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卫生 » 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

发布时间: 2020-11-21 05:17:22

『壹』 准公共产品的理论

公共物品理论: 是新政治经济学的一项基本理论,也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公共财政收支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基础理论。
公共物品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按照公共物品的供给、消费、技术等特征,依据公共物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状况,公共物品可以被划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一般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纯公共物品消费上不存在“拥挤效应”,不可能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进行排他性使用,否则代价将非常高昂。国防、国家安全、法律秩序等属于典型的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的范围十分广泛,它介于私人物品和纯公共物品之间。相对于纯公共物品而言,它的某些性质发生了变化。一类准公共物品的使用和消费局限在一定的地域中,其受益的范围是有限的,如地方公共物品(并不一定具有排他性);一类准公共物品是公共的或是可以共用的,一个人的使用不能够排斥其他人的使用。然而,出于私益,它在消费上却可能存在着竞争。由于公共的性质,物品使用中可能存在着“拥挤效应”和“过度使用”的问题,这类物品如地下水流域与水体资源、牧区、森林、灌溉渠道等。另一类准公共物品具有明显的排他性,由于消费“拥挤点”的存在,往往必须通过付费,才能消费,它包括俱乐部物品、有线电视频道和高速公路等。

『贰』 公共财政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需要论

公共财政的理论基础有两个

分别为:

  • 公共产品理论

  • 市场失灵理论

『叁』 运用公共产品和外部性理论分析基础科学研究有什么特征

首先阐述公共产品理论。注意几个要点:一是公共产品的特点;二是存在外部性问题。三是配置上存在市场失灵问题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其次,分析公共教育和公共医疗事业的性质。根据其性质说明其配置上的特点。第三,联系我国实际,说明自己的观点。请参见《新华文摘》2005年-24期,张昕文章《政府再造运动述评》

『肆』 请用公共产品理论谈谈对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范围的认识

按照《条例》主体主要是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这两类主体是政府信息的拥有者,也是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承担者。
伴随着公共事务的产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分工:一种是直接生产公共物品、提供公共服务,其主体是各类社会公益组织。另一种是公共管理主体为了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施加管理,即公共事务管理。目前,在我国,公共事务管理主体大致可分为六类:一是国家机关,二是执政党,三是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四是依靠法律、法规授权来处理公共事务的各类事业单位,五是在政府指导下由基层群众组成的自治组织,六是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组织。我们通常所讲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主要是针对后一种社会分工而言的。

『伍』 公共产品理论的历史发展

早在上个世纪末,奥地利和意大利学者将边际效用价值论运用到财政学科研究上,论证了政府和财政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合理性、互补性,形成了公共产品理论。1919年产生的林达尔均衡是公共产品理论最早的成果之一,林达尔认为公共产品价格并非取决于某些政治选择机制和强制性税收,恰恰相反,每个个人都面临着根据自己意愿确定的价格,并均可按照这种价格购买公共产品总量。处于均衡状态时,这些价格使每个人需要的公用产品量相同,并与应该提供的公用产品量保持一致。因为每个人购买并消费了公用产品的总产量,按照这些价格的供给恰好就是各个个人支付价格的总和。林达尔均衡使人们对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问题取得了一致,即分摊的成本与边际收益成比例。总之,林达尔均衡指个人对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以及它们之间的成本分配进行讨价还价,并实现讨价还价的均衡。
萨缪尔逊1954年、1955年分别发表的《公共支出的纯粹理论》和《公共支出理论的图式探讨》提出并部分的解决了公共产品理论的一些核心问题,如:如何用分析的方法定义集体消费产品?怎样描述生产公共产品所需资源的最佳配置的特征。他在“公共支出的纯粹理论”一文中将公共产品定义为这样一种产品:每一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减少任何他人也对这种产品的消费。这一描述成为经济学关于纯粹的公共产品的经典定义。
1956年蒂鲍特(C.M.tiebout)发表了论文“一个地方支出的纯理论”,随即出现了大量关于地方公共产品的文献,地方公共产品问题指:一些公共产品只有居住在特定地区的人才能享用,因此个人可以通过迁居,来选择他消费的公共产品。布坎南在1965年的“俱乐部的经济理论”中首次对非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进行了讨论,公共产品的概念得以拓宽,认为只要是集体或社会团体决定,为了某种原因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繁荣物品或服务,便是公共产品。
同年,贝冢(K.Kaizuka)最先引入了公共产品要素的概念。1969年,萨缪尔逊指出对林达尔均衡理论提出了批评,指出:因为每个人都有将其真正边际支付愿望予以支付的共同契机,所以林达尔均衡产生的公共产品供给均衡水平将会远低于最优水平。
1973年,桑得莫(A.Sandom)发表了“公共产品与消费技术”。着重从消费技术角度研究了混合产品(准公共产品)。70年代以后,公共产品理论的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设计机制保证公共产品的决策者提供的效率原则。

