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水污染
『壹』 关于黄河断流和水污染
黄河是世界第五长河
若论大
指的就是径流量
那黄河连中国第五都排不上
有统计数字显示,黄河干流上所有水库的总库容
就已经是黄河年径流量的两倍多了
这样的水量实在不算大
黄河
维基网络,自由的网络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请至条目评选为本文评分。
评选期间不设有编辑限制,仍欢迎继续补充“黄河”条目!
黄河
黄河流域(暂无图片)
长度 5464 km
源头海拔高度 4800 m
平均流量 1774.5 m³/s
流域面积 752443 km²
源头 青海省
出海口 渤海
流经国家 中国
黄河,中国古代也称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千米,南北宽1100千米,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目录
[隐藏]
* 1 释名
* 2 水文特征
o 2.1 源头
o 2.2 分界
+ 2.2.1 上游
+ 2.2.2 中游
+ 2.2.3 下游
o 2.3 主要支流与湖泊
o 2.4 干流峡谷
o 2.5 干流水利枢纽
o 2.6 桥梁
* 3 环境状况
o 3.1 水土流失
o 3.2 断流
* 4 历史与文化
o 4.1 河道变迁
o 4.2 水利简史
o 4.3 中华文明的摇篮
o 4.4 与黄河有关的人物
o 4.5 旅游文化资源
* 5 其他
* 6 参看
* 7 站外链接
[编辑]
释名
“河”字在秦汉以前基本上是黄河的专称,而河流称为“川”或者“水”(但也有例外,如《山海经》曰:“昆仑山,纵广万里,高万一千里,去蒿山五万里,有青河、白河、赤河、黑河环其墟。”)先秦的文献中找不到黄河一词,成书于汉武帝征和年间的《史记》全篇也不见黄河的说法。据学者李鄂荣考证,黄河一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中“常山郡·元氏县”的释文里。黄河的“黄”字用来描述河水的浑浊,这在古书中也早有记载:战国时期的《左传·襄公八年》郑国的子驷引《逸周诗》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尔雅·释水》记有“河出昆仑,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
黄河上源的星宿海由扎陵湖、鄂陵湖等数量众多的水泊和海子组成,在阳光照耀下星宿海的无数湖沼光彩夺目,如同孔雀开屏,十分美丽壮观,因而当地的藏族居民把这一段黄河称作“玛曲”(rma chu),即“孔雀河”的意思。甘肃省“玛曲”县即以此河段命名。
[编辑]
水文特征
[编辑]
源头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但真正源头所在现在依然存有争议。历史上人们对黄河源头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尚书·禹贡》曾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的记载,“积石”在现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附近的阿尼玛卿山,离黄河源头还有距离。《山海经》、《尔雅》有河出昆仑的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有黄河发源于于阗,东流至盐泽,再潜行地下,南出为河源的说法(见于《史记·大宛列传》)。这些说法都不确切,但却延续到隋唐。
隋唐以后人们逐渐对黄河河源建立了正确的认识。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灭吐谷浑后置河源郡,即现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表明人们已知黄河发源于此。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为平定吐谷浑叛乱,将领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曾率领人马到达星宿海一带,《新唐书》载他们“次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览观河源。”。唐宋以来,长期将星宿海称为黄河源头。
至元代人们开始对对黄河河源进行实地考察。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都实等人勘察黄河河源,对星宿海一带作了详细考察。 1315年潘昂霄根据都实的调查写成《河源志》一书,明确指出黄河发源于星宿海西南百余里处,该处有“水从地涌出如井,其井百余”。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命拉锡、舒兰探黄河河源。他们到达星宿海,发现星宿海上源还有三条河流,但并未追至源头。拉锡、舒兰归京后绘有《河源图》,舒兰还写有《河源记》。康熙末年组织全国性的地形测量,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派喇嘛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及理藩院主事胜住等人前往河源地区进行测量,此行“逾河源,涉万里”,回京后将测量结果绘入《皇舆全览图》。此次测绘把星宿海以上的河源也勘查和绘制出来。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命门侍卫阿弥达“恭祭河源”。阿弥达到达星宿海以西300里处,对星宿海上源三条河流进行了实地勘查,认定星宿海西南的阿勒斯坦郭勒河(即今卡日曲)为黄河上源。
19世纪未到20世纪初,西方探险者和地理学家深入青藏高原进行考察活动,他们也曾到达河源地区搜集自然、人文资料,如印度人阿喀,法国人窦脱勒、敖伦,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基、士纳可、科兹洛夫,德国人费士勒、台裴尔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黄河源头进行了多次考察。1952年,由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在项立志、董在华率领下,对黄河河源进行了数月勘查。河源勘查队认定约古宗列曲为黄河正源,雅合拉达合泽山是它的源头,鄂陵湖在上,扎陵湖在下。这一结果与前人考察结果不相吻合,在学术界引起争论,但黄河发源于约古宗列曲的说法广为流传。1978年,青海省邀请中央和地方有关科研专业人员,再次对黄河源头和扎陵、鄂陵两湖进行实地勘查,确认卡日曲为黄河正源,扎陵湖在上,鄂陵湖在下。1981年—1982年,学者杨联康徒步考察了黄河全程。他认为黄河最远源流是始于巴颜喀拉山山脊的拉郎情曲,它长于约古宗列曲30.5千米,长于卡日曲11.9千米。1985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历史传统和各家意见,确认玛曲为黄河正源,并在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玛曲曲果树立了黄河源标志。
星宿海上源的三条支流分别是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扎曲居于最北部,发源于查哈西拉山,河长70千米,河道窄,支流少,水量有限,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断流。约古宗列曲位于星宿海西,在三条上源中居中,发源于约古列宗盆地西南隅,海拔4750米,水量甚小,为宽1.0-1.5米,深0.1-0.2米的小溪。南部支流为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的北麓,海拔4800米,有5处泉水从谷中涌出,汇成宽约3米,深0.3-0.5米,流速约3米/秒的一条小河,河流终年有水。约古宗列曲与卡日曲汇合成黄河源头最初的河道玛曲,然后注入星宿海。根据十万分之一航测地图测量,卡日曲比约古列宗曲长25千米。卡日曲流域面积为3126平方千米,约古宗列曲流域面积为2372平方千米。在卡日曲的和古宗列曲汇合处附近,测得卡日曲流量为6.3立方米/秒,测得约古宗列曲流量为2.5立方米/秒。据此1978年的黄河源头考察认定卡日曲为黄河正源。
参考资料:黄河源头
[编辑]
分界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黄河水利委员会以河口镇与桃花峪划分上、中、下游;传统的中学教科书以河口镇与孟津划分上、中、下游;学者杨联康经考察后认为以青铜峡、孟津划分更合适;学者许韶立主张以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作为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本文采取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
[编辑]
上游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上游。上游河段全长3472千米,流域面积38.6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占全黄河总量的51.3%。上游河段总落差3496米,平均比降为10‰;河段汇入的较大支流(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43条,径流量占全河的54%;上游河段年来沙量只占全河年来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黄河的清水来源。上游河道受阿尼玛卿山、西倾山、青海南山的控制而呈S形弯曲。黄河上游根据河道特性的不同,又可分为河源段、峡谷段和冲积平原三部分。
从青海卡日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以上部分为河源段。河源段从卡日曲始,经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到玛多,绕过阿尼玛卿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该段河流大部分流经于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河流曲折迂回,两岸多为湖泊、沼泽、草滩,水质较清,水流稳定,产水量大。河段内有扎陵湖、鄂陵湖,两湖海拔高程都在4260米以上,蓄水量分别为47亿立方米和108亿立方米,为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青海玛多至甘肃玛曲区间,黄河流经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之间的古盆地和低山丘陵,大部分河段河谷宽阔,间或有几段峡谷。甘肃玛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区间,黄河流经高山峡谷,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发源于四川岷山的支流白河、黑河在该段内汇入黄河。
从青海龙羊峡到宁夏青铜峡部分为峡谷段。该段河道流经山地丘陵,因岩石性质的不同,形成峡谷和宽谷相间的形势:在坚硬的片麻岩、花岗岩及南山系变质岩地段形成峡谷,在疏松的砂页岩、红色岩系地段形成宽谷。该段有龙羊峡、积石峡、刘家峡、八盘峡、青铜峡等20个峡谷,峡谷两岸均为悬崖峭壁,河床狭窄、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该段贵德至兰州间,是黄河三个支流集中区段之一,有洮河、湟水等重要支流汇入,使黄河水量大增。龙羊峡至宁夏下河沿的干流河段是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也是中国重点开发建设的水电基地之一。
从宁夏青铜峡至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部分为冲积平原段。黄河出青铜峡后,沿鄂尔多斯高原的西北边界向东北方向流动,然后向东直抵河口镇。沿河所经区域大部为荒漠和荒漠草原,基本无支流注入,干流河床平缓,水流缓慢,两岸有大片冲积平原,即著名的银川平原与河套平原。沿河平原不同程度地存在洪水和凌汛灾害。河套平原西起宁夏下河沿,东至内蒙古河口镇,长达900千米,宽30~50千米,是著名的引黄灌区,灌溉历史悠久,自古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
[编辑]
