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卫生 » 塑料的污染

塑料的污染

发布时间: 2020-11-28 07:45:32

① 塑料袋会带来什么污染

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不断累积,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内产。塑料袋以石油为容原料,不仅消耗了大量资源,还不能被分解,埋在地下会污染土地、河流。

废塑料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如果将其填埋,200年的时间才能将其降解。

废弃塑料甚至没能走进垃圾场,被随手丢在海滩或下水道,垃圾们你推我搡地进入海洋,最终因洋流作用汇集在一起,形成海洋上的巨型垃圾场。

(1)塑料的污染扩展阅读:

塑料袋回收价值较低,塑料袋过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区、水体中、公路和铁路两侧造成视觉污染外,还存在着潜在的危害。

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这就意味着废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长期存在并不断累积,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② 泛滥的塑料污染会造成什么后果

2018年1月,在南极执行海洋科考任务的中国科学家发现,南极的表层海水里出现了肉眼不可见的塑料微粒(指直径小于5微米的微型塑料,俗称“海洋PM2.5”),含量甚至高于地球海洋中的平均水平。

塑料正在占领和污染地球。

农田地膜残留物,各种农药化肥的包装物、各种食品的包装物以及各种塑料袋,基本上都是被农民就手丢弃,然后借助风力和雨水进入河流和沟渠,污染农村的水资源。可见农村里缺的不仅仅是环卫系统,还有最基本的环保意识。

③ 废弃的塑料垃圾会对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

1、侵占土地过多:塑料类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一般可达200——400年,有的可达500年。

2、污染空气:塑料、纸屑和粉尘随风飞扬。

3、污染水体:河、海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水面上方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会伤及健康,甚至会因其在消化道中无法消化而活活饿死。

4、白色垃圾可能成为有害生物的巢穴,它们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而其中的残留物也常常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5、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6、因为体积大,所以填埋之处会滋生细菌,污染地下水。

(3)塑料的污染扩展阅读

减少塑料垃圾保护环境,从这十件小事做起:

1、准备一个可以反复使用的购物袋,只要外出购物就带上。

2、限制瓶装水饮用量,最好准备一个可循环使用的水瓶。数据显示,全球每分钟售出超过100万瓶饮用水。瓶装水是塑料垃圾的主要来源之一。

3、弃用一次性咖啡杯,买一个好看又实用的保温杯。一次性咖啡杯杯盖大多是塑料制品。

4、不用塑料打火机,改用火柴。

5、少吃口香糖,因为它们含塑料成分,而且肯定无法回收利用。

6、避免使用含塑料微珠的洗护产品。塑料微珠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固体塑料颗粒,广泛应用于牙膏、洗面奶、沐浴啫喱等洗护产品。微珠会污染环境,破坏海洋生态。

7、不用一次性剃须刀。

8、用硬纸盒取代塑料容器。

9、使用密封罐、保鲜盒保存食物,弃用保鲜袋。

10、不用塑料吸管。如果实在需要,不妨选择纸吸管,或者用海藻制造的可食用吸管。

④ 塑料制品为什么会造成如此严重的污染呢应如何处理和防治

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塑料制品的树脂的结构主要是以碳碳共价将相结合,由于碳碳共价键的键能比较大,断裂成小分子比较困难,使它不容易降解成小分子。再加上塑料制品中含有许多化工制品如增塑剂,稳定剂等添加品,使之污染更加严重。目前处理废弃塑料的方法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方面有:填埋作业法和焚烧发。填埋作业法师将塑料制品混在垃圾中埋在土壤里,由于塑料不易被微生物分解,长期累积会破坏土壤的结构,降低肥效,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增加农业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还会污染地下水。焚烧塑料制品会造成大气中的碳氧化合物的含量增加,同时某些塑料的树脂及添加剂在焚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及粉尘,严重污染大气质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人们日渐认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性,减少和消除“白色污染”,建立既满足人类的需求,又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绿色文明,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从整体上要求做到废塑料的减量化,再利用,在循环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⑤ 塑料带的污染

