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卫生 » 被污染的中国

被污染的中国

发布时间: 2020-11-24 10:07:35

① 中国有哪些环境污染事件

1,http://env.people.com.cn/GB/5195188.html【2006年中国十大环境事件】如:
松花江支流遭污染:(这是典型的生态环境破坏案例)

高原建起一条环保铁路:(这是中国为保护环境对生态保护的有力佐证。

2,环保资料:
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1.5%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1.2~1.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无法承受。
四个因素阻碍环境治理对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铁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片面强调简化审批,限期办理相关手续。而不管项目是否会存在污染情况,只要来投资就批准,个别地方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中存在“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
再次,环评质量亟待提高。有些环评单位不坚持科学评价,不敢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说话,评价结论含糊,模棱两可,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与否的结论推给审批部门,甚至极个别的环评单位弄虚作假,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严重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最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工作开展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政府主导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监管数量庞大的建设项目,显然力不从心。
其实,环评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后的经济利益在驱使。
掀起真正的“环保风暴”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
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工业时代。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家太大,无法像芬兰那样,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曾回过苏南老家,小时候那种清清河水,坐着船就可到达四乡八镇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令笔者吃惊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国,即使不发展工业,由人口增长带来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环境恶化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这样的污染,也需要大笔投资,需要有经济基础。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任重道远,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

② 中国现在的污染到底有多严重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令世界震撼。但是,生态环境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德国《明镜》周刊对中国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进行了专访,他说这些问题将很快引起全民关注,并将产生成千上万“环境难民”。

污染问题令人堪忧

中国经济以9.5%的发展速度,取得令世界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有隐患令人担忧——发展中消耗了太多原材料。

比如,创造1万美元价值所需的原料,是日本的7倍,是美国的近6倍,或许更令人尴尬的结果是,比印度还多3倍。事态不能这样发展下去。

但是,这种观点在国内尚未形成气候。许多因素集中到一起:原材料稀缺,没有足够的土地,人口持续增长。目前,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这个数字是50年前的2倍。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城市化进程伴随着沙漠化,可居住及可利用土地都是50年前的一半。

每年中国都不断加强自己作为一个经济神话王国的形象。但是,奇迹将很快结束,因为环境跟不上发展的步伐。1/3的中国土地上都遭遇过酸雨的袭击,7大河中一半的水资源是完全没用的,而另有1/4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用水。1/3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城市中只有不到20%的垃圾是按照环保的方式处理。最后一点要强调的是,世界上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了5个。

环境问题对经济影响很大

空气污染成为困扰中国城市的主要问题。由于空气和水已经被污染,中国的GDP为此损失了8%-15%。那还没有包括健康问题的损失。人们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北京有70%-80%的癌症和环境污染有关。肺癌成了头号杀手。

人们对这些健康问题的反应如何?

即使到现在,中国的西部,和其他有生态压力的地区已经很难养活居住在那里的人口了。未来,将有22个省市1.86亿居民需要安家。然而,其他省市只能收纳大约3300万人。那意味着中国将有1.5亿生态移民,或者叫做“环境难民”。

政府在努力控制污染。而且在一些城市已颇见成效,比如北京的空气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此外,现在河流和湖泊的水质比过去洁净很多。现在,不但有更多自然保护区,还建立了一些环保模范城市。其他措施包括:退耕还林,确保法律法规执行比从前更严格等。

有人批评政府只关注经济增长,而不考虑发展的持续性。现在这种思想仍是主流。对他们来说,GDP是惟一衡量政府表现的标准。但是,人们都相信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是和谐发展的。这其实是最大的错误。如果政治改革跟不上,那么经济增长越快,就越快遇到政治危机。如果贫富差距扩大,中国的一些地区和整个社会将不稳定。如果民主和法律体系落后于整个经济发展,各个民族将不能保护他们自己的利益。

人们还有个假设也是误区:经济增长能解决环境、原材料和人口增长的危机。事实上,没有足够的钱,而且时间也来不及。发达国家人均GDP是8000美元到1万美元,可以支付起这个代价,但中国还不行。在达到人均4000美元以前,不同的危机正以各种形式冲击着中国。总之,中国经济上还不够强大,解决环境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绿色GDP”是一个模型,它包括经济增长的成本,如环境污染,还有正在和德国探讨的一个话题:中国官员的表现不仅通过经济增长来衡量,而且还要通过他们是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等方面来综合评估。

