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卫生 » 公共政策执行

公共政策执行

发布时间: 2020-11-23 00:12:43

1. 公共政策的执行有哪些手段

1 、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采用行政命令、指示、规定及规章制度等方式,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层次和行政区划来实施政策的方法。它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对象的有限性和时效性的特点。 2 、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法规、司法、仲裁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方法。它具有权威性、强制性、稳定性、规范性的特点。 3 、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利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政策顺利实施的方法。经济手段运用价格、工资、利润、利息、税收、资金、罚款以及经济责任、经济合同等,来组织、调节与影响政策执行者和政策对象活动。经济手段有三个特性:第一,间接性;第二,有偿性;第三,关联性。 4 、思想引导手段 思想引导手段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管理方法,它通过运用各种方法做人的思想工作,引导政策执行者和政策对象自觉自愿地去贯彻执行政策,而不从事与政策相悖的活动。常用的思想引导手段有:制造舆论 ––––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要大力宣传,使政策内容深入人心;说服教育 –––– 对少数不按政策执行或抵触的对象采取个别谈心方法,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以大话唬人;协商对话 –––– 在政策执行中,决策者和执行者应就政策深层次问题征询群众意见,与群众展开对话协商;批评与表扬 –––– 对政策执行得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和鼓励,对执行不力、敷衍塞责者和违抗政策者给予批评和惩罚,以达到弘扬正气、压抑邪气的目的。

2. 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价

对政策的调研、制订、分析、筛选、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又称政策科学。政策分析的核心问题是对备选政策的效果、本质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它是在运筹学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运筹学和系统分析侧重于对系统进行定量分析,政策分析则侧重于对问题的性质进行分析,从而发现新的政策方案和解决途径。
发展概况 政策分析起源于美国。1951年莱斯韦尔与勒恩纳合作,在美国出版《政策科学》一书,为政策分析奠定了基础。因此莱斯韦尔成为政策分析的奠基人。《政策科学》一书出版后,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直到60年代末,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不断出现,暴露出系统分析方法的局限性,政策分析才开始受到重视。1969年莱斯韦尔组织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政策科学研究小组。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兰德公司的J.德热主编了一套政策科学丛书,有人称之为政策科学三部曲,即《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订过程》(1968)、《政策科学探索》(1971)、《关于政策科学的设想》(1971)。70年代初美国社会学家奎德主编的《政策科学》杂志正式创刊。政策科学的奠基人莱斯韦尔也发表新著《二十年之后》,对政策分析作了深入的探讨。1980年美国社会学家S.尼格尔主编的《政策研究手册》一书正式出版,1983年尼格尔主编的《政策科学网络全书》正式出版,标志着政策分析这一学科已渐趋成熟。80年代以来美国兰德公司正式培养政策分析博士研究生,社会上开始出现政策分析家。1985年美国设立莱斯韦尔奖,授予对政策分析作出重要贡献的学者。现在国际上已公开出版 5种政策分析方面的杂志,即《政策分析》、《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公共利益》、《政策研究杂志》。
学科特点 政策分析是由运筹学和系统分析逐步发展起来的。40年代初运筹学在解决雷达最优配置等战术问题上起了很好的作用,并逐步从军事领域扩大到经济、能源、交通、安全等社会问题。但单纯依靠运筹学中最优化技术来解决社会问题并不理想,因为它只考虑本系统的优化,而没有充分考虑对更大的系统的影响。50年代中期,导弹危机加速了涉及系统之间关系及非定量化问题的系统分析和系统工程的发展。成本效益分析等系统分析方法将运筹学中的最优化技术与经济分析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50~60年代出现了系统分析的热潮。系统分析要求对备选方案结果进行预测,要求系统变量和系统模型有清晰的定量的表示,局部决策与总体决策目标一致,技术经济分析标准一致,逻辑推理过程前后一致。但实际上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很难达到上述要求。因为政策制定是各种有利害关系的组织、团体、个人和制定者本身的相互沟通和协调的过程,而不是严密推理作出抉择的结果。系统分析把最优抉择作为分析过程的终点,政策分析则还要考虑政策制定与政策实施、筛选、评价等关系,涉及人类学和行为科学的一些观点(如组织、文化、个人价值观、社会心理等)以及类似于意识形态等问题。系统分析对备选方案的选择准则是效益或效能指标,而政策方案的评价准则则要复杂得多。政策分析应用了系统分析的某些方法,但政策分析考虑问题的范围要宽广得多,定性分析涉及的面也要大得多。政策分析考虑得比较全面,容易符合社会的实际情况。
理论基础 政策分析的理论基础涉及控制论、运筹学、系统分析、对策论、决策分析、行为科学、社会心理学、组织理论、权威理论、群体理论、结构功能理论、渐进理论和有限理性论等。其中渐进理论和有限理性论对政策分析起着重要作用。
渐进理论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来的。他在《政策分析》等文章中指出政策程序是渐进的,政策在每一阶段的变化也是渐进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冲突,保持政治系统的稳定性。有限理性论则来自美国诺贝尔奖金获得者H.A.西蒙的观点。从人的认识能力或信息处理能力有限出发,认为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是不断利用启发信息加以逐步改进的过程。用可行的手段去衡量和调整目标,只能寻求较满意的政策。
政策分析重视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国家采取不同政策的结果分析,可寻找政策分析规律,提高政策分析的有效性和普遍性,提出新的比较方法和理论。
分析步骤 政策分析的基本步骤是:①收集信息,确定应考虑的因素及其中无法控制、纯由环境决定的因素。②用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和数据来分析要素间的关系。③建立目标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④建立模型,常用的政策模型有:理性模型,经济合理模型,启发式模型,程序决策模型,超理性模型,突变模型等。⑤对不同的政策方案进行评价。