称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所以现在提倡不用或少用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购买东西时最好自备工具,减少它的使用。
聚乙烯:
聚乙烯是乙烯经加成聚合反应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根据聚合条件不同,可得到相对分子量从一万几百万不等的聚乙烯。聚乙烯是略带白色的颗粒或粉末,半透明状,无毒无味,化学稳定性好,能耐酸碱腐蚀。商业上将聚乙烯分为低、中、高密度。一般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不加增塑剂的低密度(0.92g/cm3-0.93 g/cm3)
聚丙烯:
相对分子量在8万—20万之间。聚丙烯主链有一个甲基侧链。如果甲基全部分布在一侧称为等规聚丙烯;如果甲基有规则地分布在主链两侧,称为间规聚丙烯;如果甲基无规则地分布在主链上,称无规聚丙烯。聚丙烯通常是半透明固体,无味无毒,密度(0.90g/cm3—0.91g/cm3),机械强度比聚乙烯高,耐热性好。三种聚丙烯中,以等规聚丙烯产量最大。采用三氯化钛—氯二乙基铝为催化剂,在加氢饱和的汽油中使丙烯聚合,得到等规聚丙烯。
聚氯乙烯:
相对分子质量5万一12万,聚氯乙烯通过游离基加成聚合反应生成高聚物,属热塑性树脂。无定型白色粉末,无固定熔点,密度为(1.35g/cm3—1.45g/cm3),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熔于环乙酮,氯苯,二甲基甲酰胺,甲苯—丙酮混合溶剂等。
聚苯乙烯: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20万。无色无味透明树脂,透光性好。表面富有光泽,易燃,密度为(1.05g/cm3-1.07g/cm3)具有优良的防水性,耐腐蚀性、电绝缘性.
生产方法:本体聚合法,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这里介绍本体聚合法。在苯乙烯单体中加入引发剂和少量添加剂,现在预聚釜中进行低温聚合,制取预聚物,再转入聚合塔中高温加热,分段维持一定温度,反应结束即将熔融状聚苯乙烯挤出成条,在水中冷却硬化,切粒包装。
以上是“白色污染”的主要成份,另外,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
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编辑本段]白色污染的现状
第一、侵略土地过多。塑料类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一般可达100—200年。
第二、污染空气。塑料、纸屑和粉尘随风飞扬。
第三、污染水体。河、海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水面上方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会伤及健康,甚至会因其绞在消化道中无法消化而活活饿死。
第四、火灾隐患。白色垃圾几乎都是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的火灾事故不断发生,时常造成重大损失。
第五、白色垃圾可能成为有害生物的巢穴,它们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而其中的残留物也常常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第六、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
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口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9万吨。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0万吨。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2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2.2亿个,废农膜约675万平方米。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
[编辑本段]白色污染的危害
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活正向便利化、卫生化发展。顺应这种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等开始频繁地进人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包装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这些包装材料在使用后往往被随手丢弃,造成"白色污染",成为极大的环境问题。
所谓"白色污染"是指由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下统称塑料包装物)的丢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称之为"白色污染"。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1995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任意丢弃。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产生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产生量约为19万吨。丢弃在环境中的废旧包装塑料,不仅影响市容和自然景观,产生"视觉污染",而且因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还会造成潜在危害,如: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增塑剂和添加剂的渗出会导致地下水污染;混入城市垃圾一同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损害人体健康;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等等。我国每年用于白色污染的治理经费大约1850万左右。

⑥ 塑料垃圾会污染什么

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笨乙版烯、聚丙烯、聚氯乙烯权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并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⑦ 塑料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有什么

白色污染就是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比如一次性泡沫快餐具还有我们常用的塑料袋等.它对环境污染很严重,埋在土壤中很难分解,会导致土壤能力下降,如果焚烧会导致大气污染,所以现在提倡不用或少用此物,购买东西时最好自备工具,减少它的利用.

一、“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日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9万吨。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0万吨。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2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2.2亿个,废农膜约675万平方米。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二、国内外防治“白色污染”的一般做法

1、国外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情况

早在1985年,美国入均消费塑料包装物就已达23.4公斤,日本为20.1公斤,欧洲为15公斤。进入九十年代,发达国家人均消费塑料包装物的数量更多(我国1995年人均消费塑料包装物和其它塑料制品为13.12公斤)。从消费量来看,似乎发达国家的“白色污染”应该很严重,实则不然。究其原因,一是发达国家很早就严抓市容管理,很少有人随手乱扔废旧塑料包装物,基本消除了“视觉污染”。二是发达国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较高。以美国为例,80年代以前,处置废塑料主要方式是填埋,后来发现塑料长期不降解,九十年代以后,他们转而走回收利用的路子。