如何降低环境犯罪

许多人担心严格的环境法会使经济发展放缓。也有一些人认为中国还不能担负起创造一个更洁净的环境应付出的代价。

近年来,中国已经叫停30项工程,包括几个能源站——其中有一个在三峡。法律强制关闭一些公司,原因是他们的投资项目对环境有害。不幸的是,其他的工程还在进行。他们只要支付一小笔罚金——和它们的投资相比是九牛一毛。

这就是为什么法律法规需要改革。即使环保部门权力很小,也要制止非法工程,包括经济利润高的行业,如钢铁、水泥、铝合金制造和造纸厂。许多违反环境保护的人通常都是手持大把现金或以其他方式要求政府官员通融。但是,人民、媒体和科学都向着正义的一方。事实上,环保的压力正是提出“绿色GDP”的初衷。

中国缺乏一次全民的环境运动。到目前为止,一般公民很少有机会站出来反对有争议的工程。法院有时甚至不接受人们的环保诉讼。

政治上的共同决议应该是任何社会民主的一部分。然而,当下并不是要上演一出外人看来民主的闹剧,而是需要一个法律制度能为公众撑腰,特别是在处理环境问题的项目时。如果这样做是可行的,那么各方都会从中受益。

③ 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事例(中国)

1875亿元经济损失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二是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三是固体废弃物和其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水污染
在这三部分中,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最为庞大。在计算中不考
虑因地球物理原因形成的水污染造成的损失,仅仅计算人类生产活动
中产生和排放的废弃物进入自然界水体所造成的水体污染而带来的经
济损失,该数字达到了1428.9亿元,占环境污染造成的全部经济损失
值的76.2%。
其中,工业污染性缺水是各项损失中最严重的一项。1995年,全
国工业污染性缺水就造成直接工业经济损失750亿元,占了水污染造
成的损失的一半以上。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已对我国经济建设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总悬浮颗粒物
(TSP)、二氧化硫(SO2)等对我国人民的健康损害尤其严重,1995
年全国因为大气TSP和SO2污染影响导致的人体健康损失估算达到
171亿元。
酸雨也是一个“大杀手”。酸雨不仅对农作物和森林损害极大,而
且酸雨对于建筑材料也有极大的腐蚀作用,从而对建筑物造成危害。
据估算,1995年,我国因为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130亿元。

以上数据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公开发表的“90年代中期中国
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报告。撰写该报告的专家指出,我国因为环
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还远远不止此数目,该数字只是部分可以计算
的环境损失。

要使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最为重要。
环境保持和环境治理将是中国在新世纪发展中最大的科研题目和
潜在市场!

④ 中国被污染的河流

东北:

辽河,松花江,及其附属支流们,如东辽河,西辽河,伊通河,嫩江,回第二松花江等

华北:
不光污染,答把河流都弄没了。。。。。
具体有,海河,滦河,黄河,北运河,汾河等等。

华东:长江,淮河,钱塘江,赣江,修水,抚河,瓯江,甬江,京杭运河华东各河段等等。

中南:汉江,长江,湘江,沅江,资水,珠江,西江,东江,北江,阳江,梅江等等

西南:长江,嘉陵江,岷江,乌江,南盘江,赤水河等等,云南南部河流污染较轻;雅鲁藏布江基本健康。

西北:黄河(这是永恒的),渭河等等。

⑤ 中国有哪些地区被人类污染

著名的四大奇迹

⑥ 中国河水被污染有哪些地急!!

如果说河流主要就是几大水系
海河水系,辽河水系,松花江水系(一般并称松辽水系),长江水系,淮河水系,黄河水系,以及珠江水系。
海河流域主要是华北这一地区,内蒙山东也有部分地区,天津北京也在这个范围内,污染相当严重,因为附近属于工业发达区,也有人认为是中国污染最严重的水系,官方说劣五类水体有60%左右,毕竟这个数据不好统计。我只说了劣五类其他水体种类也不会少。
松辽水系污染程度前两年劣五类也有百分之40%,最近两年整治好一些,但是主干河流还是有污染而且其他支流很多也是停留在5类左右,我没数据不好说什么,但是我认为会有改观但不会太大。
主要就是这样七大水系海河污染最严重,黄河属于中度污染,其他的一般来说属于中度污染。
我给你举几个十五期间的例子:这都是重点治理的对象,海河,淮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还有黄河