3. 论如何提高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文章摘要:美国政策学者艾利森曾指出:“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然而,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它常常会遇到种种不确定性,以至于使公共政策执行的结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我们必须克服以上的不利影响因素,遵照上面的一些好的对策,从而提高提高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关键词:提高 公共政策 有效性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者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实际行动。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既依赖于公共权威系统制定出正确的公共政策,更有赖于政策执行者的有效执行,有赖于政策执行者成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及其提高公共政策执行有效性的对策。下面我们就从以上两个方面进行深刻的论述。
一、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 。
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公共政策问题的因素,也有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还有公共政策以外的因素。这些因素从不同的方面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的执行。其中,政策执行者是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关键因素。台湾学者朱志宏认为,公共政策能否确实执行,取决于若干先决条件:一是沟通,二是资源,三是政策执行者的态度,四是官僚机构[1]。美国学者托马斯·史密斯也认为,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有四个因素至关重要,即理想化的政策、政策环境、目标群体和执行机构。“具体地说,政策的形式、类型、渊源、范围及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和人员,主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和信心;目标群体的组织和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会经济与政策环境的不同,凡此等等均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素。”[2]研究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问题
,必须综合分析多种因素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共同作用。
二、提高公共政策执行有效性的对策分析。
针对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风险因素,为了提高公共政策执行有效性,也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增强政策执行中的风险意识,降低政策执行风险,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即有效性)。
1、提升政策合法化程度。首先,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法律规章和制度程序。只有使政策制定的制度程序规范化,才能使公共政策在严密的制度安排下得以产生,从而避免公共政策的盲目性和不规范性。
其次,政策制定过程必须公开化。政策制定的规范化内在地要求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公开化。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避免“黑箱”操作。公共选择决策模式认为,在国家或政府中作决策的人和其他人没什么不一样,既不会更好,也不会更坏,都一样会犯错误。正如市场会“失灵”一样,政府也会“失败”。所以,必须限制政府政策制定者的特权,建立约束和监督机制,实现政策制定的公开化。
第三,政策制定必须符合民主化原则。决策的民主化是现代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它追求社会公正,强调公民参与。林德布洛姆强调,政策制定必须在民主政治制度的框架内按照民主政治的运行原则进行。他指出,不论在专制政权下,还是在民主政权下,普通公民的利益和愿望都对公共政策有相当的影响。在专制政体下,统治者为维护其专制统治,不得不考虑公民利益;在民主政体下,公民通过选举选择最高的决策者,选举是间接地将一个原则加给未来的决策者,即“决策中要考虑公民的愿望”。
决策的民主化,使民众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决策,从而有利于避免滥用权力的独裁,降低公共政策的决策风险,维护人们自身的根本利益,也有助于提高公共行政的效率和整个社会的民主化程度。
政策合法化程度的提升,为公共政策的正确性和明确性奠定了基础,也使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有了根本前提,使政策执行者获得了执行的依据,降低了公共政策执行的风险。
2、加强对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政策合法化为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奠定了基础,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合法化的公共政策并不能自动得到有效执行。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仍然可能会出现政策歪曲、政策截留甚至政策抗拒等现象,正如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所指出的,“在每一个群体中,都有不顾道德规范、一有可能便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人;也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其潜在收益是如此之高以至于极守信用的人也会违反规范。因此,有了行为规范也不可能完全消除机会主义行为。”[8]因此,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责任机制,对政策执行情况及时地跟踪评估,强化监督控制。对由于政策执行失败而造成损失的执行者,要追究其责任,提高政策执行者的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马丁·雷恩(Martin Rein)和弗朗西·拉宾诺维茨(Francine Rabinovitz)在《执行的理论观》中指出,政策执行过程包括三个不同的阶段:纲领发展阶段、资源分配阶段和监督阶段。监督阶段就是对政策执行过程与成果加以评估,确认执行者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监督包括监督、审计与评估三种形式[9]。
3、强化政治社会化功能。从公共政策的全过程来看,人是公共政策活动的主体。首先,公共政策问题是由人来认定的,依赖于人的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其次,公共政策方案也都是由人所制定出来的,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科学性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取决于人的理性精神和决策能力。最后,任何一项公共政策在制定出来以后,最终都要靠政策执行者去执行和实施。
总之,在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人是关键的因素之一。作为政策执行者的人,是具备一定的政策执行能力、知识、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的,而这些方面的获得则要依赖于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培养和长期作用。因此必须强化政治社会化功能,为有效的政策执行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通过强化政治社会化过程的教化作用,一方面,可以提高政策执行者的政策执行水平和对政策执行风险的预期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扩大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政策宣传,增加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机会和政策认同感,使更多的人能够理解政策目标,并且为政策目标的实现而努力,进而为政策的有效执行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
综上所述,公共政策有效执行是指政策一旦被采纳后,将公共政策所规定的内容很好地转变为现实的过程。其本质上是遵循公共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而重新调整公共行为模式的过程。公共政策执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政策学者艾利森曾指出:“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然而,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它常常会遇到种种不确定性,以至于使公共政策执行的结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我们必须克服以上的不利影响因素,遵照上面的一些好的对策,从而提高提高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参考文献:
[1]丁煌.政策执行.中国行政管理,1991,(11):38.
[2]宋林飞.中国社会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与运行.东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1):69.
[3]James E.Anderson.Public Policy-Making.Orlando,Florida:Holt,Rinehart and
Winston,Inc.1984.84.
[4]金太军.政策制定体制中的信息系统.中国行政管理,2001,(4):54.
[5]朱志宏.公共政策.三民书局,1991.274.
[6]桑玉成,刘百鸣.公共政策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46.
[7]Thomas B.Smith.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Policy
Sciences,1973,4(2):203-205.
[8][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0.61.[9]胡宁生.现代公共政策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83.