现在已建立起了一套严密的分类回收系统,大部分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回收利用,少部分转化为能源或以其它方式无害化处置,也基本消除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潜在危害。

美国制定了《资源保护与回收法》,对固体废物管理、资源回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技术研究、系统建设及运行、发展规划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加利福尼亚、缅因、纽约等10个州先后出台了包装用品的回收押金制度。日本在《再生资源法》、《节能与再生资源支援法》、《包装容器再生利用法》等法律中列专门条款,以促进制造商简化包装,并明确制造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各自的回收利用义务。德国在《循环经济法》中明确规定,谁制造、销售、消费包装物品,谁就有避免产生、回收利用和处置废物的义务。德国的《包装条例》将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包装材料的义务与生产、销售、消费该商品的权利挂钩,把回收、利用、处置的义务分解落实到商品及其包装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细微环节,因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2、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方法及其利弊分析

目前我国开始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采取措施,防治“白色污染”。

在行政方面,一是加强管理。例如,社会上较为关注的铁路两侧的”白色污染“问题,通过加强管逗已取得显著改观。铁路部门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在沿线分区划段包干。部分旅客列车采用袋装垃圾,禁止旅客向窗外抛弃废物。乘务员也不象以前那样,将车箱垃圾直接扫出窗外,而是将垃圾袋卸在车站,由车站集中处理。目前,采用袋装垃圾的列车越来越多,随意向车外扔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已有2.9万公里的线路两侧基本消除了“白色污染”。实践证明,加强管理是防治“白色污染”的有效手段。

第二,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杭州是我国最早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具的城市。杭州市于1995年9月15日由市容环卫局、工商局、卫生局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使用泡沫塑制快餐盒的通告》,将此通告在《杭州日报》上连续刊登三天。管理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一些个体流动商贩仍在出售泡沫塑料餐具。最近,杭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条例》第35条规定:禁止销售、使用泡沫塑料制作的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违者可处500~5000元罚款。该《条例》将于1997年9月15日起实施。武汉、哈尔滨、福州、广州、厦门、宁波、汕头等城市也颁布了有关政策、法规,禁止本地使用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白色污染”的危害。但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单靠禁止是很难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上述颁布禁令的城市都要求用纸制品或可降解塑料制品代替原来的难降解的泡沫塑料制品。但是替代品在价格和品质上均无法与普通塑料制品竞争。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行政命令,不考虑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操作起来是很困难的。

第三,强制回收利用。清洁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可以重复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体废物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通用原则。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避免“视觉污染”,而且可以解决“潜在危害”,缓解资源压力,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负荷,节约土地,并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标本兼治的好办法。但回收利用应该在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垃圾之前。从垃圾场里重新分拣废旧塑料包装物,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废塑料的利用价值也很低。因分拣出来的废塑料制品太脏,也难以按材质分类,质量无法保障。北京市环保局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回收利用为主,替代为辅,区别对待,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1997年6月1日,北京市环保局与市工商局联合发出了《关于对废弃的一次性塑制餐盒必须回收利用的通告》,要求在北京市生产、经销一次性塑质餐具(包括托盘、碗、杯等)的单位或个人必须负责回收利用废弃餐具,也可以委托其他单位回收利用。《通知》还规定1998年的回收率必须达到30%,1999年达到50%,2000年达到60%。《通告》发布后,生产、经销单位和个人立即到当地环保部门申报登记,提出自己的回收利用计划和具体保证措施。这是北京市解决“白色污染”的一个突破口。在取得实效后,将逐步增加强制回收利用的废塑料制品的种类和比例,最终消除“白色污染”。天津市环保局完成了《天津市防治“白色污染”工程可行性调研报告》,提出了一整套防治方案,确定通过回收再利用达到节约资源、消除污染的目的。目前正在制定“回收利用计划书”、“试点工作运行图”、“试点工作进度大纲”,并在筹备成立“天津市‘白色污染’防治产业协会”。

在技术方面,一是采取以纸代塑。纸的主要成份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废弃后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决前面所说的“潜在危害”,但也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首先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我国的森林资源并不富裕;其次造纸过程中会带来水污染。另外,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纸制品尚不能与塑料制品抗衡。目前,我国也有以甘蔗杆、稻草为原料生产一次性餐具的做法,但尚处于试验阶段。