⑦ 中国有百分之几的地方受到了环境污染

雾霾到处都是,全国都空气污染了,只是污染的严不严重的问题,城市都是空气污染,甚至农村的污染都严重了。中国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环境污染中,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是最大的问题。
造成严重污染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有八个方面的原因:
1、发达国家的污染环境的企业,大量搬迁到发展中国家。我们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大量引进这类企业,还给予各种优惠政策。
2、国内一些中小企业,不重视保护环境。甚至净化污染物的设备只是摆设,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设置的,平时随意排污。
3、政府有关部门只追求经济指标,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凡是出现的重大污染事件,都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渎职有关。
4、对于造成污染的企业,处理不力。发生了大的污染事故,只是象征性的罚款,起不了警示作用,当地政府甚至于包庇纵容。
5、对于洋垃圾走私的处理不力,以至于有的地方、有的人敢于从国外搞了洋垃圾来赚钱,却污染了自己的环境。
6、城市的盲目扩大、发展,忽视公共交通,不切实际地发展私家车,造成交通堵塞,机动车尾气排放严重污染大气环境。
7、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
8、城市垃圾没有好好处理,没有分类收集,造成垃圾污染。
9、天猫美国进口普卫欣
中国环境问题及水资源问题解决中国环境十大问题
1、大气污染问题:

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此外,2000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

2、水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垃圾处理问题: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5、水土流失问题:

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

6、旱灾和水灾问题:

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3.8亿亩。1972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有关专家经调查推测:未来15年内中国将持续干旱。而长江流域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7、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联合国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中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

8, WTO与环境问题:

中国加入WTO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中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石材、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同时,中国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来料加工"的地点,这将极大地加重中国的环境问题。

9、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三峡工程是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定于2003年开始发电。三峡建成后对地质环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涉及库区两岸和整个上游地区)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库区污染是目前摆在三峡建设者面前的大课题。三峡工程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环境问题。

10、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国际上今年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中国是公约的签字国。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

下面就中国水资源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加以论述

资源有限

中国水源短缺和水源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最严重的地区,由于水资源短缺与过度开发及水污染问题加剧,目前城镇供水安全保障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的水资源非常有限,根本无法满足十三亿人口,目前人均水资源只有二千二百立方公尺,只是世界人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由于水资源分布极端不均,主要集中在云南、西藏、青海等西部地方,而七大河川中的五大河流都严重受污染。在先天不足而又后天残缺的问题下,高速城市化又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这为水资源带来更巨大的压力。目前中国六百多个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已达百分之四十五点七,但还有近三百个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绝大多数的镇没有污水处理厂,地下水污染严重;不少城市已建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状况不佳,污水处理的监管机制亟待建立。

浪费严重

专家指出,我国现在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十分严重。农业是水资源的浪费大户。在我国,“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农业灌溉方式目前仍在普遍沿用,灌溉用水一半在输水过程中就渗漏损失了,耕地自然降水利用率只有45%左右。 因为现有用水设施技术落后,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日本只有6立方米;目前,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55%左右,而发达国家平均为75%—85%。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不讲节约、铺张浪费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专家坦言,我国多数城市水资源实际漏失率全国平均数应在30%以上。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唯一出路

水利部长汪恕诚日前再次强调,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中国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由43位院士和300名专家提交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认为,解决我国水的问题,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实践证明,建设节水型社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干旱缺水问题唯一的选择。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专家也指出,目前,随着全社会节水意识的提高和政府相关措施的落实,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全国年用水总量正在得到控制,用水效率在不断提高,节水工作已经初见成效。国民经济近年来以7%以上的速度增长,而全国年用水量(不含工业的重复用水量)并未出现大的变化,稳定在5500亿立方米左右。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业节水初见成效,工业用水实现“增产不增水”,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年均递减9%

中国面临着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和污染,人均水资源量为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由于地区间和年际间分布严重不均衡,北方和沿海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犹为突出。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形象化的表述是:“有河皆干,有水皆污”。造成这种现象有自然的因素,有人为的因素。据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人士介绍,中国的水坝数量世界第一,全世界12万座的各类水库中,中国就占了一半。以淮河为例,治淮半个世纪,淮河流域建成大中小水库5300多座。在这些大坝的控制下,河流的自然水文性质被改变,水体稀释自净能力急剧下降。枯水季节,整条淮河基本不流动,成了死水,不仅“五毒俱全”,而且浓度极高。丰水季节,尤其上中游泄洪时,高浓度污染团顺流而下,形成令人难以置信的恶性污染。

实事求是地说,解决中国当下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的焦点有三个:开源、节流、治污。这三个基本问题的解决与目前的管理体制问题关联性不大,着力渲染“一龙治水”,对中国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的解决没有益处!