4. 举例说明政策执行手段的有效执行

在工作中,原则性应该是核心,是灵魂;而灵活性是方法,是手段,是形式。我们应当先讲原则性,再讲灵活性,要在灵活性中贯彻原则性,体现原则性。应当是大原则,小灵活,内原则,外灵活;在原则性与灵活性相冲突时,要毫不动摇地选择原则性。

讲原则,才能做到内心有方圆,处事不凌乱;讲灵活,才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把灵活性与原则性结合起来,做到既讲原则,又在贯彻原则的前提下讲究灵活性,这才是工作中的最佳境界。

(4)公共政策执行扩展阅读:

公共政策执行机制不健全:

政策传播机制——政策宣传不到位,公众不了解、不认同甚至不信任政策及其执行者,更难配合政策的执行。而执行者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便利,则可以对上下隐瞒信息,使得信息容易失真。

政策执行监督机制——政策执行需要跟踪评估与监督,以诊断和把握政策偏差的信息进行纠正或补救。而首先是具体的政策执行责任人员往往不明确,也缺乏明确的监督政策执行的责任机关,媒体和社会公众因为缺乏法律保障以及存在行政干预的情况。

所以对执行者的监督无力,执行者存在有采取机会主义的激励。而且,政策执行过程没有程序上的严格监督,政策执行效果没有明确的考核以及由此产生的奖罚机制。此外,政策执行主体单一,缺少公共(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大众)参与,专业分工细密。

没有参与的情况下,一是会让机关人员有能够化公共资源为个人资本的可能性。各执行主体之间往往也没有沟通,职能交叉重叠错位,从而导致出现利则争之、责则推之的现象。

5. 公共政策的执行有哪些手段

公共政策的执行手段一般有三种形式:

  1. 宣传:宣传是执行的先行手段。

  2. 服务引导:在具体执行中以“服务”的态度加以引导。

  3. 依法执行:以法律为原则,不折不扣执行政策。

6. 简述影响公共政策执行效果的因素

①政策问题的性质;②政策的质量;③执行机关的效能;④政策对象的情况;⑤政策执行的外部环境,等等。这里着重分析一下前面两个因素对政策有效执行的影响。

公共政策执行的成功与否,与政策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本身密不可分,这是由社会问题本身的基本特性决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影响有效执行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问题本身所涉及的范围。从现实情况来看,有的政策问题性质比较单一,所涉及的范围较小,那么针对此类问题所制定的政策,执行起来就比较容易,反之难度就会增加;②问题本身的复杂程度。一般而论,政策问题的复杂程度取决于问题的成因、问题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与其他社会问题的关联性这三个方面。由于政策问题本身的纷繁复杂,即使拿出了较好的政策方案,在执行之中仍然会遇到相当大的阻力和困难。③随着问题的产生需要调节的行为量的大小。不同的社会问题涉及的人口会有相当大的差别。随着人员的增多,相互之间的沟通、协调的难度也就加大,所需政府调节的行为量显然也会增大,这就增加了政策执行的难度,必将消耗更多的政策资源。

