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公共政策
㈠ 什么是公共政策终结
公共政策终结是指政策制定者通过对政策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公共政策终结的意义和作用
1、可以提高政策体系的绩效
2、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
3、可以促进政策体系的优化
4、可以避免政策僵化。
总之政策终结是政策更新、政策发展、政策进步的逻辑起点
㈡ 什么是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 决定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为:①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②决定的事项。作为一个动态过程的“做决定”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而作为其结果的“决定”则是在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中一种。在政治生活与公共事务中,做决定、决定,常常在同一含义上替代“决策”、“政策”而得到广泛使用。 决策的含义:简单地说,决策就是从多个可能实现同一目标的方案中进行选择,优化出最佳方案。决策是由决策者、决策对象、决策信息、决策方法、决策结果五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个动态过程。 政策的含义:从广义上说,政策可被界定为:人们为实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案。一般意义上的政策、决策、决定,具有共同的含义;特殊意义上的政策、决策、决定,即当主体被限定为国家、政府、公共权力机关时,指的都是公共政策。 政策具有总括性和指导性,为决策、决定提供一定的原则;决策则他有微观性和操作性。 公共政策的含义: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公共政策的内涵:第一,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的一般特征。第二,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公共政策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第三,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主导这一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是前者能够不能够以及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聚合公民的愿望、意向和利益。第四,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第五,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它通过规范和引导公私部门、公民个人的社会行为,有效地分配自然的和社会的各种稀有资源。第六,“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形式的政策,包括政府为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而公然采取的行动。消极形式的公共政策则包括,政府官员就人们要求政府介入某一事务,作出的不采取任何行动、不做任何事情的决定。
㈢ 公共政策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社会主义法律和党的政策虽然联系紧密、相辅相成,但是它们毕竟是两种社会规范,各自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二者不能相互代替。这是因为有下列五点区别:
第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政策是党组织制定的,不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
第二,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策是通过思想工作、说服教育、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及党的纪律保证来实现,党的某些政策并非对每个公民都具有约束力。
第三,法律是由宪法、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形式表现。政策未被制定或认可为法律规范之前,是由决定、决议、纲领、宣言、通知、纪要等形式表现的。
第四,法律规定的内容比较具体、明确和详尽,它不仅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和禁止做什么,而且还规定了违法所应承担的责任。政策一般比较原则和概括。
第五,法律比较稳定。政策比较灵活,变化较快。
㈣ 什么是公共政策体系
公共政策体系是指不同政策单元之间和同一政策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及其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系统。
(1)总政策[1]
这是政策主体在一定历史阶段为实现一定任务而规定指导全局的总原则,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总目标、总任务和总路线。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综合性、长期性和全局性,是一种战略政策。
(2)基本政策
这是政策主体用以指导某一领域或方面工作的指导原则、基本方针。它是总政策在某一领域或方面的具体化。它具有区域性和阶段性两个特征。
(3)具体政策
这是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而制定的具体措施、准则、界限性规定。它是基本政策的具体化和分解,它有具体性、可操作性、时效短、变动快等特点。
横向结构包括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社会政策和对外政策。
(1)政治政策
它是以争取政权或维护政权为中心目标,以全面协调社会各阶级、阶层、党派、集团、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关系为基本内容的政策。它在政策体系横向结构中处于首要地位。
(2)经济政策
这是以调节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为基本内容,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根本目标的政策。它在政策体系横向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
(3)文化政策
这是以指导人们精神生活为内容,以建设精神文明为根本目标的政策。
(4)社会政策
它是以协调人类群体和社会环境关系为内容,以保证社会有机体良性运行为根本目标的政策。它要解决的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最基本的环境条件,其他政策不能解决的问题,最后都要由社会政策来加以解决。
(5)对外政策
它是以协调国与国之间关系为内容,以创造良好的外部国际环境为根本目标的政策。
政策体系横向结构中的各个构成要素,各有不同的调控对象,功能各异,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补充的关系,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应彼此协调、相互配合,从而促进整体社会的协调有序发展
㈤ 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是什么
(一)系统性原则
在人类社会中,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同组成了多层次复杂系统,政策系统就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分系统。在政策系统中,各项政策相互联系,彼此协调,形成了具有一定结构、层次、功能的开放性政策体系
(二)预测性原则
政策系统是动态的。制定政策依据的是所获取的过去和现在的有关行为和结果的参数和变量,但它又是发生效用于未来。制定政策可以说是对未来行为所作的一种设想,是在事情发生之前的一种预先分析与选择,因此,制定政策具有明显的预测性。
(三)协调性原则
政策的协调性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政策所指向的社会利益与价值的协调,一是指政策系统中各层次、各类型的政策的协调。协调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某种平衡。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事物具有不一致的一面,即对立面;也有相互联系的一面,尤其是互补的一面。
(四)信息化原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共政策活动过程就是对政策信息进行搜集、传递、加工、使用、反馈的过程。在政策过程中,对社会问题的感知是其初始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就是搜集或察觉信息,这是发现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关键环节。
(五)科学性原则
政策科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应用性极强的科学。历史经验证明,科学的政策能带来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相反,一项违背了科学原则的错误政策能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公共政策分析应遵循科学的规律、按照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进行。
(六)民主性原则
首先,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次,公共政策必须保障民众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生活领域中,享有同等的权利与公平的利益;第三,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遵循法定的、科学的、民主的程序和方法;第四,政策过程的各阶段都必须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参与。
㈥ 什么是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政府等公共组织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指导准则,它决定着管理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正确的政策及有效的执行,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效果;政策失误或执行不力,将导致一定的恶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共政策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司法活动、行政活动和政党活动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受到了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加强了对它的研究。
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部门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在广泛的参与下所制定的行为准则。该定义明确指出了公共政策的主体——公共部门及其他参与者;公共政策的目的——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规范行动;公共政策的对象——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行为准则。
㈦ 什么是公共政策客体
公共政策客体是指 公共政策 所发生作用的对象, 包括公共政策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对其产生作用和影响的社会 成员,即事和人两个方面。 公共政策客体包括两个方面:物的方面与人的方面。 制定与执行政策就是要改变政策客体系统的现有状态, 或是将政策客体的现有状态向人们期望的符合社会发展目标的理想状 态转变。政策客体系统的这一变化,从外因的角度看, 是政策主体对政策客体作用的结果。如果从内因的角度来看, 政策客体的变化, 是政策主体的作用改变了政策客体系统内部物的方面和人的方面的关 系的结果。因此, 政策主体对政策客体作用的目的在于调整和解决政策客体内部人的方 面和物的方面的关系。
求采纳
㈧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1)政策问题.某一公共政策能否顺利地完好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是否对政策问题取得共识.政策问题是从大量社会问题中筛选出来的,如何筛选?谁参与筛选?其结果会大相径庭.作为有选择的社会问题,人们对它们所做出的判断是否准确,既取决于经验知识,还取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价值观念等.