中游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中游,河长1206千米,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45.7%;中游河段总落差890米,平均比降0.74‰;河段内汇入较大支流30条;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92%,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河口镇至禹门口是黄河干流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晋陕峡谷,河段内支流绝大部分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全河多年年均输沙量16亿吨中有9亿吨来源于此区间;该河段比降很大,水力资源丰富,是黄河第二大水电基地;峡谷下段有著名的壶口瀑布,深槽宽仅30—50米,枯水水面落差约18米,气势宏伟壮观。
禹门口至三门峡区间,黄河流经汾渭平原,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河段两岸为渭北及晋南黄土台塬,是陕晋两省的重要农业区。该河段接纳了汾河、洛河、泾河、渭河、伊洛河、沁河等重要支流,是黄河下游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多年年均来沙量5.5亿吨。该河段在禹门口至潼关(即黄河小北干流)的132.5千米河道,冲淤变化剧烈,河道左右摆动很不稳定。该河段在潼关附近受山岭约束,河谷骤然缩窄,形成宽仅1000余米的天然卡口,潼关河床的高低与黄河小北干流、渭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有密切关系,故此有“潼关高程”这一水文术语。
三门峡至桃花峪区间的河段由小浪底而分为两部分:小浪底以上,河道穿行于中条山、崤山之间,为黄河干流上的最后一段峡谷;小浪底以下,河谷渐宽,是黄河由山区进入平原的过渡地段。
[编辑]
下游
参看黄河口
河南郑州桃花峪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河长786千米,流域面积仅2.3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3%;下游河段总落差93.6米,平均比降0.12‰;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3.5%。由于黄河泥沙量大,下游河段长期淤积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黄河约束在大堤内成为海河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除大汶河由东平湖汇入外,本河段无较大支流汇入。
下游河段除南岸东平湖至济南间为低山丘陵外,其余全靠堤防挡水,堤防总长1400余千米。历史上,下游河段决口泛滥频繁,给中华民族来了沉重的灾难。由于黄河下游由西南向东北流动,冬季北部的河段先行结冰,从而形成凌汛。凌汛易于导致冰坝堵塞,造成堤防决溢,威胁也很严重。
下游河段利津以下为黄河河口段。黄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积,不断延伸摆动。目前黄河的入海口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交汇处,是1976年人工改道后经清水沟淤积塑造的新河道。最近40年间,黄河输送至河口地区的泥沙平均约为10亿吨/年,每年平均净造陆地25至30平方公里。
[编辑]
主要支流与湖泊
黄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厉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
黄河上的主要湖泊有扎陵湖、鄂陵湖、乌梁素海、东平湖。
[编辑]
干流峡谷
黄河干流上的峡谷共有30处,位于上游河段的28处,位于中游段流的2处,下游河段流经华北平原,没有峡谷分布。干流峡谷段累计长1707千米,占干流全长的31.2%。
茫尕峡—多石峡—麦多唐贡玛峡—官仓峡—拉加峡—野狐峡—拉干峡—龙羊峡—阿什贡峡—松巴峡—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寺沟峡—刘家峡—牛鼻子峡—朱喇嘛峡—盐锅峡—八盘峡—柴家峡—桑园峡—大峡(下峡)—乌金峡—红山南峡—红山北峡—黑山峡—虎峡—青铜峡—晋陕峡谷—晋豫峡谷(包括三门峡—任家堆—八里胡同—小浪底)
参考资料:黄河干流峡谷
[编辑]
干流水利枢纽
* 三门峡水利枢纽:山西平陆、河南三门峡市交界处,1960年投入使用
* 三盛公水利枢纽:内蒙古磴口,1966年 投入使用
* 青铜峡水利枢纽:宁夏青铜峡市,1968年投入使用
* 刘家峡水电站:甘肃永靖,1974年投入使用
* 盐锅峡水利枢纽:甘肃永靖,1975年投入使用
* 天桥水利枢纽:山西保德、陕西府谷交界处,1977年投入使用
* 八盘峡水利枢纽:甘肃兰州,1980年投入使用
* 龙羊峡水电站:青海共和,1992年投入使用
* 大峡水利枢纽:甘肃兰州,1998年投入使用
* 李峡水利枢纽:青海化隆,1999年投入使用
* 万家寨水利枢纽:山西偏关、内蒙古准格尔旗交界处,1999年投入使用
* 小浪底水利枢纽:河南济源和孟津交界处,2001年投入使用
另请参看:黄河大堤、黄河防洪、黄河防凌、汴渠、鸿沟、京杭运河、茅津渡、南水北调工程、河套灌区
[编辑]
桥梁
* 济南黄河斜拉桥:山东省济南市北侧。1978年12月开工,1981年底建成。曾更换几次钢索。
* 济南黄河公路桥:山东省济南市北郊。1978年12月开工,1982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
* 济南黄河浮桥:只在非汛期(夏汛和凌汛)使用,位于市北洛口渡口,免费使用。
* 兰州黄河铁桥:甘肃省兰州市城北。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竣工于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
* 郑州黄河桥:河南省郑州市以北
[编辑]
环境状况
[编辑]
水土流失
黄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间(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至安阳殷墟)的地理环境适宜于植被的生长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展,高出约2℃的气候环境为农作物和植被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条件。在这一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泽、大野泽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记载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关中平原直到中国战国时期依然有着“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力多”(《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史念海,1981年)。
战国以后随着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秦国经济中心向关中迁移,黄河流域与黄土高原的植被开始遭到破坏。由于黄河流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中国文明的中心之地(《中国历史地理学》,蓝勇,2002 年),加之以古代中国重农轻牧的现象,黄河流域植被破坏成为长期、大量的现象。随着公元11世纪气候转冷的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中心的南迁,黄河流域的生态破坏开始家少,然而森林覆盖已经难以恢复到公元前3世纪的状况。并随着制备的破坏,黄土高原开始受到黄河的侵蚀而被卷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编辑]
断流
从1972年起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1]。断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全球变暖。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情况的加剧,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发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热量,造成内陆局部气温低于往常,这就减小了内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进而造成季风减弱,缺少了季风从海面带进内陆的水汽。虽然全球变暖使得冰川融化加大了上游水源的流量,但却抵消不了蒸发量的提高和季风减弱的影响效应。最终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减少。
2. 植被破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缺少了植被涵养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发量变得更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的吸收流经河道才能得以补充。
3. 灌溉方式落后。黄河中上游流经的多为经济较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缺少节水灌溉的技术和资金,多为大水漫灌,黄河水浪费严重。
现在还有京九大桥
[编辑]
历史与文化
[编辑]
河道变迁
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受到近1593次氾滥威胁,而因氾滥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
最近的一次黄河大改道是在1855年(清咸丰5 年)。在那次黄河大改道之前,黄河下游流经路线,按照现时中国行政区域划分,大体上经过河南的荥阳、郑州、原阳、延津、封丘、中牟、开封、兰考,后经山东的曹县、单县,再经安徽的砀山、萧县、最后入江苏的丰县、沛县、徐州、邳县、睢宁、宿迁、泗阳、淮阳、涟水、阜宁、滨海然后入黄海。但在改道后,于铜瓦厢缺口后,黄河冲破原有的河道,改东北走向,在山东境内借大清河入渤海。
[编辑]
水利简史
参看黄河水利史
[编辑]
中华文明的摇篮
黄河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公元前2000多年华夏族在黄河领域的中原地区形成、繁衍。
[编辑]
与黄河有关的人物
大禹治水
放大
大禹治水
* 大禹
* 潘季驯:明朝治黄专家
* 靳辅:清代治河名臣
* 田鼢:西汉武帝时期大臣
现代部分
* 黄秉维:中国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黄万里: 中国水利专家
* 张光斗:中国水利水电专家
* 李仪祉:中国近代水利学家
* 钱宁:中国水利工程学家
* 钱正英:中国水利专家
* 贾让:西汉水利家
* 张含英:中国水利专家
* 梁恩佐:美籍华人,黄河水土保持项目推广者
[编辑]
旅游文化资源
黄河博物馆 - 花园口 - 壶口瀑布 - 后冈遗址 - 柳湾墓地 - 北首岭遗址 - 大河村遗址 - 平粮台城址 - 庙底沟遗址 - 陶寺遗址 - 老官台文化- 贾湖遗址 - 仰韶文化 - 花楼子遗址 - 河南龙山文化 - 西水坡遗址 - 大地湾遗址 - 三门峡栈道遗迹 - 元君庙墓地 - 姜寨遗址 - 半坡遗址 - 裴李岗文化 - 风陵渡 - 西朱封墓地 - 大汶口文化 - 大汶口遗址
[编辑]
其他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制订国旗时,曾出现如右图之草案:底下黄线即代表黄河,但最后并未采用;参见中国国旗。
[编辑]
参看
* 黄河流域文化
* 黄河流域
* 黄河三角洲
* 黄淮平原
* 黄河水利委员会
* 花园口决堤事件
* 莱州湾
* 河套平原
* 银川平原
* 海河平原
* 黄土地:电影
* 黄河大合唱:音乐作品
* 黄土高原
* 河防通议:著作
* 三晋文化
* 滩羊
* 河曲马
* 皮筏子
* 治河方略:著作
* 海州湾
* 毛乌素沙地
* 河西走廊
* 秦岭
[编辑]