政策本身的质量优劣是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质量好的政策是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政策质量的高低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来衡量:

(1) 政策的可行性程度。政策的可行性,是指既定的政策具备了执行所需要的客观条件,经过政策执行者的主观努力,可以实现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效力,圆满地实现政策目标。因此,政策目标的明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政策执行的效果。

(2) 政策的合理性程度。一般来说,一项合理的政策是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的。这个理论基础为政策规定提供了令人信服的逻辑前提。例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分别在不同的层面构成了我国许多公共政策的逻辑前提。逻辑前提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政策在一定条件下的合理性。另外,政策的合理性意味着决策者是理性的;政策制定是经过一番周密思考的,而非情绪性的、武断的。

(3) 政策的合法化程度。合法化是指公共政策经法定权力机构按照正规的程序予以认可。公共政策一旦合法化,便意味着它取得了政治系统的承认,获得了正式的公共性和权威性,从而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能以法律为后盾,减少干扰,排除阻力,确保有效实施。

7. 公共政策概论 政策执行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1 、政策宣传
政策宣传是政策执行过程的始环节和一项重要的功能活动。

要使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必须首先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

政策宣传就是统一人们思想认识的一个有效手段。

2 、政策的分解
政策分解就是通常所说的制定计划,它是政策实施初期的另一项功能活动,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必经之路途。
3 、物质准备
物质准备主要是指必需的财力(经费)和必要的物力(设备)两方面的准备。

执行者应根据政策执行活动中的各项开支编制预算。

4 、组织准备
组织准备工作是政策具体贯彻落实的保障机制。组织功能的发挥情况,直接决定着政策目标的实现方式。


(7)公共政策执行扩展阅读:

本教材共分三篇——政策理论、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执行。

第一篇主要介绍公共政策和政策分析的概念和类型、公共政策的特征与作用、政策分析的步骤与方法等;

第二篇重点阐述社会问题的特征和类型、问题确认的步骤与方法、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的基本内容等;

第三篇主要讲述政策执行的条件与局限、政策执行的方针与策略、政策评估的内容和作用、政策评估的步骤与方法,政策终结的对象与形式、政策终结的措施及其局限等。

教材在每一章节中结合讲述内容附有一些专栏说明,这对于丰富教材内容、加深概念理解、启发读者思考、培养“疑问”意识具有很好的作用。

教材中引用了很多的事例对政策相关概念和理论加以说明,以期能够更形象、更生动地传达政策知识,提高教材的可读性。

8. 简述公共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策方案一旦经合法化过程并公布之后,便进入政策执行阶段。政策执行是在政策制定完成之后,将政策所规定的内容变为现实的过程,是为实现政策目标而重新调整行为模式的动态过程。 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是将政策目标(理想)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检验政策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事关政策的成败。因此,政策执行是整个政策过程的又一个重要阶段。政策执行在政策活动及其生命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9. 为什么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关键

一、公共来政策是基于公共选择自基础上的政策。公共选择是和私人选择相对应的选择,它基于财产不能靠私人竞争在自愿的双边契约中来配置的成本和收益不能内部化的决策。由于公共选择不涉及双向的付出和收益,只涉及非相互性的收益,因此容易导致塔便车、败德、公地灾难和代理人机会主义。因此,公共选择需要有强制。
二、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制定者、执行者、实施对象、既得利益集团等,也包括下面所指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
1、自然环境是指与政策执行系统发生密切联系并与之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外部自然条件。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理环境、生物环境和宇宙环境。自然环境与一定的政策执行系统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影响着政策执行的过程及其结果,
2、社会环境通过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道德和风俗习惯等表现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

10. 简述公共政策执行的特点有哪些

公共政策执行来具有如下特点自:
(1)目标的导向性
(2)内容的务实性
(3)行为的能动性
(4)影响的深远性
(5)手段的强制性

公共政策执行作用,有以下几点:
(1)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公共政策的价值和意义只有通过政策执行才得以实现。
(2)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公共政策正确与否、质量优劣、时效有无都必须经过政策执行才能得到检验。
(3)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政策执行过程中反馈过来的实践经验与政策信息,是公共政策执行再决策和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参考。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