二是采用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使塑料包装物的稳定性下降,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目前,北京地区已有19家研制或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单位。试验表明,大多数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环境中暴露3个月后开始变薄、失重、强度下降,逐渐裂成碎片。如果这些碎片被埋在垃圾或土壤里,则降解效果不明显。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四个不足:一是多消耗粮食;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仍不能完全消除“视觉污染”;三是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不能彻底解决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四是可降解塑料由于含有特殊的添加剂而难以回收利用。

三、我国在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防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没有全国性的专门法规

防治“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业或个人的自觉性,应有强制性措施,约束公民和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如,要求企业或个人对自己生产、经营、消费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进行回收利用;对随意抛弃、堆放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进行处罚等。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这方面的全国性法规。

2、缺少相关的经济政策

要调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的积极性,需要给予这些企业以优惠政策。现有的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行业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应要求产生废物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用于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这种做法在国外已较为普遍,我国,目前还没有这类经济政策。

3、管理工作跟不上

城市、风景旅游区、交通干线、水域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管理不力造成的。餐饮、商业、铁路、水运部门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没有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听任顾客直接扔在地上或水中,甚至一些工作人员对已收集起来的废物又抛弃到车窗外或水中。城市街道和旅游区的配套设施还不健全,商场、饭店、公园等繁华地段的垃圾箱密度太低,还没有设置分类垃圾箱。市容环卫部门虽有规定禁止乱扔废物,但执法、检查的人员少,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现象较为普遍。

4,管理思想不统一。

我国相当多的地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防治“白色污染”问题还未提上议事日程。有的地方主张以纸代塑或使用可降解塑料来解决“白色污染”,有的地区则主张靠回收利用来解决问题,管理思想还不统一。

5、人们的环境意识还靠进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上,随手抛弃废物,乱倒、乱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随处可见。新闻媒介对“白色污染”的报导大多集中在以纸代塑和采用可降解塑料等技术方面,缺少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单位和消费者没有责任感,既没有履行义务的内在动力,也没有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外部压力。

四、防治“白色污染”的对策建议

总结国内外防治“白色污染”的实践经验,结合目前“白色污染”现状及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防治“白色污染”应遵循“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

防治“白色污染”,首先要解决“视觉污染”问题,使市容、景观有明显改善。这主要是靠宣传教育,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要依法强化管理,促使企业和个入对自己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妥善收集、处理。防治“白色污染”,更重要的是解决废旧塑料包装物对生态环境长期的、深层次的危害。这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回收利用的法规和经济政策,对废旧塑料包装物实施全面回收利用;防治“白色污染”,还应加强研究开发符合实际的替代(绿色)包装用品。现就加速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进程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愤。在自身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同时,积极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

2、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管理。按照“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防治原则,一是加强对“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传,引导和教育市民自觉防治“白色污染”;二是对大量产生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业(如铁路、水运、民航、旅游、饭店、餐饮、零售等),要通过强化管理,改变无人负责、无序堆放、随意抛弃的现象;三是采取强制措施,从回收集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如一次性泡沫餐盒)入手,逐步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率;四是加强替代包装产品的开发、研究,努力减少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等。

3,尽快制定颁布国家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法规,明确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应对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分别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和引导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鼓励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

4、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运作机制。运用经济手段,鼓励和促进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防治“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我有个建议,不过得先投资一笔,由于现在人们日常买卖用塑料很多,特别是塑料戴,我们可以促进用布袋的好习惯,所以可以做这个宣传,发布袋啊~~~~~~~~~~~