『陆』 用公共产品理论分析我国现在上大学为什么收费

收费存在困难,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特征,我们根本不可能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来为社会提供无利可图,准确地说,是无直接利益可图的公共物品。 纯公共物品具有两个特性:非竞争性(在既定的生产条件下,向一个额外的...

『柒』 公共产品理论的理论特征

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在现有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上,新增消费者不需增加供给成本。(如灯塔等)
边际拥挤成本为零:任何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同时享用该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个人无法调节其消费数量和质量。
边际拥挤成本是否为零是区分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或混合产品的重要标准。
根据西方经济理论,由于存在“市场失灵”,从而使市场机制难以在一切领域达到“帕累托最优”,特别是在公共产品方面。如果由私人部分通过市场提供就不 可避免地出现“免费搭车者”,从而导致休谟所指出的“公共的悲剧”,难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最大化,这是市场机制本身难以解决的难题,这时就需要 政府来出面提供公共产品或劳务。此外,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私人不能有效提供也会造成其供给不足,这也需政府出面弥补这种“市场缺陷”,提供相关的公共产品或劳务。

『捌』 1.什么是公共产品理论 请根据该理论举例说明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应如何提供

公共产品理论指的是新政治经济学的一项基本理论,也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公共财政收支、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基础理论。

『玖』 请结合公共产品的理论,分析公园或景点免费或涨价的原因

景区到底属于哪种产品呢?
按照公共经济学理论,可以认为,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是在人们对其观赏等消费活动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
同在一个景区内消费的游客所观赏的是同一景观,他们不影响彼此欣赏的效用,即使再增加一个人,原来享用景区内消费者产品的人的消费利益也不会随之减少。
但这种非竞争性又是有限的,一旦出现拥挤现象,景区内每个游客的观赏效用就会降低。当一个风景名胜区或文物单位通过设立门票等手段而成为旅游景区,对旅游消费者实施限制时,当景区游客规模在合理容量在内的情况下,旅游景区作为一个产品便具备了消费的排他性。
因此,一个依托风景名胜区或国家文物等公共资源的旅游景区,当其设立门票进行游客管理时,这个旅游景区便从公共产品变为准公共产品。 共有资源产品供给的最大问题在于过度消费。
现实中,绝大多数共有资源产品属于自然资源,这类产品或无法排除他人使用,或排他成本很高造成排他不经济,或在道义上无法排他,但其在消费方面超过一定限度时终会产生拥挤,即竞争问题。

根据经济学理论,对于共有资源的过度消费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加以解决。

第一, 就是明晰产权。产权即财产权利,涉及产品归属问题。共有资源属一般归为公有,
但或由于排他成本高,或由于在道义上不能排除大众消费,结果造成产权人和消费者对其利用和保护的双重漠视。明晰产权是通过将公共产品(往往是共有资源)在一定期限一定条件下转让给私人部门的制度安排。这一方面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另一方也减少了政府的责任和支出,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第二, 管制和收费。管制是通过行政手段对公共产品进行适当安排。管制具有直接、快速、
效果显著等特点,但由于其行政强制性,经常受到人们的诟病。收费是通过市场手段使原本不具备排他性的共有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显现排他性,从而减少过度消费的方法。当前,许多风景名胜区的涨价行为,就是采取的增加收费这一手段。然而,收费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其原因在于收费会遇到定价困境。类似公园或名胜古迹之类的共有资源,定价过高会受到舆论的质疑,而定价过低则起不到排他的作用。