站外链接
* 黄河网
* 黄河生态网
* 黄河 英、中文,梁恩佐教授建立。
中国大陆江河水系
长江 - 黄河 - 黑龙江 - 珠江 - 雅鲁藏布江 - 辽河 - 海河 - 滦河 - 淮河
钱塘江- 瓯江 - 闽江 - 九龙江 - 韩江 - 南渡江 - 澜沧江 - 怒江 - 塔里木河 - 额尔齐斯河
乌苏里江 - 松花江 - 图们江 - 鸭绿江 - 嫩江 - 汉江 - 赣江 - 湘江 - 岷江 - 嘉陵江
乌江 - 大渡河 - 雅砻江 - 渭河 - 汾河 - 京杭大运河 - 灵渠 - 胶莱运河 - 苏北灌溉总渠
『贰』 新乡市区和焦作市区哪个好些
这两个城市,一个是我家,一个是我婆家,我觉得都还可以,
先说新乡吧
新乡市地处中原腹地,紧邻河南省会郑州,襟带辐射豫北,是国家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京广铁路、 新焦铁路、 新荷铁路、太石铁路在此交汇,107国道、106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及正在规划建设的阿(内蒙古阿荣镇)—深(深圳)、济(济源)—东(山东东明)、新(新乡)—陵(山西陵川)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方圆600公里以内重要城市有北京、天津、武汉、西安、石家庄、太原、济南、合肥、徐州、保定、洛阳、襄樊等,从新乡出发,1个半小时左右即可通达郑州、开封、安阳、焦作、鹤壁、濮阳、济源、菏泽等城市,4—6个小时即可通达北京、天津、西安、济南、武汉、石家庄等城市,沿京珠高速公路南行,距新郑国际机场不足100公里。
新乡教育
新乡教育、科研事业发达,拥有高校和独立学院10所,数量居全省第二位;各级科研机构146个,其中省级以上86家,占全省十分之一,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个;拥有一批以中国农田灌溉研究所、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河南师范大学国家细胞分化调控制重点实验室、黄淮水污染与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科研机构以及新飞、华兰、金龙等博士后工作站。河南省科研机构生产实验基地落户新乡市平原新区,首批入驻九单位分别是:河南省计量院发展基地、河南省电子院基地、河南省水产院基地、河南省化工所基地、河南省矿山中心基地、河南省物理所基地、河南省建筑院基地、河南省机械院基地、河南省环境化学研究所基地,在未来的三年之内将入驻省级科研机构35个。
小学
著名小学:新乡市育才小学,新乡市外国语小学(原新乡师专附属小学),实验小学,新乡市姜庄街小学,新乡市和平路小学 特色教育小学:新乡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
中学
著名初中:新乡市第十中学、新乡市二十二中、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高中/中职
原国家重点中学、河南首批重点中学、中国百强中学:新乡市一中、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河南省首批示范高中: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乡市一中、辉县市一中、卫辉市一中、长垣县一中 河南省第二批示范高中:新乡市第二中学、辉县市高级中学、封丘县一中、 河南省第三批示范高中:延津县一中、新乡县一中、获嘉县一中、原阳县一中 其他知名高中:新乡市铁路高级中学(原新乡市铁路第一中学)、新乡市第三中学 著名中职教育:新乡市幼儿师范学校(筹建新乡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乡市卫生学校
高等院校
河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授权资格高校) 新乡医学院(硕士学位授权资格高校) 河南科技学院(硕士学位授权资格高校) 新乡学院(本科)(由原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平原大学、新乡市教育学院三校合并组建而成)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筹建河南工学院)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长垣烹饪职业学院(2010年3月通过设置)(大专/高职) 新乡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筹) (新乡幼儿师范学校、新乡艺术文化学校) 新乡卫生高等专科学校(筹)(新乡市第一卫生学校、新乡市卫生学校) 平原职业技术学院(筹)(河南化工职工大学、新乡商业学校、新乡信息工程学校、新乡市纺织技校、新乡市轻工技校、新乡市化工技校筹备合并升格河南平原职业技术学院)
独立学院
河南师范大学 新联学院(本科) 河南科技学院 新科学院(本科) 新乡医学院 三全学院(本科)
新乡自然条件、土地耕作条件较好,是中国粮棉主产区、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河南省畜牧生产加工基地。
电能资源
能源电力充沛,现有发电装机容量117万千瓦,2008年可达360万千瓦。“西气东输”工程境内管长75.5公里,输气每年6.39亿立方米。 附:新乡的地震带分布 1、汤西断裂:市建二处仓库——七六零厂——电业局——面粉厂——粮油仓库——唐庄一线两侧各1500米; 2、曲里断裂:小尚庄——电冰箱厂东南——输油公司——五四零厂——卷烟厂——贾屯西一线两侧各1500米; 3、峪河断裂:高湾——牛村——116厂——烈士陵园——牧野公园——骆驼湾一线两侧各1500米; 4、朱营断裂:新乡供电段——孟营——交警大队一线两侧各1500米; 5、长垣县城
编辑本段新乡经济
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增速居全省第2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9亿元、支出131.4亿元,分别增长14.6%和32.5%;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04.5亿元,增长30.8%,总量稳居全省第4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0.2亿元,增长16.1%;粮食总产379万吨,大旱之年再创历史新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4170元和5431元,实际增长10.3%和7.6%。
编辑本段新乡工业
著名企业
新飞集团、白鹭化纤、金龙铜业、华兰生物、华星药业、飘安集团、科隆电器、卫华集团、新航集团、心连心等
知名企业
新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乡市太行振动机械厂有限公司 新乡市大汉振动机械有限公司 新乡市东风过滤技术有限公司 新乡乡中原起重机械总厂宁波分公司 新乡一拖股份有限公司 中外合资新乡老松机械有限公司 新乡市滨河振动机械有限公司 新乡市振动电机有限公司 新乡市晶宝机械有限公司 新乡市未来水化学有限公司 新乡市雯德翔川油墨有限公司 新乡市北信振动设备厂 新乡白鹭印染有限责任公司 新乡市今胜昔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新乡市吉祥矿山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新乡市林鹤乳业有限公司
新乡工业
制冷、生物与新医药、电池及新型电池材料、特色装备制造、煤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等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初具规模,完成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2%;纺织、食品、造纸、建材、能源电力五大传统优势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七大产业集群发展迅猛,拥有高新技术开发区、新乡工业园区、新乡经济开发区、长垣起重工业园区、化学(物理)电源产业园5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和13个省首批产业集聚区,已成为产业聚集的重点区域;限额以上工业企业1122家,年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270家,金龙集团、新飞集团入选中国制造业500强,金龙集团还入选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第321名,新乡化纤、华兰生物、心连心化肥3家企业实现上市。现有新飞牌电冰箱、电冰柜,鲸龙牌精密铜管,卫华牌起重机,白鹭牌粘胶长丝、短纤维等6个中国名牌产品;孟电牌普通硅酸盐水泥等44个河南省名牌产品;新飞、平原、卫华、飘安4个国家驰名商标,有27类(个)产品位于国内同行业前三位或省内第一位。15家企业被确定为省重点转型升级企业,居全省第3位。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30.2亿元,增长16.1%;实现利润、利税122.9亿元和166亿元,增长38.4%和31.1%。
主导产业
电子电器业 新飞电器集团的冰箱、冰柜国内行业排名第二; TCL—美乐公司:TCL彩电居国内领先地位; 科隆电器:其蒸发器、冷凝器居国内第一位; 金龙铜业:其制冷铜管居世界第一位。 机械制造业 现有起重设备及配件生产企业110余家,年销售收入30亿元,基本垄断了全国中小吨位(50吨以下)起重机及其配件市场。振动电机、振动设备与筛分设备在国内占有80%的市场,新乡市现有振动设备企业380多家,其中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8家,筹备上市企业1家,产品分为45个系列1000多种规格,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等领域,远销到土耳其、印度等15个国家和地区。 长垣县建成了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民营科技园区——河南长垣起重工业园区,中小型起重机销量已经占到全国市场的50%以上,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型号最全的起重机械及配件交易集散地。 生物工程与新医药 现有药品生产企业26家,医疗器械、卫生和药用包装材料生产企业30家,其中华兰生物的血液制品行业亚洲第一;华星药业的青霉素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0%;飘安集团、宇安集团的生物型医用卫材、聚乳酸卫材、自毁式注射器、医用导管、无纺布等卫材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50%。 环保电池及原材料 是国内十大电池出口基地之一,现有环宇集团、国有755厂等近200家电池生产企业,是国内同行业种类最全的电池及原材料生产基地。 化纤纺织 是全国39个重点纺织工业基地之一。上市公司白鹭化纤集团是国内黏胶长丝龙头企业,经济效益居同行业第一位。 汽车及零部件 现有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41家,零部件销售额占全省的25%。汽车空调、制动器生产在全国同行业排名第二,滤清器排名第三,动力转向器排名第四。新飞专用车占专用汽车市场垄断地位。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机载准备重点企业和研制生产汽车零部件的骨干企业。 造纸业 新亚集团、龙泉集团、鸿达纸业的中高档文化用纸、高档印刷纸类、包装类用纸和特种纸等产品。“产量占全省的一半。 水泥生产 天瑞水泥、平原水泥、孟电集团、世纪新峰、天丰公司等新型干法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等产品,水泥生产规模约970万余吨,居全省第三位。 食品制造 娃哈哈、长远集团、亚特兰、五得利、新良公司等重点企业,面粉深加工、饮品与油脂三大产业链的食品加工产业。 煤化工业 化工产品丰富,产量巨大,心连心化肥占领中原绝对市场、新乡立白集团供应华北地区立白产品。
编辑本段新乡农业