⑧ 塑料的坏处

塑料污染塑料垃圾因其在环境中不易腐烂,会造成白色污染,因此对塑料垃圾应尽量回收利用,不应随便丢弃。一次性的塑料制品(包括发泡的塑料餐盒、器具、包装材料和薄的塑料袋、膜、农用地膜等)在其使用后,由于缺少回收利用的价值,其中绝大部分被丢弃在环境中,主要集中于风景旅游区周围、河道和道路两侧、农田、湖泊和水塘中,以及城镇的各个角落,这不仅破坏了景观,造成了"视觉污染",而且由于其具有在自然中难以降解的特点,对自然生态环境也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破坏。这种由废弃一次性的塑料制品通常多为白色,所造成的"视觉污染"和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被形象地统称为"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主要有哪些危害?
(1)造成"视觉污染":被随意丢弃在环境中的一次性的塑料制品给人们视觉上所造成的"脏乱差"感觉,它破坏了城市、农村和风景区的给人的景观美感,甚至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情绪,它也破坏了城市的市容卫生,给我市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造成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一次性的塑料制品由于其原料--高分子树脂具有极强稳定性的特点,它在自然环境状态难以降解,可以存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样大量、长久地日积月累,就会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直接破坏有: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农作物的减产;被家禽、家畜、野生动物(甚至濒危野生动物)误食,就会导致其死亡等;间接破坏主要是在处理一次性塑料制品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如采用填埋方法,会不断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如采用焚烧方法,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破坏大气环境;另外,在发泡的塑料餐盒、包装材料的生产过程中由于采用氟氯烃作发泡剂,这将会对大气臭氧层有严重的破坏作用。
(3)影响人体健康:近来研究发现以聚苯乙烯PS为原料的一次性发泡的塑料餐盒中残留一定量的苯乙烯单体,这对人体健康有害,国外发达国家已限制PS塑料在食品包装上的使用,或要求对其表面进行涂覆处理,而我市目前仍大量使用此类塑料快餐盒。

⑨ 塑料垃圾怎么污染

海洋中的塑料垃圾主要有3个来源:(一)暴风雨把陆地上掩埋的塑料垃圾冲到大海里;(二)海运业中的少数人缺乏环境意识,将塑料垃圾倒入海中;(三)各种海损事故,货船在海上遇到风暴,甲板上的集装箱掉到海里,其中的塑料制品就会成为海上“流浪者”。

塑料垃圾不仅会造成视觉污染,还可能威胁航行安全。废弃塑料会缠住船只的螺旋桨,特别是被称为“魔瓶”的各种塑料瓶,它们会毫不留情地损坏船身和机器,引起事故和停驶,给航运公司造成重大损失。但更可怕的是,塑料垃圾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有着致命的影响。

每年,全世界大约会制造1.3亿吨塑料,其中仅有不大的比例能够得到循环再利用,大部分废弃的塑料垃圾去了哪里?多数都被当做垃圾掩埋解决掉了,但还渔网和各种垃圾有一部分则选择了大海作为“最后的归宿”。海滩垃圾、捕鱼船丢弃物等等,都是海洋垃圾的直接来源,而人类在街边见到的某个塑料瓶、工厂排放出来的工业废物……这些都可能是海洋垃圾的间接来源。每当下雨时,尤其是暴雨冲刷后,各种各样的垃圾从四处进入雨水排水道或者河流中,最终抵达海洋。塑料的持久耐用,原本是其得以广泛应用的招牌特性,但反过来,当塑料泛滥成灾时,它的“顽固不化”却成了海洋挥之不去的梦魇——废弃塑料可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游荡几十年甚至更久。

美国阿尔加利塔海洋研究基金会的海洋研究船“阿尔加利塔”号曾于2004年在太平洋进行科学考察。“每天,当我来到甲板上,我都能看到那些漂浮在海洋上的东西:牙刷、瓶塞、小香皂瓶”,海洋学家兼船长查尔斯·摩尔不得不慨叹,在远离陆地近2000千米的遥远大洋上,也仍然不能逃离“人类文明带来的种种令人不安的迹象”。当塑料在海洋漩涡中旋转旅行,所到之处,贻害无穷。那些被捕鱼船遗落在大海上的渔网,绰号“幽灵网”,会使数以千计的海洋生物被缠绕束缚或窒息而死。

在光照、风吹和洋流作用下,很多塑料垃圾老化被分解为更小块,这时,海洋生物会把这些小块塑料误当做食物吞食。

从大块头的鲸到不起眼的浮游生物,因为误吞塑料,积聚在消化道中窒息丧命的比比皆是。据查尔斯·摩尔研究测算,在“垃圾漩涡”海域,每一千克的浮游生物平均要“分摊”到6千克的塑料垃圾。考虑到浮游生物是许多其他海洋动物的食物,因此可以这么推算,假如捕食的海洋动物“眉毛胡子一把抓”,它们每吞进1千克的浮游生物,就会同时误食大约6千克的塑料垃圾。即便顺利通过了消化道,有不少生物也会因为吞了一肚子“伪食物”,获取不到所需的营养而被活活饿死。海洋学家们称,黑背信天翁很多都是这样死去的。