下面从互相关联的三个方面加以简要的说明:

开源:

众所周知,在一个国家里决定水资源总量,天然因素占了绝对的成份。解决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在开源方面有两个思路:一是实施远距离调水,筑坝蓄水是必备条件;一个是寻求新的水源包括污水资源化、海水(苦咸水)淡化等。积极推动污水再生利用、雨水收集利用以及海水综合利用增加了实际“可用”的水资源量,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源。如何在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干预和扰动的条件下,增加可用的水资源量,需要政府各部门、各行业和科研院校的合作与努力。实际上,调水并没有开发新的水源,只是对水资源存量的重新配置,这种重新配置可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用。必须指出的是,远距离调水特别是跨省、市的调水成为必要时,不可能由政府哪一个部门,独自主宰,甚至简单地发一纸文件就能解决。强势政府的存在是水资源重新配置得以实施的重要支撑,协商机制、市场调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地区利益的博弈,相关地区政府之间的友好协作等等是水资源重新配置得以实施的重要因素。当然,政府主管部门必要的技术性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期望“一龙管水”解决水资源的配置问题并进而解决开源问题简直是异想天开!

节流:

从全局上说,节约用水主要体现在三大部分:一是农业用水,一是工业用水,一是城市居民用水。概括地说,节约用水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即用水主体观念上的革新和重视,节约用水习惯的养成,技术进步和设备改造更新,用水价格调节作用的发挥等等。在这些方面上,政府、企业l单位、居民必须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农业用水是中国水资源消耗最大的产业部门,农业用水的集约化、科学化,对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意义十分重大,而这有赖于农业灌溉方式的变革和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业灌溉方式的变革受制于农民成本收益的计算、农民的承受能力和技术革新及其推广应用;种植结构的调整受制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调整,与三农问题紧密相关。在农村地区我国历来实行“一龙治水”,水利部门为此做了一定的努力,但是农业节水的潜力挖掘和行动实施及其所做的贡献距离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要求相距甚远。工业节水,一与国民经济布局相关——水资源缺乏地区不上高耗水项目,二与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设备改造相关——科学利用工业循环水,三与水价密切相关——超定额加价是基本手段。这些方面与政府的决策密切相关,已经成为城市节约用水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互相配合开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居民节水,主要与城市居民的节约用水观念和习惯,与水价的高低和构成有关。另外,从大概念上说,与城市规划、建筑物的构造、城市水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城市水处理单位的运营绩效等也很有关系。目前,阶梯水价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发挥杠杆调节作用。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得到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供水管网改造的国债资金已经陆续到位,建设部对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的控制做了明确规定和要求,城市供水企业正在积极行动,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供水企业资金的筹措和落实。必须说明的是,漏损控制也还要考虑经济核算的合理性问题,换言之,并不是漏损率越低越好。

治污:

农业污染、工业污染、居民生活用水污染是中国水污染的三大主体。污染治理既有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又有水源保护的意义。在农村地区我国历来实行“一龙治水”,但农业的水污染问题依然十分严重,不仅对农村的环境造成损害,对城市水源也构成很大的威胁,只不过由于农村地域广大,大部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农业用水污染问题尚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工业污染治理,包括城市里的工业企业和位于农村的乡镇企业污染治理。工业废水治理的关键是革除地方保护主义。一些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屈从于当地政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畸形发展经济的压力,对企业违法排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远不是“一龙治水”就能解决的。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处理已经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各级城市建设管理部门按照中央的部署,将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作为重要的城市公用设施纳入城市规划,鼓励各种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实行市场化运营,改革成效显著,城市污水处理率稳步提高。目前,城市居民污水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价格体系和监管体制,在设施建设上进一步完善污水管网的配套,加快提高处理率,在市场化改革方面进一步加以规范和提高水平。

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事关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应该及时厘清和把握存在的主要问题,坚决舍弃“一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强化公众参与,积极寻求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政府各部门更应该立足大局,立足“三个代表”,超越门户之见,各尽所能,协同作战,扎扎实实、勤勤恳恳为国家、为人民做有益的事。

我国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加强科学性,适应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必须实事求是,全面统筹,避免不必要的行政管理体制改变对政府正常工作的负面影响,避免为不必要的行政管理体制改变支付昂贵的成本。