焦作市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焦作市,北依太行与山西省接壤,南临黄河与郑州、洛阳相望。现辖2市4县4区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4071.1平方公里,总人口361万。 焦作是一个区位优势非常明显的城市。它地处我国南北交汇点,东西结合部,又是新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境内的中心地带,具有承东启西、沟南通北的枢纽地位。境内有焦枝、焦太、焦新、月侯四条铁路,河南省第一条城际铁路——郑焦铁路已经将开工建设。拥有郑焦晋、新焦济、济洛、焦温等高速公路,地方高速公路与国家干线高速公路连通,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乡乡通二级”、“村村通硬化路”。 焦作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一是矿藏十分丰富。有矿产资源40多种,探明储量的有煤炭、石灰石、铝矾土、耐火粘土、硫铁矿等20多种,其中煤田可开采储量6亿吨,为单一的优质无烟煤,是化工和钢铁工业的理想原料;耐火粘土埋藏浅,易开采, 是生产陶瓷、耐火材料的优质原料,已探明储量5049万吨;铁矿保有储量2726万吨,工业储量740.6 万吨,以磁铁矿为主,含铁量32%;石灰石预测储量100亿吨,是生产纯碱、乙炔、水泥等产品的优质原料;硫铁矿保有储量3475.5万吨,占全省储量的41%。二是水资源充沛。焦作是华北地区不可多得的富水区,境内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条,还有引沁渠、广利渠两大人工渠,有群英、青天河、白墙、顺涧等较大水库,即将修建的南水北调工程也将从中心城区斜穿而过,这些都给焦作带来了充裕的地表水资源;特别重要的是,焦作市是一个天然的地下水汇集盆地,北部山区及晋东南山地约1400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均为焦作地下水的补给区,这些地区的浅层地下水和部分降水,在复杂的地质构造控制下,汇集到该市,形成较为丰富的岩溶水资源,目前已探明地下水储量35.4亿立方米。另外,在焦作北部太行山南麓分布着约500平方公里的山前岗地和砾石倾斜平地,地质坚硬稳固,地层耐力巨大,且近邻矿点、水源、交通干线和城镇,是极为理想的工业用地,同时也非常适宜建造高层建筑。 焦作能够充分保障能源的供应。这里煤炭储量丰富并且毗邻晋东南煤海,地表地下水资源充足,为发展大型火电提供了便利条件,境内现有焦作电厂、丹河电厂、爱依斯电厂、金冠能源等大型电厂,电力装机总容量302万千瓦。正在规划建设的紫陵、九里山、丹河三个电厂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建成后焦作将成为全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焦作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数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造就了这里丰富而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全市景域面积达500平方公里,在绵延130公里的旅游风景线上,景区景点达1000余处。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6处,其中AAAA级以上景区3处。07年底云台山景区又被国家旅游局设为AAAAA级景区。拥有星级酒店19家、旅行社92家。以云台山、青龙峡、青天河、神农山、峰林峡等五大景区,以陈家沟、嘉应观、焦作影视城、龙源湖公园、森林公园、朱载堉纪念馆、韩愈陵园、丹河峡谷、顺涧湖(古周城)等十大景点组成的“焦作山水”,自然风光秀丽,山水景观独具特色,2003年3月,被评为全国知名旅游品牌。2004年1月,焦作市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月,云台山被联合国国际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地质公园”称号。2006年2月,世界旅游评估中心和世界旅游推广峰会全球秘书处授予焦作旅游服务“世界杰出旅游服务品牌”,焦作市是中国首获此殊荣的城市。同时云台山景区荣获全国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先进单位;7月,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影视基地;9月,焦作市成为国家园林城市;10月,被授予“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 焦作具备较为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近年来,焦作市根据“依托老城、开发新区,环形扩张,滚动发展”的思路,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举,改造拓宽了东环路、西环路、塔南路等城市交通干道,全面加强了焦南组团、高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区的主要道路已经建成,党政机关、中心汽车站、河南理工大学等已完成向南的迁移,城市的发展空间明显打开,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超过70平方公里。国家重大项目西气东输工程穿境而过,焦作利用天然气管网已经建成,全市能源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开展了大规模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活动,大力整治市容市貌,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水平明显提高。 来焦投资兴业,将可以享受到优惠的政策。为了让外商降低投资成本、快速得到回报,焦作市先后出台了《焦作市鼓励市外投资者投资优惠办法》、《焦作市鼓励外商投资优惠办法》、《焦作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焦作市实际利用外资奖励办法》、《焦作市委托招商暂行办法》等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在土地、税收、审批、行政服务等方面给外来投资者提供一系列的优惠,减免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规划、城建、环卫、绿化等费用,真正使外来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有钱赚、能发展。 来焦投资兴业,将可以享受到高效的服务。焦作在全省首家成立了三级行政服务中心,并大幅简化审批手续,提高行政效率,实行了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周内办结,坚持一事一议、特事特办、一企一策。制定了《焦作市为外来投资者全程服务办法》,成立了外来投资服务中心,专门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政策和环境咨询、项目审批、注册登记以及案件投诉、户口迁移、子女就学等全方位、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实行外来投资者与职能部门的“零接触”。
大学教育
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工学院) 焦作大学 焦作广播电视大学?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焦作市高级技工学校(焦作市技师学院) 焦作佳桥电脑学校 焦作万方科技学院
『叁』 中国城市污染排行榜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13日公布了2003年最佳环境城市和最差环境城市的排行榜。
一份年度重点城市环境报告显示,环境质量最好的城市是海口、珠海、湛江、桂林、北海;污染控制最好的城市是南通、连云港、沈阳、苏州、福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最好的城市是大连、烟台、深圳、珠海、海口。
而空气污染最重的10个城市是临汾、阳泉、大同、石嘴山、三门峡、金昌、石家庄、咸阳、株洲、洛阳。
中国目前共有668个城市,容纳36.1%的人口,贡献70%的国内生产总值和80%的税收。此次发布的环境报告包括了省会城市、直辖市、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城市以及风景名胜城市等47个重点城市。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47个重点城市的2003年的工业污染物单位增加值排放强度比2002年均有下降,而且污染增长速度小于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环保总局副局长汪纪戎在13日的发布会上说。
城市污染主要分为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报告显示,与2002年相比,2003年,47个重点城市的空气污染(包括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浓度年日均值)略有下降;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危险废物集中处理率分别提高了10.68个百分点、1.78个百分点和12.06个百分点;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年均值略有下降。
此外,绿化覆盖率提高0.68个百分点,平均环保投资额增长0.14个百分点,达到GDP的2.43%。
汪纪戎说,尽管总体环境情况稳中有升,一些城市的空气污染仍然很严重。此外,由于机动车数量激增,北京、哈尔滨、南京、广州、西安、银川等城市二氧化氮年日均值浓度上升明显。
另外,部分城市的环境基础设施薄弱。2003年,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低的城市包括长春、哈尔滨、武汉、湛江、北海、重庆和拉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的城市包括哈尔滨、乌鲁木齐和贵阳。
中国自1989年起开始实施一套包括城市环境质量、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体系。除了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还有561个城市参与考核,参与数量占全国城市总数的91%。
『肆』 水体污染导致什么样的公害事件
一、“自杀猫”与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1950年在日本熊本县水俣湾附近渔村中,发现一些猫步态不稳,抽筋麻痹,最后跳入水中溺死,当地人谓之“自杀猫”。1953年水俣镇发现一个生怪病的人,开始只是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进而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精神失常,一会儿酣睡,一会儿兴奋异常,身体弯弓,高叫而死。由于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1956年在这个地区又发现50多人患有同样症状的病。经过对病的调查和研究,在1962年才确定水俣病的发生是由于汞的环境污染,特别是长期食用被污染的鱼和贝类引起的甲基汞慢性中毒。这是由于水俣镇的工厂排放的氯化甲基汞污染海域,使鱼和贝类中毒造成的。
继水俣镇之后的1963年,日本新潟县又有大批自杀猫、自杀狗出现;1973年在有明海南部沿岸的有明町等地又发生了水俣病。据报道,这三次发病共计900多人,实际上在日本受害人数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仅水俣镇受害居民已有1万人左右。科学试验证实,人体血液中汞的安全浓度为1微克/10毫升,当到达5—10微克/10毫升时,就会出现明显中毒症状。经计算,如果一个人每天食用200克含汞0?5毫克/千克的鱼,人体所摄入的汞量恰好在此安全范围内。然而,经测定水俣湾的海产品汞的含量高达每公斤几十毫克,已大大超标;此外,人们每天还要搭配其他食品,其中也可能含有一定量的汞,这样全天摄入的总量就更是大大超过安全限度标准了。