塑料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深不可测”。摩尔在他的实验室中发现,从大洋垃圾带中带回来的水母体内,塑料已经“安家”,成为它身体的一部分。“这些塑料对海洋生物有毒吗?或者更进一步地问,假如我吃了误食塑料的海鱼,对我会有毒吗?”亚当说,类似这样的问题对于科学家们来说,也不知道如何作答。“塑料进入人类的生活已有数十年,人类对它十分了解,但是,至于塑料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只是近几年才引起人们的关注”。美国著名海洋保护团体“海洋管理协会”自1986年起,每年都在9月15日举行“国际海岸清理”活动,迄今,世界各地的志愿者清理出来的海岸垃圾总共已经超过1亿磅(1磅=0.4536千克)。可以想象,那些离岸漂向大洋深处的垃圾更是数目惊人。海上垃圾带的问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太平洋。

地中海岸边的垃圾海洋学家们说,从理论上讲,所有大洋都会出现类似的垃圾汇集带。例如,北大西洋上的“马尾藻”海域,就是一个类似的“平静区域”,正汇聚越来越多的垃圾。面对这样触目惊心的景象,人类该做何处理?打捞海上垃圾当然是当务之急。但更重要的是,切断海洋污染源。“我们眼下必须要着手做的是防止陆地垃圾再向海洋灌输,”亚当说。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80%的海洋塑料垃圾“追本溯源”都来自陆地。而陆地垃圾也源自不同的渠道,这就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入手,防范垃圾流向海洋。

地中海位于亚、非、欧三大洲之间,是世界最大的内陆海。那里曾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因风光旖旎而闻名于世。然而,眼下这片美丽的水域正在经历着越来越严重的污染。

2007年9月,绿色和平组织和西班牙一个海洋研究机构联合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地中海每立方米的水中,垃圾竟多达33种。在污染最为严重的水域,每升海水的碳氢化合物含量已高达10克以上。此外,每年有40万吨石油等废弃液体被排放进地中海,使地中海蔚蓝色的水域正在沦为“海洋垃圾场”。报告显示,地中海海底的垃圾主要包括塑料瓶、金属盘子、渔具、高尔夫球、牙刷和刀叉等。对此,绿色和平组织负责人马里奥·罗德里格兹指出:“毫无疑问,是人类把这些垃圾丢进海洋的。”他说,可怕的是,这些垃圾在海底至少要经过450年才能被分解掉。这将对地中海的海洋生态和周边环境造成持久性的破坏。

海洋生态科学家指出,无节制的人类活动是造成地中海海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地中海作为内陆海,风和浪缓,拥有众多天然良港,自古以来海上贸易就十分发达。作为世界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和往来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三大洋之间的捷径,地中海注定要成为全球运输最繁忙的海路。

现在,地中海地区生活着1.5亿以上的居民,每年还有两亿多的游客光顾这里。同时,现在每天有2500多艘各种货船在地中海航行,西欧进口的石油约有85%是取道地中海运送的。

巴塞罗那大学生态学教授琼·罗斯认为,人口的密集、商业的兴盛、航运的繁忙使地中海“不堪重负”,而工业废品和生活垃圾的肆意倾倒等更使地中海脏乱不堪,生态环境受到致命的破坏。他指出,地中海每千米海底残留有人类活动产生的1900多种垃圾。经过化验,甚至发现从地中海中捕捞出来的鱼类和海产品都遭到了污染,尤其是一些海域的金枪鱼和剑鱼由于长期受到污染,体内已含有对人体有毒的物质。

此外,德国一些科学家还指出,由于地中海位于全球风流的交汇口,导致它的上空经常聚集着大量的污染物。因此,空气污染也是致使地中海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原因之一。

研究发现,地中海的二氧化碳和悬浮颗粒物质等几种关键性污染物指数大大超标,是世界其他地区的3~10倍。这对地中海的环境无疑是雪上加霜。有鉴于此,有识之士强调,地中海已成为世界上最脏的海洋,拯救地中海的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