫富差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④提高劳动者素质,积极扩大就业,改善就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⑤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减少贫困. ⑥建立全民节约型社会.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持市场交易原则,加强企业道德建设。 从哲学常识的角度分析(要灵活运用) 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正是针对我们目前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基尼系数超过0.4这一深刻变化的实际提出的,体现了主观和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⑵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体现了上述道理。 ⑶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部分是相辅相成的,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这就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体现了上述道理。 ⑷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和谐就是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协调,和谐社会要求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要素实现均衡、稳定、有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这是矛盾的统一性的体现;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处于这一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可能有“有利”与不利“”两种前途。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建设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体现了促进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面转化。 ⑸认识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表明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认识上的质的飞跃,是一种理论创新。 ⑹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在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人民各尽其能”体现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各得其所”体现了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体现了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且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的道理。
Ⅳ 如何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发言稿
一是要充分发动群众,提高各族群众投身于反恐维稳斗争的思想认识。作为公民,不仅是国家法律保护的对象,也是维护国家法律的重要力量,要增强公民维护社会稳定的主体意识,提高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共同打击意识,应建立公民信息举报奖励的常态化机制,拓宽信息情报来源,把暴恐活动尽可能消灭在萌芽状态,立足于“打早、打小”。
二是要依法从重、从快严打重判暴力恐怖分子,在严厉打击暴恐活动专项行动中,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要打准、打狠、打出声威来!要打出信心、打出安宁、打出正义来!让法律的尊严在严打重判中得以彰显,使之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三是要加强反恐维稳的国际合作,统筹国内国外“两个战场”,不断挤压“三股势力”的生存空间,让其无处遁形。
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民族分裂势力越是企图破坏民族团结,我们越要加强民族团结。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正确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本质和目的,是为了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的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要警惕和反对一些人以“民族自治”为名,排斥其他民族,进而从事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各种言行。
二是民族团结教育要立足于各民族共同的历史渊源、相互之间的文化传统交融、共同的利益基础,要重视从娃娃抓起,不断净化民族团结教育的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倡导民族团结“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三是要大力推动新疆族际文化交流与融合,坚定不移地推进双语教育,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四是要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使各民族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三股势力”就没有生存的空间。
要坚定不移推动新疆更好更快发展。
“好”的判断标准就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人既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又是经济发展的归宿。所以,发展要落实到民生改善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
“快”是速度,是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是服从于民生改善、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增长,是保护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是加快南疆发展、实现区域协调的增长。
要精心做好宗教工作。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要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止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基本原则,以“去极端化”为目标,深入开展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打击宗教极端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重视发挥爱国宗教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的积极作用。
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整顿软弱涣散的党支部,以政治坚强为第一标准选好配强各级干部,以“政治上强、能力上强、作风上强、心力上强”严格要求干部,加大干部多渠道交流力度,加强政策落实的跟踪检查,提高执行力。