水俣病是直接由汞对海洋环境污染造成的公害。如果孕妇吃了被甲基汞污染的海产品后,可能引起婴儿患先天性水俣病,就连一些健康者(可能是受害轻微,无明显病症)的后代也难逃厄运。许多先天性水俣病患儿,都存在运动和语言方面的障碍,其病状酷似小儿麻痹症,这说明要消除水俣病的影响绝非易事。由此,环境科学家认为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是环境中的一颗“定时炸弹”,当外界条件适应时,就可能导致过早爆炸。例如在缺氧的条件下,一些厌氧生物可以把无机金属甲基化。尤其近20年来大量污染物无节制的排放,已使一些港湾和近岸沉积物的吸附容量趋于饱和,随时可能引爆这颗化学污染“定时炸弹”。
二、镉稻米与“痛痛病”事件:1955—1972年痛痛病又叫骨痛病,是20世纪6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由公害引起的又一种疾病。在日本中部富山平原上,有一条美丽的河流叫神通川。神通川河水清澈,风景秀丽,两岸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引神通川河水灌溉农田。这里是日本产稻区之一,谁能料想到灾难偏偏降临到这里人们的头上。1952年,人们发现神通川河里的鱼大量死亡,两岸稻田出现一片片死秧,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灾难的前兆。1955年,在神通川沿岸的一些地区出现了一种怪病,开始时人们只是在劳动之后感到腰、背、膝等关节处疼痛,休息或洗澡后可以好转。可是如此几年之后疼痛遍及全身,人的正常活动受到限制,就是大喘气时都感到疼痛难忍。人的骨骼开始软化,身体萎缩,骨骼出现严重畸形,严重时,一些轻微的活动或咳嗽都可以造成骨折。最后,病人饭不能吃、水不能喝,卧床不起,呼吸困难,病态十分凄惨,终于在极度疼痛中死去。这种怪病的发生和蔓延,引起人们的极度恐慌,但是谁也不知道这是什么病,只能根据病人不断地呼喊“痛啊,痛啊!”而称其为痛痛病。在神通川两岸,多年来已发现280多例病人,其中34例已经死亡,活着的病人依然在痛苦之中挣扎。
那么,引起这种病的原因是什么呢?后来经过调查才真相大白。原来在日本明治初期,三井金属矿业公司在神通川上游发现了一个铅锌矿,于是在那里建了一个铅锌矿厂。在铅锌矿石中还含有一种叫做镉(Cd)的金属。镉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肾脏,对肾脏造成损害,抑制维生素D的活性。维生素D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缺乏维生素D会妨碍钙、磷在人体骨质中的正常沉着和储存,最后导致骨软化。这个工厂在洗矿石时,将含有镉的大量废水直接排入神通川,使河水遭到严重的污染。河两岸的稻田用这种被污染的河水灌溉,有毒的镉经过生物的富集作用,使产出的稻米含镉量很高。人们长年吃这种被镉污染的大米,喝被镉污染的神通川水,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慢性镉中毒,痛痛病实际就是典型的慢性镉中毒。痛痛病不仅在日本发生过,在其他国家也有发现,例如我国广西某些地区,曾有人患有痛痛病。痛痛病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而且体内积蓄的镉也没有安全有效的排除方法。因此,消除镉对环境的污染就显得特别重要,这是防止痛痛病发生的根本措施。
痛痛病是因镉对人类生活环境的污染而引起的,影响面很广,受害者众多,所以被公认为是“公害病”。
三、毛蚶与上海甲肝大流行:1988年1月这是一起因水体遭受病原微生物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染水产品,水产品再感染人的典型“公害病”事件。1988年的1月18日,在上海唐家湾医院里,来的最多的就是上吐下泻的病人,一天后,人数迅速上升,速度之快更是超出了医生们的想象。和唐家湾医院一样,1月19日,上海的各家医院里都有大量市民涌进,他们大多伴有身体发热、呕吐、厌食、乏力、脸色发黄等典型的症状。在以后的几天里,整个上海患病人数急剧攀升:
1988年1月18日43例1988年1月19日134例1988年1月21日380例1988年1月27日5467例1988年1月31日12399例……
这种病,后来被证实是一种急性病毒性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是一种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的传染病。以后短短的一个月里,上海市区就有30多万人传染上了甲肝,大部分是青壮年,其中11人死亡。一时间,人们“谈肝色变”。通过临床调查,医生们发现,大多数甲肝病人在病发前都曾食用过毛蚶。此前,1979年、1983年和1986年,上海、宁波等地曾发生过因为生食毛蚶引起的小规模甲肝流行。这一次的甲肝爆发,难道又是小小毛蚶引起的吗?为了证实毛蚶的致病性,原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俞顺章教授带领科研人员赶赴江苏启东,这里是毛蚶的原产地,很快,他们在毛蚶体内找到了甲肝病毒,以直接证据证实了毛蚶就是甲肝的罪魁祸首。
毛蚶,这种生长在河口和海湾泥沙中的贝类生物,一直是上海人餐桌上的美食。当时,5毛钱就能买到1千克新鲜的毛蚶。每年春节前后,在上海菜市场里,毛蚶总能受到家庭主妇们的欢迎。1988年前,上海市场供应的毛蚶都来自山东潍坊附近的海域。但是,就在1987年底,与上海邻近的江苏启东毛蚶大丰收,一下子占据了上海这个庞大的市场。这些地方原来不产毛蚶,只产海螺。1987年10月份,人们发现有毛蚶带,储藏量大。所以当时有大量船只去采集,而且通过各种渠道,集体、个体运往各地,包括上海。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小小毛蚶隐藏着巨大的危险。那一年,启东海区环境受到了大量人畜粪便的污染,吸附力极强的毛蚶将甲肝病毒聚集在自己的体内,实验表明,带壳毛蚶就是煮上45分钟,也不能完全杀灭甲肝病毒。而上海人生食的习惯更是让病毒轻而易举地进入消化道。再加之当时上海城区的居住环境较为拥挤,使病毒的传播更为快速。当时因为居住条件也不好,人们常常共用水龙头,由于甲肝是通过消化道传染的,也就是病从口入,由于大家先后接触过水龙头,饭前又不洗手,所以传染很快,导致几乎每家都有甲肝病人。
四、污染河边的癌症村近些年来,一些地方盲目强调发展经济,强调发展GDP,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把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淘汰、拒绝的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引进来,并在重要的水源地上方、城市上风地修建严重威胁环境的化工厂、农药厂,一些不良企业主甚至昧着良心违规偷排未经处理的有毒废气、废水,使附近空气、河流、土壤受到污染,导致严重的危害,出现了一个个的触目惊心的“癌症村”,为我们的环境保护拉响了警报。
1?广东省翁源县,上坝村,有3265人,病种:食道癌、胃癌、肝癌。
环境:自从大宝山矿开采以来,大量含有镉、铅、铬等多种重金属的洗矿废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被排到流经上坝村的横石河中。因没有进行有效处理,矿坑表土完全氧化后每吨产生207千克浓硫酸,加上大量重金属随土流失,污染了水体。横石河1500米河道未发现生物,直到下游50千米水中生态系统仍未能恢复。
村民每天通过饮食,仅镉的摄入量就达178微克,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标准的3?6倍。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全村共有210人死于癌症,而癌症发病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倍多。
2?河南省沈丘县,黄孟营村,有726户、2471人,病种:食道癌、胃癌、肠癌、肝癌、肺癌。
环境:郑州、开封、漯河、许昌、周口等地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全都被排放到沙颍河,黑臭的劣五类河水流入黄孟营村,其干渠、坑塘的鱼虾逐渐绝迹。
村民癌症的患病率明显偏高,癌症死亡也一年比一年多。14年间,村里死于癌症105人,占死亡总人数的51?5%,死亡年龄大多为50岁左右,最小的只有1岁。
3?河南省浚县,北老观嘴村,有1274人,病种:食道癌、胃癌、淋巴癌、肺癌、肝癌、子宫癌、肠癌。
环境:该村位于卫河沿岸,卫河上游的造纸企业曾达到新乡市142家、焦作市60多家、滑县17家,绝大多数都是小企业,有的排放工业废水不达标,有的根本没有排污净化设备,其污水导致卫河严重污染。这些企业造成的污染负荷,占当地80%以上。流经北老观嘴村的卫河水黑中透红,表面漂浮着一层白沫,距离100米就能闻到一股怪味,还混合着腥臭,天热时整个村里都是腥臭味。村民家的井水浑浊不堪,还漂浮着黑、黄色颗粒,腥臭味扑鼻。
10年间,有112人死于癌症,占全村死亡人数的90%。癌症死亡中,50岁以下者超过50%。由于长期用污水浇地,土地碱性增加,板结,粮食产量下降;村民养的猪只能长到50多千克,多数还患烂蹄病。
4?河南省西平县,吕店乡,沿洪河有八个“癌症村”。病种:喉癌、肺癌、肝癌、胃癌等。
环境:被污染为劣五类水质的洪河流经吕店乡,其河水被污染成黑色的上游约4000米处是舞钢市一家造纸企业,被污染成黄色的上游约1500米处是舞阳县一家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而舞阳县另外一家造纸厂也向河里排污。村民家30米深的井水还有腥臭味,烧成开水时浮着肥皂泡样的白沫,过滤后再烧开才能喝。这里的饮用水亚硝酸盐和氮超标倍数都在54?5倍以上。
10年间,八个村共死亡1838人,年平均死亡率达9?7%,远高于全国死亡率;而且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死亡率高达12?2%。死亡者年龄集中在45—70岁之间。沿河村民用河水灌溉农田,造成烟叶、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大面积枯死,每年该乡因水污染受害农作物达5万余亩,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万元。
5?天津市北辰区西堤头镇,刘快庄村与西堤头村,病种:肺癌、胃癌等。
环境:曾经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如今两村周围的化学制剂、染料中间体、油漆涂料、农药兽药、香精香料等各类化工厂超过90家。这些化工厂昼夜生产,制造着黑烟、污水、臭气、噪声,尤其是把有毒有害的化工废水直接从厂里转移到村边河中,把排污暗管埋到菜地里,使大片菜地两旁原本用于灌溉的蓄水渠也全部充满了红、黑和黄色的化工废渣。当地水源挥发酚、氟化物、细菌总数等指标不合格,其中挥发酚、氟化物都是有毒物质;化工厂大气排放和臭气浓度随机抽查为全部超过国家标准12倍。
在被调查的190位村民中,148人常年头疼、恶心,39人经常患哮喘、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几年间,两村已有200多人死于癌症,绝大部分是肺癌。化工厂高密度排放的废水、废气,导致地上寸草不生,空中弥漫粉尘和恶臭,村民种的萝卜、大白菜和水果等因为污染没人买。
6?山东省肥城市,肖家店村,病种:胃癌、食道癌、肝癌。
环境:流经肖家店村的大汶河,上游的一些县市集中了造纸、印染、化工、机械、冶金、采掘、钢铁、电力、酿酒、食品加工、纺织、农药和煤炭等企业;肖家店村所在的肥城市也是重点发展采煤、炼焦、造纸和酿酒等企业。而这些企业向大汶河排污,造成河水严重污染,许多河段水质常年是污染最严重的劣五类,其中,强致癌物亚硝酸盐严重超标,锰超标57倍。土壤、蔬菜受到剧毒元素的污染,其中,小麦铬含量超标1?7倍,白菜铅超标2倍,菠菜镉含量超标9倍、铬含量超标12倍,莴笋叶镉含量超标2倍、铬含量超标4倍。4年间,因癌症死亡56人。
7?浙江省萧山市南阳镇,坞里村,近2000人,病种:食道癌、肝癌、胃癌、肺癌、乳腺癌、胰腺癌、血癌。
环境:自1992年起,有26家化工企业落户南阳镇,曾肆无忌惮地排污,使坞里村的河水变得乌黑,鱼虾绝迹,水井多已废弃。
几年间,有70多人死于癌症,癌症死亡人数占村里死亡人数的80%,其癌症发病率高于全省十几倍。
『伍』 哪里能够得到焦作河南环境污染的资料,提供一些资料也可以
污染的多了
『陆』 长治水污染到焦作了吗
没有啊,水流不到焦作。