⑧ 中国的十大环境污染

中国环境十大问题是指大气污染问题、 水环境污染问题、 垃圾处理问题、 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水土流失问题、 旱灾和水灾问题、 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WTO与环境问题、 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⑨ 中国环境污染到底有多严重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令世界震撼。但是,生态环境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德国《明镜》周刊对中国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进行了专访,他说这些问题将很快引起全民关注,并将产生成千上万“环境难民”。
污染问题令人堪忧
中国经济以9.5%的发展速度,取得令世界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有隐患令人担忧——发展中消耗了太多原材料。
比如,创造1万美元价值所需的原料,是日本的7倍,是美国的近6倍,或许更令人尴尬的结果是,比印度还多3倍。事态不能这样发展下去。
但是,这种观点在国内尚未形成气候。许多因素集中到一起:原材料稀缺,没有足够的土地,人口持续增长。目前,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这个数字是50年前的2倍。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城市化进程伴随着沙漠化,可居住及可利用土地都是50年前的一半。
每年中国都不断加强自己作为一个经济神话王国的形象。但是,奇迹将很快结束,因为环境跟不上发展的步伐。1/3的中国土地上都遭遇过酸雨的袭击,7大河中一半的水资源是完全没用的,而另有1/4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用水。1/3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城市中只有不到20%的垃圾是按照环保的方式处理。最后一点要强调的是,世界上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了5个。
环境问题对经济影响很大
空气污染成为困扰中国城市的主要问题。由于空气和水已经被污染,中国的GDP为此损失了8%-15%。那还没有包括健康问题的损失。人们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北京有70%-80%的癌症和环境污染有关。肺癌成了头号杀手。
人们对这些健康问题的反应如何?
即使到现在,中国的西部,和其他有生态压力的地区已经很难养活居住在那里的人口了。未来,将有22个省市1.86亿居民需要安家。然而,其他省市只能收纳大约3300万人。那意味着中国将有1.5亿生态移民,或者叫做“环境难民”。
政府在努力控制污染。而且在一些城市已颇见成效,比如北京的空气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此外,现在河流和湖泊的水质比过去洁净很多。现在,不但有更多自然保护区,还建立了一些环保模范城市。其他措施包括:退耕还林,确保法律法规执行比从前更严格等。
有人批评政府只关注经济增长,而不考虑发展的持续性。现在这种思想仍是主流。对他们来说,GDP是惟一衡量政府表现的标准。但是,人们都相信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是和谐发展的。这其实是最大的错误。如果政治改革跟不上,那么经济增长越快,就越快遇到政治危机。如果贫富差距扩大,中国的一些地区和整个社会将不稳定。如果民主和法律体系落后于整个经济发展,各个民族将不能保护他们自己的利益。
人们还有个假设也是误区:经济增长能解决环境、原材料和人口增长的危机。事实上,没有足够的钱,而且时间也来不及。发达国家人均GDP是8000美元到1万美元,可以支付起这个代价,但中国还不行。在达到人均4000美元以前,不同的危机正以各种形式冲击着中国。总之,中国经济上还不够强大,解决环境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绿色GDP”是一个模型,它包括经济增长的成本,如环境污染,还有正在和德国探讨的一个话题:中国官员的表现不仅通过经济增长来衡量,而且还要通过他们是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等方面来综合评估。
如何降低环境犯罪
许多人担心严格的环境法会使经济发展放缓。也有一些人认为中国还不能担负起创造一个更洁净的环境应付出的代价。
近年来,中国已经叫停30项工程,包括几个能源站——其中有一个在三峡。法律强制关闭一些公司,原因是他们的投资项目对环境有害。不幸的是,其他的工程还在进行。他们只要支付一小笔罚金——和它们的投资相比是九牛一毛。
这就是为什么法律法规需要改革。即使环保部门权力很小,也要制止非法工程,包括经济利润高的行业,如钢铁、水泥、铝合金制造和造纸厂。许多违反环境保护的人通常都是手持大把现金或以其他方式要求政府官员通融。但是,人民、媒体和科学都向着正义的一方。事实上,环保的压力正是提出“绿色GDP”的初衷。
中国缺乏一次全民的环境运动。到目前为止,一般公民很少有机会站出来反对有争议的工程。法院有时甚至不接受人们的环保诉讼。
政治上的共同决议应该是任何社会民主的一部分。然而,当下并不是要上演一出外人看来民主的闹剧,而是需要一个法律制度能为公众撑腰,特别是在处理环境问题的项目时。如果这样做是可行的,那么各方都会从中受益。

⑩ 中国还有没被污染的河流吗

真要列举的话,几天几夜也列不完,还是列几条没有被污染,或者说是相当轻微的河流吧
1,额尔齐斯河,发源于新疆北部,(国境外的称为鄂毕河)是中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2,怒江,发源于青藏边境唐古拉山南麓,入云南省折向南流,注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
3,澜沧江,源出唐古拉山北麓,向东南流入云南西部至西双版纳,流出国境称湄公河,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在越南南部入南海,(澜沧江在中国境内穿梭在横断山脉中,几乎没什么污染,但进入泰国境内后,污染相当严重)
4,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由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绕过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进入印度后称布拉马普得拉河,在孟加拉国与恒河相会后注入孟加拉湾。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