Ⅳ 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方法 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一、准确定位,规范信访秩序,实现信访工作理性回归。
坚持规范信访事项和规范信访秩序相结合,规范信访事项是规范信访秩序的前提,要想规范信访秩序,必须规范信访事项。凡是明确有法律渠道和主管部门的诉求,都不应作为信访事项受理登记。
拓宽向群众宣传政策法律的渠道,告知其选择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的有关规定。如果把不是信访的问题引入信访渠道,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还误导了群众。在畅通信访出口上做实做强,使大量被误导进入信访渠道的上访人,通过教育引导、法律告知引导其退出信访渠道,选择法律途径解决诉求。
二、强化法治,把信访事项导入法治框架、法律渠道。
破解信访难题的根本出路是加强法治建设,推进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逐步把信访事项导入法治框架、法律渠道,依法解决问题。
具体来讲:
1、依法解决问题,对法律和政策有明确规定符合解决条件的,一定要做到“用心、用情、用力”解决。
2、依法教育疏导,综合运用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心理疏导、化访为诉、进入程序、依法处置等措施,把涉访人群导入法治框架内解决问题。
3、依法惩戒处理,对无视法律权威的违法上访行为,要用法律方式依法处理;对把上访当成诬告、陷害、诽谤渠道的,要强化法律告知,依法追究责任,坚决维护社会主义法制权威。
4、依法终结信访,坚决维护三级终结的权威;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一律按法律规定,通过审判监督和检察监督、行政复议、国家赔偿程序处理,并结合各部门的纪检监察监督、法制工作监督,强化纠正错误,规范执法行为,坚决维护法制权威,维护法律尊严。
三、正确引导舆论,淡化信访宣传误导,强化法制宣传教育。
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对信访群众的导向作用,客观报道宣传信访政策法规,提高群众对信访的正确认识,引导信访群众依法信访。
淡化对信访特别是越级信访促进问题解决的宣传,不过分夸大和渲染信访的作用,大力营造依法解决问题的舆论氛围,从思想上消除涉访当事人对信访渠道过高的价值预期,引导其自觉选择司法解决途径,在法治程序里化解矛盾、促进和谐。通过对处理违法信访行为等典型案例的宣传教育,以案析理、以案说法,有效震慑违法,努力营造依法、理性、有序信访的良好社会氛围。坚持把宣传政策法律和教育引导贯穿于依法治访的全过程,注重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强化法律告知、释疑解惑,教育警示群众防范违法犯罪,实现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四、强化源头治访,把涉访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县级以下。
信访问题的解决和防范关键在基层。要紧紧抓住县级以下有关部门这个解决问题的责任主体和防范源头:
1、把矛盾发现在早、化解在小、解决在源头。
2、增加县级以下有关部门化解矛盾、依法解决问题的层级,从村组、社区到乡镇、办事处、县区有关部门来真正了解实情、层层化解矛盾。
3、对涉访违法行为也要发现在早,处置在小,解决在县级以下。要坚持法制原则,以“合法”还是“违法”作为定性标准,不要纠结于是否为“上访人员”、“特殊群体”,防止违法行为的逐步升级。
4、强化责任追究,及时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更好地从源头上发现和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Ⅵ 怎样才能维护社会稳定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维持稳定就显得格外重要。
是把握大局、统筹兼顾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以改革发展促进和谐稳定,以和谐稳定保障改革发展。
加强领导、齐抓共管
把维护稳定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第一责任,作为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任务,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源头预防、综合治理
围绕产生不稳定因素的深层次原因,从推动科学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科学民主决策、公正廉洁执法、密切干群关系等方面加强源头预防,综合运用方法措施,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问题。
是掌握政策、依法办事
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维护社会稳定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严格依法按政策办事。
专群结合、依靠群众
充分发挥专门机关在维护稳定中的骨干作用,紧紧依靠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共同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重心下移、固本强基
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改进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努力把矛盾问题解决在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筑牢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加强领导
落实综治和平安建设责任。根据机关人员变动,及时调整领导小组,健全领导和办事机构,切实加强对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严格落实综治平安建设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面展开综治工作。
切实工作
提高机关治安防控能力。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信访工作制度,继续组织开展好“大接访活动”,实行领导干部轮流座班接访,及时做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接访日的相应的准备工作,确保接访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组织开展下访活动,深入挂钩镇和信访重点地区了解社情民意,解决突出问题,全力化解不稳定因素及潜在的矛盾和纠纷。认真分析排查调处本局、本系统的矛盾纠纷,制定处置突发性事件预案。加强内部防范工作,按照“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人”的要求,认真落实守楼护院,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治安防范意识。认真落实好每天的值班人员,坚持做到 24小时值班,同时,建立与各镇(区)、各有关部门的联系组织网络。
强化工作
全力压降事故保平安。安全生产与平安建设工作紧密相连,只有切实压降和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维护好职工的利益,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Ⅶ 为什么说遵守宪法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
第一,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它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全体公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宪法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人民的幸福和安宁、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因此必须大力宣传宪法,坚决维护和实施宪法。