『柒』 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焦作市地处豫西北,北依太行,南临黄河,总面积6014km2,全区总人口348万,有煤炭、石灰石、铝土及铁矿石等矿产资源,工业以电力、化工、机械和煤炭为主,目前已发展成为以能源化工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焦作矿区工农业和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地下水。焦作地区的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为10.583m3/s,其中喀斯特水补给量为8.86m3/s,孔隙水补给量为1.723m3/s。
一、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焦作市地下水资源由喀斯特水、孔隙水组成,且以喀斯特水为主,喀斯特水资源约占全部地下水资源85%左右。焦作矿区山前地区是九里山泉域喀斯特水的集中排泄区,地下水资源极为丰富。近年来,随着城市及工农业的发展及煤矿区的大量开采,在局部地段出现了小范围的降落漏斗,地下水位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尽管如此,降落漏斗范围及漏斗中心水位稳定,多年来地下水位基本上处于动平衡状态,在丰水期、丰水年因地下水位回升,降落漏斗范围缩小乃至消失[4]。
目前人工开采已成为孔隙水、喀斯特水的主要排泄方式。地下水的开采方式有厂矿自备水源地(井)集中和分散式开采、焦作市自来水公司水源地集中开采、矿井排水和农业零星分散式开采。
1.自备水源地(井)开采地下水状况
1994年全市共有自备井234眼,年开采地下水量6347.86×104m3,平均2.013m3/s。其中全年开采孔隙地下水1939.36×104m3,平均0.615m3/s;喀斯特地下水4408.50×104m3,平均1.4000m3/s。1994与1993年相比减少了5.77%,1993年自备井开采地下水量6736.86×104m3。自备水源井除焦作电厂、中州铝厂、焦作铝厂、热电厂、焦作市水泥厂、化工一厂、造纸厂等厂矿企业属井群开采地下水外,其余多属零星分散式开采,且多以喀斯特水做供水水源。
(1)孔隙水开采量:受气候及人工开采双重因素影响,近年来焦作市区内孔隙水位呈下降趋势,焦作市区南部形成了孔隙水水位下降漏斗,且水质变差。为改善这一状况,自1990年开始对孔隙水的开采进行了限制,自备井开采量有所下降。1992年降至1466×104m3,1993年有所增加,达1765×104m3,1990年自备井开采孔隙水1991×104m3。1994年孔隙水开采量为1989.36×104m3,比1993年增加了173.86×104m3。自备井地下水开采总量年际变化较大,月最大采量为566.092×104m3(7月),月最低开采量为484.562×104m3(12月)。
(2)喀斯特水的开采量:焦作市喀斯特水资源丰富,水质好,是城市工业及居民生活的最佳供水水源。焦作市区各用水大户多开采喀斯特水。1994年自备井共开采喀斯特水4408.50×104m3,占自备井开采地下水总量的70%。1993年自备井开采喀斯特地下水4972.31×104m3,1994年与1993年大致相同。
2.焦作市自来水公司开采地下水状况
焦作市自来水公司现有6座水厂,其中第一水厂、第四水厂开采喀斯特地下水,第二水厂由新东公司(矿井排水)和焦作电厂岗庄自备水源联合供水,第三水厂由焦西公司(矿井排水)和东小庄水源地(开采喀斯特水)联合供水。焦作市自来水公司开采地下水的水源地只有第一水厂、第四水厂、东小庄水源地(岗庄水源地因属焦作电厂自备水源地,未计入其中)共三处。1994年焦作市自来水公司总供水量5425.74×104m3,其中地下水开采量2071.68×104m3,占总供水量的38.2%。
第一水厂位于焦作市中心新华街,利用已报废的2号、3号矿井供水,与1993年的142×104m3相比,增加了160.53×104m3,1994年共开采喀斯特地下水310.53×104m3,全年平均开采量0.0985m3/s。
第四水厂位于焦作市区北部近山前地带,现有开采井22眼。该水厂是焦作市自来水公司以地下水做水源的主要供水水源地,占焦作市自来水公司开采地下水总量的53.68%,占焦作市自来水公司总供水量的20.46%。1994年全年共开采喀斯特水1112×104m3,平均0.3527m3/s。
东小庄水源地位于焦作市区西部东小庄,现有开采井19眼,全年开采喀斯特地下水649.00×104m3,平均0.2058m3/s,比去年增加了15.89%左右。
3.矿井排水及利用
(1)矿井排水:分为焦东矿区和焦西矿区两部分。
焦东矿区的演马庄矿、九里山矿井排水量居各矿之首,多年来矿井排水量一直超过1.0m3/s。相比之下,中马村矿、小马村矿、冯营公司、方庄矿等矿井,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矿井排水量小。1994年焦东矿区内的7个矿井,年平均排水量总计为3.3778m3/s,与1993年以前相比,略有下降。焦东矿区矿井排水总量季节变化不明显,相对稳定。
1994年焦东矿区内的演马庄矿矿井排水量仍居各矿之首,为1.0847m3/s,该矿近年来发生2次恶性煤层底板突水灾害,矿井排水量比较稳定。九里山矿井排水量平均为0.7903m3/s,该矿由于对煤层底板突水点进行了注浆堵水和工作面煤层底板注浆改造,因此自5月份起矿井排水量有所减小。其他矿如韩王公司、冯营公司、小马村矿、中马村矿等矿井,排水量比较稳定,多年变化不明显。1994年韩王公司矿井平均排水量为0.3840m3/s,冯营公司为0.3098m3/s,小马村矿为0.1248m3/s,中马村矿为0.6535m3/s,位村矿为0.0307m3/s。
焦西矿区的王封公司由于矿井关闭停产,矿井排水量呈下降并逐步稳定趋势,平均排水量1989年为1.50m3/s,1990年为1.26m3/s,1991年为1.02m3/s,1994年为1.0915m3/s。王封公司矿井排水量年内变化比较明显,月最高排水量1.1605m3/s,月最低排水量1.0182m3/s。焦东公司矿井排水量因矿井报废,矿井排水量呈下降至逐步稳定趋势。1991年为0.38m3/s,1992年为0.35m3/s,1994年则降为0.3033m3/s。朱村矿矿井排水量相对较大,并呈逐年增加趋势。1990年为0.80m3/s,1991年增至0.84m3/s,1994年则增至0.9013m3/s。1994年焦西公司矿井排水量是0.5970m3/s,与1993年相比,略有增加。焦西矿区的焦东公司、王封公司已经关闭停止采煤,没有开采新的工作面,整个矿区矿井排水量呈逐年减少并趋于稳定的状况,原煤层底板突水点已经作为供水井水源。1989年平均排水量3.25m3/s,1990年减至3.09m3/s、1991年进一步减至2.85m3/s,1994年略有增加,达2.8931m3/s。
(2)矿井水利用情况:目前,焦作市地下水开采的主要方式是矿井排水及农业灌溉利用,矿井排水量6.2707m3/s,综合利用矿井排水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有效途径。焦作市矿井水的利用有3个方面:
一是焦作市自来水公司利用矿井水情况。焦作市自来水公司所属的第五、第六水厂全部以矿井水做供水水源,第二、第三水厂部分利用的矿井水做供水水源。1994年,焦作市自来水公司四座水厂累计用矿井水3363.04×104m3,占焦作市自来水公司总供水量的61.8%。
第二水厂位于焦作市东北部,以焦东公司井排水做供水水源,1993年供水量1456×104m3,1994年供水量1571.66×104m3,较1993年略有增加。由于焦东公司已经关闭,矿井水的利用量一定会受到限制,目前,第二水厂正在建设新的水源地。
第三水厂位于解放西路,主要利用焦西公司矿井排水,1993年供水量1821×104m3,1994年为1288.50×104m3,较1993年相比减少了532.5×104m3。
第五水厂位于焦作市马村区,利用中马村矿矿井水作为供水水源供给马村区居民生活用水。1993年供水量239×104m3,1994年为297.68×104m3,比1993年增加了24.55%。
第六水厂位于焦作市中站区,利用李封公司矿井排水向焦作市中站区供水,1993年总供水131×104m3,1994年为196.2×104m3,较1993年增加了49.79%。
1994年焦作市自来水公司各水厂利用矿井总计达3363.04×104m3,全年平均1.0664m3/s。1993年矿井利用量3570×104m3,1994年较1993年减少了206.96×104m3。
二是焦作煤业集团公司各矿自用矿井水量。焦作煤业集团公司的朱村矿、九里山矿和演马庄矿,生产及生活用水全部或部分依赖矿井水做水源,据1994年调查,各矿利用矿井水量为0.282m3/s。
三是焦作市农业灌溉引用矿井排水。矿井排水除部分被焦作市自来水公司及焦作煤业集团公司各矿及焦作电厂、焦作市化工三厂等厂矿利用外,剩余部分经河渠排出矿外。流出矿外的矿井排水部分做为区内农田灌溉的水源,剩余部分则流出矿区。据河南省焦作市水利局资料,1994年焦东灌区和焦西灌区共利用矿井水1971.0×104m3,平均0.625m3/s。经过综合计算,矿井水利用总量平均为1.973m3/s,占矿井排水总量的31.47%。因而,矿井水资源利用程度较低。
4.焦作市农业开采地下水量
焦作市现有耕地面积16.7万亩,其中井灌面积6.7万亩,据河南省焦作市水利局资料,1994年农作物灌溉7次,灌水定额一般为75m3/亩次,由此算得1994年焦作市区各乡农业开采孔隙水3517.5×104m3,平均1.1154m3/s。加上焦作市修武县境内方庄乡、周庄乡、李万乡和五里源乡孔隙水农灌开采量0.7746m3/s,全区农业共开采浅层地下水平均1.89m3/s。
5.焦作市全区地下水开采总量
综合上述各项,1994年全区工农业生产及生活共开采地下水14379.73×104m3,平均4.56m3/s,其中开采喀斯特水6480.07×104m3,平均2.055m3/s,开采浅层孔隙水7899.66×104m3,平均2.505m3/s,焦作市自来水公司开采喀斯特水2071.68×104m3,平均0.6569m3/s,自备井开采地下水总计6347.86×104m3,平均2.013m3/s,农业灌溉开采浅层孔隙水5960.30×104m3,平均1.89m3/s(表3-18)。
表3-18 1993、1994年地下水排泄量 (单位:1000m3)
二、影响焦作地区地下水资源的主要因素
1.地下水补给量减小和排泄量增大
焦作地区除矿井排水和地下水污染严重影响着地下水资源外,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和河流渗漏补给。因此,降水量和河流流量的大小是影响地下水资源的直接因素。
降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地下水资源量,降水入渗是焦作地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地下水的开采量愈来愈大,地下水位愈来愈低,地表水资源枯竭,河流断流等,破坏水循环系统比较严重,大气降水量趋于下降趋势。1952~1964年平均降水量为826.1mm,1965~1977年平均降水量为681.56mm,1978~1982年平均降水量为662.55mm,1982~1988年平均降水量为642.4mm,1989年以来降水量一直偏低,影响了地下水资源的补给比较严重。
焦作市地下水位下降表现为4个阶梯,1952~1964年为第一阶梯,地下水位105m,1965~1977年为第二阶梯,地下水位91~98m,1978~1988年为第三阶梯,地下水位85~92m,1982年以来为第四阶梯,地下水位72~89m。主要原因为由于降水量的减小和开采量的增大,其地下水位与降水量和开采量关系见图3-36。
图3-36 地下水位与降水量和开采量关系图
丹河、西石河、山门河、纸坊沟、新河和翁涧河均为流经焦作矿区的河流,由于地表喀斯特发育,河流渗漏量比较大。例如,1994年对丹河480电厂至后陈庄段,取3个断面分枯水期、丰水期两次实测丹河流量,480电厂至后陈庄段河流漏失量平均为1.7338m3/s。近十几年来除丹河渗漏补给地下水外,尽管丹河流量也在逐年减小,新河和翁涧河为排污河,其他河流均已断流,因此,总的来说河流渗漏量也在减小。
焦作矿区所采煤层为石炭系、二叠系煤层,其直接充水水源主要为石炭系薄层灰岩,底部奥陶系灰岩喀斯特水间接充水水源,该层富水性好,补给水量大,严重威胁着煤炭的安全生产。为此对石炭系薄层灰岩进行疏水降压排水,对O2灰岩采取断层防水煤柱,实施“立足矿井、以防为主、疏堵结合、分类治理”的防治水方针。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石炭系薄层灰岩煤层底板突水频率增高,O2灰岩水参与发生恶性煤层底板突水,排水量也越来越大,从用水角度来看,O2灰岩水开采量也与日俱增。例如,1952~1964年O2灰岩水开采量为1.501m3/s,1965~1977年O2灰岩水开采量4.964m3/s,1978~1982年O2灰岩水开采量5.5m3/s,1983以来O2灰岩水开采量8.463m3/s。据不完全统计,历年来煤层底板突水达1000余次,最大煤层底板突水量达320m3/min。因此,煤层底板突水是造成地下水资源枯竭的另一因素。
2.地下水污染状况
焦作地区河流中,丹河、西石河、山门河和纸坊沟水质好,符合饮用水标准。翁涧河水化学类型