第三,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以在不同程度上缓解公共产品的供给,因为技术进步可以,
不仅可以找到增加公共资源的方式,而且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公共资源的竞争性和排他性问题,从而改善共有资源过度消费的状况。

价格通常是调节需求的一种手段。然而,当用价格来限制游客数量时,消费就具有排他性,只有支付得起该价格的人才有资格进行消费。显然,价格过高,会侵犯普通民众消费风景名胜区的权利,因此,单纯提高门票价格不应成为调节游客数量、抑制旅游需求的手段和保护资源的借口。单纯的价格管理不适用于风景名胜区,不仅因为它们是公共产品而不适合采用排除性的消费,而且因为他们是优效品,对整个社会有很强的正外部性。人们不仅可以通过游览风景名胜区陶冶情操、愉悦心情,而且还可以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对青少年尤其具有教育意义。因此,应该在这些风景名胜区的承载范围内,鼓励社会各个阶层对这些共有资源的消费。

公益性景区除具有社会功能外,并不排斥经济收益功能。有人认为既然资源是“公益性”的,那么资源单位就不应承担任何经营责任。实际上,资源单位进行非营利的经营活动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资源保护需要有经费支撑,资源在讲究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应讲究经济效益。但是,鉴于其正外部性的存在,风景名胜区更应做好门票之外的文章,减少门票价格,而增加有更高附加值的文化与服务等产品的提供,从这些经营活动中获得经济支持。

目前条件下,由于中国世界遗产地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区存在范围较小,容易产生拥挤,而且资金较为缺乏等问题。进行适当的收费是必要的,并不具备免费开放的条件。但是,我们应当将门票价格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积极探索其他解决方式加以配合。例如,加大政府对国家名胜景区的补贴力度;在旅游旺季,部分景点实行接待容量限制;进行网络预售和信息公开;增加旅游景区周边配套娱乐和文化产品开发,分流客流等。

『拾』 “公共经济学”中涉及理论归纳有哪些

公共经济学的体系概要

一个对象——政府经济行为

两根理论支柱——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三大专业内容——公共收入,公共支出,收入分配

四大理论特征——宏观性、实用性、多样性、可探讨性

公共选择理论的前提——经济人假设。

政治领域的人和经济领域的人一样追求利益最大化。只是其具体利益不同,分别表现为获得选票(政治家)、投票收益(选民)或预算最大化(官员)等。

多数决策与投票悖论

如果只有两个被选方案,多数投票是有效的;如果有多个被选方案,就会出现“投票的悖论”。

投票的悖论——对多个被选方案进行投票,会出现循环投票、无胜出者的现象。 案例

单峰偏好理论拟通过修正阿罗五原则解决投票悖论。其内容是限定每个选民的偏好只能有一个峰值。

阿罗不可能定理与中位选民定理

阿罗不可能定理——满足一切民主要求又能排除循环投票困境的决策机制并不存在。

阿罗不可能定理所揭示的重要意义和在现实中的表现。

中位选民——将处于所有投票者最优偏好结果中间状态的投票者。

中位选民定理——中位选民最偏好的公共产品的提供量,往往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博特“用脚投票”理论

“用脚投票”理论:居民在一国之内迁徙的本质是寻找公共产品提供水平与个人税负之间的均衡。

这一理论因其忽视了投票的悖论、地方公共产品的外部性等因素而受到批评。

奥茨的分权定理

特里西的偏好误识论

公共支出扩张论(瓦格纳法则)

社会经济越发展,公共支出越扩张。

用于维护法制和秩序的支出增加及政府活动规模扩大是公共支出扩张的两个重要原因。

增长引致论

此理论认为公共支出扩张是由公共收入增加引起的。

公共收入增加则有内外两个原因,内在为经济发展,外在为战争与灾难。

发展阶段论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公共支出的重点不同。

劳动生产率论

此理论从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政府)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不同出发,分析认为公共支出增加是必然的。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