第二,我国宪法规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则,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各项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按宪法的原则,我国的立法工作迅速发展,立法质量不断提高,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全民法律意识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执法和司法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正在实施。
第三,宪法规定我国实行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依据宪法,我国将建立包括规范市场主体、调整市场主体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加强宏观调控、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第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党对国家的领导,这是宪法的重要原则,同时宪法又规定党必须遵守宪法,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我国宪法颁布以来,党不但坚持了对国家的领导,而且采取各种措施维护宪法的尊严,保证宪法的实施。
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保障国家权力有序运行,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宪法通过赋予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公共权力,使国家权力在宪法设定的轨道上有序运行,避免国家权力缺位、越位和错位。
二是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在人民主权原则下,宪法是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人民通过宪法使自己的基本权利得到最明确的确认和最有效的保障。
三是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在国家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由宪法来规范和调整的,如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其他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宪法是社会稳定的调节器和安全阀,对于解决各种重大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Ⅷ 如何严格依法办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严格依法办案
首先需要了解法律
其次是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Ⅸ 维护社会稳定有哪些作用
完成改革和抄发展的繁重任务袭,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地解决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深入调查研究,区别不同情况,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正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
加强政法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防范和惩治邪教组织的犯罪活动,坚决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改进社会管理,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加强国家安全工作,警惕国际国内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信心。我们公务员要坚定不移地跟着共产党,与全国人民一道,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推向前进。
Ⅹ 如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一)准确定位,规范信访秩序,实现信访工作理性回归
坚持规范信访事项和规范信访秩序相结合,规范信访事项是规范信访秩序的前提,要想规范信访秩序,必须规范信访事项。凡是明确有法律渠道和主管部门的诉求,都不应作为信访事项受理登记。
拓宽向群众宣传政策法律的渠道,告知其选择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的有关规定。如果把不是信访的问题引入信访渠道,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还误导了群众。在畅通信访出口上做实做强,使大量被误导进入信访渠道的上访人,通过教育引导、法律告知引导其退出信访渠道,选择法律途径解决诉求。
(二)强化法治,把信访事项导入法治框架、法律渠道
破解信访难题的根本出路是加强法治建设,推进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逐步把信访事项导入法治框架、法律渠道,依法解决问题。
具体来讲,一要依法解决问题,对法律和政策有明确规定符合解决条件的,一定要做到“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二要依法教育疏导,综合运用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心理疏导、化访为诉、进入程序、依法处置等措施,把涉访人群导入法治框架内解决问题。三要依法惩戒处理,对无视法律权威的违法上访行为,要用法律方式依法处理;对把上访当成诬告、陷害、诽谤渠道的,要强化法律告知,依法追究责任,坚决维护社会主义法制权威。四要依法终结信访,坚决维护三级终结的权威;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一律按法律规定,通过审判监督和检察监督、行政复议、国家赔偿程序处理,并结合各部门的纪检监察监督、法制工作监督,强化纠正错误,规范执法行为,坚决维护法制权威,维护法律尊严。
(三)正确引导舆论,淡化信访宣传误导,强化法制宣传教育
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对信访群众的导向作用,客观报道宣传信访政策法规,提高群众对信访的正确认识,引导信访群众依法信访。
淡化对信访特别是越级信访促进问题解决的宣传,不过分夸大和渲染信访的作用,大力营造依法解决问题的舆论氛围,从思想上消除涉访当事人对信访渠道过高的价值预期,引导其自觉选择司法解决途径,在法治程序里化解矛盾、促进和谐。通过对处理违法信访行为等典型案例的宣传教育,以案析理、以案说法,有效震慑违法,努力营造依法、理性、有序信访的良好社会氛围。坚持把宣传政策法律和教育引导贯穿于依法治访的全过程,注重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强化法律告知、释疑解惑,教育警示群众防范违法犯罪,实现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四)强化源头治访,把涉访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县级以下
信访问题的解决和防范关键在基层。要紧紧抓住县级以下有关部门这个解决问题的责任主体和防范源头:一是把矛盾发现在早、化解在小、解决在源头。二是增加县级以下有关部门化解矛盾、依法解决问题的层级,从村组、社区到乡镇、办事处、县区有关部门来真正了解实情、层层化解矛盾。三是对涉访违法行为也要发现在早,处置在小,解决在县级以下。要坚持法制原则,以“合法”还是“违法”作为定性标准,不要纠结于是否为“上访人员”、“特殊群体”,防止违法行为的逐步升级。四是强化责任追究,及时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更好地从源头上发现和化解矛盾、维护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