孔隙水污染主要表现在焦作市区以南孔隙水的径流和排泄区,该区岩性细,渗透性差,水位埋深浅,长期蒸发浓缩作用,水中的离子含量特别是Cl-、K++Na+升高,矿化度增加。更为严重的,该区农业采用矿井水及工业生活污水灌溉,致使孔隙水水质恶化。焦作市区南部东王褚至恩村一带及焦作市区东南部仇化庄至焦作市修武杨楼、大高村一带的孔隙水水质类型为
表3-19 孔隙水水质状况统计表
根据近几年的监测与研究,喀斯特水水质正在逐渐恶化,且恶化速度也愈来愈快。主要表现在离子Cl-增加,水质变咸,个别水井水已失去饮用价值。据前人研究,本区喀斯特水Cl-背景值为26.69mg/L,到1998年喀斯特水Cl-已达到40~75mg/L,最高为128.73mg/L,2000年至少有三口喀斯特水源井Cl-含量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250mg/L),最高达1191.22mg/L。焦作地区内某单位喀斯特水自备井1999年Cl-含量为141.1mg/L,2000年为517.61mg/L,2001年为1258.6mg/L,2002年4月上升至2135mg/L,是国家饮用水标准的8.54倍。喀斯特水Cl-超标的水源井虽然是个别的,但由于整个焦作地区的喀斯特地下水同属于一个喀斯特水系统,水质如按目前速度继续恶化,整个焦作矿区喀斯特水未来都有被严重污染的危险。造成喀斯特水Cl-污染的原因为:喀斯特水补给区地表污水的渗漏;孔隙水、矿井排水通过O2灰岩“天窗”污染喀斯特水;受污染的河水渗漏补给喀斯特水[21]。
三、地下水保护与利用对策
1.防治水污染,污水资源化
对于没有处理能力的厂、矿、企业,应交纳污水处理费,由城市有关部门统一处理。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重点进行冶金、化工、水泥、电力、采选等重污染行业的结构调整。污水可以被认为“待生资源”,对于污水治理,应本着谁排放谁治理的原则,企业自建小型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的水可重复利用,以节约水资源。焦作市是以能源、化工为主的重工业城市,污水排放量相当大,并已对地下水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减少。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从严掌握建设项目的审批,执行限期治理制度,坚持实行“关、停、禁、改、转”的方针。
2.排供环保三位一体
武强教授认为,采用排供环保结合优化管理,不仅考虑了排水系统的疏降效果和安全运营,而且供水系统的供水需求和环境系统的质量保护也同样是优化模型设计的重要约束指标,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矿井排水,以及将排出的矿井水经过一定水质处理后,全部或部分用来代替矿区正在运行中的不同目的的供水水源[27,9,26]。焦作矿区为了安全生产,大量疏排地下水,矿井排水量为6.2707m3/s,占总开采量10.8134m3/s的58%。而且矿井排水的利用率仅为31.47%。
排供环保三位一体的优化模型除涉及地下水水力技术方面的管理外,同时也牵涉经济评价和环境保护以及产业结构规划等的管理。排供环保三位一体,就是在保证环境质量和矿井安全的前提下,提供给矿井和其周围地区一定数量的水资源,可用于生活、工业和农业等方面的供水。排供环保三位一体结合模型,不仅实现了将保证环境质量的矿井排水和地面抽水用于供水目的,而且通过选择多种供水用户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最大的目标函数和适当的约束条件,完成了利用一个模型,同时综合制订排水、供水、环保三位一体的具体水资源优化管理方案。该模型已应用于焦作矿区九里山矿[27]。
3.加强水利价费改革
按照国家发改委改革水价促进节约用水指导意见通知的要求,进行水价调整,否则浪费水的问题不可能根本解决。逐步提高工程水价(自来水价、水利工程供水水价),水资源费(资源水价),水污染处理费(环境水价)。以水为主要的生产原料和生产手段,应制定较高的水价。水利工程水价要逐步到位,水资源费要适时调整。按照不同的行业实行不同的基本水价和不同的阶梯式水价标准,生活用水应有最低保障数量。工业用水要参照国内外先进用水定额定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工业产品的用水定额,超定额用水要加价,并责令限期改造设备,降低用水定额。农业水资源费的征收将会使最有潜力的用水大户提高节水意识,促进井灌节水,以水养水[33]。利用经济杠杆调整用水需求,促进节水工作。调整水价和水资源费,这是节约用水最重要的手段。
4.节约用水
提高重复利用率,节约水源,逐步实现“零”排放。加快工业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废水资源化的开发研究以及城市节水设施的研究制造;制定行业节水规划和用水标准定额,不断降低耗水量和排水量,提高水的利用率;搞好废水综合利用,实现废水资源化是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的重要措施;通过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工业布局的调整实现节约用水,达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也是水污染防治的重点。这是城镇工业节水应该考虑的几个重要方面。
大面积发展适合精耕细作特点的高效节水形式,重点发展喷灌。要因地制宜采用管灌、渠灌、滴灌、喷灌等多种节水措施。搞好地面水灌渠的综合节水措施,发展井渠双灌。推广秸秆还田、覆膜栽培、集雨保水等农艺节水措施。无论是旱作农业,还是灌溉农业都必须采用农艺节水措施,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农业节水的农艺措施、工程措施要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
节约用水是一项长期的根本措施,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和工业节水为重点,采取行政、经济、法制、管理等多项措施,千方百计地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效益。
四、矿井水的水质处理技术
煤矿巷道是煤炭开采的主要场所。巷道中污染物质主要包括废机油、废酸液、煤尘、岩屑颗粒和病源菌以及井下的人工废弃物、粪便等。如果一些老窑积水与巷道相连通时,矿井水易被酸化。如果矿井接受地表水的补给,它们可能还会受到各种农药液和工业废水的污染,工业废水大都含有有机磷、酚、醛等有毒物质。大量涌入巷道的地下水必然会受到这个采煤环境的不同程度的污染。
因此,矿井排水的综合利用必须首先解决水质问题,它是排供环保结合的一个很重要环节。解决这个问题既要在井下巷道的输水过程中,既要根据不同污染类型矿井水和综合利用的不同供水对象,在地面实施矿井水的水质预处理,以便为各供水用户提供符合其具体水质要求的矿井排水资源,又要注意清浊水分流,尽量减轻矿井水的污染程度。矿井水的实用性处理技术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1.矿井浑浊水的净化处理
矿井水中所含杂质大致可以划分为3类,即悬浮物、胶体物和溶解物[5]。矿井浑浊水净化处理的主要去除对象则是悬浮物和胶体物两类,它们是造成矿井水浊度的主要因素。浑浊水的一般常用净化处理流程为:
(1)澄清:澄清是指去除引起水浑浊的悬浮物和胶体物等杂质的过程,一般可划分为3个骤步,即混凝、沉淀和过滤。
(2)消毒:矿井浑浊水经过混凝、沉淀和过滤作用之后,便可着手对其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处理也可在过滤之前进行)。
矿井浑浊水一般的净化处理流程,如图3-37为其流程示意图。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矿井浑浊水或特殊要求的供水用户,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予以灵活处理,不必完全照搬以上的全部净化处理流程。
图3-37 矿井浑浊水净化处理流程示意图
例如,如果矿井排水的浑浊度较低,又无藻类繁殖时,浑浊度经常在100度以下,投放混凝药剂后可不经过混凝和沉淀作用,直接采用一次性过滤处理,将过滤后的矿井水加氯气消毒,随之经泵站送入供水管网。
再如,如果矿井排水的浑浊度较高,既要设法达到预期的净化目的,又要节约混凝药剂的投放量。可以在混凝、沉淀前采用自然沉淀方法,将原高浑浊度的矿井水中的粒径较大的泥沙颗粒预先沉淀掉一部分,所用构筑物可以是预沉淀池,也可以是沉砂池。最后,再进行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处理。
2.矿井高硬度水的软化处理
水的硬度主要是指溶解于其中的Ca2+、Mg2+离子含量,溶解于水中的Fe2+、Mn2+、Sr2+离子也是影响水硬度的一个因素。下面介绍3种常用的软化方法:
(1)微生物方法:该种方法包括硫酸盐还原菌去硫法和铁细菌去铁法。
(2)化学方法:化学软化处理包括石灰、石灰乳中和法和石灰、苏打软化法。
(3)物理方法:该种软化处理方法包括蒸馏法、电渗析法和冲淡法3种。
3.矿井酸性水的中和处理
在煤层或其顶、底板中常含有硫化矿物,它们在氧化条件下形成硫酸化合物。矿井水中一旦溶解了这些硫酸化合物,便导致其
矿区酸性水的形成,对于大多数具有较强破坏性的酸性水,是随着煤矿开采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形成的。而有的酸性水是在煤矿开采之前,即在硫化矿床氧化带处就已经富集了酸性水。
酸性水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在俄罗斯布利亚矿区勘探中,由于酸性水的腐蚀作用,在8h内钻杆直径减少1mm,套管局部被腐蚀,在强酸性水分布地段,经12昼夜,套管壁就被腐蚀穿孔。矿井与储集酸性水的老窑、老空区沟通,酸性水便可沿通道进入矿井,因而酸性水就会污染井下生产环境。
对于已经形成的酸性水和受其污染的矿井,应采用石灰石中和法或微生物法加以治理。对于酸性的老窑积水,应设立防水煤柱等工程,使其与矿井系统完全隔离;对于含硫矿层要设法消灭充水充氧的环境,使其封闭并失去形成酸性水的环境。消除酸性矿井水的污染,预防和治理应同步进行。
4.矿井高铁高锰水的处理
当日处理100m3高铁、高锰水时,滤池可采用钢制圆形双级压力滤池,将滤池分成上、下两室,上、下室均采用锰砂作滤料。为了达到充分曝气,尽可能驱散水中游离CO2,且提高pH值,可采用叶轮式表面曝气装置,曝气池可做成矩形,水在曝气池停留时间约为20分钟。表面曝气双级滤池过滤除铁、锰工艺是一项比较经济且效果良好的技术方法。
除铁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是莲蓬头曝气、石英砂过滤除铁,或者用河砂、卵石、木炭卵石层过滤除铁,其二是用天然锰砂接触氧化除铁,该方法简单经济,效果良好,已被广泛推广利用,这些工艺都能达到预期除铁的目的,使水中铁的含量达到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了一种两级过滤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该方法经过曝气、两级过滤,一般水中铁、锰含量均可被控制在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之下。可同时消除水中的铁、锰离子含量,其工艺过程是首先将水充分曝气,然后经第一级滤池除铁,再经第二级滤池除锰。在除锰技术方面,最初采用的是接触氧化法除锰工艺,效果也良好。
『捌』 水质污染
1.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估
(1)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88)依据地面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2)地表水质现状
按国家要求,主要河流的各监测断面上必测项目共18项。针对河南省的实际情况,选取污染现状中比较严重及毒性较大的项目,有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非离子氨、挥发酚、氰化物、总砷、总汞、铬(六价)、总铅、总镉共10项为河流水质监测的必测项目。此10项目的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见表11.1.1。