(2)政策目标.政策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或者明确地说,确定目标是分析的前提.所谓政策目标是政策所希望取得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如果没有目标,政策方案是无法确定的.但目标不明确,也同样会使政策出现偏差.所以必须要求目标明确,具体落实.政策目标既不能朝令夕改,要具有稳定性,又要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具有应变能力.
(3)政策方案.为实现某一目标,可采用多种手段或措施,它们统称为备选方案.拟定可供选择的各种备选方案,也是政策分析的基础.由于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中发现的,所以需要拟定出一定数量的可行方案进行对比选择.没有选择也就没有分析.决策理论中的“霍布森选择”,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该严格禁止出现.
(4)政策模型.按照系统分析的基本掌握,模型是对研究对象和过程某一方面的本质属性所进行的一种抽象描述.它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化为易于处理的简单模式,不受现实中非本质因素的约束,易于基本掌握、操作、模拟与优化.
有几类模型在政策分析中是十分有用的,它们是图标、物理、符号和形象模型.
所有的模型讨论,都涉及到总体研究.最优化模型是在特定假设和约束条件下可以求出最优选择结果的模型.
(5)政策资源.在政策制定与实际执行中,都会消耗各种资源,尤其在执行中.政府的“作为”,以能否提供多少资源为基础,这是政策分析的前提条件.所消耗的资源,一般可以用货币表示费用.但政策分析中,大量的是非货币支出的费用.如生态影响因素、环境污染因素等,无法用货币来衡量.
资源消耗分析,有许多因素不能用货币衡量.人、财、物、时间、信息都是资源.除此之外,权力、地位、名誉等,也可能是资源.
(6)政策评价标准.整个政策过程,无论是从系统评估、投资评估、推测评估、方案评估,还是执行评价或总评价等,都有待于建立合适的评价标准.政策制定是政治过程,离不开政治上的评价及其标准.往往是综合性评价,因为不同方面的标准,无法用较为统一的尺度来衡量.
(7)政策效果.效果是达到目的时所取得的成果.衡量政策效果的尺度往往用效益和有效性表示.效益大体有三个方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从投入—产出模型分析,政策效果基本由两个因素所决定:一是政策执行的成本;二是政策执行的结果.当政策执行结果所产生的效益,高于政策执行成本时,政策效果是有效的.二者之间的差越大则说明政策效果的有效性越高.反之政策效果是无效的.
(8)政策环境.公共政策系统不仅包括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等多种要素,而且还包括外在环境.这些制约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结果的外在因素统称为环境因素.其中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国际环境等.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所构成的政治文化,在社会变革时期,对政策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9)政策信息.公共政策活动实际上是对政策信息进行搜集、传递、加工、使用、反馈的过程,即输入关于社会各方面要求与需要的信息,经过转换(领导层的决策),输出作为所制定的政策内容的信息,其中也包括政策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政策信息原则上应该是开放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信息闭塞而造成政出多门,互相抵消、不同步、不配套等问题.
㈨ 什么是公共政策工具
公共政策工具是人们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或某一政策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式。它是政府治理的手段和途径,是公共政策目标与结果之间的桥梁。
政策工具分为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段这三类基本的政策工具:
市场化工具包括民营化、用者付费、管制与放松管制、合同外包、分权与权力下放、内部市场、产权交易等类型;
工商管理技术包括战略管理、绩效管理、顾客导向、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标杆管理、企业流程再造等类型;
(9)什么是公共政策扩展阅读:
公共功能的特征:
1、价值相关性:与政策的价值相联系的是其利益相关性,多数公共政策都涉及到对以利益为核心的社会价值的分配。
2、合法性:政策的合法性应该通过法定程序获得,这种法定程序可以通过立法机关通过,或者经过得到立法机关明确授权的有关部门的认可。
3、权威性:公共政策的权威性与其合法性紧密相关,而权威性又与强制力相联系。
㈩ 什么是公共政策分析
1、公共政策:公共权力机关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并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的系统构成:政策系统是一个由政策主体系统、政策支持系统、政策反馈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的政策巨系统,涉及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类相关政策机构及其运行机制。
政策主体系统是由各种政策行为者,特别是各类政策主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这一系统又包括三个子系统,即政策制定系统、政策执行系统、间接主体系统。
政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DSS”)。这一系统又是由信息传播系统(信息沟通系统)、政策咨询系统、政策监控系统、政策评估系统四个子系统构成的。
政策反馈系统是将政策主体与政策对象、政策系统与政策环境连接起来的一个特殊系统。
政策系统的上述三大子系统构成的政策巨系统在内部关系上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