(3)地面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在1986年评价时,全省四大水系中水质以黄河水系较好,长江水系次之,淮河与海河水系严重污染。至1997年,四大水系均已呈严重污染状态。黄河水系干流在1986年时尚以Ⅲ类水为主,至1997年已全部超过Ⅳ类。1998年12月至1999年2月黄河潼关以下发生严重水污染事件,下游水质长时间超Ⅴ类。郑州、新乡两市不得不关闭取水闸启用后备水源地。长江水系1986年Ⅰ、Ⅱ、Ⅲ级河段尚占48.5%,到1997年降至30%,Ⅳ类以上重污染河段由51.5%升至70%。海河与淮河水系重污染河段均占总断面数的80%以上。全省Ⅰ、Ⅱ、Ⅲ类清洁与较清洁水河段由1986年的37.5%降至1997年的18.6%。Ⅳ类以上重污染河段则由1986年的62.4%升至1997年的81.4%。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央、省加大了治理污染力度,我省河流水质逐渐有所改善。1998年全省工业污水排放比1997年减少271 Mt。4大水质污染综合指数由1997年的1.46降至1998年的1.31。重点监控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由1997年的106.52 mg/L降至1998年的84.12 mg/L。黄河干流除三门峡以上受陕西渭河排污影响超V类外,三门峡以下非枯水期水质已恢复Ⅲ类。伊河上游由Ⅳ类改善至I类水质标准。淮河干流息县断面下游水质由超V类变为Ⅲ类,支流中黄河水质由Ⅳ类变为Ⅱ类。长江水系老灌河西峡段由超V类变为Ⅱ类。城市地表水质环境污染综合指数也由1996年的2.04降至1999年的1.25。
表11.1.1河南省地面水环境质量类型统计表(单位:mg/L)
但是,我省地面水质治理任务仍非常艰巨。海河干流、淮河的大部分支流、黄河伊洛河下游、宏农涧河、沁河、蟒河、天然文岩渠、长江水系的唐河全段和白河、湍河下游均处于严重污染状态。流经18个省辖市的22条河流,有83.8%的监测断面水质超过Ⅳ类的标准。仅伊河、洛河、淇河、白河、沙河、北汝河、师河、滚河、史灌河、灌河、淮河干流等河流上游存在少量Ⅰ、Ⅱ类水体。监控的17个湖库中,仅白龟山、板桥、南湾、泼河、鲇鱼山、鸭河口6个水库水质达Ⅱ类,余皆污染至Ⅳ类以上。其中V类以上有6个,占35.3%。
据1999年对15个城市19个地面饮用水源的监测,其中10个完全达标,9个有个别项目超标,占47.4%。主要超标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非离子氨、挥发酚等。如周口二水厂高锰酸盐超标1.5倍,非离子氨超标0.9倍;濮阳彭楼、西水坡水厂挥发酚分别超标6.5与6.0倍。上游邻省的污染也是严峻问题,渭河年纳污600 Mt,占陕西全省年排污量的50%,均排入我省三门峡水库。因此,我省地表水系水质的改善也有赖于邻省污染治理的决心与措施。
以1997年为例,河南省各水系河流水质监测的年均值数据列于表11.1.2。
河南省地表水系水质变化对比详见表11.1.3。
2.地下水环境质量
(1)地下水质量分类
根据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保护目标,并参照生活饮用水、工农业用水水质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表11.1.4)。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表11.1.2河南省1997年度各水系河流水质监测年均值数据表(单位:mg/L)
续表
续表
续表
表11.1.3河南省地表水系水质变化对比表
表11.1.4河南省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
续表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对水质的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用于生活饮用水;
V类,不宜饮用,其他用途可根据使用的功能和目的选用。
(2)地下水质量标准
地下水质量分类中,各类的标准值执行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见表11.1.5中所列)。该标准是地下水勘察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该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咸水、肥水等。
表11.1.5河南省城市地表水与地下水环境污染综合指数逐年变化表
(3)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
A.单项评价
地下水环境质量单项评价,以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资料为基础,以标准中划分类别的标准值为依据,首先确定每个项目的类别,有些项目在GB/T 14848—93中的不同类别标准相同时,从优不从劣。例如,挥发性酚的监测值为0.001 mg/L,而Ⅰ、Ⅱ类标准值分别为0.001 mg/L,则此处挥发性酚应确定为Ⅰ类,而不定为Ⅱ类;各个项目的类别确定完后,再确定该点处(井位)的水质类别。目前执行的是以各项目比较中的最高类别而确定的该点位的水质类别。
B.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的步骤是先进行各项组分评价,划分各组分所属质量类别,并按表11.1.6的规定确定单项组分评价分值 Fi;再按下式计算综合评价分值 F。
表11.1.6地下水单项组分评价分值表
遥感·河南省国土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
式中:
最后,根据 F值划分地下水质量级别(表11.1.7)。
表11.1.7地下水质量级别的F值取值范围
(4)地下水污染状况
地下水通过点源(排污企业、固体废物堆积场)、线源(排污渠与污染河流)和面源(污染水体灌溉,化肥农药施用)受到污染。据1998年对全省地下水质量监测情况,依《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 5749—85)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符合优良(F<0.8~2.05)的监测点仅占29.3%,差或极差(F≥4.25~7.20)的点达69.7%。洛阳、平顶山、鹤壁、安阳、三门峡、郑州、漯河、商丘、周口诸市地下水质量良好(Ⅱ类以上);焦作、济源达Ⅲ类标准;信阳、濮阳、开封、许昌达Ⅳ类标准,个别指标为V类;新乡、驻马店、南阳地下水质最差,综合评价分下达7或7以上,水质接近V类。
水利部门监测的17市55眼水井中无一达良好级,三门峡市监测的20个孔位中有16孔不同程度污染物超标。豫北平原污染面积达74%,35%的平原地下水不能饮用。平顶山市湛河两岸地下水污染面积达40 km2;金堤河北岸地下水污染也达1.11 km宽,深30 m。地下水中污染物质主要为总硬度、矿化度、铵离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挥发酚、汞、六价铬、大肠杆菌等。个别井位可超标数倍至数十倍。如叶县中原盐田2.3 km2范围内地下水中氯化物超饮用水标准40倍,当地居民只能到数公里外拉饮水;商丘监视5眼井中4眼井汞超标1~10倍;南阳二水厂水源氨氮超标15.9倍;焦作五水厂和三水厂水源大肠杆菌超标分别为79倍与40倍。
据1999年城市地下水质量监测,32个地下水源中23个全部达标,占71.9%,9个水源有超标项目。水质有所恶化的城市有开封、洛阳、安阳、新乡、濮阳、焦作、鹤壁、周口、三门峡9市,南阳市地下水质受严重污染,仅郑州等少数城市水源保持稳定。全省地下水污染程度总体呈波状上升。
『玖』 泉域自然条件概况
九里山泉域岩溶水系统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山西省东南部,北为山西三姑泉域岩溶水系统、西为延河泉域岩溶水系统、北东为太行山散流区岩溶水系统,行政区分属山西晋城市和河南焦作市(图10-1),为一跨省区的岩溶水系统,面积1462.66km2。
系统内焦作市曾是一个以开采煤炭为主的矿区,经过几十年来的建设,现已形成了以能源、机械、化工、冶金、建材工业为主体,食品、轻纺、医药等工业部门综合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焦作市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260万kW,居于河南省前列;化学工业产品达8大类100多个品种,是全国44个重点化工城市之一;氧化铝和电解铝生产能力分别达到85万t、25万t。
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有统治地位,但大规模开发煤炭资源,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煤矸石、噪声、大气污染、地表塌陷等。焦作市是以煤炭采掘业为主体发展起来的城市,至今有100多年的开采历史,2000年改制为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焦煤集团)。1949年焦作矿务局开始建矿采煤以来,累计生产原煤2亿多t。历经数十年的开采,焦作矿区煤炭资源已日渐枯竭,成为国家衰老矿区之一。采煤将大量的伴生资源排出地表而成为工业废弃物,矿区原生地质及生态环境也遭受破坏,突出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地面塌陷、矿井排水造成的水资源枯竭与水质污染、矿井突水、煤矸石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矿坑中大量“老窑水”对未来的环境影响等。煤矿生产所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着焦作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在世界范围内普遍重视生态保护、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控制地球暖化等问题的大背景下,焦作矿区作为全国典型的老煤矿区之一,面对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的形势,对采煤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深入思考、剖析和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古老矿山修复遭受破坏的矿山环境、对新建矿山采掘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地质环境,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九里山泉域岩溶水系统是我国北方岩溶区发育比较典型的系统之一。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厚达900m,岩溶裂隙发育,有利于岩溶水赋存。寒武-奥陶系灰岩地表及地下岩溶发育,大气降水和河水以入渗或渗漏方式补给岩溶水。奥陶系灰岩在山前的焦作矿区,埋藏于石炭-二叠煤系地层之下。矿区断裂构造非常发育,岩溶水分布和运动受构造的控制,一些规模较大的断裂如凤凰岭断层、朱村断层、九里山断层及方庄断层等是岩溶水的强径流带。山前地区是岩溶水集中排泄区,九里山泉群历史上最大流量达到12m3/s。焦作矿区岩溶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补给量为8.09m3/s。处在山前的焦作矿区,则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采煤生产深受岩溶承压水突水威胁,突水事故频发,矿井排水量大,是我国著名的岩溶大水矿区之一。矿区主采煤层是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煤层底板下距石炭系八灰20m、二灰70~80m、奥灰100~120m,石炭系薄层灰岩和奥陶系岩溶水是矿井主要充水水源。焦作矿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曾发生过上千次突水,其中水量大于1.0m3/min的突水600余次,水量大于10m3/min的突水76次,水量大于50m3/min的突水15次,最大突水量320m3/min,突水造成淹井17次,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焦作矿区煤矿涌水量大,所有矿井排水量最大达到9.2m3/s,目前生产矿井排水量仍有5~6m3/s。长期疏排地下水不仅造成水资源白白流失,对水文地质环境也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地下水持续下降,冲洪积扇上部潜水含水层处于疏干—半疏干状态、岩溶水水位降落漏斗覆盖整个矿区及水质变差等。
图10-1 九里山泉域岩溶水系统水文地质略图